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疊層型熱交換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空調機用的疊層型熱交換器,特別涉及可用作汽車空調機蒸發(fā)器的、能使其表面的冷凝水迅速流下防止其向蒸發(fā)器下流側飛散的疊層型熱交換器。
參照
圖16、圖17說明以往的疊層型熱交換器。圖16是以往的疊層型熱交換器的側面圖,圖17是圖16中右側部分的放大縱斷面圖。
圖16、圖17中,1為扁平管,扁平管1是由兩片沖壓成形的板2對接而成的。在扁平管1的一端(圖中上端)形成出入口槽部3。
扁平管1與波紋翅片4交替層疊,出入口槽部3互相連接,構成疊層型熱交換器(蒸發(fā)器)5。
位于兩端的扁平管1a的外側為端板6,在出入口槽部3中的端板6上開有流通孔7。一邊的流通孔7與作為流體的致冷劑的導入配管8連接,另一邊的流通孔7與致冷劑的排出配管9連接。
導入配管8及排出配管9釬焊在端板6上,在邊板10與端板6之間設有波紋翅片4。
出入口槽部3在扁平管1的板寬方向被間隔壁(圖中未示)分隔成入口部11和出口部12。相鄰的出入口槽部3的入口部11之間及出口部12之間通過連通孔13而互相連通。
參照圖18說明扁平管1。圖18顯示構成扁平管1的板2的正面。
板2內的中空部由沿中央部的上下方向延伸的間隔壁15分隔成2個室16、17。間隔壁15的下端短缺一段,在板2的下端形成使致冷劑作U形轉彎的U形轉折部18。兩片板2對接后,間隔壁15將出入口槽部3分隔成入口部11和出口部12,同時分隔出與入口部11相通的室16和與出口部12相通的室17。室16和室17在U形轉折部18相連通,室16、17及U形轉折部18形成流體通路。
在室16、17內突設有許多肋19,該肋19將室16、17細分為迷宮狀。在U形轉折部18突設有導向肋20,致冷劑的流動由導向肋20引導,從室16向室17作U形轉彎。
參照圖20說明上述蒸發(fā)器5中致冷劑的流動,圖20表示致冷劑的流動狀況。
蒸發(fā)器5可大略分為3個組,即組21、22、23,在組21、23上連接著導入配管8和排出配管9,其入口部11及出口部12的配置是相同的,組2中的入口部11及出口部12的配置是相反的。
在組21與組22之間及組22與組23之間相對著的出入口槽部3中,組21的出口部12與組22的入口部11連通,組22的出口部12與組23的入口部11連通。組21的入口部11通過端板6的流通孔7與導入配管8連接,組23的出口部12通過板6的流通孔7與排出配管9連接。
從導入配管8導入蒸發(fā)器5的致冷劑31,從組21的入口部11通過室16被送到U形轉折部18,在U形轉折部18作U形轉彎后通過室17被送到出口部12。被送到組21出口部12的致冷劑31再被送到組22的入口部11,作與組21中同樣的流動后被送到組23,通過組23的流體通路(室16、17、U形轉折部18)從排出配管9排出。
這期間,空氣32送到波紋翅片4之間,利用致冷劑31的蒸發(fā)潛熱,空氣32被冷卻,波紋翅片4的扁平部將空氣通路上下隔開。
參照圖19說明波紋翅片4,圖19(a)表示圖16中放大的A-A線剖視圖。
在波紋翅片4的扁平部4a上,沿著空氣的流動方向(圖中上下方向)形成許多百頁縫隙75,百頁縫隙75按每一定數量區(qū)分形成百頁縫隙組76。上下分隔的各空氣通路間的取入空氣的交換通過百頁縫隙75進行。
上述的蒸發(fā)器5,將空氣32的溫度降低直到露點溫度以下進行除濕,當空氣32到達露點溫度以下時則成為在扁平管1的上表面及端板6的內面結露。特別是在空氣32下流側的下部,流下的冷凝水混合,冷凝水積存,阻礙熱交換。
上述的疊層型熱交換器中,隨其熱交換容量的提高,冷凝水量也增加。
這樣的疊層型熱交換器中,由間隔壁15形成的溝槽存在于扁平管1的外表面,該溝槽雖然能引導冷凝水流下,但僅僅靠該溝槽還不足以引導流下的冷凝水水量,冷凝水流出波紋翅片4側,在空氣流作用下水滴被吹散向后方,即產生所謂的水珠飛散現象。此外,每個板2上有間隔壁15,溝槽的深度是扁平管1厚度的一半,因此,不能充分地引導冷凝水流下。
在扁平管1的外表面,有分隔室16、17的間隔壁15的部分的溝槽,在扁平管1的部分,結露的冷凝水雖然容易沿著該溝槽流到最下部,但是在邊板6的內周面上沒有引導冷凝水的溝槽,所以在邊板6的內周面容易產生水珠飛散現象。
