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檔序號:10620516閱讀:511來源:國知局
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涉及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及其制造方法,使為了將內置部件固定于容器的內部而向內置部件的加壓后產生應力的釋放的部位恒定,從而使內置部件的變形的趨勢恒定。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具備容器按壓單元以及執(zhí)行容器按壓單元的按壓動作的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構成為通過將多個按壓工具同時按壓于多個孔的按壓動作來預先調查內置部件的外周部的形狀,并從向內置部件的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較大的孔開始,按順序隔開時間間隔地執(zhí)行容器按壓單元的多個按壓工具的按壓動作。
【專利說明】
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將內置于空調設備、冷凍裝置或者熱水器裝置等所使用的壓縮機的部件固定于密閉容器的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以及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0002]作為現(xiàn)有的壓縮機的制造方法,有一種對容器實施開孔加工,將作為壓縮單元的壓縮機構部熱裝于容器,并使熔融金屬從孔部外側流入,將壓縮機構部等內置部件固定于容器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
[0003]作為不對容器實施開孔加工的壓縮機的壓縮機構部的固定方法,有一種在將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壓入到容器內并進行定位之后,利用按壓工具將與在壓縮機構部的外周部設置的裝配孔對置的容器向半徑方向內朝向按壓,使容器在裝配孔的內部塑性變形,從而將壓縮機構部固定于容器內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0004]并且,存在一種在壓縮機構部的外周部設置裝配孔,在與該裝配孔相同的位置通過加熱鉚接從容器的外周將壓縮機構部固定于密閉容器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3)。
[0005]另外,存在一種在壓縮機構部的外周部設置接近的多個裝配孔,利用按壓工具將與這些裝配孔對置的容器向半徑方向內朝向按壓,在容器形成與裝配孔接合的凸部,通過容器的冷卻所引起的熱收縮,使得容器的多個凸部將壓縮機構部的裝配孔間緊固,由此將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固定于容器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4)。
[0006]并且,存在一種通過利用按壓工具從容器外側支承容器壁部,從而即使不同時對多個部位進行加熱鉚接而錯開時間地逐處獨立地實施加熱鉚接,也能夠不使力矩作用于壓縮機地固定于容器的方法(例如參照專利文獻5)。
[0007]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6 — 272677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平6 — 509408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平I 一 131880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5 — 330827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5:日本特開2007 — 309211號公報
[0012]在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下述那樣的課題。
[0013]首先,在對密閉容器實施開孔加工的方法中,存在在焊接時焊接濺射物等異物從孔部混入壓縮機構部而引起壓縮不良,或者因焊接不良而產生制冷劑從密閉容器的孔部泄漏這一課題。
[0014]另外,在使熔融金屬流入密閉容器的孔部時,密閉容器因被加熱而向半徑方向外朝向膨脹。由于在該狀態(tài)下注入到壓縮機構部等內置部件與密閉容器之間的熔融金屬凝固,所以在凝固后密閉容器向半徑方向內朝向冷卻收縮,存在受到該力而在壓縮機構部產生的形變增加這一課題。
[0015]另一方面,在不對密閉容器實施開孔加工的方法中,由于將壓縮機構部壓入密閉容器,所以存在壓縮機構部的緊固力增加,形變也增加的課題。另外,即使在不對與壓縮機構部的裝配孔對置的密閉容器進行加熱而從外側按壓來進行鉚接的情況下,也存在對壓縮機構部施加力而使形變增加這一課題。
[0016]并且,在裝配孔為I個點的加熱鉚接中,雖然能夠降低鉚接時來自密閉容器外側的按壓力,但由于鉚接點在密閉容器的冷卻后熱收縮,所以存在壓縮機構部相對于密閉容器產生松動這一課題。
[0017]另外,即使在形成接近的多個加熱鉚接點并通過密閉容器的冷卻所引起的熱收縮將接近的多個加熱鉚接點緊固固定的情況下,也由于緊固力不足從而在長期間使用壓縮機的過程中壓縮機構部相對于密閉容器發(fā)生偏移或松動,存在產生噪聲或振動的增加等不良狀況等缺乏長期的可靠性這一課題。
[0018]鑒于此,采用了下述方法:將設置有裝配孔的壓縮機構部與密閉容器隔著間隙而定位并進行固定,并且一邊利用裝配孔直徑以下的按壓工具從密閉容器外側將容器壁部向與裝配孔對置的位置按壓一邊對容器壁部進行加壓來使其進入裝配孔,進而施加在多個部位同時進行該加壓動作的控制。由此,減少了與因長期使用而引起的壓縮機構部的松動相伴的噪聲、振動的增加等不良狀況。
[0019]但是,在施加于密閉容器的向加熱部的加壓的時間幾乎為同時的情況下,由密閉容器作用的向壓縮機構部的應力相互競爭,使得應力在加壓后從剛性較弱的部位一下子釋放。這里,壓縮機構部的形狀例如厚度、壓縮機在制造上所需的鑄孔的數(shù)量、配置部位等因壓縮機的機型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即使是相同的機型,在各個壓縮機構部中也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存在隨著應力開始釋放的部位在個體間不同,變形的差別變大這一課題。

【發(fā)明內容】

[0020]本發(fā)明用于消除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課題,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在為了將內置部件固定于容器的內部而向內置部件加壓后產生應力的釋放的部位恒定,從而使內置部件的變形的趨勢恒定的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以及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方法。
[0021]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具備:容器按壓單元,利用被配置于對在外周部設置有多個孔的至少一個內置部件進行收容的容器的外周方向的按壓工具,從與所述多個孔對置的所述容器的外側按壓所述容器的壁部來使所述容器的壁部分別進入所述多個孔,其中,所述按壓工具為所述孔的直徑以下;以及控制單元,執(zhí)行上述容器按壓單元的按壓動作,上述控制單元構成為通過將上述多個按壓工具同時按壓于上述多個孔的按壓動作來預先調查上述內置部件的外周部的形狀,并從向上述內置部件的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較大的上述孔開始,按順序隔開時間間隔地執(zhí)行上述容器按壓單元的上述多個按壓工具的按壓動作。
[0022]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方法利用被配置于對在外周部設置有多個孔的至少一個內置部件進行收容的容器的外周方向的按壓工具,從與所述多個孔對置的所述容器的外側按壓所述容器的壁部來使所述容器的壁部分別進入所述多個孔,其中,所述按壓工具為所述孔的直徑以下,在該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方法中,通過將上述多個按壓工具同時按壓于上述多個孔的按壓動作來預先調查上述內置部件的外周部的形狀,并從向上述內置部件的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較大的上述孔開始,按順序隔開時間間隔地執(zhí)行上述多個按壓工具的按壓動作。
[0023]根據(jù)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以及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方法,由于以預先決定的時間間隔執(zhí)行多個按壓工具的按壓動作,所以能夠使為了將內置部件固定于容器的內部而向內置部件的加壓后產生應力的釋放的部位恒定,從而使內置部件的變形的趨勢恒定。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剖視圖。
[0025]圖2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26]圖3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27]圖4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28]圖5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29]圖6是從密閉容器的外側觀察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圖。
[0030]圖7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構造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31]圖8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構造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32]圖9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容器形成凸部的鉚接沖頭的簡略圖。
[0033]圖10是表示形成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按壓壓力機的簡略圖。
[0034]圖11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多個鉚接部的相位進行說明的圖。
[0035]圖12是表示因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鉚接部的相位變化引起的缸體葉片槽寬度的變化的圖表。
[0036]圖13是對以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缸體的吸入孔為基準的裝配孔加工進行說明的圖。
[0037]圖14是表示比較例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因實施加熱鉚接的相位的順序的變化引起的缸體外周部形狀的變化的圖表。
[0038]圖15是表示比較例2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因實施加熱鉚接的相位的順序的變化引起的缸體外周部形狀的變化的圖表。
[0039]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的因實施加熱鉚接的相位的順序的變化引起的缸體外周部形狀的變化的圖表。
[0040]圖17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裝置統(tǒng)一表示的整體構成圖,圖17(a)是俯視圖,圖17(b)是圖17(a)的X—X線的剖視圖。
[0041]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裝置的控制部的圖。
[0042]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裝置的動作流程的圖。
[0043]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載置于托盤(pallet)的工件的狀態(tài)的圖。
[0044]圖21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件定位機構統(tǒng)一表示的構成圖,圖21(a)是俯視圖,圖21(b)是圖21(a)的Y—Y線的剖視圖,圖21 (c)是圖21 (a)的向視A、B的向視圖,圖21(d)是圖21(b)的向視C的向視圖。
[0045]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件定位機構的狀態(tài)的圖。
[0046]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件定位機構的動作流程的圖。
[0047]圖24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盤升降機構統(tǒng)一表示的構成圖,圖24(a)是尚]視圖,圖24(b)是側視圖。
[0048]圖25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機構統(tǒng)一表示的構成圖,圖25(a)是俯視圖,圖25(b)是圖25(a)的P—P線的剖視圖,圖25(c)是圖25(b)的向視Q的向視圖。
[0049]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機構的動作流程的圖。
[0050]附圖標記說明
[0051 ] 1...密閉容器;2...電動機定子;3...轉子;4...壓縮機構部;5...吸入管;6...裝配孔;7...加熱中心;8...按壓工具;9...凸部;10...凹部;11...加熱范圍;12..?鉚接沖頭;12a..?基部;13...按壓工具;14按壓壓力機;15...按壓力;16..?缸體;16a.??內徑;16b葉片槽;16c...外周部;17a...鉚接部位置;17b...鉚接部位置;17c...鉚接部位置;18...吸入孔;19...基準圓;20...缸體外周部形狀;21...加熱鉚接裝置;22...工件定位機構;
23...托盤升降機構;24...加熱鉚接機構;24a...加熱鉚接機;24b...加熱鉚接機;24c...加熱鉚接機;25...工件;26...輸送機;27...壓縮機構部;27a...上缸體;28...壓縮機構部;29...吸入孔;30...托盤;31...環(huán);32...吸入管;33...筒夾(collet)機構;34...軸套;35..?第一氣缸;36..?第一引導件;37..?第一銷;38..?聯(lián)接器(coupler) ;39..?第三氣缸;
40...第三引導件;41...相位決定銷;42...第四引導件;43...第四氣缸;44...第二氣缸;45...第二引導件;46...限位器;58...馬達;59...第二銷;60...板;61...輸送引導件;
62...滾珠絲杠;63...帶輪;64...帶;65...聯(lián)軸器(coupling);66...定位軸套;67...定位軸;68...圓筒部位;69...輸送軸套;70...返回用輸送機;71...鉚接沖頭;72...支承軸;
73...凸緣;74...鉚接側凸緣;75...連桿軸;76...第六氣缸;77...第六引導件;78...伺服壓力機;79...高頻加熱線圈;80...保持器具;81...第七氣缸;82...第七引導件;83.?.第八氣缸;84...第八引導件;85...止擋機構;86...第五氣缸;87...第五引導件;88...按壓軸;100...密閉型壓縮機;300...控制部;300a...工件相對于托盤的定位部;300b...托盤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的定位部;300c...加熱鉚接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52]以下,基于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
[0053]其中,在各圖中標注相同附圖標記的部分是相同或者相當?shù)牟糠?,這在說明書的全文中是共通的。
[0054]并且,說明書全文所表達的構成要素的方式終究是例示,并不限定于這些記載。
[0055]實施方式1.
