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由內齒圈9、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齒輪12、擺動氣缸13、氣缸固定架14、外齒塊15、第一小齒輪16、第一齒輪軸17、第二小齒輪18、第二齒輪軸19、托輪20和托輪固定座21組成。
[0035]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用于疊加在機械手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上,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為長形,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端安裝在第一齒輪軸17上,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在轉動驅動機構驅動下能夠繞第一齒輪軸17擺轉,使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另一端疊加到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上或從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上離開;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用于疊加在機械手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上,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為長形,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 一端安裝在第二齒輪軸19上,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在轉動驅動機構驅動下能夠繞第二齒輪軸19擺轉,使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另一端疊加到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上或從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上離開。
[0036]所述轉動驅動機構主要由內齒圈9、齒輪12、擺動氣缸13、氣缸固定架14、外齒塊15、第一小齒輪16、第一齒輪軸17、第二小齒輪18、第二齒輪軸19、托輪20和托輪固定座21組成,所述內齒圈9套在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外,內齒圈9通過設置在其外圍的若干件沿周向均布的托輪20支撐,每個托輪20均通過螺栓軸固定在對應的托輪固定座21上,所述托輪固定座21固定在外殼4上;所述外齒塊15用螺釘固定在內齒圈9上,外齒塊15的外齒邊與齒輪12嚙合,齒輪12安裝在擺動氣缸13的活塞桿端,擺動氣缸13工作時帶動齒輪12往復擺轉,齒輪12帶動外齒塊15和內齒圈9往復轉動;所述擺動氣缸13安裝在氣缸固定架14上,氣缸固定架14固定在外殼4上;所述第一小齒輪16安裝在第一齒輪軸17上,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端固定在第一小齒輪16上,第一小齒輪16與所述內齒圈9的內周齒邊嗤合;所述所述第二小齒輪18安裝在第二齒輪軸19上,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 一端固定在第二小齒輪18上,第二小齒輪18與所述內齒圈9的內周齒邊嚙合。
[0037]所述第一齒輪軸17上套裝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一端頂住外殼4,另一端頂住第一小齒輪16;所述第二齒輪軸19上套裝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一端頂住外殼4,另一端頂住第二小齒輪18。
[0038]實施例2中機械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過程如下:
[0039]在編制第一種鏈環(huán)時,第一種鏈環(huán)棒料(圖9)通過識別后,PLC控制程序控制擺動氣缸13工作,確保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件移出疊加位置;第一種鏈環(huán)棒料被編鏈機的送料機構送入到位后,接下來的動作與實施例1中工作過程的步驟1?4 一致,區(qū)別只是在步驟3里被送進來的第二根鏈環(huán)棒料為第二種鏈環(huán)棒料(圖10)。
[0040]在編制第二種鏈環(huán)時,PLC控制程序控制擺動氣缸13工作,擺動氣缸13驅動齒輪12,齒輪12帶動外齒塊15和內齒圈9轉動,內齒圈9帶動第一小齒輪16和第二小齒輪18轉動,從而使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疊加到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上,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疊加到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上。當疊加到位后,接下來的動作與實施例1中工作過程的步驟1?4一致,只是又將步驟3里被送進的第三根鏈環(huán)棒料換成第一種鏈環(huán)棒料。
[0041]這樣,進入交替循環(huán)過程。交替循環(huán)過程中的混合鏈編制規(guī)律為:編制奇數環(huán)時,移開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和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送入第一種鏈環(huán)棒料,編制第一種鏈環(huán);編制偶數環(huán)時,疊加上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和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送入第二種鏈環(huán)棒料,編制第二種鏈環(huán)。
[0042]本實用新型通過控制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和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的疊加、取消,配合其他機構、電氣協(xié)同改進,最終可以實現(xiàn)混合鏈的編制。
【主權項】
