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乘型車輛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鞍乘型車輛,該鞍乘型車輛為兩輪機動車,該兩輪機動車具有裝入物品的收納盒(61)和罐體(70),該罐體(70)配置在該收納盒的下方并儲存在燃料箱(64)內蒸發(fā)的燃料,并且將該蒸發(fā)燃料向燃料供給系統(tǒng)排出。在收納盒的下方設置有副罩(62),在該副罩的后方設置有阻擋后輪(12)濺起的泥的后輪擋泥板(38)。罐體配置在比收納盒更靠下,比副罩更靠上并且比后輪擋泥板更靠近車輛前方的位置。罐體安裝在副罩上。
【專利說明】
鞍乘型車輛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鞍乘型車輛的改良。
【背景技術】
[0002]公知的是具有燃料箱、儲存在燃料箱內蒸發(fā)的揮發(fā)性可燃氣體的罐體的鞍乘型車輛(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在專利文獻I所示的鞍乘型車輛中,在車座的下方設置有頭盔收納室,在該頭盔收納室的下部前方,在頭盔收納室與單殼車體之間形成有死角,在該死角中配置有罐體,罐體與大氣利用排氣軟管連通。
[0004]該罐體經(jīng)由排氣軟管與大氣連通,需要抑制塵埃從大氣向罐體侵入。在專利文獻I的車輛中,通過將軟管開口配設在塵埃較少的位置來提高防塵性。但是,如果能夠將罐體本身配置在防塵性高的位置,就可以縮短軟管長度或者減少、不使用軟管,能夠削減零件個數(shù)而能夠有助于輕量化。在此,尋求將罐體配置在防塵性高的位置的結構。
[0005]現(xiàn)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5-124560號公報
【發(fā)明內容】
[0008]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9]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鞍乘型車輛中,提高防塵性的罐體配置結構。
[0010]用于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法
[0011]如第一方面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鞍乘型車輛,具有:設置在前輪與后輪之間供駕駛者乘坐的車座、設置在車座下方來放入物品的收納盒、設置在該收納盒的附近并存儲在燃料箱蒸發(fā)的蒸發(fā)燃料并且將該蒸發(fā)燃料向燃料供給系統(tǒng)排出的罐體,該鞍乘型車輛還具有:設置在收納盒下方的副罩、設置在副罩后方并阻擋后輪濺起的泥的后輪擋泥板,罐體配置在收納盒與副罩之間的比后輪擋泥板更靠近車輛前方的位置。
[0012]如第二方面所述,優(yōu)選罐體具有:與燃料箱連接的導入口、與燃料供給系統(tǒng)連接的排出口、大氣開放口、排氣口,壁部從收納盒向副罩延伸,肋從副罩沿該壁部延伸,利用該肋和壁部形成曲路部而使外部氣體經(jīng)由曲路部直至大氣開放口。
[0013]如第三方面所述,優(yōu)選罐體在一端具有排出口和導入口,在另一端具有大氣開放口和排氣口,通過一端與另一端的長度方向軸配置為在車寬方向上延伸,并且,另一端比一端更靠近下方地傾斜。
[0014]如第四方面所述,優(yōu)選罐體安裝在副罩上。
[0015]如第五方面所述,優(yōu)選與罐體連接的配管由副罩支承。
[0016]如第六方面所述,優(yōu)選在收納盒上設置有在罐體的前方下垂的下突出部,在該下突出部的車輛前方,在副罩上配置有電裝部件。
[0017]如第七方面所述,優(yōu)選鞍乘型車輛具有車架,該車架具有:頭管、主架、樞軸部、一對左右車座導軌、一對左右后拉桿,該主架從該頭管向后下方延伸,該樞軸部與該主架的后部連結并擺動自如地支承搖臂,該搖臂支承后輪,該一對左右車座導軌從主架的車輛前后方向中間部向后上方向左右分支延伸,該一對左右后拉桿分別連結一對左右車座導軌的前后方向中間部與樞軸部之間,在側視車輛時,罐體配置為在主架、車座導軌、后拉桿的內側,并且與車座導軌重疊。
[0018]發(fā)明效果
[0019]在第一方面發(fā)明中,罐體配置在由收納盒、副罩、后輪擋泥板包圍的區(qū)域內。在罐體的后方配置有后輪擋泥板,在罐體的上方配置有收納盒,在罐體的下方配置有副罩,因此能夠將罐體配置在防塵性高的空間內。
[0020]在第二方面的發(fā)明中,由于外部氣體經(jīng)由曲路部直至大氣開放口,因此能夠抑制塵埃等異物從大氣開放口侵入,能夠不使用與大氣開放口連接的軟管。其結果是,能夠謀求輕量化和降低成本。