在波形翅片4上,為了提高傳熱效果,一般形成有百頁縫隙75,如圖19(a)所示,百頁縫隙75按每一定數量區(qū)分形成百頁縫隙組76。但是,如圖19(b)所示,在波形翅片4的扁平部4a上,非百頁縫隙成形部77的寬度L比百頁縫隙組76的寬度l大,與扁平管1的板2接觸的只有非百頁縫隙成形部77,因此,在百頁縫隙組76的部分產生未釬焊部分,存在釬焊不良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為了實現這些目的,本發(fā)明的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一對分別形成有淺皿狀部和在該皿狀部的一端形成有比該皿狀部深的致冷劑入口。出口槽部的成形板相互對接,在該對成形板之間形成使得從致冷劑入口槽部流入的致冷劑流向致冷劑出口槽部的往復直進流路和形成由半圓狀轉彎流路構成的U字狀致冷劑流路,將在上述直進流路中插入波形成形板的致冷劑管與波紋翅片交替多層疊置,在疊層方向的兩側備有作為外壁板的邊板,其特征在于,形成有互相釬焊并密閉上述致冷劑管外周的溝槽、互相釬焊并形成上述往復直進流路之間間隔的溝槽及至少一個與這些溝槽平行的在上述直進流路上的溝槽。
這樣,在本發(fā)明中,這些溝槽可以使得冷凝水迅速流下,從而防止冷凝水向熱交換器下流側飛散。
此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兩片沖壓成形的板對接形成扁平管,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多層交替疊置,在疊層方向的兩側設有作為外壁板的邊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邊板的內側面上形成沿上下方向的、在外側面呈凸狀的溝槽。這樣,在本發(fā)明中,由于該溝槽的作用,可以使邊板內側面的冷凝水迅速地流下。
其結果,冷凝水不會滯留在邊板的內側面,所以就不會被空氣吹散到后方,不會形成水珠飛散,同時由于該溝槽在外側面上呈凸狀,所以提高了邊板的剛性。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兩片沖壓成形的板對接而形成扁平管,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4多層交替疊置,在上述波紋翅片4的扁平部分,沿著空氣的流動方向形成許多百頁縫隙,沒有非百頁縫隙成形部,使所說百頁縫隙形成若干分離的百頁縫隙組,其特征在于,在上下方向分隔扁平管內流體通路的狀態(tài)下,在該扁平管的外表面形成向流體通路側凸出的間隔溝槽,將上述波紋翅片的非百頁縫隙成形部與扁平管的上述間隔溝槽對應配置。這樣,在本發(fā)明中,非百頁縫隙成形部的寬闊部在板的間隔溝槽處不與板接觸,百頁縫隙組的部位與板呈線接觸,就不會產生未釬焊部。其結果,提高扁平管和波紋翅片的釬焊精度,消除釬接不良之虞,同時,該間隔溝槽使得扁平管表面的冷凝水迅速排出。
另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一對成形板對接而成扁平管,在該對接板的一端設置流體出入口槽部,在形成流體通路的中心部外表面至少設有一條以上沿上下方向的溝槽,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疊層,由上述的溝槽在扁平管的外表面與波紋翅片之間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對成形板的任何一片板上形成凹部,該凹部具有與另一片成形板內面抵接的深度,形成上述的溝槽。
如上所述,由于形成了引導冷凝水流下的溝槽,本發(fā)明中,確保形成與扁平管厚度大致相同深度的溝槽,可切實地引導冷凝水流下。
又,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一對成形板對接而成扁平管,在該對成形板的一端設置流體出入口槽部,在形成流體通路的中心部外表面,設置至少一條以上沿上下方向的溝槽,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疊層,上述溝槽在扁平管外表面與波形翅片之間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在對著上述溝槽的位置,分割上述波紋翅片,由該波紋翅片的分割部和上述溝槽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這樣,在本發(fā)明中,波紋翅片不會妨礙溝槽引導冷凝水流下。
