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由輪胎及胎面支撐物形成的組合件的安裝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在工作著的輪輞上面安裝由帶子午線骨架的輪胎與可拆卸胎面支撐環(huán)形成的組合件的方法,更具體說,該組合件是用來安裝在其至少一個支撐面向外的整體輪輞上的。
如在法國專利申請F(tuán)R92/15061、FR93/14702和還未公布的FR93/14703中所述,這樣一種輪輞從子午線剖面看它有一個第一支承面和一個第二支承面,必要時還有一個安裝凹槽,第一支承面沿軸向外端所在圓的直徑要小于其沿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也就是說這個支承面是向外傾斜的,其跨度多少適合于接受一個可拆卸胎面支撐環(huán),輪輞的第二支承面與第一支承面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這樣的輪輞和具有適當(dāng)?shù)墓羌茏游缇€剖面形狀和適當(dāng)胎邊的輪胎以及與可拆卸的支撐物一起構(gòu)成即使在低壓甚至于無壓力的滾動情況下能良好地工作的轉(zhuǎn)動組合件。這些支承面的公稱直徑可以是相等的,但最好是不相等的。
法國專利申請F(tuán)R92/15061敘述了一種在所討論的那種輪輞上安裝輪胎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安裝胎邊,使其一直滑移到安裝凹槽,然后插入可拆卸的橡膠支撐環(huán),使之成為橢圓形以通過為此而準(zhǔn)備的圓柱形負(fù)荷表面。
這個方法限制了支撐件的軸向?qū)挾?,而且對于工具裝備平常的修車房不是很容易操作。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也為了使輪胎更加容易地安裝到整體安裝的輪輞上,本發(fā)明的安裝方法包括如下內(nèi)容。此處的輪胎包括第一胎邊和第二胎邊以及一個伴隨的可拆卸支撐環(huán),而該輪輞包括第一支承面和第二支承面,至少該輪輞的第一支承面是向外傾斜的,以比較小的高度凸起沿軸向向外伸展,而且在軸向上向內(nèi)與一個用來接受胎面支撐環(huán)的負(fù)荷表面相聯(lián)。
--首先,將支撐環(huán)插入到輪胎內(nèi)部,然后--將第二胎邊從與輪輞第二支承面相對的一邊推上該輪輞,再藉助于定位工具使其通過輪輞負(fù)荷表面,最后--然后進(jìn)行最后一步固定。
將輪胎安裝到輪輞上總是由把輪胎推上輪輞的一邊開始的,用習(xí)慣的語言來說,首先推上的胎邊就是第二胎邊,這就是說,這個胎邊將要裝在與開始安裝的一邊相對一邊的輪輞支承面上,所述輪輞支承面就是輪輞的第二支承面。
在插進(jìn)輪胎之前支撐件所呈的形狀應(yīng)該許可進(jìn)行這個插入動作,因此該支撐件可成為橢圓形,使得變形之后得到的橢圓短軸小于該支撐件要通過的輪胎胎邊支承面的直徑,它可以折疊起,使其兩個端點之間最大距離小于所述輪胎胎邊的直徑,它可以保持其初始狀態(tài),這時所述輪胎胎邊的變形就是必須的了。
給胎邊定位的裝置根據(jù)使用的輪輞的形狀以及支撐件軸向?qū)挾鹊牟煌煌?。如果輪輞第二支承面的公稱直徑等于輪輞第一支承面的公稱直徑,則該輪輞一般具有安裝槽,當(dāng)把輪胎的第二胎邊推上輪輞以及使該胎邊通過輪輞的比如圓柱形的負(fù)荷表面都需要機(jī)械的工具,比如眾所周知的安裝桿、用于胎邊的滾珠或安裝壓機(jī)。反之,如果輪輞第二支承面的公稱直徑大于第一支承面的直徑,以及當(dāng)支撐件的寬度小于安裝后兩胎邊分開的軸向距離時,則第二胎邊的定位工具就可縮減為在輪胎/支撐件組合體軸向上簡單的壓入。
無論在本發(fā)明中所考慮的輪輞是什么類型的,為了使第一胎邊的輪輞的第一支承面上定位更容易,最好是將具有圓錐臺徑向母線的金屬圓環(huán)放置得靠近第一支承面,并在軸向位于其外面。
用對說明文字的附圖來描述本發(fā)明,它表示在多輪輞安裝的情況下的不同安裝步驟,在圖中
圖1a至1C圖示的是無論安裝什么樣的輪輞,不同安裝方式共有的步驟,按照插入前可能的三種支撐物形狀;圖2A至2D是按照第一種實施方案,在隨后幾步中的圖示;圖3A至3C是按照第二種實施方案,在隨后幾步中的圖示;圖4A至4B也是圖示,表示的是按照另一種實施方案的輪輞的同樣步驟;
