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摩擦攪拌焊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用于例如鋁合金框架構件等的焊接的摩擦攪拌焊。本發(fā)明尤其是涉及一種用于例如在兩個對接的鋁合金框架構件的待焊接部分的高度位置不同時的焊接的摩擦攪拌焊。
如日本專利申請公開文件平9-309164(EP 0797043A2)所示,摩擦攪拌焊方法是這樣一種方法,其中通過轉動插入兩個對接的待焊接框架構件的焊接部分中的圓棒(稱之為旋轉焊具)并沿著焊縫移動此旋轉焊具進行焊接,這兩個對接的待焊接框架構件的焊接部分經加熱而變軟并促使其塑性流態(tài)化和焊合。
旋轉焊具包括一個插向焊接部分的小直徑段和一個定位于小直徑段外部的大直徑段。旋轉焊具的小直徑段和大直徑段位于同一軸線上。
使旋轉焊具的大直徑段的一側和旋轉焊具小直徑段的一側轉動。例如,對用鋁合金材料制成的兩個待焊接框架構件的一個對接部和一個搭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另外,一個凸向旋轉焊具的大直徑段一側的凸起部設在待焊接框架構件的焊接部分上。此框架構件的凸起部與一個空心擠壓框架構件寬度方向上的一個端部成一整體。
上述凸起部變成填覆在兩個空心擠壓框架構件間形成的間隙的填覆材料。當框架構件凸起部的一個側面形成產品的外表面如有軌車輛車體外側面的時候,在焊接后切除框架構件的殘余的凸起部。
當上述凸起部設置在擠壓框架構件上時,可以沿成形方向設置凸起部。但是,框架構件的凸起部不能設置在擠壓部的一端,換句話說,框架構件的凸起部不能設置在凸起部設置側的垂直方向上。
結果,當擠壓框架構件彼此相互垂直地布置并且試圖對擠壓框架構件的端部實施摩擦攪拌焊時,在一個擠壓框架構件的一端部上存在凸起部,而在另一個擠壓框架構件上沒有凸起部。
因此,人們認為不能實現兩個擠壓框架構件的良好焊接,這是因為另一個擠壓框架構件在焊接部分上沒有凸起部。
在兩個擠壓框架構件焊接部分寬度方向上的表面的高度位置彼此不同的情況下,將證明上述事實。換句話說,當在一個框架構件寬度方向上的表面的高度不同于在另一個框架構件寬度方向上的表面的高度時,或在一個框架構件寬度方向上的表面的頂部高于或低于在另一個框架構件寬度方向上的表面的頂部時,將證明上述事實。
本發(fā)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摩擦攪拌焊方法,其中即使當兩個構件的焊接部分表面的的高度位置不同時,也能獲得良好的焊接效果。
上述目的可以這樣實現,即當兩個構件的焊接部分表面的高度位置不同時,對較低構件的表面進行堆焊,隨后對這兩個構件的焊接部分進行摩擦攪拌焊。
另外,上述“兩個構件的焊接部分表面的高度位置不同”是指,在假設上述表面?zhèn)壤绯喜贾枚D焊具被確定為定位基點的情況下,例如從旋轉焊具到焊接部分表面的距離是不同的。上述“較低構件”是指那個距離旋轉焊具較遠的構件。
附圖的簡要說明
圖1是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摩擦攪拌焊的兩個框架構件焊接部分的縱向橫截面視圖,它是圖6的I-I截面圖;圖2是圖1所示兩個框架構件的待焊接部分附近的斜視圖;圖3是圖1所示框架構件的凸肋的III-III截面視圖;圖4是本發(fā)明兩個框架構件的另一個部分的焊接部分的縱向橫截面視圖,它是圖6的IV-IV截面圖;圖5示出了在其中對圖4的兩個框架構件進行了摩擦攪拌焊的焊接之后的狀態(tài);圖6是表示有軌車輛車體的側視圖,其中根據本發(fā)明對車體進行了摩擦攪拌焊;圖7是表示另一個有軌車輛的另一車體的側視圖,其中根據本發(fā)明對該車體進行了摩擦攪拌焊;圖8是圖7所示兩個框架構件的VIII-VIII截面圖;以及圖9是表示另一個有軌車輛的另一個車體的剖視圖,其中根據本發(fā)明對車體進行了摩擦攪拌焊,圖9對應于圖8所示的實施例。
在其被用于有軌車輛車體的情況下,參見圖1~圖6來描述根據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摩擦攪拌焊。
在圖6中,有軌車輛的側構架體20是通過連接許多個鋁合金擠壓框架構件30、40、50而形成的。布置在出入口21和窗口25之間的鋁合金框架構件30、30的成形方向和布置在一個窗口25和布置在窗口25附近的縱向成形的擠壓框架構件30之間的框架構件30、30的成形方向在圖6中分別是縱向。
在窗口下部的鋁合金擠壓框架構件40、40的成形方向在圖6中是橫向。換句話說,擠壓框架構件30的成形方向和擠壓框架構件40的成形方向相互垂直地布置。
在出入口21上部的鋁合金擠壓框架構件50的成形方向在圖6中是橫向。參考數字28表示車體探架。這些構件通過摩擦攪拌焊和普通的MIG焊接方式被焊接起來。
參見圖4和圖5,以下將描述成形方向相同的擠壓框架構件30、30相互間的摩擦攪拌焊。與之相似地對擠壓框架構件40、40進行摩擦攪拌焊。
