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腳手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切除搭設腳手架的橫桿接頭的橫桿接頭切除機。
背景技術:
腳手架指施工現(xiàn)場為工人操作并解決垂直和水平運輸而搭設的各種支架,是為施工人員上下活動或者安裝外圍安裝網護圍或者高空安裝構件提供工作的平臺,用于外墻、內部裝修或層高較高位置的施工。腳手架可以分為碗扣式腳手架和盤扣式腳手架等。
碗扣式腳手架的立桿連接是同軸心承插,橫桿和立桿靠碗扣接頭連接,接頭具有可靠的抗彎、抗剪、抗扭力學性能,而且各桿件軸心線交于一點,節(jié)點在框架平面內,具有結構穩(wěn)固可靠、承載力大的優(yōu)點,但是碗扣式腳手架存在著組裝繁瑣不便等不足。而盤扣式腳手架不僅結構穩(wěn)定、承載力大,而且拆裝極簡便,搭拆費、運輸費、租賃費、維護費都會相應地節(jié)省,一般情況下可以節(jié)省30%。因此,盤扣式腳手架是一種成本低、效益高的腳手架。因此采用盤扣式腳手架代替碗扣式腳手架是現(xiàn)有技術的發(fā)展趨勢。
盤扣式腳手架和碗扣式腳手架的結構類似,均包括立桿、橫桿和斜桿,差別在于橫桿、斜桿和立桿的連接方式,因此碗扣式腳手架的橫桿在更換其兩端處的接頭后,也可以作為盤扣式腳手架的橫桿使用。采用這種方式將碗扣式腳手架改進為盤扣式腳手架,不僅可以重新利用構成碗扣式腳手架的立桿、橫桿和斜桿,而且可以有效減少盤扣式腳手架的生產成本。
而如何高效地去除橫桿兩端的接頭,是現(xiàn)有技術中函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橫桿接頭切除機,可以高效地切除橫桿兩端的接頭。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橫桿接頭切除機,所述橫桿接頭切除機包括底座、上料裝置、傳動裝置和切割裝置,所述上料裝置用于將橫桿輸送到所述傳動裝置上,所述傳動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橫桿并旋轉所述橫桿;所述切割裝置包括左切割部和右切割部,所述左切割部和右切割部左右對稱設置,所述左切割部包括左支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支座上且垂直于所述橫桿的左鋸齒輪、用于驅動所述左鋸齒輪旋轉的第一左驅動件,所述左支座的下端鉸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左支座通過第二左驅動件驅動在所述底座上轉動,以使得左鋸齒輪靠近或者遠離所述橫桿;所述右切割部包括右支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支座上且垂直于所述橫桿的右鋸齒輪、用于驅動所述右鋸齒輪旋轉的第一右驅動件,所述右支座的下端鉸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右支座通過第二右驅動件驅動在所述底座上轉動,以使得右鋸齒輪靠近或者遠離所述橫桿。
優(yōu)選地,所述傳動裝置包括用于支撐所述橫桿左端的左傳動組件和用于支撐所述橫桿右端的右傳動組件,所述左傳動組件包括左下支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上的第一左支撐輪、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上的第二左支撐輪、左上支座、用于驅動所述左上支座上下移動的第三左驅動件、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上支座上的第一左壓緊輪和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上支座上的第二左壓緊輪,所述第一左支撐輪和第二左支撐輪的軸線相互平行,并在所述第一左支撐輪和第二左支撐輪之間形成放置所述橫桿的左放置空間,所述第一左壓緊輪和第二左壓緊輪能夠壓緊放置在所述左放置空間中的橫桿;所述右傳動組件包括右下支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的第一右支撐輪、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的第二右支撐輪、右上支座、用于驅動所述右上支座上下移動的第三右驅動件、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上支座上的第一右壓緊輪和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上支座上的第二右壓緊輪,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和第二右支撐輪的軸線相互平行,并在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和第二右支撐輪之間形成放置所述橫桿的右放置空間,所述第一右壓緊輪和第二右壓緊輪能夠壓緊放置在所述右放置空間中的橫桿,所述第一左支撐輪通過第四左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右支撐輪通過第四右驅動件驅動,以使得所述第一左支撐輪和第一右支撐輪能夠帶動兩端分別放置在所述左放置空間和右放置空間中的橫桿旋轉。