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植物栽培基質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水稻機插秧專用育苗基質。
背景技術:
在我國,水稻產業(yè)化水平越來越高,其核心之一就是農業(yè)機械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包括水稻機插秧機械化應用與規(guī)模化發(fā)展。機插秧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實現水稻育苗輕基質化,以適應機械化插秧要求。傳統(tǒng)的水稻輕基質育苗主原料為草炭,但是草炭資源主要集中在我國東北、西南地區(qū),原先的濫挖濫采,嚴重破壞當地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因路途遙遠,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木薯渣、酒糟渣為本地農業(yè)廢棄物,未能合理利用,給當地食品加工廠周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如果應用生物發(fā)酵技術,將木薯渣、酒糟渣發(fā)酵、開發(fā)為優(yōu)質的水稻育苗輕基質原料,是適應我國水稻產業(yè)機械化規(guī)?;默F實之需,是發(fā)展我國農業(yè)可持續(xù)之需。
目前雖也有木薯渣或酒糟渣用作栽培植物基質的報道,但針對水稻機插秧,秧苗長勢、根系活力、盤根能力、卷運能力均有特殊要求,因此秧苗長勢能否達標是關鍵,基質組份的合理配置對秧苗生長起決定性作用,因而不是隨意組合可以實現。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水稻機插秧專用育苗基質,實現木薯渣、酒糟渣農業(yè)廢棄物再循環(huán)利用、代替草炭、節(jié)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
本發(fā)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水稻機插秧專用育苗基質,由以下原料構成:木薯渣:酒糟渣:蛭石體積比為4:1:1,所述木薯渣、酒糟渣分別按每立方添加2.0-2.5kg生物發(fā)酵菌,堆制,高溫發(fā)酵完熟,然后再與蛭石、營養(yǎng)元素混合配置,其中營養(yǎng)元素按木薯渣、酒糟渣和蛭石總體積計量,加入螯合有機肥1500g~3000g/m3,磷酸二銨1500g/m3,過磷酸鈣2000g~3000g/m3。
本發(fā)明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木薯渣為木薯加工酒精后的廢棄物;酒槽渣為稻米下腳料加工酒精后的廢棄物;蛭石為云母類次生硅質礦物,在800~1100℃受熱膨化后形成的紫褐色海綿狀物質。
本發(fā)明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所述螯合有機肥中N-P2O5-K2O≥16%,有機質≥20%,微量元素鈣、鎂、硫、鐵、硼、鋅的總量≥2.6%,黃腐酸鉀、氨基酸≥10%;磷酸二銨的總養(yǎng)分≥64%,其中N-P2O5-K2O=18-46-0;過磷酸鈣中五氧化二磷≥12%,其中含有多效鋅≥2%。
本發(fā)明更進一步改進方案是,木薯渣、酒糟渣發(fā)酵溫度為52-68℃。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明顯優(yōu)點:
一、本發(fā)明主要原料木薯渣、酒糟渣為當地食品加工廠農業(yè)廢棄物,量大,周年化生產,就地取材,可規(guī)?;⒅苣昃夤?。同時原料成本與草炭相比,每立方降低約280元,節(jié)約成本240~250%,可大幅降度節(jié)約成本。
二、本發(fā)明工藝簡單,配方科學,生產容易,易于標準化、規(guī)范化生產,水稻秧苗葉綠、根壯、根白、盤根力強,完全適應機插秧的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1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2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3為比較例1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4為比較例2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5為比較例3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6為比較例4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7為比較例5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8為比較例6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9為比較例7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10為比較例8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11為比較例9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圖12為比較例10培育出的機插秧苗照片。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按體積比4:1:1取用木薯渣、酒糟渣、蛭石,先將木薯渣、酒糟渣分別按每立方添加2kg生物發(fā)酵菌堆制52-68℃溫度發(fā)酵完熟,再與蛭石、營養(yǎng)元素混合配置,其中營養(yǎng)元素按木薯渣、酒糟渣和蛭石總體積計量,加入螯合有機肥1500gg/m3,磷酸二銨1500 g/m3,過磷酸鈣3000g/m3。
所述木薯渣為木薯加工酒精后的廢棄物;酒槽渣為稻米下腳料加工酒精后的廢棄物;蛭石為云母類次生硅質礦物,在800~1100℃受熱膨化后形成的紫褐色海綿狀物質。
所述螯合有機肥中N-P2O5-K2O≥16%,有機質≥20%,微量元素(鈣+鎂+硫+鐵+硼+鋅)≥2.6%,黃腐酸鉀、氨基酸≥10%;磷酸二銨的總養(yǎng)分≥64%,其中N-P2O5-K2O=18-46-0;過磷酸鈣中五氧化二磷≥12%,其中含有多效鋅≥2%。
實施例1配制所得基質作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將基質分置于18盤水稻專用苗盤(規(guī)格為長×寬×高=58×28×2.5cm。下同),用育秧專用刮板(長×寬=35cm×5cm,刮板下部寬度稍小于秧盤內口,留高0.5cm。下同)沿秧盤內側橫向刮平,基質厚度保持2.0~2.2cm,留高0.3~0.5cm,然后澆透水—播種—覆蓋基質—覆蓋無紡布,之后轉入正常水漿管理。
實施例1的機插秧出苗整齊,播種30~35天后,秧苗葉綠、莖粗、根壯、根白、盤根力強,卷運自如,完全適應機插秧的要求(如圖1所示)。
