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了一種龍蝦扣自動裝配機。
背景技術:
龍蝦扣是一種飾品,因其形狀酷似曲卷的龍蝦,故名龍蝦扣。龍蝦扣雖然豐富了我們的生活,但其生產、制造、裝配則有著一個非常繁雜的工藝過程。龍蝦扣由三個零部件組裝而成,零件的生產就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基本上能夠滿足機械化成規(guī)模生產,但是由于其零部件小,形狀獨特,且又不規(guī)則,最后的裝配環(huán)節(jié)無法通過機械化得以實現,因此,龍蝦扣的裝配,最終都是通過手工得以完成。
龍蝦扣的市場需求量巨大,相應的生產量也很大,但手工裝配的形式嚴重影響了生產廠家的整體效益,落后的、與現代工業(yè)不能銜接的生產方式也嚴重地制約了行業(yè)發(fā)展。不寧唯是,手工裝配效率低,一致性和穩(wěn)定性差,裝配的成品率難達預期,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產品的成體。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情況,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龍蝦自動扣裝配機。由于自動化裝配替代了人工,使整個龍蝦扣的生產鏈均實現了機械化生產,機械化的生產提升了產品生產的技術水平,生產效率因而得到了提高,各工序間有了一致的生產模式。
為解決上述問題,采用的技術如下的方案,一種龍蝦扣自動裝配機,包括:帶有支腿的主板,以主板為基面還安裝有繞簧裝置、模芯后退裝置、扭簧推送裝置、扭簧入槽裝置、扳機的夾持輸送裝置、壓裝裝置;
所述繞簧裝置包括:繞簧輪、模芯、托柱、頂起托柱的彈簧、拉動托柱下行運動的拉動軸、連動桿及微動氣缸;
所述模芯后退裝置包括:模芯氣缸、模芯拉輪和連接在模芯體和模芯拉輪上的拉繩;
所述扭簧推送裝置包括:大滑板、滑槽、滑柱座、滑板電機、繞輪拉繩、推板、用來推動推板的滑動座、包爪;
所述扭簧入槽裝置包括:頂桿和頂桿驅動裝置;
所述扳機夾持輸送裝置包括:夾持氣缸、聯接在夾持氣缸上的夾持爪、隨行托板、隨行托板固定板、斜向運動滑板、斜拉板和輸送氣缸;
所述壓裝裝置包括:依照扳機和龍蝦殼體的形狀制作的扳機型腔、龍蝦殼體型腔、活動塊、活動塊固定板、活動滑柱、滑柱氣缸及活動壓頭。
進一步地,所述繞簧裝置還包括彈性過渡滑塊。
進一步地,所述大滑板上朝繞簧輪一端的端頭上開有豁口,呈月牙弧狀。
進一步地,所述包爪成條狀,通過芯柱活動聯接在大滑板豁口的前端,其上設有月牙弧,所述包爪在推板的推動下繞芯柱作繞心運動,所述包爪月牙弧上的弧心與大滑板上月牙弧的弧心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滑動座活接在大滑板上,由大滑板上的滑槽和固定在滑動座上的限制塊將滑動座約束在大滑板上,滑動座兩端各有一個滑動座滑柱,其一端固接在滑動座上,另一端成弧形各自對應著推板凸輪,固定在大滑板上的推板氣缸通過連桿以及與連桿相接的推板凸輪軸,推動凸輪作圓周運動,凸輪壓迫滑柱,由低至高時,滑動座前行,由高至低時,在滑柱上彈簧的作用下滑動座后退。
進一步地,所述主板上固定著兩個立板,所述立板上自上而下分布著三個凸輪軸,所述凸輪軸能夠在立板上自由轉動,每一個所述凸輪軸上都排列著一組與軸成為一體的凸輪,每一個所述凸輪軸的下方都有一個與立板固定聯接的平板,每一個平板上都固定著一組支板,每一個支板上,都有一個帶芯軸的蹺壓板,而且能夠通過芯軸自由轉動,每一個支板上的蹺壓板的一端都對應著凸輪,而另一端則對應著需要壓下的工作體,每一個凸輪軸都由一個氣缸提供動力,氣缸工作時凸輪軸轉動,其上的凸輪由低點轉起逐漸升高。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體分別為切刀、壓簧軸和壓殼軸。
