專利名稱:自重減振加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為自重減振加力器,用于自行車、人力大小型三輪車,屬于機(jī)械裝置。
當(dāng)前人們所用的自行車、人力三輪車,只能靠人腳的力量直接作用于車的腳蹬上,由鏈條傳動于后車軸再帶動后車輪,車上無任何減振及加力裝置。騎車人的重力沒得以利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進(jìn)上述不足,提供一種裝在自行車或人力三輪車上的自重減振加力器,可靠騎車人本身的重力自行增加后車軸的轉(zhuǎn)動力矩,并同時能減少車子行時的振動。
這種自重減振加力器,包括后車軸與后軸套,后車軸與后軸套固連,后車軸的兩端分別裝有加力器總成支架,總成支架上、下端與自行車支架相連,總成支架中部的長形孔內(nèi)的后車軸外套有用鍵槽相連的雙向受力輪,長形孔的兩長邊為回力受力齒條,后車軸的兩外端還裝有軸承支架,軸承支架的兩端裝有固定桿,固定桿外套有減振加力簧。
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只靠騎車人的重力便可達(dá)到加力、減振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jié)構(gòu)由附
圖1、2、3、4給出。
圖1為自重減振加力器的主視圖。
圖2為自重減振加力器的側(cè)視圖。
圖3為自重減振加力器的總成支架主視圖。
圖4為自重減振加力器的總成支架側(cè)視圖。
圖中主要結(jié)構(gòu)為后車軸1、后軸套2、總成支架3、自行車支架4、鍵槽5、雙向受力輪6、回力受力齒條7、軸承支架8、固定桿9、支架10、桿座11、減振回力簧12、鏈輪13、壓簧頂絲14,固定頂絲15。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加以詳細(xì)說明。
本實用新型包括后車軸[1]與后軸套[2],后車軸[1]與后軸套[2]用固定頂絲[15]固連,后車軸的兩端分別裝有加力器總成支架[3],總成支架上、下端與自行車支架[4]相連,總成支架中部為長形孔,孔內(nèi)的后車軸外套有用鍵槽[5]相連的雙向受力輪[6],長形孔的兩個長邊為回力受力齒條[7],回力受力齒條由總成支架上的壓簧頂絲[14]固定,后車軸的兩外端還裝有軸承支架[8],軸承支架兩端的突出部分的圓孔中裝有固定桿[9],固定桿[9]上端套在支架[10]的桿座[11]里。支架[10]與自行車支架[4]相連。固定桿外套有減振回力簧[12]。人騎車時,人的重力由座子將傳到自行車支架上,此時與自行車支架相連的總成支架將相應(yīng)受到一側(cè)壓力,此側(cè)壓力將使回力受力齒條與雙向受力輪嚙合間相互作用一力,齒條之力將推力雙向受力輪連帶后車軸隨騎車人的腳蹬方向旋轉(zhuǎn),增加了騎車人的動能,隨著騎車人的不停運動,總成支架將不停地受到側(cè)壓力,動能可不停增加,從而減輕了騎車人的負(fù)擔(dān)。以此同時固定桿外套有的減振回力簧可通過軸承支架及支架對自行車起到減振作用。
權(quán)利要求1.一種自重減振加力器,包括后車軸[1]與后軸套[2],其特征在于后車軸[1]與后軸套[2]固連,后車軸[1]的兩端分別裝有加力器總成支架[3],總成支架[3]上、下端與自行車支架[4]相連,總成支架[3]中部為長形孔,孔內(nèi)的后車軸[1]上套有用鍵槽[5]相連的雙向受力輪[6],長形孔的兩個長邊為回力受力齒條[7],后車軸[1]的兩外端還裝有軸承支架[8],軸承支架[8]兩端的突出部分的圓孔中裝有固定桿[9],固定桿[9]上端套在支架[10]的桿座[11]里,支架[10]與自行車支架[4]相連,固定桿[9]外套有減振回力簧[12]。
專利摘要一種自重減振加力器,后車軸與后軸套固連,后車軸上裝有與自行車支架相連的總成支架,總成支架中部的長形孔內(nèi)的后車軸上套有用鍵槽相連的雙向受力輪,長形孔的兩個長邊為回力受力齒條,后車軸的外端還裝有軸承支架。軸承支架的兩端的圓孔中裝有固定桿,固定桿外套有減振回力簧。本實用新型結(jié)構(gòu)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只靠騎車人本身的重力則可增加后車軸的轉(zhuǎn)動力矩,增加了動能減少了振動。
文檔編號B62M1/00GK2101019SQ9122616
公開日1992年4月8日 申請日期1991年10月10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1年10月10日
發(fā)明者劉杰 申請人: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