圖5A至5C表示按照最后一個實施方案中輪輞的同樣步驟;圖6用圖表示軸向在輪輞第一支承面一側(cè)可能存在的圓環(huán)。
在圖1A~1C上顯示的是按照本發(fā)明安裝的第一步操作,將特別具有胎邊結(jié)構(gòu)的輪胎P裝配到所考慮的工作輪輞上。在此輪胎P中插入了支撐件S。在圖1A的情況下,通過在2個點B點和C點由外向內(nèi)沿著徑向在相對著的直徑方向擠壓,預(yù)先將支撐件S變成橢圓形,這時所述兩點之間的距離x小于該支撐件的初始外徑,且小于輪胎P胎邊支承面的直徑D。這時沿著垂直于胎邊補強(qiáng)鋼絲圈平面的方向把支撐件插進(jìn)輪胎P內(nèi)。在圖1B中,擠壓外周邊上單一一具點B,使支撐件S在插入輪胎P之前打一個折,使大約一半支撐件在其自身平面內(nèi)折入其另一半之內(nèi),這就使得支撐件外圓周上兩點間的最大直線距離L小于輪胎P胎邊支承面的直徑D。這時沿平行于胎面鋼絲圈平面的平行著插入輪胎P。很明顯,在上述兩個實施例中,支撐件S應(yīng)由可以進(jìn)行所述變形的材料制成,這時最好是由可硫化彈性體制成。更硬一些材料,特別是用塑料制造的支撐件是可以使用的。圖1C是顯示如何將該支撐件插入輪胎P支撐件S垂直于包含胎邊鋼絲圈的平面,在將所述鋼絲圈及包含它的胎邊弄成橢圓形垢將該支撐件插入輪胎內(nèi)。
在圖2A至2D中,安裝的輪輞J在其赤道平面的兩側(cè),從子午線剖面看包含第一輪輞支承面21’和第二輪輞支承面21",它們都由內(nèi)向外傾斜,也就是說,這些平面的軸向外端所在圓的直徑小于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這兩個支承面21’和21"在軸向向外連接著高度不大的凸起22’和22",它們是用來鎖住胎邊的。第一支承面21’沿軸向向內(nèi)連在輪輞的圓柱形部分,這是用來接受比如用橡膠硫化物的支撐件S的一部分,同時第二輪輞支承面21"在軸向向內(nèi)連接著一個輪輞凸緣24。所述凸緣與圓柱形部分20和定位突起25一起,在其軸向向內(nèi)的端部構(gòu)成了一個安裝槽23。在一個非限定性實施例中,兩個支撐面21’和22"的直徑是不相等的,支承面21"的軸向內(nèi)端直徑稍大于支承面21’軸向內(nèi)端的直徑,差值為16mm。
在將支撐件S插入輪胎后,在輪輞J上就要裝上如此形成的組合件,裝法是從與具有輪輞凸緣一側(cè)相對的一側(cè)推上第二胎邊(2"),使達(dá)到圖2A的樣子,也就是說,將第二胎邊放入安裝槽23中。然后藉助于比如簡單的安裝桿將輪胎P的第一支承面2’裝到其支承平面21’上(圖2 B)這時第二胎邊2"仍然在安裝槽23內(nèi)。然后從安裝槽取出第二胎邊2",使其在軸向?qū)⑵湟龑?dǎo)到位于輪輞第二支承面21"邊緣的凸起22"外面(圖2C),然后將所述第二胎邊2"放到其輪輞支承面21"上,使其完成一個由輪胎P、輪輞J和支撐件S組成的組合件,這樣完成安裝,裝好后如圖2D所示。最后通過將組合件充氣以最終結(jié)束安裝。
如上所述地安裝輪輞J但不包括定位凸起25也是可能的,這時支撐件S的軸向?qū)挾鹊扔诘谝恢С忻?1′軸向內(nèi)端和輪輞凸緣24軸向內(nèi)表面之間的軸向距離。圖3A至圖3C顯示了相當(dāng)于此種情況下安裝的各個步驟。在將支撐件S插進(jìn)輪胎P之后,通過將第二胎邊在具有輪輞凸緣一側(cè)相對的一側(cè)推上輪輞而將形成的組合件裝在輪輞J上,使其達(dá)到在圖3A所示的樣子,也就是說,使第二胎邊在軸向達(dá)到安裝槽23附近。然后安裝的下一包括將第二胎邊2"從安裝槽中取出,并在軸向推至位于第二輪輞支承面21"邊緣的凸起物22"的外面(圖3B),輪胎P的第一胎邊2’自身同時也在由第一輪輞支承面21’延伸出的凸起物22’的外面。隨后只需分別將其兩個胎邊2’和2"安裝到其兩個輪輞支承面21’和21"上,對此并沒有什么優(yōu)選的順序(圖3C)。
在未公布的文件FR93/14703中的敘述的輪輞安裝過程,如前所述該輪輞包括兩個向外傾斜的支承面,但是取消了安裝槽,雖然保留了軸向的輪輞內(nèi)凸緣。在這個未進(jìn)行說明的實施方案中,輪胎的安裝方法與在圖2A至圖2D中所述的方法相似,只是第二胎邊不推到安裝槽中;只是簡單地推到在軸向位于定位突起和輪軸向內(nèi)凸緣之間的一段空間中,該空間的直徑與圓柱形部分的直徑是相等的。在沒有定位突起的情況下,第二胎邊只簡單地沿軸向被推向輪輞軸向內(nèi)凸緣。