[0021 ] 在第三方面的發(fā)明中,罐體傾斜配置。通過使罐體不水平配置而傾斜配置,能夠縮短車寬方向的罐體的尺寸。另外,由于使罐體的主體部以大氣開放口為下方地傾斜配置,因此即便在外部氣體中含有塵埃,也能夠防止塵埃侵入大氣開放口。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提高罐體的防塵性。
[0022]在第四方面的發(fā)明中,罐體安裝在副罩上,因此能夠不使用將罐體支承在車體側的專用支板,能夠抑制零件個數(shù)的增加。
[0023]另外,預先將罐體組裝到副罩上之后,能夠使與罐體一體的副罩組裝到車體側,能夠使罐體子組裝化,因此能夠謀求提高組裝性。
[0024]在第五方面的發(fā)明中,由于從安裝在副罩上的罐體延伸的配管由副罩支承,因此,通過預先將罐體和從罐體延伸的配管組裝到副罩上,并將該副罩組裝到車體側,能夠使配管子組裝化,能夠謀求提高組裝性。
[0025]在第六方面的發(fā)明中,在收納盒上設置有在罐體的前方下垂的下突出部,在下突出部的前方配置有電裝部件,因此,利用下突出部能夠使罐體和電裝部件在車輛前后方向上分尚配置。
[0026]在第七方面的發(fā)明中,在側視車輛時,罐體的一部分配置為與車座導軌重疊,罐體的剩余部分配置為由主架、一對左右車座導軌、一對左右后拉桿包圍,因此罐體被車架包圍而能夠保護te體。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7]圖1是本發(fā)明兩輪機動車的左側視圖。
[0028]圖2是兩輪機動車車架的側視圖。
[0029]圖3是兩輪機動車車架的俯視圖。
[0030]圖4是兩輪機動車的要部放大圖。
[0031]圖5是說明配置在輔助板上的電線束、輔機部件的側視圖。
[0032]圖6是圖4的6向視圖。
[0033]圖7是圖6的7 — 7線剖視圖。
[0034]圖8是表示將收納盒從圖6的結構中拆卸下來的俯視圖。
[0035]圖9是將輔助板載置在車架上的分解立體圖。
[0036]圖10(a)是圖 8 的 10(a) — 10(a)線剖視圖,圖 10(b)是圖 8 的 10(b) — 10(b)線剖視圖。
[0037]圖11是說明罐體的配置結構的剖視圖。
[0038]圖12是圖11的12 — 12線剖視圖。
[0039]圖13是說明從罐體延伸的配管的支承機構的立體圖。
[0040]圖14是說明副罩凹部的立體圖。
[0041]圖15是表示圖4結構的其他實施例的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2]以下,參照附圖具體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043]實施例1
[0044]如圖1所示,兩輪機動車10由:轉向自如地支承前輪11的轉向系統(tǒng)13、擺動自如地支承后輪12的后輪懸架系統(tǒng)14、設置在前輪11與后輪之間并作為驅動后輪12的驅動源的發(fā)動機15、設置在前輪11與后輪12之間并供駕駛者乘坐的車座16構成,兩輪機動車10是駕駛者跨過車座16乘坐方式的鞍乘型車輛。
[0045]轉向系統(tǒng)13主要包括:轉向自如地設置在車架21上來支承前輪11的前叉22、一體設置在該前叉22上供駕駛者進行轉向操作的轉向車把23。
[0046]后輪懸架系統(tǒng)14王要包括:從車架21的下部向后方延伸并在后端部支承后輪12的搖臂26、跨過該搖臂26的后端部與車架21之間的后減震單元27。
[0047]車體30包括車架21和車體罩31。利用該車體罩31覆蓋車架21。車體罩31 (或者“車架罩31”)由:覆蓋車體30前部的前罩部33、在該前罩部33的上方覆蓋轉向車把23周圍的轉向車把罩部35、覆蓋車座16的下方的后罩部34構成。即,車架罩31覆蓋車架21。
[0048]在轉向車把罩部35上安裝有前大燈36。
[0049]在前叉22上安裝有阻擋前輪11濺起的泥的前輪擋泥板37,在車輛后部安裝有阻擋后輪12濺起的泥的后輪擋泥板38。
[0050]接下來,參照圖2?3說明兩輪機動車的車架。
[0051]如圖2所示,車架21主要包括:頭管41、從該頭管41向后下方延伸的主架42、與該主架42的后部連結的樞軸部43、從主架42的車輛前后方向中間部向后上方延伸的車座導軌44、連結車座導軌44的前后方向中間部與主架42后端之間的后拉桿45、從后拉桿45的中間部向上方延伸并且其前端與車座導軌44連接的副架46。樞軸部43擺動自如地支承搖臂(圖1,附圖標記26),該搖臂支承后輪(圖1,附圖標記12)。
[0052]如圖3所示,車座導軌44由左右車座導軌44L、44R構成,該左右車座導軌44L、44R在從主架42的中間部向車寬方向左右分開延伸之后向車輛后方延伸。同樣地,后拉桿45由后拉桿45L、45R構成,后拉桿45L、45R從主架42的后端部左右側面42Lb、42Rb向車寬方向左右并且后方延伸,這些后拉桿45L、45R分別與左右車座導軌44L、44R的中間部連接。副架46由左右副架46L、46R構成,這些左右副架46L、46R分別從左右后拉桿45L、45R向左右車座導軌44L、44R延伸,副架46L、46R的前端部46La、46Ra分別與左右車座導軌44L、44R連接。
