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汽車防護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
技術背景
汽車的安全性能特別是碰撞安全性能,已經成為現(xiàn)代汽車的主要性能指標 之一。如何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能?如何滿足汽車在高速及低速碰撞的要求?等 等,這些工作內容已是各廠商的重點工作之一。
汽車前部碰撞時主要保護裝置就是前防撞梁及相關組件,公開的適用于孩£
車及轎車上的相關專利,如專利號為200520010162. X的"微型轎車前碰撞梁"、 專利號為200620145429. 0的"一種汽車前防撞梁"、專利號為200720310162. 0 的"前保險杠骨架結構",都只是對前防撞梁的本體結構進行了申請保護;而專 利號為200720195178.1的"一種防撞梁安裝組件",則是對整體的保護裝置進 行了申請保護。從上述列出的公開專利內容來分析,這些公開的前防撞梁及保 護組件均能滿足高速和低速正面碰撞的要求,但是,不能保證能滿足 《GBl7354-98汽車前后端保護裝置》的低速前"車角,,碰撞試驗后的要求。轎 車上通常使用的前防撞梁,其長度基本與機艙左右縱梁的寬度相當。由于某種 原因,前防撞梁的兩端沒有更多地向外沿伸,在低速"車角"碰撞時,不能可 靠地起到保護作用。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它不僅能夠滿足汽車在高速 和低速正面碰撞的要求,而且還能夠滿足《GB17354-98汽車前后端保護裝置》 規(guī)定的低速前"車角"碰撞試驗后的要求。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包括前防撞梁、前端與前防撞梁的 中左部定位連接的機艙左縱梁組件、前端與前防撞梁的中右部定位連接的機艙右縱梁組件,其特征在于
一左斜撐件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左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搶左縱梁組 件定位連接,構成三角形的框架;
一右斜撐件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右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搶右縱梁組 件定位連接,也構成三角形的框架;
左斜撐件和右斜撐件左右對稱。
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所述的左斜撐件的一端與機槍左縱梁組 件前端部通過螺釘螺母緊固連接、或者焊接;所述的右斜撐件的一端與機槍右 縱梁組件前端部通過螺釘螺母緊固連接、或者焊接。
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在所述的前防撞梁的中左部至少設有1個 第一大通孔、中右部至少設有1個第二大通孔、左端部至少設有1個一小通孔、 右端部至少i殳有1個第二小通孔。
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在所述的機搶左縱梁組件的前端至少設有 l個預埋螺釘,該預埋螺釘與前防撞梁中左部的第一大通孔對應連接;在所述 的機艙右縱梁組件的前端也至少設有1個預埋螺釘,該預埋螺釘與前防撞梁中 右部的第二大通孔對應連4妄。
所述的左斜撐件一端的翻邊上至少設有1個帶預埋螺母的通孔,該通孔與 鈧防撞梁左端部的第一小通孔對應,并通過螺4丁定位連接;左斜撐件另一端的 翻邊上至少設有l(wèi)個通孔,該通孔與設在機搶左縱梁組件前端部的螺孔對應, 并通過螺釘定位連接;所述的右斜撐件一端的翻邊上至少設有1個帶預埋螺母 的通孔,該通孔與前防撞梁右端部的第二小通孔對應,并通過螺釘定位連接; 右斜撐件另一端的翻邊上至少設有l(wèi)個通孔,該通孔與設在機艙右縱梁組件前 端部的螺孔對應,并通過螺釘定位連接。
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所述的左斜撐件的一端與機艙左縱梁組 件前端部通過螺釘螺母緊固連接、或者焊接;所述的右斜撐件的一端與機艙右 縱梁組件前端部通過螺釘螺母緊固連接、或者焊接。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所述的前防撞梁的中右部還設有一個安 裝前拖鉤的過孔,該過孔位于第二大通孔之間。
所述的汽車前部保護裝置有三個保護區(qū)域,分別是
中部保護區(qū)域是由前防撞梁及與其連接的機搶左縱梁組件和機搶右縱梁組 件構成的一個方形框架;
左部保護區(qū)域是由前防撞梁及與其連接的機^r左縱梁組件和左斜撐件構成
的三角形狀的框架;
