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用于運動遮蓋元件的驅動裝置,門組件以及該驅動裝置的裝配方法

文檔序號:3862443閱讀:183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用于運動遮蓋元件的驅動裝置,門組件以及該驅動裝置的裝配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如權利要求l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驅動裝置, 一種門 組件以及用于裝配驅動裝置的方法。該驅動裝置用來使遮蓋機動車內開 口的遮蓋元件,尤其是遮陽巻簾、行李艙遮蓋物或者汽車滑動天窗遮蓋 物運動。
此類的驅動裝置尤其用于使遮蓋機動車門的窗開口的遮陽巻簾形 式的遮蓋元件運動,并且為此目的具有驅動器、引導機構和與驅動器耦 接的移動元件,該移動元件在引導機構內被引導并為了移動遮蓋元件而 與該遮蓋元件相連接。
背景技術
EP1 123 824 A2公開了一種用于機動車的側窗巻簾,該側窗巻簾利 用了此類的驅動裝置。才艮據EP1 123 824 A2的驅動裝置具有由兩個垂直 設置于機動車門上的、導軌形式的引導機構,沿著該導軌引導滑板,該 滑板與遮陽巻簾的巻簾面的、水平上板條一一即所謂的車篷弓形架一一 相連接。該滑板與在外周上具有蝸桿齒部的移動元件耦接,驅動的小齒 輪嚙合到該蝸桿齒部內并使用于操縱遮陽巻簾的移動元件運動。遮陽巻 簾的巻簾面巻繞在車輛門的門欄內的巻繞軸上,能夠通過門欄內的水平 槽內被引導到門欄之外,并利用移動元件和滑板拉出到窗開口區(qū)域內以 便遮蓋窗開口。在該過程中,巻簾面由巻繞軸巻起并在拉出的狀態(tài)下將 窗開口掩蓋成能夠阻擋或者至少減弱通過窗開口射入的光線,由此保護 乘客免受陽光照射。
根據EP1 123 824 A2的驅動裝置釆用了在窗開口的區(qū)域內延伸的導 軌。為了可靠地驅動遮陽巻簾,需要兩個側導軌,沿著這些側導軌拉開 巻簾面并在側導軌內將巻簾面送到遮蓋窗開口的位置。側導軌在此是必 須的,以便引導和穩(wěn)定上巻簾邊緣及滑板。然而僅有很小的安裝空間提 供給導軌,從而在窗玻璃分離時使遮陽巻簾的裝入被迫與框架裝飾或中 間隔板的加寬聯(lián)系在一起,這減小了窗玻璃的面積并因此導致乘客視野減小,還與用于裝上導軌的巨大的裝配費用及必需的裝飾元件相聯(lián)系。 同時,伸入窗區(qū)域內的導軌還會損害窗框外觀的美觀,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使遮蓋機動車內開口的遮蓋元件, 尤其是遮陽巻簾、行李艙遮蓋物或汽車滑動天窗遮蓋物運動的驅動裝 置,以及具有該驅動裝置的門組件和用于裝配該驅動裝置的方法,在盡 可能小地損害將要被遮蓋的開口面積和制造成本低的前提下使驅動裝 置的結構形式緊湊成為可能,并保證安全可靠地驅動驅動裝置。
該任務通過具有權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驅動裝置來實現。
根據本發(fā)明,在這種類型的驅動裝置中提出,用于驅動移動元件的 驅動器通過傳遞機構與移動元件耦接,其中傳遞機構至少部分地在引導 機構中延伸。
本發(fā)明從以下基本思想出發(fā),即設計一種單線股車窗玻璃升降器形 式的、用于使例如遮陽巻簾的遮蓋元件運動的驅動裝置,該驅動裝置采 用與移動元件相耦接且運動以驅動移動元件的傳遞機構。為了實現結構 形式盡可能緊湊,在此將傳遞機構集成在引導機構內并因此無需額外的 安裝空間,其中在該引導機構中引導移動元件。
在裝配到車輛上的狀態(tài)下,驅動裝置與遮蓋元件相連接,其中通過 移動元件來建立連接,遮蓋元件可在用關閉開口的關閉方向或者在與關 閉方向相反的、用于開啟機動車開口的打開方向運動。遮蓋元件例如可 以是遮陽巻簾,通過移動元件的運動而移動到車輛門的窗開口前面以遮 蓋窗開口,或者離開窗開口區(qū)域以開啟窗開口。
有益的是,移動元件構造成抗壓的桿狀元件并基本平行于遮蓋元件 的打開方向和關閉方向延伸。傳遞機構按照單線股繩索車窗玻璃升降器 的形式設計成柔性繩索,與移動元件相連接并建立移動元件與驅動器之 間的連接。通過操縱驅動器,繩索至少部分地在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內 被引導、運動并由此在移動元件上施加調節(jié)遮蓋元件的力。
優(yōu)選能夠引導移動元件的引導機構如此設置在車輛或車輛部件上,使得引導機構基本延伸到要被遮蓋的車輛開口之外,并且引導機構與遮 蓋元件相耦接的移動元件引導到開口區(qū)域內以遮蓋開口 。用于引導移動 元件的引導機構因此設置在要被遮蓋的開口區(qū)域之外并如此引導移動 元件,使得與移動元件相耦接的遮蓋元件運動到開口區(qū)域內以遮蓋開 口。就此而論,尤其是做成桿狀的移動元件從引導機構中移開以關閉開 口,其中與移動元件相耦接的遮蓋元件被拉著經過開口并因此遮住開
口。驅動裝置因此能夠用來使遮陽巻簾運動,在車輛門上設置成使得引 導機構基本在車輛門的門內空間內延伸,并在驅動移動元件的過程中與 遮陽巻簾一起在車輛門的窗開口區(qū)域內移動。
優(yōu)選引導機構構造成在基本平行于遮蓋元件的打開方向和關閉方 向的延伸方向上延伸的導槽或導管,在該導槽或導管中引導構造成桿的 移動元件。通過引導機構在打開方向和關閉方向上引導移動元件并以此 方式帶領和確定遮蓋元件的運動,沿著打開方向和關閉方向延伸的引導 機構因此而預先確定了遮蓋元件的運動方向。
有益的是,引導機構構造成橫向于其延伸方向地支撐移動元件。在 此可考慮且有益的是,構造成導管形式的引導機構完全垂直于引導機構 的延伸方向且全方面引導移動元件,并構造成完全封閉的管狀導軌。還 可考慮導槽形式的引導機構在平行于與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一方向上兩
側支撐移動元件,從而在該第一方向上相對于引導機構確定移動元件; 在平行于與延伸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單側支撐移動元件,從而僅在一 側實現移動元件在引導機構內沿第二方向的引導。這種引導機構例如能 夠由橫截面呈U形的導槽構成,該導槽利用其在第一方向上的兩個腳而 實現兩側引導和利用其在第二方向上的基面而實現單側引導。
為了保證在構造成導槽的引導機構內更安全地引導移動元件,移動 元件可以通過在移動元件上施加的、平行于第二方向作用的預張緊而保 持在引導機構內。在此情況下,因此在引導機構內可通過引導機構的結 構形狀而將移動元件引導到三個側面,而通過將移動元件保持在引導機 構內的預張緊而將移動元件引導到第四個側面。
在一個有益的設計方案中,將引導機構集成到門組件支承板或機動 車門的門內飾件中。就此而言,引導機構例如可以模制為門組件支承板 或門內飾件中的導槽,并因此形成對移動元件的沿著門組件支承板或門內飾件的引導??商娲?,明顯可能且有益的是在驅動裝置的模塊化設 計的框架內將引導機構設計成特殊的、將設置于車輛上的部件,該部件 例如固定到車輛門的門內板、門組件支承板或門內飾件上。
根據本發(fā)明,移動元件與傳遞機構耦接,并經該傳遞機構利用驅動 裝置的驅動器驅動移動元件。有益的是,移動元件通過推桿與傳遞機構 連接,其中在一個優(yōu)選設計方案中,移動元件通過推桿而在引導機構的
第 一段內被引導并與推桿相耦接,并且利用傳遞機構在引導機構內滑動 運動。在此推桿的形狀與引導機構相配,以便保證在引導機構內可靠、 低摩擦地滑動引導推桿。
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推桿在引導機構中的滑動運動,推桿可以具有至少 一個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構造成在引導機構內橫向于引導機構的延伸 方向地減振地引導推桿。彈性元件例如構造成設置在推桿上的彈簧形 式,該彈簧作用于推桿與引導機構的側引導面之間,以便以這種方式實 現推桿在引導機構內的彈性的、無間隙的和無嘎吱響聲的引導。如果推 桿由塑料制成,則彈性元件 一 一例如為彈簧形式一一能夠利用雙組分技 術一體注塑到推桿上。推桿和/或彈性元件的材料還可以適應于引導機 構,以實現推桿在引導機構內的、盡可能無摩擦的運動。
優(yōu)選引導機構的第一段在其一端與驅動器連接,而其另一端與用于 使構造成繩索的傳遞機構轉向的轉向器相連接。構造成單線股繩索車窗 玻璃升降器類型的傳遞機構因此從驅動器延伸到轉向器,通過轉向器轉 向并延伸回到驅動器。與傳遞機構耦接的推桿則在運行中沿著引導機構 的第一段運動,通過驅動器移動傳遞機構并以這種方式在引導機構的第 一段的與驅動器相連接的端部和與轉向器相連接的端部之間移動推桿。
在一個有益的設計方案中,轉向器為了在引導機構的延伸方向上對 傳遞機構進行長度補償而與引導機構的第 一段彈性連接。因此轉向器與 引導機構之間的耦接形成為非剛性的,而是被彈簧彈性預張緊,從而自 動補償傳遞機構中的間隙。彈簧彈性預張緊導致當傳遞機構沒有在驅動 器和轉向器之間繃緊地張開時轉向器被引導機構推開,以便由此增大轉 向器與驅動器之間的距離并繃緊地張開驅動器與轉向器之間的傳遞機 構。在與轉向器相連接的端部的相對端處,引導機構的第一段與驅動裝 置的驅動器相連接。從驅動器出發(fā),傳遞機構優(yōu)選通過引導機構內的凹 口而延伸到引導機構內,以便在引導機構內部由驅動引導到轉向器并再 引導回來。通過傳遞機構在引導機構內被引導,實現了特別節(jié)省空間的 結構,其中同時例如設計成繩索的傳遞機構不受外界影響并被遮蔽以防 污染和潮濕。通過從驅動器出發(fā)經過緊靠驅動器設置的凹口而將傳遞機 構引入引導機構,實現了傳遞機構幾乎在其整個長度范圍均在引導機構 內運行,并因此被引導機構進一步包圍和遮蔽。
優(yōu)選傳遞機構通過繩索接頭或材料接合的連接,尤其是粘接或熔接 而牢固地與推桿連接。傳遞機構因此固定地耦接到推桿上,從而使由驅 動器引起的傳遞機構運動直接轉換成推桿在引導機構內的運動。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有益的是,推桿與在引導機構的面向轉向器的 端部上的擋塊相接觸,其中擋塊限定了推桿的初始位置。例如,推桿在 初始位置處靠在轉向器區(qū)域內的擋塊上,并位于移動元件進入引導機構 內盡可能遠且與移動元件耦接的遮蓋元件處于最大打開位置的位置處。 與之相關地也可考慮,在車輛開口內的遮蓋元件設置于最大遮蓋位置的 終點位置處使推桿靠在擋塊上,擋塊例如設置在驅動器區(qū)域內。進一步 可考慮的是,提出運動學上反向的配置,在該配置中,推桿在遮蓋元件 關閉時靠在轉向器區(qū)域內的擋塊上,而在遮蓋元件打開時靠在驅動器區(qū) 域內的擋塊上。
除了擋塊,還在轉向器區(qū)域內和/或驅動器區(qū)域內設置制動機構,利 用該制動機構在初始位置和/或終點位置處橫向于引導機構的延伸方向 地確定推桿。制動機構實現推桿在初始位置和/或終點位置處無嘎吱響 聲地保持在引導機構內,以便在與遮蓋元件的打開或關閉位置相對應的 各個終點處實現推桿在引導機構內的明確規(guī)定的位置。
