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緩沖墊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1919518閱讀:309來源:國知局
緩沖墊的制作方法與工藝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包括第1緩沖部、第2緩沖部、以及以這些第1緩沖部和第2緩沖部能夠展開的方式連結(jié)這些第1緩沖部和第2緩沖部的連結(jié)部的緩沖墊。



背景技術(shù):

公知有一種以能夠展開的方式設(shè)有多個緩沖部、在將這些緩沖部展開的狀態(tài)下使用的緩沖墊。作為與該緩沖墊相關(guān)的現(xiàn)有技術(shù),存在專利文獻(xiàn)1中公開的技術(shù)。

專利文獻(xiàn)1所示的緩沖墊中,3個緩沖部以能夠展開的方式連結(jié),并且與這3個緩沖部不同的1個緩沖部以能夠裝拆的方式設(shè)置。使用者能夠根據(jù)使用目的將緩沖部展開·裝拆成各種形狀。

只要能夠容易地將展開的緩沖部變更為不同的展開模式,就很理想。

現(xiàn)有技術(shù)文獻(xiàn)

專利文獻(xiàn)

專利文獻(xiàn)1:日本實用新型注冊第3150454號公報



技術(shù)實現(xiàn)要素:

發(fā)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將展開的緩沖部變更為不同的展開模式的緩沖墊。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根據(jù)技術(shù)方案1的發(fā)明,能夠提供一種緩沖墊,其包括第1緩沖部、第2緩沖部、以及以這些第1緩沖部和第2緩沖部能夠展開的方式連結(jié)這些第1緩 沖部和第2緩沖部的連結(jié)部,能夠以所述連結(jié)部為中心地將所述第1緩沖部和第2緩沖部折疊成大致長方體,該緩沖墊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1緩沖部具有構(gòu)成所述大致長方體的一個面的第1緩沖部第1面、自該第1緩沖部第1面的一端傾斜地延伸的第1緩沖部傾斜面、以及自所述第1緩沖部第1面的另一端以與所述第1緩沖部第1面呈大致直角狀的方式延伸的第1緩沖部第2面,

所述第2緩沖部具有構(gòu)成與所述大致長方體的一個面不同的另一個面的第2緩沖部第1面、自該第2緩沖部第1面的一端傾斜地延伸的第2緩沖部傾斜面、以及自所述第2緩沖部第1面的另一端以與所述第2緩沖部第1面呈大致直角狀的方式延伸的第2緩沖部第2面,

所述連結(jié)部以折疊成所述大致長方體的狀態(tài)為基準(zhǔn)地沿著所述大致長方體的1個角設(shè)置,并且連結(jié)所述第1緩沖部第1面的一端和所述第2緩沖部第1面的一端,

所述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所述第2緩沖部傾斜面均形成為平面狀,

該緩沖墊具有這樣的3個形態(tài):

折疊模式,使所述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所述第2緩沖部傾斜面互相接觸而折疊成大致長方體;

第1展開模式,使所述第1緩沖部第1面和所述第2緩沖部第1面均接地,使所述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所述第2緩沖部傾斜面相對;以及

第2展開模式,使所述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所述第2緩沖部傾斜面均接地,使所述第1緩沖部第1面和所述第2緩沖部第1面相對。

像技術(shù)方案2所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第1展開模式下,所述第1緩沖部第2面的高度與所述第2緩沖部第2面的高度不同。

像技術(shù)方案3所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的是,在所述折疊模式下,所述第1緩沖部和所述第2緩沖部利用搭扣帶互相連接固定。

像技術(shù)方案4所記載的那樣,優(yōu)選的是,所述第1緩沖部和所述第2緩沖部均設(shè)為緩沖體被表皮材料覆蓋的結(jié)構(gòu),

在所述表皮材料上設(shè)有袋。

發(fā)明的效果

在技術(shù)方案1的發(fā)明中,連結(jié)部沿著長方體的角設(shè)置,并且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以能夠接觸的方式形成為平面狀。而且,緩沖墊具有這樣的3個形態(tài):折疊模式,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互相接觸而折疊成大致長方體;第1展開模式,使第1緩沖部第1面和第2緩沖部第1面均接地,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相對;以及第2展開模式,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均接地,使第1緩沖部第1面和第2緩沖部第1面相對。從第1展開模式向第2展開模式的變更是將接地的第1和第2緩沖部第1面設(shè)為上表面,使面向上方的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接地。即,通過將緩沖墊的上下顛倒,能夠變更展開模式。從第2展開模式向第1展開模式的變更也同樣。因此,能夠容易地將展開的緩沖部變更為不同的展開模式。