進一步地,所述隨行托板設置在型腔板上的斜槽內,其上端與型腔內的扳機下部貼合,下端延伸出型腔板,固定在隨行托板固定板上,所述隨行托板的夾持爪同樣也設置在斜槽內,其上端成彎勾狀,彎勾的上部與型腔板上扳機的上面平行,下部延伸出型腔板和隨行托板固定板,與固定在隨行托板固定板下方的夾持氣缸相聯,所述斜向運動滑板固定在隨行托板固定板的下部,所述斜向運動滑板被約束在滑座內,所述滑座則又被固定在型腔板下部,斜向運動滑板另一端的滾輪,緊貼在斜拉板上,斜拉板因固接在輸送氣缸的拉軸上,輸送氣缸工作時,其上的斜拉板便推動斜向運動滑板運動,從而帶動隨行托板固定板一同運動。
進一步地,所述活動塊固定在活動塊固定板上,所述活動塊固定板的兩端,各固定著一個活動滑柱,所述活動滑柱一端固定在活動固定板上,另一端則深入到型腔板上的滑柱孔內,在滑柱孔內上下活動,所述活動滑柱內設有彈簧,其給活動滑柱施加外張力,使活動固定板始終保持一個向下運動的趨勢。
進一步地,所述扳機型腔緊挨著龍蝦殼體型腔,兩者有限的間隔距離成斜面排布。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取代了傳統(tǒng)低效的手工裝配模式,提高了裝配效率和裝配質量,使產品的生產體系和生產過程在實現平衡的同時,整體效益也獲得了全面提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所裝配產品的零件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所裝配好的部件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所裝配好的成品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仰視圖,
圖6是本發(fā)明的正視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左視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右視圖,
圖9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的a-a剖視圖,
圖10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的b-b剖視圖,
圖11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的c-c剖視圖,
圖12是本發(fā)明的扳機的夾持輸送裝置示意圖,
圖13是本發(fā)明的扭簧推送裝置示意圖,
圖14是本發(fā)明的模芯后退裝置示意圖。
圖1-圖14中:1.扭簧2.扳機3.龍蝦殼體4.裝配好的龍蝦扣部件5.裝配好的龍蝦扣成品6.主板支腿7.型腔板氣缸支座8.型腔板氣缸9.型腔板氣缸軸10.滑柱氣缸11.輸送氣缸斜拉板12.滑柱氣缸連桿13.型腔板14.下平板15.龍蝦殼體16.長條電磁鐵17.壓殼軸凸輪18.壓殼軸蹺壓板19.壓殼軸20.料倉21.壓簧軸凸輪22.壓簧軸蹺壓板23.壓簧軸24.大滑板滑柱支座25.切刀凸輪26.切刀蹺壓板27.上平板28.皮帶輪29.切刀30.副皮帶輪31.皮帶32.繞簧電板支座33.繞簧主軸齒輪34.換向齒輪35.繞簧主軸軸承36.換向齒輪座板37.繞簧主軸座體38.繞簧主軸39.繞簧輪40.模芯41.彈性過渡滑塊42.托柱殼體43.大滑板滑軸44.推板氣缸45.滑動座滑柱46.推板氣缸連桿47.推板凸輪48.