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彈簧制造機械,特別涉及一種磨簧機。
背景技術:
彈簧是一種利用彈性來工作的機械零件,用以控制機件的運動、緩沖、沖擊或震動、測量力的大小等,廣泛用于機械、儀表、電器、交通運輸工具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因此,彈簧的質(zhì)量非常重要。
磨簧機是用于同時磨削彈簧兩個端面的一種設備,該設備一般具有上、下兩個砂輪,上、下兩個砂輪由兩個電機分別獨立驅(qū)動,在兩個砂輪之間按彈簧的高度要求還配置有磨套,磨套內(nèi)可放置彈簧,這樣砂輪在電機的驅(qū)動下就能同時磨削彈簧的兩個端面。由于長時間的磨削,砂輪表面會變的光滑,需要對砂輪進行修整。
例如公開號為CN101966671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雙端面電腦數(shù)控磨簧機,包括機架,在機架的頂部安裝有一伺服電機I、底部安裝有一伺服電機II,伺服電機I、伺服電機II上分別連接有一減速機I、減速機II,減速機I、減速機II上分別穿置有一滾珠絲桿I、滾珠絲桿II,在滾珠絲桿I的下端連接有一電機I,電機I的驅(qū)動軸上連接主軸I,主軸I的下端連接有砂輪I,在滾珠絲桿II的上端連接有一電機II,電機II的驅(qū)動軸上連接主軸II,主軸II的上端連接有砂輪II。
上述磨簧機不設有用于砂輪修整的支架,在對砂輪進行修整時,需要工人一直手舉著修整器對砂輪進行打磨,打磨過程時間長且修整器修整過程中會發(fā)生振動,人工打磨非常費力。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磨簧機,在磨簧機機身上固定設置可為修整器提供支撐的支架,達到打磨磨簧機內(nèi)砂輪方便省力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磨簧機,包括機身、砂輪和驅(qū)動所述砂輪轉(zhuǎn)動并能實現(xiàn)上下運動的驅(qū)動機構,所述機身上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連接有用于固定修整器的套筒,所述機身的外壁上設有供修整器插入至機身內(nèi)的通孔,所述通孔分別與套筒和砂輪相對應。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機身上設置支架,支架上設置有套筒,修整器可以利用機身上的支架進行支撐,經(jīng)過套筒的固定從通孔處伸入機身內(nèi)對砂輪進行修整,達到不需要人工抬舉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套筒呈軸向垂直于所述機身表面設置,且所述套筒內(nèi)軸向開設有貫穿槽,所述貫穿槽兩側(cè)設有垂直貫穿該所述貫穿槽的螺栓。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修整器從套筒內(nèi)部穿過,可以通過調(diào)整螺栓的松緊來控制套筒的大小,便于根據(jù)修整器的大小來調(diào)整套筒的大小,控制修整器穿過套筒部分的長度大小,達到在不同情況下固定緊修整器不同位置的效果, 且也可以固定不同大小的修整器,適用范圍更廣。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且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下支架之間設有升降裝置,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導桿、滑板和絲桿,所述導桿設有兩根,且所述導桿的兩端分別固定于所述上支架與所述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上設有螺桿抵緊所述絲桿,所述滑板套嵌于所述導桿,所述套筒固定連接于所述滑板,所述絲桿的一端轉(zhuǎn)動連接于所述上支架,另一端螺紋連接于所述滑板,且所述滑板上設有螺紋孔,所述絲桿與所述螺紋孔呈螺紋配合,所述通孔的內(nèi)壁與修整器的外壁之間留有上下移動的空隙。