[0053]第一橫架51跨過左右車座導軌44L、44R之間,第二橫架52在該第一橫架51后方跨過左右車座導軌44之間。
[0054]接下來說明收納盒和周邊部的結構等。
[0055]如圖4所示,收納盒61配置在車座(圖1,附圖標記16)的下方,該收納盒61支承車座16并且收納物品等。在該收納盒61的下方,在主架42的上方配置有副罩62,在該副罩62的后方配置有阻擋后輪12濺起的泥的后輪擋泥板38。
[0056]副罩62覆蓋收納盒61的下方,并且支承固定后述輔機部件類。由于副罩62具有支承固定輔機部件類的功能,因此,在以下說明中,將副罩62也稱為輔機配置托架62。
[0057]在收納盒61的車輛后方,燃料箱64安裝在車座導軌44上。在燃料箱64蒸發(fā)的蒸發(fā)燃料所流通的送氣配管65從該燃料箱64延伸,該送氣配管65的前端與存儲蒸發(fā)的蒸發(fā)燃料的罐體70連接。排出儲存在罐體70內的燃料的凈化配管66從罐體70向發(fā)動機15的燃料供給系統(tǒng)延伸。
[0058]罐體70配置在比收納盒61更靠下,比副罩62更靠上,并且比后輪擋泥板38更靠近車輛前方的位置。也可以說罐體70配置在收納盒61與副罩62之間,比后輪擋泥板38更靠近車輛前方的位置。
[0059]在側視車輛時,就罐體70而言,罐體的一部分71與車座導軌44重合,該罐體的剩余部分72配置為被主架42、車座導軌44、后拉桿45包圍。
[0060]在側視車輛時,罐體的一部分71與車座導軌44重合。除此之外,罐體的剩余部分72配置在被主架42、車座導軌44、后拉桿45包圍的區(qū)域內。通過如上所述地配置罐體70,難以從上下左右方向向罐體70施力而能夠保護罐體70。
[0061]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安裝有ACG耦合器167,ACG耦合器167能夠裝卸從發(fā)動機15的ACG (交流發(fā)電機)延伸的電線束166。附圖標記168為通氣軟管。
[0062]如圖5所示,從車寬方向右側觀察時,主電線束117在沿著主架42從車輛前方向后方延伸后,沿著右側車座導軌44R配置。在主架42的側部,板狀的托架171下垂安裝,在該托架171的前部下部安裝有ASV單元172,在該ASV單元172的車輛后方,在托架171的后部下部安裝有初級線圈173。主電線束117配置在ASV單元172和初級線圈173的上方。
[0063]如圖6所示,收納盒61具有:能夠收納物品等的開口部81、向車架21側安裝在該開口部81前部的前安裝部83、在開口部81的周圍支承車座(圖1,附圖標記16)前部的輪廓部82、在該輪廓部82后部向左右外側延伸并載置在左右車座導軌44上的左右后安裝部84L、84R。前安裝部83、左右后安裝部84L、84R分別利用螺栓部件85與車架21連結。在收納盒61的開口部81內收納有電池88。
[0064]如圖7所示,安裝在車架21上的收納盒61的上部91和下部92由沿水平方向延伸的隔板93劃分。在該隔板93的下方,電池88載置在收納盒61的下部92,在收納盒61的上部91形成有放入物品的儲物空間94。
[0065]在收納盒61的底部95形成有排出積存在該收納盒61內的液體的液體排出孔96。
[0066]另外,在收納盒61下部設置有向下方下垂的下突出部97。在該下突出部97的車輛前方配置有輔機部件(點火控制裝置101)。該輔機部件(點火控制裝置101)安裝在副罩62 (輔機配置托架62)上。另外,在下突出部97的車輛后方配置有輔機部件(罐體70)。輔機部件(罐體70)安裝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S卩,在車架21的周邊配置有安裝輔機部件的輔機配置托架62。
[0067]收納盒61在罐體70的前方設置有下垂的下突出部97,在下突出部97的前方配置有電裝部件(點火控制裝置101)。即,利用下突出部97能夠使罐體70與點火控制裝置101在車輛前后上分離配置。
[0068]阻擋后輪12濺起的泥的后輪擋泥板38從主架的后端部42b向車輛斜后上方延伸。該后輪擋泥板的下端38c利用擋泥板連結部105與主架的后端部42b連結。
[0069]在該后輪擋泥板38的車輛前方與后輪擋泥板38連續(xù)地配置有副罩(輔機配置托架62)。輔機配置托架62配置在收納盒61與主架42之間,并安裝有點火控制裝置101、罐體70等輔機部件。如上所述,輔機配置托架62的后部與后輪擋泥板38連續(xù)地安裝在后輪擋泥板38上。
[0070]輔機配置托架62的前部利用前托架連結部件113與接合在主架42上的托架支承支板111連結。前托架連結部件113的軸沿車寬方向水平延伸,前托架連結部件113從車寬方向左側向右側螺入而使輔機配置托架62的前部與托架支承支板111連結。