可考慮且有益的是,與之相關,在推桿上設置另外的彈性元件一一 例如注塑上去的元件,利用該元件相對于擋塊和/或制動機構緩沖推桿, 以避免在推桿的初始位置或終點位置處產生嘎吱響聲。
通過在推桿與引導機構之間沿引導機構的延伸方向起作用的彈性 元件,推桿在初始位置或終點位置處相對于引導機構預張緊,并且即使在顫動時也能夠以這種方式無吸吱響聲地保持推桿。
在一種尤其有益的實施方式中,移動元件可松開地與傳遞機構相連 接。尤其有益的是,使移動元件容易裝配到引導機構內和能容易地從引 導機構拆卸出來。
同時,移動元件與傳遞機構之間的可拆卸連接構造成使得在夾住情 況下移動元件與傳遞機構之間的連接自動解除,并因此防止了由遮蓋元 件引起物體夾住。這尤其以如下方式實現,即移動元件通過依賴壓力的 連接裝置與推桿相連接,該推桿在引導機構內被引導且與傳遞機構相耦 接。
連接裝置優(yōu)選設計成在由夾住情況而引起的沿遮蓋元件打開方向 的壓力作用下,移動元件與推桿分離,使得與移動元件相耦接的遮蓋元 件能夠返回其初始位置以開啟車輛的開口,在該初始位置處將要被遮蓋 的開口,皮開啟。
同時,有益地提出,在與傳遞機構相耦接的推桿運動到初始位置中 一一與遮蓋元件打開最大時的位置相對應時,連接裝置使在推桿與移動 元件之間的先前松開的連接又重新恢復。此后,在夾住情況下,移動元 件與推桿之間的連接因此松開,推桿容易地返回其初始位置并以這種方 式自動恢復推桿與移動元件之間的連接。
在一個有益的設計方案中,用于連接移動元件與推桿的連接裝置由 移動元件上的夾子元件和推桿上的彈性元件組成。利用設置在移動元件 上的夾子元件將移動元件保持在推桿的彈性元件內,其中在沿打開方向 的壓力施加到移動元件上或沿關閉方向的拉力施加到移動元件上時,移 動元件與推桿之間的連接可根據該力松開。在該連接裝置的設計方案中 必要的是,既在施加壓力又在施加拉力時設置推桿與移動元件之間的連 接可從兩側松開。以這種方式,連接裝置使得在施加壓力時移動元件能 被從推桿中壓出,而在施加拉力時移動元件能被從推桿中拉出。連接裝 置因此一方面通過移動元件上的夾子元件和推桿元件上的彈簧彈性元 件與夾住情況相協(xié)調并在超過確定的壓力時彼此松開來設定夾住保護, 另一方面通過使用拉力來使移動元件能與推桿分開而可能拆卸。在第二段中,優(yōu)選引導機構的造型適于引導移動元件。在第二段中, 在此無需推桿來實現移動元件的引導,其中移動元件與引導機構共同作 用并在引導機構內被滑動引導。為此目的,引導機構在第二段內構造成 部分變窄,其中在變窄形成收縮部的位置處,引導機構與構造成桿狀的 移動元件的造型相配,并以此方式無間隙、無嘎吱響聲地引導移動元件。 通過在引導機構的第二段內引導移動元件,還能夠使移動元件一一為此 目的例如至少部分設計成彈性但抗壓的桿元件一一相對于引導機構的 第一段預張緊,以便因此尤其是在由一側開口的引導槽構造而成的引導 機構中實現移動元件在引導機構的第 一段內的安全且可靠的引導。
有益的是,由第一段和第二段組成的引導機構一體地構造。引導機 構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彼此相連并形成一體部件,在該部件中引導移動元 件。
可替換地,引導機構具有構成為獨立部件的第一段和第二段,其中 第 一段與驅動器和轉向器相連接并用于引導推桿,第二段構造成遮蔽移 動元件免受污染和潮濕影響的輔助部件。例如,在將驅動裝置用于車輛
門的遮陽巻簾時,引導機構的第二段穿過門欄(Tiirbrtistung )延伸并 在門欄區(qū)域內引導移動元件,同時遮蔽移動元件以防污染和潮濕影響。
為了實現對遮蓋元件的安全、可靠的操控,與移動元件相耦接的遮 蓋元件在關閉時逆著遮蓋元件的關閉方向被張緊。如果遮蓋元件由柔 性、可巻曲且可折疊的材料一一例如紡織材料一一制成,則可以這種方 式無彎折地實現遮蓋元件的關閉過程,并將遮蓋元件在其關閉位置處張 開。遮蓋元件上的預張緊例如能夠通過作用于巻繞軸上的彈簧實現,其 中在縮回狀態(tài)下遮蓋元件巻繞在巻繞軸上,并為了伸出而從巻繞軸上展 開。預張緊的彈簧則抵抗遮蓋元件展開。
此外,移動元件在引導機構內彈性張緊,使得在遮蓋元件關閉時下 行程范圍內的張力大于上行程范圍內的張力。因此抵抗遮蓋元件的關閉 過程的應力在下行程范圍內比上行程范圍內的更大,其中在下范圍內遮 蓋元件位于其打開最大位置附近,在上行程范圍內遮蓋元件位于其關閉 位置處。釆取該措施的原因在于,在下行程范圍內遮蓋元件通過驅動器 的調節(jié)通常比在上行程范圍內更易運動。通過由此在下行程范圍內設定 相對較大的移動元件在引導機構內的張力,平衡了下行程范圍內的易運動性并實現了在遮蓋元件整個行程范圍內的穩(wěn)定調節(jié)。這尤其4吏操縱驅 動裝置的乘客感到舒適,因為以相同的調節(jié)力和調節(jié)功率實現了遮蓋元 件的穩(wěn)定調節(jié),感覺不到驅動裝置在遮蓋元件上行程范圍內可能出現的 難運動性。
在驅動裝置的一個優(yōu)選設計方案中,驅動裝置的驅動器具有可繞轉 軸旋轉的心軸或盤繩滾筒形式的巻繞裝置。心軸或盤繩滾筒在此構造成 容納傳遞機構,其中可繞轉軸旋轉地支撐心軸或盤繩滾筒,且心軸或盤 繩滾筒通過繞轉軸旋轉而將傳遞機構繞起或展開。通過繞起或展開傳遞 機構,驅動與傳遞機構相耦接并用于運動單線股繩索車窗玻璃升降器類 型的遮蓋元件的移動元件。采用心軸還是盤繩滾筒作為巻繞裝置,尤其 取決于所采用的傳遞機構的類型。如果傳遞機構由具有小彎曲半徑的塑 料繩構成,則有益地釆用具有小直徑的心軸,將塑料繩巻繞在該心軸上。 相反,如果傳遞機構采用通常具有大彎曲半徑一一即相對于塑料繩更不 容易彎曲一一的鋼絲繩,則有益地釆用具有相對大直徑的盤繩滾筒,鋼 絲繩巻繞在該盤繩滾筒上。就此而論,釆用心軸具有無需額外在驅動的 電動機和心軸之間設置減速傳動裝置的優(yōu)點,因為已經通過心軸的小直 徑和由此獲得的心軸的每轉小行程實現了減速。心軸因此能夠直接耦接 到電動機上并由電動機驅動。相反地,如果采用盤繩滾筒,則通常需要 在盤繩滾筒與電動機之間額外設置減速傳動裝置。
按照單線股繩索車窗玻璃升降器類型,構造成繩索的傳遞機構具有 兩端,這兩端與巻繞裝置如此連接,使得巻繞裝置在回轉方向上的旋轉 使傳遞機構通過第一端繞起,巻繞裝置在另一回轉方向上的旋轉使傳遞 機構通過第二端繞起。 一端的繞起與另一端的展開同時進行,使得在引 導機構內在驅動器與轉向器之間來回延伸的傳遞機構運動,在引導機構 內延伸的傳遞機構的長度保持不變,與傳遞機構相連接的推桿移動到$ 1 導機構內。根據巻繞裝置的旋轉方向,通過在引導機構內移動推桿而可 以這種方式使通過推桿與傳遞裝置耦接的移動元件在打開方向或關閉 方向上運動。
在一個有益的設計方案中,移動元件在其從引導機構伸出的那端具 有連接元件,移動元件利用該連接元件可與遮蓋元件相連接。連接元件 設置在移動元件的遠離推桿的那端上,建立移動元件與遮蓋元件之間的連接并在移動元件移動時導致遮蓋元件與移動元件一起運動。通過移動 元件在關閉方向上的移動,遮蓋元件因此被移動而遮蓋車輛開口。
有益地,在連接元件區(qū)域內在移動元件上設置接觸元件,該接觸元 件構造成沿著開口滑動地引導移動元件。在此的背景是,例如在遮陽巻 簾中,應該僅在將被遮蓋的開口 (例如車輛門的窗開口 )同時被窗玻璃 關閉時才可能操縱遮陽巻簾。利用接觸元件,移動元件沿著窗玻璃被引 導并沿著窗玻璃引導到窗開口被遮蓋元件所遮蓋的位置上。
補充或可替代地,接觸元件也能夠設置在遮蓋元件本身上,例如在 構成遮蓋元件的遮陽巻簾的橫桿_一所謂的車篷弓形架一一上,其中輔 助接觸元件構造成沿著開口滑動地引導遮蓋元件。輔助接觸元件還與關 閉開口的玻璃一起作用并沿著被玻璃關閉的開口滑動地引導遮蓋元件。
該任務還通過帶有上述類型的用于操縱遮陽巻簾的驅動裝置的車 輛門的門組件來實現,其中遮陽巻簾用于遮蓋車輛門的窗開口 。
優(yōu)選門組件還具有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構造成控制驅動裝置,其 中控制裝置設計為僅在窗玻璃關閉窗開口時才能控制驅動裝置??刂蒲b 置例如能夠設計成在操縱驅動裝置之前先關閉窗玻璃,以便緊接著能夠 將遮陽巻簾送到其關閉位置處。同時提出,當在遮陽巻簾關閉時發(fā)出打 開窗玻璃的指令的情況下,首先自動打開遮陽巻簾,以便緊接著移動窗
玻璃。優(yōu)選控制裝置另外提供自動行程(Automatiklauf),該自動行程 導致在發(fā)出關閉指令時遮陽巻簾自動從其完全打開的位置來到其完全 關閉的位置中,相反地,在發(fā)出打開指令時從其完全關閉的位置帶到其 完全打開的位置中。
此外,該任務還通過用于裝配前述類型的驅動裝置的方法來實現。 根據本發(fā)明,該方法提出
將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設置在機動車上,
沿裝配方向將移動元件移入所述引導機構內,和
通過連接裝置將所述移動元件與驅動裝置的傳遞機構相連接。
以用于裝配驅動裝置的方法為基礎的思想在于,將驅動裝置在機動車上的裝配分成兩部分。首先,在此將引導機構設置并固定在機動車上。 在此后的第二步驟中,將移動元件插入引導機構內并可松開地與引導機 構相連接。以這種方式能夠使移動元件一一在其一端處例如具有用于連 接移動元件和遮蓋元件的連接元件一_能夠通過車輛的部件一一例如 通過門欄內的開口——而與引導機構相連接。以移動元件通過相應的連 接裝置而夾入推桿中的方式,例如通過在引導機構內被引導的推桿實現 移動元件與傳遞機構的連接。
有益地,將移動元件移入引導機構的第一段內,并通過推桿與傳遞 機構可松開地耦接。通過第二段,則能實現移動元件相對于車輛的密封。 就此而論,例如可以考慮為了將驅動裝置裝配到車輛門上而將移動元件 穿過車輛門的門欄移入設置在車輛門上的引導機構的第 一段內。引導機 構的第二段則為了使移動元件相對于車輛門的濕空間密封而延伸到門 欄的引導開口內。在此主要的優(yōu)點是,使驅動元件可能容易地裝配到車 輛上,而無須為了適應驅動裝置而再進行必要的車輛結構變化。
該任務還通過根據權利要求43的、用于遮蓋機動車內開口的調節(jié) 系統(tǒng)的裝配方法,尤其是遮陽巻簾、行李艙遮蓋物或者汽車滑動天窗遮 蓋物的裝配方法來實現。以該方法為基礎的調節(jié)系統(tǒng)包括
用于遮蓋機動車內開口的平坦的遮蓋元件,
驅動裝置,其具有驅動器,引導機構和在所述引導機構內被引導并由 所述驅動器來驅動的推桿,和
與所述驅動器相耦接的長形延伸的移動元件,所述移動元件在第一端 處與所述推桿相連接,并且在第二端與所述遮蓋元件相連接,以在裝配 狀態(tài)下使所述遮蓋元件運動。
根據本發(fā)明,為了裝配,首先將遮蓋元件和驅動裝置設置在機動車 或者車輛部件上,接著將所述移動元件引入引導機構內并將移動元件的
第一端而與推桿相連接,將其第二端而與遮蓋元件相連接。
該方法基于以下認識,在典型的門系統(tǒng)中,移動元件不能與車輛門 上的驅動裝置一起裝配,因為驅動裝置設置在門框內,而移動元件只有 在車輛門裝配完成時才能夠在門欄外與遮蓋元件相連接。根據當前的方法,通過移動元件被移入門欄及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中并且其一端與推 桿相連接而其另一端與遮蓋元件相連接,而在驅動裝置與例如設置在巻 繞軸上、可巻繞的遮蓋元件已經裝配到車輛門上之后,在附加工序中實
現移動元件的裝配。裝配因此模塊化地實現首先驅動元件和遮蓋元件 分別設置在車輛或車輛門上,以便接下來通過移動元件彼此相連。