當套筒固定時,需要打開磨簧機調(diào)整砂輪的位置去配合固定在套筒內(nèi)的修整器,比較繁瑣和難以把握;通過采用上述方案,轉(zhuǎn)動絲桿可以帶動滑板沿著兩根導桿進行滑動,導桿設置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所以滑板可以沿著導桿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進行滑動,而套筒又連接在滑板上,故套筒可以隨著滑板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移動;套筒可以在上支架與下支架之間移動,固定在套筒內(nèi)的修整器亦隨著移動,故可以通過調(diào)整修整器的位置去配合砂輪,操作更加簡便和便于控制。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通孔為腰形孔,且所述通孔伸長方向沿豎直方向設置。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修整器在通過升降裝置調(diào)整位置時,直線方向上移動范圍較大,通孔設為圓形則需要開設以修整器移動范圍為直徑大小的圓,圓形通孔所占面積較大,開設在機身上會影響機身對于機器整體的支撐;將通孔設置為腰形孔,既滿足了修整器在直線方向上移動范圍的大小,又減小了通孔面積,故通孔設為腰形孔能夠減小對機身支撐機器整體效果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滑板沿兩根所述導桿的軸心所構成的面可拆卸為相同的兩塊。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滑板設置為可拆卸為兩塊;當滑板為整體時,安裝滑板需要事先套在導桿上,再進行支架的安裝,滑板重量較大,安裝很不方便;拆卸時,亦需先拆卸掉支架再進行滑板的拆卸;將滑板設為可拆卸的兩塊,可以隨時對滑板進行拆卸與組裝,故便于拆卸組裝。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套筒設有凸邊,且所述凸邊連接于所述滑板。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套筒上設置凸邊,凸邊固定在滑板上,凸邊加大了套筒與滑板之間的接觸面積,達到使套筒與滑板間連接更為穩(wěn)固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絲桿貫穿所述上支架一端固定連接有旋輪,所述旋輪背離所述上支架一側(cè)豎直方向上設有支桿。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絲桿上固定連接旋輪,旋轉(zhuǎn)旋輪可以帶動絲桿的旋轉(zhuǎn),便于旋轉(zhuǎn)絲桿,在旋輪豎直方向上設有支桿,便于工人手握支桿對旋輪進行旋轉(zhuǎn)。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旋輪與所述上支架抵接處之間設有推力球軸承,所述推力球軸承一端面固定連接于所述旋輪,另一端面固定連接于所述上支架。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旋輪與上支架抵接處之間設置推力球軸承,推力球軸承的一端面固定連接于旋輪,另一端面固定連接于上支架,可以將旋輪與上支架之間的滑動摩擦更換為滾動摩擦,減小兩者間的摩擦力,便于旋轉(zhuǎn)旋輪,同時上支架可以通過推力球軸承為旋輪提供支撐。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絲桿上套有波紋管,所述波紋管位于所述上支架與所述滑板之間。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上支架與滑板之間部分的絲桿上套設波紋管,可以起到保護絲桿的作用,達到延長絲桿使用壽命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套筒的軸向兩端在與所述滑板的相接處皆設有半圓形凹槽,所述半圓形凹槽水平垂直于所述滑板。
通過采用上述方案,在套筒的軸向兩端設置半圓形凹槽,可以去除在調(diào)整套筒大小時,套筒內(nèi)部所產(chǎn)生的應力,避免套筒直接發(fā)生斷裂。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修整器可以套入套筒內(nèi),套筒的大小可調(diào)整,且套筒可以通過升降裝置進型上下移動,故通過支架,修整器無需人工支撐且可上下移動進行修整器位置的調(diào)整,修整器再從通孔伸入磨簧機內(nèi)對砂輪進行修整,節(jié)省了勞動力。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總體結(jié)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分的放大圖;
