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輕質耐燒蝕復合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耐燒蝕材料是國防、航天航空領域重要的工程材料,其作用是受熱部件在高溫和高速氣流沖刷條件下,在工作時間內能夠維持氣動外形使飛行器正常工作。隨著航空航天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耐燒蝕材料提出了越來越苛刻的要求。傳統(tǒng)的耐燒蝕材料主要包括難熔金屬及其復合材料、陶瓷基復合材料材料、樹脂基復合材料、鎢滲銅和碳/碳復合材料等。其耐燒蝕機理這些材料各有特色。難熔金屬如鎢、鉬、鈮及其復合材料主要是熱沉吸熱,但密度高,不滿足飛行器部件的輕質要求;陶瓷基復合材料主要是輻射防熱機理,但陶瓷耐熱沖擊性差,機械加工困難;樹脂基復合材料一般通過熱解吸收外界熱量,因而燒蝕率大;鎢滲銅材料的防熱機制是發(fā)汗防熱和熱沉防熱;碳/碳及其改性的復合材料主要是輻射和燒蝕式防熱機理,但其制備工藝復雜,成本很高。在氧乙炔燒蝕條件下,燒蝕150s,基體材料的線燒蝕率的數量級為10-2um/s。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現(xiàn)有制備工藝復雜,成本高的技術問題,而提供一種耗散防熱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一種耗散防熱復合材料,由碳材料作為基體,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將基體浸入熔融的浸滲劑中,利用基體中微孔的毛細管力使浸滲劑浸入到基體中形成復合材料。
一種耗散防熱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按質量份數稱取6~9份的硅和1~5份的金屬,混合均勻,得到浸滲劑;
二、將多孔基體加工成構件,超聲清洗,然后烘干;
三、將石墨坩堝放入可傾轉的中頻爐的感應線圈中,采用石英砂固定,在石墨坩堝內壁涂覆bn;
四、將步驟二處理的構件與步驟一得到的浸滲劑放入步驟三處理的石墨坩堝中;在真空條件下,控制升溫速率為30~100℃/min,升溫至反應浸滲溫度為1400~2200℃,耗散劑熔融后充入氬氣至壓力為0.2~0.5大氣壓;然后保持溫度浸滲20~30min,傾轉石墨坩堝將坩堝內剩余的耗散劑倒出,得到耗散防熱復合材料。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傳統(tǒng)材料防熱機理,提出了一種耗散防熱的新機理。耗散防熱復合材料的防熱機理是在多孔的石墨或低密度碳碳的基體中,滲入吉布斯氧化自由能低于基體的物質作為耗散劑,在高溫燒蝕過程中,耗散劑液化、氣化吸收一定的氣動熱,形成熱耗散;耗散劑優(yōu)先于基體與邊界層的氧反應,消耗邊界層的氧形成氧耗散;同時,耗散劑氧化生成的液態(tài)陶瓷可在基體表面形成保護層,進一步提高基體的耐燒蝕性能。在高壓及高速粒子流沖刷條件下,液態(tài)的陶瓷層會不斷被沖刷掉,同時,基體內部的耗散劑不斷的溢出消耗熱和氧以及形成新的陶瓷層,在一定時間內形成非平衡態(tài)熱力學的耗散劑結構。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夠在高溫、高壓和高速粒子流沖刷條件下燒蝕率低、氣動外形變化小、可加工性好并且成本低廉的防熱復合材料。耗散防熱復合材料是一種新型的耐燒蝕材料,可以滿足高超音速飛行器翼前緣、火箭發(fā)動機燃燒室、導彈轉向孔板和燃氣舵等構件的使用需求。
本發(fā)明所涉及的輕質耐燒蝕的耗散防熱復合材料制備工藝簡單、周期短、復合材料可進行電加工和機械加工,制造成本低、耐燒蝕性能好。
本發(fā)明制備的耐燒蝕復合材料用于制造固體火箭發(fā)動機噴管的喉襯、燃氣舵,也可用于制造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端頭帽、翼前緣、尾舵和用于制造導彈的轉向孔板等構件。
具體實施方式
本發(fā)明技術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舉的具體實施方式,還包括各具體實施方式之間的任意組合。
具體實施方式一:本實施方式一種耗散防熱復合材料,由碳材料作為基體,在真空高溫條件下,將基體浸入熔融的浸滲劑中,利用基體中微孔的毛細管力使浸滲劑浸入到基體中形成復合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基體為石墨或低密度c/c復合材料。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浸滲劑按質量份數由6~9份的硅和1~5份的金屬制備,其中金屬為鉬、鋯和鋁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四:具體實施方式一所述的一種耗散防熱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按質量份數稱取6~9份的硅和1~5份的金屬,混合均勻,得到浸滲劑;
二、將多孔基體加工成構件,超聲清洗,然后烘干;
三、將石墨坩堝放入可傾轉的中頻爐的感應線圈中,采用石英砂固定,在石墨坩堝內壁涂覆bn;
四、將步驟二處理的構件與步驟一得到的浸滲劑放入步驟三處理的石墨坩堝中;在真空條件下,控制升溫速率為30~100℃/min,升溫至反應浸滲溫度為1400~2200℃,耗散劑熔融后充入氬氣至壓力為0.2~0.5大氣壓;然后保持溫度浸滲20~30min,傾轉石墨坩堝將坩堝內剩余的耗散劑倒出,得到耗散防熱復合材料。
