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可以將安全氣囊向能夠保護乘客的正確位置展開。為此,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乘客安全氣囊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套,支撐收納安全氣囊的外殼結合于車體,形成引導孔從而引導使所述安全氣囊能夠展開;防震墊,遮蓋所述引導孔并且結合于所述安全氣囊套,根據所述安全氣囊的膨脹力撕開,使所述安全氣囊脫離所述引導孔以鉸鏈部為中心旋轉,在所述安全氣囊套形成保護器,向所述安全氣囊及鉸鏈部之間凸出。
【專利說明】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作為涉及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更詳細的說是涉及設置于儀表板內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一般的說,在汽車的駕駛座及副駕駛座前方配置設置儀表板電路、音頻裝置、顯示裝置、空調控制裝置、雜物箱及乘客席安全氣囊裝置的儀表板(instrument panel)。
[0003]在所述儀表板的上側,安裝由泡沫(foam)材質形成的防震墊,形成所述儀表板的上側表面。
[0004]所述乘客安全氣囊裝置的安全氣囊展開時,所述防震墊包括通道功能,根據所述安全氣囊的膨脹力撕開的同時以鉸鏈部為中心旋轉,引導所述安全氣囊向車內乘客位置展開。
[0005]所述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的安全氣囊,由能夠膨脹的柔韌材質形成,折疊多次后收納于外殼。所述外殼應設置于所述儀表板內,在所述儀表板內部設置支撐所述外殼的
安全氣囊套。
[0006]所述安全氣囊套為,所述安全氣囊膨脹時,根據膨脹力撕開所述防震墊使其能夠展開,引導所述安全氣囊至所述防震墊。
[0007]但是,形成于所述防震墊的所述鉸鏈部,根據所述膨脹的安全氣囊直接進行攻擊的情況,會破損所述鉸鏈部,或就算不破損所述鉸鏈部,撕開所述防震墊后以非所述鉸鏈部為中心旋轉,同時將所述安全氣囊引導至車內,這種情況會發(fā)生所述安全氣囊不能向能夠保護乘客的正確位置展開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0008](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9]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為,提供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可以將安全氣囊向能夠保護乘客的正確位置展開。
[0010]本實用新型的問題,并非限制在以上談及的問題,并且沒有談及的其他問題,可從以下的記載被從業(yè)者明確理解。
[0011](解決問題的手段)
[0012]為達成上述課題,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包括:安全氣囊套,支撐收納安全氣囊的外殼結合于車體,形成引導孔引導使所述安全氣囊能夠展開;防震墊,遮蓋所述引導孔并且結合于所述安全氣囊套,根據所述安全氣囊的膨脹力撕開,使所述安全氣囊脫離所述引導孔以鉸鏈部為中心旋轉,在所述安全氣囊套形成保護器,向所述安全氣囊及鉸鏈部之間凸出。
[0013]其他實施例的具體事項,包括于詳細說明及圖面。
[0014](發(fā)明的效果) 10:外殼 21:引導孔
24:支撐部 25:保護器 251):傾斜部 30:防震墊
?明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點及特征,還有將其公開的實施例,而是可以相互不同的多樣的開更完整。本實用新型為為了給在本實用[0028]安全氣囊5,折疊多次收納于外殼10內后,夕卜殼10安裝于所述儀表板內。為了將外殼10安裝于所述儀表板內,在所述儀表板內設置安全氣囊套20支撐外殼10。
[0029]安全氣囊套20,支撐收納安全氣囊5的外殼10結合于車體(所述儀表板),形成引導洞21引導使安全氣囊5展開。從而,收納于外殼10的安全氣囊5膨脹時,接受引導孔21的引導,向能夠保護坐在副駕駛座的乘客位置展開。
[0030]在安全氣囊套20的上側結合防震墊30。防震墊30由泡沫(foam)形成,結合于所述儀表板的上側,形成所述儀表板上側表面。
[0031]防震墊30蓋住引導孔21且結合于安全氣囊套20。防震墊30根據安全氣囊5的膨脹力撕開,使安全氣囊5向能夠保護坐在副駕駛座的乘客位置展開,執(zhí)行安全氣囊5脫離出來的通道的功能。
[0032]使防震墊30根據安全氣囊5的膨脹力撕開,切開內側一部分可執(zhí)行所述通道的功能。在防震墊30,在成為所述通道的部分的一側,安全氣囊5推動所述通道出來時,為了使所述通道旋轉形成鉸鏈部35。S卩,鉸鏈部35為,所述通道作為根據安全氣囊5的膨脹力旋轉的旋轉中心,防震墊30根據安全氣囊5的膨脹力撕開后,使安全氣囊5脫離引導孔21,所述通道以鉸鏈部35為中心旋轉。
[0033]但是,安全氣囊5膨脹的同時脫離形成于安全氣囊套20的引導孔21時,若直接加擊鉸鏈部35,由于鉸鏈部35破損,進而安全氣囊5撕開防震墊30出來后,不能向能夠保護坐在副駕駛座上的乘客正確位置展開。當然,就算根據安全氣囊5的膨脹力鉸鏈部35不會破損,但是形成于防震墊30的所述通道不能以鉸鏈部35為中心旋轉,會以鉸鏈部35的外側為中心旋轉,進而所述通道不能將安全氣囊5引導至能夠保護坐在所述副駕駛座的乘客正確位置。
[0034]為防止此,在安全氣囊套20形成保護器25,向安全氣囊5及鉸鏈部35之間凸出。從而,鉸鏈部35根據保護器25被遮蓋,因此安全氣囊5膨脹時不會直接加擊鉸鏈部35,進而可以防止根據安全氣囊5的膨脹力破損鉸鏈部35。