此外,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的疊層型熱交換是將一對成形板對接成扁平管,在該對成形板的一端設置流體出入口槽部,在形成流體道路的中心部的外表面,至少設置一條以上沿上下方向的溝槽,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疊層,上述的溝槽在扁平管的外表面與波紋翅片之間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在扁平管的寬度方向設有若干條上述的溝槽,每個溝槽的寬度從空氣流的上流側向下流側順次漸寬,這樣,在空氣流下流側的冷凝水即使增加,由溝槽引導流下的冷凝水也不會流出槽外。
下面參照附圖,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疊層型熱交換器的側面圖。
圖2是本發(fā)明第1實施例的致冷劑管的分解立體圖。
圖3是圖2中的致冷劑管在組裝狀態(tài)時的橫斷面圖。
圖4是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的致冷管分解立體圖。
圖5是圖4中的致冷管在組裝狀態(tài)時的橫斷面圖。
圖6是圖5中X部分的放大圖。
圖7是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的致冷劑管的縱斷面圖。
圖8是圖7中的致冷劑管與空氣側翅片組裝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9是圖1中沿箭頭Ⅲ的剖視圖。
圖10是圖9中的B-B線剖視圖。
圖11是圖1中的記號Ⅴ部的放大圖。
圖12是圖1中的Ⅲ-Ⅲ線剖視圖。
圖13是扁平管的分解立體圖。
圖14是表示扁平管的板的接合面的表面圖。
圖15是圖1中C-C線剖視圖。
圖16是以往的疊層型熱交換器側面圖。
圖17是圖16中的右側部放大斷面圖。
圖18是扁平管的板的正面圖。
圖19是圖16中的A-A線剖視圖。
圖20是疊層型熱交換器的致冷劑流動狀況說明圖。
圖1表示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疊層型熱交換器的側面圖,圖2表示扁平管的分解立體圖,圖3表示已組裝的扁平管的橫斷面圖。
圖中,81為扁平管,扁平管81由兩片沖壓成形的板82對接而成。在扁平管81的一端(圖中上端)形成出入口槽部83。扁平管81與波紋翅片84交替疊層,出入口槽部83互相連接構成疊層型熱交換器(蒸發(fā)器)85。
位于兩端的扁平管81a的外側,配設著端板86,出入口槽部83中的端板86上開有流通孔87。一邊的流通孔87連接致冷劑入口箱88,另一邊的流通孔87連接致冷劑的出口箱89。在端板86的外側配設著波紋翅片84,在各波紋翅片84的外側,分別裝設著邊板90。
下面說明扁平管81的構造。
圖2和圖3中,82是一對成形板,83是在帶溝槽的成形板頂部形成的出入口槽部。46、47、67是在各成形板82上形成的平行溝槽。該成形板82與以往成形板2的不同之處,在于在以往的板也設有的溝槽15之間,再加上與這些溝槽平行的溝槽67。52是在組裝時裝在成形板82之間的波形成形板,該波形成形板52設有4個。
本裝置中,冷凝水可從成形板82的溝槽46、47、67與空氣側翅片84之間的間隙中流下。這樣,流過空氣側翅片的冷凝水量減少,減少從蒸發(fā)器空氣流的后流側的水的飛散。上述溝槽67的數量也可以增加,對此并無特別限定。
圖4是本發(fā)明第2實施例中的致冷劑管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將圖4所示各部組裝而成的致冷劑管的橫斷面,圖6是圖5的X部的放大圖。
圖中,82b是與第1實施例大致同樣形狀的一對成形板,46、47、67是在該成形板上形成的平行溝槽。52b是在組裝時裝設在成形板之間波型成形板。本實施例中,致冷劑流路雖然有往復4條,從圖5、圖6可見,波型成形板52b只有兩片,這是因為一片波形成形板52b跨裝在兩條致冷劑流路中的緣故。這樣,可減少部件的數量。另外,還可以形成更多的溝槽作為更多的致冷劑流路,采用可跨裝在這些流路上的波型成形板。本實施例的使冷凝水流下的效果與第1實施例相同。
圖7是本發(fā)明第3實施例中的致冷劑管的縱斷面,圖8是該致冷劑管和空氣側翅片組裝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中,82c是成形板,46、47、67是溝槽,83是槽部,50是致冷劑作U形轉彎用的致冷劑轉彎溝槽,70是致冷劑流,h1的范圍是致冷劑的U形轉彎部。本成形板中,左右溝槽67與致冷劑轉彎溝槽50中的一個溝槽連續(xù)地形成,這一點是與第1、2實施例不同的地方。
圖中,h2的范圍表示上述連續(xù)的致冷劑轉彎溝槽的最下部下側的范圍。
圖8中,52c是波型成形板,82c,52c分別是第1或第2實施例中任一個形狀的成形板、波型成形板。84是空氣側翅片,60是冷凝水流,61是空氣流(圖7)。
