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消失模鑄造方法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現(xiàn)有的消失模鑄造工藝中,工作時,將成品模裝入砂箱后,砂箱向前動作,由最前面的砂箱拖著塑料薄膜前移,當運動到加砂設備時,開始向砂箱中加砂,加砂后的沙箱需用塑料膜覆蓋在砂箱口上進行封閉,覆蓋時需要將塑料薄膜剪成固定的尺寸,現(xiàn)有技術中有采用氣缸自動切割裝置對塑料薄膜進行切割,但氣缸工作時需要壓縮空氣,當壓縮空氣供應不足時,影響生產(chǎn)進度,導致切割裝置不能連續(xù)性進行切割工作,進而降低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意在提供一種可使切割裝置自動對塑料薄膜進行連續(xù)性切割的消失模的鑄造方法。
本方案中的一種消失模的鑄造方法,包括安置砂箱,填入底砂,放入泡塑氣化模具,塑料薄膜覆蓋砂箱口,澆鑄,取件,在塑料薄膜覆蓋砂箱口步驟中,使用一種塑料薄膜自動切割裝置,擋板圍成錐形腔,擋板頂部密封設有覆蓋板,擋板底部放置塑料薄膜,覆蓋板上開設有刀槽口,刀槽口上橫向設有相對的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間形成一道可供刀片移動的縫隙,覆蓋板的一端還開設有吸氣口,吸氣口連接吸氣管,吸氣管上設有抽氣泵,覆蓋板的另一端固設有電磁鐵,切割刀包括刀柄和刀片,刀柄上設有磁鐵,覆蓋板的兩側均設有支架,支架下方設有氣缸,氣缸具有活塞桿,活塞桿與支架連接;
在塑料薄膜覆蓋砂箱口步驟中,包括如下步驟:
(1)砂箱運輸至切割裝置處時,開啟抽氣泵,擋板、覆蓋板和塑料薄膜形成一錐形密封空間,吸氣管在抽氣泵的作用下,對錐形密封空間進行抽氣,覆蓋在成品模砂上的塑料薄膜向上凸起,塑料薄膜被吸附在擋板上;
(2)向電磁鐵通入正向電流,使之與磁鐵產(chǎn)生相同的極性,由同性相斥原理,在排斥力作用下,切割刀隨磁鐵一起往遠離電磁鐵方向運動,刀片運動的同時對凸起的塑料薄膜進行切割;
(3)切割完后,關閉抽氣泵,被切割的塑料薄膜由于自身重力落在成品模的砂上,向電磁鐵通入反向電流,使之與磁鐵產(chǎn)生相反的極性,由異性相吸原理,在吸引力作用下,磁鐵帶動切割刀往靠近電磁鐵方向運動,使切割刀回到初始位置;
(4)當進行下一次切割時,啟動氣缸,氣缸推動活塞桿往上運動,進而活塞桿帶動支架使整個切割裝置往上運動,當砂箱被運輸至切割裝置的下方時,關閉氣缸,氣缸推動活塞桿往下運動,進而活塞桿帶動支架使整個切割裝置往下運動,切割裝置置于塑料薄膜上,對塑料薄膜進行切割工作。
本方案的優(yōu)點在于:1、通過設置抽氣泵,使錐形密封空間形成負壓,進而使塑料薄膜凸起,凸起的兩側分別被吸附在擋板上,便于切割工作;2、擋板圍成錐形腔體,使得其中相對的擋板形成錐形狀與塑料薄膜凸起的形狀一致,進而切割刀可對塑料薄膜凸起的頂端進行切割,同時,凸起的塑料薄膜與成品模具有間隙,避免切割刀在切割塑料薄膜時繼而切到成品模,從而間隙的形成對成品模起保護作用,提高鑄件精度;3、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對刀槽口起密封作用,防止抽氣泵在抽氣時有空氣進入錐形密封空間,進而錐形密封空間可較好的形成負壓,便于切割工作;4、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間形成相對縫,便于切割刀的刀片在相對縫間進行運動,實現(xiàn)塑料薄膜的自動切割工作;5、通過設置磁鐵和電磁鐵,當分別向電磁鐵通入正向電流或反向電流時,使得電磁鐵與磁鐵