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鑄造鐵畫畫面的方法(fjs),屬于傳統(tǒng)鐵畫工藝品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據(jù)蕪湖地方史料考證,蕪湖鐵畫誕生于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距今329年的歷史,為蕪湖鐵畫藝人湯天池所創(chuàng),素稱“蕪湖鐵畫”。2006年蕪湖鐵畫鍛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鐵畫材料采用低碳鋼,藝人以錘為筆,以鐵為墨,以砧為紙,以爐為硯,鍛鐵為畫,氣韻天成。再經過鍛打、焊接、鉆銼、整形、防銹、烘漆,后襯以白底,裝框成畫。其特點既有國畫水墨畫之境,又有強烈的立體感,黑白分明,蒼勁凝重,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被譽為“中華一絕”。
新中國成立后鐵畫藝術得以飛速發(fā)展,迅速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tài),相繼出現(xiàn)了瓷板鐵畫、圓盤鐵畫、鍍金鐵畫、彩色鐵畫等等,鐵畫藝術無不以傳統(tǒng)中式風格呈現(xiàn)數(shù)十年如一日,缺乏隨時代發(fā)展,審美情趣悄然變化的有效創(chuàng)新研發(fā)活動,缺乏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現(xiàn)代藝術設計理念;曾經的輝煌歷史與發(fā)展歷程,很大程度上阻礙了鐵畫藝術適應時代的變革,目前除了特定的禮品贈送和鐵畫定制市場,很難吸引普通消費者自購自賞。
蕪湖市民心聲網(wǎng)站刊文:《鐵畫已死》“鐵畫制作要求技藝高超功底扎實的傳統(tǒng)手工藝人通過甚至幾個月的打磨才能出一幅好作品?,F(xiàn)在人為了生計,真正所謂的藝術的追求很少了。抵擋不住利益的誘惑,量產出來的鐵畫沒有了靈魂,只有一幅骨架。但是人是要吃飯的,不量產收入上不去。似乎二者很難找到一種平衡?!?/p>
鐵畫產品另外的不足是:a:藝人需要長期學習實踐;b:單一品種鐵畫批量制作,不能夠進一步提高效率;c:規(guī)格更小(長寬小于6厘米)鐵畫難于制作;d:鐵畫成本不能夠大幅降低;e:鐵畫內涵不夠豐富;f:產業(yè)化程度低。
因此加大非收藏類鐵畫的研發(fā),豐富其品種,擴大其外延,實現(xiàn)產業(yè)化,開拓新的消費市場,是當下鐵畫創(chuàng)作研發(fā)人員的當務之急。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產品的不足,本發(fā)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fā)明制作方法為石膏模具鑄造、硅膠模具鑄造技術,這些技術在工藝美術品制造中被廣泛的運用;
鐵畫的發(fā)展演變,進行過采用工業(yè)技術代替純手工制作,達到降低成本穩(wěn)定質量的目的,比如:采用沖壓技術代替手工制作的松樹松針且沿用至今。
本發(fā)明目的在于:
第一:通過復制鐵畫原作,將鐵畫畫面主要部分,即:耗時最多的部分采用非金屬精密鑄造技術得到鑄件再組裝成完整畫面,極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杜絕了講求速度而喪失作品精髓的(作品/產品)的現(xiàn)象,使大師級作品及精品鐵畫進入尋常百姓家提供了技術條件,在質量、成本、產量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第二:提供新的鐵畫創(chuàng)作思路,比如:現(xiàn)有產品樹干用“o”型圈表示樹皮,沿用數(shù)十年未有任何變化,本發(fā)明提出:通過鍛打、鏨刻近似樹皮鱗片或國畫皴法的鐵畫原作,再經精密鑄造技術批量生產,得到了與傳統(tǒng)鐵畫完全不同的樹干枝葉的表現(xiàn)方法。
