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模具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耐磨損的模具頂針。
背景技術:
模具頂針是用于頂出模具中成型的制品,傳統(tǒng)的模具模具頂針是由圓柱形頂針桿,與圓柱形頂針桿一體的圓柱形頂針沉頭構成,該圓柱形頂針沉頭位于圓柱形頂針桿的一端,且圓柱形頂針是一根外徑相等的圓柱體,這種結構的模具頂針安裝在模具中模具頂針導向孔內,當需要頂出成型制品時,模具模具頂針的頂針桿從導向孔內伸出,裝成型制品頂出,因此這種結構的模具頂針存在以下缺陷,整根頂針桿與導向孔內表面相接觸,在頂針桿來回運動時,與導向孔內表面發(fā)生摩擦,從而導致頂針桿外表面磨花,使頂針外表面變得粗糙,并使頂針桿外表面磨損,大大縮短了模具模具頂針的使用壽命,且由于頂針桿與導向孔內表面的接觸面積大,需要用較大的推力才能將成型的制品頂出,使用不便。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耐磨損的模具頂針,能防止頂針磨損。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一種耐磨損的模具頂針,包括:射梢桿和射梢桿底座,所述射梢桿底座安裝在所述射梢桿底端;
所述射梢桿頂端安裝有圓形凸臺,所述圓形凸臺上設有一圈倒角邊;
所述射梢桿側壁設有若干條凹槽,所述凹槽內均勻的安裝有若干固定裝置,所述固定裝置與所述凹槽內壁之間安裝有彈簧,所述固定裝置內安裝有滑輪,所述滑輪露出所述凹槽表面。
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數(shù)量有四條。
在本發(fā)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滑輪露出所述凹槽表面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圓形凸臺半徑與所述射梢桿半徑的半徑差。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一種耐磨損的模具頂針,該模具頂針可以減少與導向孔的內壁的摩擦,降低導向孔的內壁的磨損,從而增加頂針的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一種耐磨損的模具頂針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射梢桿;2、射梢桿底座;3、圓形凸臺;4、倒角邊;5、凹槽;6、固定裝置;7、滑輪;8、彈簧。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本發(fā)明實施例包括:一種耐磨損的模具頂針,包括:射梢桿1和射梢桿底座2,所述射梢桿底座2安裝在所述射梢桿1底端。
所述射梢桿1頂端安裝有圓形凸臺3,所述圓形凸臺3上設有一圈倒角邊4,所述倒角邊4使得所述射梢桿1進入導向孔內時更加的順滑。
所述射梢桿1側壁設有若干條凹槽5,所述凹槽5用于安裝所述固定裝置6,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5的數(shù)量有四條。
所述凹槽5內均勻的安裝有若干固定裝置6,所述固定裝置6用于安裝所述滑輪7。
所述固定裝置6與所述凹槽5內壁之間安裝有彈簧8,所述彈簧8使得所述滑輪7始終可以緊貼導向孔內壁。
所述固定裝置6內安裝有滑輪7,所述滑輪7減少與導向孔的內壁的接觸面積,從而減少摩擦。
所述滑輪7露出所述凹槽5表面,所述滑輪7露出所述凹槽5表面的長度大于等于所述圓形凸臺3半徑與所述射梢桿1半徑的半徑差,使得所述滑輪7始終與導向孔內壁緊貼,避免所述圓形凸臺的側面磨損。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一種耐磨損的模具頂針,該模具頂針可以減少與導向孔的內壁的摩擦,降低導向孔的內壁的磨損,從而增加頂針的使用壽命。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fā)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fā)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