此外,通過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互相接觸,從第1或第2展開模式向折疊模式變更。僅通過使第1緩沖部和第2緩沖部以連結(jié)部為中心地互相擺動,就能夠折疊。也能夠容易地從展開狀態(tài)向折疊狀態(tài)變更。

在技術(shù)方案2的發(fā)明中,在第1展開模式下,第1緩沖部第2面的高度與第2緩沖部第2面的高度不同。例如在將腳放在緩沖墊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緩沖墊的前后,能夠變更可供使用者放腳的面。而且,這些面的高度各不相同。使用者能夠使用特性各不相同的面中的、更迎合自身喜好的面,較為理想。而且,為了使用喜歡的面,僅使緩沖墊在水平方向上旋轉(zhuǎn)即可,因此操作性也很高。

在技術(shù)方案3的發(fā)明中,在折疊模式下,第1緩沖部和第2緩沖部利用搭扣帶互相連接固定??煽康乇3终郫B模式,并且抑制搬運緩沖墊時緩沖部無意地展開。

在技術(shù)方案4的發(fā)明中,在覆蓋緩沖體表皮材料上設(shè)有袋。緩沖墊的便利性增加。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緩沖墊的立體圖。

圖2是圖1所示的緩沖墊的側(cè)視圖。

圖3是圖2所示的緩沖墊的剖視圖。

圖4是說明圖1所示的緩沖墊的第1展開模式的圖。

圖5是圖4所示的緩沖墊的仰視圖。

圖6是說明圖1所示的緩沖墊的第2展開模式的圖。

圖7是說明圖1所示的緩沖墊的折疊模式的使用例的圖。

圖8是說明圖4所示的緩沖墊的第1展開模式的使用例的圖。

圖9是說明圖6所示的緩沖墊的第2展開模式的使用例的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緩沖墊的立體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緩沖墊的立體圖。

圖12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緩沖墊的立體圖。

附圖標(biāo)記說明

10、10A、10B、10C、緩沖墊;20、第1緩沖部;20a、第1緩沖體;21、第1緩沖部第1面;22、第1緩沖部傾斜面;23、第1緩沖部第2面;30、第2緩沖部;30a、第2緩沖體;31、第2緩沖部第1面;32、第2緩沖部傾斜面;33、第2緩沖部第2面;40、連結(jié)部;51、第1搭扣帶(搭扣帶);53、第2搭扣帶(搭扣帶);Po1、Po2、Po3、Po4、袋;Sk、表皮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根據(jù)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實施例1>

首先,根據(jù)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

參照圖1。在圖示的狀態(tài)下,緩沖墊10為了容易搬運而處于折疊的狀態(tài)。 折疊的狀態(tài)的緩沖墊10呈大致長方體形狀。此后,將緩沖墊10折疊成大致長方體狀的狀態(tài)適當(dāng)?shù)胤Q作“折疊模式”。

參照圖2。緩沖墊10包括接觸地板面Fl的第1緩沖部20、重疊于該第1緩沖部20的第2緩沖部30、以這些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能夠展開的方式連結(jié)這些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的連結(jié)部40、以及用于連接固定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的連接固定部50。

參照圖3。第1緩沖部20是第1緩沖體20a被表皮材料Sk覆蓋而成的。第2緩沖部30也成為同樣的結(jié)構(gòu)。即,第2緩沖部30是第2緩沖體30a被表皮材料Sk覆蓋而成的。各自獨立的第1緩沖體20a和第2緩沖體30a被共同的表皮材料Sk覆蓋。