第三:提供新的鐵畫技術與原料,“白馬非馬”“鐵畫非鐵”(低碳鋼),只有突破鐵畫藝術只能由碳鋼打造的思維局限,鐵畫藝術才能以多種形式表現(xiàn)出來,適應更多類型的市場需求和專供產品,比如:鑄造制得的鐵畫景點旅游紀念品、商務促銷禮品、文化用品等等。
一種鑄造鐵畫畫面的方法(fjs),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畫畫面通過模具鑄造得到,將鐵畫原作劃分若干體塊,制作該體塊的模具,用該模具鑄造得到該體塊的鑄件,若干鑄件組合成鐵畫畫面;
進一步的:所述鑄造原料為非金屬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非金屬材料為樹脂、水泥、石膏任意一種材料或其復合材料;
進一步的:所述組合,方式為粘接、綁縛;
進一步的:方法步驟一是:工序1:預備階段:依據(jù)原作體塊的大小,在背面固定連接一圓棒作為澆道,選取片狀材料在平面上圈圍適當大小的空間,將帶有澆道的原作體塊至于其中,澆道另外一端與圈圍片材接觸;
進一步的:工序2:硅膠模具:硅膠與固化劑按比例混合并充分攪拌,靜置后緩慢倒入圈圍空間,淹沒帶有澆道的原作體塊,固化成型后拆除圈圍片材,拿取硅膠模具沿圓棒軸線至原作體塊邊緣切開,取出鐵畫原作得到空心硅膠模具;
進一步的:工序3:成品鑄造:調配原料緩慢倒入硅膠模具內,固化凝固成型自模具內取出,得到與原作體塊、鐵畫原作相同的鑄件;
進一步的:方法步驟二是:
進一步的:工序1:預備階段:原作體塊正面朝上置于平面,底部邊緣與平面接觸,選取片狀材料,在平面上將該原作體塊圈圍起來,高度超過該體塊厚度,并且體塊上涂抹脫模劑;
進一步的:工序2:石膏模具:調配石膏漿料緩慢倒入圈圍空間淹沒原作體塊,凝固成型拆除圈圍,取出原作體塊得到石膏模具,晾干備用;
進一步的:工序3:成品鑄造:石膏模具內刷涂脫模劑,倒入調配好的原料漿料,固化凝固后取出鑄件,得到與原作體塊、鐵畫原作相同的鑄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將鐵畫原作,逐個制成鑄造模具通過模具得到鑄件,再將之組合成一幅完整的鐵畫畫面,尤其是非金屬鑄造工藝技術,保留了傳統(tǒng)鐵畫原作鍛制技藝的風貌,極大的提高了鐵畫的生產效率,為鐵畫藝術進入全國乃至世界旅游市場以及企業(yè)禮品市場,探尋出一條新的路子,提高了鐵畫藝術的市場適應性,為產業(yè)化提供了技術條件,從此鐵畫完全能夠有如其他工業(yè)產品,完全能夠從流水線上走向市場,通過技術升級實現(xiàn)自動化生產有理論基礎,鐵畫產業(yè)化發(fā)展前景可期,其他有如a:人員經過簡單培訓即可勝任工作;b:生產效率更高;c:微型鐵畫易于制作;d:非收藏類鐵畫成本大幅降低、質量提升;e:拓展了鐵畫的外延;f:杜絕了講求速度,粗制濫造現(xiàn)象;g:提供新的鐵畫制作技術和制作原材料;h:提供了更多類型的市場。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應當理解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準,包括但不限于如下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
一種鑄造鐵畫畫面的方法(fjs),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畫畫面通過模具鑄造得到,將鐵畫原作劃分若干體塊,制作該體塊的模具,用該模具鑄造得到該體塊的鑄件,若干鑄件組合成鐵畫畫面;
該模具為石膏模具、硅膠模具,其中石膏模具能夠精確再現(xiàn)復制品細節(jié),硅膠模具,鑄型無分型面,鑄件的形狀很少受到限制,這些技術在工藝美術品制造中被廣泛的運用;
所述體塊是指鐵畫原作拆分成若干部分,可理解為構件,構件分開制造(這里指鑄造)后再按照鐵畫原作組合到一起,部分鐵畫原作有較多細長線條,本著工藝優(yōu)化原則,該線條可手工鍛制再與其組合而成,所述組合通常是粘接,如組合的鐵畫畫面包含兩種材料,可以采取粘接或者綁縛連接,所述綁縛連接即用金屬線將鑄件之間綁扎固定或將鑄件與手工鍛制的鐵畫之間綁扎固定;