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左支撐輪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一環(huán)形凹槽,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的軸線與所述第一左支撐輪的軸線重合,在所述第一左支撐輪的外圓周面上還設置有多個x形凹槽,所述x形凹槽垂直于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所述第二左支撐輪、第一右支撐輪和第二右支撐輪的結構均與所述第一左支撐輪的結構相同。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左支撐輪和所述第二左支撐輪分別通過第一左轉軸和第二左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上,所述第一左轉軸和第二左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上,所述第一左支撐輪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左轉軸上,所述第二左支撐輪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二左轉軸上,所述第四左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左轉軸旋轉;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和所述第二右支撐輪分別通過第一右轉軸和第二右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所述第一右轉軸和第二右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右轉軸上,所述第二右支撐輪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二右轉軸上,所述第四右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右轉軸旋轉。
優(yōu)選地,所述第四左驅動件包括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左轉軸上的左從動帶輪、與電動機傳動連接的左主動帶輪和安裝在所述左從動帶輪和左主動帶輪上的左傳動皮帶,所述第四右驅動件包括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右轉軸上的右從動帶輪和安裝所述右從動帶輪和左主動帶輪上的右傳動皮帶。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左壓緊輪上開設有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二環(huán)形凹槽,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的軸線與所述第一左壓緊輪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二左壓緊輪、第一右壓緊輪和第二右壓緊輪的結構均與所述第一左壓緊輪的結構相同。
優(yōu)選地,所述上料裝置包括左上料部和右上料部,所述左上料部和右上料部位于所述左切割部和右切割部之間,所述左上料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左支架、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所述左支架上的左滑動板、用于驅動所述左滑動板在所述左支架上滑動的第五左驅動件、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的后端的左推板和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上的左推桿,所述左推桿通過左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上,所述左轉軸將所述左推桿分為左前桿和左后桿,所述左后桿的后端上部開設有左安裝槽,所述左推板位于所述左安裝槽的前上方,所述左安裝槽和所述左推板形成左橫桿容納空間,在所述左滑動板上固定安裝有左檔桿,所述左檔桿位于所述左轉軸的后上方,所述左檔桿與所述左推桿接觸,以阻止所述左推桿正向轉動;所述右上料部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右支架、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所述右支架上的右滑動板、用于驅動所述右滑動板在所述右支架上滑動的第五右驅動件、