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行車座墊管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一般車輛領域的自行車中的自行車座墊管,特別是涉及一種可藉由氣壓調整的方式,提供一更易于調整的結構,可達到操作方便及安全性佳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
雖然交通事業(yè)已相當發(fā)達,然而自行車的銷售量并未因此而降低,此是因為自行車的騎駛可兼具運動、健身的功效,因此自行車仍為極普遍的交通工具;唯為了使自行車的功能可大幅提升,目前自行車的結構已與以往有極大差別,從變速機構、緩沖機構的大量應用,以使自行車的使用更加便利,然而為了使自行車的使用功效再加強,以使騎乘者在騎駛自行車時,兼具有便利、安全、舒適等功效,各制造業(yè)者仍盡力于自行車各構件的再研發(fā)。
以座墊管的設計來論,目前除了以舒適的內裝材質,使騎者坐于座墊上時更為舒適外,在功能上的設計上,更重視座墊管所具備的便利性,如為使單一自行車可適用于不同身高的使用者,從以往至今,座墊管均是設計呈為可調整高低的結構型態(tài),藉由座墊管高度的調整,可使騎者以最適當的高度騎自行車,而不會因高度的不當而有不易控制自行車及造成腿部不舒適的困擾。
傳統(tǒng)的座墊管可調整高低的結構設計,是在座墊底端固設一上套管,而在車架上端設置有一直徑較大的下套管,并在下套管上端套設一套帽,套帽側邊并設置一定位螺桿,上套管可穿設于下套管內,當調整至一定高度時,即可藉由定位螺桿的旋掣加諸于下套管頂端束緊力,而使上套管與下套管間的相對位置得以定位,而使座墊管調整于一定的高度。
唯上述調整高低的座墊管結構,雖構件極為簡化,然而在調整的動作及效果上并不佳,先以調整的動作來論,因為其是藉由定位螺桿的鎖固方式達束緊定位的效果,因此操作上若僅藉由手部旋掣定位螺桿,并無法將定位螺桿鎖緊,而須藉由手工具的配合方可,因此調整的動作即較為麻煩;再以效果來論,因一般螺旋方式的鎖固,除非藉由數個鎖緊螺帽的加強鎖固,否則使用一段時間后鎖固部仍會產生松脫的情形,一旦定位螺桿松脫即會使上套管與下套管非呈相對的定位狀態(tài),此時若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即坐于座墊管上,即可能產生上套管遽然下降的情形,而產生突發(fā)的意外。
因此業(yè)者便利用快拆結構來取代套帽結構,藉由快拆操作快速的結構設計,使座墊管的調整更加方便,但快拆結構使用的效果雖優(yōu)于傳統(tǒng)套帽式鎖固的方式,然而因快拆結構是藉由偏心凸緣部達到緊迫的目的,其使用一段時間后,極易因磨損而導致快拆結構的束緊力降低,且若不慎扳動快拆的旋桿,仍會使上套管與下套管間呈非相對定位的狀態(tài),故仍存在有安全上的困擾。因此目前所見座墊管得以調整高低的結構,確實仍存在缺陷,而丞待加以改進。
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傳統(tǒng)的自行車座墊管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基于豐富的實務經驗及專業(yè)知識,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經過不斷的研究、設計,并經反復試作樣品及改進后,終于創(chuàng)設出本實用新型。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自行車座墊管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使該座墊管具有一伸縮管,伸縮管上端以定位座即與座墊固結一起,伸縮管內設有一內管,內管上端并以套帽固設一氣閥座,而在伸縮管上端的閥座內中孔處并設置一頂桿,頂桿并對應氣閥座內的動作桿,而在內管與伸縮管間為氣體回流空間,而在內管內部另設置一活塞桿形成氣體空間,當按掣伸縮管上端的旋桿時,即同時將頂桿及動作桿往下壓掣,使二空間貫通,而得以調整伸縮管的高度,在放松旋桿時,又使伸縮管呈定位狀態(tài),藉此設計可提供一調整方便,且可穩(wěn)固定位的座墊管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使得當騎者坐于座墊上時,因內部氣體呈緊壓狀態(tài),故無法按掣旋桿,使伸縮管保持于定位狀態(tài),而具有調整后定位效果佳,且安全性佳的功效。