如果平面的遮蓋元件設置在巻繞軸上,則移動元件與例如構造成遮 陽巻簾的遮蓋元件的離開巻繞軸的邊緣相連接。移動元件因此作用于遮 蓋元件的、沒有與巻繞軸相連的自由邊緣上并將調節(jié)力傳遞到遮蓋元件 上。
移動元件與推桿之間的連接有益地設計成可松開,使得在裝配以后 為了拆卸或者在由于夾住情況而導致的過大力作用時而能夠松開該連 接。
移動元件與推桿之間的連接例如能夠構造成夾持連接。在此,優(yōu)選 為了形成移動元件與推桿之間的連接而進行的夾入比為了松開連接的 脫夾需要消耗更少的力,從而一方面可能容易且無需消耗很大的力地裝 配移動元件,另一方面卻只有在施加達到預定較大力之后才能實現拆卸 移動元件。以這種方式,預防了不希望的拆卸并提高了驅動可靠性。有 益地,在此尤其為了提高操作友好性而可聽到和/或感覺到夾入,從而 能直接且清楚地告知操作者在推桿與移動元件之間建立了連接。
可替代地,移動元件與推桿的連接也可以構造成螺紋連接,其中移 動元件在其第一端上具有螺紋,該螺紋擰入推桿上的螺紋容納部內以建 立連接。
此外可考慮的是,移動元件與推桿之間的連接構造成卡口連接,該 卡口連接能夠通過移動元件的旋轉來操縱。在此為了裝配,移動元件伸 入引導機構內并通過繞縱軸旋轉而與推桿相連接,且能夠為了拆卸而又 能通過反向旋轉而再次松開。
在改進方案中,設有附加引導元件,在裝配之前將該附加引導機構 插到移動元件上,并在移動元件引入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內之后使該附 加引導機構與機動車或者車輛部件相連接。這基于以下思想,除了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之外,還可以在車輛上提供用于移動元件的另外的支 點,以實現移動元件在車輛上的最佳引導。
在前述的設計方案中,在將移動元件插入到引導機構中之后將附加 的引導元件裝配到車輛上??商娲?,也可提出先在機動車或者車輛部 件上設置附加的引導元件,然后再將移動元件引入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 和附加的引導元件內。最后在第三個可選變形例中,在將移動元件引入 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內之后將附加的引導元件插在移動元件上,接下來 將用于連接移動元件和遮蓋元件的連接元件設置在該移動元件上。在該 最后一個變形例中,附加引導元件的安裝因此是以后進行的,首先釋放 移動元件的第二端并在插上附加的引導元件之后再裝上連接元件,由此 同時防止了引導元件從移動元件滑開。
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長形延伸的移動元件第一和第二端的構造相 同,使得移動元件既能夠以第一端也能夠以第二端引入引導機構中。移 動元件因此能夠從兩側插入到引導機構內并獨立于其指向裝配。通過移 動元件的對稱構造,預防了由于移動元件的錯誤指向而導致的錯誤安 裝,并因此使裝配變得容易和減少了出錯率。
有益的是,在交付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運輸位置中,將移動元件設置在容納 遮蓋元件的巻簾箱或者與遮蓋元件相連接的車篷弓形架上,并為了裝配 而離開巻簾箱或者偏離車篷弓形架,以便與推桿相連接。移動元件的提 供不是松散地、而是與調節(jié)系統(tǒng)的其他組件一起整體實現。在此可考慮 的是,移動元件與車篷弓形架鉸接,在運輸位置平行于車篷弓形架設置 和交付,并為了裝配而偏離車篷弓形架大約卯。,以便移入車輛上的驅 動裝置的引導機構內。
可替代地,為了交付而將移動元件插入引導機構內,為了裝配而將 移動元件首先從引導機構取出并在引導機構安裝之后再將移動元件引 入引導機構中。
由驅動器、引導機構和推桿組成的驅動裝置可以作為單獨的、可預 先檢測的單元提供。這具有以下優(yōu)點,在裝配之前就檢測了驅動裝置的 具體功能性,然后能夠作為單元設置在車輛上。然而自然可考慮的是, 驅動裝置以零件提供,并例如裝配到車輛門的支承板上,其中只有通過裝配在支承板上才形成起作用的單元。


下面將結合附圖中所示實施例而進一步闡明本發(fā)明的基本思想。附
圖示出了
圖1為用于車輛門的門內板上的遮陽巻簾的驅動裝置的正視圖,該 驅動裝置具有帶有心軸的驅動器;
圖2為根據圖1的、帶有移入的移動元件的驅動裝置的正視局部透 明視圖3為根據圖1的、帶有拉出的移動元件的驅動裝置的正視局部透 明視圖4A為根據圖2的驅動裝置的切開的心軸、傳遞機構、推桿和移 動元件的詳細視圖4B為圖4A的區(qū)域A的放大詳細視圖5A為在用于引導移動元件的引導機構的第二段中帶有收縮部的 驅動裝置的立體圖5B為根據圖5A的驅動裝置的正視局部透明視圖5C為根據圖5A的驅動裝置的側視局部透明視圖6A為根據圖5A到圖5C的驅動裝置的上部區(qū)域的詳細視圖6B-6D為沿圖6A中的線I-I, II-II, III-III的橫截面視圖7為根據圖5A到5C的驅動裝置的驅動器的透視詳細視圖8為根據圖5A到5C的驅動裝置的引導機構的帶有收縮部的第二 段的透視詳細視圖9A為具有根據圖5A到5C的驅動裝置的轉向器和推桿的下部區(qū) 域的透視詳細碎見圖;圖9B為具有根據圖5A到5C的驅動裝置的轉向器的下部區(qū)域的正 視局部透明視圖9C為根據圖5A到5C的驅動裝置的推桿的透視詳細視圖IO為根據圖5A到5C的驅動裝置的分解視圖11為根據圖1的驅動裝置的、具有單獨形成的引導機構的第二段 的變形例的透視圖12為在驅動裝置裝配之前根據圖11的結構的透視圖13A為根據圖11的驅動裝置的側視局部透明視圖13B為根據圖13A的驅動裝置的上段在裝配在車輛門上的狀態(tài)下 的側視局部透明視圖,對應于圖13A中的區(qū)域C;
圖14A為驅動裝置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透視圖,該驅動裝置具有帶有 盤繩滾筒的驅動器;
圖14B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正視圖14C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側視圖15A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橫截面圖15B為根據圖15A的橫截面圖的區(qū)域C的放大視圖16A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切開的傳遞機構、推桿、移動元 件和盤繩滾筒的正視圖16B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切開的傳遞機構、推桿、移動元 件和盤繩滾筒的側視圖17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盤繩滾筒的透視詳細視圖18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盤繩滾筒的正視局部透明詳細視
圖19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推桿的透視詳細視圖;圖20A為根據圖14A的驅動裝置的推桿的正視局部透明詳細視圖20B為沿著圖20A的線IV-IV的推桿的橫截面圖21為集成到門組件支撐板內的、用于車輛門的遮陽巻簾的驅動 裝置的正視圖22為根據圖21的、集成到門組件支撐板內的驅動裝置的透視局 部視圖23為根據圖21的、集成到門組件支撐板內的驅動裝置的上部區(qū) 域的側視圖24為根據圖23的視圖的區(qū)域D的放大視圖25為根據圖21的、車輛門的門組件支撐板上的驅動裝置的心軸 的透視詳細視圖26為在根據圖25的、門組件支撐板上的引導機構內的推桿的透 -現局部剖視圖27為在門組件支撐板上的驅動裝置的下部區(qū)域內的制動機構的 透視詳細視圖28A為車輛門上的遮陽巻簾在展開狀態(tài)下的示意性側視圖; 圖28B為車輛門上的遮陽巻簾在展開狀態(tài)下的示意性正視圖;以

圖29為車輛門上的遮陽巻簾在展開狀態(tài)下的示意性側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顯示了在裝配于車輛門1上的狀態(tài)下的驅動裝置3,為了操 縱遮陽巻簾2,該驅動裝置與遮陽巻簾2的橫桿21(所謂的車篷弓形架) 相連接,遮陽巻簾2為了遮蓋車輛門l的窗開口 4而沿關閉方向ZU向 上運動,或者為了開啟窗開口 4而沿打開方向AUF向下運動。
在圖1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驅動裝置3設置在車輛門1的門內板12上,并通過在引導機構31下端處的轉向器34區(qū)域內以及在驅動裝置 3的引導機構31上部區(qū)域中的驅動器33區(qū)域內的固定部位35, 336而 與門內板12相連接。在引導機構31中引導移動桿形式的移動元件,引 導機構31完全設置在由門外板11、門內板12和遮蓋門內板12的門內 飾件(在圖1中未示出)所形成的車輛門1的門內部空間的區(qū)域內,該 移動元件32從引導機構31延伸到窗開口 4區(qū)域并在其上端通過連接元 件36而與遮陽巻簾2的車篷弓形架21相連接。移動元件32設計為抗 壓且抗彎,使得移動元件即使在從引導機構31中出來時也能夠移動遮 陽巻簾2到窗開口 41區(qū)域內并將其保持在那里。
遮陽巻簾2適應窗開口 4的形狀,并在遮陽巻簾2的車篷弓形架 21位于車輛門1的窗框13的上框架元件處的關閉狀態(tài)下幾乎完全覆蓋 窗開口4。遮陽巻簾2具有簾幕22,該簾幕22與車篷弓形架21相連接 并由能保護內部空間不受陽光照射的材料,尤其是紡織材料制成。簾幕 22例如由不透明且不透光的材料構成,該材料完全阻擋陽光照射到內部 空間。簾幕22也能夠用僅減弱陽光照射的半透明材料構成。
本發(fā)明始于以下思想,將用于操縱例如遮陽巻簾的遮蓋元件2的 驅動裝置3構造成單線股繩索車窗玻璃升降器的類型。在此尤其是設置 傳遞機構38,該傳遞機構38連接驅動器33和移動元件32,至少部分 在引導機構31中延伸并由此盡可能深地被包圍在引導機構31內。在驅 動時,驅動器33使傳遞機構38運動并通過傳遞機構38使移動元件32 運動,以及由此使遮陽巻簾2形式的遮蓋元件沿關閉方向ZU運動到其 關閉位置或沿打開方向AUF離開其關閉位置運動。
在圖2到13顯示了根據圖l的驅動裝置3的第一實施方式的變形 例,在該驅動裝置3中釆用了帶有心軸331的驅動器33。相同功能的部 件在此有意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所顯示的變形例僅在引導機構31 的第二段311或311,的構造方面有區(qū)別,而在其他方面則結構和功能均 相同。圖2和3在此顯示了驅動裝置3的第一個變形例,圖5到8和10 顯示了驅動裝置3的第二個變形例,而圖11到13則顯示了驅動裝置3 的第三個變形例。圖4顯示了推桿37的詳細視圖,圖9A到9C顯示了 轉向器34的詳細視圖,該轉向器34應用在所有根據圖2到13的變形 例中。根據圖2到13的驅動裝置3具有驅動器33、引導機構31、繩索 形式的傳遞機構38和拉桿形式的移動元件32。傳遞機構38與推桿37 相連接并通過推桿37與移動元件32相耦接。