第1緩沖體20a和第2緩沖體30a的原材料可以采用聚氨酯。表皮材料Sk的原材料可以采用人工皮革。

返回到圖1和圖2。第1緩沖部20包括在折疊模式下構(gòu)成長方體的一個面(下表面)的第1緩沖部第1面21、自該第1緩沖部第1面21的靠連結(jié)部40側(cè)的端部(一端)傾斜地延伸的第1緩沖部傾斜面22、自第1緩沖部第1面21的與連結(jié)部40側(cè)相反的一側(cè)的端部(另一端)以與該第1緩沖部第1面21大致垂直的方式立起的第1緩沖部第2面23、從第1緩沖部傾斜面22的與連結(jié)部40側(cè)相反的一側(cè)的端部延伸到第1緩沖部第2面23的上端的第1緩沖部彎曲面24、以及由這些第1緩沖部第1面21、傾斜面22、第2面23以及彎曲面24的邊緣包圍的第1緩沖部側(cè)面26(僅圖示了一側(cè)的第1緩沖部側(cè)面26。)。

第2緩沖部30包括從連結(jié)部40附近立起且構(gòu)成長方體的一個面(下表面)的第2緩沖部第1面31、自該第2緩沖部第1面31的連結(jié)部40側(cè)的端部(一端)傾斜地延伸的第2緩沖部傾斜面32、自第2緩沖部第1面31的與連結(jié)部40側(cè)相反的一側(cè)的端部(另一端)以與該第2緩沖部第1面31大致垂直的方式延伸的第2緩沖部第2面33、從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的與連結(jié)部40側(cè)相反的一側(cè)的端部延伸到第2緩沖部第2面33的上端的第2緩沖部第3面35、以及由這些第2緩沖部第1面31、傾斜面32、第2面33以及第3面35的邊緣包圍的第2緩沖部側(cè)面 36(僅圖示了一側(cè)的第2緩沖部側(cè)面36。)。

參照圖2和圖3。連結(jié)部40由表皮材料Sk構(gòu)成。連結(jié)部40連結(jié)第1緩沖部第1面21的一端和第2緩沖部第1面31的一端。

連接固定部50包括縫合于第1緩沖部第2面23的第1搭扣帶51(搭扣帶51)、縫合于第2緩沖部第3面35的帶狀的繩構(gòu)件52、以及縫合于該繩構(gòu)件52的第2搭扣帶53(搭扣帶53)。

在折疊模式下,第2搭扣帶53連接固定于第1搭扣帶51。在展開時,在解除了第1搭扣帶51和第2搭扣帶53的連接固定之后展開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

表皮材料Sk一體地覆蓋第1緩沖體20a和第2緩沖體30a,并且連結(jié)這些第1緩沖體20a和第2緩沖體30a。在表皮材料Sk中的、形成有連結(jié)部40的部位沒有填充聚氨酯。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以能夠以連結(jié)部40為中心地折疊和展開的方式連結(jié)。

在表皮材料Sk上形成有用于填充第1緩沖體20a和第2緩沖體30a的填充孔Ho。該填充孔Ho利用表皮材料搭扣帶61、62封閉。表皮材料搭扣帶61、62沿著填充孔Ho縫合于表皮材料Sk。填充孔Ho的邊緣在為了防止表皮材料Sk散亂而在折回了之后縫合。

第1緩沖部第1面21由大致長方形狀的平面構(gòu)成。第1緩沖部第1面21與第2緩沖部第1面31呈大致直角狀地延伸,并且與第2緩沖部第2面33大致平行地延伸。

第1緩沖部傾斜面22由大致長方形狀的平面構(gòu)成。第1緩沖部傾斜面22的整個面與第2緩沖部傾斜面32接觸。

第1緩沖部第2面23由大致長方形狀的平面構(gòu)成。在第1緩沖部第2面23的上端大致中央縫合有第1搭扣帶51。

第1緩沖部彎曲面24由與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分開的彎曲面構(gòu)成。以第1緩沖部第1面21接地的狀態(tài)為基準(zhǔn),第1緩沖部彎曲面24位于第1緩沖部第2面23側(cè)的端部高于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側(cè)的端部的部位。

第2緩沖部第1面31、第2面33、第3面35由大致長方形狀的平面構(gòu)成。第2緩沖部第1面31與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2面33呈大致直角狀地延伸。

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由大致長方形狀的平面構(gòu)成。第2緩沖部傾斜面32與第1緩沖部傾斜面22接觸,并且與第1緩沖部彎曲面24之間具有預(yù)定的間隙地與該第1緩沖部彎曲面24相對。