本裝置中,聚集在溝槽67內的冷凝水60在溝槽67內流下。流下的冷凝水60在致冷劑U形轉彎部流到與上述溝槽67相連的一個致冷劑溝槽50內,在其下端部的高度h2的位置流出空氣側翅片84,流出的冷凝水60中的一部分再流入一個位于下側的致冷劑U形轉彎溝槽,再流出到下一個空氣翅片。其下側的致冷劑U形轉彎溝槽中也作同樣的流動,這樣冷凝水60流到更低位置處。因此,流到溝槽67來的全部冷凝水60回到空氣側翅片84的位置,為最下段致冷劑U形轉彎溝槽下端的高度,冷凝水60一直流到蒸發(fā)器的空氣后流側的可能性變得很小。因此,本裝置中,減少了水從蒸發(fā)器的空氣流后流側后面飛散。
下面,參照圖9、10說明邊板90的構造,圖10是圖9的B-B斷面圖。
如圖9至圖10所示,在邊板90的內側面上,形成3條沿上下方向延伸、在外側面呈凸狀的溝槽91。該3條溝槽91引導邊板90內側面的冷凝水流下。
如圖9所示,在邊板90上有若干個貫通孔92,下方的貫通孔92的直徑漸漸增大。邊板90內周面的冷凝水是從貫通孔92排到外部。該孔92也可以是長形的。
由于在邊板90上設置溝槽91和貫通孔92,邊板90內側的冷凝水被溝槽91引導流下,同時從貫通孔92排到外部,所以冷凝水不會流到空氣的后流側。
參照圖1及圖11說明邊板90的上部狀態(tài)。圖11表示圖1中的Ⅴ部的放大狀態(tài)。
出口箱89的斷面略呈矩形,與端板86的流通孔87連接。在邊板90的上端部,水平部93的前端接合在端板86上。
出口箱89的下面和水平部93的上面呈接觸狀態(tài),相互通過釬接而接合在一起。
由于出口箱89和邊板接合在一起,加壓時,加在出入口槽部83上的分布壓力由邊板90承受,抑制蒸發(fā)器85的變形。由于在邊板90上設有在外側面呈凸狀的溝槽91,所以有足夠的強度,可切實抑制變形。
蒸發(fā)器85的中心部由于板82通過波形內翅片52、52接合,所以釬接部多,出入口槽部83的強度和中心部的強度有很大的差。因此,在壓力加上時,中心部和出入口槽部83在變形量方面產生很大的差。但是,由于出口箱89與邊板接合著,所以,即使是強度差的蒸發(fā)器85也能充分地抑制變形。
圖11雖然表示出口箱89和邊板90的接合部,可是入口箱88也與出口箱89為相同形狀,與邊板90的接合部也呈相同結構。
上述的蒸發(fā)器85,由于入口箱88及出口箱89的下面與邊板90的上面接合,所以,加壓加在出入口槽部83上的擴展方向的力能由邊板90承受,可抑制在中心部和出入口槽部83有很大強度差的蒸發(fā)器85的變形。
此外,由于在入口箱88及出口箱89與邊板90之間不存在間隙,所以不會產生空氣泄漏,熱交換性能不會降低。
圖12表示第4實施例,相當于圖1中的C-C線剖視圖。
如圖12所示,在波紋翅片84的扁平部上,沿空氣流動方向(圖中上下方向)形成許多百頁縫隙95,該百頁縫隙95按每一定數量分離形成百頁縫隙組96。百頁縫隙組96與百頁縫隙組96之間為非百頁縫隙成形部97。波紋翅片84配設在扁平管81之間,其非百頁縫隙形部97和板82的溝槽47、67對應。
上述的蒸發(fā)器85中,空氣通路被波紋翅片84的扁平部上下分隔,各空氣通路間的取入空氣通過百頁縫隙95進行交換。
波紋翅片84的非百頁縫隙成形部97的寬度比百頁縫隙組96的寬度大,非百頁成形部97配置在與板82的溝槽47、67對應的位置上,所以,百頁縫隙組96的部位與板82接觸。因此,波紋翅片84與扁平管81的接觸是線接觸,不會產生未釬焊部,并且溝槽47、67具有使扁平管81及波紋翅片84表面的冷凝水迅速流下的功能。
圖13是本發(fā)明第5實施例的扁平管的分解立體圖,圖14是表示構成扁平管的板的接合面的正面圖,圖15是圖1中的C-C線剖視圖。
如圖13所示,扁平管81由兩片沖壓成形的板82對接而成。扁平管81的一端(圖中上端)形成出入口槽部83。
如圖1所示,扁平管81與波紋翅片84交替疊層,出入口槽部83互相連接,構成疊層型熱交換器(蒸發(fā)器)85。
在扁平管81的板寬方向,出入口槽部83被分隔成入口部44和出口部45,構成蒸發(fā)器85時,相鄰的入口部44之間及出口部45之間通過連通孔46而互相連通。
如圖13、圖14所示,板82內的中空部由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間隔壁47分隔成兩個室48、49。間隔壁47的下端短缺一段,板42的下端成為使流體致冷劑作U形轉彎的U形轉折部50。兩板82對接后,間隔壁47將出入口槽部83分成入口部44和出口部45,同時分隔出與入口部44相通的室48和與出口部45相通的室49。室48和室49在U形轉折部50連通,室48、49及U形轉折部50形成流體通路51。