推板凸輪軸支座49.滑板電機座50.繞輪51.滑動板滑柱支座52.電磁壓柱53.直鋼絲54.滑動板氣缸軸55.滑動板滑柱56.滑動板氣缸57.主板支腿58.滑動板滑柱支架59.滑動板60.主板61.鋼絲軌道槽62.大滑板63.滑動座滑柱支座64.滑動座65.大滑板滑塊66.大滑板滑柱支座67.推板68.托柱69.模芯彈簧架體70.微動氣缸71.微動氣缸連桿72.模芯氣缸73.模芯拉輪74.模芯拉輪軸75.拉動軸76.拉動桿77.龍蝦殼體78.活動塊固定板79.活動滑柱80.夾持氣缸81.夾持爪82.活動滑柱壓頭83.斜拉板84.斜向運動滑板85.斜向運動滑板座86.中平板87.推板氣缸座88.大滑板軸支座89.大滑板滑軸彈簧90.切刀凸輪軸91.壓簧軸凸輪軸92.壓殼軸凸輪軸93.主板支腿94.主板支腿95.大滑板電機96.繞黃電機97.推板滑座98.包爪99.滑板月牙100.包爪月牙101.切刀氣缸連桿102.壓簧軸氣缸連桿103.切刀氣缸104.切刀氣缸座105.壓簧軸氣缸106.壓簧軸氣缸座107.繞輪108.滑動板滑柱支座109.滑動板滑柱110.大滑板滑柱111.立板112.滑動座滑柱支座113.型腔板氣缸軸114.型腔板氣缸115.推板凸輪軸116.滑動座滑柱117.推板凸輪118.推板凸輪軸支座119.主板滑槽120.壓殼軸氣缸連桿121.立板122.活動塊123.料倉型腔124.料倉型腔125.型腔板上型腔內的扳機126.固定切刀127.隨行托板128.主板滑槽129.大滑板滑軸支座130.滑板電機主軸131.推板調節(jié)釘132.大滑板滑柱彈簧133.大滑板滑塊134.隨行托板固定板135.斜向運動滑板136.輸送氣缸拉軸137.斜向運動滑板座138.滑柱連桿軸139.輸送氣缸140.型腔板氣缸支座141.模芯氣缸支座142.微動氣缸支座143.型腔板斜槽144.固定切刀托柱145.隨行托板下部146.托柱左拉桿147.拉繩148.托柱右拉桿149.壓殼軸氣缸150.壓簧軸氣缸支座151.切刀蹺壓板支座152.壓簧軸蹺壓板支座153.壓殼軸蹺壓板支座154.輸送氣缸支座155.活動滑柱氣缸支座156.活動滑柱157.活動滑柱壓頭158.活動滑柱彈簧159.繞簧主軸軸承上壓板160.繞簧主軸軸承下壓板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圖14對本發(fā)明做具體的描述,一種龍蝦扣自動裝配機自動裝配龍蝦扣過程如下,直鋼絲53越過主板60,經大滑板62下的鋼絲軌道槽61,到達繞簧輪39和模芯40之間,并且越過繞簧輪和模芯,越出部分的長度,是繞制扭簧所需的設定長度。
繞簧電機支座32上的繞黃電機96旋轉,經皮帶輪28和副皮帶輪30及皮帶31,將動力傳輸到通過軸承35被固定在繞簧主軸座體37上的繞簧主軸38上,同時,通過繞簧主軸上的繞簧齒輪33和換向齒輪座板36上的換向齒輪34,將動力傳輸到與自身機構相同的相鄰一組單元上。
繞簧主軸38旋轉時,帶動編置在其下端面上的繞簧輪39,圍繞模芯40旋轉。夾在兩者之間的鋼絲53,在繞簧輪39的壓迫下,繞著模芯40旋轉,一圈半之后,鋼絲53被纏繞在模芯40上,變形成為扭簧1,然后,繞簧輪39反轉半圈,回到原位。在這個過程中,微動氣缸70配合著繞簧輪39的旋轉,逐漸拉動托柱68朝下移動,目的是為了給繞制中的扭簧1讓出易于成形的空間。
托柱68在扭簧1的繞制過程中,起著托住鋼絲和逐漸下移的作用。托柱68套在托柱殼體42內,可以上下自由運動,平時由設置在模芯彈簧架體69內的托柱左拉桿146和托柱右拉桿148上的彈簧頂起,頂起后托住鋼絲53,使鋼絲緊貼在模芯40和繞簧輪39之間。
繞簧輪39轉動時,鋼絲53隨著設定圈數的增加,需要托柱68下行,讓出所需空間,而這一工作,是由微動氣缸70通過回縮,帶動氣缸連桿71動作,使與之相聯的拉動軸75旋轉,進而拉動托柱左拉桿146托柱右拉桿148,最終實現托柱68下行的。