[0071]輔機配置托架62的后部在擋泥板連結部105的上方位置利用后托架連結部件114與后輪擋泥板38連結。后托架連結部件114的軸從車輛斜前上方向車輛斜后下方延伸,后托架連結部件114從車輛斜前上方向車輛斜后下方螺入而使輔機配置托架62的后部與后輪擋泥板38連結。即,輔機配置托架62的后部與主架42連結并且在覆蓋后輪12上方的后輪擋泥板連結部105附近與后輪擋泥板38連結。
[0072]如圖8所示,輔機配置托架62為形成為板狀的樹脂成形品。如上所述,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安裝有作為一個輔機部件的罐體70,并安裝有進行發(fā)動機15的點火控制的點火控制裝置101。并且,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除了輔機部件(罐體70)的安裝支承部116以外,還一體形成有配線支承部118和多個配管支承部120a?120c、121a?121c,配線支承部118支承包括主電線束117的配線,配管支承部120a?120c、121a?121c支承配管。利用這些多個配管支承部120a?120c,與罐體70連接的配管66支承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同樣地,從燃料箱(圖6,附圖標記64)向發(fā)動機15的燃料供給系統(tǒng)延伸的燃料配管67利用多個配管支承部121a?121c支承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另外,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車寬方向右側安裝有耦合器支承部175、175。在配管支承部121b與配管支承部121c之間,在凈化配管66上介入有單向閥185。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車寬方向右側,支承通氣軟管168的通氣軟管導向件119設置為向輔機配置托架62的內側突出,通氣軟管168連接空氣濾清器與發(fā)動機(圖1,附圖標記15)的曲軸箱。
[0073]罐體70的安裝支承部116具有載置凹面177,載置凹面177能夠供具有大致圓柱形狀的罐體70的圓筒部130卡合。
[0074]在安裝有如上所述各種輔機部件的輔機配置托架62上設置有肋壁128,肋壁128向上方包圍罐體70所具有的大氣開放口 131而延伸。
[0075]安裝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并進行發(fā)動機15的點火控制的點火控制裝置101配置在收納盒(圖6,附圖標記61)與輔機配置托架62之間。即,點火控制裝置101利用下方的輔機配置托架62被有效保護。
[0076]需要說明的是,輔機部件中的調節(jié)器102利用調節(jié)器連結部件支承在支板103上,支板103在右車座導軌44上突設。
[0077]接下來,說明將副罩載置在車架上的結構。
[0078]如圖9所示,輔機配置托架62是在車寬方向上左右不對稱的板狀部件,并從上方載置并安裝在車架21上。形成在輔機配置托架62前部的第一凹部151載置為嵌合在主架42上,形成在輔機配置托架62前后方向中間部左側的第二凹部152載置為嵌合在左車座導軌44L上,并且,形成在輔機配置托架62前后方向中間部右側的第三凹部(圖8,附圖標記150)載置為嵌合在右車座導軌44R上。
[0079]一并參照圖8,輔機配置托架62在其前部附設有支承點火控制裝置101的點火控制裝置支承部141,在其車寬方向左側附設有支承凈化配管66的鉤狀凈化配管支承部120a?120c,并附設有支承燃料配管67的鉤狀燃料配管支承部121a?121c,并且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后部設置有支承罐體70的罐體支承部116 (罐體安裝支承部116)。罐體支承部116由能夠傾斜載置后述罐體70的傾斜凸部126和爪部127、127構成,爪部127、127在該傾斜凸部126上突設并利用由橡膠等彈性材料構成的架部件125使罐體70能夠拆卸地向傾斜凸部126固定。
[0080]參照下一【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輔機配置托架62(副罩62)向車架21嵌合的結構等。
[0081]如圖10(a)所示,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形成有向下方開口的第一凹部151。該第一凹部151形成為能夠從上方嵌合在主架42上。第一凹部151配置為嵌合在主架42上。