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的后端的右推板和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上的右推桿,所述右推桿通過右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上,所述右轉軸將所述右推桿分為右前桿和右后桿,所述右后桿的后端上部開設有右安裝槽,所述右推板位于所述右安裝槽的前上方,所述右安裝槽和所述右推板形成右橫桿容納空間,在所述右滑動板上固定安裝有右檔桿,所述右檔桿位于所述右轉軸的后上方,所述右檔桿與所述右推桿接觸,以阻止所述右推桿正向轉動;當所述橫桿的左右兩端分別放置在所述左橫桿容納空間和右橫桿容納空間中時,所述橫桿和所述左后桿相對于所述左轉軸產生的轉矩小于所述左前桿相對于所述左轉軸產生的轉矩,所述橫桿和所述右后桿相對于所述右轉軸產生的轉矩小于所述右前桿相對于所述右轉軸產生的轉矩;
當所述第五左驅動件和第五右驅動件同時驅動所述左滑動板和所述右滑動板向后移動,使得位于所述左橫桿容納空間和右橫桿容納空間內的橫桿移動到所述傳動裝置的左放置空間和右放置空間上時,所述第五左驅動件和第五右驅動件同時驅動所述左滑動板和所述右滑動板向前移動,此時所述橫桿在第一左支撐輪和第一右支撐輪的阻擋下推動所述左推桿和右推桿反向轉動,從而所述左安裝槽與所述左推板分離,所述右安裝槽與所述右推板分離,所述橫桿保持在左放置空間和右放置空間中。
優(yōu)選地,所述左推板通過左連桿固定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上,所述右推板通過右連桿固定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上。
優(yōu)選地,所述左安裝槽和所述右安裝槽的槽底面均為弧面,所述左安裝槽和所述右安裝槽的槽底面的后部的曲率半徑均大于前部的曲率半徑。
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的不同之處在于,本發(fā)明提供的橫桿接頭切除機在使用時,首先通過上料裝置將橫桿輸送至傳動裝置上,然后通過傳動裝置固定橫桿,同時旋轉該橫桿,然后通過第二左驅動件和第二右驅動件同時驅動左支座和右支座旋轉,使得左鋸齒輪和右鋸齒輪同時接近轉動地橫桿,在左鋸齒輪和右鋸齒輪接近橫桿時,第一左驅動件和第一右驅動件分別驅動左鋸齒輪和右鋸齒輪旋轉,當?shù)诙篁寗蛹偷诙因寗蛹寗幼箐忼X輪和右鋸齒輪接觸橫桿時,轉動地左鋸齒輪和右鋸齒輪可以切斷橫桿兩端的接頭,因此本發(fā)明提供的橫桿接頭切除機可以高效地切除橫桿兩端的接頭。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提供的一種實施方式的橫桿接頭切除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的橫桿接頭切除機的后視圖;
圖3是圖1所示的橫桿接頭切除機的右視圖;
圖4是圖1所示的橫桿接頭切除機的左上料部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4所示的左上料部的a向視圖;
圖6是圖1所示的橫桿接頭切除機的左傳動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所示的左傳動組件的左下支座的俯視剖視圖;
圖8是圖6所示的左傳動組件的第一左支撐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圖6所示的左傳動組件的第一左壓緊輪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底座;21-左切割部;211-左支座;212-第二左驅動件;22-右切割部;221-右支座;222-第二右驅動件;31-左傳動組件;311-左下支座;312-第一左支撐輪;313-第二左支撐輪;314-左上支座;315-第一左壓緊輪;316-第二左壓緊輪;317-第一環(huán)形凹槽;318-x形凹槽;319-第一左轉軸;320-第二左轉軸;321-左從動帶輪;322-第二環(huán)形凹槽;33-右傳動組件;41-左上料部;411-左支架;412-左滑動板;413-第五左驅動件;414-左推板;415-左推桿;416-左轉軸;417-左前桿;418-左后桿;419-左安裝槽;420-左檔桿;421-左連桿;422-導軌;43-右上料部;44-下料桿;5-橫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一步說明。但這些例舉性實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僅用來例舉本發(fā)明,并非對本發(fā)明的實際保護范圍構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將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局限于此。