鋼絲53在模芯40上繞制半圈后,形成了處于模芯兩側平行的兩組鋼絲,繼續(xù)繞制,鋼絲的端頭會受到阻礙,因此,在托柱68旁,主板60上,設有彈性過渡滑塊41,扭簧繞制半圈后,繼續(xù)繞制,鋼絲53端頭便經由過渡滑塊41上的斜面避開阻礙,越至第二圈,使第二圈的高度高出一個鋼絲的直徑,最終完成繞制。
扭簧1繞制成型后,主板60上的大滑板62朝繞簧輪39方向運動。大滑板的前端設置有滑板月牙99,其與扭簧1相觸后,能夠托柱扭簧的外徑。大滑板62的前端,設置有能夠翻轉運動的包爪98,其前端也設有月牙,名為包爪月牙100。翻轉后的包爪98和滑板月牙99一起,能夠將扭簧1的外徑包住,雖然不是全部,但足以使扭簧穩(wěn)固在兩月牙之間。
包爪98的翻轉是經其后部推板67的推動而實現的。
推板67鑲嵌在滑動座64內,滑動座64通過與自身固接的滑動座滑柱116和滑動座滑柱45,能夠在約束其的推板滑座97內前后運動。推動推板67,包爪98被推動后反轉,其上的月牙將扭簧包住。
推動滑動座64運動的動力來自推板氣缸44。推板氣缸固定在推板氣缸座87上,推板氣缸座則固定在大滑板上。推板氣缸44工作,經推板氣缸連桿46,推動推板凸輪軸115上的推板凸輪軸117、47,推動滑動座滑柱116、45運動,實現滑動座64的運動。
大滑板62上的月牙結合包爪98包住扭簧1之后,模芯40下行,過程為:模芯氣缸72缸軸回縮,缸軸上的拉繩經模芯拉輪73帶動模芯拉輪軸74旋轉,與模芯拉輪軸相連的拉動桿76,通過拉繩147,將聯接其上的模芯40拉動下行。
模芯40被拉下行隱入托柱后,大滑板電機95啟動,大滑板62上的大滑板支座66、163,在大滑板滑柱110、43上的大滑板滑軸彈簧132、89的推動下,將大滑板62向前推進。
大滑板62上的扭簧1,隨大滑板推進到型腔板上型腔內的扳機125上方后停止,這時,扭簧1的圓心與型腔板上型腔內的扳機125的臥簧圓柱圓心一致,說明扭簧1處在正確的裝配位置。這時,壓簧軸氣缸105工作,通過其上的壓簧軸氣缸連桿102,帶動壓簧軸凸輪軸91轉動,壓簧軸凸輪軸上的壓簧軸凸輪軸21蹺起壓簧軸蹺壓板22,將壓簧軸23向下壓動,壓簧軸23獲得下壓力后,壓迫包裹在大滑板月牙99和包爪月牙100內的扭簧1,迫使其進入到扳機125的臥簧槽內。在這里,壓簧軸蹺壓板22是在壓簧軸蹺壓板支座152上完成蹺壓動作的。壓簧軸蹺壓板支座152固定在中平板86上,中平板86則又固定在立板111和121上。緊接著,切刀氣缸103工作,通過切刀氣缸連桿101,轉動切刀凸輪軸90,切刀凸輪軸上的切刀凸輪25蹺起切刀蹺壓板26,將切刀29壓下。在這里,切刀蹺壓板26是在切刀蹺壓板支座151上完成蹺壓動作的。切刀蹺壓板支座151固定在上平板27上,上平板27則又固定在立板111和121上。切刀29處于扭簧1需切部位的上部,與切刀29對應的,是固定在型腔板13上的固定切刀126,其固定在型腔板上,下部由固定切刀托柱144封固。與扭簧1隨行的鋼絲53處在切刀29和固定切刀126之間,切斷處就是扭簧1脫離鋼絲53后所需要的長度。切刀29下壓后,切斷鋼絲53,然后,又退回到初始狀態(tài)。同時,壓簧軸23也經氣缸作用,退回到初始狀態(tài)。
大滑板62因為完成了扭簧的輸送工作,也開始退回,退回時,滑板電機座49上的滑板電機95通電旋轉,與滑板電機95一體的滑板電機主軸130帶動其上的繞輪107、60旋轉,繞輪107、60上的拉繩拖拽大滑板62回到原位。
