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鑄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一體式鑄造件的推力桿座。
背景技術:
鑄造是一種古老的制造方法,鑄造是將通過熔煉的金屬液體澆注入鑄型內,經冷卻凝固獲得所需形狀和性能的零件的制作過程。鑄造是常用的制造方法,制造成本低,工藝靈活性大,可以獲得復雜形狀和大型的鑄件,在機械制造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目前,鑄造件機構的推力桿座往往是通過拼焊的方式將推力桿座拼接在一起;因此,現有的推力桿座結構連接不夠精密,鑄造出來的鑄件精度不高,往往出現應力集中的情況,力學性能不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一體式鑄造件的推力桿座。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采用一種一體式鑄造件的推力桿座,其包括:
左高臺;所述左高臺位于所述推力桿座的上表面;所述左高臺設有垂直于左高臺上表面的螺紋孔;所述左高臺前表面和左高臺后表面均為斜面;所述左高臺前表面的坡度比左高臺后表面的坡度大;
右高臺;所述右高臺與左高臺對稱;
突臺:所述突臺位于所述推力桿座上表面;所述突臺前表面和突臺后表面均為斜面;所述突臺前表面的坡度比突臺后表面的坡度大;
其中,所述左高臺比所述突臺高。
進一步的,所述突臺位于所述左高臺和右高臺之間;所述突臺與所述左高臺及右高臺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推力桿座下表面設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呈梯形。
進一步的,所述左高臺上表面和所述突臺上表面平行。
進一步的,所述左高臺上表面和所述推力桿座下表面存在坡度。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相對于拼焊件的支座,鑄件具有精度更高、力學性能更好、重量更輕、生產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正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請參照圖1-圖3,本實用新型,一種一體式鑄造件的推力桿座,包括:左高臺100、右高臺和突臺200,所述左高臺100、右高臺和突臺200均處于所述推力桿座的上表面,所述推力桿座的下表面設有凹槽。
所述左高臺100位于所述推力桿座的上表面;所述左高臺100設有垂直于左高臺100上表面的螺紋孔110;所述左高臺前表面120和左高臺后表面130均為斜面;所述左高臺前表面120的坡度比左高臺后表面130的坡度大;所述右高臺與左高臺100對稱;
所述突臺200位于所述推力桿座上表面;所述突臺前表面210和突臺后表面220均為斜面;所述突臺前表面210的坡度比突臺后表面220的坡度大。
其中,所述左高臺100比所述突臺200高;所述突臺前表面210的坡度比左高臺前表面120的坡度大,所述突臺后表面220的坡度比左高臺后表面130的坡度大;所述突臺前表面210的下邊和突臺后表面220的下邊處在所述推力桿座上表面中。所述左高臺前表面120的下邊和所述左高臺后表面130的下邊處于所述推力桿座上表面的邊上。
所述推力桿座的下表面的長度比所述左高臺100上表面的長度長;所述推力桿左的左側面與所述左高臺100的左側面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推力桿座左側面、推力桿座前側面和所述左高臺前表面120處于同一平面,推力桿座后側面和所述左高臺后表面130處于同一平面。
所述突臺與所述左高臺100及右高臺連接;
所述推力桿座下表面為矩形,所述推力桿座下表面設有凹槽300;所述凹槽300的截面呈梯形。
所述左高臺100上表面和所述突臺200上表面平行,所述突臺200上表面為矩形,所述推力桿座下表面的長度比突臺200上表面的長度長,且所述推力桿座下表面的寬度比突臺200上表面的寬度寬。
所述左高臺100上表面和所述推力桿座下表面存在坡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