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產窄粒徑分布沉淀硫酸鋇的化合裝置。
背景技術:
沉淀硫酸鋇是一種重要的基礎化工原料,廣泛應用于油漆、涂料、油墨、橡膠、塑料、印染等行業(yè)。而粒徑分布是影響沉淀硫酸鋇質量與價格的一個關鍵因素。我國大部分廠家采用芒硝硫酸鈉法生產沉淀硫酸鋇,一般采用混合進料化合,工藝技術成熟,但生產出來的硫酸鋇經過機械破碎研磨后,最大粒徑在10um左右,平均粒徑卻在1.2-1.3um左右,顆粒粒徑分布比較廣,大小不一,因此對光產生漫反射,不利于下游產品的質量,影響產品應用及價格。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生產窄粒徑分布沉淀硫酸鋇的化合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生產窄粒徑分布沉淀硫酸鋇的化合裝置,包括化合塔、硫化鋇進料泵、硫酸鈉進料泵、出料泵,所述化合塔上部左右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硫化鋇進料泵、硫酸鈉進料泵,所述硫化鋇進料泵、硫酸鈉進料泵管壁上分別設置有增壓泵,所述化合塔的上端設置有調節(jié)管,所述硫化鋇進料泵、硫酸鈉進料泵、調節(jié)管在化合塔的內端分別設置有錐形結構,所述錐形結構之間通過彈性碰撞囊連接在一起形成反應碰撞區(qū),所述彈性碰撞囊下端設置有錐形出口,所述錐形出口的管壁右端連接有余熱收集器,所述余熱收集器上方設置有截止閥,所述余熱收集器的管口上設置有增壓泵,所述錐形出口的下方設置有濾板,所述濾板兩端設置有橡膠塊,所述濾板卡接固定在化合塔內,所述化合塔下方設置有出料泵,所述出料泵管壁上設置有增壓泵。
進一步地,所述橡膠塊通過膠水粘結在濾板的兩端,減震性能好,除去大粒徑雜質。
進一步地,所述硫化鋇進料泵、硫酸鈉進料泵、調節(jié)管與化合塔接口處通過焊接方式密封連接,焊接成型性能好。
進一步地,所述出料泵與化合塔為一體化成型。
進一步地,所述調節(jié)管上設置有調節(jié)閥,通過調節(jié)閥,適當調節(jié)裝置內的氣壓,控制反應速率。
與現有的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本實用新型通過改變進料方式,硫化鋇、硫酸鈉由混合進料改為對噴撞擊進料,通過增壓泵的作用,在彈性碰撞囊內發(fā)生碰撞,進行反應,延長顆粒接觸時間,增大顆粒接觸面積,進而增大傳質速率,影響反應速率及顆粒分布,得到窄粒徑分布沉淀硫酸鋇;通過設置余熱收集器,可以蓄積反應余熱,且在反應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利用余熱進行增壓,節(jié)約能源。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化合塔,2、橡膠塊,3、濾板,4、錐形出口,5、硫化鋇進料泵,6、增壓泵,7、調節(jié)管,8、彈性碰撞囊,9、硫酸鈉進料泵,10、截止閥,11、余熱收集器,12、出料泵。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請參閱圖1,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一種生產窄粒徑分布沉淀硫酸鋇的化合裝置,包括化合塔1、硫化鋇進料泵5、硫酸鈉進料泵9、出料泵12,所述化合塔1上部左右兩端分別對應設置有硫化鋇進料泵5、硫酸鈉進料泵9,所述硫化鋇進料泵5、硫酸鈉進料泵9管壁上分別設置有增壓泵6,所述化合塔1的上端設置有調節(jié)管7,所述硫化鋇進料泵5、硫酸鈉進料泵9、調節(jié)管7在化合塔的內端分別設置有錐形結構,所述錐形結構之間通過彈性碰撞囊8連接在一起形成反應碰撞區(qū),所述彈性碰撞囊8下端設置有錐形出口4,所述錐形出口4的管壁右端連接有余熱收集器11,所述余熱收集器11上方設置有截止閥10,所述余熱收集器11的管口上設置有增壓泵6,所述錐形出口4的下方設置有濾板3,所述濾板3兩端設置有橡膠塊2,所述濾板3卡接固定在化合塔1內,所述化合塔1下方設置有出料泵12,所述出料泵12管壁上設置有增壓泵6;所述橡膠塊2通過膠水粘結在濾板3的兩端,減震性能好,除去大粒徑雜質;所述硫化鋇進料泵5、硫酸鈉進料泵9、調節(jié)管7與化合塔1接口處通過焊接方式密封連接,焊接成型性能好;所述出料泵12與化合塔1為一體化成型;所述調節(jié)管7上設置有調節(jié)閥,通過調節(jié)閥,適當調節(jié)裝置內的氣壓,控制反應速率。
作為本實用新型一個較佳的實施例,在使用時,原料硫化鋇溶液通過硫化鋇進料泵5并利用增壓泵6進入化合塔1,原料硫酸鈉溶液通過硫酸鈉進料泵9并利用增壓泵6進入化合塔1,兩種原料在化合塔1內的彈性碰撞囊8內進行對噴碰撞反應,反應后通過濾板3去除大粒徑雜質,再通過出料泵12輸送到固液分離過濾器中,將硫酸鋇沉淀和硫化鈉溶液分離。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