例如圖3和圖10所示的那樣,移動元件32構造成桿狀并且抗壓, 并且在驅動裝置3的引導機構31中被引導。引導機構31在其下部區(qū)域 內具有第一段310,移動元件32可滑動地支撐在該第一段310內。傳遞 機構38使推桿37在初始位置和終點位置之間運動,在初始位置處推桿 37設置在轉向器34區(qū)域內,而在終點位置處推桿37設置在驅動裝置3 的驅動器33區(qū)域內,其中在初始位置處,即當推桿37設置在轉向器34 區(qū)域內時,移動元件32完全移入引導機構31內或者至少盡可能深地移 入(如圖2和圖5所示)且遮陽巻簾2打開,而在終點位置處移動元件 32盡可能遠地從引導機構31移出并且遮陽巻簾2位于其關閉遮蓋位置 (見圖1)。
傳遞機構38從驅動器33的心軸331出發(fā)穿過凹口 334延伸到引 導機構31內,從引導機構31內的心軸331伸展到引導機構31下端處 的轉向器34,由轉向器34轉向并在引導機構31內從轉向器34返回驅 動器33的心軸331。
如圖4A和圖10所示,傳遞機構38在其兩端與心軸331相連接 并形成兩個繩段38a, 38b,該繩段38a, 38b在驅動裝置3的引導機構 31中彼此平行地延伸。
下面將結合圖2到13分別說明在才艮據圖2到圖13的變形例中構 造相同的推桿37、驅動器33和轉向器34。
為了與移動元件32相耦接,傳遞機構38與推桿37連接,而推桿 37又與移動元件32相耦接。圖4B和圖9C顯示了推桿37的詳細視圖。 推桿37在其一端通過繩接頭381與傳遞機構38的繩段38a固定連接, 使得推桿37在繩段38a運動時與繩段38a —起運動。如果心軸331使 傳遞機構38如此運動,使得繩段38a在圖4B中向上而繩段38b向下運 動,則推桿37與繩段38a—起向上運動。
推桿37與滑桿形式的移動元件32相連接,并建立移動元件32與傳遞機構38之間的連接。如圖4B所示,推桿37具有彈簧彈性元件 371,該彈簧彈性元件371在其上部區(qū)域與推桿37固定連接,并在其下 部區(qū)域內構造成具有彈簧彈性。推桿37在其上端和其下端分別具有開 口 372或373,移動元件32能夠通過這些開口移入推桿37內。在移動 元件32下端處形成有球形的夾子元件321,該夾子元件321可與推桿 37的彈簧彈性元件371相接合,從而將移動元件32保持在推桿37內。
移動元件32與推桿37之間的連接優(yōu)選構造成可松開。在根據圖 4B的設計方案中,移動元件32穿過推桿37的上部開口 373移入推桿 37中一一例如為了裝配——并通過使移動元件32下端處的夾子元件 321卡入推桿37的彈簧彈性元件371內而與推桿37的彈簧彈性元件371 接合。通過將彈簧彈性元件371設計成彈性的,例如為了拆卸而通過將
與推桿37的彈簧彈性元件371脫離,而使移動元件32從推桿37中松 開。
推桿37或移動元件32的彈簧彈性元件371和夾子元件321形式 的連接裝置如此設置,使得不僅在有拉力沿關閉方向ZU施加到移動元 件32上時松開連接,而且還在有壓力沿打開方向AUF施加時也能松開 移動元件32與推桿37之間的連接。在沿打開方向AUF施加壓力時, 向下按壓移動元件32,使夾子元件321與彈簧彈性元件371脫離,且按 壓移動元件32穿過彈簧彈性元件371并穿過在推桿37下部區(qū)域內開口 372。
尤其有利的是,連接在有拉力或壓力施加到移動元件32上時可松 開,以便保證有效的夾住保護。如果在遮陽巻簾2沿關閉方向ZU運行 時有物體夾在遮陽巻簾2的車篷弓形架21和車輛門1的窗框13之間(見 圖1),則移動元件32受到指向打開方向AUF的壓力。彈簧彈性元件 371在此^1計成在超過沿關閉方向AUF的一定壓力時移動元件32與推 桿37之間的連接松開,且移動元件32穿過推桿37被向下按壓。遮陽 巻簾2就能夠向下運動,從而防止物體夾在遮陽巻簾2和窗框13之間。 彈簧彈性元件371例如能夠設計成鋼彈簧,其通過其剛性決定用于松開 連接所需的力并且為了提供夾住保護而能夠與在夾住情況下出現的力 相協(xié)調。如上所述,傳遞機構38以其兩端與驅動器33的心軸331相連接 并從心軸331出發(fā)向下延伸,由轉向器34轉向并延伸返回心軸331。傳 遞機構穿過凹口 334進入引導機構31的內部,并幾乎在其整個長度上 在引導機構31內部被引導。通過將傳遞機構38集成到引導機構31中, 能夠實現驅動裝置3的緊湊結構,其中使所需的結構空間最小化,通過 引導機構31盡可能地將傳遞機構38以及移動元件32與污染和潮濕隔 離。
圖9B顯示了轉向器34的詳細視圖。轉向器34插在引導機構31 的下端上,并具有突出部分341,引導機構31插入該突出部分341內, 以便建立引導機構31與轉向器34之間的連接。就此而言,可考慮且有 益的是,在突出部分341內設置彈簧彈性元件,該彈簧彈性元件在引導 機構31下端和轉向器34之間如此作用,使得引導機構31沿引導機構 31的延伸方向Z與轉向器34彈性連接。該彈性連接在此可用于傳遞機 構38的長度補償并使得當傳遞機構38在驅動器33和轉向器34之間沒 有足夠張緊時逆著Z方向將轉向器34相對于引導機構31向下按壓,從 而使轉向器34與驅動器33之間的距離增大由此使傳遞機構38張緊。
如圖9B所示,轉向器34具有設置于轉向器34的擋塊344區(qū)域 內的銷342。擋塊344用于限定推桿37在引導機構31內的初始位置。 在該初始位置處,推桿37的下邊緣靠著擋塊344,推桿37因此位于引 導機構31內的下部位置處,在該位置處移動元件32幾乎完全移入引導 機構31中。在該位置處,用作制動機構的銷342穿過在推桿37下部區(qū) 域內的開口 372,從而使推桿37固定在引導機構31中。固定如此實現,
保持,推桿37在該位置處無嘎吱響聲地設置在轉向器34區(qū)域內。
圖6和7詳細顯示了驅動裝置3的驅動器33。傳遞機構38以其 兩端與驅動器33的心軸331相連接,其中為了使推桿37運動,傳遞機 構38通過其一端巻繞而通過其另一端展開,并以這種方式在引導機構 31內運動。驅動器33具有電動機330,該電動機330驅動驅動軸331' (見圖IO),心軸331因此繞著轉軸D旋轉(見圖2和圖7),心軸331 繞著該轉軸D可旋轉地支撐在驅動器33的殼體基部333上。驅動器33 還具有電氣接口 335,電動機330通過該電氣接口 335供電。尤其如在圖7的放大圖和圖10的分解圖所示,心軸331在其外周 上具有蝸桿齒部,該蝸桿齒部形成為容納傳遞機構38的與心軸331相 連接的兩端。傳遞機構38與心軸331連接成通過傳遞機構38的一端巻 繞而通過另一端展開。這導致傳遞機構38在引導機構31內延伸的整個 長度恒定并通過傳遞機構38的一端的巻繞或另一端的展開而在引導機 構31內移動。
例如如圖5A和圖IO所示,設置在心軸331外周上、用于容納傳 遞機構38的蝸桿齒部如此制成,使得傳遞機構38的末端以有序的方式 巻繞或展開,通過在巻繞時傳遞機構38的回旋而有序地在蝸桿齒部內 彼此靠近。
傳遞機構38在心軸331上的纏繞優(yōu)選如此設計,使得傳遞機構 38在推桿37緊靠心軸331設置的、推桿37上部位置處垂直于心軸331 朝向推桿37延伸,并且傳遞機構38在心軸331上的附接點因此位于引 導機構31正上方。以這種方式〗吏得傳遞機構38在推桿37的該上部位 置處不在心軸331和推桿37之間傾斜延伸。這是有益的,因為以這種 方式將大致沿引導機構31縱向延伸的力在上部位置處傳遞到推桿37上 并由此避免橫向力引入到推桿37上。例如在圖25中,以驅動裝置3的 另 一個功能相同的實施方式顯示了在其上部位置處的推桿37。
驅動器33的殼體基部333用于支撐心軸331,并通過驅動軸331, 將電動機330與心軸331相連接,在圖7中詳細顯示了該殼體基部333。 殼體基部333支撐心軸331,該心軸331橫向于引導機構31的延伸方向 (對應于Z方向)沿轉軸D的方向延伸。殼體基部333與套管332相 連接,為了裝配而將引導機構31移入該套管332內,以便將引導機構 31與驅動器33相連接。在套管332上形成有固定部位337,利用螺紋 連接使套管332通過該固定部位337夾著引導機構31而與之連接。在 殼體基部333上還形成有固定部位336,驅動裝置3通過該固定部位336 固定在車輛門l上(見圖1)。
另一個固定部位35形成在轉向器34上,并且用于將驅動裝置3 固定在車輛門l上的引導機構31的下部區(qū)域內。
尤其是與由塑料形成的傳遞機構38相關聯(lián),采用帶有用于巻繞傳遞機構38的心軸331的驅動器33是有利的。塑料繩具有小的彎曲半徑 并因此能夠以小螺旋巻繞在心軸331上。在根據圖2到圖13的變形例 中,采用心軸331的好處在于,在電動機330和驅動器33的心軸331 之間無須設置另外的減速傳動裝置。由于心軸331具有小的直徑,心軸 331每轉一圏,只有相對短的傳遞機構38的一段巻繞在心軸331上或從 心軸331上展開,從而使心軸331的旋轉僅轉換為相對小的傳遞機構38 和推桿37的位移。
在根據圖2到圖13的變形例中,進一步提出,傳遞機構38的轉 向在驅動器33的區(qū)域內直接由心軸331進行。因此除轉向器34之外無 需其他轉向器,這一方面使得驅動裝置3的結構形式顯著簡化成為可能, 另 一方面導致通過減少產生摩擦的(reibbehaftet)部件而實現工作效率 的優(yōu)化。
在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內引導推桿37。就此而言,可考慮 且有益的是,在基本上形成為圓柱形的推桿37外部的、面向引導機構 31的壁的外周表面上設置有一個或若干個彈性元件,利用所述彈性元件 沿橫向于引導機構31的延伸方向(對應于Z方向)的方向在引導機構 31內以減振的方式引導推桿37。如果推桿37由塑料制成,則例如利用 雙組分技術(Zwei-Komponenten-Technik)在推桿37的外周區(qū)域內將 彈性元件注塑到推桿37上,并在推桿37與引導機構31之間產生張緊 的和減振的橫向力。以這種方式,彈性元件使推桿37可能在引導機構 31的第一段310中無間隙且無嘎吱響聲地被引導。
引導機構31用于引導移動元件32。在此,在裝配狀態(tài)下,引導 機構31僅在窗開口 4區(qū)域之外延伸,該窗開口 4應該通過用移動元件 32移動的遮蓋元件_一在圖1中為遮陽巻簾2—一來遮蓋。通過推桿37 的運動,移動元件32從引導機構31中出來并移入將要遮蓋的開口 4區(qū) 域內。
如上所述,引導機構31具有第一段310,在該第一段310內引導 推桿37和與推桿37相耦接的移動元件32。另外,引導機構31具有第 二段311或311,,該第二段311或311,的結構在根據圖2到3、圖5到 IO以及圖11到13的驅動裝置3的變形例中是不同的。在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中通過推桿37實現移動元件32的引 導。同時需要也在引導機構32的第二段311或311,區(qū)域內如此引導移 動元件32,使得移動元件32的移動路徑完全確定。在根據圖2到3、 圖5到IO以及圖11到13的變形例中,這以不同的方式來實現。