在流體通路51的室48、49的部分(直線部分),插入波形內翅片52、53。如圖15所示,在波形內翅片52、53上,形成若干沿長度方向的波形52a,53a,這些波形52a、53a形成若干分隔成區(qū)段的、沿室48、49長度方向的流路54、55。
在流體通路51的U形轉折部,形成若干用于引導致冷劑作U形轉彎的分隔成區(qū)段的U字狀流路56。U字狀流路56由在板2對接面上沖壓成形的若干U字狀凸緣57形成,U字狀流路56呈沿板82形狀的U字形。
致冷劑在室48、49之間流動時,在扁平管81寬度方向外側的流路54、55中流動的致冷劑,流經U形轉折部50外側的U字狀流路56。在扁平管81寬度方向內側的流路54、55中流動的致冷劑,流經U形轉折部50內側的U字狀流路56。也就是說,扁平管81的致冷劑是從內側流到內側、從外側流到外側地在流體通路51中流動。
如圖13至圖15所示,在板82的室48內,形成突壁67,該突壁67與間隔壁47平行地延伸,在板82的外表面?zhèn)刃纬砂夹螠喜?1。突壁67的高度(溝槽71的深度)為當一對板82接合時,突壁67能接觸到室49的內面。
如圖15所示,空氣流的下流側(圖中下方)中的溝槽71的寬度H比上流側(圖中上方)中的溝槽71的寬度h寬。即,扁平管81是由成形著不同寬度突壁67的兩種板82對接而成的。
又如圖15所示,在波形翅片84的扁平部,沿著空氣的流動方向形成有百頁縫隙95,被上下分隔的各空氣通路中的取入空氣的交換通過百頁縫隙95進行。波紋翅片84按照溝槽71及突壁47形成的溝槽位置被分割成翅片84a,84b,84c,84d,形成分割部98。在溝槽71及突壁47形成的溝槽和分割部98處,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99。
上述蒸發(fā)器85中,作為流體從扁平管81的入口部44流入的致冷劑,通過由波形內翅片52劃分成的流路54被導向U形轉折部50,在由U字狀凸緣57劃分成的U字狀流路56內作U形轉彎,再通過由波形內翅片53劃分的流路55一直流到出口部45。扁平管81與波紋翅片84交替疊層形成的蒸發(fā)器85內致冷劑及空氣的流動之一例,與圖20所示的狀況相同。
在扁平管81內流動的致冷劑,因為流經被劃分的流路54、55及U字狀流路56,致冷劑從流體通路51的內側流向內側,從外側流向外側,所以,由U形轉折部50的離心力而產生的氣液二相流致冷劑的分離只發(fā)生在U字狀流路56內,二相流致冷劑的氣液分配量的分布減小。此外,由于U形轉折部50的U字狀流路56呈沿板82形狀的U字形,所以,致冷劑的流動不會產生停滯。
因此,致冷劑的氣液分配量的分布減小,不易發(fā)生因偏流而導致的熱效率降低,不會產生因致冷劑流動的停滯導致的熱交換量不均勻。
致冷劑在扁平管81內流動時,空氣被送到波紋翅片84之間,利用致冷劑的蒸發(fā)潛熱使空氣冷卻。
上述的蒸發(fā)器85中,扁平管81的溝槽71在一邊的板81的室84上形成,其深度與另一邊的板82的室49內面接觸,所以確保冷凝水排出溝槽99的深度與扁平管81的厚度大致相同。
此外,在上述的蒸發(fā)器85中,扁平管81的溝槽71中,位于空氣流下流側的溝槽71的寬度H比位于空氣流上流側的溝槽71的寬度大,所以,即使在空氣流下流側的冷凝水增加,冷凝水也不會流出冷凝水排出槽99。
此外,在上述的蒸發(fā)器85中,按照扁平管81的溝槽71及突壁47形成的溝槽位置分割波紋翅片84,在溝槽71及突壁47形成的溝槽和分割部98處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99,所以,冷凝水由溝槽引導流下而不受波紋翅片84的妨礙。
權利要求
1.一種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一對成形板相互對接,該對成形板上分別形成有淺皿狀部和在該皿狀部一端的比皿狀部深的致冷劑出入口槽部,在該對成形板之間形成使得從上述致冷劑入口槽部流入的致冷劑流向出口槽部的往復直進流路和形成由半圓狀轉彎流路構成的U字狀致冷劑流路,將直進流路內插有波型成形板的致冷劑管與波形翅片交替多層疊置,在疊層方向的兩側設有作為外壁板的邊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一對成形板上形成有互相接合并密閉上述致冷劑管外周部的溝槽、互相接合并形成上述往復直進流路間的間隔的溝槽及至少一條與這些溝槽平行的、在上述直進流路部位的溝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層型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U字狀致冷劑流路的轉彎流路部,形成有將該部分隔成若干流路的間隔溝槽,同時在上述直進流路部上形成的至少一個溝槽與該轉彎流路的間隔溝槽連續(xù)。