第2緩沖部第2面33的長度L2長于第1緩沖部第2面23的長度L2。

以折疊模式為基準(zhǔn),第2緩沖部第3面35位于與第1緩沖部第2面23相比稍靠寬度方向中央側(cè)的位置。在第2緩沖部第3面35的中央的、高度方向的整體上縫合有繩構(gòu)件52。

由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形成的角θ1的角度是45°。由第2緩沖部第1面31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形成的角θ2的角度是45°。即,由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形成的角θ1的角度與由第2緩沖部第1面31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形成的角θ2的角度相等。

參照圖2和圖4。緩沖墊10也能夠在展開了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的狀態(tài)下使用。更具體地講,能夠從圖2所示的折疊模式向圖4所示的第1展開模式地展開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

在向第1展開模式展開時,首先,如圖1的箭頭(1)所示,解除連接固定部50的連接固定。然后,如箭頭(2)所示,使第2緩沖部30擺動。成為使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1面31均接地、并且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相對的第1展開模式。

參照圖5。圖5中利用從底面看到的狀態(tài)表示圖4所示的第1展開模式的緩沖墊10。填充孔Ho形成在第1緩沖部第1面21的一部分。換言之,填充孔Ho形成在避開了連結(jié)部40的部位。另外,填充孔Ho也可以形成在第2緩沖部30。理由見后述。

緩沖墊10也能夠在與第1展開模式不同的第2展開模式下使用。說明從第1展開模式向第2展開模式的展開方法。如圖4的箭頭(3)所示,為了使第1 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接地而將緩沖墊10翻過來。

參照圖6。通過將緩沖墊10翻過來,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接地。即,成為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均接地、并且使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1面31相對的第2展開模式。

像以上說明的那樣,緩沖墊10能夠利用折疊模式(圖2)、第1展開模式(圖4)以及第2展開模式(圖6)這3個模式使用。以下用一個例子來說明在這些各個模式下能夠如何使用。

參照圖7。在折疊模式下,緩沖墊10的使用者能夠如圖7的(a)所示放置手臂Ar、或者如圖7的(b)所示放置頭He。即,在折疊模式下,能夠?qū)⒕彌_墊10用作靠手、枕頭。

一并參照圖3。在第1緩沖部20上形成有與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分開并且與該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相對的第1緩沖部彎曲面24。由此,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在第1緩沖部傾斜面22上與第1緩沖部20接觸,在形成有第1緩沖部彎曲面24的部位與第1緩沖部20分開。就該分開的部位而言,第2緩沖部30由于手臂Ar、頭He的重量而容易撓曲。另一方面,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接觸的部位與它們不接觸的部位相比,由于重量而撓曲的量變少。使用者能夠?qū)⑹直跘r、頭He放在更舒適的部位。

參照圖8。如圖8的(a)和圖8的(b)所示,在第1展開模式下,使用者能夠?qū)⒛_Fo放在緩沖墊10上。在圖8的(a)中,使用者將第2緩沖部30配置在自身的身體側(cè)而使用緩沖墊10。使用者將腳Fo放在第1緩沖部傾斜面22上。另一方面,在圖8的(b)中,使用者將第1緩沖部20配置在自身的身體側(cè)而使用緩沖墊10。使用者將腳Fo放在第2緩沖部傾斜面32上。

在第1展開模式下,第2緩沖部第2面33的高度L2高于第1緩沖部第2面23的高度L1。因此,在第1展開模式下,使用者能夠利用各不相同的兩個使用方法使用緩沖墊10。

如圖8的(a)所示,在將高度較高的第2緩沖部30配置在自己的身體側(cè)的情況下,能夠使腿肚子Ca的一部分倚靠在緩沖墊10上。另一方面,如圖8 的(b)所示,在將高度較高的第2緩沖部30以遠(yuǎn)離自己的身體的方式配置的情況下,能夠?qū)⒛_Fo整體放在緩沖墊10上。

參照圖9。如圖9的(a)和圖9的(b)所示,在第2展開模式下,使用者也能夠?qū)⒛_Fo放在緩沖墊10上。在第2展開模式下,緩沖墊10的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2面33均與使用者相對。