按照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方案在圖4A和4B中給予了敘述。這涉及到在所考慮的輪輞J上進(jìn)行安裝,但此輪輞既沒有安裝槽也沒有輪輞軸向內(nèi)凸緣,所述的輪輞J可以有兩個向外傾斜的支承面,或者是第一支承面向外傾斜,而第二支承面向內(nèi)傾斜或不傾斜。一個輪輞支承面是所述向外傾斜的,這時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小于其軸向外端所在圓的直徑。一個輪輞支承面是所述不傾斜的,這時其母線平行于輪輞的轉(zhuǎn)動軸。所敘述的實施例涉及到對這樣一種輪輞的安裝,它包含一個向外傾斜的第一輪輞支承面21’和一個向外傾斜的第二輪輞支承面22’,在前者向外裝配一個凸起22’而在后者向外裝配一個凸起22"。第一支承面21’在軸向向內(nèi)連著一個圓柱形部分20。第二支承面21"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大于其軸向外端所在圓的直徑,并通過一個圓錐臺部分26沿軸向向內(nèi)延伸,形成與圓柱形部分20的連接部。正如在如前面所描述的實施方案中,安裝程序的第一步包括將圓帶狀支撐件S插到輪胎P中,所述支撐件可以很寬,比如其寬度等于安裝在輪輞上輪胎的兩個胎邊所分開的軸向距離。第二步簡單地包括將如此形成的組合件套到輪輞的圓柱形部分上(圖4A)。用不著擔(dān)心第二胎邊2"的位置,它會自動地放置在其輪輞支承面上,第三步包括使用比如擠壓將第一胎邊裝到其支承面21’上(圖4B)。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最后一步是為輪胎充氣。
有一些與上所述并顯示在圖4A及4B中的方法相同的安裝操作(未顯示出)是可能的,這時用于安裝的輪輞仍然沒有安裝槽,而其所有的圓柱部分20的寬度等于其在輪輞上的兩個胎邊所分開的軸向距離,并有一個向內(nèi)傾斜的第二輪輞支承面21",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等于第一輪輞支承面21’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所述第二支承面在軸向向外延伸達(dá)到一個輪輞凸緣,其形狀類似于公知的、常規(guī)的及標(biāo)準(zhǔn)化的輪輞凸緣。
使用如未公布的申請書FR93/14703中圖3所顯示的輪輞也是可能的,這就是說,這種所考慮的輪輞J沒有安裝槽,有一個圓柱形部分20在其軸向內(nèi)側(cè)裝有一個支撐件S的定位凸起25,而第二輪輞支承面21’向內(nèi)傾斜。此第二輪輞支承面21"一方面在軸向向內(nèi)連接著一個第二胎面2"的鎖定凸起27,而在軸向向外延伸到常用的輪輞凸緣24。在此情況下,在將支撐物S插入輪胎P之后,也是將組合件套在輪輞J上(圖5A),將第一胎邊2’裝到第一輪輞支承面21’上,而用不著考慮第二胎邊的位置(圖5B),給輪胎內(nèi)腔加壓使其作用成為第二胎邊的定位裝置,最后安裝為組合件(圖5C)。
圖6說明在第一輪輞凸起22’上增添一個輔助環(huán)A用來將第一胎邊2’定位在其輪輞支承面21’上的可能性。這個環(huán)A具有這樣的橫截面,其徑向朝外的邊30是一個圓錐臺的母線。所述圓錐臺的母線30的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等于在軸向相鄰的凸起22’軸向外表面的最大直徑Ds,而其軸向外端所在圓的直徑小于,使其與平行于轉(zhuǎn)動軸方向所形成的夾角為5~20°。所述可拆卸環(huán)可用任何已知的固定方式來固定到輪輞J上,比如用焊接,用緊固螺絲等。
至于由輪胎和胎面支撐件組成的組合件的拆卸,無論使用什么樣的輪輞都不會有任何困難。藉助于適當(dāng)?shù)脑O(shè)備在第二胎邊上施加的壓力,其大小取決于輪輞的形狀,它能使所述胎邊解脫,使之沿軸向推向里面。從輪輞支承面上拆卸下第一胎邊沒有任何額外的問題,因為用同樣的方法,所需要的一切就是用簡單的工具在其壁上簡單地施加壓力。
