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車輛、車輛控制臺、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及其扶手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車輛,特別是有關車輛控制臺、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
背景技術:
現(xiàn)今,例如轎車、商務車、小型客車、大型客車、乃至貨運車等車輛,實用性能不斷提升。例如車輛的車廂內的中央控制臺,除設置換擋桿、手剎手柄等基本元件以外,還形成扶手部和例如杯架等的置物架。扶手部包括扶手板和扶手箱,扶手箱內可放置光碟等物件,扶手板封閉扶手箱,且可供駕駛者或副駕駛座上的乘客的肘部進行倚靠以稍適休息。置物架用于放置飲水杯、手機等物件。為了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扶手部還可設置彈起機構。通常的彈起機構包括設于扶手部后部的彈性元件和設于扶手部前部的鎖定部,該彈性元件持續(xù)向扶手板施加使其具有開啟趨勢的彈力,而由鎖定部鎖定扶手板使其保持關閉狀態(tài),鎖定部與一解鎖按鈕相連接,通過該解鎖按鈕使鎖定部解鎖,在需要打開扶手板時,按壓解鎖按鈕使鎖定部解鎖,此時扶手板借助彈性元件的彈力被向上彈開。然而,目前現(xiàn)有的扶手部在俯視時大致呈矩形,扶手部和置物架存在相互干涉的問題如扶手部在車輛前后方向相對向前設置時,雖然有利于駕駛者或副駕駛座上的乘客的肘部進行倚靠,但卻使得扶手部和換擋桿之間的用于設置例如杯架等的置物架的可用空間變小,有時甚至沒有足夠的空間來設置置物架;而如果使扶手部相對靠后,雖然設置置物架的空間增加,但卻不便于駕駛者或副駕駛座上的乘客的肘部倚靠在扶手部上。難以做到兩全。而在車廂內可用空間最大化的需求下,額外增加扶手部或置物架的占用空間均是不可取的。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車輛、車輛控制臺、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能避免扶手部和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相互干涉,且不會額外占用車廂內的可用空間。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在所述扶手部的側部形成缺口。根據(jù)上述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效果是顯著的本實用新型的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在側部形成缺口,該缺口可根據(jù)車輛控制臺的杯架等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的位置來設定其處于扶手部的前后左右的某側部,從而可避讓置物架或其它物件,避免二者干涉,且沒有額外占用車廂內的可用空間,而扶手部的除缺口以外的部分仍可保持朝車廂前部伸出足夠的長度和面積,不影響駕駛者或副駕駛座上的人肘靠扶手部。在一個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的實施例中,在所述扶手部的沿車輛前后方向上的前側部形成所述缺口。[0010]在一個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的實施例中,在所述前側部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在一個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的實施例中,在所述前側部的位于副駕駛座側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所述扶手部呈缺角形。重點考慮駕駛者使用扶手部的便利性。在一個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的實施例中,所述扶手部包括扶手板和設于扶手板下方的扶手箱,在所述扶手箱的前方設有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位于駕駛座側的縱壁部;所述扶手部設有彈起機構,所述彈起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扶手部的前部的鎖定部和后部的彈性元件,所述鎖定部與一解鎖按鈕相連接,所述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縱壁部上。相對于不具有彈起機構的扶手部而依靠使用者用手掀開扶手板而言,具有彈起機構的扶手部更加便利和實用。而將解鎖按鈕設置在駕駛座側的縱壁部上,可有效利用手剎手柄和扶手部之間的死空間,使車廂內的可用空間最大化;并且由于解鎖按鈕設在駕駛座側的縱壁部上,因此即使杯架上放置有飲料容器時,也能夠方便地操作解鎖按鈕。在一個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的實施例中,所述解鎖按鈕與所述彈性元件位于所述扶手部的沿車輛前后方向的縱向上的同一側。