例如,車輛的第2排座席的乘客有時使用緩沖墊10。此時,緩沖墊10載置在緊挨著第1排座席71的正后面。由于第1排座席71和第2排座席之間的空間狹窄,因此,很難與乘客的體格相匹配地將緩沖墊10載置在任意的位置。但是,采用緩沖墊10的第2展開模式,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2面33均與乘客相對。因此,乘客能夠與自己的體型相匹配地將腳Fo放在易于使用的面上。第2展開模式可以說是特別適合在載置空間狹窄的場所使用緩沖墊10的模式。

采用以上說明的本發(fā)明的緩沖墊10,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

參照圖1。連結(jié)部40沿著長方體的角設(shè)置,并且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以能夠接觸的方式形成為平面狀。而且,緩沖墊10具有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互相接觸而折疊成大致長方體的折疊模式、使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1面31均接地且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相對的第1展開模式(參照圖4)、以及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均接地且使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1面31相對的第2展開模式(參照圖6)這3個形態(tài)。

參照圖4和圖6。從第1展開模式向第2展開模式的變更是將接地的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1面31設(shè)為上表面,使面向上方的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接地。即,通過將緩沖墊的上下顛倒,能夠變更展開模式。從第2展開模式向第1展開模式的變更也同樣。因此,能夠容易地將展開的緩沖墊變更為不同的展開模式。

此外,通過使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互相接觸而從第1或第2展開模式向折疊模式變更。僅通過使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以連 結(jié)部40為中心地互相擺動,就能夠折疊。也能夠容易地從展開狀態(tài)向折疊狀態(tài)變更。

參照圖8。在第1展開模式下,第1緩沖部第2面23的高度L1與第2緩沖部第2面33的高度L2不同(在實施例中較低。)。例如,在將腳放在緩沖墊10上的情況下,通過改變緩沖墊10的前后,能夠變更可供使用者放置腳Fo的面(第1緩沖部傾斜面22或第2緩沖部傾斜面32)。而且,這些面的大小各不相同。使用者能夠使用特性各不相同的面中的、更迎合自身喜好的面,較為理想。并且,為了使用喜歡的面,僅使緩沖墊在水平方向上旋轉(zhuǎn)即可,因此操作性也較高。

一并參照圖2。由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形成的角θ1的角度與由第2緩沖部第1面31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形成的角θ2的角度相等。在第1展開模式下,處于第1緩沖部第1面21和第2緩沖部第1面31接地、并且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相對的狀態(tài)。緩沖墊10的使用者能夠?qū)⒛_放在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中的任一者上。此時,由于第1緩沖部傾斜面22相對于地板面Fl所成的角度和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相對于地板面Fl所成的角度相同,因此,即使在將腳放在任一個傾斜面22、32上的情況下,也能夠?qū)⒛_保持為最舒適的角度。

參照圖3。在折疊模式下,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利用搭扣帶51、53互相連接固定??煽康乇3终郫B模式,并且抑制搬運緩沖墊10時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無意地展開。

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是通過由共同的表皮材料Sk覆蓋互不相同的緩沖體20a、30a而構(gòu)成的。連結(jié)部40利用表皮材料Sk的一部分形成在緩沖體20a、30a之間。在表皮材料Sk的避開了連結(jié)部40的部位形成有用于填充緩沖體20a、30a的填充孔Ho。

一般來講,填充孔Ho的附近在折回了之后再縫合,為了確保封閉狀態(tài)而使表皮材料搭扣帶61、62縫合和/或為了抑制內(nèi)部被看見而使表皮材料Sk重疊。因此,填充孔Ho的附近通常又硬又難以撓曲。另一方面,連結(jié)部40 是以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能夠展開的方式連結(jié)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的部位。由于在展開時和折疊時使第1緩沖部20和/或第2緩沖部30擺動,因此,期望的是連結(jié)部40具有較高的撓性。由于又硬又難以撓曲的填充孔Ho形成在避開了連結(jié)部40的部位,因此,能夠確保連結(jié)部40的較高的撓性。能夠確保緩沖墊10的較高的操作性。