權(quán)利要求
1.在一個整體輪輞J上安裝一個輪胎P的方法,該輪輞包括一個第一輪輞支承面(21’)和第二輪輞支承面(21"),至少第一輪輞支承面(21’)是向外傾斜的,沿軸向向外延伸出一個高度不大的凸起(22’),而且沿軸向向內(nèi)連著用來接受胎面支撐件S的負(fù)荷表面(20),(該第二輪輞支承面(21")沿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大于該第一輪輞支承面(21’)沿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而該輪胎P則包含了將要分別安裝在該第一輪輞支承面(21’)和第二輪輞支承面(21")上的第一胎邊(2’)和第二胎邊(2"),以及一個可拆卸支撐件S,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在第一步,將所述支撐件S插入該輪胎P,--將第二胎邊(S")從與第二輪輞支承面(22")相對的一邊推上該輪輞J,然后藉助于定位裝置使其套過輪輞的負(fù)荷表面(20),--然后進(jìn)行最后一步安裝。
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在相對直徑向上兩個點加壓,使支撐件S呈橢圓形,然后插入輪胎P內(nèi),所述插入過程是在垂直于胎邊補強(qiáng)鋼圈所在平面的方向進(jìn)行的。
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打折使支撐件S變形,然后插入輪胎中,所述插入過程是平行于胎邊補強(qiáng)鋼絲圈的平面進(jìn)行的。
4.按照權(quán)利要求1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插入該支撐件S在使補強(qiáng)鋼絲圈彎成橢圓形的情況下垂直于胎邊的所述鋼絲圈平面進(jìn)行。
5.按照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之一項,在一個輪輞J上進(jìn)行安裝的方法,該輪輞包含一個圓柱部分(20),它至少藉助于輪輞凸緣(24)與向外傾斜的第二輪輞支承面(21")相聯(lián),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大于第一輪輞支承面(21’)的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安裝的最后幾步依次包括--將第二胎邊(2")從圓柱部分(20)推到輪輞外邊,--將兩個胎邊(2’)和(2")裝到第一和第二輪輞支撐面(21’)和(21")上,--給組合件充氣。
6.按照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之一項,在一個輪輞J上進(jìn)行安裝的方法,該輪輞包含一個圓柱形部分(20),它在軸上向內(nèi)裝有一個支撐件定位凸起(25),而至少藉助于一個輪輞凸緣(24)傾斜的第二輪輞支承面(21")相聯(lián),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大于第一輪輞支承面(21’)的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安裝的最后幾步依次包括--將第一胎邊(2’)裝到第一輪輞支承面(21’)上,--將第二胎邊從圓柱部分(20)推到輪輞外邊,--將第二胎邊(2")裝到第二輪輞支承面(21")上,--給組合件充氣。
7.按照權(quán)利要求5或6中之一項的在一個輪輞J上進(jìn)行安裝的方法,該輪輞包含至少一個在軸向與輪輞凸緣(24)相鄰的安裝槽(23),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將第二胎邊(2")推向輪輞J上之后進(jìn)行的第一步包括,將所述第二胎邊插入安裝槽(23)中。