[0082]如圖10(b)所示,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車寬方向左側面形成有向下方開口的第二凹部152。該第二凹部152形成為能夠從上方嵌合在左車座導軌44L上。第二凹部152配置為嵌合在左車座導軌44L上。
[0083]如圖8所示,在俯視時,輔機配置托架62在車輛前后方向和車寬方向上延伸,輔機部件由罐體70等燃料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3和點火控制裝置101等電裝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4構成。電裝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4除了所述點火控制裝置101以外,還包括與調節(jié)器102連接的配線155、主電線束117等配線。
[0084]在圖中,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車寬方向的一側(左側)配置有罐體70等燃料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3,在這些燃料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3的車寬方向的另一側(右側)配置有點火控制裝置101、調節(jié)器102等電裝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4。
[0085]通過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左側配置有燃料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3,并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右側配置有電裝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4,即,能夠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車寬方向左右互相分離地配置燃料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3和電裝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4。因此,能夠縮減燃料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3彼此的間隔配置,能夠縮減電裝系統(tǒng)輔機部件154彼此的間隔配置。其結果是,能夠緊湊配置輔機部件。
[0086]一并參照圖10 (a)、(b),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一體形成有第一凹部151、第二凹部152,第一凹部151向下方開口并能夠從上方嵌合在主架42上,第二凹部152向下方開口并能夠從上方嵌合在左車座導軌44上。第一凹部151形成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前部,第二凹部152形成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后部。
[0087]副罩62 (輔機配置托架62)的第一凹部151嵌合在主架42上,第二凹部152嵌合在左車座導軌44上。通過上述嵌合,能夠防止輔機配置托架62的位置偏移。利用上述結構,使輔機配置托架62向車架21連結的連結位置能夠通過兩個連結位置(前托架連結部件113和后托架連結部件114)實現(xiàn)。其結果是,能夠減少連結位置和連結部件的個數(shù)。
[0088]需要說明的是,在本實施例中,輔機配置托架與左右車座導軌嵌合,但也可以變更輔機配置托架的形狀而僅與右車座導軌嵌合,或者也可以僅與左車座導軌嵌合。
[0089]以上,如以上說明,輔機配置托架62為多個輔機部件的支承部和配管、配線的支承部,并且具有副罩62的覆蓋收納盒61下方的功能。
[0090]接下來,說明安裝在輔助板上的罐體的配置等。
[0091]如圖11所示,利用架部件125向輔機配置托架62安裝的罐體70為圓筒狀部件,該圓筒狀圓筒部130的長度方向軸135方向配置為沿車寬方向延伸。
[0092]罐體在一端(左端面137)具有排出口 133、導入口 134,在另一端(右端面138)具有大氣開放口 131、排氣口 132。通過使罐體載置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傾斜凸部126的載置凹面177上而傾斜配置,以使得通過左端面137與右端面138的長度方向軸135沿車寬方向延伸,并且,與左端面137相比,右端面138更靠近下方。