圖3是實施例去除機身、砂輪和驅(qū)動機構部分后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1、機身;2、支架;21、上支架;22、下支架;3、套筒;4、升降裝置;41、滑板;42、導桿;43、絲桿;5、通孔;6、旋輪;7、支桿;8、推力球軸承;9、凸邊;10、貫穿槽;11、半圓形凹槽;12、波紋管;13、螺紋孔;14、螺栓;15、驅(qū)動機構;16、砂輪;17、螺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jié)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和圖3所示,一種磨簧機包括機身1、驅(qū)動機構15和砂輪16,機身1用于支撐驅(qū)動機構15和砂輪16,驅(qū)動機構15用于驅(qū)動砂輪16轉(zhuǎn)動,砂輪16位于機身1內(nèi),支架2固定在機身1上,支架2包括上支架21與下支架22,上支架21與下支架22沿豎直方向通過螺絲固定在機身1上,上支架21位于下支架22的上方;上支架21與下支架22之間設有升降裝置4,升降裝置4包括滑板41、導桿42和絲桿43,導桿42上端連接于上支架21,且上支架21側(cè)面設有螺桿17抵緊于導桿42,下端連接于下支架22,滑板41套嵌于導桿42,故滑板41能在導桿42上滑動,絲桿43的上端轉(zhuǎn)動連接于上支架21,下端螺紋連接于滑板41,滑板41設有螺紋孔13,絲桿43嵌入到螺紋孔13內(nèi),絲桿43與滑板41呈螺紋配合,故當絲桿43向螺紋孔13內(nèi)旋進時,絲桿43在螺紋孔13外部分變短,同時給滑板41一個作用力,由于滑板41套嵌在兩根豎直的導桿42上,所以滑板41不能圍繞豎直方向進行轉(zhuǎn)動,只余豎直方向上的分力對滑板41做功,滑板41向上滑動;反之,絲桿43旋出滑板41上的螺紋孔13,滑板41向下滑動;套筒3軸向垂直于機身1,套筒3連接于滑板41,故套筒3能夠隨著滑板41進行上下滑動;滑塊沿兩根導桿42的軸心所構成的面可拆卸為相同的兩塊,兩塊滑板41之間通過螺絲連接在一起。
在機身1上,套筒3與砂輪16的中間位置還設有腰形的通孔5,故修整器隨著套筒3上下移動時,能夠穿過腰形的通孔5伸入機身1內(nèi)對砂輪16進行修整;腰形的通孔5的伸長方向為豎直方向,所以在豎直方向上的切面較小,故對機身1整體的豎直支撐效果影響較小。
絲桿43上端固定連接于旋輪6,旋輪6與上支架21之間設有推力球軸承8,推力球軸承8的上端面固定連接于旋輪6,推力球軸承8的下端面固定連接于上支架21,故旋輪6與上支架21之間的摩擦更換為滾動摩擦,使旋輪6的旋轉(zhuǎn)更加省力,同時上支架21可以通過推力球軸承8為旋輪6提供支撐,絲桿43上端固定連接于旋輪6,故上支架21可以為絲桿43提供支撐;旋輪6上端還固定連接有支桿7,支桿7呈豎直方向設置,故工人在旋轉(zhuǎn)旋輪6時可以直接站在一側(cè)直接握住支桿7轉(zhuǎn)動旋輪6,便于工人操作。
在上支架21和滑板41之間的絲桿43上包裹有波紋管12,波紋管12可以保護絲桿43,同時波紋管12可以伸縮不影響滑板41的上下滑動。
如圖1和圖2所示,套筒3設有凸邊9,凸邊9通過螺絲固定在滑板41上,套筒3內(nèi)部中空,套筒3軸向設置有貫穿槽10,貫穿槽10兩側(cè)設有垂直貫穿該貫穿槽10的可旋緊的螺栓14,通過螺栓14旋緊程度大小可以控制貫穿槽10的大小,從而改變套筒3內(nèi)部中空的大小,故修整器插入套筒3內(nèi)時,可以調(diào)整螺栓14固定緊修整器,控制修整器穿過套筒3部分的長度大小,達到在不同情況下固定緊修整器不同位置的效果;套筒3的左右兩圓環(huán)形端面在與滑板41接觸的地方還設有半圓形凹槽11,當旋緊螺栓14時,套筒3內(nèi)部會產(chǎn)生內(nèi)應力對套筒3產(chǎn)生影響,套筒3易發(fā)生斷裂,設置半圓形凹槽11可以有效的釋放內(nèi)應力,故半圓形凹槽11能夠避免套筒3發(fā)生斷裂。
具體實施為:當對磨簧機內(nèi)的砂輪16進行修整時,工人將修整器穿過套筒3通過通孔5伸入磨簧機內(nèi),通過旋轉(zhuǎn)套筒3上的螺栓14,改變套筒3內(nèi)部大小,從而固定緊修整器;由于磨簧機內(nèi)的砂輪16一般是可以控制上下移動的,所以支架2上對應設置一個可以使套筒3上下移動的升降裝置4,握住支桿7旋轉(zhuǎn)旋輪6帶動絲桿43旋進或者旋出滑板41上的螺紋孔13,使固定在滑板41上的套筒3上下移動,將套筒3調(diào)整到合適的位置,便于修整器對準砂輪16進行修整。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并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后可以根據(jù)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chuàng)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范圍內(nèi)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