擠壓框架構件30(與框架構件40、50相似地)在車體外側和車體內側具有一塊平板31,其上布置了許多個凸肋33。凸肋33沿擠壓框架構件30的成形方向設置(與框架構件40、50相似)。
在擠壓框架構件30的寬度方向(垂直于擠壓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的方向)的一端上(框架構件30、30相互對接的端部),設有一個用于擠出側面內的(凸肋33側)車體的凸起部32。
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的凸起高度或凸起尺寸用h表示。平板31的端部和凸起部32的端部的表面32b基本上布置在垂直于框架構件30的平板31的頂面32c或其外表面的方向上。
因此,當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對接時,框架構件30、30的平板31端部的表面32b、32b彼此接觸。但是,這是理想的情況。對接部被認為是一種I形槽結構。
當對兩個框架構件30、30進行摩擦攪拌焊時,為了不在兩個框架構件30、30之間形成間隙(形成有預定值的間隙),擠壓框架構件30、30被固定在一個底座60上。擠壓框架構件30和平板31的凸起部32朝上,并且平板31安裝在底座60上。
另外,擠壓框架構件30、30端部的焊接部分被制成與底座60接觸。底座60由鋼材料制成。
一個實施兩個框架構件30、30的摩擦攪拌焊的旋轉焊具70從上方插向焊接部分。旋轉焊具70由一個大直徑段71和一個位于大直徑段71的末端(下端)的小直徑段72構成。
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和小直徑段72的分界部73(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的外周邊部分)成弧形,它凹向大直徑段71的一側。小直徑段具有螺紋結構。
在摩擦攪拌焊過程中,分界部73(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的外周邊部分)定位于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中。換句話說,分界部73定位在位于凸起部32的頂面32c與在框架構件30的平板31內面?zhèn)鹊谋砻?1b(非凸起部的表面)之間的中間段內(中間段的長度是凸起高度h)。
通過使旋轉焊具70轉動并將其插入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的焊接部分并繼續(xù)使旋轉焊具70轉動并沿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的焊縫移動而實施摩擦攪拌焊。
另外,在大直徑段71一側的旋轉焊具70的軸心相對于旋轉焊具70的移動方向向后部傾斜。因此,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的前端被布置在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的頂面32c的外表面?zhèn)?在圖4中,頂面32c的上方)。
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的后端定位于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上(線32d的位置)。換句話說,旋轉焊具70大直徑段71的后端定位于凸起部32的頂面32c與框架構件30的平板31的表面31b的延長線之間。上述的“前”、“后”是以旋轉焊具70的移動方向為基準而定義的。
以下將解釋各構件的尺寸之間的關系??蚣軜嫾?0凸起部32、32的頂面32c、32c的寬度W1在兩個凸起部32、32對接時大于旋轉焊具70的小直徑段72的直徑d,但小于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的直徑D。頂面32c的寬度W1可以被設置成大于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的直徑D。
兩個凸起部32、32的根部的寬度W2大于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的直徑D。小直徑段72的成形尺寸或延伸高度H在旋轉焊具70后端的分界部73位于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上時具有一個旋轉焊具70的小直徑段72的末端接近底座60的值。
例如,平板31的外表面31c與旋轉焊具70的小直徑段72的末端之間的距離定為0.1mm。換句話說,不使旋轉焊具70的小直徑段72的末端接觸底座60地定位。凸起部32的頂面32c和框架構件30根部的平板31的表面31b與斜面32e相連。