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特征在于該座墊管由外管、可在外管內上下移動的伸縮管、設于伸縮管內的內管,及設于內管內部且底端與外管固設一起的活塞桿組成,其中該伸縮管的上端以套帽固設一定位座,定位座上端銜接座墊,且在套帽內設有一與內管固接的氣閥座,氣閥座的座體側邊形成設有進氣槽,進氣槽外側直徑大,內側直徑小,而外側與內管、伸縮管間形成的氣體回流空間相通,另在氣閥座內設置有一閥體,閥體周形成環(huán)槽,且在側邊形成設有與內部貫通的側孔,另在閥體底部配合設置有一定位片,定位片的貫通孔兩側形成氣槽,且閥體與定位片中貫設有一動作桿,動作桿周緣形成頸部,底部套設一對應定位片氣槽的套環(huán);另在定位座內設置一與動作桿對應的頂桿,且在定位座上端設置有一對應頂桿的旋桿,旋桿往下按掣時,同時推掣頂桿及動作桿,使氣體回流空間與內管內的氣體空間相貫通,以調整伸縮管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xiàn)。
前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中所述的套帽與氣閥座間,及氣閥座與內管間均設有墊圈。
前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中所述的氣閥座的座體內形成設有供動作桿及閥體容置的通孔,在閥體上下并設有墊圈。
前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中所述的活塞桿穿過外管后,可穿設過墊片組并以扣片相固設。
前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中所述的定位座形成設有頂桿容置的中孔,并在該中孔內形成使頂桿定位的卡掣緣面。
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由以上的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主要是一種可以氣壓方式調整自行車座墊高低的設計,該座墊管設有一伸縮管,伸縮管上端以定位座即與座墊固結一起,該伸縮管內設有一內管,內管上端并以套帽固設一氣閥座,而在伸縮管上端的閥座內中孔處并設置有一頂桿,該頂桿并對應氣閥座內的動作桿,而在內管與伸縮管間為氣體回流空間,在內管內部另設置有一活塞桿形成氣體空間,當按掣伸縮管上端的旋桿時,即同時將頂桿及動作桿往下壓掣,使二空間貫通,而得以調整伸縮管的高度,在放松旋桿時,又使伸縮管呈定位狀態(tài),藉此設計可提供一調整方便且可穩(wěn)固定位的座墊管結構。因此藉由本實用新型氣閥座與各管體的配合,欲調整伸縮管的高度時,僅需按掣旋桿,即可達到調整座墊高度的目的,而此設計在自行車座墊管的技術領域中,不僅較習知產品以螺桿、快拆等結構固定的設計為佳,且整體結構更具備以下的功效1、操作方便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設計僅需按掣旋桿即可達到調整高度的目的,可提供一操作方便的功效,且調整時無須藉助任何手工具,更能達到快速、輕易調整的功效。
2、定位效果佳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是藉由內外二空間及氣閥座的配合達到定位的目的,且當坐于座墊上時,更使內部空氣壓力呈緊壓狀態(tài),因此不會造成不慎壓掣旋桿,而導致座墊遽然下降的情形,而欲調整時,若人未坐于座墊上,即可輕易調整,因此可提供一定位效果佳且降低危險性的結構。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可提供一更具實用性的座墊管結構,尤其其在操作及安全性方面,更能突顯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可使座墊管的使用更具實用性,其不論在結構上或功能上皆有較大的改進,且在技術上有較大的進步,并產生了好用及實用的效果,而確實具有增進的功效,從而更加適于實用,誠為一新穎、進步、實用的新設計。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詳細給出。