[0093]在罐體的車寬方向一端(左端面137)設置有與燃料箱連接的導入口 134、與發(fā)動機15的燃料供給系統(tǒng)連接的排出口 133,在罐體的車寬方向另一端(右端面138)設置有將罐體內部調壓為大氣壓的大氣開放口 131、在罐體內儲存的燃料剩余的情況下排出剩余的燃料的排氣口 132。排氣口 132與排氣管142連接。
[0094]如圖12所示,環(huán)狀(口形)壁部86從收納盒61的底部61s向下方(朝向圖中觀察者側)延伸,在俯視時,環(huán)狀的一部分被切除形狀的肋壁128從副罩62沿該壁部86延伸。該肋壁128具有能夠插入罐體的大氣開放口 131的罐體用缺口部128a、為了獲得曲路室129的容積而設置的彎曲部128b,在仰視時,曲路室129的形狀呈大致L形。
[0095]一并參照圖11,在環(huán)狀壁部86內的空間內配置有肋壁128的前端并在壁部86與肋壁128之間形成有狹小空隙。包括該狹小空隙,由肋壁128、壁部86形成曲路部89,在由肋壁128包圍的空間,即曲路室129內配置有罐體的大氣開放口 131。即,大氣開放口 131朝向曲路部89地配置罐體70,外部氣體經(jīng)由曲路部89到達大氣開放口 131。外部氣體經(jīng)由壁部86與肋壁128之間的狹小空隙而導入曲路室129,因此曲路室129的防塵性高。
[0096]在罐體左端面137開放的導入口 134連接有從燃料箱64延伸的送氣配管65,在罐體左端面137開放的排出口 133連接有凈化配管66。該凈化配管66的前端與發(fā)動機(圖1,附圖標記15)的吸氣系統(tǒng)連結。
[0097]如圖7所示,在收納盒61上形成有排出積存在該收納盒61內的液體的液體排出孔96。如圖8所示,在收納盒61的下方配置有輔機配置托架62,在液體排出孔96的下方位置,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設置有凹部145,該凹部145上設置有排出積存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的排液的排液孔146。即,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開放的排液孔146形成在俯視時大致矩形的凹部145內,凹部145向下方凹陷,并在俯視時沿車寬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在俯視車輛時,通過使液體排出孔96與排液孔146的位置偏移地配置,能夠進一步提高收納盒61內的防塵性。
[0098]接下來,說明設計在輔機配置托架底部的排液用開口等。
[0099]如圖11所示,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設置有第二凹部148,在該第二凹部148上設置有排液用開口 147。第二凹部148的底面朝向排液用開口 147向下方傾斜,積存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的液體從排液用開口 147迅速排出。即便積存在收納盒61上的液體經(jīng)由液體排出孔96落到輔機配置托架62上,該液體也可以經(jīng)由排液用開口 147排出,因此,無需擔心液體積存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排氣管142與排氣口 132連接,而通過利用曲路部89使排氣口 132配置在防塵性高的空間內以及利用第二凹部148、排液用開口 147能夠從輔機配置托架62排出排液這兩方面,能夠不使用排氣管142。
[0100]如圖13所示,安裝開口 162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開放,以使得固著在主架42上并且與收納盒(圖10,附圖標記61)的前安裝部83連結的前安裝支板161從安裝開口 162突出。由于安裝開口 162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開放,因此即便在主架42與收納盒61之間配置輔機配置托架62的情況下,也能夠將收納盒61牢固地安裝在主架42上。
[0101]接下來,說明嵌合在左車座導軌上的輔機配置托架的凹部(第二凹部)的形狀。
[0102]如圖14所示,輔機配置托架的第二凹部152設置為如在圖10(b)說明那樣嵌合在左車座導軌44L上??v壁181與該第二凹部152的車輛后端連續(xù)并從輔機配置托架62的水平面62h向鉛垂上方延伸,上壁182從該縱壁181的上端向水平方向車輛外側延伸。在該上壁182上一體設置有輔機部件(配管類)的支承部121b、121c。