在本發(fā)明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詞,在未作出相反說明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方位詞如“上、下、左、右”是指本發(fā)明提供的橫桿接頭切除機在正常使用情況下定義的,并與附圖1中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皟?、外”是指相對于各零部件本身輪廓的內外。這些方位詞是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構成對本發(fā)明保護范圍的限制。
在本發(fā)明中,當零部件被稱為“固定”在另一個零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零部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零部件。當一個零部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零部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零部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零部件。當一個零部件被認為是“設置”在另一個零部件上,它可以是直接設置在另一個零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零部件。
適當參考圖1所示,本發(fā)明提供的基本實施方式的橫桿接頭切除機包括底座1、上料裝置、傳動裝置和切割裝置。所述上料裝置、傳動裝置和切割裝置均安裝在底座1上,所述底座1可以采用框架結構,以便于在其內設置傳動或控制組件。
所述上料裝置用于將橫桿5輸送到所述傳動裝置上,所述傳動裝置用于固定所述橫桿5并旋轉所述橫桿5;如圖1所示,所述上料裝置包括左上料部41和右上料部43,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左傳動組件31和右傳動組件33。由于橫桿為較長的桿狀,通過將上料裝置設置為左上料部41和右上料部43,可以同時驅動橫桿5的左右兩端,以提高上料穩(wěn)定性。同樣地,傳動裝置包括左傳動組件31和右傳動組件33,可以更好地固定并旋轉橫桿5。優(yōu)選地,左上料部41和右上料部43左右對稱設置,左傳動組件31和右傳動組件33也左右對稱設置。
結合圖2、圖3所示,所述切割裝置包括左切割部21和右切割部22,所述左切割部21和右切割部22左右對稱設置。左切割部21和右切割部22位于左傳動組件31和右傳動組件33的左右兩側。
所述左切割部21包括左支座21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支座211上且垂直于所述橫桿5的左鋸齒輪、用于驅動所述左鋸齒輪旋轉的第一左驅動件,所述左支座211的下端鉸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左支座211通過第二左驅動件212驅動在所述底座1上轉動,以使得左鋸齒輪靠近或者遠離所述橫桿5。具體地,所述左支座211的下端通過左右設置的銷軸鉸接在底座1上,從而使得左支座211能夠前后擺動,所述第二左驅動件212優(yōu)選采用液壓缸,液壓缸的下端鉸接在底座1上,液壓缸的活塞桿外端與左支座211鉸接連接。在所述左支座211上通過軸承安裝有左右設置的左鋸齒轉軸,所述左鋸齒輪固定套裝在左鋸齒轉軸上。所述第一左驅動件可以采用電動機,電動機固定安裝在所述左支座211上,電動機的輸出軸可以直接與左鋸齒轉軸傳動連接,也可以通過帶傳動的方式與左鋸齒轉軸傳動連接。
所述右切割部22包括右支座22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支座221上且垂直于所述橫桿5的右鋸齒輪、用于驅動所述右鋸齒輪旋轉的第一右驅動件,所述右支座221的下端鉸接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右支座221通過第二右驅動件222驅動在所述底座1上轉動,以使得右鋸齒輪靠近或者遠離所述橫桿5。具體地,所述右支座221的下端也通過左右設置的銷軸鉸接在底座1上,使得右支座221能夠前后擺動,從而使得安裝在其上的右鋸齒輪靠近或者遠離橫桿5。所述第二右驅動件222優(yōu)選采用液壓缸,該液壓缸的下端鉸接在底座1上,該液壓缸的活塞桿外端與右支座221鉸接連接。在所述右支座221上通過軸承安裝有左右設置的右鋸齒轉軸,所述右鋸齒輪固定套裝在右鋸齒轉軸上。所述第一右驅動件可以采用電動機,該電動機固定安裝在所述右支座221上,電動機的輸出軸可以直接與右鋸齒轉軸傳動連接,也可以通過帶傳動的方式與右鋸齒轉軸傳動連接。
上述基本實施方式提供的橫桿接頭切除機在使用時,首先將需要切除接頭的橫桿放置在上料裝置上,然后通過上料裝置將該橫桿5輸送至傳動裝置,傳動裝置固定該橫桿5,同時旋轉該橫桿5,然后通過第二左驅動件212和第二右驅動件222同時驅動左支座211和右支座221旋轉,使得安裝在左支座211上的左鋸齒輪和安裝在右支座221上的右鋸齒輪同時接近轉動地橫桿5的兩端,與此同時,第一左驅動件和第一右驅動件分別驅動左鋸齒輪和右鋸齒輪旋轉,當?shù)诙篁寗蛹?12和第二右驅動件222驅動左鋸齒輪和右鋸齒輪接觸橫桿時,轉動地左鋸齒輪和右鋸齒輪與轉動地橫桿接觸,從而可以高效地切斷橫桿兩端的接頭。