8.按照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之一項的在一個輪輞上進(jìn)行安裝的方法,該輪輞包含一個第二輪輞支承面(21"),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大于第一輪輞支承面(21’)的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在軸向內(nèi)端設(shè)有凸緣,而且其圓柱形部分(20)未裝有支撐件S的定位凸起(25),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安裝的以后幾步依次為--推進(jìn)該組合件,直至第一胎邊(2’)定位于其輪輞支承面(21’)上,而第二胎邊(2")同樣在支撐件S的推動作用下定位于第二輪輞支承面(21")上,然后--給組合件充氣。
9.按照權(quán)利要求1至4中之一項的在一個輪輞J上安裝的方法,該輪輞包含一個第二輪輞支承面(21"),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大于第一輪輞支承面(21’)的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所述輪輞J沒有軸向內(nèi)凸緣,其圓柱形部分(20)連有支撐件S的定位凸起(25),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安裝的最后幾步依次包括--推動組合件,直至第一胎邊(2’)定位于其輪輞支承面(21’)上,--給組合件充氣,在充氣壓力作用下,第二胎邊(2")將自己定位于第二輪輞支承面(21")上。
10.按照權(quán)利要求8或9中之一項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種輪輞J,它包含有一個向外傾斜的第二輪輞支承面(21"),在軸向外端裝有一個凸起(22"),而在軸向向內(nèi)延伸至一個圓錐臺部分(26),構(gòu)成與圓柱形部分的聯(lián)接部。
11.按照權(quán)利要求8或9中之一項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一個輪輞J,它包含一個向外傾斜的第二輪輞支承面(21’),在軸向向內(nèi)延伸到圓柱形部分(20),并在軸向向外連接一個輪輞凸緣,其形狀類似于已知的、常用的和標(biāo)準(zhǔn)化的輪輞凸緣。
12.按照權(quán)利要求1至11中之一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凸起(22’)的軸向外側(cè),作為第一輪輞支承面(21’)的延伸使用了一個金屬環(huán)A,它具有如下的子午線截面,其徑向外邊是一個圓錐臺的母線(30),它與組合件轉(zhuǎn)動軸平行線的夾角為5~20°,其軸向內(nèi)端所在圓的直徑等于凸起(22’)的最大直徑,通過固定手段將所述環(huán)連接到輪輞J上。
13.按照權(quán)利要求12的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環(huán)A是可拆卸的。
全文摘要
在整體輪輞(J)上安裝由輪胎(P)和可拆卸支撐件(S)組成的組合件的方法,該輪輞包含一個第一輪輞支承面(21’)和第二輪輞支承面(21″),至少該第一支承面(21’)是向外傾斜的,軸向向外延伸到一個高度不大的凸起(22’),而沿軸向向內(nèi)連接著用來接受胎面支撐件(S)的圓柱形部分(20),該輪胎包含將分別要安裝到第一輪輞支承面(21’)和第二輪輞支承面(21″)上的第一胎邊(2’)和第二胎邊(2″),該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安裝到輪輞上的各步驟之前,先把所支撐件(S)插到輪胎(P)當(dāng)中。
文檔編號B60C17/04GK1156428SQ95194441
公開日1997年8月6日 申請日期1995年5月23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1994年6月9日
發(fā)明者奧利弗·米爾霍夫 申請人:米什蘭集團(tuán)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