在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被固定在底座60上之后,進行摩擦攪拌焊。一種用于驅動旋轉焊具70轉動的裝置具有伴隨旋轉焊具70的移動而移動的壓輥。
在旋轉焊具70的移動方向上,安置在旋轉焊具70上的壓輥被布置在旋轉焊具70的后部和前部的左右。當旋轉焊具70被插入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中時,壓輥接觸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的表面31b、31b,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被壓到底座60上。
圖5示出了在按照本發(fā)明的摩擦攪拌焊之后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的狀態(tài)或情況。其中插入大直徑段71的擠壓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的材料被供給一條成型于對接的兩個框架構件30、30之間的間隙并作為小平面地溢流到這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的外表面上。或者,材料象肋片那樣保留下來。
因此,這兩個擠壓框架構件30、30的兩個凸起部32、32的中心部形成了一個凹部35。因旋轉焊具70的轉動而軟化的材料填覆了在這兩個框架構件30、30之間的間隙。例如,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的材料流向上述間隙,并由凸起部32的材料填覆了這個間隙。
從旋轉焊具70的小直徑段72的末端開始,軟化的材料流向下部間隙,接著由上述軟化的材料填覆所述間隙,結果,間隙(框架構件30、30的下端)的外表面31c的側面基本上與框架構件30的平板31的外表面31c平齊。參考數字36表示根據上述材料形成的焊道。
由于在框架構件30、30的外表面31c側的焊接部分基本上與框架構件30、30的外表面31c形成同一表面,所以可以使焊接過程中的油灰很薄。另外,由于在沒有焊道36的外表面上存在凸起部32,所以可以根據無涂層的毛紋處理方式(hair line processinghaving no coating)完成焊接。
因此,如圖6和圖1所示,在底座60上固定安裝了焊接的擠壓框架構件30、30的組件和兩個擠壓框架構件40、40的組件。事先,將在這兩對對接部(這變成焊接部分并且此焊接部分存在于焊接部分的兩端)的框架構件40和擠壓框架構件40附近的凸肋43切掉。因此,平滑地形成了擠壓框架構件40。
結果,當根據摩擦攪拌焊對此實施例中的上述焊接部分進行焊接時,摩擦攪拌焊接部分的附近被壓輥壓住。
隨后,在圖1~圖3中,在這兩個組件的對接部(焊接部分)處對兩個擠壓框架構件40、40的端部進行堆焊。最好形成一個具有對應于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的高度和寬度的高度和寬度的堆焊部42。沿著焊縫連續(xù)地但也可以間隔地進行堆焊是理想的。
例如,在大約1cm的位置上進行堆焊并間隔大約1cm,然后重復進行。堆焊的強度等于摩擦攪拌焊中的強度,材料根據旋轉焊具70的轉動而沒有溢出。允許形成一個間隙,因此根據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使材料象承口那樣上揚并隨后形成了凹部35。
接著,如上所述地對框架構件30、30和擠壓框架構件40、40進行摩擦攪拌焊。如上所述地進行摩擦攪拌焊,使外表面31c、41c側基本上與平板31、41的外表面31c、41c平齊。
當沒有堆焊部42時,由于旋轉焊具70的大直徑段71和小直徑段72幾乎未被擠壓框架構件30和擠壓框架構件40覆蓋,所以凸起部32的材料象承口那樣外流并且材料幾乎不填充間隙。結果,不可能對擠壓框架構件30、40進行良好的焊接。
但在本發(fā)明的這個實施例中,由于堆焊部42用于替代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所以可以對擠壓框架構件30、40進行良好的焊接。
在本發(fā)明的這個實施例中,堆焊部42是間隔地形成的,但是它是從框架構件30一側的凸起部32到框架構件40一側地形成的,這是因為實現了材料流動。
另外,根據旋轉焊具70的轉動和移動,凸起部32的材料和堆焊部42的材料移向旋轉焊具70的后部。利用上述事實,可以基本上實現沒有堆焊部42的良好的焊接。
如此形成的焊接部分基本上變成了圖5所示的樣子。擠壓框架構件30的凸起部32是擠壓框架構件30的相同構件,并且對應于擠壓框架構件40的凸起部的部分是根據堆焊方式形成的。