大滑板62是在主板60上做前后運動的。大滑板62上固接著大滑板滑塊133和65,滑塊在主板60上的主板滑槽128、119內滑動,為了保證大滑板62的精確運動,大滑板62上設置了大滑板滑柱110、43,滑柱一端固定在主板60的大滑板支座88、129上,另一端與大滑板62上的大滑板滑柱支座66、163的內孔滑動配合,套在滑柱上的大滑板滑柱彈簧132、89通過釋放彈簧彈力,推動大滑板滑動支座66、163,聯接支座的拉繩通過繞輪50、107緩慢釋放,使大滑板62前行。退回時,大滑板滑柱彈簧132、89壓縮,為下一次的釋放蓄力。
大滑板62在退回的過程中,其上的推板氣缸44也隨之工作。推板氣缸44帶動推板凸輪軸115旋轉,其上的推板凸輪117、47由高點轉至低點,與凸輪貼合的滑動座滑柱45、116受之其內彈簧的頂動力,帶動與之聯為一體的滑動座64后退,過程中,鑲嵌在其上的推板67也逐漸釋放被頂動著的包爪98,包爪98在自身扭簧的作用下,隨同大滑板62,滑動座64恢復到啟動狀態(tài)。
待大滑板62回到原位,其上的各工作點也都恢復原有的狀態(tài),用來拉動模芯40的模芯氣缸72開始工作。模芯氣缸軸伸出釋放拉力,消隱在托柱68內的模芯40在其上彈簧的作用下頂起,恢復到原有狀態(tài)。
各工作點全部完成恢復工作后,就需要將前出的鋼絲53拉回到扭簧的繞制工作段。
鋼絲53被切斷后所處的位置端點到繞制模芯40的中心點,就長度而言,并不符合繞制成成品的設計要求,鋼絲53切斷的端頭長于到模芯40的中心點,這就需要將鋼絲53回拉,使鋼絲端頭到模芯中心點的長度符合設定要求。
這一工作由電磁壓柱52、滑動板59、滑動板氣缸56、和滑動板滑柱109、55共同完成。
電磁壓柱52獲電后,其內的壓柱將處于下方的鋼絲53緊壓在滑動板59的表面上,滑動板59與滑動板氣缸56相聯,在滑動板滑柱55、109上可做往復運動,電磁壓柱52壓緊鋼絲53后,滑動板氣缸軸54回縮,拉動滑動板59隨其回縮,鋼絲53被拉動退回到設定位置,然后停止。電磁壓柱52斷電,壓柱在彈簧的作用下回位,鋼絲53處于自由開放的狀態(tài),滑動板59隨滑動板氣缸56的推動回到原位?;瑒影鍤飧?6是固定在滑動板滑柱支架58上的,而滑動板滑柱支架58則又被固定在主板60上。
扭簧1的成型及送入到扳機125槽內的工作完成后,接著,就是將扳機125送入到型腔內的龍蝦殼體112內。
能夠在主板60上前后活動的型腔板13上,依照零件扳機125和龍蝦殼體112的形狀,分別做有使之能夠臥落的型腔,扳機125的型腔緊挨著龍蝦殼體112的型腔,兩者有限的間隔距離成斜面排布,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扳機125進入龍蝦殼體112,有一個特定路線和入殼角度。平臥狀態(tài)的扳機125和龍蝦殼體112,經合理排布后,形成對應的裝配關系。
在型腔板13上,扳機125的型腔和龍蝦殼體112的型腔之間,有一個活動塊122,活動塊一半構成了扳機125型腔的一部分,另一半構成了龍蝦殼體112型腔的一部分,而活動塊122本身是完整的?;顒訅K能夠活動,活動形式是上下運動,當活動塊122朝下運動,扳機125和龍蝦殼體112的型腔之間就會出現一個平坦的通道,向上運動,則構成扳機和龍蝦殼體完整的型腔。有了完整的型腔,扳機125和龍蝦殼體112才能夠不移位地穩(wěn)定在型腔內。
活動塊122在型腔板13上的上下的活動,是由設置在型腔板下的活動塊固定板78、活動滑柱79、156,滑柱氣缸10及活動壓頭80、157共同協作,才得以完成的。
活動塊122固定在活動塊固定板78上,活動塊固定板78的兩端,各固定著一個活動滑柱79、156?;顒踊牧硪欢耍烊氲叫颓话?3內的滑柱孔內,因與孔是滑動配合,在穩(wěn)定活動塊固定板的同時,可在滑柱孔內上下活動。向下活動,是依靠活動滑柱79、156內的彈簧162、158的張力,推動活動滑柱,與之相聯的活動塊和活動塊固定板也就隨之下行。但前提條件是:滑柱氣缸10工作,通過滑柱氣缸連桿12,經滑柱連桿軸138,帶動活動滑柱壓頭82、157下行,活動滑柱79、156才能夠隨之下行。反之,滑柱氣缸10工作,滑柱壓頭82、157上行,壓迫活動滑柱79、156上行,活動塊122就能隨活動塊固定板78恢復到初始狀態(tài)。