產(chǎn)生相同或相反的極性,進而使磁鐵帶動切割刀遠離或靠近電磁鐵,當切割刀遠離電磁鐵時,實現(xiàn)對塑料薄膜的自動切割工作,當切割刀靠近電磁鐵時,切割動作完成,并為下一次切割工作作準備;6、通過設置氣缸,氣缸的啟閉操作,可實現(xiàn)切割裝置的上下移動,當切割動作完成后,切割裝置向上移動,便于砂箱運輸至切割裝置相對處,進行切割時,切割裝置向下移動,實現(xiàn)對砂箱口上不同位置的塑料薄膜進行切割,進而實現(xiàn)切割裝置對塑料薄膜進行連續(xù)性的自動切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進一步,在填入底砂步驟中,底砂為硅砂,且硅砂中的二氧化硅量為85%~90%。硅砂是一種堅硬、耐磨、化學性能穩(wěn)定的硅酸鹽礦物,硅砂中二氧化硅含量高,其耐火性能越好,利于消失模的鑄造。
進一步,在填入底砂步驟中,硅砂的粒徑為0.300~0.850mm。此范圍內的硅砂粒徑具有較好的透氣性,能提高消失模的鑄造精度。
進一步,在塑料薄膜覆蓋砂箱口步驟中,擋板底部設有半球形橡膠墊。橡膠墊具有柔性,使得放在塑料薄膜上的擋板不會刺破塑料薄膜,避免塑料薄膜的浪費,提高塑料薄膜的利用率。
進一步,在塑料薄膜覆蓋砂箱口步驟中,第一柔性板和第二柔性板均為橡膠材料制成。橡膠密封性好,耐高溫,且成本低,當抽氣泵工作時,防止空氣進入密封空間內,可較好的對刀槽口起密封作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一種塑料薄膜自動切割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覆蓋板的俯視圖;
圖3為圖1的擋板、吸氣管、覆蓋板和抽氣泵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說明書附圖中的附圖標記包括:擋板1、覆蓋板2、刀片3、磁鐵4、電磁鐵5、吸氣管6、抽氣泵7、支架8、氣缸9、活塞桿10、吸氣口11、第一柔性板12、第二柔性板13、塑料薄膜14。
本方案中一種消失模的鑄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安置砂箱:將特制砂箱置于三維振實臺上。
2)填入底砂:砂箱底布鋪上一層厚度約為100mm的干砂,砂為硅砂,硅砂中二氧化硅量為90%,硅砂粒徑為0.450mm,振實、刮平。
3)放入泡塑氣化模具:將刷有涂料的泡塑氣化模具及澆冒口放置在砂箱中央,邊填砂邊震實,直到干砂離砂箱頂面50mm左右時停止加砂,刮平砂箱口。
4)塑料薄膜覆蓋砂箱口:在干砂上面覆蓋塑料薄膜,覆蓋時,需要對塑料薄膜切割后才進行蓋砂。
砂箱運動至切割裝置處時,開啟抽氣泵,擋板、覆蓋板和塑料薄膜形成一錐形密封空間,吸氣管在抽氣泵的作用下,對錐形密封空間進行抽氣,使錐形密封空間內形成負壓,覆蓋在成品模砂上的塑料薄膜向上凸起,塑料薄膜被吸附在擋板上,向電磁鐵通入正向電流,使之與磁鐵產(chǎn)生相同的極性,由同性相斥原理,在排斥力作用下,切割刀隨磁鐵一起往遠離電磁鐵方向運動,刀片運動的同時對凸起的塑料薄膜進行切割。
切割完后,關閉抽氣泵,錐形密封空間在正常氣壓下,使被切割的塑料薄膜由于自身重力落在成品模的砂上,向電磁鐵通入反向電流,使之與磁鐵產(chǎn)生相反的極性,由異性相吸原理,在吸引力作用下,磁鐵帶動切割刀往靠近電磁鐵方向運動,使切割刀回到初始位置。
當進行下一次切割時,啟動氣缸,氣缸推動活塞桿往上運動,進而活塞桿帶動支架使整個切割裝置往上運動,當砂箱被運輸至切割裝置的下方時,關閉氣缸,氣缸推動活塞桿往下運動,進而活塞桿帶動支架使整個切割裝置往下運動,切割裝置置于塑料薄膜上,對塑料薄膜進行切割工作。