[0056]圖1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剖視圖。
[0057]如圖1所示,在密閉型壓縮機100中,定子2通過熱裝被固定在密閉容器I內。定子2驅動轉子3,向壓縮機構部4所具備的旋轉軸供給驅動力。壓縮機構部4具有用于供給被進行壓縮的制冷劑的吸入管5。
[0058]這里,對將壓縮機構部4固定于密閉容器I的方法進行說明。
[0059]圖2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3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4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圖5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鉚接部的構造以及方法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在圖2?圖5中,示出了密閉型壓縮機100的橫向的橫剖面。
[0060]壓縮機構部4相對于密閉容器I處于間隙配合的狀態(tài)。間隙配合是指壓縮機構部4的外徑比密閉容器I的內徑小,即使考慮彼此的圓度,在插入時也會在壓縮機構部4與密閉容器I之間產生間隙而不作用載荷的嵌合。
[0061]這里,外徑、內徑大多是指在正交的兩個部位或者在上述兩個部位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加的三個部位以上的部位測定的外徑、內徑的平均值。
[0062]在壓縮機構部4的外周部形成有多個裝配孔6。由于圖1是縱剖視圖,所以僅描繪了一處裝配孔6,但如圖2所示,以在壓縮機構部4的圓周方向接近的狀態(tài)的兩個部位成為一對的方式設置有多個裝配孔6,這里,將多個裝配孔6與被它們夾持的部分合在一起的壓縮機構部4的外周部的局部區(qū)域稱為固定部。該固定部在壓縮機構部4的外周部以大致等間距間隔設置有三處。
[0063]而且,如圖2所示,將各固定部中的一對即兩個部位的裝配孔6間的中心位置上的密閉容器I的外周面作為加熱中心7,從密閉容器I的外側對與各固定部對置的密閉容器I的壁部進行局部加熱。
[0064]在密閉容器I因加熱而熱膨脹從而變軟之后,如圖3所示,形成為具有與裝配孔6的內徑相等或者比其稍小的外徑的圓柱狀且前端為平面的兩個按壓工具8從兩個部位的裝配孔6的正上方(半徑方向外側),在兩個點同時從密閉容器I的壁部外側進行按壓,來使密閉容器I塑性變形。這里,塑性變形是指對物體施加超過某個一定值的外力并在除去該力之后殘留的永久的變形。
[0065]而且,如圖4所示,在密閉容器I的壁部內側(內周面)形成進入到裝配孔6的兩個凸部9。以下,將該接近的兩個鉚接點稱為鉚接部。
[0066]另外,密閉容器I的外周面的凹部10的內徑與按壓工具8的外形相等。
[0067]而且,如圖5所示,若熱膨脹后的密閉容器I因周圍的外部空氣而冷卻,則兩個點的凸部9間因熱收縮而變窄,兩個點的凸部9在圓周方向緊固壓縮機構部4,由此壓縮機構部4被固定于密閉容器I。
[0068]圖6是從密閉容器I的外側觀察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鉚接部的圖。
[0069]在密閉容器I的外周面形成有作為固定部的接近的兩個點的凹部10,這在整周設置有三處。如圖6所示,虛線的圓表示加熱范圍11,是局部加熱的熱量造成影響的范圍。
[0070]密閉容器I的材料一般為鐵。鐵的屈服點在600°C左右急劇降低,即變得容易產生塑性變形。將屈服點這樣急劇地開始降低的溫度稱為進行軟化的溫度。即,鐵軟化的溫度為600°C。優(yōu)選通過降低密閉容器I的剛性并使按壓工具8進行按壓,來降低用于形成凸部9的壓入力。進一步優(yōu)選降低密閉容器I所使用的材料的屈服點來高效地變形為希望的形狀。因此,優(yōu)選加熱時的溫度比材料進行軟化的溫度高且比熔點低。
[0071]這里,熔點是指個體熔解而液化的溫度。通過在利用加熱使屈服點降低之后利用按壓工具8來壓入,能夠降低使密閉容器I塑性變形后的密閉容器I的半徑方向的回彈,從而高效且可靠地確保規(guī)定的壓入量。壓入量是進入裝配孔6的凸部9的深度,是圖4中由H示出的尺寸。
[0072]通過加熱范圍11包含成為按壓工具8的按壓部位的凹部10全部,可利用上述那樣的密閉容器I的材質在高溫下的特性,實現(xiàn)凸部9的可靠的形成以及降低用于形成該凸部9的壓入力,由此能夠降低固定于密閉容器I時的壓縮機構部4所產生的形變。
[0073]并且,由于通過使密閉容器I的加熱中心7處于兩個裝配孔6之間的中心上,使得在密閉容器I可靠地形成凸部9之后,凸部9因基于外部空氣的冷卻而朝向加熱中心熱收縮,所以能夠利用接近的兩個密閉容器I的凸部9來夾住壓縮機構部4的裝配孔6間的部分。
[0074]這樣,由于通過形成密閉容器I的凸部9并使密閉容器I的兩個凸部9夾住壓縮機構部4的裝配孔6間的部分而牢固地固定,所以即使壓縮機構部4相對于密閉容器I為間隙配合,也能夠在長期的對壓縮機100的使用中承受壓縮機運行中所產生的正常以及過度的力,并且不產生松動地將壓縮機構部4牢靠地固定于密閉容器I。
[0075]另外,通過成為間隙配合,能夠在固定結束后降低作為現(xiàn)有的固定方法的焊接、壓入時起作用的將壓縮機構部4向半徑方向內朝向按壓的力,所以能夠降低壓縮機構部4的形變,由此帶動壓縮機性能的提高。
[0076]圖7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鉚接部的構造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77]在壓縮機100的軸線方向上,除了通過由密閉容器I的兩個凸部9的夾持實現(xiàn)的支承之外,還通過密閉容器I的凸部9自身的剛性對壓縮機構部4進行支承。因此,如圖7所示,將壓縮機構部4的裝配孔6的直徑Φ Dl選定為滿足針對在產生軸線方向的加速度的壓縮機100的輸送時、下落時發(fā)生的軸線方向的偏移、脫落的強度規(guī)格。
[0078]例如將需要的脫落強度設為8000N。當如上述那樣將由接近的兩個點的鉚接點構成的鉚接部(固定部)在圓周方向設置三處、合計設置六處鉚接點時,若將密閉容器I的斷裂強度設為240N/mm2,則在裝配孔6的直徑Φ Dl為2mm的情況下,脫落強度為π X 22/4 X 240 X 6個點= 4521N,其未達到需要的脫落強度。但是,在裝配孔6的直徑Φ??為3mm的情況下,脫落強度為π X 32/4 X 240 X 6個點=10174Ν,其能夠滿足脫落強度規(guī)格。這樣,根據(jù)鉚接點的數(shù)量以及需要的脫落強度來設定裝配孔6的直徑Φ Dl。
[0079]為了不使密閉容器I產生不必要的因加熱引起的形變,優(yōu)選在鉚接前對密閉容器I進行的局部加熱為短時間。因此,優(yōu)選加熱源能夠在短時間內使密閉容器I的溫度上升至需要的值。作為加熱源,能夠利用TIG焊接機等主要利用了電氣的電弧焊、燃燒器等的火力、激光、尚頻加熱等。
[0080]其中,TIG焊接機等弧焊機雖然具有設備費用便宜、能夠利用電弧使密閉容器I局部變?yōu)楦邷氐膬?yōu)點,但加熱中心會變得過于高溫而處于半熔融狀態(tài),由于利用按壓工具8按壓該半熔融部分所以容易產生氣孔。
[0081]另一方面,高頻加熱機雖然設備費用高昂,但加熱的穩(wěn)定性與控制性優(yōu)良,通過調整加熱所使用的線圈的形狀、電源輸出能夠在短時間內穩(wěn)定地進行局部加熱,可以說適于實施方式I。
[0082]另外,在使用燃燒器(burner)等的火力來進行加熱的情況下,雖然設備費用便宜但難以進行局部的加熱。因此,將使用了火力的加熱用于裝配孔6的直徑Φ??較大的情況、加熱范圍11隨著裝配孔6之間變大而變寬的情況是有效的。