[0103]在縱壁181的車寬方向內側并且支承罐體70的傾斜凸部126的車輛前方,在輔機配置托架62的水平面62h上形成有向下方凹陷并且存留落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的排液的凹部145。
[0104]以上所述的鞍乘型車輛的作用如下所述。
[0105]如圖7?8所示,在車架21上安裝有由樹脂成形品構成的板狀輔機配置托架62。由于在該輔機配置托架62上一并安裝有輔機部件153、154,因此能夠減少安裝輔機部件153、154所需要的專用部件的數(shù)量。此外,由于利用輔機配置托架62支承配線、配管,因此能夠減少支承配線、配管所需要的專用支承部件的數(shù)量。由于安裝部件和支承部件的數(shù)量減少,因此零件個數(shù)減少。由于零件個數(shù)減少,因此能夠減少組裝工序數(shù)量。由于零件個數(shù)減少,因此能夠謀求車輛輕量化。
[0106]如圖4所示,在收納盒61與副罩62之間,在比后輪擋泥板38更靠近車輛前方的位置配置有罐體70。即,罐體70配置在由收納盒61、副罩62、后輪擋泥板38包圍的區(qū)域內。在罐體70的后方配置有后輪擋泥板38,在罐體70的上方配置有收納盒61,在罐體70的下方配置有副罩62,因此能夠將罐體70配置在防塵性高的空間內。
[0107]如圖11所示,罐體70配置為左端部139在上、右端部140在下。通過將罐體70不配置為水平而配置為傾斜,能夠減小車寬方向的尺寸。
[0108]肋壁128從輔機配置托架62延伸,以包圍安裝在輔機配置托架62上的罐體70所具有的大氣開放口 131。
[0109]罐體70的大氣開放口 131被從輔機配置托架62延伸的肋壁128包圍。由于肋壁128發(fā)揮遮蔽作用,因此灰塵等異物難以從外側侵入罐體70的大氣開放口 131。
[0110]以前,為了防止異物侵入,使軟管與大氣開放口連接,并使軟管的前端配置在清潔空間。但是,這會增加軟管這一部分的重量,并且軟管的成本高。
[0111]針對于此,根據(jù)本發(fā)明,不需要一直延伸到清潔空間的軟管。另外,如果僅考慮防塵性的觀點,在本實施例中,可以不使用排氣管142。其結果是,能夠謀求輕量化和降低成本。
[0112]壁部86從收納盒61向外側延伸,肋壁128從副罩(輔機配置托架62)沿該壁部86延伸而利用該肋壁128和壁部86形成曲路部89。
[0113]由于外部氣體經(jīng)由曲路部89直至大氣開放口 131,因此能夠防止來自大氣開放口131的塵埃等異物的侵入。通過將罐體70的大氣開放口 131配置在防塵性更高的空間內,可以不使用與大氣開放口 131連接的軟管。其結果是,能夠謀求輕量化和降低成本。
[0114]罐體的圓筒部130配置為大氣開放口 131位于下方地傾斜。由于大氣開放口 131配置在曲路部89的下部,因此即便外部氣體含有塵埃,也能夠抑制塵埃侵入大氣開放口。其結果是,能夠進一步提高罐體70的防塵性。
[0115]罐體70安裝在副罩62上。與使用將罐體70支承在車體側的專用支板相比,通過如本發(fā)明那樣地利用副罩62支承罐體70,能夠抑制零件個數(shù)的增加。
[0116]如圖8?9所示,利用成形為板狀的輔機配置托架62,即便是輔機、配線、配管規(guī)格不同的車輛,也能使由于車種不同而造成的車架21側的變更小,能夠僅通過變更輔機配置托架62的形狀來解決車種不同的問題。因此,即便是不同的車種,也容易利用同一生產線進行成產。由于可以利用同一生產線生產不同車種,因此能夠提高組裝生產性。
[0117]另外,在預先將罐體70組裝到輔機配置托架62 (副罩62)上,并將罐體70和從罐體70延伸的配管(凈化配管66)組裝到副罩62上之后,將與罐體70 —體的副罩62組裝到車體側,因此能夠使罐體70和(或)配管子組裝化。其結果是,能夠謀求提高組裝性的生產率。
[0118]實施例2
[0119]接下來,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
[0120]如圖15所示,在收納盒61與主架42之間配置有輔機配置托架62,在該輔機配置托架62的后部上表面安裝有點火控制裝置101B。需要說明的是,未搭載有實施例1的車輛所使用的罐體。
[0121]點火控制裝置1lB配置在比收納盒61更靠下,比副罩62更靠上并且比后輪擋泥板38更靠近車輛前方的位置。
[0122]在側視車輛時,點火控制裝置1lB配置為車座導軌44與點火控制裝置1lB的一部分重疊,該點火控制裝置1lB的剩余部分被主架42、車座導軌44、后拉桿45包圍。
[0123]在側視車輛時,車座導軌44與點火控制裝置1lB的一部分重疊。此外,點火控制裝置1lB的剩余部分配置在被主架42、車座導軌44、后拉桿45包圍的區(qū)域內。通過如上所述地配置點火控制裝置101B,力難以從外側向點火控制裝置1lB施加,能夠保護點火控制裝置101B。