具體實施方式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不同的是:步驟一中金屬為鉬、鋯和鋁中的一種或多種的混合。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六: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或五不同的是:步驟二中多孔基體的孔隙率為15~4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或五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七: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多孔基體為石墨或低密度c/c復合材料。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六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八: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二中烘干溫度為80~100℃,烘干時間為2~4h。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七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九: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浸滲劑為6~9份硅和1~4份金屬鉬,步驟二中基體材料為高純石墨,密度為1.65~1.82g/cm3,步驟四中反應浸滲溫度為1800~200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八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浸滲劑為6~7份硅、1~3份金屬鉬和1~2份金屬鋯,步驟二中基體材料為c/c復合材料,密度為1.6~1.8g/cm3,步驟四中反應浸滲溫度為1900~220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九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一: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浸滲劑為6~8份硅和2~4份金屬鋁,步驟四中反應浸滲溫度為1400~170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二: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一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浸滲劑為6~7份硅、1~3份金屬鉬和1~2份金屬鋁,步驟四中反應浸滲溫度為1700~190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一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三: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二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浸滲劑為6~9份硅和1~4份金屬鋯,步驟二中基體材料為高純石墨,密度為1.65~1.82g/cm3,步驟四中反應浸滲溫度為1700~195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二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四: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浸滲劑為6~7份硅、1~3份金屬鋯和1~2份金屬鋁,步驟四中反應浸滲溫度為1700~190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三之一相同。
具體實施方式十五:本實施方式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驟一中浸滲劑為6~9份硅和1~4份金屬鋯,步驟二中基體材料為c/c復合材料,密度為1.6~1.8g/cm3,步驟四中反應浸滲溫度為1700~1950℃。其它與具體實施方式四至十四之一相同。
采用以下實施例驗證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一種耗散防熱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按質量份數稱取6份的硅、2份金屬鉬和2份金屬鋯,混合均勻,得到浸滲劑;
二、將孔隙率為25%多孔基體加工成構件,超聲清洗,然后烘干;基體材料為c/c復合材料,密度為1.7g/cm3;烘干溫度為80℃,烘干時間為4h;
三、將石墨坩堝放入可傾轉的中頻爐的感應線圈中,采用石英砂固定,在石墨坩堝內壁涂覆bn;
四、將步驟二處理的構件與步驟一得到的浸滲劑放入步驟三處理的石墨坩堝中;在真空條件下,控制升溫速率為80℃/min,升溫至反應浸滲溫度為2200℃,耗散劑熔融后充入氬氣至壓力為0.5大氣壓;然后保持溫度浸滲30min,傾轉石墨坩堝將坩堝內剩余的耗散劑倒出,得到耗散防熱復合材料。
本實施例制備的耗散防熱復合材料彎曲強度由原來基體的136mpa提高到264mpa,提高了94%;在氧乙炔燒蝕條件下,燒蝕150s,線燒蝕率由原來基體1.5×10-2um/s降低到1.6×10-3um/s,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一種耗散防熱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按質量份數稱取8份的硅和4份金屬鋁,混合均勻,得到浸滲劑;
二、將孔隙率為15%多孔基體加工成構件,超聲清洗,然后烘干;基體材料為高純石墨,密度為1.75g/cm3,;烘干溫度為80℃,烘干時間為4h;
三、將石墨坩堝放入可傾轉的中頻爐的感應線圈中,采用石英砂固定,在石墨坩堝內壁涂覆bn;
四、將步驟二處理的構件與步驟一得到的浸滲劑放入步驟三處理的石墨坩堝中;在真空條件下,控制升溫速率為80℃/min,升溫至反應浸滲溫度為1500℃,耗散劑熔融后充入氬氣至壓力為0.5大氣壓;然后保持溫度浸滲30min,傾轉石墨坩堝將坩堝內剩余的耗散劑倒出,得到耗散防熱復合材料。
本實施例制備的耗散防熱復合材料彎曲強度由原來基體的61.7mpa提高到122.3mpa,提高了98%;在氧乙炔燒蝕條件下,燒蝕150s,線燒蝕率由原來基體5.6×10-2um/s降低2.5×10-3um/s,提高了一個數量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