這樣鎖定部向扶手部施加的鎖定力和彈性元件向扶手部施加的彈力能夠相互平衡,可避免扶手板自身及其下方的扶手箱發(fā)生扭曲,保證扶手部良好的開閉性能。在一個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的實施例中,所述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縱壁部的頂面,所述鎖定部的鎖定位置和所述彈性元件的施力位置處于一條縱向直線上,所述縱向直線與所述扶手部的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縱向中心線平行。能使鎖定部的鎖定力和彈性元件的彈力完全抵消,最大化地保證扶手板自身及其下方的扶手箱不發(fā)生扭曲,保證扶手部良好的開閉性能。本實用新型中還提供了包括前述任意扶手部的車輛控制臺,在所述扶手部的前方形成置物架,所述置物架與所述扶手部的缺口相對應。本實用新型的車輛控制臺,能夠達到與前述各扶手部相應的技術效果,具有顯著的進步。在本實用新型的車輛控制臺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置物架與所述扶手部的扶手箱的前方的所述縱壁部的相鄰的側面相連接。從而,扶手部、縱壁部和置物架可形成一體結構,能增強緊湊性和車廂內飾的整體流線感覺。本實用新型中還提供了一種在車廂內設置前述車輛控制臺的車輛。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能夠達到與前述各扶手部相應的技術效果,具有顯著的進步。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扶手部的扶手板,在所述扶手板的側部的角部形成缺口。 本實用新型的扶手部的扶手板,可用于改造現(xiàn)有矩形的扶手部,能夠達到與前述各扶手部相應的技術效果,具有顯著的進步。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1的車輛控制臺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1的另一實施例的扶手部的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1的再一實施例的扶手部的俯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1的又一實施例的扶手部的俯視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2的車輛控制臺的立體示意圖。圖6為圖5的車輛控制臺后部的立體示意圖。[0025]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2再一實施例的車輛控制臺在拆掉扶手部后的俯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諸如轎車、商務車、小型客車、大型客車、乃至貨運車等車輛、車輛控制臺、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由于扶手板是扶手部的組成部分,扶手部是車輛控制臺的組成部分,而車輛控制臺又是車輛的組成部分。為使申請文件更為簡明,本實用新型將以描述車輛的各實施例的形式來進行說明,附圖中沒有繪制完整的車輛,僅繪制了相關的局部。車輛控制臺和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扶手部的扶手板的各實施例,均已包含在車輛的各實施例中,將不再單獨描述。另外,在本實用新型中將描述主要的相關元件,其它與現(xiàn)有技術當中相同的元件,不再詳細描述。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講的方向“前”、“后”、“左”、“右”是以駕駛者角度所觀察的, 車輛的左右方向為扶手部的寬度方向,車輛的前后方向為扶手部的縱向方向,扶手部的縱向中心線用Ll標記。扶手部具有前側部、左側部、右側部和后側部。對于左側為駕駛側的車輛而言,扶手部的左側部位于駕駛座側,扶手部的右側部位于副駕駛座側;右側為駕駛側的車輛,與之相反。實施方式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例如越野車等的小型轎車,包括車體、車廂和前后一對車輪等,這些內容屬于現(xiàn)有技術的內容,在本實用新型中不詳細描述。在車廂內設有車輛控制臺100(也稱為中央控制臺),該車輛控制臺100包括扶手部1和設于扶手部1 前方的置物架例如杯架2。扶手部1包括扶手板10和設于扶手板10下方的扶手箱11。在杯架2的前方設置換擋桿3。在換擋桿3的前方設置座椅調節(jié)按鈕4。在杯架2和換擋桿3 的駕駛座側設置手剎手柄5。車輛控制臺100的組成部分與現(xiàn)有技術相同,不再一一詳述。本實用新型的改進之處是在扶手部1的側部形成缺口 12。置物架例如杯架2與扶手部1的缺口 12相對應。在一個實施例中,扶手板10和扶手箱11同時在側部形成缺口。在另一個實施例中,僅在扶手部1的扶手板10側部例如角部形成缺口,而扶手箱 11仍保持矩形,但在俯視時,扶手箱11的面積不應超出扶手板10的缺口。具有缺口的扶手板10可用于改造現(xiàn)有技術中的扶手部,改善扶手部1和杯架2相干涉的問題。