[0083]在實施方式I中,成為如下構造:使壓縮機構部4相對于密閉容器I為間隙配合,并在密閉容器I與作為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4之間沿半徑方向設置間隙,從而難以產生由來自密閉容器I的外部的加熱引起的熱傳遞。但是,若加熱時間變長,則導致熱量在密閉容器I的加熱時傳遞至壓縮機構部4而使其變?yōu)楦邷?,由于形成凸?之后的密閉容器I因冷卻而熱收縮,并且除了密閉容器I以外,壓縮機構部4也進行因冷卻引起的熱收縮,所以夾持力降低,有可能產生松動。
[0084]因此,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加熱,優(yōu)選以在短時間內上升至規(guī)定的溫度的方式設定高頻加熱機的電源容量。例如在密閉容器I的板厚為2mm、加熱溫度為800°C?1000°C、加熱范圍11為Φ 12mm、完成加熱鉚接為止的裝置生產節(jié)拍為12秒、且必須在3秒鐘完成加熱工序的情況下,通過使電源容量在每一處鉚接部為1kw左右來滿足上述條件,并能夠不產生因熱量朝向壓縮機構部4的傳遞引起的夾持力的減少地將壓縮機構部4固定于密閉容器I。另外,作為加熱時間,例如當密閉容器I的板厚為2mm?4_時,在想要為800°C?1100°C的情況下3?4秒為合理的加熱時間,若是更高溫的1100°C?1500°C則I?2秒為合理的加熱時間,在通過電源容量的關系等使溫度僅上升至600 °C?800 °C的情況下5?6秒為合理的加熱時間,能夠實現(xiàn)凸部9的可靠的形成與通過足夠且穩(wěn)定的夾持力進行的固定。
[0085]如圖7所示,若使凹部10的內徑為Φ?,則該ΦD與按壓工具8的外徑相等。通過使該凹部10的內徑(即按壓工具8的外徑)Φ?與裝配孔6的直徑Φ??相等或者比其小,能夠在按壓時將密閉容器I向裝配孔6壓出,以較小的按壓力使密閉容器I塑性變形來形成凸部9。
[0086]若按壓工具8的外徑即Φ?比裝配孔6的Φ??大,則由于按壓工具8在按壓時也會按壓裝配孔6周圍的壓縮機構部4的外周部,所以使密閉容器I塑性變形來形成凸部9所需的按壓力增加。結果,在壓縮機構部4產生形變而導致壓縮機的性能降低。
[0087]在實施方式I中,利用密閉容器I的熱收縮而使固定部的接近的兩個裝配孔6之間的部分產生由兩個凸部9引起的夾持力,將作為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4固定,但通過調整兩個裝配孔6的間隔,能夠使密閉容器I的熱收縮量變化,調整內置部件的兩個裝配孔6間產生的夾持力。
[0088]由于在固定部的兩個裝配孔6的間隔較寬的情況下,加熱鉚接實施后的熱收縮量變大,密閉容器I的兩個凸部9的夾持力變大,所以對作為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4進行固定的力也變大。但是,由于不得不增寬加熱范圍11,所以會在密閉容器I產生熱形變而使得壓縮機構部4的內徑圓度增加,導致壓縮機的性能降低。
[0089]反之,由于在固定部的接近的兩個裝配孔6的間隔較窄的情況下,能夠使加熱范圍11較小,所以能夠降低因密閉容器I的熱形變引起的壓縮機構部4的形變,但密閉容器I的兩個凸部9的夾持力變小。
[0090]圖8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鉚接部的構造進行說明的主要部分剖視圖。
[0091]如圖8所示,用P表示加熱中心7到裝配孔6的中心的最短距離。這里,加熱中心7是指接近配置的兩個裝配孔6之間的中心。關于P的允許上限,如上述那樣用Φ??表示裝配孔6直徑,根據(jù)加熱前后的密閉容器I的內徑圓度測定結果,若以P/D1超過2的方式擴大加熱范圍11,則導致壓縮機構部4的內徑圓度增加。另外,關于P的允許下限,在將鉚接部沿圓周方向以近似等間距設置三處或者四處且一處鉚接部的鉚接點數(shù)為兩點的規(guī)格中,根據(jù)噪聲/振動試驗的結果,在0.6 < P/DI時不產生以松動為原因的噪聲、振動。因此,優(yōu)選以滿足0.6<P/D1<2的方式設定形成固定部的接近的兩個裝配孔6的間隔。
[0092]圖4所示的密閉容器I的凸部9進入裝配孔6的深度即壓入量H需要如下的量:在壓縮機100的運轉中壓力作用于密閉容器I的內部,在密閉容器I因該內壓而向半徑方向外側擴張時,密閉容器I的凸部9不會從裝配孔6脫離。例如,在對板厚為2_、內徑為10mm的密閉容器I作用了 400N/cm2的內壓時,密閉容器I向半徑方向外側膨脹20μπι左右。因此,壓入量H最低需要20μπι以上。但是,若壓入量H過小,則由于因作用于凸部9的夾持力產生的赫茲應力變大,所以優(yōu)選確保為0.1mm以上。
[0093]若使壓入量H逐漸增加,則密閉容器I的最少壁厚部的厚度會逐漸減少。這里,最少壁厚部的厚度是指在密閉容器I的壁部形成的凸部9的外周根部(密閉容器I的內周面)與凹部10間的內周底面根部間的距離,是圖4中由K示出的尺寸。圖5所示的尺寸G是密閉容器I的凹部10的深度,壓入量H隨著凹部10的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凹部10的深度G基本上與密閉容器I的凸部9從密閉容器I的內周面突出的突出長度相等。而且,最少壁厚部的厚度K由凹部10的深度G決定。在確保壓入量H的過程中必然形成凹部10,最少壁厚部的厚度K是比密閉容器I的板厚小大致凹部1的深度G的值。
[0094]若為了增大壓入量H而使凹部10的深度G增大,則導致密閉容器I的最少壁厚部的厚度K會變薄,從而在內壓作用于密閉型壓縮機100時,存在從該最少壁厚部產生泄漏之虞。因此,在能夠滿足密閉容器I所要求的耐壓強度的范圍內決定最大允許的凹部10的深度G,但如果最少壁厚部的厚度K為密閉容器I的板厚的0.5倍以上,則通常能夠充分滿足密閉容器I的耐壓強度。
[0095]但是,在近年來市場上所能看到那樣的以二氧化碳為制冷劑的熱水器等所利用的密閉型壓縮機100中,由于二氧化碳是極度高壓的制冷劑,所以密閉容器I的板厚也達到8mmο這樣,即使在板厚較厚的密閉容器I中,也可以允許凹部10的深度G達到板厚的0.5倍,但為了使凹部10的深度G為3mm或4mm,需要較大的按壓力,并且也擔心因按壓力引起的壓縮機構部4產生形變。因此,即使是二氧化碳那樣的極度高壓的制冷劑所使用的密閉型壓縮機100,作為實際的產品,只要確保密閉容器I的板厚的0.5倍以下或者Imm左右的壓入量即可。
[0096]圖9是表示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容器I形成凸部9的鉚接沖頭12的簡略圖。圖10是表示形成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鉚接部的按壓壓力機14的簡略圖。
[0097]在實施方式I中,在壓縮機構部4的外周的三處形成了鉚接部(固定部),優(yōu)選三處的配置為120°的等間距。
[0098]如圖9所示,鉚接沖頭12具備:基部12a、以及一對一對地安裝于基部12a的按壓工具13。如圖10所示,按壓壓力機14在前端安裝有鉚接沖頭12。由于在三處形成鉚接部,所以設置三臺按壓壓力機14。圖10所示的箭頭表示通過按壓壓力機14使得按壓工具13向密閉容器I賦予的按壓力15,按壓力15朝向密閉容器I的中心作用。
[0099]將三臺按壓壓力機14以120°等間距地配置,同樣鉚接部的三處配置也以120°等間距地配置。若在此基礎上按壓三處部位,則由于三個按壓力15能夠平衡,所以無需另外設置用于承受按壓力15的工具。并且,密閉容器I也不會移動或作用力矩而旋轉。因此,能夠使用于形成鉚接部的裝置簡化。另外,實際上也存在因設備、產品的差別而使得各鉚接部的間距不是嚴格的等間距的情況,但基本上著眼于等間距來設計、制造。此外,即使各間距存在少許的差異,由于利用按壓工具13的前端的平面作用按壓力,所以只要密閉容器I不移動或者不旋轉就沒有問題,也可得到與等間距的情況相同的效果。
[0100]這里,若使三臺按壓壓力機14在三處部位同時對密閉容器I進行按壓,則通過由密閉容器I作用的壓縮機構部4中的應力相互競爭,使得應力在加壓后從壓縮機構部4的剛性較弱的部位一下子釋放。并且,壓縮機構部4的形狀例如厚度、壓縮機在制造上所需的鑄孔的數(shù)量或配置部位等因壓縮機100的機型的不同而不同。另外,即使是相同的機型,也存在各個壓縮機構部4的厚度等形狀的個體差異。因此,隨著應力開始釋放的部位在個體間不同,變形的差別增大。除此之外,在將三臺按壓壓力機14按壓于密閉容器I時,實際上也存在因設備、產品的差別而導致按壓力未嚴格地同時作用的情況,這也是固定于密閉容器I后的壓縮機構部4的形變的趨勢產生差別的原因之一。