右部保護區(qū)域是由前防撞梁及與其連接的機搶右縱梁組件和右斜撐件構成 的三角形狀的框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前防撞梁與左部保護區(qū)域的三角形框架和右部保 護區(qū)域的三角形框架連接,使之形成一個整體的同時,中部保護區(qū)域的方形框 架也隨之形成,所構成的汽車前部保護裝置既能在高速和低速的狀況下有效地 抵抗正面碰撞沖擊,又能達到低速"車角"碰撞試驗后的要求,即符合 《GB17354-98汽車前后端保護裝置》的規(guī)定。
圖l是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左部保護區(qū)域的三角形框架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右部保護區(qū)域的三角形框架示意圖。 圖4是左斜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右斜撐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發(fā)明在前"車角"碰撞時的保護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1 ,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包括前防撞梁l、前端與 前防撞梁的中左部定位連接的機艙左縱梁組件5、前端與前防撞梁的中右部定位 連接的機艙右縱梁組件6;
一左斜撐件3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左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搶左縱梁
6組件定位連接,構成三角形的框架;
一右斜撐件4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右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艙右縱梁 組件定位連接,也構成三角形的框架;
左斜撐件3和右斜撐件4左右對稱。
實施例一采用螺釘螺母連接方式構成汽車前部保護裝置。 參見圖1、圖2、圖3、圖4和圖5,在所述的前防撞梁1的中左部設有 4個第一大通孔12a、中右部設有4個第二大通孔12b、左端部i殳有4個一小通 孔lla、右端部設有4個第二小通孔llb。
在所述的機艙左縱梁組件5的前端設有4個預埋螺釘,該4個預埋螺釘與 前防撞梁1中左部的4個第一大通孔12a對應連接;在所述的機艙右縱梁組件6 的前端也設有4個預埋螺釘,該4個預埋螺釘與前防撞梁1中右部的4個第二 大通孔12b對應連接;
所述的左斜撐件3 —端的翻邊上設有4個帶預埋螺母的通孔,該4個通孔 與前防撞梁l左端部的4個第一小通孔lla對應,并通過螺釘ll定位連接;左 斜撐件3另一端的翻邊上設有3個通孔,該3個通孔與設在機搶左縱梁組件5 前端部的3個螺孔對應,并通過螺釘7定位連接,構成三角形的框架;
斷迷的右斜撐件4 一端的翻邊上設有3個帶預埋螺母的通孔,該3個通孔 3萷防榷槳]右端部的第二小通孔llb對應,并通過螺4丁12定位連接;右斜撐 件4另一端的翻邊上設有3個通孔,該3個通孔與設在機搶右縱梁組件6前端 部的3個螺孔對應,并通過螺釘8定位連接,也構成三角形的框架;
所述的前防撞梁1的中右部還設有一個安裝前拖鉤的過孔13,該過孔位于 第二大通孔12b之間。
實施例二采用焊接方式構成汽車前部保護裝置。 將實施例一中用螺釘螺母連接的部位改用焊接連接即可。 參見圖6 ,以左部區(qū)域為例。當車輛受到前"車角,,碰撞時,撞擊塊21 低速向車輛角部進行拉撞擊,這時,撞擊塊壓潰前保險杠后就先接觸到前防撞梁組件1,撞擊塊繼而壓向前防撞梁組件1的左端部。前防撞梁組件1左端部后
面連接的是左斜撐件3,但是前防撞梁組件1與左斜撐件3和機搶左縱梁組件5 是組成了一個三角形狀的結構框架的,并且所組成的三角形狀結構框架與撞擊 塊21的接觸面很大, 一般認為三角形狀結構框架與撞擊塊21的接觸面大于撞 擊塊21的寬度的1/2比較理想。當前防撞梁組件1的左端部受壓力了,在三角 形狀結構框架的作用下,此時的壓力也傳遞給左斜撐件3和機搶左縱梁組件5。 當左斜撐件3和機搶左縱梁組件5能抵抗住撞擊塊21的撞擊而不變形或稍有變 形但基本保持原有的形狀,我們可以說此時的三角形狀結構框架是有效地抵抗 碰撞撞擊的。當三角形狀結構框架是有效地抵抗碰撞撞擊了,也就保護了安裝 到車輛上面的其它零部件而不受碰撞撞擊損壞,也就提高了整車碰撞安全性。