第2緩沖部30具有自第2緩沖部第2面33的端部以與第2緩沖部第2面33大致垂直的方式延伸且延伸至第2緩沖部傾斜面32的端部的第2緩沖部第3面35。該第2緩沖部第3面35以折疊模式為基準(zhǔn)而位于比第1緩沖部第2面23靠寬度方向中央側(cè)的位置。搭扣帶51、53中的一者搭扣帶51縫合于第1緩沖部第2面23,搭扣帶51、53中的另一者搭扣帶53縫合于繩構(gòu)件52,該繩構(gòu)件52設(shè)于第2緩沖部第3面35。

在一邊拉伸繩構(gòu)件52一邊使第2搭扣帶53連接固定于第1搭扣帶51時,在連接固定狀態(tài)下對繩構(gòu)件52作用被向第2緩沖部第3面35側(cè)拉伸的力F1。由于第2緩沖部第3面35位于比第1緩沖部第2面23靠寬度方向中央側(cè)的位置,因此,拉伸的力的分力F2以將第2搭扣帶53朝向第1搭扣帶51按壓的方式進(jìn)行作用。因此,能夠在折疊狀態(tài)下使搭扣帶51、53相互間更可靠地連接固定。

<實施例2>

接著,根據(jù)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圖10表示實施例2的緩沖墊10A。僅對與實施例1的緩沖墊10(參照圖1)不同的部分進(jìn)行說明,對與實施例1的緩沖墊10共用的部分省略說明。與實施例1共用的構(gòu)成要素沿用其附圖標(biāo)記。

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均設(shè)為緩沖體20a、30a被表皮材料Sk覆蓋的結(jié)構(gòu),在表皮材料Sk上設(shè)有袋Po1、Po2。一個袋Po1形成在第1緩沖部側(cè)面26。另一個袋Po2形成在第2緩沖部側(cè)面36。

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獲得本發(fā)明預(yù)定的效果。

并且,采用實施例2的緩沖墊10,能夠在袋Po1、Po2中放入小東西等,緩沖墊的便利性增加。

<實施例3>

接著,根據(jù)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圖11表示實施例3的緩沖墊10B。僅對與實施例1的緩沖墊10(參照圖1)不同的部分進(jìn)行說明,對與實施例1的緩沖墊10共同的部分省略說明。與實施例1共用的構(gòu)成要素沿用其附圖標(biāo)記。

第1緩沖部20和第2緩沖部30均設(shè)為緩沖體20a、30a被表皮材料Sk覆蓋的結(jié)構(gòu),在表皮材料Sk上設(shè)有袋Po3、Po4。一個袋Po3形成在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另一個袋Po4形成在第2緩沖部傾斜面32。

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獲得本發(fā)明預(yù)定的效果。

而且,采用實施例3的緩沖墊10B,能夠在袋Po3、Po4中放入小東西等,緩沖墊10B的便利性增加。在將緩沖墊10B用作放腳緩沖墊的情況下,進(jìn)而能夠獲得以下的效果。在第1展開模式下,在載置有腳的第1緩沖部傾斜面22和/或第2緩沖部傾斜面32上設(shè)有袋Po3、Po4。通過預(yù)先在袋Po3、Po4中放入一次性懷爐,能夠使腳溫暖,能夠提高使用舒適性。

<實施例4>

接著,根據(jù)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圖12表示實施例4的緩沖墊10C。僅對與實施例1的緩沖墊10(參照圖1)不同的部分進(jìn)行說明,對與實施例1的緩沖墊10共同的部分省略說明。與實施例1共同的構(gòu)成要素沿用其附圖標(biāo)記。

在第2緩沖部30上形成有貫通第2緩沖部傾斜面32和第2緩沖部第2面33的貫通孔30b。能夠向貫通孔30b中插入使用者的鞋、拖鞋。

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夠獲得本發(fā)明預(yù)定的效果。

另外,本發(fā)明的緩沖墊在實施方式中以在車廂內(nèi)使用的情況為例進(jìn)行了說明,但也能夠在其他的場所使用。即,緩沖墊并不限定于在車廂內(nèi)使用的緩沖墊。

只要起到本發(fā)明的作用和效果,本發(fā)明就并不限定于實施例。

產(chǎn)業(yè)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fā)明的緩沖墊適合作為在車廂內(nèi)等狹窄的場所使用的緩沖墊。

當(dāng)前第1頁1 2 3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