在重點考慮駕駛者使用扶手部的便利性的情況下,根據(jù)車輛控制臺100的杯架2 的位置,在扶手部1的前側部的位于副駕駛座側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 12,扶手部1在缺口 12的寬度方向上的駕駛座側形成延伸部13,從而整個扶手部1呈缺角形,例如在俯視時大致為L形。當然,在本實施方式中不局限于L型形,任何缺角形均可。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所述缺口 12可適應杯架2而具有過渡的圓弧曲線,以與車廂內飾的整體流線相一致。根據(jù)前述方案,扶手部1的缺口 12可避讓杯架2,避免二者發(fā)生干涉,而扶手部1 在缺口 12的寬度方向上的駕駛座側所形成的延伸部13仍可保持朝車廂前部伸出足夠的長度和面積,不影響駕駛者肘靠扶手部1,且沒有額外占用車廂內的可用空間。駕駛者可手持延伸部13掀起扶手板10或將其關閉,能方便地操作扶手箱11的開閉。
5[0036]參見圖2,在重點考慮副駕駛座上乘坐者的便利性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的車輛、 車輛控制臺100、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1及扶手部的扶手板10的再一個實施例中是將前述實施例做簡單的置換,整個扶手部1仍大致呈L形,但缺口 12形成在扶手部1的前側部的駕駛座側(圖2中上方為駕駛座側)的角部。延伸部13形成在缺口 12的寬度方向上的副駕駛座側。參見圖3,在同時考慮駕駛者和副駕駛座上的乘坐者的便利性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車輛控制臺100、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1及扶手部的扶手板10的再一個實施例中使扶手部1大致呈U形,在扶手部1的前側部的寬度方向上的中央形成缺口 12,而在該缺口 12的寬度方向上的駕駛座側和副駕駛座側分別形成一個延伸部13,駕駛者和副駕駛座上的乘坐者均可方便地倚靠扶手部1。此時,在車輛控制臺100的占用空間不變的情況下,杯架2的可用空間可能相對減小,因此,杯架2適于放置直徑相對較小的飲料杯,或者將杯架2替換為占用空間相對較小的充電基座。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本實施例仍然改善了扶手部1和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相干涉的現(xiàn)狀。當然,在本實用新型中,缺口 12并不局限于形成在扶手部1的前側部。參見圖4, 可以依據(jù)車輛控制臺100的具體空間設計需求,在扶手部1的位于副駕駛座側的右側部或者位于駕駛座側的左側部形成所述缺口 12,雖然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犧牲扶手箱11的容納空間,但還是可以改善扶手部1與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相干涉的現(xiàn)狀。實施方式2參見圖5 7,本實施方式中的車輛、車輛控制臺100、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1及扶手部的扶手板10與實施方式1中的車輛、車輛控制臺100、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1及扶手部的扶手板10的各實施例的原理和效果基本相同,不再重述,不同之處是扶手部1還進一步設有彈起機構,以增進扶手部1開啟的便利性。該彈起機構包括設于扶手部1的沿車輛前后方向上的前部的鎖定部71和后部的彈性元件72。彈性元件72例如可為現(xiàn)有技術使用中的扭簧,用于持續(xù)向扶手部1的扶手板10施加使其具有打開趨勢的彈力,而鎖定部71用于將扶手板10鎖定在扶手箱11上而保持關閉狀態(tài)。鎖定部71與一解鎖按鈕73相連接,通過該解鎖按鈕73來使鎖定部71解鎖,解鎖按鈕73使鎖定部71打開的內容屬于現(xiàn)有技術,不再描述。在扶手部1的扶手箱11的前方設有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位于駕駛座側的縱壁部14(圖7中,左側為車輛前方,下方為駕駛座側)。杯架2的上表面21與該縱壁部14的相鄰的側面相連接。解鎖按鈕73設置于縱壁部14,具體可設置在縱壁部14的頂面141。當然,如有其它考慮,也可將解鎖按鈕73設置在縱壁部14的位于駕駛座側的側面。將解鎖按鈕73設置在駕駛座側的縱壁部14上,可有效利用手剎手柄5和扶手部 1之間的死空間,使車廂內的可用空間最大化;并且由于解鎖按鈕73設在駕駛座側的縱壁部14上,因此即使杯架2上放置有飲料容器時,也能夠方便地操作解鎖按鈕73。而如果將解鎖按鈕73設置在杯架2的上表面21上,則不得不將杯架2的上表面 21增加能夠設置解鎖按鈕73相對應的量,會使車輛控制臺100的占用空間增加,車廂內的可用空間減小,并且在杯架2上放置有飲料容器時,也不便于操作解鎖按鈕73。而將解鎖按鈕73設置在駕駛座側的縱壁部14上,就改善了這些弊端。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解鎖按鈕73與彈性元件72位于扶手部1的縱向上的同一側,在本實施例中,二者均位于縱壁部14所在的駕駛座側。