圖1是本實用新型座墊管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座墊管氣閥座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座墊管在定位時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座墊管在定位時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座墊管在調整時的剖面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座墊管在調整時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圖。
(10)伸縮管(11)定位座(111)中孔 (112)卡掣緣面(113)弧座 (12)旋桿(13)頂桿 (14)套帽(20)外管 (21)氣體回流空間(22)墊片組(23)扣片(30)內管 (31)氣體空間(40)活塞桿(41)活塞座(42)墊圈 (50)座墊(51)下弧座(60)氣閥座(601)墊圈 (61)座體(611)進氣槽 (62)通孔(621)小徑通孔 (622)大徑通孔(63)上墊圈(64)閥體(641)穿孔 (642)側孔(643)環(huán)槽 (65)下墊圈(66)定位片(661)貫通孔(662)氣槽 (67)動作桿(671)頸部 (672)套環(huán)
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實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具體結構、特征及其功效,詳細說明如后。
請參閱
圖1、圖2、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是由伸縮管(10)、外管(20)、內管(30)以及活塞桿(40)所組成,其中該伸縮管(10),其斷面呈多角形設計,配合設置于內孔斷面也呈多角形的外管(20)內,伸縮管(10)的上端套設有一定位座(11),該定位座(11)的中央形成設有中孔(111),該中孔(111)呈階梯狀,上端孔徑較小,下端孔徑較大,形成卡掣緣面(112),定位座(11)前端則為弧座(113)的結構設計,藉由該弧座(113)可與座墊(50)的下弧座(51)配合鎖固,并藉由弧座(113)與下弧座(51)表面凸紋的結構設計,使座墊(50)的傾斜角度得以調整;另在定位座(11)上另樞設一彎折適當角度的旋桿(12),該旋桿(12)并位于中孔(111)上端處,而在中孔(111)內設置有一呈階梯狀的頂桿(13),頂桿(13)的上端呈圓弧狀,且上端桿徑小于中孔(111)上端的孔徑,下端桿徑也小于中孔(111)下端的孔徑。
伸縮管(10)內部以套帽(14)固設一氣閥座(60),該氣閥座(60)下端即以墊圈(601)套設內管(20),使伸縮管(10)與內管(20)間形成空氣回流空間(21);請參閱圖2所示,該氣閥座(60)的結構設計,是具有一座體(61),座體(61)呈上端直徑大,下端直徑小的設計,以配合適當處設置的墊圈以銜接套帽(14)及內管(30),如圖3所示,在座體(61)的內部設置有一通孔(62),通孔(62)上端為小徑通孔(621),下端為大徑通孔(622),在大徑通孔(622)上端設置上墊圈(63),而后設置一閥體(64),閥體(64)下端為下墊圈(65),下墊圈(65)下端為定位片(66),而在閥體(64)內形成設有穿孔(641),在側邊形成設有貫通至穿孔(641)的側孔(642),并在周緣形成環(huán)槽(643),而在座體(61)對應環(huán)槽(643)處形成設有進氣槽(611),該進氣槽(611)并為接近外部直徑大,接近環(huán)槽(643)處直徑小的結構設計。
上述定位片(66)中央對應穿孔(641)處也設有貫通孔(661),唯在貫通孔(661)的兩側形成設有通氣槽(662),另在貫通孔(661)及穿孔(641)處即可穿掣一動作桿(67),該動作桿(67)的上端即對應頂桿(13)下端,且在該動作桿(67)的適當處形成直徑縮減的頸部(671),在下端套設一套環(huán)(672)。
請配合參閱