當未涂漆地完成外表面時,根據TIG焊接方式進行上述的堆焊。填充材料是與框架構件30、40相同的材料。例如,通過切削框架構件30、40來獲得填充材料。例如,框架構件30、40的末端材料被用于填充材料。根據此實施例,在焊接部分處沒有顏色變化并可以獲得美好的外觀。當填充材料是另一種材料時,在焊接部分出現了顏色變化并且不能獲得優(yōu)美的外觀。
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在堆焊后可以將框架構件裝到底座60上。在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中,擠壓框架構件彼此被焊接起來而形成了側構架體,但本發(fā)明也可被應用于其它部件。
以下將描述圖7、8所示的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實施例。一個擠壓框架構件80被布置成其縱向指向車體的縱向。擠壓框架構件80是一個鋁合金的空心框架構件。在端部的兩面上且在擠壓框架構件80的寬度方向上形成一個凸起部。
利用凸起部通過摩擦攪拌焊接將框架構件80、80相互焊接在一起。參考數字86是一個窗口,參考數字87是一個出入口。
參考數字90、95是用于構成出入口87的框架的擠壓框架構件??蚣軜嫾?0形成了一個框架的垂直側,而框架構件95形成了該框架的下側和上側。
擠壓框架構件90、95被彼此焊接在一起。擠壓框架構件90、95和擠壓框架構件80由摩擦攪拌焊焊接在一起。框架構件90是一個鋁合金的空心框架構件。
凸起部92、92設置在框架構件90的焊接部分端部的兩面上。另外,設置了伸向框架構件80一側的凸片93、93。凸片93、93被插入空心框架構件80的兩塊板81、82的內側。
在框架構件80中,除去或切掉內部肋83以便插入凸片93、93。在框架構件90的垂直片91的板厚范圍內,形成了一個在凸起部92和框架構件80之間的抵接面??蚣軜嫾?5的結構與框架構件90的結構相同。基本上平行地布置兩塊板81、82。
在對框架構件80、80進行完摩擦攪拌焊之后,安置框架構件90、95。將框架構件80、80、90、95(不包括凸起部92)安裝在底座60上。沿著框架構件90、95,對框架構件80、80、…的端部進行堆焊。在堆焊后進行摩擦攪拌焊。
對每個面進行摩擦攪拌焊,或者同時對每個面進行摩擦攪拌焊。在摩擦攪拌焊之后,切掉在有軌車輛車體外側上的凸起部和堆焊部,接著使有軌車輛的車體外側面變得光滑。
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可被用于其中窗口框架是根據摩擦攪拌焊方式安裝的情況。另外,在上述實施例中采用了空心框架構件,也可以采用圖1所示的框架構件。
在根據本發(fā)明的上述實施例中,在存在加工誤差的情況下,端部厚度不同的構件被對接在一起,在焊接部分表面的高度位置不同時,對下側構件進行堆焊,并可以在堆焊后進行摩擦攪拌焊。
另外,術語“焊接部分表面的高度位置不同”是指,假設上述表面的一側是例如指向上方地朝上布置的,而例如旋轉焊具是基點,則它是指從旋轉焊具到焊接部分表面的距離是不同的。術語“下側構件”是指一個距離旋轉焊具較遠的構件。
以下將解釋圖9所示的另一個實施例。圖9所示結構等同于圖8所示結構??招目蚣軜嫾?0端部的凸肋83和車體內側的板82的端部的凸肋被切去。一個擠壓框架構件100的車體外側的端部與板81對接在一起。為擠壓框架構件100的端部設置了一個凸起部102,該凸起部102凸向車體外側。
沒有凸起部102的擠壓框架構件100的外表面和板81的外表面被布置在同一平面內。在擠壓框架構件100的車體內側的表面的凸片103與擠壓框架構件80的車體內側的板82疊置。因強度關系,擠壓框架構件100不是一個空心框架構件。擠壓框架構件100是一個實心框架構件。
在實心擠壓框架構件100安裝在底座60上的情況下,從上部開始對位于板81與擠壓框架構件100之間的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包括凸起部102在內地進行摩擦攪拌焊。隨后,翻轉上述構架體并接著采用電弧焊方式對凸片103和板82進行角焊。另外,在沒有設置凸片103的情況下,對板82與擠壓框架構件100之間的對接部進行焊接。
本發(fā)明的技術領域不局限于權利要求書中各項權利要求所記載的特征,或者本發(fā)明不局限于本發(fā)明綜述中的用詞,而是它覆蓋了一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進行簡單替換的范圍。
根據本發(fā)明,在兩個構件的焊接部分處的表面高度位置不同的時候,可以對這兩個構件進行良好的焊接。
權利要求
1.一種在兩個對接構件的待焊接部分的表面的高度位置不同的情況下進行的摩擦攪拌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對下側構件的一個表面進行堆焊;從所述兩個構件的堆焊層一側開始對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攪拌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沿著待焊接方向間斷地進行堆焊。
