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水上自行車的改進,應用于水上運動娛樂或水上作業(yè)。現(xiàn)時的水上自行車,推進器大多數(shù)采用螺旋槳推進器或者葉輪劃水推進器,這些推進器,缺點是當螺旋槳或葉輪在前進時,也同時產(chǎn)生阻力影響前進。另外,現(xiàn)時的水上自行車陸上搬運不方便,多數(shù)是停放于水上,這對于維修保護及使用都帶來不便。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制造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以克服現(xiàn)時水上自行車使用螺旋槳推進器或者葉輪劃水推進器產(chǎn)生阻力和陸上搬運不方便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xiàn)的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具有裝置于浮體6上的自行車12、浮體6、方向舵1,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浮體6的前部有可固定自行車12的前叉的前叉固定板21,浮體6的后部具有可固定自行車12的后叉的后叉固定桿19,浮體6的后部固定有用鏈條與自行車鏈盤嚙合的齒輪20,具有緊固于齒輪20中心并兩頭置于軸承座26上的轉動軸7、固定于轉動軸7兩端的兩個曲把23、與曲把23活絡(活絡。指二桿接合端可繞軸轉動,例如二桿端鉆孔套入鉚釘封閉而不鉚死。以下同。)相連的兩條后搖臂9、前端與浮體6活絡相連而后部與后搖臂9活絡相連的兩條槳桿18,所述的槳桿18尾端連接有兩片槳22。前叉固定板21上置有可套入自行車把頭桿的圓孔14,并置有可用螺栓與自行車前車叉固定的兩個前叉孔墩16。后叉固定桿19置有可用螺栓與自行后叉端固定的兩個后叉孔墩25。轉動軸7上可裝置有慣性輪8。槳22可以是略有柔性的可上下擺動的魚尾狀的槳,也可以是剛性的劃槳。方向舵1操縱系統(tǒng)具有固定于自行車把頭上的前牽引板11、與穿過舵軸孔的方向舵1的舵軸3固定的后牽引板2和連接前牽引板11及后牽引板2的兩條牽引線10。
采用以上措施的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制造容易。由于沒有旋槳推進器或者葉輪劃水推進器,前進時沒有因其產(chǎn)生的阻力,在水上騎行可獲得較快的速度。本實用新型經(jīng)過簡單的拆裝又可以在陸上方便騎行。
下面再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剖去部分浮體后的結構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前叉固定板21的放大圖;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后叉孔墩25的放大圖。
參考以上附圖。附
圖1給出了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具體結構。浮體6用木材或塑料做成。浮體6的體積依據(jù)所需浮力而設計,要求排水量大時體積相應增大,實施例設計為單人騎行,長2.6米,寬1米,高0.2米。浮體6的的中部有一0.5米寬,長1.2米的矩形部分為空,作為陸上騎行時自行車位置,該位置大部分水上騎行時可臨時用浮體填充以增大浮力。浮體6的尾部有連接板4。方向舵1的舵軸3穿過連接板4的舵軸孔,再與矩形的后牽引板2固定,達到固定的具體結構有多種方法,例如將舵軸3上部做成方形,套入后牽引板2上的方孔中再用螺母封閉壓緊。兩條鋼絲做成的牽引線10交叉連接到矩形的前牽引板11和后牽引板2的一邊兩端,這樣由于牽引板11是固定在自行車把頭上的,當把頭左右轉動時,就會帶動方向舵1左右轉動。浮體6前部置有兩個前叉孔墩16的前叉固定板21焊接固定在前橫桿15和后橫桿13上,前橫桿15和后橫桿13再與浮體6緊固。浮體6的后部緊固有后叉固定桿19,后叉固定桿19上焊接固定有兩個后叉孔墩25。尾橫桿5通過兩條與其垂直的鋼桿與后叉固定桿19連接緊固于浮體6上。齒輪20中心緊固有轉動軸7,轉動軸7兩頭置于鋼桿上置有的軸承座26中。齒輪20與自行車鏈盤用加長的自行車鏈條嚙合,轉動比2∶1(齒輪20的齒數(shù)比自行車鏈盤的齒數(shù)少一半)。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還可以在轉動軸7上增置慣性輪8,重約10kg的慣性輪8可以用鐵鑄成,也可以做成內空的金屬輪盒填充沙子。轉動軸7的兩端固定有兩個(左右各一個)曲把23,曲把23活絡相連有兩條(左右各一條)后搖臂9,前搖臂17前端懸掛于浮體6上而后端與槳桿18的前端活絡相連,也可以不要前搖臂17,而使槳桿18的前端直接懸掛于浮體6上。兩條(左右各一條)槳桿18的前端與前搖臂17活絡相連而后部與后搖臂9活絡相連。