本發(fā)明優(yōu)勢是能夠以較低的生產成本,批量制造出高水平的鐵畫作品;
所述鑄造原料為非金屬材料;
所述非金屬材料為樹脂、水泥、石膏任意一種材料或其復合材料;
所述組合,方式為粘接、綁縛;
方法步驟一是:
工序1:預備階段:依據(jù)原作體塊的大小,在背面固定連接一圓棒作為澆道,選取片狀材料在平面上圈圍適當大小的空間,將帶有澆道的原作體塊至于其中,澆道另外一端與圈圍片材接觸;原作體塊大小及形狀不受限制,圓棒截面一般比體塊橫截面小,如體塊形狀較為復雜,則設置多根圓棒以增加澆道的數(shù)量,固定連接可以使用膠粘的方式,片狀材料是pvc或卡紙等,放置時如需調整位置可取若干同質硅膠顆粒支承;
工序2:硅膠模具:硅膠與固化劑按比例混合并充分攪拌,靜置后緩慢倒入圈圍空間,淹沒帶有澆道的原作體塊,固化成型后拆除圈圍片材,拿取硅膠模具沿圓棒軸線至原作體塊邊緣切開,取出鐵畫原作得到空心硅膠模具;硅膠模具配置時,除了靜置排除氣泡也經常將其置于真空箱真空排泡,震動排泡也時有用到,根據(jù)要求靈活運用,如硅膠模具較薄較軟可在硅膠模具外圍再次澆注一層石膏外殼,為硅膠模具起支持穩(wěn)定固定作用;
工序3:成品鑄造:調配原料緩慢倒入硅膠模具內,固化凝固成型自模具內取出,得到與原作體塊、鐵畫原作相同的鑄件。原料漿料澆注后經常采取真空排泡,震動排泡也時有用到;
方法步驟二是:
工序1:預備階段:原作體塊正面朝上置于平面,底部邊緣與平面接觸,選取片狀材料,在平面上將該原作體塊圈圍起來,高度超過該體塊厚度,并且體塊上涂抹脫模劑;原作形狀通常是邊緣近似一個平面,底部邊緣與平面接觸,圈圍材料一般是pvc、卡紙、玻璃條等,如有較小縫隙用膩子填縫,縫隙較大時,平面適度彎曲以減小縫隙;
工序2:石膏模具:調配石膏漿料緩慢倒入圈圍空間淹沒原作體塊,凝固成型拆除圈圍,取出原作體塊得到石膏模具,晾干備用;石膏漿料澆注后經常采取真空排泡,震動排泡也時有用到,如原作體塊任意弧面大于180°(1/2以上的半球形弧面)則會造成無法脫模,此時應改用硅膠澆注;
工序3:成品鑄造:石膏模具內刷涂脫模劑,倒入調配好的原料漿料,固化凝固后取出鑄件,得到與原作體塊、鐵畫原作相同的鑄件;需要說明的是:批量鑄造是制備若干石膏模具同時鑄造以提高效率,可行真空排泡工序,原料固化凝固后取出模具修整即可,此鑄造方法制品中心最厚,可在制品完全固化凝固前,刮除部分背面實質,并去除銳角銳邊;另外本發(fā)明公開的是基本核心工序,實際生產中應根據(jù)不同的產品及技術要求,方法步驟一和方法步驟二需進一步優(yōu)化,以適應特定的產品。
實施例二:
一種鑄造鐵畫畫面的方法(fjs),其特征在于:所述鐵畫畫面通過模具鑄造得到,將鐵畫原作劃分若干體塊,制作該體塊的模具,用該模具鑄造得到該體塊的鑄件,若干鑄件組合成鐵畫畫面;
該模具為石膏模具、硅膠模具,其中石膏模具能夠精確再現(xiàn)復制品細節(jié),硅膠模具,鑄型無分型面,鑄件的形狀很少受到限制,這些技術在工藝美術品制造中被廣泛的運用;
所述體塊是指鐵畫原作拆分成若干部分,可理解為構件,構件分開制造(這里指鑄造)后再按照鐵畫原作組合到一起,部分鐵畫原作含有較多細長線條,本著工藝優(yōu)化原則,該線條可手工鍛制再與其組合到一起,所述組合通常是粘接,部分鐵畫原作含有較多細長線條,本著工藝優(yōu)化原則,該線條可手工鍛制再與其組合到一起,所述組合通常是粘接,如組合的鐵畫畫面包含兩種不同材料,可采取粘接或者綁縛連接,所述綁縛連接即用金屬線將鑄件之間綁扎固定或將鑄件與手工鍛制的鐵畫之間綁扎固定;
本發(fā)明優(yōu)勢是能夠以較低的生產成本,批量制造出高水平的鐵畫作品;
所述鑄造原料為非金屬材料,所述非金屬材料為樹脂、水泥、石膏任意一種材料或其復合材料;
所述組合,方式為粘接、綁縛,所述綁縛連接即用金屬線將鑄件之間綁扎固定或將鑄件與手工鍛制的鐵畫之間綁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