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鏜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鏜床。
【背景技術】
[0002]由于制造武器的需要,在15世紀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水力驅動的炮筒鏜床。1769年J.瓦特取得實用蒸汽機專利后,汽缸的加工精度就成了蒸汽機的關鍵問題。1774年英國人J.威爾金森發(fā)明炮筒鏜床,次年用于為瓦特蒸汽機加工汽缸體。1776年他又制造了一臺較為精確的汽缸鏜床。1880年前后,在德國開始生產(chǎn)帶前后立柱和工作臺的臥式鏜床。為適應特大、特重工件的加工,20世紀30年代發(fā)展了落地鏜床。隨著銑削工作量的增加,50年代出現(xiàn)了落地鏜銑床。20世紀初,由于鐘表儀器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加工孔距誤差較小的設備,在瑞士出現(xiàn)了坐標鏜床。為了提高鏜床的定位精度,已廣泛采用光學讀數(shù)頭或數(shù)字顯示裝置。有些鏜床還采用數(shù)字控制系統(tǒng)實現(xiàn)坐標定位和加工過程自動化。臥式鏜床是鏜床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它主軸水平布置并可軸向進給,主軸箱沿前立柱導軌垂向運動,工作臺可縱向或橫向或縱、橫向運動,除鏜孔外,還可鉆、擴、鉸孔,車削內(nèi)外螺紋、攻螺紋、車外圓柱面和端面及用端銑刀與圓柱銑刀平面等。它主要是孔加工,鏜孔精度可達IT7,表面粗糙度a值為1.6-0.Sum。臥式鏜床的主參數(shù)為主軸直徑。鏜軸水平布置并做軸向進給,主軸箱沿前立柱導軌垂直移動,工作臺做縱向或橫向移動,進行鏜削加工。這種機床應用廣泛且比較經(jīng)濟,它主要用于箱體(或支架)類零件的孔加工及其與孔有關的其他加工面加工。鏜床主要用鏜刀對工件已有的孔進行鏜削的機床,使用不同的刀具和附件還可進行鉆削、銑削、螺紋及加工外圓和端面等。通常,鏜刀旋轉為主運動,鏜刀或工件的移動為進給運動。它主要用于加工尚精度孔或一次定位完成多個孔的精加工,此外還可以從事與孔精加工有關的其他加工面的加工。鏜床屬于用于工件上加工已有預制孔的機床,從而實現(xiàn)預制孔內(nèi)表面加工精度和表面質(zhì)量的提升?,F(xiàn)有的鏜床對較長的工件進行同軸孔加工時,不能進行很好的定位,難以保證孔的精確度并且加工質(zhì)量不高,而且加工后產(chǎn)生的廢肩對鏜床會造成磨損,而影響鏜床的使用壽命與表面的光潔度。
【發(fā)明內(nèi)容】
[0003]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便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鏜床,本發(fā)明具有操作方便可靠、造價低、精度高的優(yōu)點。
[0004]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鏜床,包括:機座、尾座、變速箱、支撐柱、主軸箱、電動機、鏜桿、第一夾板、鏜頭、承重支柱、第二夾板、氣缸、出肩裝置、支架、滑槽、工作臺、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尾座,所述尾座一側設置有變速箱,所述尾座與變速箱相互連接,所述變速箱下端設置有支撐柱,所述變速箱通過支撐柱與所述機座相互固定連接,所述變速箱一側設置有主軸箱,所述主軸箱與變速箱相互連接,所述主軸箱上端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與主軸箱相互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一側設置有滑槽,所述主軸箱與工作臺相互固定連接,所述主軸箱一側設置有鏜桿,所述鏜桿與主軸箱相互連接,所述鏜桿一側設置有鏜頭,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頂部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所述鏜桿穿過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夾板固定設置于靠近鏜頭的一側,所述第二夾板設置于第二固定板一側,所述第二夾板一側設置有氣缸。
[0005]進一步,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還設置有承重支柱。
[0006]進一步,所述氣缸為磁性氣缸。
[0007]進一步,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出肩裝置。
[0008]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發(fā)明在機架上設置有出肩裝置,出肩裝置可以將加工后留下的廢肩吹出,避免了加工后的廢肩對鏜床造成磨損,而影響鏜床的使用壽命與表面的光潔度。
[0010]2.本發(fā)明設置有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通過兩塊平行設置的夾板加緊,在夾持過程中不會因受力過度而引起變形,具有定位性好、精度高的優(yōu)點。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發(fā)明的結構示意圖。
[0012]其中:1、機座 2、尾座3、變速箱
[0013]4、支撐柱5、主軸箱6、電動機
[0014]7、鏜桿8、第一夾板9、鏜頭
[0015]10、承重支柱11、第二夾板12、氣缸
[0016]13、出肩裝置14、支架15、滑槽