本方案可通過將現(xiàn)有技術的扶手部的雙扭簧中與解鎖按鈕73位于相反側的一個扭簧(即圖7中位于上方的彈簧)拆卸下來實現(xiàn)。當然也可由小型的雙扭簧來代替雙扭簧中剩余的一個扭簧。此方案中,能使鎖定部 71的鎖定位置Pl所在的縱向中心線和彈性元件72的施力位置P2所在的縱向中心線,在扶手部1的寬度方向上的偏移量減小,鎖定部71向扶手部1施加的鎖定力和彈性元件72向扶手部1施加的彈力基本能夠相互平衡,可避免扶手板10自身及其下方的扶手箱11發(fā)生扭曲,保證扶手部1良好的開閉性能。在最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鎖定部71的鎖定位置Pl和彈性元件72的施力位置(也稱鉤掛位置)P2處于一條與扶手部1的縱向中心線Ll平行的縱向直線L2上。能使鎖定位置 Pl所在的縱向中心線和彈性元件72的施力位置P2所在的縱向中心線在扶手部1的寬度方向上的偏移量達到最小,鎖定部71的鎖定力和彈性元件72的彈力完全抵消,最大化地保證扶手板10自身及其下方的扶手箱11不發(fā)生扭曲,保證扶手部1良好的開閉性能。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所作的等同變化與修飾,即任何他人使扶手部形成缺口避讓部來避讓其它物件或置物架例如杯架,均應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其特征是在所述扶手部的側部形成缺口。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其特征是在所述扶手部的沿車輛前后方向上的前側部形成所述缺口。
3.根據(jù)權利要求2所述的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其特征是在所述前側部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其特征是在所述前側部的位于副駕駛座側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所述扶手部呈缺角形。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其特征是所述扶手部包括扶手板和設于扶手板下方的扶手箱,在所述扶手箱的前方設有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位于駕駛座側的縱壁部;所述扶手部設有彈起機構,所述彈起機構包括設于所述扶手部的前部的鎖定部和后部的彈性元件,所述鎖定部與一解鎖按鈕相連接,所述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縱壁部上。
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其特征是所述解鎖按鈕與所述彈性元件位于所述扶手部的沿車輛前后方向的縱向上的同一側。
7.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其特征是所述解鎖按鈕設置在所述縱壁部的頂面,所述鎖定部的鎖定位置和所述彈性元件的施力位置處于一條縱向直線上, 所述縱向直線與所述扶手部的沿車輛前后方向延伸的縱向中心線平行。
8.—種車輛控制臺,其特征是所述車輛控制臺包括權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扶手部,在所述扶手部的前方形成置物架,所述置物架與所述扶手部的缺口相對應。
9.根據(jù)權利要求8所述的車輛控制臺,其特征是所述置物架與所述扶手部的扶手箱的前方的所述縱壁部的相鄰的側面相連接。
10.一種車輛,具有車廂,其特征是在所述車廂內設置權利要求9所述的車輛控制臺。
11.一種扶手部的扶手板,其特征是在所述扶手板的側部的角部形成缺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車輛、車輛控制臺、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一種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在所述扶手部的側部形成缺口。在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在所述扶手部的沿車輛前后方向上的前側部的位于副駕駛座側的角部形成所述缺口,所述扶手部呈缺角形。一種車輛控制臺,包括前述扶手部和位于所述扶手部前方的置物架,所述置物架與所述扶手部的缺口相對應。一種車輛,具有車廂,在所述車廂內設置前述車輛控制臺。一種扶手部的扶手板,在扶手板的側部的角部形成缺口。本實用新型的車輛、車輛控制臺、車輛控制臺的扶手部及扶手部的扶手板,能避免扶手部和置物架或其它物件相互干涉,且不額外地占用車廂內的可用空間。
文檔編號B60R7/04GK202156365SQ20112029085
公開日2012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1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8月11日
發(fā)明者三隅隆司, 今井克彥, 根岸千恵子 申請人:本田技研工業(yè)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