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動摩托車胎,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
【背景技術】
[0002]普通的摩托車輪胎,當輪胎的胎體被扎破時,輪胎無風壓,無法再繼續(xù)騎行,只能將摩托車推行至修理店進行修理,為修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耗時耗力;若修理店在較遠的地方,更加給車主帶來極大地困擾。
【實用新型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當輪胎被扎破時,仍然可以騎行,方便修理的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包括輪轂和設置于所述輪轂上的胎體,所述胎體包括內面膠層、簾紗層、胎面膠層以及鋼絲圈,所述內面膠層、強化層以及胎面膠層依次由內而外設置;所述內面膠和鋼絲圈依次環(huán)繞形成一周,且所述簾紗層的兩邊繞過所述鋼絲圈并且形成胎唇部,所述胎唇部設置為雙角度,所述輪轂設置為單角度,且所述雙角度大于所述單角度;所述胎體的RD點直徑小于所述輪轂的D點直徑。
[0005]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胎唇部的雙角度設置和輪轂的單角度設置,且胎唇部的雙角度均大于輪轂的單角度,胎體的RD點直徑小于所述輪轂的D點直徑;以上使得胎體和輪轂在安裝時獲得較好的摩擦阻力,即使在輪胎被扎破的情況下,胎體和輪轂之間也不會產(chǎn)生滑動,兩者更不會發(fā)生脫離的現(xiàn)象,因此,當輪胎壞掉時,無需推行,車主仍然可以在無風壓的情況下低速騎行,直至送到修理處及時修理,省時省力,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煩;同時內面膠層的設置,使得輪胎在扎破的情況下不會快速地泄露氣體,保證慢速騎行的安全性能。
[0006]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實用新型還可作如下改進:
[0007]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簾紗層為尼龍斜交簾紗層。
[0008]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能夠使得胎體具有更好的強化力度,能夠承受充填空氣的壓力和沖擊,有效地保護胎體。
[0009]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胎面膠層的為61-69SA膠料層。
[0010]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使得胎面膠層獲得更高的硬度和更佳的耐磨性能。
[0011]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胎面膠層上設置有流線型花紋。
[0012]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能夠增加胎體的抓地力,同時增加運動氣息,動感更強。
[0013]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流線型花紋包括若干均布設置的第一花紋和第二花紋,所述第一花紋從所述胎面膠層的邊緣開始,之后向其中間呈流線型延伸;所述第二花紋從所述胎面膠層的邊緣開始,之后再向所述胎面膠層的內側呈流水線型延伸,最終以鉤狀結束。
[0014]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由于輪胎在轉向時,胎面膠層的兩側磨損最為嚴重,上述方案不僅使得胎面膠層的兩側的磨損減小,同時提高了胎面膠層中間的抓地力,避免在行駛的過程中,輪胎出現(xiàn)打滑現(xiàn)象。
[0015]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所述第一花紋和第二花紋的起始端的寬度均大于結束端的寬度。
[0016]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使得輪胎在轉向時,胎面膠層的兩側磨損降到最低,同時能夠增強轉向時的摩擦力,提高安全系數(shù)。
[0017]作為優(yōu)選的方案,沿所述胎體的寬度方向,所述胎面膠層的兩側均設置有一圈鉆石顆粒。
[0018]采用上述優(yōu)選的方案,使得輪胎在騎行時更舒適,導向更安全。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0]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的剖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中輪轂和胎體的搭配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中胎面膠層的局部示意圖。
[0023]其中,1、輪轂,2、內面膠層,3、簾紗層,4、胎面膠層,5、鋼絲圈,6、胎唇部,71、第一花紋,72、第二花紋,8、鉆石顆粒。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嵱眯滦椭械膶嵤├?,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0025]為了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如圖1、圖2所示,在本實用新型一種無風壓可騎行的電動摩托車胎的一些實施方式中,其包括輪轂I (又叫輪圈)和設置于輪轂I上的胎體,胎體包括內面膠層2、簾紗層3、胎面膠層4以及鋼絲圈5,內面膠層2、強化層3以及胎面膠層4依次由內而外設置;內面膠2和鋼絲圈5依次環(huán)繞形成一周,且簾紗層的兩邊繞過鋼絲圈并且形成胎唇部6,胎唇部6設置為雙角度,輪轂I設置為單角度,且胎唇部6的雙角度大于輪轂I的單角度;胎體的RD點直徑小于輪轂的D點直徑。其中,胎唇部6的兩個角度分別為α和β,輪轂I的單角度為γ ;其中α設置為10°,β設置為15°,γ設置為5°,使得輪轂I和胎體的裝配效果最佳。
[0026]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胎唇部6的雙角度設置和輪轂I的單角度設置,且胎唇部6的雙角度均大于輪轂I的單角度,胎體的RD點直徑小于輪轂的D點直徑;以上使得胎體和輪轂I在安裝時獲得較好的摩擦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