3.一種摩擦攪拌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將其中一個端部具有一個加厚部的第一構件和一個其端部厚度小于第一構件端部厚度的第二構件的端部對接起來;對第二構件的端部進行堆焊;以及從堆焊的焊接側起對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4.一種摩擦攪拌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將其中一個端部具有一個加厚部的第一構件和一個其厚度小于第一構件端部厚度的第二構件的端部對接起來;對第二構件的端部進行堆焊;以及從堆焊的焊接一側起對該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5.一種制造車體的側構架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過摩擦攪拌焊接許多擠壓框架構件而形成了兩對框架構件組件;鄰接所述兩對框架構件組件一側的端部和該對組件另一側的端部并且一側擠壓框架構件對的成形部與另一側擠壓框架構件對的成形部基本上直交;沿所述端部并在第一擠壓框架構件的寬度方向上設置一個凸起部;在對接部之前或之后,在對接部處對第二擠壓框架構件進行堆焊;以及從堆焊層一側起進行摩擦攪拌焊。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車體的側構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堆焊是通過采用填充材料的TIG焊接方式實現的,所述填充材料與第一擠壓框架構件或第二擠壓框架構件的材料相同。
7.一種制造車體的側構架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對許多擠壓框架構件進行摩擦攪拌焊;將一個構成一出入口的構件的一端部或構成一個窗戶的框架的一端部與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一端部對接,所述構件沿所述端部具有一個凸起部;在對接之前或之后,在對接部對第二擠壓框架構件進行堆焊;以及從堆焊層的一側起進行摩擦攪拌焊。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車體的側構架體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位于車體內側,所述堆焊和摩擦攪拌焊是從車體內側進行的。
9.一種構架體,其特征在于,將第一構件的一端部和第二構件的一端部對焊在一起;焊接部分在所述構件的厚度方向上凸出,并且焊接部分寬度方向上的一個中心部是凹下的;以及第一構件的凸起部是與第一構件相同的構件,第二構件的凸起部是堆焊部。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構架體,其特征在于,第一構件和第二構件是擠壓框架構件;第二構件的端部是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一個成形部的端部。
11.一種車體,其特征在于,將第一構件的一端部和第二構件的一端部對焊在一起;所述第一擠壓框架構件的一成形部和所述第二擠壓框架構件的一成形部基本上是垂直的;焊接部分在所述構件的厚度方向上凸出,該焊接部分寬度方向上的一中心部是凹陷的;第一構件的凸起部是與第一構件相同的構件,第二構件的凸起部是堆焊部;以及所述成形部在車體內側。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體,其特征在于,通過布置許多擠壓框架構件而焊接出第一擠壓框架構件;通過布置許多擠壓框架構件而焊接出第二擠壓框架構件;這些第一擠壓框架構件組件的端部與這些第二擠壓框架構件組件的端部被焊接起來,該焊接部分構成了該焊接部分;以及所述兩個組件存在于車體的側構架體中。
1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車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構件是一個出入口或是一個窗戶框架。
