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塵腳墊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防塵腳墊,腳墊為雙層結構,雙層結構的上層包含有第一本體,第一本體上設置有落塵孔,其中第一本體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一包邊;雙層結構的下層包含有第二本體,第二本體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二包邊,第一包邊與第二包邊相配合將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連接。采用雙層設計,上層結構的落塵孔將灰塵過濾到下層結構上,采用這樣的結構設計很大程度上延長了腳墊的清洗周期,并且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采用活動連接方式,當需要清洗上層時,下層結構可以單獨使用,避免的等待的周期,使用更加方便;在下層結構上配合的設置有承接來自上層結構灰塵的凹槽,更有效的延長了清洗周期,適合不同場合的應用,主體材料使用eva發(fā)泡材料,成本低廉。
【專利說明】防塵腳墊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汽車內飾用品,尤其涉及一種汽車用腳墊。
【背景技術】
[0002]汽車腳墊屬于汽車內部裝飾品,起到美觀舒適點綴的作用。腳墊的質地、圖案的美觀度會直接影響車內的觀賞效果和使用舒適感。市場上多數(shù)的腳墊都是經(jīng)過電燙的工藝加工,弊端在于灼燒面積大、材料損傷比例大。新進興起的激光雕刻技術既解決了灼傷的難題,同時可以自己設計圖案在腳墊上任意雕琢,隨意性可控性強。
[0003]汽車腳墊是集吸水、吸塵、去污、隔音、保護主機毯五大主要功能為一體的一種環(huán)保汽車內飾零部件。吸水、吸塵、去污可以有效防止鞋底殘留的水分、贓物造成與離合器、制動器和油門間的滑動,避免安全隱患,降低內飾被污染和損壞的可能性,畢竟清洗腳墊比清洗內飾更方便、更經(jīng)濟。厚實的底材可以阻止底盤噪音和輪胎噪音,提高駕駛舒適性。絨面類汽車腳墊還可以將剩余的噪音和車內音響回音等徹底吸附干凈,保護聽覺不受損傷。
[0004]目前的腳墊材料多種多樣,例如化纖腳墊、亞麻腳墊、pvc腳墊、橡膠腳墊、皮革腳墊等,但是都存在問題,例如化纖腳墊雖然耐臟、環(huán)保,但是性價比不高;亞麻腳墊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容易變形,清洗不方便。而且,目前的汽車腳墊由于只是采用單一的層狀結構,不耐臟,清洗周期比較短,使用不方便。
[0005]有鑒于上述現(xiàn)有的腳墊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chuàng)新,以期創(chuàng)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防塵腳墊,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6]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的腳墊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防塵腳墊,延長清洗周期,提高性價比,從而更加適于實用,且具有產(chǎn)業(yè)上的利用價值。
[0007]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的。依據(jù)本實用新型提出的防塵腳墊,所述腳墊為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的上層包含有第一本體,所述第一本體上設置有落塵孔,其中所述第一本體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一包邊;
[0008]所述雙層結構的下層包含有第二本體,所述第二本體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二包邊,所述第一包邊與第二包邊相配合將所述第一本體與第二本體連接。采用雙層結構設計,可以延長腳墊的清洗周期,使用更加方便。
[0009]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防塵腳墊,所述第一包邊與第二包邊相活動連接,采用活動連接的方式可以方便上層結構的拆除,當上層結構需要清洗時,只需要將上層結構拆除進行清洗,下層結構可以單獨使用,節(jié)省了等待清洗的時間。
[0010]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防塵腳墊,所述活動連接方式為紐扣連接、粘接連接、拉鏈連接或者卡扣連接。
[0011]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防塵腳墊,所述第一包邊與第二包邊上均設置有活動連接的連接件,連接方式靈活變通。
[0012]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防塵腳墊,所述落塵孔的形狀為圓形、四邊形或者多邊形,其中落塵孔為多個,均勻的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上,不同形狀的落塵孔對灰塵的過濾程度有所不同,可以根據(jù)使用環(huán)境進行選擇。
[0013]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防塵腳墊,所述第二本體為一實心的板體。
[0014]更進一步的,前述的防塵腳墊,所述第二本體上均勻的設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位置與所述第一本體上設置的落塵孔位置相對應,凹槽用于承接來自上層結構的灰塵,增加灰塵的容納能力,更進一步的延長清洗周期。
[0015]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防塵腳墊至少具有下列優(yōu)點:
[0016]本實用新型的防塵腳墊采用上下結構的雙層設計,上層結構的落塵孔將灰塵過濾到下層結構上,采用這樣的結構設計很大程度上延長了腳墊的清洗周期,并且上層結構與下層結構采用活動連接方式,當需要清洗上層時,下層結構可以單獨使用,避免的等待的周期,使用更加方便;在下層結構上配合的設置有承接來自上層結構灰塵的凹槽,更有效的延長了清洗周期,適合不同場合的應用,主體材料使用eva發(fā)泡材料,成本低廉。
[0017]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防塵腳墊上層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防塵腳墊下層結構的左視圖;