[0101]圖11是對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多個鉚接部的相位進行說明的圖。
[0102]在密閉型壓縮機100是旋轉式壓縮機的情況下,在形成壓縮機構部4的多個部件之中,有時在形成壓縮室的外周壁的部件即缸體16的外周部形成裝配孔6,并在缸體16的外周與密閉容器I之間實施鉚接。
[0103]如圖11所示,作為構成壓縮單元的部件之一的缸體16具有:形成壓縮室的內徑16a、在該內徑16a單向開通的葉片槽16b、以及在三處形成固定部的外周部16c。
[0104]這里,在內徑16a內,與相對于內徑16a處于偏心的狀態(tài)的圓筒狀的滾動活塞外周部始終接觸地形成壓縮室。圖11中由Θ示出的角度是在將三處鉚接部以120°等間距地配置的情況下,以葉片槽16b的中心線為基點,表示存在于葉片槽16b附近的第一處鉚接部位置17a的相位的角度。如圖11所示,以順時針方向為正,將葉片槽16b的中心線作為基點,第一處鉚接部位置17a的相位為Θ,第二處鉚接部位置17b的相位為θ+120°,而且第三處鉚接部位置17c的相位為Θ+240。。
[0105]圖1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因鉚接部的相位變化引起的缸體葉片槽寬度的變化的圖表。
[0106]如圖12所示,可知在將一處鉚接部位置17a配置于葉片槽16b的中心線上的情況、§ΡΘ = 0°(Θ = 120°也實質相同)的情況下,葉片槽寬度的變化量最小。這里所說的葉片槽寬度是處于兩個對角上的合計4個點的槽寬度的平均值,變化量是從鉚接部形成前的該槽寬度向鉚接部形成后的槽寬度的尺寸變化。之所以在θ = 0° (θ = 120°)的情況下葉片槽寬度的變化量最小是因為通過按壓葉片槽16b的槽寬度正上方使得葉片槽16b的缸體內徑16a的開放端附近擴大,但第二處、第三處被鉚接以便約束該擴大。由此,作為以120°等間距地鉚接的結果,能夠抑制葉片槽16b的擴大。
[0107]如圖12所示,顯著地表現(xiàn)其效果的是一25° <θ<25°左右。因此,在將三處鉚接部以120°等間距地配置于缸體16的外周部16c的旋轉式壓縮機中,若以葉片槽16b中心線上為基點將一處鉚接部位置配置于± 25°以內,則能夠使葉片槽16b的變化量更小,可提高旋轉式壓縮機的性能。
[0108]圖13是對以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缸體16的吸入孔18為基準(內置部件基準部)的裝配孔加工進行說明的圖。
[0109]如圖13所示,吸入孔18是用于將壓縮氣體吸入壓縮室的孔。在缸體外周部16c,對120°等間距的三處部位加工一對且接近的合計6個裝配孔6,在該加工時,使各裝配孔6的相位的基準在吸入孔18的中心相同。而且,在利用圖10所示那樣的按壓壓力機14將密閉容器I與缸體16鉚接的情況下,當進行缸體16相對于以等間距設置的三臺按壓壓力機14的相位決定時,若以成為與裝配孔6的加工基準相同的基準的吸入孔18為基準來進行相位決定,則能夠使裝配孔6與在密閉容器I的外側設置的按壓工具13的按壓位置的相位(容器位置基準部)高精度地吻合。
[0110]圖14是表示比較例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因實施加熱鉚接的相位的順序的變化引起的缸體外周部形狀20的變化的圖表。在圖14中,示出了針對圖11所示的各個鉚接部的相位,使三臺按壓壓力機14在三處部位同時按壓的情況下的缸體16內周面的形狀。
[0111]在圖14中,示出了用于明確表示缸體外周部16c的形狀的基準圓19、以及進行了加熱鉚接后的缸體外周部形狀20。其中,缸體外周部形狀20通過對與基準圓19的實際偏差乘以某一倍率來表示。壓縮機構部4相對于密閉容器I是間隙配合的狀態(tài)。即,在將壓縮機構部4插入于密閉容器I的階段中,在壓縮機構部4與密閉容器I之間產生間隙,從而在兩者之間不作用載荷。若由此進行加熱鉚接,則密閉容器I熱收縮而使得與壓縮機構部4的間隙縮小,因密閉容器I與壓縮機構部4接觸而產生對壓縮機構部4進行按壓的力。這是在加熱鉚接后壓縮機構部4產生形變的原因之一。
[0112]這里,對將加熱鉚接的時間錯開的比較例2的情況進行說明。其中,錯開的時間是由作業(yè)者預先設定的任意的設定時間,錯開的時間按每個壓縮機構部4的形狀即機型的不同而不同。在本項中,對每隔0.5秒地錯開時間來進行加熱鉚接的情況加以說明。
[0113]圖15是表示比較例2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因實施加熱鉚接的相位的順序的變化引起的缸體外周部形狀20的變化的圖表。
[0114]在圖15中,關于圖11中所示的各個鉚接部的相位,不改變鉚接部位置17a處的將按壓壓力機14按壓的時間,而在鉚接部位置17a處的按壓的0.5秒后進行鉚接部位置17b處的按壓,進而在其0.5秒后進行鉚接部位置17c處的按壓。之后的缸體16的外周部的形狀是比較例2的缸體外周部形狀20。若對比較例I與比較例2雙方進行比較,則圖15所示的鉚接部位置17c、鉚接部位置17a處的形變大。這是因為相對于首先進行鉚接的鉚接部位置17a處的密閉容器I與壓縮機構部4的間隙,接著在其0.5秒后進行鉚接的鉚接部位置17b處的密閉容器I與壓縮機構部4的間隙縮小,因密閉容器I的熱收縮引起的對壓縮機構部4進行按壓的力增大。在其0.5秒后的鉚接部位置17c處,由于鉚接部位置17a、17b處的熱收縮正在進行,使得在密閉容器I與壓縮機構部4的間隙進一步縮小的狀態(tài)下進行鉚接,所以朝向壓縮機構部4的按壓力增加,鉚接后的形變變大。
[0115]圖1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密閉型壓縮機100的因實施加熱鉚接的相位的順序的變化引起的缸體外周部形狀20的變化的圖表。
[0116]在圖16中,關于圖11中所示的各個鉚接部的相位,不改變鉚接部位置17c處的將按壓壓力機14按壓的時間,而在鉚接部位置17c處的按壓的0.5秒后進行鉚接部位置17b處的按壓,進而在其0.5秒后進行鉚接部位置17a處的按壓。之后的缸體16的外周部的形狀是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缸體外周部形狀20,是以與圖15的比較例2所示的順序相反的順序進行了加熱鉚接的情況的結果。通過從在圖14的比較例I中確認出的朝向壓縮機構部4中心側的形變大的部位的鉚接部位置起按順序進行加熱鉚接,能夠降低壓縮機構部4的形變。
[0117]這樣,在針對圖11中所示的各個鉚接部的相位,預先調查了同時使三臺按壓壓力機14在三處部位同時按壓的情況下的缸體16的外周部的形狀的基礎上,首先對朝向中心方向的形變大的部位進行加熱鉚接,并針對形變小的部位錯開時間(隔開時間間隔)地進行加熱鉚接,由此能夠降低壓縮機構部4的形變。
[0118]S卩,對于加熱鉚接的實施而言,從預先決定的因按壓工具13向密閉容器I的按壓動作引起的缸體16的朝向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較大的一方開始,隔開每0.5秒的時間間隔地執(zhí)行三臺按壓壓力機14的按壓工具13的按壓動作。
[0119]并且,在想要使三臺按壓壓力機14在三處部位同時進行按壓的情況下,嚴格來說無法同時進行按壓而在個體間首先進行加熱鉚接的鉚接部相位不同,因此壓縮機構部4的形變的趨勢產生差別。但是,通過針對進行加熱鉚接的三處部位的按壓壓力機14,如實施方式I那樣從朝向中心方向的形變較大的一方開始隔開任意的時間間隔,能夠使形變的趨勢恒定。
[0120]此外,也可以不使用三臺按壓壓力機14而使用一臺按壓壓力機14,并使按壓壓力機14或者密閉型壓縮機100旋轉來隔開時間間隔地執(zhí)行按壓壓力機14的按壓工具13的按壓動作。
[0121]實施方式2.