[0017]16、工作臺17、第一固定板18、第二固定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出簡要說明。
[0019]如圖1所示,一種鏜床,包括:機座1、尾座2、變速箱3、支撐柱4、主軸箱5、電動機6、鏜桿7、第一夾板8、鏜頭9、承重支柱10、第二夾板11、氣缸12、出肩裝置13、支架14、滑槽15、工作臺16、第一固定板17與第二固定板18,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尾座2,所述尾座2 —側設置有變速箱3,所述尾座2與變速箱3相互連接,所述變速箱3下端設置有支撐柱4,所述變速箱3通過支撐柱4與所述機座I相互固定連接,所述變速箱3 —側設置有主軸箱5,所述主軸箱5與變速箱3相互連接,所述主軸箱5上端設置有電動機6,所述電動機6與主軸箱5相互連接,所述機座I上設置有工作臺16,所述工作臺16 —側設置有滑槽15,所述主軸箱5與工作臺16相互固定連接,所述主軸箱5 —側設置有鏜桿7,所述鏜桿7與主軸箱5相互連接,所述鏜桿7 —側設置有鏜頭9,所述工作臺16上設置有支架14,所述支架14頂部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板17與第二固定板18,所述鏜桿7穿過第一固定板17,所述第一夾板8固定設置于靠近鏜頭9的一側,所述第二夾板11設置于第二固定板18 —側,所述第二夾板11 一側設置有氣缸12。
[0020]工作方式:本發(fā)明的鏜桿通過所述主軸箱驅動旋轉,機座與主軸箱之間還設有供主軸箱前后直線運動的導軌,本發(fā)明鏜床設置有第一夾板與第二夾板,通過兩塊平行設置的夾板加緊,在夾持過程中不會因受力過度而引起變形。本發(fā)明在機架上還設置有出肩裝置,出肩裝置可以將加工后留下的廢肩吹出,避免了加工后的廢肩對鏜床造成磨損,而影響鏜床的使用壽命與表面的光潔度。
[0021]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不能以此限定本發(fā)明的范圍;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的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的等同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zhì)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皆應仍屬本發(fā)明專利涵蓋的范圍內(nèi)。
【主權項】
1.一種鏜床,包括:機座、尾座、變速箱、支撐柱、主軸箱、電動機、鏜桿、第一夾板、鏜頭、承重支柱、第二夾板、氣缸、出肩裝置、支架、滑槽、工作臺、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尾座,所述尾座一側設置有變速箱,所述尾座與變速箱相互連接,所述變速箱下端設置有支撐柱,所述變速箱通過支撐柱與所述機座相互固定連接,所述變速箱一側設置有主軸箱,所述主軸箱與變速箱相互連接,所述主軸箱上端設置有電動機,所述電動機與主軸箱相互連接,所述機座上設置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一側設置有滑槽,所述主軸箱與工作臺相互固定連接,所述主軸箱一側設置有鏜桿,所述鏜桿與主軸箱相互連接,所述鏜桿一側設置有鏜頭,所述工作臺上設置有支架,所述支架頂部兩端分別設置有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所述鏜桿穿過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夾板固定設置于靠近鏜頭的一側,所述第二夾板設置于第二固定板一側,所述第二夾板一側設置有氣缸。2.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之間還設置有承重支柱。3.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氣缸為磁性氣缸。4.根據(jù)權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種鏜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上還設置有出肩裝置。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鏜床,包括:機座、尾座、變速箱、支撐柱、主軸箱、電動機、鏜桿、第一夾板、鏜頭、承重支柱、第二夾板、氣缸、出屑裝置、支架、滑槽、工作臺、第一固定板與第二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機座上設置有尾座,尾座一側設置有變速箱,尾座與變速箱相互連接,變速箱下端設置有支撐柱,變速箱通過支撐柱與機座相互固定連接,變速箱一側設置有主軸箱,主軸箱與變速箱相互連接,主軸箱上端設置有電動機,電動機與主軸箱相互連接,機座上設置有工作臺,工作臺一側設置有滑槽,主軸箱與工作臺相互固定連接,主軸箱一側設置有鏜桿,鏜桿與主軸箱相互連接,鏜桿一側設置有鏜頭。發(fā)明具有操作方便可靠、造價低、精度高的優(yōu)點。
【IPC分類】B23B39/02, B23Q11/00, B23Q3/08
【公開號】CN105195775
【申請?zhí)枴緾N201510591265
【發(fā)明人】潤辰
【申請人】天津市華天世紀機械有限公司
【公開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請日】2015年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