圖1及圖3所示,活塞桿(40)即設置于內管(30)內,其設有一活塞座(41),活塞座(41)的周緣套設墊圈(42),而當伸縮管(10)穿入外管(20)內時,即使活塞桿(40)下端穿過外管(20)并配合墊片組(22)及扣片(23)將活塞桿(40)下端扣掣定位,而形成一座墊管整體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結構設計在于,藉由氣閥座(60)的設計,使內管(30)內的氣體空間(31)與空氣回流空間(21)間形成貫通或未貫通的狀態(tài),在圖3及圖4所示的狀態(tài),是伸縮管(10)與外管(20)間呈定位的狀態(tài),此時藉由氣體空間(31)內部氣體的壓力,將動作桿(67)往上頂,動作桿(67)并將頂桿(13)往上頂,使頂桿(13)受限于卡掣緣面(112)而呈定位狀態(tài),且其頭部并突出于中孔(111),此時由圖4中可看出,動作桿(67)的套環(huán)(672)是將整個定位片(66)的氣槽(662)覆蓋,而使氣體空間(31)與氣體回流空間(21)間呈未貫通的狀態(tài),藉由二空間壓力的平衡,使伸縮管(10)與外管(20)間呈定位狀態(tài)。
而欲改變伸縮管(10)與外管(20)間的相對位置時,可將旋桿(12)往下按掣,請配合參閱圖5所示,旋桿(12)即同時將頂桿(13)及動作桿(67)均往下按掣,藉由座體(61)進氣槽(611)處內外不同直徑的特殊結構設計,使氣體回流空間(21)處的氣體經由進氣槽(611)、環(huán)槽(643)、側孔(642)、頸部(671)、氣槽(662)處而進入氣體空間(31)內,進入的空氣即推掣活塞桿(40),但因活塞(40)下端與外管(20)固結一體,因此藉由相對運動,使伸縮管(10)自動往上動作,當上升至適當位置,或是同時藉由外力將座墊往下壓掣,使伸縮管(10)降低至適當位置時,僅須放松旋桿(12),即藉由氣體空間(31)內部的壓力,將動作桿(67)往上頂,又呈為圖3及圖4所示的定位狀態(tài)。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特征在于該座墊管由外管、可在外管內上下移動的伸縮管、設于伸縮管內的內管,及設于內管內部且底端與外管固設一起的活塞桿組成,其中該伸縮管的上端以套帽固設一定位座,定位座上端銜接座墊,且在套帽內設有一與內管固接的氣閥座,氣閥座的座體側邊形成設有進氣槽,進氣槽外側直徑大,內側直徑小,而外側與內管、伸縮管間形成的氣體回流空間相通,另在氣閥座內設置有一閥體,閥體周形成環(huán)槽,且在側邊形成設有與內部貫通的側孔,另在閥體底部配合設置有一定位片,定位片的貫通孔兩側形成氣槽,且閥體與定位片中貫設有一動作桿,動作桿周緣形成頸部,底部套設一對應定位片氣槽的套環(huán);另在定位座內設置一與動作桿對應的頂桿,且在定位座上端設置有一對應頂桿的旋桿,旋桿往下按掣時,同時推掣頂桿及動作桿,使氣體回流空間與內管內的氣體空間相貫通,以調整伸縮管的高度。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套帽與氣閥座間,及氣閥座與內管間均設有墊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氣閥座的座體內形成設有供動作桿及閥體容置的通孔,在閥體上下并設有墊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活塞桿穿過外管后,可穿設過墊片組并以扣片相固設。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定位座形成設有頂桿容置的中孔,并在該中孔內形成使頂桿定位的卡掣緣面。
專利摘要一種改良結構的自行車座墊管,是一種可以氣壓方式調整自行車座墊高低的設計,該座墊管設有一伸縮管,伸縮管上端以定位座與座墊固結一起,伸縮管內設有內管,內管上端以套帽固設一氣閥座,伸縮管上端閥座內中孔處設有頂桿,頂桿對應氣閥座內的動作桿,在內管與伸縮管間為氣體回流空間,內管內部另設有活塞桿形成氣體空間,按掣伸縮管上端旋桿時,同時將頂桿及動作桿往下壓掣使二空間貫通,而可調整伸縮管高度,放松旋桿時使伸縮管呈定位狀態(tài),其可提供調整方便且穩(wěn)固定位的座墊管結構。
文檔編號B62J1/08GK2475647SQ0121950
公開日2002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01年4月13日 優(yōu)先權日2001年4月13日
發(fā)明者許榮裕 申請人:元渝實業(y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