在本發(fā)明中,如圖1所示,所述傳動裝置包括用于支撐所述橫桿5左端的左傳動組件31和用于支撐所述橫桿5右端的右傳動組件33。
參考圖6所示,所述左傳動組件包括左下支座311、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311上的第一左支撐輪312、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311上的第二左支撐輪313、左上支座314、用于驅動所述左上支座314上下移動的第三左驅動件、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上支座314上的第一左壓緊輪315和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上支座314上的第二左壓緊輪316。其中所述左下支座311固定安裝在底座1上,所述第三左驅動件可以通過支架固定在底座1上,也可以固定在左切割部21的左支座211上。所述左上支座314安裝在第三左驅動件的輸出軸上,從而可以通過第三左驅動件驅動左上支座314上下移動。
參考圖7所示,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和第二左支撐輪313的軸線相互平行,并在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和第二左支撐輪313之間形成放置所述橫桿5的左放置空間,所述第一左壓緊輪315和第二左壓緊輪316能夠壓緊放置在所述左放置空間中的橫桿5;所述第一左壓緊輪315和第二左壓緊輪316的軸線也相互平行。
所述右傳動組件33的結構與所述左傳動組件的結構相同。所述右傳動組件33包括右下支座、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的第一右支撐輪、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的第二右支撐輪、右上支座、用于驅動所述右上支座上下移動的第三右驅動件、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上支座上的第一右壓緊輪和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上支座上的第二右壓緊輪。其中所述右下支座固定安裝在底座1上,所述第三右驅動件可以通過支架固定在底座1上,也可以固定在右切割部22的右支座221上。所述右上支座安裝在第三右驅動件的輸出軸上,從而可以通過第三右驅動件驅動右上支座上下移動。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和第二右支撐輪的軸線相互平行,并在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和第二右支撐輪之間形成放置所述橫桿的右放置空間,所述第一右壓緊輪和第二右壓緊輪能夠壓緊放置在所述右放置空間中的橫桿。
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通過第四左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右支撐輪通過第四右驅動件驅動,以使得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和第一右支撐輪能夠帶動兩端分別放置在所述左放置空間和右放置空間中的橫桿旋轉。所述第四左驅動件和第四右驅動件均可以采用減速電機。
上述結構的傳動裝置在工作時,首先通過第三左驅動件和第三右驅動件驅動上左支座211和右上支座向上移動,使得第一左支撐輪312、第二左支撐輪313遠離第一左壓緊輪315、第二左壓緊輪316分離,第一右支撐輪、第二右支撐輪遠離第一右壓緊輪、第二右壓緊輪,然后通過上料裝置將橫桿輸送到左傳動組件和右傳動組件上,使得橫桿5的左右兩端分別放置在左放置空間和右置空間內,然后通過第三左驅動件和第三右驅動件分別驅動左上支座314和右上支座向下移動,使得第一左壓緊輪315和第二左壓緊輪壓緊橫桿5的左端,第一右壓緊輪和第二右壓緊輪壓緊橫桿5的右端,并通過第四左驅動件和第四右驅動件分別驅動第一左支撐輪312和第一右支撐輪旋轉,從而帶動橫桿5旋轉。
為了避免橫桿5在旋轉時發(fā)生軸向移動,優(yōu)選地,如圖8所示,在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的外圓周面上設置有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一環(huán)形凹槽317,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317的軸線與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的軸線重合,在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的外圓周面上還設置有多個x形凹槽318,所述x形凹槽318垂直于所述第一環(huán)形凹槽317,所述第二左支撐輪313、第一右支撐輪和第二右支撐輪的結構均與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的結構相同。