[0122]接下來,在實施方式2中,對基于上述實施方式I所示的密閉型壓縮機的局部加熱實現(xiàn)鉚接部形成的制造裝置進行說明。
[0123]圖17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裝置21統(tǒng)一表示的整體構成圖,圖17(a)是俯視圖,圖17(b)是圖17(a)的X—X線的剖視圖。圖18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裝置21的控制部300的圖。圖19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裝置21的動作流程的圖。
[0124]如圖18所示,加熱鉚接裝置21具有對加熱鉚接裝置21的各種機構進行控制的控制部300??刂撇?00具有:工件(被組裝的壓縮機)相對于托盤的定位部300a、托盤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的定位部300b、以及形成鉚接部的加熱鉚接部300c。
[0125]如圖19所示,對于加熱鉚接裝置21而言,作為由控制部300控制的動作工序,大致被劃分為S1:工件(被組裝的壓縮機)相對于托盤的定位工序;S2:托盤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的定位工序;以及S3:形成鉚接部的加熱鉚接工序這三個工序。
[0126]如圖17所示,加熱鉚接裝置21具備工件定位機構22,該工件定位機構22通過控制部300的工件的定位部300a的控制來承擔調整工件相對于托盤的位置而實施定位的工件定位工序SI。另外,加熱鉚接裝置21具備托盤升降機構23,該托盤升降機構23通過控制部300的托盤的定位部300b的控制來承擔作為第二工序的托盤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定位工序S2。并且,加熱鉚接裝置21具備加熱鉚接機構24,該加熱鉚接機構24通過控制部300的加熱鉚接部300c的控制來承擔作為最終工序的加熱鉚接工序S3。
[0127]圖20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載置于托盤的工件的狀態(tài)的圖。這里,將被組裝的壓縮機100稱為工件。工件始終置于被稱為托盤的輸送臺之上。
[0128]如圖20所示,工件(制造中途的工件)25被載置于作為輸送臺的托盤30。這里的工件25是在軸線方向上下具有兩個壓縮機構部27、28的雙旋轉式壓縮機。在密閉容器I內存在處于尚未被固定的狀態(tài)的壓縮機構部27。工件25包括壓縮機構部27、以及已經在比該加熱鉚接裝置21靠前的工序中通過未圖示的其他裝置而熱裝固定于密閉容器I的壁部的電動機定子2。在是作為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27的構成部件且作為將一個壓縮室的外側包圍的構成部件的上缸體27a的外周部,以大致120°的等間距設置三處實施方式I所說明的由接近的兩個點的裝配孔6構成的固定部,合計設置有6個點的鉚接點。在上缸體27a設置有沿半徑方向貫通外周與內周的吸入孔29。另外,上缸體27a的構造與實施方式I的圖13中所示的構造大致相同。此外,在實施方式I中用附圖標記4表示了壓縮機構部,但在本實施方式2中用附圖標記27、28來表示壓縮機構部。
[0129]在作為實際的完成品的壓縮機中,成為作為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27、28處于下部、電動機定子2處于上部的配置,但被投入加熱鉚接裝置21的組裝中途的工件25如圖20所示那樣以壓縮機構部27、28處于電動機定子2的上部那樣的反轉的狀態(tài)配置。因此,在圖20中,壓縮機構部27的上缸體27a存在于比壓縮機構部28的下缸體(未圖示)靠下側的位置。向作為壓縮單元的壓縮機構部27、28傳遞由電動機產生的驅動力的曲軸在到該工序為止尚且未被固定于電動機定子2。
[0130]為了使工件25的高度與規(guī)定的位置一致,在托盤30與工件25之間存在高度調整用的環(huán)31。針對不同高度的壓縮機,通過按每個機型更換該環(huán)31,能夠始終將吸入孔29相對于加熱鉚接裝置21的高度確保為恒定,能夠利用一個加熱鉚接裝置21與全部的機型對應。
[0131]在上缸體27a的吸入孔29,從密閉容器I的外側貫通密閉容器I引入吸入管32。該吸入管32的引入是在比加熱鉚接裝置21靠前的工序中由未圖示的其他裝置實施的,此時也在同一托盤30上從設置同一環(huán)31起對工件25加以實施。
[0132]對加熱鉚接裝置21所使用的托盤30與環(huán)31而言,作為先前工序的吸入管32的引入裝置所使用的托盤與環(huán)在載置有工件25的狀態(tài)下,被作為輸送單元的輸送機26保持原樣輸送來。
[0133]因此,由于吸入管32的引入工序被在同一托盤30上實施,并保持原樣地進行輸送,所以工件25相對于托盤30的大體的相位已經被確定。由于加熱鉚接能夠如實施方式I中所敘述那樣,通過使裝配孔與按壓工具的位置對齊來降低按壓力,所以需要使裝配孔與按壓工具準確地對位。
[0134]承擔第一工序即工件定位工序SI的工件定位機構22是調整相對于托盤30大致確定了相位的工件25的位置,從而相對于托盤30更加正確地實施定位來利用筒夾機構33將工件25固定的機構。
[0135]筒夾機構33是借助螺栓等被一體固定于托盤30,并同時抓持電動機定子2的內徑與曲軸的外徑來將工件25固定于托盤30的機構。這里使用的筒夾機構33是在被供給空氣(空氣壓)的情況下解除其抓持作用、在抽出空氣的情況下實施抓持作用的機構。電動機定子2被熱裝固定于密閉容器I的內周,在筒夾機構33發(fā)揮作用時,通過抓持該電動機定子2的內徑,密閉容器I相對于托盤30的位置實質上被固定。
[0136]其中,由于高度的定位由上述環(huán)31來確定,所以若進行環(huán)31的選定,則不需要裝置的調整。
[0137]如實施方式I所述那樣,由于通過使缸體外周部的裝配孔加工的基準部與鉚接部形成時的定位的基準部成為相同的基準,能夠使裝配孔與按壓工具的位置高精度地對齊,所以在該上缸體27a中也同樣地使外周部的裝配孔的加工時的基準部為吸入孔29,由此,鉚接部形成時的定位的基準部也為相同的吸入孔29。這里,由于在向加熱鉚接裝置21輸送之前的階段中,已經將吸入管32從密閉容器I的外部貫通密閉容器I而壓入到吸入孔29,所以與吸入孔29相同含義地將該吸入管32作為鉚接部形成時的定位的基準部。將該吸入管32作為基準部來使用,進行用于最終使裝配孔與按壓工具的位置高精度地對齊的工件25的定位。
[0138]圖21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件定位機構22統(tǒng)一表示的構成圖,圖21(a)是俯視圖,圖21(b)是圖21 (a)的Y—Y線的剖視圖,圖21 (c)是圖21 (a)的向視A、B的向視圖,圖21 (d)是圖21 (b)的向視C的向視圖。圖22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件定位機構22的狀態(tài)的圖。圖23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工件定位機構22的動作流程的圖。
[0139]如圖23所示,工件定位機構22的動作順序包括:若載置于托盤30的工件25到達工件定位機構22,則使托盤30從輸送機26上升的步驟STl;使相位決定銷41朝向工件25前進并插入于工件25的吸入管32的步驟ST2;向筒夾機構33供給空氣來解除筒夾機構33的作用,使工件25相對于托盤30可動的步驟ST3;使插入于吸入管32的相位決定銷41向成為基準的標準位置移動而進行工件25相對于托盤30的相位輸出的步驟ST4;排出筒夾機構33的空氣來使筒夾機構33發(fā)揮作用而將確定了相位后的工件25固定于托盤30的步驟ST5;使相位決定銷41后退而從工件25的吸入管32拔出的步驟ST6;以及使托盤30下降至輸送機26上的步驟ST7。之后,保持工件25被固定于托盤30的狀態(tài)不變地將輸送機26朝向下個工序輸送。
[0140]其中,步驟ST2、ST3的順序也可以顛倒。
[0141]對圖23所示的步驟STl進行說明。如圖22所示,將借助第一氣缸35與第一引導件36而沿軸向往復移動的第一銷37的頭部插入到形成于托盤30的軸套34。第一銷37是比軸套34的內徑稍小的直徑的頭部與比軸套34的外徑大的直徑的圓柱部為一體的部件,并且通過成為頭部根部的圓柱部的上端面與托盤30的下表面接觸,使載置有工件25的托盤30上升至遠離輸送機26的高度。第一銷37在圖示中僅示出了一個,但實際上有四個,軸套34也在托盤30的四角上設置有四個。之所以將第一銷37的頭部插入到軸套34是為了確定托盤30相對于工件定位機構22的位置。