[0124]需要說明的是,在實施例2中,除了未設置罐體以外與實施例1結構相同而省略說明。
[0125]此外,本發(fā)明適用于在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具有罐體的兩輪機動車,也可以適用于具有罐體的三輪車,也可以適用于具有罐體的通常車輛。
[0126]工業(yè)實用性
[0127]本發(fā)明適用于具有罐體的兩輪機動車。
[0128]附圖標記說明
[0129]10鞍乘型車輛(兩輪機動車)
[0130]11 前輪
[0131]12 后輪
[0132]16 車座
[0133]21 車架
[0134]26 搖臂
[0135]38后輪擋泥板
[0136]41 頭管
[0137]42 主架
[0138]43樞軸部
[0139]44車座導軌
[0140]45后拉桿
[0141]61收納盒
[0142]62 副罩
[0143]64燃料箱
[0144]66凈化配管
[0145]70 罐體
[0146]86 壁部
[0147]88電裝部件(電池)
[0148]89曲路部
[0149]97下突出部
[0150]128 肋壁
[0151]132 排氣口
[0152]133 排出口
[0153]134 導入口
[0154]139罐體的一端(左端部)
[0155]140罐體的另一端(右端部)
[0156]148 第二凹部
【權利要求】
1.一種鞍乘型車輛,具有:設置在前輪與后輪之間供駕駛者乘坐的車座、設置在所述車座下方的收納盒、存儲在燃料箱蒸發(fā)的蒸發(fā)燃料并且將該蒸發(fā)燃料向燃料供給系統(tǒng)排出的罐體,其特征在于, 還具有:設置在所述收納盒下方的副罩、設置在所述副罩后方并阻擋所述后輪濺起的泥的后輪擋泥板, 所述罐體配置在所述收納盒與所述副罩之間,并比所述后輪擋泥板更靠近車輛前方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鞍乘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體具有:與所述燃料箱連接的導入口、與所述燃料供給系統(tǒng)連接的排出口、大氣開放口、排氣口, 壁部從所述收納盒向所述副罩延伸,肋壁從所述副罩沿該壁部延伸,利用該肋壁和所述壁部形成曲路部而使外部氣體經(jīng)由所述曲路部直至所述大氣開放口。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鞍乘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體在一端具有所述排出口和所述導入口,在另一端具有所述大氣開放口和所述排氣口,通過所述一端與所述另一端的長度方向軸配置為在車寬方向上延伸,并且,所述另一端比所述一端更靠近下方地傾斜。
4.如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鞍乘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罐體安裝在所述副罩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鞍乘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與所述罐體連接的配管由所述副罩支承。
6.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鞍乘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納盒具有在所述罐體的前方下垂的下突出部,在該下突出部的車輛前方,在所述副罩上配置有電裝部件。
7.如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鞍乘型車輛,其特征在于, 所述鞍乘型車輛具有車架,該車架具有:頭管、主架、樞軸部、車座導軌、后拉桿,該主架從該頭管向后下方延伸,該樞軸部與該主架的后部連結并擺動自如地支承搖臂,該搖臂支承所述后輪,該車座導軌從所述主架的車輛前后方向中間部向后上方延伸,該后拉桿分別連結所述車座導軌的前后方向中間部與所述樞軸部之間, 在側視車輛時,所述車座導軌與所述罐體的一部分重疊,該罐體的剩余部分配置為被所述主架、所述車座導軌、所述后拉桿包圍。
【文檔編號】B62J9/00GK104136312SQ201280070325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9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21日
【發(fā)明者】吉村和則, 林敬濟, 原宏和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