在根據圖2到3的變形例中,引導機構31在第二段311內形成為 管狀,使得桿狀移動元件32沒有緊貼在引導機構31上。因此需要設定 另外的移動元件32引導點,該引導點例如由車輛門1的門欄14區(qū)域內、 因此在引導機構31外的引導插座來實現。
與之相反,在根據圖5到圖10的變形例中,引導機構31在第二 段311中的造型調整成能在引導機構31的第二段311內引導移動元件 32。如圖5A到5C、圖6到圖8所示,引導機構31在第二段311內具 有收縮部311A, 311B, 311C,這些收縮部311A, 311B, 311C的橫截 面形成為長形(見圖6),并且其窄的寬度與桿狀移動元件32的直徑相 匹配。通過長形的收縮部311A, 311B, 311C的定向橫向于引導機構 31的延伸方向Z并且互相偏移卯。角,在第二段311區(qū)域內實現了在 橫向于引導機構3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完全確定地引導。這點尤其在 根據圖6B到6D所示的橫截面中很清楚地伸出,圖6B到6D顯示了沿 圖6A中的線I-I, II-II, III-III的引導機構31的橫截面。
因此在根據圖5到圖IO的變形例中,移動元件32還在引導機構 31的第二段311內被。在此例如能夠通過由塑料形成的引導機構31的 熱成型制造引導機構31的第二段311內的收縮部311A, 311B, 311C。
為了能夠將移動元件32裝配到引導機構31內,第二段311在其 收縮部311a, 311b, 311c區(qū)域內優(yōu)選構造成具有足夠的彈性,使得可 以將設置有在移動元件32下端處的夾子元件321的移動元件32移入到 引導機構31中。
在根據圖2到圖10的變形例中,具有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11的 導軌31—體形成。在根據圖5到圖10的變形例中,引導機構31的與 第一段310相連接的第二段311在驅動器33上面也實現了移動元件32 的引導,并因此保證了對移動元件32的可靠引導。在圖11到圖13中顯示了驅動裝置3的第三個變形例。與根據圖 2到圖3或圖5到IO的變形例相反,在根據圖ll到圖13的變形例中, 引導機構31形成為兩個部件并具有第二段311',該第二段311,不與引 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相連接。第二段311,的直徑與移動元件32配合 并貼靠于桿狀的移動元件32。
如圖12所示,為了裝配,沿裝配方向將移動元件32與插到移動 元件32上的第二段311,一起移入到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內,并通 過夾子元件321而與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內的推桿37相連接。正 如前面結合圖4B所說明的那樣,移動元件32與推桿37之間的連接可 松開,并能夠例如為了拆卸驅動裝置3而通過逆著裝配方向M將移動 元件32從推桿37(由此從引導機構31)中拉出來而取消該連接。同時, 正如結合圖4B所說明的那樣,可松開的連接還是一種防止夾住的措施, 通過在沿裝配方向M施加壓力時移動元件32與推桿37之間的連接也 能夠松開。推桿37與移動元件32之間的連接在此設計成在超過一定壓 力時該連接自動松開,以便由此防止在由移動元件32移動的遮蓋元件 (在圖1中為遮陽巻簾2)之間夾有物體。
可移動地設置在移動元件32上的引導機構31的第二段311,一方 面用于引導移動元件32,另一方面用于密封移動元件32以防污染和潮 濕從外界侵入。為了實現該目的,如圖13A以及尤其是在根據圖13B 的放大視圖所示,驅動裝置3在車輛(在此情況下在車輛門1)上設置 成第二段311,穿過車輛區(qū)域且移動元件32相對于該區(qū)域隔離。如圖13B 所示,第二段311,在車輛門l上尤其設置成穿過車輛門1的門欄14延 伸并為此目的而通過門欄14內的引導開口 141引導第二段311'。第二 段311,因此使對著設置在車輛門1的濕空間NR內的門欄14的內部區(qū) 域的移動元件32與污物和潮濕隔離,并使得驅動裝置3在車輛門1處 的密封設置成為可能。同時,通過將第二段311,與門欄14固定連接并 在其內部滑動地引導移動元件32,第二段311,起到在門欄14區(qū)域內引 導移動元件32的作用。
如圖13B所示,驅動裝置3的其他部件通常設置在車輛門1的干 空間TR內,且因此無須特別給予防潮保護。通過幾乎完全在引導機構 31內引導移動元件32和傳遞機構38,即使在車輛門1的干空間TR內也可確保驅動裝置3不受污染。
在移動元件32的上端部形成有連接元件36,該連接元件36具有 鉤361,連接元件36可通過該鉤361與遮陽巻簾2的橫桿21相連接。 例如可以考慮使鉤361卡入遮陽巻簾2的橫桿21上的孔眼(6se )內, 其中可松開地形成鉤361與孔眼之間的連接并且為了與移動元件32連 接而使遮陽巻簾2鉤在鉤361內。
如圖13B所示,遮陽巻簾2設置在車輛門1的門欄14區(qū)域內的 巻簾箱23內并且具有巻繞軸231,遮陽巻簾2的簾幕22巻繞在該巻繞 軸231上。為了操縱,移動元件32將簾幕22從巻簾箱23中拉出到窗 開口 4區(qū)域內并由此將簾幕22從巻繞軸231展開。
如上面所闡述的,根據圖2到圖13的驅動裝置3的變形例采用了 帶有心軸331的驅動器33,繩索形式的傳遞機構巻繞在該心軸331上。 從現在開始將結合圖14到圖20說明驅動裝置的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 釆用了帶有盤繩滾筒39而不是心軸331的驅動器33。
根據圖14到圖20的驅動裝置3尤其適合采用鋼絲繩形式的傳遞 機構38。鋼絲繩通常具有相對大的彎曲半徑并因此不能小螺旋巻繞。根 據圖14到圖20的驅動裝置3因此采用具有相對大的直徑的盤繩滾筒 39,鋼絲繩形式的傳遞機構38巻繞在盤繩滾筒39上。
根據圖14到圖20的驅動裝置3構造成功能與根據圖2到圖13 的驅動裝置3類似,并且尤其具有驅動器33、引導機構31、傳遞機構 38、移動元件32、用于將傳遞機構38與移動元件32相耦接的推桿37 和轉向器34。區(qū)別主要在于在驅動器33中使用盤繩滾筒39。
根據圖14到圖20的驅動裝置3具有帶有電動機330和由該電動 機330所驅動的驅動軸331"的驅動器33。尤其是如圖16A所示,驅動 軸331"在其外周面區(qū)域內具有蝸桿齒部,該蝸桿齒部與盤繩滾筒39 的圓周上的齒部392嚙合。驅動軸331"及其蝸桿齒部和盤繩滾筒39 形成減速裝置,驅動軸331"的旋轉通過該減速裝置減速到盤繩滾筒39 的旋轉的一部分。
可以考慮各種不同的電動機330相對于盤繩滾筒39的設置方式。在圖14A中顯示了一種設置方式,在該設置方式中,電動機330與驅動 軸331" —起平行于引導機構31延伸,其中驅動軸331"與盤繩滾筒39 嚙合。在圖14B和圖14C中顯示了一個變形例,在該變形例中電動機 330橫向于引導機構31設置,使得驅動軸331"從電動機330出發(fā)而橫 向于引導機構31延伸并與盤繩滾筒39嚙合。驅動器33的作用方式原 則上獨立于電動機330的i殳置和方向。
盤繩滾筒39可繞轉軸D旋轉地設置在殼體基部333上并通過殼 體基部333與電動機330相連接。殼體基部如殼體一樣包圍盤繩滾筒39 并且盤繩滾筒39可旋轉地支撐在殼體基部333內。正如尤其由圖14A 和15B所示的橫截面所顯示的,盤繩滾筒39設置成使其轉軸D相對于 引導機構3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Z方向)傾斜。
例如在圖15A和15B以及概觀圖18所顯示的,盤繩滾筒39形成 為大致圓柱形并且在其周面上一方面具有齒部392,另一方面具有巻繞 區(qū)域393,該巻繞區(qū)域393i殳計成彎曲地容納傳遞機構38。例如如圖16B 所示,傳遞機構38傾斜地從盤繩滾筒39延伸到引導機構31內,并在 引導機構31內朝著引導機構31下端處的轉向器34引導并從轉向器34 被引導返回到盤繩滾筒39。
盤繩滾筒39的傾斜布置一方面能使鋼絲繩形式的傳遞機構38以 有益的角度引入引導機構31內,另一方面,能夠將用于與驅動軸331" 嚙合的盤繩滾筒39的齒部392設計成直齒。為了實現后者,盤繩滾筒 39相對于引導機構31的傾角必須等于驅動軸331"上的蝸桿齒的偏角, 從而使(合適的)驅動軸331"的蝸桿齒部能夠嚙合到(合適的)盤繩 滾筒39的直齒部392內。
圖18中詳細顯示了盤繩滾筒39的構造。尤其是從圖18還可清楚 地看到,盤繩滾筒39的齒部392設計成直齒的并且與合適的驅動軸331" 蝸桿齒部相嚙合。
盤繩滾筒39具有兩個接頭室386a, 386b,在這兩個接頭室386a, 386b內分別設置一個繩接頭383或385,繩接頭383或385分別與傳遞 機構38的繩段38a, 38b的一端380a, 380b相連接。繩端380a, 380b 通過繩接頭383, 385以及接頭室386a, 386b而與盤繩滾筒39相連接,其中該連接形成為使得傳遞機構38的一個繩段38a或38b的巻繞導致 另一繩段38b或38a的展開,從而使傳遞機構38在引導機構31中的長 度保持恒定,而傳遞機構38在引導機構31中運動并由此驅動與傳遞機 構38相連接的推桿37。
盤繩滾筒39設置有用于補償傳遞機構38長度的長度補償機構 382。該長度補償機構382具有彈簧384,該彈簧384設置在繩接頭383 和面向接頭室386a的傳遞機構38的出口位置的那側之間。彈簧384使 繩接頭383在接頭室386a內預張緊,使得在傳遞機構38的繃緊松弛時 在接頭室386a內移動繩接頭383以便再拉緊傳遞機構38。
與根據圖2到圖13的驅動裝置的實施方式類似,在根據圖14到 圖20的實施方式中,移動元件32也通過推桿37而與傳遞機構38相連 接。圖19和圖20A及圖20B中詳細顯示了功能結構方面與根據圖2到 圖13的實施方式的推桿37相同的推桿37。通過設置在推桿37的接頭 室377內的繩接頭381使該推桿37與傳遞機構38的繩段38a耦接,其 中繩接頭381固定地與傳遞接頭38連接。傳遞機構38的運動因此直接 轉換為推桿37的運動。在此情況下,傳遞機構38的第二繩段38b滑動 地引入推桿37的引導開口 376中。
推桿37與移動元件32可;f^開地連接。為此目的,推桿37具有彈 性肋374,在移動元件32插入時該彈性肋374卡入移動元件32的下端 區(qū)域內的切口 322內并由此將移動元件32保持在推桿37中。如圖20A 所示,彈性肋374設計成腹板狀并與由塑料制成的推桿37的基體一體 連接。在彈性肋374之間,彈簧彈性元件375設置在平行于移動元件32 的延伸方向的狹孔(Schlitz)中,所述彈簧彈性元件375使彈性肋374 相對于移動元件32彈性張緊并且例如形成為凸狀(wulstartig)橡膠塞 形式。尤其在根據圖20B的橫剖面圖中可以看清彈簧彈性元件375的長 形結構,該圖顯示了沿著圖20A的剖面線IV-IV的推桿37的橫剖面。
與根據圖4B的推桿37的實施方式類似,根據圖19和圖20A、 20B的推桿37中的移動元件32也是可松開地與推桿37相連接的,并 且一方面能夠通過沿關閉方向ZU在移動元件32上施加拉力或沿打開 方向AUF在移動元件32上施加壓力而從推桿37爭>開。通過施加壓力 而能夠壓著移動元件32穿過推桿37以便由此松開移動元件32和推桿37之間的連接,通過將彈性肋374和彈簧彈性元件375構造成當超過一 定壓力時自動松開移動元件和推桿37之間的連接并且移動元件32和推 桿37互不干涉,防止了夾住的情況。才艮據圖19和圖20A, 20B的推桿 37設計成其作用方式與根據圖4B的推桿37相類似。