14.一種摩擦攪拌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除去成型在一個空心框架構件成形部的一端部的兩塊板之間的凸肋;使一個擠壓框架構件與所述框架構件的所述端部對接;在所述對接部處將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一端部插入所述兩塊板之間;將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布置成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將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厚度與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厚度加工成基本一致;以及從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外部對所述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摩擦攪拌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擠壓框架構件對接部的一端部具有一個伸向所述擠壓框架構件外部的凸起部,從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外部起對包括此凸起部的所述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16.一種摩擦攪拌焊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除去設在一個空心框架構件成形部端部的兩塊板之間的凸肋和一側一塊板的端部;將一個擠壓框架構件與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所述端部對接起來;對接或重疊空心框架構件另一塊板的端部和所述擠壓框架構件;重疊并對接所述一側的板和所述擠壓框架構件;將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布置成基本上垂直于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基本上一樣地形成所述空心框架構件另一側的外表面和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外表面;以及從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外部起對位于所述擠壓框架和所述另一側的所述板之間的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摩擦攪拌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側的板的對接部的一端部具有一個凸向外側的凸起部;從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外部起對包括凸起部的對接部進行摩擦攪拌焊。
18.一種構架體,其特征在于,從一個空心框架構件的外部起將該空心框架構件和一個擠壓框架構件摩擦攪拌焊接在一起;除去成型于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兩塊板之間且位于進行摩擦攪拌焊的部位的凸肋;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一端部被插入所述兩塊板之間;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與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被布置成基本上是彼此垂直的。
19.一種構架體,其特征在于,從一個空心框架構件的外部起將該空心框架構件一側的板和一個擠壓框架構件摩擦攪拌焊接在一起;除去成型于所述空心框架構件所述一側的板和基本上垂直地布置的另一側的一塊板之間且在進行摩擦攪拌焊部位上的凸肋和所述另一側的所述板的端部;在所述另一側的所述板處的擠壓框架構件被焊接到所述另一側的所述板上;所述空心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與所述擠壓框架構件的成形方向基本上垂直地布置。
全文摘要
在一側框架構件30的板31的端部上表面上設置了一個凸起部32。另一框架構件40的板41的端部與框架構件30的板31對接??蚣軜嫾?0、40是鋁合金的擠壓框架構件。它們的成形方向相互垂直。對框架構件40的板41的上表面進行堆焊。在這種情況下,從上部插入旋轉焊具并進行摩擦攪拌焊。因此,堆焊起到了凸起部32的作用并可以實現良好的焊接。
文檔編號B23K20/12GK1249979SQ99120570
公開日2000年4月12日 申請日期1999年9月29日 優(yōu)先權日1998年9月29日
發(fā)明者佐藤章弘, 江角昌邦, 福寄一成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