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熱態(tài)下鍛坯余熱正火的熱處理工藝及其電阻爐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正火熱處理工藝及其設備,具體涉及利用熱態(tài)下鍛坯余熱正火的 熱處理工藝及其設備。
背景技術:
在熱態(tài)下徑向鍛造或用楔橫軋機加工階梯軸類零件時,其鍛坯通常采用常規(guī) 的正火熱處理工藝,即下料一加熱一軋制(或鍛造)一上料架一移位一倒出料 架一冷卻一去料頭一裝料框一入爐升溫一爐內保溫一出爐。此工藝把還有余熱的 鍛坯逐件放入料框內,待裝滿后移地倒下,冷卻到常溫除去料頭,再裝入專用料 框放在105kw臺車式電阻爐內按照正火熱處理工藝要求進行正火熱處理。由于熱 態(tài)下的鍛坯,其溫度降至常溫態(tài)需要一定的時間,再從常溫態(tài)下到入爐達到正火 熱處理溫度又需要時間,且還要耗費電能。因此現有的這種工藝生產周期長、效 率低、能耗大;與此工藝相配套的現有的設備也不能充分利用熱能來進行循環(huán)正 火熱處理。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效、低能耗 工藝及與之相配套的專用設備。
本發(fā)明為實現其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方案為利用熱態(tài)下鍛坯余熱正火的熱處 理工藝,該工藝包括下述步驟
(1) 把熱態(tài)下的鍛坯裝入料框內,待冷卻至45(TC-55(TC;
(2) 放入己到93CTC—950。C溫度的多爐膛電阻爐的其中一個爐膛內;
(3) 正火熱處理加熱保溫1. 5—3小時;
(4) 出爐冷卻至常溫;
(5) 去料頭。
利用熱態(tài)下鍛坯余熱正火的熱處理工藝的電阻爐,包括爐體、爐蓋和爐膛,爐膛內設電阻絲,所述爐體內至少含有兩個爐膛,每個爐膛口均各自設有爐蓋, 所述爐蓋設開合裝置。
所述爐膛為方形,在其內壁和底部分布電阻絲。 所述開合裝置為液壓式開合裝置,液壓伸縮柱與爐蓋后把連接。 本發(fā)明工藝與相應的專用電阻爐配套,可根據楔橫軋機的生產節(jié)拍和軋制好 的鍛坯長短重量不等及其散熱條件設計成雙爐膛、三爐膛、四爐或其他多爐膛的 方形井式電阻爐,每個爐膛的單臺功率為60kw,逐步將放滿料框的鍛坯按照正 火熱處理工藝要求(待冷到約50CTC)放入某一到溫度(如到940。C)的其中一 個爐膛內進行正火熱處理加熱保溫,各爐膛可依次循環(huán)使用,這樣不僅節(jié)省時間 而且有助于保持爐溫,節(jié)省電能。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節(jié)省能源,生產效率高。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工藝框圖2為實現本發(fā)明工藝配套而設計的專用電阻爐俯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4為圖2的B—B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參見圖l,本發(fā)明的工藝采用下述步驟
(1) 把在熱態(tài)下徑向鍛造或用楔橫軋機加工的階梯軸類零件的鍛坯裝入料 框內,待鍛坯溫度冷卻至約50(TC;
(2) 將溫度在約50(TC的熱態(tài)下的鍛坯放入已到約94(TC溫度的多爐膛電阻 爐的其中一個爐膛內;
(3) 正火處理加熱保溫4小時;
(4) 出爐冷卻至常溫;
(5) 去料頭。
按上述工藝依次在電阻爐各爐膛內循環(huán)進行操作。
4參見圖2—4,本發(fā)明包括爐體15、爐蓋9和爐膛7,爐膛內設電阻絲13。 在具體實施中,根據生產的要求可把爐體內的爐膛可設計成方形雙爐膛、三爐膛 或其他多爐膛,爐膛的大小規(guī)格視鍛件尺寸而定。本例以方形井式四爐膛為例來 描述。為保證爐底部加熱與爐膛溫度的均勻性,爐底部設置電阻絲13,位于爐 底板12下方,其單相功率為10kw,爐膛內壁設置電阻絲14,其功率為55kw。 單孔電阻爐功率為三相60kw,總四孔電阻爐電功率為三相240kw。爐蓋9內設 有保溫層11。爐蓋的后把與液壓式開合裝置1的伸縮柱連接,通過液壓裝置控 制所述爐蓋的開合。爐底采用輕質耐火磚2和高質耐火磚3。爐膛壁外側為硅酸 鋁纖維板5,其內為爐保溫層4,采用硅酸鋁纖維。內側為爐膛側壁磚6,爐口 設有隔熱槽8和重質磚10。
爐體側所設置的四套開啟爐蓋的液壓式開合裝置1由四臺獨立控制的電氣 控制柜控制。采用中型圓頭自動平衡記錄調節(jié)儀控溫。采用數字顯示調節(jié)儀監(jiān)控 電阻爐使用過程中的超溫情況。
從產品能耗測試來看,用105kw臺車式電阻爐正火,據統計表明2007年 平均電耗為0.45kwh/kg;采用本發(fā)明工藝和專用電阻爐進行正火熱處理,爐次 98次,平均電耗為0.29kwh/kg,兩項比單耗電能節(jié)約35%,按2007年共正火熱 處理產品重量1367110kg計算,節(jié)約電能為21.8萬度。
權利要求
1、利用熱態(tài)下鍛坯余熱正火的熱處理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包括下述步驟(1)把熱態(tài)下的鍛坯裝入料框內,待冷卻至450℃550℃;(2)放入已到930℃—950℃溫度的多爐膛電阻爐的其中一個爐膛內;(3)正火熱處理加熱保溫1.5—3小時;(4)出爐冷卻至常溫;(5)去料頭。
2、 一種實現權利要求1所述利用熱態(tài)下鍛坯余熱正火的熱處理工藝的電阻 爐,包括爐體、爐蓋和爐膛,爐膛內設電阻絲,其特征在于所述爐體內至少含有 兩個爐膛,每個爐膛口均各自設有爐蓋,所述爐蓋設開合裝置。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阻爐,其特征在于所述爐膛為方形,在其內壁 和底部分布電阻絲。
4、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電阻爐,其特征在于所述開合裝置為液壓式 開合裝置,液壓伸縮柱與爐蓋后把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利用熱態(tài)下鍛坯余熱正火的熱處理工藝及其電阻爐,其工藝包括的步驟為把熱態(tài)下的鍛坯裝入料框內,待冷卻至450℃-550℃;放入已到930℃-950℃溫度的多爐膛電阻爐的其中一個爐膛內;正火處理加熱保溫1.5-3小時;出爐冷卻至常溫;去料頭。所述工藝的專用電阻爐,包括爐體、爐蓋和爐膛,爐膛內設電阻絲,所述爐體內至少含有兩個爐膛。所述電阻絲分布在爐底和爐膛內壁。所述爐蓋與液壓裝置的伸縮柱連接,通過液壓式開合裝置控制所述爐蓋的開合。本發(fā)明節(jié)省能源,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C21D1/26GK101481748SQ20091011600
公開日2009年7月15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5日 優(yōu)先權日2009年1月5日
發(fā)明者何慶芬, 劉友剛, 劉和全, 孫愛生, 曹雪松, 汪祥義, 硯 王 申請人:安慶市振發(fā)汽車鍛件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