實施例2
木薯渣、酒糟渣分別按每立方添加2.5kg生物發(fā)酵菌堆制52-68℃溫度發(fā)酵完熟;營養(yǎng)元素按木薯渣、酒糟渣和蛭石總體積計量加入螯合有機肥3000gg/m3,磷酸二銨1500 g/m3,過磷酸鈣2000g/m3。
其余如實施例1。
實施例2配制所得基質作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2的機插秧出苗整齊,播種30~35天后,秧苗葉綠、莖粗、根壯、根白、盤根力強,卷運自如,完全適應機插秧的要求(如圖2所示)。
比較例1
比較例1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僅在于木薯渣、酒糟渣未經生物高溫發(fā)酵,其余同實施例1。
比較例1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1的機插秧出苗不齊,葉鞘翻卷,主根少,播種30~35天后,葉色黃、根散、根系褐色、盤根差,卷運易散,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3所示)。
比較例2
比較例2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僅在于木薯渣:酒糟渣:蛭石體積比為5:1:1,其余如實施例1。
比較例2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比較例2的機插秧,出苗較慢、出苗不齊,主根生長勢差,播種30~35天后,根系顏色褐白相間、秧苗不齊,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4 所示)。
比較例3
比較例3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僅在于木薯渣:酒糟渣:蛭石體積比為3:1:1,其余如實施例1。
比較例3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3的機插秧,出苗較整齊,播種30~35天后,根系較白、盤根較好,但是葉色偏黃、莖不壯,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5所示)。
比較例4
比較例4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僅在于木薯渣:酒糟渣:蛭石體積比為4:2:1,其余如實施例1。
比較例4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4的機插秧,出苗較慢,播種30~35天后,根系較白,盤根較好,但根系褐白相間,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6所示)。
比較例5
比較例5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僅在于木薯渣:酒糟渣:蛭石體積比為4:0:1,其余如實施例1。
比較例5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5的機插秧,出苗較慢,主根為褐色且少,播種30~35天后,葉色黃,莖色黃白色,根系褐白相間,盤根較差,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7所示)。
比較例6
比較例6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在于螯合有機肥添加小于實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1200g,其他同實施例1。
比較例6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6的機插秧,出苗較整齊,播種30~35天后,根系較白、盤根較好,可以卷運,但是葉色黃、莖細,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8所示)。
比較例7
比較例7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在于螯合有機肥添加大于實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3500g,其他同實施例1。
比較例7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7的機插秧,出苗慢、出苗不齊,主根少且呈褐色,播種30~35天后,根系褐色、秧苗高矮不齊,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9所示)。
比較例8
比較例8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在于磷酸二銨添加量小于實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1200g,其他同實施例1。
比較例8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8的機插秧,出苗較整齊,播種30~35天后,根系較白、盤根較好,可以卷運,但是葉色黃、莖細并呈黃白色,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 10所示)。
比較例9
比較例9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在于磷酸二銨添加量大于實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1800g,其他同實施例1。
比較例9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9的機插秧,出苗不齊,主根少,播種30~35天后,根系發(fā)育、盤根一般,可以卷運,由于出苗不好、主根少,有燒苗現象,不符合機插秧的要求(如圖11所示)
比較例10
比較例10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在于過磷酸鈣添加量小于實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1500g,其他同實施例1。
比較例10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10的機插秧,出苗較整齊,播種30~35天后,根系總量少于實施例1,盤根總厚度小于實施例1,葉色差于實施例1,未達到機插機的最佳要求(如圖12所示)
比較例11
比較例11與實施例1相比,區(qū)別在于過磷酸鈣添加量大于實施例1,每立方米添加量3500g,其他同實施例1。
比較例11配制所得基質作為水稻基質進行配方試驗如實施例1。
比較例11的機插秧,播種30~35天后,葉色、莖粗度、根白度、盤根力與實施例1無顯著性差異,但出于節(jié)約生產成本的角度出差,本發(fā)明是最佳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