本實施方式有效地解決抵御低速前"車角,,碰撞撞擊問題,滿足《GB17354-98 汽車前后端保護裝置》的低速"車角"碰撞試驗后的要求。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低速前"車角,,碰撞試驗實施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 明,不能認定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發(fā)明所屬技術領域 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 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發(fā)明所提交的權利要求書確定的專利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包括前防撞梁(1)、前端與前防撞梁的中左部定位連接的機艙左縱梁組件(5)、前端與前防撞梁的中右部定位連接的機艙右縱梁組件(6),其特征在于一左斜撐件(3)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左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艙左縱梁組件定位連接,構成三角形的框架;一右斜撐件(4)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右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艙右縱梁組件定位連接,也構成三角形的框架;左斜撐件(3)和右斜撐件(4)左右對稱。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 斜撐件(3)的一端與機搶左縱梁組件(5)前端部通過螺釘螺母緊固連接、或 者焊接;所述的右斜撐件(4)的一端與機艙右縱梁組件(6)前端部通過螺釘 螺母緊固連接、或者焊接。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 前防撞粱(1 )的中左部至少設有1個第一大通孔(12a)、中右部至少設有1個 第一大通孔門2h)、左端部至少設有1個一小通孔(lla)、右端部至少設有l(wèi) 個第二小通孔(llb)。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 機艙左縱梁組件(5 )的前端至少設有1個預埋螺釘,該預埋螺釘與前防撞梁(1) 中左部的第一大通孔U2a)對應連接;在所述的機搶右縱梁組件(6)的前端 也至少設有l(wèi)個預埋螺釘,該預埋螺釘與前防撞梁(1)中右部的第二大通孔(12b)對應連H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 斜撐件(3) —端的翻邊上至少設有1個帶預埋螺母的通孔,該通孔與前防撞梁(1)左端部的第一小通孔(lla)對應,并通過螺釘(11)定位連接;左斜撐件(3 )另 一端的翻邊上至少設有1個通孔,該通孔與i殳在機艙左縱梁組件(5 )前端部的螺孔對應,并通過螺釘(7 )定位連接;所述的右斜撐件(4) 一端的翻邊上至少設有1個帶預埋螺母的通孔,該通孔與前防撞梁(1)右端部的第二小通孔(lib)對應,并通過螺釘(12)定位連接;右斜撐件(4)另一端的翻邊上至少設有1個通孔,該通孔與設在機槍右縱梁組件(6 )前端部的螺孔對應,并通過螺釘(8 )定位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防撞梁(1)的中右部還設有一個安裝前拖鉤的過孔(13),該過孔位于第二大通孔(12b)之間。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汽車前部保護裝置,包括前防撞梁、與前防撞梁定位連接的機艙左縱梁組件和機艙右縱梁組件,其特征在于一左斜撐件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左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艙左縱梁組件定位連接,構成三角形的框架;一右斜撐件的一端與前防撞梁的右端部定位連接、另一端與機艙右縱梁組件定位連接,也構成三角形的框架。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在前防撞梁與左部的三角形框架和右部的三角形框架連接,使之形成一個整體的同時,中部保護區(qū)域的方形框架也隨之形成,所構成的汽車前部保護裝置既能在高速和低速的狀況下有效地抵抗正面碰撞沖擊,又能達到低速“車角”碰撞試驗后的要求。
文檔編號B60R19/02GK101596888SQ20091010418
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26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6月26日
發(fā)明者瑛 李, 蔣伯富 申請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