通過在支撐輪的外圓周面上設置多個環(huán)形凹槽和x形凹槽,并使得環(huán)形凹槽與x形凹槽垂直,可以有效避免橫桿5在旋轉過程中發(fā)生軸向移動。
在本發(fā)明中,如圖7所示,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和所述第二左支撐輪313分別通過第一左轉軸319和第二左轉軸320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311上,所述第一左轉軸319和第二左轉軸320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下支座311上,所述第一左支撐輪312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左轉軸319上,所述第二左支撐輪313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二左轉軸320上,所述第四左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左轉軸319旋轉。
同樣地,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和所述第二右支撐輪也分別通過第一右轉軸和第二右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所述第一右轉軸和第二右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下支座上,所述第一右支撐輪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右轉軸上,所述第二右支撐輪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二右轉軸上,所述第四右驅動件驅動所述第一右轉軸旋轉。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第四左驅動件和第四右驅動件可以采用各種能夠輸出旋轉運動的結構,在本實施方式中,優(yōu)選地,所述第四左驅動件包括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左轉軸319上的左從動帶輪321、與電動機傳動連接的左主動帶輪和安裝在所述左從動帶輪321和左主動帶輪上的左傳動皮帶。所述第四右驅動件包括固定套裝在所述第一右轉軸上的右從動帶輪和安裝所述右從動帶輪和左主動帶輪上的右傳動皮帶。通過將第四左驅動件和第四右驅動件設置為皮帶傳動的方式,左傳動組件和右傳動組件可以使用同一個電動機,使得傳動裝置的整體結構更加合理。
在本發(fā)明的另一個優(yōu)選地實施方式中,如圖9所示,所述第一左壓緊輪315上也開設有多個相互平行的第二環(huán)形凹槽322,所述第二環(huán)形凹槽322的軸線與所述第一左壓緊輪315的軸線重合,所述第二左壓緊輪316、第一右壓緊輪和第二右壓緊輪的結構均與所述第一左壓緊輪315的結構相同。通過采用上述結構的壓緊輪,可以使得傳動裝置運行更加穩(wěn)定。
在本發(fā)明中,如圖1所示,所述上料裝置包括左上料部41和右上料部43,所述左上料部41和右上料部43位于所述左切割部21和右切割部22之間。通過左上料部41和右上料部43可以將橫桿穩(wěn)定地輸送至傳動裝置上。
如圖4所示,所述左上料部41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左支架411、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所述左支架411上的左滑動板412、用于驅動所述左滑動板412在所述左支架411上滑動的第五左驅動件413、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412的后端的左推板414和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412上的左推桿415。所述左支架411固定安裝在底座1上,所述左滑動板412可以通過各種適當裝置滑動地安裝在左支架411上,例如,如圖5所示,可以在左支架411上固定安裝前后設置的導軌422,并在左滑動板412上開設與導軌422配合到滑槽。當在左支架411和左滑動板412之間設置導軌時,優(yōu)選地,所述滑槽為燕尾槽,所述導軌為燕尾形導軌。所述第五左驅動件可以采用氣缸、液壓缸等輸出直線運動的機構,為了便于五左驅動件安裝,可以在左支架411的前端設置左安裝支板,第五左驅動件的殼體固定在左安裝支板上。
如圖4所示,所述左推桿415通過左轉軸416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412上,所述左轉軸416將所述左推桿415分為左前桿417和左后桿418,所述左后桿418的后端上部開設有左安裝槽419,所述左推板414位于所述左安裝槽419的前上方,所述左安裝槽419和所述左推板414形成左橫桿容納空間,在所述左滑動板412上固定安裝有左檔桿420,所述左檔桿420位于所述左轉軸416的后上方,所述左檔桿420與所述左推桿415接觸,以阻止所述左推桿415正向轉動。