驅動器33的殼體基部333與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固定連接, 其中為了連接引導機構31和驅動器33 ,第 一段310插入到殼體基部333 中,如圖15B所示。
在殼體基部333上設置有導套312(見圖15A和圖15B),該導套 312限定了移動元件32在驅動器33區(qū)域內的引導點。與根據圖11到圖 13的實施方式類似,引導機構31的第二段311,設置在移動元件32上, 與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分開。第二段311,一方面用于移動元件32 的密封和保護,另一方面用于如結合圖13A和13B所說明的那樣用于 將移動元件32引導固定于車輛上。
根據圖1到20的驅動裝置3的實施方式涉及用于移動遮陽巻簾2 形式的遮蓋元件的驅動裝置3,該驅動裝置3作為單獨的部件設置在車 輛門1——例如車輛門1的門內板12——上。在此,驅動裝置3在車輛 門l上的固定可以考慮各種不同類型。
第 一,可以考慮將驅動裝置3設置在門內板12或門組件支撐板上, 以便操縱巻繞在巻繞軸231上的遮陽巻簾2 (見圖13B),其中巻繞軸 231安裝在設置于門內飾件上的巻簾箱23內。
第二,可以考慮在門內飾件上既設置驅動裝置3又設置巻簾箱。
第三,可以考慮在門內板12或者門組件支撐板上既設置驅動裝置 3又設置巻簾箱23。
在第四個變形例中,也可以將驅動裝置3設在門內飾件16上,而 將巻簾箱23設在門內板12或者門組件支撐板上。
根據圖l到圖20的實施方式的驅動裝置3的優(yōu)點在于,驅動裝置 3為緊湊的、可在裝配前預先檢測的部件。通過將傳遞機構38和移動元 件32集成到引導機構31內,驅動裝置3的部件以緊湊的方式設置并同時得到保護免受因外界影響造成的污染和潮濕。
可替代作為單獨的部件的驅動裝置3的實施例,還可考慮將驅動 裝置3集成到車輛門1,尤其是門組件支撐板內。圖21到27顯示了驅 動裝置3的這種實施方式,在該實施方式中驅動裝置3集成在車輛門1 的門組件支撐板15內。在此,驅動裝置3在門組件支撐板15內的集成 尤其以如下方式實現,即驅動裝置3的引導機構31 —體模制在例如由 塑料制成的門組件支撐板15內。
門組件支撐板15為門組件的一部分并且支撐車輛門1的各種裝 置,例如在圖21中未標明的揚聲器、扶手、車窗玻璃抬升器或類似裝 置。
如圖21所示,引導機構31在Z方向上垂直地沿著門組件支撐板 15延伸。在引導機構31的上端處設置有驅動器33,而在引導機構31 的下端部設置有轉向器34。在引導機構31內引導推桿37,該推桿37 與至少部分地在引導機構31內延伸的傳遞機構38相耦接,并且通過傳 遞機構38在引導機構31內的運動而運動。
在圖21到圖27所示的實施方式中,采用了帶有用于巻繞和展開 傳遞機構38的心軸331的驅動器33。在此,驅動裝置3功能上與根據 圖2到圖13的驅動裝置3的實施方式完全相類似。尤其是傳遞機構38 的兩端與心軸331如此連接,使得在為單線股繩索車窗玻璃抬升器類型 時通過傳遞機構38的一端巻繞而另一端展開以及相反,從而心軸331 的旋轉運動轉換成推桿37在引導機構31內的縱向運動。
原則上自然也可以與根據圖14到20的實施方式相類似地將帶有 具有盤繩滾筒39的驅動器33的驅動裝置3集成到門組件支撐板15內。
如圖22和圖25所示,可以考慮將驅動器33的心軸331可旋轉地 支撐在與門組件支撐板15 —體連接的殼體基部333內。心軸331在殼 體基部333的突出部分333a, 333b之間,這些突出部分333a, 333b通 過驅動軸331,而與驅動器33的電動機330相連接并由該電動機330驅 動。
引導機構31設計成引導槽形式,尤其如圖26所示的那樣在垂直于其延伸方向z的橫截面上具有U形輪廓。推桿37因此在與X方向對 應的第一方向上兩側被支承,在與Y方向對應的第二方向上則僅單側被 支承。
為了實現在引導機構31中安全地引導推桿37,可以在引導機構 31區(qū)域內形成側面的、沿著引導機構31延伸的引導肋(在圖26未示出), 為了在引導機構31中引導推桿37,該引導肋嚙合到推桿37上的槽內并 使得推桿37沿著引導機構31被引導。
可替代或附加地,通過將與推桿37相連接的移動元件32 (例如 設計成彈性桿元件)相對于引導槽31張緊,使推桿37沿Y方向有利地 保持在引導槽31中。從圖23和圖24可以看出了這是如何具體實現的, 并將在下面對其進行說明。
下端與推桿37相連接并在引導槽形式的引導機構31內被引導的 移動元件32另外還通過驅動器33區(qū)域內的導套312 (見圖23)和門欄 14區(qū)域內的導套313 (見圖23和圖24)引導。導套312, 313沿Z方 向設置在引導機構31的所假想的延長部分之外,并且通過使推桿37壓 入構造成引導槽的引導機構31中,因此不能從側面開口的引導槽中滑 出而起作用。
由于移動元件32的上端在關閉運動過程中沿著關閉窗開口 4的窗 玻璃41滑動,所以另外張緊移動元件32,其中在移動元件32的上端處 設置有用于連接移動元件32與遮陽巻簾2形式的遮蓋元件的連接元件 36。由于窗玻璃41通常在對應于Y方向的橫向上略微彎曲地形成,所 述移動元件32沿關閉方向ZU的運動導致拉動元件32在4黃向Y上的彎 曲以及因此移動元件32相對于引導機構31的張力增加。以這種方式另 外確保和保證了在單側開口、形成引導機構31的引導槽內可靠地引導 推桿37。
通過相對于引導機構31預張緊移動元件32,還能夠獲得另一個 有益的效果。尤其有益的是,通過將導套312, 313在下行程范圍內的 預張緊設計得大,而在上行程范圍內設計得很小,其中在該下行程范圍 內移動元件32基本上進入引導機構31內,而在上行程范圍內移動元件 32基本上從引導元件31中出來。據此,通過驅動裝置3的行程范圍平衡了難運動性(SchwergSngigkeit)和易運動性(Leichtgangigkeit),從 而進一步使通過驅動器33傳遞到移動元件32上的升力在移動元件32 的整個行程范圍內相同。驅動裝置3尤其以這種方式在通常容易進行移 動過程的下行程范圍內通過預張緊加載并因此降低了升力。同時,在通 常難于使驅動裝置3運行的上行程范圍內只設置很小的張力,從而使升 力在該行程范圍內之降低很小或者根本沒有降低。以這種方式使操縱驅 動裝置3的乘客覺得該行程過程很舒服并且乘客感覺不到在上行程范圍 內驅動裝置3運行困難。
尤其是在驅動器33的電動機330不是轉速可控的電動機時,此類 依賴于行程范圍的預張緊的設計有利于調整恒定的調節(jié)速度。
在圖25中顯示了當推桿37緊靠驅動器33的心軸331的上部位置 處時,傳遞機構38的、從心軸331到推桿37延伸的繩段38a如此在推 桿37與心軸331之間伸展,使得繩段38a在心軸331上的附接點387 設置在引導機構31緊上方。如前面已經結合圖5A和圖IO所說明的, 以這種方式在推桿37的上部位置處在推桿37上施加基本指向引導機構 31的延伸方向的縱向力,但是可以避免引入橫向力。
在圖26中詳細顯示的推桿37的實施方式中,傳遞機構38在其繩 段38a區(qū)域內通過與繩段38a相連接的、設置在推桿37的接頭室377 內的繩接頭(圖26中未示出)耦接。從轉向器34延伸回驅動器33的 繩段38b滑動地被引導經過推桿37處。通過推桿37的上部區(qū)域內的開 口 373將移動元件32引入推桿37內,并且與推桿37可松開地連接。
圖27詳細顯示了驅動裝置3的下轉向器34的區(qū)域。轉向器34 一體形成在門組件支撐板15上并用于將傳遞機構38轉向180° 。在引 導機構31的下端處的轉向器34的區(qū)域內,推桿37在引導機構31內的 移動由擋塊344限定。在推桿37的該下部初始位置處,推桿37靠在擋 塊344上并同時通過進入元件343形式的制動機構固定在引導機構31 中,尤其以橫向于引導機構31的方式固定在引導機構31中。進入元件 343在其上邊緣處具有進入斜面,并且設計成用于容納從上方沿著引導 機構31朝向轉向器34的方向滑動的推桿37并將推桿37固定在引導機 構31的轉向器34區(qū)域內的推桿37的下部位置處。代替根據圖27的進入元件343,也可采用根據圖9B的銷342。
對遮陽巻簾2形式的遮蓋元件的操作最好如此控制,使得在車輛 門1的窗玻璃41關閉并因此遮蓋車輛門1的窗開口 4時,僅在其關閉、 遮蓋位置上可能放出遮陽巻簾2。在窗玻璃41打開時則不能操作遮陽巻 簾2。同時與用于操縱窗玻璃41的車窗玻璃抬升器和用于操縱遮掩巻簾 2的驅動裝置3共同作用的控制裝置為此目的優(yōu)選設置成當開始窗玻璃 41的打開過程時首先縮回并由此打開遮陽巻簾2,以便緊接著打開窗玻 璃41。相反地,當在窗玻璃41打開時出現遮陽巻簾2的關閉指令,首 先關閉窗玻璃41以便緊接著放出遮陽巻簾2。
最好通過在出現關閉指令時使遮陽巻簾2自動從完全打開的位置 運行到完全關閉遮蓋的位置,來以自動進程(Automatiklauf)驅動遮陽 巻簾2。相反地,在出現遮陽巻簾2的打開指令時則自動地完全縮回。
優(yōu)選,與遮陽巻簾2相耦接的移動元件32如此運行,在關閉過程 中,靠著關閉的窗玻璃41到達并沿著關閉的窗玻璃41運行到關閉位置 處。有益地是,驅動裝置3在此設計成移動元件32通過形成在連接元 件36區(qū)域內的接觸元件(Anlageelement),在關閉過程中盡可能快地 靠著關閉的窗玻璃41到達并由此在其移動路徑上由窗玻璃41滑動地引 導。
在圖28A和28B以及圖29中顯示了此類接觸元件362的實施方 式。接觸元件362形成在移動元件32上端處的連接元件36上并且是間 隔元件,該間隔元件使得連接元件36在移動元件32的移動路徑中不會 靠到窗玻璃41上并且在關閉位置處與窗框13的上橫框元件一一尤其是 密封131——之間有一定間隔。接觸元件362的材料可以適用于沿著窗 玻璃41容易地滑動。
如圖10的分解圖所示,有益的是接觸元件362可繞軸363旋轉地 設置在連接元件36上并且由此可無摩擦地沿著窗玻璃41運動。
如圖28B所示,在遮陽巻簾2的上部橫桿21上形成有附加的接 觸元件362,, 362",這些附加的接觸元件362,, 362"確保沿著窗玻璃 41安全地、限定地引導橫桿21。在根據圖28A的實施方式中,接觸元件362制造得堅固,例如由 塑料制成。在圖29中顯示了接觸元件362的替代設計方案,其中接觸 元件362形成為有彈性的,并且為協(xié)調和適應滑動的目的而進行變形, 在移動運動中能夠形狀接合地靠在窗玻璃41上。
本發(fā)明的基本思想不局限于上面所說明的實施例。尤其是驅動裝 置3不限于用于操縱車輛門l的遮陽巻簾2。其實,相同類型的驅動裝 置也可用于使汽車滑動天窗遮蓋物或者行李艙遮蓋物運動。附圖標記列表
1車輛門
11門外板
12門內板
13窗框
131密封
14門欄
141引導開口
15門組件支承板
16門內飾件
2巻簾
21橫桿
22簾幕
23巻簾箱
231巻繞軸
3驅動裝置
31引導機構
310引導部的下部
311, 311"引導部的上部
311a, 311b, 311c收縮部
312, 313導套
32移動元件
321夾子元件