5)澆鑄:將澆口杯置于澆冒口頂端,在澆口杯處接負壓系統(tǒng),緊實后進行鋼液澆鑄,泡塑氣化模具消失,金屬液取代其位置。澆注前,在塑料薄膜上撤上一層散干砂,以防止?jié)沧r鐵水濺落,燒穿塑料薄膜導致漏氣塌箱。
6)取件:在上述步驟5)中,澆鑄后的鑄件冷凝后,釋放真空,并翻箱,取出鑄件,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
本方案中的一種消失模的鑄造方法,在塑料薄膜覆蓋砂箱口步驟中,使用的一種塑料薄膜自動切割裝置,如附圖1所示,包括切割刀和若干擋板1,切割刀包括刀柄和刀片3,刀柄上設有磁鐵4,刀片3呈錐形狀,擋板1頂部密封設有覆蓋板2,擋板1底板放置塑料薄膜14,覆蓋板2左端設有吸氣管6,吸氣管6上設有抽氣泵7,覆蓋板2的右端固設有電磁鐵5,磁鐵4與電磁鐵5間通過彈簧連接,覆蓋板2的兩側均固設有支架8,支架8下方設有氣缸9,氣缸9具有活塞桿10,活塞桿10與支架8通過螺紋連接。
如圖2所示,覆蓋板2上開設有刀槽口,刀槽口上橫向設有相對的第一柔性板12和第二柔性板13,第一柔性板12和第二柔性板13均為橡膠材料制成,第一柔性板12和第二柔性板13相挨但不連接,第一柔性板12和第二柔性板13間形成一道可供刀片3移動的相對縫,覆蓋板2的左端還開設有吸氣口11,吸氣口11連接吸氣管6。
如圖3所示,擋板1圍成錐形腔體,擋板1底部設有半球形橡膠墊,擋板1、覆蓋板2與塑料薄膜14形成一錐形密封空間。
本方案具體實施時,工作時,在成品模裝入砂箱后,砂箱開始向前動作,由最前面的砂箱拖著塑料薄膜14前移,當運動到加砂設備時,開始向砂箱中加砂,當砂箱運動到切割裝置處時,開啟抽氣泵7,擋板1、覆蓋板2和塑料薄膜14形成一錐形密封空間,吸氣管6在抽氣泵7的作用下,對錐形密封空間進行抽氣,使錐形密封空間內形成負壓,覆蓋在成品模砂上的塑料薄膜14向上凸起,并與成品模間形成間隙,凸起的兩側分別被吸附在擋板1上,向電磁鐵5通入正向電流,使之與磁鐵4產(chǎn)生相同的極性,由同性相斥原理,在排斥力作用下,切割刀隨磁鐵4一起往遠離電磁鐵5方向運動,刀片3運動的同時對塑料薄膜14凸起的頂端進行切割。
切割完后,關閉抽氣泵7,錐形密封空間在正常氣壓下,使被切割的塑料薄膜14由于自身重力落在成品模的砂上,向電磁鐵5通入反向電流,使之與磁鐵4產(chǎn)生相反的極性,由異性相吸原理,在吸引力作用下,磁鐵4帶動切割刀往靠近電磁鐵5方向運動,在彈簧彈力作用下,可使磁鐵4更快的靠近電磁鐵5作往回運動,使切割刀回到初始位置,為下一次切割工作作準備。
當進行下一次切割時,啟動氣缸9,氣缸9推動活塞桿10往上運動,進而活塞桿10帶動支架8使整個切割裝置往上運動,當砂箱被運輸至切割裝置的下方時,關閉氣缸9,氣缸9推動活塞桿10往下運動,進而活塞桿10帶動支架8使整個切割裝置往下運動,切割裝置置于塑料薄膜14上,對塑料薄膜14進行切割工作。
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體結構及特性等常識在上此未作過多描述。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結構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也應該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這些都不會影響本發(fā)明實施的效果和專利的實用性。本申請要求的保護范圍應當以其權利要求的內容為準,說明書中的具體實施方式等記載可以用于解釋權利要求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