[0142]其中,這里敘述的氣缸35是借助空氣壓在直線上往復移動的設備,預先明確了其與作為旋轉式壓縮機的內置部件的壓縮機構部、即缸體沒有任何關系。
[0143]通過該托盤30的上升,能夠使相位決定銷41與工件25的吸入管32的高度吻合。托盤30的上升距離由第一氣缸35的移動距離與第一銷37的長度決定,它們被固定。因此,在高度不同的機型之間,通過環(huán)31的更換來進行對應,除此之外沒有變化。由此,不會產生伴隨著因機型變更引起的托盤、銷的更換調整而發(fā)生的損失。
[0144]接下來,對圖23所示的步驟ST2進行說明。相位決定銷41是前端部呈錐狀地逐漸變細的圓柱,并且前端面是球面狀,其外徑比吸入管32的內徑稍小。作為緊接著步驟STl的步驟ST2,通過利用第二氣缸44與第二引導件45使相位決定銷41向工件25的半徑方向內朝向并朝向工件25前進,從而插入到上升了的工件25的吸入管32。此時,相位決定銷41并未被固定,而借助第四引導件42在輸送機26的延伸方向可動。輸送機26的延伸方向是圖21(d)的左右方向。
[0145]由于相位決定銷41在輸送機26的延伸方向可動,而且前端的形狀為上述那樣的錐狀、球面狀,所以即使吸入管32的相位偏移稍大,相位決定銷41也能夠移動而合適地插入吸入管32。另外,由于即使在插入開始之時相位決定銷與吸入管32接觸,相位決定銷41也能夠移動而避開接觸,所以不會損傷吸入管32。相位決定銷41還為了不損傷吸入管32而在輸送機26的延伸方向可動。
[0146]其中,相位決定銷41的可動范圍被限位器46限制。由于如上述那樣已經進行了粗略的相位確定,所以不會引起相位決定銷41與吸入管32大幅偏移從而導致無法插入那樣的情況。
[0147]另外,相位決定銷41被安裝成能夠更換,若是吸入管內徑不同的機型,則通過更換為與其內徑相稱的相位決定銷來進行對應,能夠以一個加熱鉚接裝置21實現(xiàn)制造。
[0148]若相位決定銷41被插入于吸入管32而使得步驟ST2結束,則接著進入步驟ST3。若對步驟ST3進行說明,則利用圖21 (c)所示的第三氣缸39與第三引導件40,使向筒夾機構33供給空氣的聯(lián)接器38直線移動,而使聯(lián)接器38與筒夾機構33連接。然后,向筒夾機構33供給空氣,來解除筒夾機構33抓持工件25的狀態(tài)。
[0149]從加熱鉚接裝置21的先前工序(其之前的裝置)開始在輸送機26上進行輸送時是以不使工件25在托盤30上移動、旋轉的方式將筒夾機構33的空氣放掉而使筒夾機構33發(fā)揮作用的狀態(tài),在此時被供給氣體、被解除。
[0150]由于筒夾機構33被解除,所以工件25能夠在托盤30上移動、旋轉。不過,雖然旋轉是自由的,但移動是被解除的筒夾機構33與電動機定子2、曲軸的間隙的量。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接著進入步驟ST4。在步驟ST4中,圖21(d)所示的處于相位決定銷41的兩側的兩個第四氣缸43朝向中央的相位決定銷41直線移動,從兩側夾住被插入于吸入管32的相位決定銷41的根部,使相位決定銷41向成為工件定位機構22的基準的標準的位置移動。此時,工件25隨著相位決定銷41的移動而旋轉,以吸入管32為基準修正工件25相對于托盤30的相位,由此實現(xiàn)相位輸出。
[0151]當相位確定結束時立即進入步驟ST5,將筒夾機構33的空氣排出而使筒夾機構33發(fā)揮作用,將工件25固定于托盤30。
[0152]之后,進入步驟ST6,使相位決定銷41向工件25半徑方向外朝向后退而從吸入管32拔出,作為步驟ST7,使托盤30下降至輸送機26上。
[0153]這樣,能夠利用工件定位機構22,以廉價的機構且不損傷吸入管32地高精度實現(xiàn)工件25相對于托盤30的位置調整與定位。
[0154]此外,上述在將相位決定銷41插入到吸入管32之后,向筒夾機構33供給空氣而解除筒夾機構33的作用,但也可以在先解除了筒夾機構33之后,將相位決定銷41插入到吸入管32。
[0155]此后,托盤30以及工件25在輸送機26上被向承擔第二工序即托盤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定位工序S2的托盤升降機構23輸送。此時,放掉筒夾機構33的空氣而使筒夾機構33發(fā)揮作用,相對于托盤30被正確地進行了相位確定的工件25固定于托盤30而不動。
[0156]如圖17所示,托盤升降機構23是如下機構:被配置在加熱鉚接機構24的下部,通過使托盤30以及工件25上升至加熱鉚接機構24的高度,來調整托盤30的位置,從而將工件25的密閉容器I的壁部的位置設定于供按壓工具13按壓的位置。托盤升降機構23進行托盤30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位置調整與定位,結果可實現(xiàn)工件25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定位、即供按壓工具13按壓的工件25的密閉容器I的壁部的定位。
[0157]圖24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托盤升降機構23統(tǒng)一表示的構成圖,圖24(a)是視圖,圖24(b)是側視圖。
[0158]如圖24所示,被插入到在托盤30設置的軸套34的第二銷59設置在比輸送機26更位于下部的板60上。第二銷59與上述的第一銷37同樣,是比軸套34的內徑稍小的直徑的頭部與比軸套34的外徑大的直徑的圓柱部形成為一體的銷,通過成為頭部根部的圓柱部的上端面與托盤30的下表面接觸,使載置有工件25的托盤30從輸送機26上升。第二銷59也相對于托盤30呈四邊形地設置有四個。第二銷59的數(shù)量并不限定為四個,只要有兩個就能夠使托盤30上升,只要為兩個以上就不存在數(shù)量的問題。
[0159]同樣在板60上以包圍托盤30的方式設置有比輸送機26的寬度寬的定位軸67。定位軸67為圓柱狀,并在前端側一體地形成有比圓柱的直徑小的直徑的頭部。定位軸67的頭部形成為直徑以帶階梯的形狀朝向前端而變小,或者以錐狀或球面狀朝向前端而使直徑變小。定位軸67按照包圍托盤30的方式,以比托盤30大的間隔設置有四根。
[0160]若馬達58被驅動,則經由聯(lián)軸器65與馬達58連接的滾珠絲杠62旋轉。隔著輸送機26在與馬達58存在的一側相反側也存在相同的滾珠絲杠62。這兩根滾珠絲杠62彼此經由帶輪63而通過帶64連結,從而同步地旋轉。在板60的外側,隔著間隙而設置有供各個滾珠絲杠62分別貫通的孔,在這些孔的下部,存在具有與各個滾珠絲杠62分別嚙合的內螺紋部的輸送軸套69。
[0161 ]兩個輸送軸套69借助兩個滾珠絲杠62的旋轉而上升,輸送軸套69將板60上推,板60朝向位于托盤升降機構23的上部的加熱鉚接機構24上升。
[0162]在板60上升時,板60被輸送引導件61引導而沿著輸送引導件61上升。此時,輸送引導件61以包圍托盤30的方式存在四根。在板60的下表面,四個圓筒部位68沿著輸送引導件61延伸,在輸送引導件61與圓筒部位68之間設置有間隙,該間隙比板60與滾珠絲杠62的間隙小。因此,板60處于能夠移動圓筒部位68與輸送引導件61的間隙的量的狀態(tài)。
[0163]若板60上升,則定位軸67與定位軸套66接觸。由于定位軸套66具有以較小的間隙與定位軸67的頭部嵌合的凹形狀部,所以定位軸67的頭部被嵌合于該凹形狀部。該凹形狀部可以是圓筒狀,也可以是球面狀。板60能夠移動板60的圓筒部位68與輸送引導件61的間隙的量,另外,由于定位軸67的頭部以帶階梯的形狀朝向前端使直徑變小、或者以錐狀或者球面狀朝向前端使直徑變小,所以即使定位軸67與定位軸套66存在位置偏移,板60也會移動而使定位軸67的頭部與定位軸套66的凹形狀部可靠地嵌合。而且,當定位軸67的成為頭部的根部的圓柱的上端面與定位軸套66的下端面接觸時,板60的上升停止。
[0164]以在該上升停止了的狀態(tài)下使托盤30上的工件25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處于標準的高度的方式,設定了定位軸67的長度。這里所說的處于標準的高度是指加熱鉚接機構24的按壓工具13與上缸體27a的外周部的裝配孔的高度吻合。由此,工件25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高度位置被決定。而且,在四個定位軸67與定位軸套66嵌合時,通過板60移動,使得具有與設置于板60的第二銷59嵌合的軸套34的托盤30也移動,托盤30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坐標位置成為標準的位置。另外,托盤30上的工件25通過近前的工件定位機構22而實現(xiàn)相對于托盤30的定位,并被筒夾機構33固定于托盤30。由此,工件25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定位完成。