322切口
33驅動器
330電動機
331心軸331,驅動軸
331"驅動小齒輪
332套管
333殼體基部
333a,333b突出部分
334,334,凹口
335電氣接口
336,337固定部位
34轉向器
341突出部分
342銷
343進入元件
344擋塊
35固定部位
36連接元件
361鉤
362,362,, 362"接觸元件
363轉軸
364插座
37推桿
371彈簧彈性元件
372,373開口
374彈性肋
375彈簧彈性元件
376引導開口
377接頭室
38繩索38a, 38b第一或第二繩段
380a, 380b第一或第二繩端部
381繩接頭
382長度補償機構
383, 385繩接頭
384彈簧
386a, 386b接頭室
387附接點
39盤繩滾筒
391盤繩滾筒殼體
392嚙合區(qū)域
393巻繞區(qū)域
4窗開口
41窗玻璃
距離
A, B, C截面
AUF打開方向
D軸
M裝配方向
NR濕空間
TR干空間
X長度方向
Y橫向
Z垂直方向
ZU關閉方向
權利要求
1. 一種用于使遮蓋機動車內開口的遮蓋元件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遮蓋元件尤其為遮陽卷簾、行李艙遮蓋物或汽車滑動天窗遮蓋物,所述驅動裝置具有驅動器,引導機構,與所述驅動器相耦接的移動元件,所述移動元件在所述引導機構中被引導并且能夠與所述遮蓋元件相連接以使所述遮蓋元件運動,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器(33)通過傳遞機構(38)與所述移動元件(32)相耦接以驅動所述移動元件(32),其中所述傳遞機構(38)至少部分地在所述引導機構(31)內延伸。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元件(32) 構造成使所述遮蓋元件(2)沿關閉方向(ZU)運動以關閉所述機動車 的開口,或者沿與所述關閉方向(ZU)相反的打開方向(AUF)運動 以開啟所述機動車的開口 (4)。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元件(32) 構造成桿狀并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打開方向(AUF)和關閉方向(ZU) 延伸。
4. 如權利要求1到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傳遞機構構造成柔性的繩索(38)。
5.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引導機構(31)設置在車輛或者車輛的一部分(1)上,使得所述引導 機構(31)基本上在將要被遮蓋的所述車輛開口 (4)之外延伸,并且 所述引導機構(31)在所述開口 (4)區(qū)域內引導與所述遮蓋元件(2) 相耦接的所述移動元件(32)以遮蓋所述開口 (4)。
6.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為了 使遮陽巻簾(2)運動,所述驅動裝置(3)設置在車輛門(1)上,使 得所述引導機構(31)基本上在所述車輛門(1)的門內部空間(NR)內延伸并且構造成在所述車輛門(1)的窗開口 (4)區(qū)域內引導所述移 動元件(32 )。
7.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引導機構(31)構造成導槽或導管,所述導槽或導管在基本平行于所述 打開方向(AUF)和所述關閉方向(ZU)的延伸方向上延伸并在所述 導槽或導管中引導構造成桿的移動元件(32)。
8. 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31) 橫向于其延伸方向(Z)地支承所述移動元件(32)。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31) 在平行于與所述延伸方向(z)相垂直的笫一方向(X)的方向上支承 所述移動元件(32)。
10. 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31) 在平行于與所述延伸方向(Z)相垂直的第二方向(X)的方向上僅單 側支承所述移動元件(32),并且所述移動元件(32)通過在所述移動 元件(32)上施加的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Y)作用的預張緊保持在所 述引導機構(31)內。
11.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引導機構(31)集成到車輛門(1)的門組件支撐板(15)或者門內飾 件(16)中。
12.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移動元件(32)通過推桿(37)而與所述傳遞機構(38)相連接。
13. 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元件 (32 )通過所述推桿(37 )被引導在所述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 )內。
14. 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 (37)利用至少一個彈性元件橫向于所述延伸方向(Z)減振地被引導在所述引導機構(31)中。
15. 如權利要求12到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導機構(31)的第一段(310 )在其一端與所述驅動器(33 )相連接, 而在其另一端與用于轉向所述傳遞機構(38)的轉向器(34)相連接。
16. 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向器(34) 沿所述引導機構(31)的延伸方向(Z)彈簧彈性地與所述引導機構(31) 的第一段(310)相連接以對所述傳遞機構(38)進行長度補償。
17. 如權利要求12到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遞機構(38)從所述驅動器(33)穿過所述引導機構(31)中的 凹口 (334)延伸到所述引導機構(31)中,并且被引導到所述引導機 構(31)的下部(310)內。
18. 如權利要求12到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傳遞機構(38)通過繩接頭(381)或者材料接合的連接,尤其是 粘接或焊接而與所述推桿(37)固定連接。
19. 如權利要求12到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在初始位置和/或終點位置處,所述推桿(37)與所述引導機構(31) 上的擋塊(344)接觸。
20. 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37)通 過制動機構(342, 343)橫向于所述引導機構(31)的延伸方向(Z)確 定在所述初始位置和/或終點位置中。
21. 如權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桿(37 ) 具有至少一個彈性元件,利用所述彈性元件使所述推桿(37)相對于所 述擋塊(344)和/或所述制動機構(342, 343)減振。
22.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移動元件(32)能松開地與所述傳遞機構(38)相連接。
23. 如權利要求22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元件 (32)通過依賴于壓力的連接裝置(321, 371)與推桿(37)相連接,所述推桿(37)在所述引導機構(31)內被引導且與所述傳遞機構(38) 相耦接。
24. 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裝置 (321, 371; 322, 374, 375)構造成在由于夾住情況而產生的、沿打開方向(ZU)的壓力作用時使所述移動元件(32)從所述推桿(37) 松開,使得與所述移動元件(32)相耦接的遮蓋元件(2)能夠返回運 動以開啟所述車輛的開口 (4)。
25. 如權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 裝置(321 , 371)構造成在與所述傳遞機構(38 )相耦接的所述推桿(37 ) 運動到初始位置時,在所述推桿(37)與所述移動元件(32)之間建立 連接。
26. 如權利要求22到2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元件(32 )利用設置于所述移動元件(32 )上的夾子元件(321; 322)而保持在所述推桿(37)的彈簧彈性元件(371; 374, 375)中, 其中在沿打開方向(ZU)的壓力施加于所述移動元件(32)上或者沿 關閉方向(ZU)的拉力施加于所述移動元件(32)上時,所述移動元 件(32)和所述推桿(37)之間的連接能夠松開。
27.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引導機構(31)的第二段(311)的造型適于引導所述移動元件(32)。
28. 如權利要求27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 (31)具有在其第二段(311)中模制的收縮部(311a, 311b, 311c),在所述收縮部(311a, 311b, 311c)內所述移動元件(32) 4皮引導。
29. 如權利要求1到2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一段(310)和第二段(311)的所述引導機構(31)—體地構成。
30. 如權利要求1到2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導機構(31 )具有第一段(310 )和構成為獨立部件的第二段(311,)。
31,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關 閉時,與所述移動元件(32)相耦接的遮蓋元件(2)被逆著所述關閉 方向(ZU)預張緊。
32.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移動元件(32)在所述引導機構(31)內彈性張緊,使得在所述遮蓋元 件(2)關閉時在下行程范圍內的張緊力比在上行程范圍內的大。
33.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驅動器(33 )具有能繞轉軸(D )旋轉的、心軸(331)或者盤繩滾筒(39 ) 形式的巻繞裝置,所述巻繞裝置構造成容納所述傳遞機構(38),其中 通過繞所述轉軸(D )旋轉,巻繞裝置(331)能夠將所述傳遞機構(38 ) 巻繞在所述巻繞裝置上或者從所述巻繞裝置展開以驅動所述移動元件(32 )。