[0035]安全氣囊套20不與防震墊30形成一體,由另外的構造物形成結合于防震墊30的下側。安全氣囊套20融著于防震墊30的下側。
[0036]安全氣囊套20由硬質的塑料材質形成,引導孔21在安全氣囊套20的中間上下貫通形成。安全氣囊套20結合于防震墊30的下側時,使鉸鏈部35配置于引導孔21內結合。
[0037]在安全氣囊套20,形成為了支撐外殼10插入的支撐孔24a。外殼10在引導孔21的內側插入支撐孔24a,根據安全氣囊套20支撐配置于所述儀表板內。
[0038]保護器25,在支撐孔24a上側向引導孔21內凸出形成。
[0039]安全氣囊套20,包括:法蘭部22,融合于防震墊30的下側;與支撐部24,形成支撐孔24a支撐外殼10。
[0040]根據本實用新型第I實施例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的保護器25,連接法蘭部22及支撐部24之間。即,保護器25,包括:水平部25a,在法蘭部22延長水平配置于鉸鏈部35的下側;傾斜部25b,在支撐部24傾斜延長至水平部25a。
[0041]圖3是根據本實用新型第2實施例,顯示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的剖面圖。圖4是顯示在圖3圖示的安全氣囊套的立體圖。在這里,對相同于前述的第I實施例賦予相同符號,對此詳細說明進行省略,以下將說明其他點。[0042]參照圖3及圖4,可以知道根據本實用新型第2實施例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不同于前述的第I實施例。
[0043]S卩,在前述的第I實施例,使保護器25連接安全氣囊套20的法蘭部22及支撐部24之間形成,但是在本第2實施例,保護器25形成于支撐部24。即,安全氣囊套20,包括:法蘭部22,結合于防震墊30的下側;與支撐部24,在法蘭部22延長至下側支撐外殼10。保護器25形成于支撐部24。
[0044]保護器25越向上側越使其從支撐部24張開傾斜形成。與此相同,由于保護器25的上側從支撐部24張開形成,若安全氣囊5膨脹的同時加擊保護器25,存在保護器25破損的顧慮。
[0045]為防止此,由于在安全氣囊套20還形成肋26,連接保護器25及支撐部24之間,安全氣囊5膨脹的同時加擊保護器25時,可防止保護器25的破損。
[0046]如上所述,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由于形成于安全氣囊套20的保護器25配置于安全氣囊5及鉸鏈部35之間,因此安全氣囊5膨脹時不用加擊鉸鏈部35,防止鉸鏈部35的破損,安全氣囊5可以向能夠保護乘客的正確位置展開。
[0047]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的技術人員,理解為在不變更本實用新型技術思想或必須性的特征,也可以其他具體形態(tài)實施。因此,應理解為在以上記敘的實施例是在所有方面示例性的,而非限定性的。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比起上述的詳細說明,是體現(xiàn)于根據后敘的權利要求的范圍,并且權利要求范圍的意義及范圍,還有與其均等的概念導出的所有變更或變形的形態(tài),應解釋為是包括于本實用新型的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全氣囊套,支撐收納安全氣囊的外殼結合于車體,形成引導孔引導使所述安全氣囊展開; 防震墊,遮蓋所述引導孔并且結合于所述安全氣囊套,根據所述安全氣囊的膨脹力撕開,使所述安全氣囊脫離所述引導孔以鉸鏈部為中心旋轉, 在所述安全氣囊套形成保護器,向所述安全氣囊及鉸鏈部之間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氣囊套為,使所述鉸鏈部配置于所述弓I導孔內,結合于所述防震墊的下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氣囊套融著于所述防震墊的下側。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全氣囊套形成為了支撐所述外殼插入的支撐孔, 所述保護器形成于所述支撐孔的上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氣囊套,包括:法蘭部,結合于所述防震墊的下側;與支撐部,支撐所述外殼, 所述保護器,連接所述法蘭部及支撐部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護器,包括:水平部,在所述法蘭部延長,配置于所述鉸鏈部的下側;傾斜部,從所述支撐部傾斜延長至所述水平部。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氣囊套,包括:法蘭部,結合于所述防震墊的下側;支撐部,在法蘭部延長至下側,支撐所述外殼; 所述保護器形成于所述支撐部。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護器越向上,越從所述支撐部張開傾斜形成。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副駕駛座安全氣囊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肋,連接所述保護器及支撐部之間。
【文檔編號】B60R21/20GK203623589SQ201320666319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30日
【發(fā)明者】最益根 申請人:現(xiàn)代摩比斯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