1.編制混合鏈機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夾爪油缸(1)、限位撞塊(2)、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外殼(4)、平移驅動油缸(5)、夾爪(6)、旋轉驅動油缸(7)和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所述外殼(4)安裝在平移驅動油缸(5)缸筒后端,所述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穿設于外殼(4)和平移驅動油缸(5)缸筒內,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后端從外殼(4)后端伸出,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前端從平移驅動油缸(5)缸筒前端伸出,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能左右軸向移動;所述夾爪(6)安裝在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前端,所述夾爪油缸(1)和限位撞塊(2)安裝在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后端,夾爪油缸(1)、限位撞塊(2)和夾爪(6)能跟隨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同步移動;所述夾爪油缸(1)與夾爪(6)連接,夾爪油缸(1)驅動夾爪(6)開合以夾持鏈環(huán)棒料;所述外殼(4)后端面上安裝有兩個在豎直方向上呈180度對稱分布的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和兩個在水平方向上呈180度對稱分布的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所述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和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用于在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左右軸向移動與限位撞塊(2)配合;所述外殼(4)上安裝有垂直于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縱向布置的旋轉驅動油缸(7),所述旋轉驅動油缸(7)用于驅動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繞自身軸線旋轉。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編制混合鏈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編制混合鏈機械手還包括送料疊加限位裝置,所述送料疊加限位裝置包括用于疊加在機械手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上的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和用于疊加在機械手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上的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為長形,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端安裝在第一齒輪軸(17)上,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在轉動驅動機構驅動下能夠繞第一齒輪軸(17)擺轉,使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另一端疊加到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上或從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3)上離開;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為長形,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一端安裝在第二齒輪軸(19)上,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在轉動驅動機構驅動下能夠繞第二齒輪軸(19)擺轉,使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另一端疊加到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上或從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8)上離開。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編制混合鏈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轉動驅動機構包括內齒圈(9)、齒輪(12)、擺動氣缸(13)、氣缸固定架(14)、外齒塊(15)、第一小齒輪(16)、第一齒輪軸(17)、第二小齒輪(18)、第二齒輪軸(19)、托輪(20)和托輪固定座(21),所述內齒圈(9)套在平移驅動油缸(5)活塞桿外,內齒圈(9)通過設置在其外圍的若干件沿周向均布的托輪(20)支撐,每個托輪(20)均通過螺栓軸固定在對應的托輪固定座(21)上,所述托輪固定座(21)固定在外殼(4)上;所述外齒塊(15)用螺釘固定在內齒圈(9)上,外齒塊(15)的外齒邊與齒輪(12)嚙合,齒輪(12)安裝在擺動氣缸(13)的活塞桿端,擺動氣缸(13)工作時帶動齒輪(12 )往復擺轉,齒輪(12 )帶動外齒塊(15 )和內齒圈(9 )往復轉動;所述擺動氣缸(13 )安裝在氣缸固定架(14)上,氣缸固定架(14)固定在外殼(4)上;所述第一小齒輪(16)安裝在第一齒輪軸(17)上,所述第一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0)—端固定在第一小齒輪(16)上,第一小齒輪(16)與所述內齒圈(9)的內周齒邊嚙合;所述所述第二小齒輪(18)安裝在第二齒輪軸(19)上,所述第二工作位置活動墊塊(11) 一端固定在第二小齒輪(18)上,第二小齒輪(18)與所述內齒圈(9)的內周齒邊嚙合。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編制混合鏈機械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齒輪軸(17)上套裝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一端頂住外殼(4),另一端頂住第一小齒輪(16);所述第二齒輪軸 (19)上套裝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一端頂住外殼(4),另一端頂住第二小齒輪(18)。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編制混合鏈機械手。外殼安裝在平移驅動油缸缸筒后端,平移驅動油缸活塞桿穿設于外殼和平移驅動油缸缸筒內;夾爪安裝在平移驅動油缸活塞桿前端,夾爪油缸和限位撞塊安裝在平移驅動油缸活塞桿后端;夾爪油缸與夾爪連接,夾爪油缸驅動夾爪開合以夾持鏈環(huán)棒料;外殼后端面上安裝有兩個在豎直方向上呈度對稱分布的第一工作位置限位塊和兩個在水平方向上呈度對稱分布的第二工作位置限位塊;外殼上安裝有垂直于平移驅動油缸活塞桿縱向布置的旋轉驅動油缸,旋轉驅動油缸用于驅動平移驅動油缸活塞桿繞自身軸線旋轉。本實用新型可使編鏈機實現(xiàn)兩種鏈環(huán)的混合編制,實現(xiàn)全自動生產,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質量。
【IPC分類】B25J11/00, B21L1/00
【公開號】CN205096475
【申請?zhí)枴緾N201520896796
【發(fā)明人】王洪軍, 沈鋼
【申請人】無錫市??怂姑旱V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6年3月23日
【申請日】2015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