[0165]此時,由于以包圍托盤30的方式,四個定位軸67與定位軸套66的彼此的端面接觸,所以即使在板60上升時產生傾斜,在上升停止時板60的平行也被修正,由此不會產生托盤30以及工件25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傾斜而保證平行。在上升后也保持筒夾機構33繼續(xù)發(fā)揮作用。
[0166]其中,圖24所示的空托盤的返回用輸送機70是與對載置有工件25的托盤30進行輸送的輸送機26不同的輸送機。
[0167]這樣,能夠利用托盤升降機構23,以廉價的機構且高精度地實現(xiàn)托盤30相對于加熱鉚接機構24的位置調整和定位以及平行確保,結果,使加熱鉚接機構24的按壓工具13與上缸體27a的外周部的裝配孔的位置、和鉚接沖頭71與工件25的間隔高精度地吻合。
[0168]此外,定位軸67與定位軸套66的數(shù)量并不限定于四個,只要為兩個就能夠使板60上升。不過,由于在兩個的情況下無法修正板60的平行,所以希望如上述那樣以包圍托盤30的方式為三個以上。
[0169]在圖25中示出了位于托盤升降機構23的上部且對由托盤升降機構23高精度地定位后的工件25實際上實施加熱鉚接的加熱鉚接機構24的結構。
[0170]圖25是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機構24統(tǒng)一表示的構成圖,圖25(a)是俯視圖,圖25(b)是圖25(a)的P — P線的剖視圖,圖25(c)是圖25(b)的向視Q的向視圖。圖26是表示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2所涉及的加熱鉚接機構24的動作流程的圖。
[0171]如圖26所示,加熱鉚接機構24包括:若托盤30借助托盤升降機構23上升而使載置于托盤30的工件25到達加熱鉚接機構24,則利用按壓軸88對工件25進行按壓固定的步驟SPl;使支承軸72朝向工件25前進而與工件25接觸的步驟SP2;使鉚接沖頭71與密閉容器I的外周接觸來使伺服壓力機78對密閉容器I的外周位置進行檢測的步驟SP3;使高頻加熱線圈79朝向工件25下降、前進來進行高頻加熱線圈79相對于密閉容器I的定位的步驟SP4;使電流在高頻加熱線圈79中流動來實施基于高頻加熱的局部加熱的步驟SP5;使高頻加熱線圈79后退、上升而從工件25退避的步驟SP6;使伺服壓力機78前進來利用鉚接沖頭71的前端的按壓工具13向密閉容器I賦予按壓力,在密閉容器I壁部的內周側形成凸部來實施與上缸體27a的裝配孔的鉚接的步驟SP7;使伺服壓力機78后退而使鉚接沖頭71前端的按壓工具13從密閉容器I退避的步驟SP8;使支承軸72從工件25離開的步驟SP9;以及使按壓軸88上升來解除工件25的按壓固定的步驟SPl O。
[0172]如圖25(b)所示,在附圖右側存在托盤升降機構23,工件25從附圖右側朝向左側上升。作為步驟SPl,借助第五氣缸86與第五引導件87而往復移動的按壓軸88工件25的上升結束而被定位后的工件25的上部(圖20的環(huán)31側的相反側的上表面)進行按壓,將工件25固定。按壓軸88位于圖25 (a)的中央,在加熱鉚接機構24僅存在一個。
[0173]在沿圓周方向針對三處部位的鉚接部(鉚接點數(shù)為6點)以120°等間距配置并作用按壓力時產生了時間上的偏移的情況下,因三處部位中的最開始的第一處的按壓導致工件25移動、旋轉,在接下來的第二處、第三處的加熱鉚接時,有可能引起工件25的裝配孔與按壓工具13的位置偏移。因此,加熱鉚接機構24具備在與工件25的加熱鉚接位置相反側承受鉚接沖頭71的按壓力的支承軸72。支承軸72被固定于凸緣73,凸緣73與安裝有在前端具有按壓工具13的鉚接沖頭71的鉚接側凸緣74通過四根連桿軸75而連結。在鉚接側凸緣74固定有使鉚接沖頭71高速往復移動的伺服壓力機78。
[0174]加熱鉚接機構24具有三臺加熱鉚接機24&、2413、24(3,它們分別以鉚接沖頭71以及支承軸72為中心而包圍上述鉚接沖頭71以及支承軸72地保有四根連桿軸75。由于三臺都為相同的高度,所以鉚接沖頭71、支承軸72被以各個連桿軸75的間隔不同的方式,并以上下交叉的方式配置。因此,連接有連桿軸75的凸緣73與鉚接側凸緣74的大小在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中不同,四根連桿軸75的間隔最小,保有被配置于中央的四根連桿軸75的加熱鉚接機24a、24b、24c的凸緣73與鉚接側凸緣74最小。
[0175]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各自與四根連桿軸75連結的凸緣73和鉚接側凸緣74能夠一體地借助第六氣缸76與第六引導件77而沿連桿軸75的延伸方向往復移動。
[0176]作為步驟SP2,通過基于第六氣缸76與第六引導件77的直線運動,從三個方向使支承軸72朝向工件25前進而與上部被按壓軸88壓入的工件25接觸。按壓軸88從上部按壓工件25的力是在支承軸72與工件25接觸時工件25不移動的程度的大小。若使三臺支承軸72同時移動而同時接觸工件25,則在制造時間的縮短這一意義下優(yōu)選,但由于通過按壓軸88的按壓使工件25固定,所以即使逐個按照順序接觸,也不會產生工件25的位置偏移。
[0177]在支承軸72從三個方向與工件25接觸的狀態(tài)下,在步驟SP3中,使伺服壓力機78運行來使鉚接沖頭71朝向工件25前進,從而使前端的按壓工具13與密閉容器I壁部外周接觸。伺服壓力機78檢測該接觸的狀態(tài)下的鉚接沖頭71的位置信息、即工件25的密閉容器I的外周位置并將其存儲作為數(shù)據(jù)。伺服壓力機78通過檢測密閉容器I的外壁位置與鉚接沖頭71接觸時的載荷,來檢測位置信息。各個伺服壓力機78分別存儲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中的各個鉚接沖頭71的位置信息、即三個方向上的密閉容器I的壁部外周位置信息。鉚接沖頭71在此再次借助伺服壓力機78的運行而暫時退避。接著在步驟SP4中,讓使進行加熱的高頻加熱線圈79上下往復移動的第七氣缸81與第七引導件82發(fā)揮作用,使高頻加熱線圈79朝向工件25下降,進而讓使高頻加熱線圈79沿連桿軸75的延伸方向往復移動的第八氣缸83與第八引導件84發(fā)揮作用,使高頻加熱線圈79沿工件25的半徑方向朝向工件25前進而接近工件25。
[0178]高頻加熱線圈79被保持器具80固定。當高頻加熱線圈79朝向半徑方向內移動時,在高頻加熱線圈79具備用于將工件25的密閉容器I與高頻加熱線圈79之間保持為規(guī)定的距離的止擋機構85,止擋機構85通過使高頻加熱線圈79移動到與密閉容器I接觸為止,來確保高頻加熱線圈79的定位、即密閉容器I外壁與高頻加熱線圈79間的規(guī)定的距離。之所以使高頻加熱線圈79朝向半徑方向內移動是因為密閉容器I的尺寸存在差別,若僅通過下降則三個高頻加熱線圈79難以始終相對于工件25確保與密閉容器I的規(guī)定的距離。通過使止擋機構85與密閉容器I接觸來確保密閉容器I與高頻加熱線圈79間的規(guī)定的距離是指能夠在密閉容器I的外周面基準下確定高頻加熱線圈79的位置,從而能夠不受密閉容器I的尺寸的差別的影響地始終確保所希望的距離。
[0179]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分別保有高頻加熱線圈79,同時進行高頻加熱線圈的移動,當在全部的三臺中將密閉容器I與高頻加熱線圈79間的距離都確保為規(guī)定的距離的時刻,在步驟SP5中向高頻加熱線圈79供給電力,利用流動的電流來進行工件25的密閉容器I的局部加熱。
[0180]若將密閉容器I的加熱范圍加熱至規(guī)定的溫度、例如900°C,則停止流動電流而結束加熱,在步驟SP6中與上述相反地使第八氣缸83與第八引導件84發(fā)揮作用而使高頻加熱線圈79向工件25的半徑方向外朝向退避而遠離工件25。進而,使第七氣缸81與第七引導件82發(fā)揮作用而使高頻加熱線圈79上升來遠離工件25。
[0181]在加熱至規(guī)定的溫度之后密閉容器I的熱量還未冷卻,例如在加熱完成后I秒以內,在步驟SP7中使伺服壓力機78運行而前進,利用鉚接沖頭71前端的按壓工具13向密閉容器I賦予按壓力,在密閉容器I壁部的內周側形成凸部,并與上缸體27a的裝配孔6之間實施鉚接。如實施方式I的圖16所示那樣實施鉚接。