[0020]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防塵腳墊上、下層分開示意圖;
[0021]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防塵腳墊上、下層連接示意圖;
[0022]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防塵腳墊上層結構示意圖;
[0023]圖中標記含義:10.第一本體,11.第一包邊,12.落塵孔,20.第二本體,21.第二包邊,22.凹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4]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成預定實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如后。
[0025]實施例1
[0026]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防塵腳墊,為雙層結構設計,其中上層包含有第一本體10,第一本體10上均勻的設置有落塵孔12,落塵孔12為六邊形結構,在第一本體10的邊框處還設置有第一包邊11,其中第一包邊11上設置有粘接連接的第一層。
[0027]下層包含有第二本體20,第二本體20的表面上設置有凹槽22,凹槽22的位置與第一本體10上設置的落塵孔12位置相對應,用于承接來自落塵孔12的灰塵。第二本體20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二包邊21,在第二包邊21上設置有粘接粘結的第二層,其中第一包邊11上的粘接連接的第一層與第二包邊21上的粘接粘結的第二層互相粘接將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相連接,形成一體結構。為了更進一步的改善防塵腳墊的儲存垃圾、灰塵的能力,在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之間設置有多個隔離條,其中隔離條的厚度控制在I?3cm之間,多個隔離條可以互相平行或垂直的設置,在不增加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之間凹凸感的同時提高了儲存垃圾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在第二本體20的下表面上設置多個防滑凸起,其中防滑凸起的高度最優(yōu)選擇在0.1?2cm之間。
[0028]在使用過程中,如果腳墊上層表面比較臟需要清洗時,只需要將上層從下層結構上拆除,單獨清洗上層結構,下層結構凹槽22中的灰塵只需要倒出即可。
[0029]實施例2
[0030]如圖3?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防塵腳墊,為雙層結構設計,其中上層包含有第一本體10,第一本體10上均勻的設置有落塵孔12,落塵孔12為圓形結構,在第一本體10的邊框處還設置有第一包邊11,其中第一包邊11上設置有拉鏈的第一鏈接邊。
[0031]下層包含有第二本體20,用于承接來自落塵孔12的灰塵。第二本體20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二包邊21,在第二包邊21上設置有拉鏈的第二鏈接邊,其中第一包邊11上的拉鏈的第一鏈接邊與第二包邊21上的拉鏈的第二鏈接邊鏈接,將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相連接,形成一體結構。為了更好地增強腳墊與車體的固定效果,在第二本體20的下表面,SP與車體相連接的一面上均勻的設置有防滑凸起。
[0032]在使用過程中,如果腳墊上層表面比較臟需要清洗時,只需要將上層從下層結構上拆除,單獨清洗上層結構,下層結構只需要用抹布擦除灰塵,清洗方便。
[0033]在上面的實施例中落塵孔12還可以設計成上部開口較大,下部開口較小的類似倒錐形結構的圓形、四邊形或者多邊形結構,采用這種結構設計可以將粒徑比較大的沙粒隔離在上層結構上,及時清除。
[003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任何熟悉本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jù)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防塵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腳墊為雙層結構,所述雙層結構的上層包含有第一本體(10),所述第一本體(10)上設置有落塵孔(12),其中所述第一本體(10)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一包邊(11); 所述雙層結構的下層包含有第二本體(20),所述第二本體(20)的下表面上設置多個防滑凸起,所述第二本體(20)的邊框處設置有第二包邊(21),所述第一包邊(11)與第二包邊(21)相配合將所述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連接; 所述第二本體(20)為一實心的板體,在所述第一本體(10)與第二本體(20)之間設置有多個隔離條; 所述落塵孔(12)為上部開口較大,下部開口較小的倒錐形結構的圓形、四邊形或者多邊形結構,其中落塵孔(12)為多個,均勻的設置在所述第一本體(10)上。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邊(11)與第二包邊(21)相活動連接。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塵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動連接方式為紐扣連接、粘接連接、拉鏈連接或者卡扣連接。
4.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塵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包邊(11)與第二包邊(21)上均設置有活動連接的連接件。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塵腳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體(20)上均勻的設置有凹槽(22),所述凹槽(22)的位置與所述第一本體(10)上設置的落塵孔(12)位置相對應。
【文檔編號】B60N3/06GK204055485SQ201420321049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4年6月16日
【發(fā)明者】潘祥明, 李亞偉 申請人:常州市金明發(fā)車輛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