3.一種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兩片沖壓成形的板對接成扁平管,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多層疊置,在疊層方向的兩側設有作為外壁板的邊板;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邊板的內側面,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外側呈凸狀的溝槽。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疊層型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上述邊板的下方部分設有排出冷凝水用的貫通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疊層型熱交換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貫通孔有若干個。
6.一種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兩片沖壓成形的板對接成扁平管,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地多層疊置,在波紋翅片的扁平部分上沿著空氣流動的方向,形成許多百頁縫隙,該百頁縫隙設有部分的非百頁縫隙成形部分而分離成若干百頁縫隙組;其特征在于,在將上述扁平管的流體通路上下方向分隔的狀態(tài)下,在該扁平管的外表面形成朝流體通路側凸出的間隔溝槽,上述波紋翅片的非百頁縫隙成形部與扁平管的上述間隔溝槽對應配置。
7.一種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一對成形板對接成扁平管,該對成形板的一端設有流體的出入口槽部,并在形成流體通路的中心部外表面上設有至少一條沿上下方向的溝槽,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疊層,上述的溝槽在扁平管外表面與波紋翅片之間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對成形板的任何一片板上成形凹部,該凹部的深度能接觸到另一片板的內面。
8.一種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一對成形板對接成扁平管,該對成形板的一端設有流體的出入口槽部,并在形成流體通路的中心部外表面上設有至少一條沿上下方向的溝槽,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疊層,上述的溝槽在扁平管外表面與波形翅片之間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對著上述溝槽位置將波紋翅片分割,該波紋翅片的分割部和上述溝槽形成為冷凝水排出溝槽。
9.一種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將一對成形板對接成扁平管,該對成形板的一端設有流體的出入口槽部,并在形成流體通路的中心部外表面上設有至少一條沿上下方向的溝槽,將該扁平管與波紋翅片交替疊層,上述的溝槽在扁平管外表面與波紋翅片之間形成冷凝水排出溝槽;其特征在于,在扁平管的寬度方向設置若干條上述溝槽,各條溝槽的寬度從空氣流的上流側往下流側逐漸變寬。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疊層型熱交換器,是在一對成型板上形成互相釬焊并密閉致冷劑管外周部的溝槽、互相釬焊形成往復直進流路間的間隔的溝槽及至少一條與這些溝槽平行的、位于直進流路部的溝槽。這樣,在本發(fā)明中,這些溝槽能使得冷凝水迅速流下,因此防止了冷凝水向熱交換器下流側飛散。
文檔編號B60H1/32GK1084961SQ9311707
公開日1994年4月6日 申請日期1993年8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1992年8月31日
發(fā)明者林昌照, 石井一男, 伊藤明廣, 川合秀直, 平尾康彥, 五百川博 申請人:三菱重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