所述右上料部43與左上料部結構相同,左右對稱設置。具體的,所述右上料部43包括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的右支架、可前后滑動地安裝在所述右支架上的右滑動板、用于驅動所述右滑動板在所述右支架上滑動的第五右驅動件、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的后端的右推板和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上的右推桿,所述右推桿通過右轉軸可轉動地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上,所述右轉軸將所述右推桿分為右前桿和右后桿,所述右后桿的后端上部開設有右安裝槽,所述右推板位于所述右安裝槽的前上方,所述右安裝槽和所述右推板形成右橫桿容納空間,在所述右滑動板上固定安裝有右檔桿,所述右檔桿位于所述右轉軸的后上方,所述右檔桿與所述右推桿接觸,以阻止所述右推桿正向轉動。
當所述橫桿5的左右兩端分別放置在所述左橫桿容納空間和右橫桿容納空間中時,所述橫桿5和所述左后桿418相對于所述左轉軸416產生的轉矩小于所述左前桿417相對于所述左轉軸416產生的轉矩,所述橫桿5和所述右后桿相對于所述右轉軸產生的轉矩小于所述右前桿相對于所述右轉軸產生的轉矩,以使得橫桿5能夠保持在左橫桿容納空間和右橫桿容納空間中。
當所述第五左驅動件413和第五右驅動件同時驅動所述左滑動板412和所述右滑動板向后移動(朝著傳動裝置移動),使得位于所述左橫桿容納空間和右橫桿容納空間內的橫桿5移動到所述傳動裝置的左放置空間和右放置空間上時,所述第五左驅動件413和第五右驅動件同時驅動所述左滑動板412和所述右滑動板向前移動,此時所述橫桿5在第一左支撐輪312和第一右支撐輪的阻擋下推動所述左推桿415和右推桿反向轉動,從而所述左安裝槽419與所述左推板414分離,所述右安裝槽與所述右推板分離,所述橫桿5保持在左放置空間和右放置空間中。
上述結構的上料裝置在使用時,首先控制第五左驅動件413和第五右驅動件,使得左滑動板412和右滑動板同時位于初始位置(最前方),即通過左安裝槽419和左推板414形成的左橫桿容納空間和通過右安裝槽和右推板形成的右橫桿容納空間位于最前側,從而便于將橫桿5放置在橫桿容納空間內;然后控制第五左驅動件413和第五右驅動件同時推動左滑動板412和右滑動板向后方滑動(朝著支撐輪的方向滑動),在左滑動板412和右滑動板向后滑動的過程中,所述左推桿415的后端和右推桿的后端會與位于兩個支撐輪之間的兩端已經被去除的橫桿接觸,并推動該橫桿從兩個支撐輪之間滑落,并經固定在底座1后端的下料桿44導向,實現(xiàn)切割完成后的橫桿的落料。然后通過第五左驅動件413和第五右驅動件繼續(xù)向后推動左滑動板412和右滑動板,直到位于左橫桿容納空間和右橫桿容納空間內的橫桿5進入左放置空間和右放置空間中(在橫桿通過位于前側的第一左支撐輪和第一右支撐輪時,橫桿會在橫桿容納空間內略微向上移動,從而進入兩個支撐輪之間),再控制第五左驅動件413和第五右驅動件帶動左滑動板412和右滑動板向反向移動,此時橫桿5推動左推桿415和右推桿反向轉動,使得橫桿5保持在支撐輪之間,從而實現(xiàn)橫桿的上料。
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方式中,為了使得上料裝置結構更加合理,如圖4所示,所述左推板414通過左連桿421固定安裝在所述左滑動板412上,所述右推板通過右連桿固定安裝在所述右滑動板上。
在本發(fā)明中,所述左安裝槽419和右安裝槽可以采用各種適當?shù)男螤睿绮捎脵M截面形狀為三角形的安裝槽。在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的實施例中,如圖4所示,所述左安裝槽419的槽底面為弧面,所述槽底面的后部的曲率半徑大于槽底面的前部的曲率半徑。所述右安裝槽與左安裝槽結構相同。通過采用具有不同曲率半徑的弧面構成左安裝槽419和右安裝槽的槽底面,從而可以在向后輸送橫桿5時,使得橫桿5能夠穩(wěn)定地保持在左橫桿容納空間和右橫桿容納空間內,當反向移動左滑動板和右滑動板時,橫桿5能夠容易地推動左推桿415和右推桿轉動,并且容易從橫桿容納空間中脫出。
以上實施方式的先后順序僅為便于描述,不代表實施方式的優(yōu)劣。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方式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前述實施方式對本發(fā)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方式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發(fā)明各實施方式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