[0182]S卩,在圖16中,關于圖11中所示的各個鉚接部的相位,不改變鉚接部位置17c處的將按壓壓力機14按壓的時間,而在鉚接部位置17c處的按壓的0.5秒后進行鉚接部位置17b處的按壓,進而在其0.5秒后進行鉚接部位置17a處的按壓。之后的缸體16的外周部的形狀是實施方式I所涉及的缸體外周部形狀20,是以與圖15的比較例2所示的順序相反的順序進行了加熱鉚接的情況的結果。實施方式2的上缸體27a也與缸體16相同。通過從由圖14的比較例I確認出的與向壓縮機構部4 (壓縮機構部2 7)中心側的形變較大的部位對置的鉚接部位置開始按順序隔開時間間隔地進行加熱鉚接,能夠降低壓縮機構部4(壓縮機構部27)的形變。
[0183]這樣,針對圖11中所示的各個鉚接部的相位,在預先調查了同時使三臺按壓壓力機14(在實施方式2中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在三處部位同時進行按壓的情況下的缸體16(上缸體27a)的外周部的形狀的基礎上,首先對向中心方向的形變大的部位進行加熱鉚接,并錯開時間地對形變小的部位從形變較大的一方開始進行加熱鉚接,由此能夠降低壓縮機構部4(壓縮機構部27)的形變,并且能夠使壓縮機構部4(壓縮機構部27)的變形的趨勢恒定。
[0184]在鉚接剛剛結束之后,在步驟SP8中使伺服壓力機78后退,使鉚接沖頭71的按壓工具13從密閉容器I退避。而且,由于冷卻后的密閉容器I的熱收縮而在裝配孔6間產生夾持力。
[0185]由于在鉚接之前,伺服壓力機78根據(jù)鉚接沖頭71與密閉容器I接觸的位置存儲密閉容器I的外周位置,所以根據(jù)該數(shù)據(jù)對可獲得規(guī)定的凸部的長度的鉚接沖頭71的按壓結束位置進行運算,并且伺服壓力機78基于其結果使鉚接沖頭71前進至該位置,由此能夠以規(guī)定的長度穩(wěn)定地形成密閉容器I的凸部。
[0186]由于支承軸72與鉚接側凸緣74連結,所以加熱鉚接機的剛性強,能夠穩(wěn)定地實施加熱鉚接。由于即使連桿軸75為一根、兩根,也能夠使兩個凸緣連結,所以作為裝置而成立,但為了在裝置中確保足夠的剛性而實現(xiàn)穩(wěn)定的加熱鉚接,優(yōu)選設置能夠支承力矩的三根以上的連桿軸。由于在鉚接之前,將鉚接沖頭71與密閉容器I的外側接觸的位置、即工件25的外壁位置存儲于伺服壓力機78,并根據(jù)該數(shù)據(jù)對可得到規(guī)定的凸部的長度的鉚接沖頭71的按壓結束位置進行運算,所以在密閉容器I的外周面基準下確定按壓結束位置,能夠不受密閉容器I的尺寸的差別的影響地始終穩(wěn)定地確保規(guī)定的長度的凸部。這意味著對于實施方式I中敘述的壓入量H,能夠穩(wěn)定地確保規(guī)定的壓入量H。
[0187]接著,在步驟SP9中使支承軸72從工件25退避,在步驟SPlO中使按壓軸88上升來解除工件25的按壓固定,由此完成加熱鉚接工序。
[0188]利用托盤升降機構23使托盤30下降至輸送機26上,并使工件25朝向實施下個工序的裝置在輸送機26上移動。另外,也可以使按壓軸88上升來解除工件25的按壓固定,之后使支承軸72從工件25后退而從工件25退避,還可以同時進行上述過程。
[0189]如以上的實施方式1、2那樣,具備: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它們被配置于收納在密閉容器I內并進行壓縮的壓縮機構部27即在外周部設置有多個裝配孔6的壓縮機構部27的具有上缸體27a的密閉容器I的外周方向,從多個裝配孔6的半徑方向外側即密閉容器I的外側利用裝配孔6的直徑以下的按壓工具13按壓密閉容器I的壁部來使密閉容器I的壁部分別進入多個裝配孔6;以及控制部300,以預先決定的每隔0.5秒的時間間隔執(zhí)行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的按壓動作。由此,能夠使為了將壓縮機構部27的上缸體27a固定于密閉容器I的內部而向上缸體27a的加壓后產生應力的釋放的部位恒定,從而使上缸體27a的變形的趨勢恒定。
[0190]控制部300按照基于向上缸體27a的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而決定的裝配孔6的順序,以每隔0.5秒的時間間隔執(zhí)行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的按壓動作。由此,能夠使為了將壓縮機構部27的上缸體27a固定于密閉容器I的內部而向上缸體27a的加壓后產生應力的釋放的部位恒定,從而使上缸體27a的變形的趨勢恒定。
[0191]控制部300從因預先決定的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的三臺同時的按壓動作而引起的向上缸體27a的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大的裝配孔6開始,以每隔0.5秒的時間間隔執(zhí)行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的按壓動作。由此,相對于焊接、壓入,通過利用加熱鉚接來減少壓縮機構部27從按壓工具13受到的力,能夠降低形變。另外,被固定于密閉容器I的內部后的壓縮機構部27的上缸體27a的形變的趨勢在個體間不產生差別而恒定。
[0192]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在密閉容器I的周向以每隔120°的等間距配置。由此,能夠利用鉚接部將密閉容器I與壓縮機構部27的上缸體27a良好地固定。
[0193]具備:工件定位機構22及托盤升降機構23,對托盤30進行調整以使裝配孔6位于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的按壓工具13的位置;以及高頻加熱線圈79,從在托盤30上進行了對位的裝配孔6的半徑方向外側的位置即密閉容器I的外側,以規(guī)定的溫度范圍對預先決定的加熱范圍進行加熱,三臺加熱鉚接機24a、24b、24c在高頻加熱線圈79的加熱后,利用裝配孔6的直徑以下的鉚接沖頭71來按壓密閉容器I的壁部而使密閉容器I的壁部進入裝配孔6內。由此,能夠高精度地形成鉚接部。
[0194]具備對保持于托盤30的密閉容器I的外壁位置進行檢測的伺服壓力機78。由此,能夠高精度地形成鉚接部。
[0195]托盤30將與在密閉容器I的外側設置的吸入管32對應的吸入孔29和裝配孔6的位置關系固定。由此,能夠高精度地掌握裝配孔6的位置。
[0196]內置部件基準部是將密閉容器I的內部與外部連接的吸入孔29。由此,能夠確定壓縮機構部27的上缸體27a外周部的裝配孔6在加工時的基準部。
[0197]對于供鉚接沖頭71按壓的密閉容器I的壁部的位置,以吸入孔29為基準調整密閉容器I的位置來進行對位。由此,能夠高精度地掌握裝配孔6的位置。
[0198]加熱鉚接裝置21被用于壓縮機100的制造。由此,能夠利用鉚接部將壓縮機100的密閉容器I與壓縮機構部27的上缸體27a良好地固定。
【主權項】
1.一種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容器按壓單元,利用被配置于對在外周部設置有多個孔的至少一個內置部件進行收容的容器的外周方向的按壓工具,從與所述多個孔對置的所述容器的外側按壓所述容器的壁部來使所述容器的壁部分別進入所述多個孔,其中,所述按壓工具為所述孔的直徑以下;以及 控制單元,執(zhí)行所述容器按壓單元的按壓動作, 所述控制單元構成為通過將所述多個按壓工具同時按壓于所述多個孔的按壓動作來預先調查所述內置部件的外周部的形狀,并從向所述內置部件的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較大的所述孔開始,按順序隔開時間間隔地執(zhí)行所述容器按壓單元的所述多個按壓工具的按壓動作。2.—種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方法,利用被配置于對在外周部設置有多個孔的至少一個內置部件進行收容的容器的外周方向的按壓工具,從與所述多個孔對置的所述容器的外側按壓所述容器的壁部來使所述容器的壁部分別進入所述多個孔,其中,所述按壓工具為所述孔的直徑以下,該壓縮機的容器組裝體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通過將所述多個按壓工具同時按壓于所述多個孔的按壓動作來預先調查所述內置部件的外周部的形狀,并從向所述內置部件的中心側的形變的大小較大的所述孔開始,按順序隔開時間間隔地執(zhí)行所述多個按壓工具的按壓動作。
【文檔編號】B21D39/00GK105983619SQ201610099004
【公開日】2016年10月5日
【申請日】2016年2月23日
【發(fā)明人】飯?zhí)锖蜆? 水野隆太郎, 高橋廣康, 小河雄介
【申請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