34. 如權利要求33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構造成繩索的所 述傳遞機構(38)具有兩端(380a, 380b ),所述兩端(380a, 380b ) 與所述巻繞裝置(331; 39)連接成使得所述巻繞裝置(331; 39)在一 個旋轉方向上的旋轉導致所述第一端(380a)巻繞,而所述巻繞裝置(331; 39)在另一旋轉方向上的旋轉導致所述第二端(380b)巻繞, 其中根據所述巻繞裝置(331; 39)的旋轉方向,與所述傳遞機構(38) 相耦接的移動元件(32)能夠沿所述打開方向(AUF)或所述關閉方向(ZU)運動。
35. 如前面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移動元件(32)能夠通過連接元件(36)與所述遮蓋元件(2)相連接, 其中所述連接元件(36)設置在所述移動元件(32)的遠離與所述傳遞 機構(38)的連接位置的端上。
36. 如權利要求35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連接元件 (36)區(qū)域內設置有接觸元件(362,),所述接觸元件(362,)構造成沿著所述開口 (4)滑動引導所述移動元件(32)。
37. 如權利要求35或36所述的驅動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遮 蓋元件(2)上設置有至少一個接觸元件(362,, 362"),所述接觸元件(362,, 362")構造成能夠沿著所述開口 (4)滑動引導所述遮蓋元件 (2)。
38. —種車輛門的門組件,具有如權利要求1到37中任意一項所述 的驅動裝置,其用于操縱用于遮蓋所述車輛門(1)的窗開口 (4)的遮 陽巻簾(2)。
39. 如權利要求38所述的門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門組件具有控 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構造成控制所述驅動裝置(3),其中所述控制裝 置制作成僅在所述窗開口 (4)由窗玻璃(41)關閉時才能操縱所述驅 動裝置(3)。
40. —種用于將如權利要求1到3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驅動裝置裝配 到機動車上的方法,在所述方法中將所述驅動裝置(3)的引導機構(31)設置在機動車上, 沿裝配方向(M)將所述移動元件(32)移入所述引導機構(31) 中,和通過連接裝置(321, 371; 322, 374, 375)將所述移動元件(32) 與所述驅動裝置的傳遞機構(38)相連接。
41. 如權利要求4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移動元件(32) 移入所述引導機構(31)的下面部分(310)中并通過推桿(37)能松 開地與所述傳遞機構(38)相連接。
42. 如權利要求40或4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移動元 件(32)穿過所述車輛門(1)的門欄(14)移入到設置于所述車輛門(1)上的所述引導機構(31)的下面部分(310)中以裝配所述驅動裝 置(3),其中將所述引導機構(31)的上面部分(311,)插入所述門欄(14)的引導開口 (141)中以使所述移動元件(32)相對于所述車輛 門(1)的濕空間(NR)密封。
43. —種用于遮蓋機動車內開口的調節(jié)系統(tǒng)的裝配方法,尤其是遮 陽巻簾、行李艙遮蓋物或汽車滑動天窗遮蓋物的裝配方法,其中所述調 節(jié)系統(tǒng)包括平坦的遮蓋元件,用于遮蓋所述機動車內的所述開口,驅動裝置,其具有驅動器、引導機構和由所述驅動器驅動的在所述 引導機構內被引導的推桿,和與所述驅動器相耦接、長形延伸的移動元件,所述移動元件在第一 端處與所述推桿相連接,并且在第二端處與所述遮蓋元件相連接,以在 裝配狀態(tài)下使所述遮蓋元件運動,其特征在于,為了裝配,首先將所述遮蓋元件(2)和所述驅動裝置(3)設置在 機動車或車輛部件(1)上,接著將所述移動元件(32)引入所述引導 機構(31)中并將所述移動元件(32 )的第 一端(321)與所述推桿(37 ) 相連接,將所述移動元件(32)的第二端(361)與所述遮蓋元件(3) 相連接。
44. 如權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遮蓋元件(2) 設置在巻繞軸(231)上,所述遮蓋元件(2)能夠從所述巻繞軸(231) 展開以伸出,其中將所述遮蓋元件(2)與所述巻繞軸(231) —起設置 在機動車或者車輛部件(1)上。
45. 如權利要求4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移動元件(32) 與所述遮蓋元件(2)的遠離所述巻繞軸(231)的邊緣相連接。
46. 如權利要求43到4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 松開地形成所述移動元件(32)與所述推桿(37)之間的連接。
47. 如權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移動元件(32) 與所述推桿(37)之間的連接形成為夾持連接(321, 371)。
48. 如權利要求4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了形成所述移動元 件(32)與所述推桿(37)之間的連接而進行的夾入比為了松開連接而 進行的脫夾需要更小的力。
49. 如權利要求47或4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夠聽到和/ 或感覺到所述夾入動作。
50. 如權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移動元件(32) 與所述推桿(37)連接形成為螺紋連接。
51. 如權利要求5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元件(32) 在其第一端上具有螺紋,所述螺紋擰入所述推桿(37 )上的螺紋容納部 中以形成連接。
52. 如權利要求4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所述移動元件(32) 與所述推桿(37)的連接形成為卡口連接,通過所述移動元件(32)的 旋轉來操縱該卡口連接。
53. 如權利要求43到5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裝配前將附加引導元件(311,)插到所述移動元件(32)上,并在將所 述移動元件(32)引入所述驅動裝置(3)的引導機構(31)中之后將 所述附加引導元件(311,)與機動車或者車輛部件(1)相連接。
54. 如權利要求43到5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 附加引導元件(311,)設置在機動車或者車輛部件(1)上,接著將所 述移動元件(32)引入所述驅動裝置(3)的引導機構(31)和所述附 加引導元件(311,)中。
55. 如權利要求43到5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將所述移動元件(32)引入所述驅動裝置(3)的引導機構(31)之后, 將附加引導元件(311,)插到所述移動元件(32)上,接著將用于連接 所述移動元件(32)和所述遮蓋元件(2)的連接元件(36)設置在所 述移動元件(32)上。
56. 如權利要求43到5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長形延伸的移動元件(32)在其第一和第二端處構造相同,從而所述 移動元件(32)既能夠以其第一端又能夠以其第二端引入所述引導機構(31)中。
57. 如權利要求43到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交付所述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運輸位置中,將所述移動元件(32)設置在容納所 述遮蓋元件(2)的巻簾箱(23)上或者與所述遮蓋元件(2)相連接的 車篷弓形架(21)上,并為了裝配而離開所述巻簾箱(23)或者偏離所 述車篷弓形架(21)以便能夠與所述推桿(37)相連接。
58. 如權利要求43到5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交付所述調節(jié)系統(tǒng)的運輸位置中,將所述移動元件(32)插入所述引導 機構(31)中,為了裝配而然后首先將所述移動元件(32)從所述引導 機構(31)中取出,并在裝上所述引導機構(31)之后再引入所述引導 機構(31)中。
59. 如權利要求43到58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將所述驅動裝置(3)作為單獨的能預先檢測的單元交付。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使能遮蓋車輛中開口的遮蓋元件運動的驅動裝置,所述遮蓋元件尤其為遮陽卷簾、行李艙遮蓋物或者汽車滑動天窗遮蓋物,所述驅動裝置具有驅動器、引導機構和與驅動器相耦接的移動元件,所述移動元件在引導機構內被引導并可與遮蓋元件相連接以便使遮蓋元件運動。根據本發(fā)明,驅動器(33)通過傳遞機構(38)與移動元件(32)相耦接以驅動移動元件(32),其中傳遞機構(38)至少部分地在引導機構(31)內延伸。本發(fā)明還涉及一種帶有驅動裝置的門組件和用于裝配驅動裝置的方法。本發(fā)明因此給出了用于使遮蓋機動車內開口的遮蓋元件運動的驅動裝置,以及帶有驅動裝置的門組件和用于裝配驅動裝置的方法,其中遮蓋元件尤其是遮陽卷簾、行李艙遮蓋物或汽車滑動天窗遮蓋物,這使得在盡可能少地損害將要被遮蓋的開口面積時實現驅動裝置的結構形式緊湊和制造成本低,并且保證驅動裝置的驅動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B60J1/20GK101432159SQ200780015793
公開日2009年5月13日 申請日期2007年9月2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克里斯蒂安·貝茨, 塞巴斯蒂安·赫恩, 奧拉夫·克里澤, 維爾納·施坦貝格爾, 阿恩德·赫維格 申請人:布羅澤汽車部件制造科堡有限公司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