槳桿18的尾部活絡相連有二片(左右各一片)長方形的略有柔性的魚尾狀的槳22,為了限制槳22上下極限位移,在槳桿18的尾部設置有限位叉24。這樣,曲把23、前搖臂17、后搖臂9和槳桿18就構成一個擺動機構,當齒輪20轉動時就帶動槳22上下擺動(酷似游魚的尾擺動)推動浮體6前進。本實用新型水上行進時,將自行車12的前后輪拆下,兩個前叉端孔與前叉固定扳21上的兩個前叉孔墩16的孔通過螺栓固定,兩個后叉端孔與后叉固定桿19的兩個后叉孔墩25的孔通過螺栓固定,用加長鏈條將自行車12的鏈盤與齒輪20嚙合。自行車把頭上固定前牽引板11,將方向舵1的舵軸3穿過連接板4,再將螺母將后牽引板2與舵軸3緊固,前牽引板11和后牽引板2之間用鋼絲做的牽引線10連接,本實用新型即告安裝完畢。將本實用新型置于水中,象陸上騎自行車那樣踏動腳蹬,鏈盤帶動齒輪20轉動,就會帶動兩片魚尾狀的槳22上下擺動進前。本實用新型的方向控制也象騎自行車一樣,轉動把手即可驅動方向舵1使浮體6向相應的方向轉向前進。本實用新型的槳22也可以用剛性的材料做成劃槳,這樣的劃槳不能上下擺動效果不如魚尾狀的槳。槳22做成魚尾狀的槳時用略有柔性的塑料做成,一般做成長0.5米,寬0.2米的長方形或者更狀如魚尾。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浮體6長2.6米,寬1米,高0.2米,后搖臂9長0.52米,槳桿18長1米,自行車鏈盤與齒輪20的齒數(shù)比為2∶1,魚尾槳22長為0.5米,寬為0.2米的長方形,用略有柔性的塑料做成。本實用新型在水上騎行效果非常令人滿意。經(jīng)過簡單的拆裝,本實用新型也可以方便地在陸上騎行。將自行車12的鏈盤上的加長鏈卸下,拆開自行車的前后叉固定螺栓,裝上自行車前后輪,套上自行車原配鏈條。然后將自行車12的千斤擰下取出把手,將浮體6上的前叉固定扳21的孔14套入自行車把桿(千斤外筒)中,再套回千斤,擰緊把手。最后將后叉固定桿19置在自行車后座上(為了使圖面能便清楚描述,附圖中不畫出自行車后座,實際上自行車后座無論水上陸上都不用拆裝),人騎上自行車就可以方便地載著浮體6在陸上騎行了。
權利要求1.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具有裝置于浮體(6)上的自行車(12)、浮體(6)、方向舵(1),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浮體(6)的前部有可固定自行車(12)的前叉的前叉固定板(21),浮體(6)的后部具有可固定自行車(12)的后叉的后叉固定桿(19),浮體(6)的后部固定有可用鏈條與自行車鏈盤嚙合的齒輪(20),具有緊固于齒輪(20)中心并兩頭置于軸承座(26)上的轉動軸(7)、固定于轉動軸(7)兩端的兩個曲把(23)、與曲把(23)活絡相連的兩條后搖臂(9)、前端與浮體(6)活絡相連而后部與后搖臂(9)活絡相連的兩條槳桿(18),所述的槳桿(18)尾端連接有兩片槳(22)。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為前叉固定板(21)上置有可套入自行車把頭桿的圓孔(14),并置有可用螺栓與自行車前車叉固定的兩個前叉孔墩(16)。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為后叉固定桿(19)置有可用螺栓與自行車后叉端固定的兩個后叉孔墩(25)。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為轉動軸(7)上可裝置有慣性輪(8)。
5.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為槳(22)可以是略有柔性的可上下擺動的魚尾狀的槳,也可以是剛性的劃槳。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陸兩用自行車,其特征為方向舵(1)的操縱系統(tǒng)具有固定于自行車把頭上的前牽引板(11)、與穿過軸孔的方向舵(1)的舵軸(2)固定的后牽引板(2)和連接前牽引板(11)及后牽引板(2)的兩條牽引線(10)。
專利摘要一種水陸兩用自行車,具有自行車、浮體、方向舵,本實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浮體有前叉固定板、后叉固定桿、齒輪、轉動軸、曲把、后搖臂、槳桿、槳。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可靠,制造容易,在水上騎行可獲得較快的速度,經(jīng)過簡單的拆裝又可以在陸上方便騎行。
文檔編號B60F3/00GK2561619SQ0224712
公開日2003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1日 優(yōu)先權日2002年8月1日
發(fā)明者葉庭業(yè) 申請人:葉庭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