活動塊下落,扳機與龍蝦殼體間的輸送通道出現后,將扳機輸送到龍蝦殼體內的工作開始。
扳機125有兩個外張的腿,在型腔內,一條腿朝向龍蝦殼體112,另一條腿置于夾持爪81和隨行托板127的運動通道上。輸送氣缸139是和滑柱氣缸10同時啟動的?;鶜飧讍雍螅顒訅K122下落,輸送氣缸139則結合夾持氣缸80聯結在夾持氣缸上的夾持爪81,隨行托板127,隨行托板固定板134,斜向運動滑板137、斜拉板83、11完成扳機125的輸送。
隨行托板127設置在型腔板13上的型腔板斜槽143內,占據了型腔板斜槽的一部分,與型腔板斜槽形成滑動配合關系。其上部與型腔板內的扳機125貼合,貼合在扳機125一只腿的下部,下端延伸出型腔板13的型腔板斜槽143,固定在隨行托板固定板134上,并且,可以隨著隨行板托板固定板134,在型腔板斜槽143內自由活動。
緊挨著隨行托板127的夾持爪81同樣也設置在型腔板斜槽143內,與型腔板斜槽也是滑動配合關系。其上端成彎勾狀,彎勾的下部與型腔板13上的扳機125的上表面平行,但略高一些,下部延伸出型腔板斜槽143和隨行托板固定板134,直接與固定在隨行托板固定板124下方的夾持氣缸80相聯接。
在隨行托板固定板134的下部,固定著斜向運動滑板84、135,其被約束在滑座85、137內,滑座85、137則又固定在型腔板13的下部。斜向運動滑板84、135另一端頭上,設置有滾輪,其緊貼在斜拉板11、83的平面上。斜拉板11和83因固接在輸送氣缸拉軸136上,輸送氣缸139工作時,固接在其拉軸上的斜拉板11、83便推動斜向運動滑板84、135斜向運動,從而帶動隨行托板固定板134沿型腔板斜槽軌跡一同運動。
輸送扳機125到龍蝦殼體112的工作開始,整個過程為:輸送氣缸139和滑柱氣缸10同時啟動,活動塊112下移,通道出現,隨行托板固定板134斜向運動,夾持爪81隨著隨行托板127運動至型腔板13上的扳機125上方停頓,夾持爪81正好對應扳機125的一條腿的上部,接著,夾持氣缸80開始工作,夾持爪81被拉動下行,將扳機125的一條腿夾持在隨行托板127和夾持爪81之間,然后,輸送氣缸136又開始工作,拉動著隨行托板固定板134前行,至到被夾持著的扳機125被送入到龍蝦殼體112內設定的位置后停止。
扳機125輸送到位后,立板11、121上的壓殼軸凸輪軸92開始工作,這一凸輪軸上的壓殼軸凸輪17,均用來壓下壓殼軸19。
壓殼軸19的軸心正好對準龍蝦殼體112內扳機125的圓柱圓心,凸輪軸19在壓殼軸氣缸149以及與其相連的壓殼軸在壓殼軸氣缸連桿120的作用下,使得壓殼軸凸輪軸92轉動,轉動中,其上的壓殼軸凸輪17,蹺起壓殼軸蹺壓板18的一端,迫使另一端下壓壓殼軸19,最終,壓殼軸19的下端壓在龍蝦殼體112上。在這里,壓殼軸蹺壓板18是在壓殼軸蹺壓板支座153上完成蹺壓動作的。壓殼軸蹺壓板支座153固定在下平板14上,下平板14則又固定在立板111和121上。
在龍蝦殼體內,對應扳機圓柱的上方,有一個圓柱突起,龍蝦殼體112受壓后產生微變形,變形后圓柱突起便被壓下到了扳機125圓柱上的凹孔內。這一壓裝工作結束后,夾持氣缸80、輸送氣缸139、滑動氣缸10和壓殼軸氣缸149均開始工作,恢復到工作前的初始狀態(tài)。
在主板60上,上表面與之平行的型腔板13,可在其內的長槽中作前后運動。運動的動力,來自型腔板氣缸8和114。固定在主板60上的型腔板氣缸支座7、161,固接著型腔板氣缸8和114。固定在主板60上的型腔板氣缸8、114。其上的型腔板氣缸軸9、113則又聯接著型腔板13,因而,在型腔板氣缸8和114作用下,型腔板13便可在主板60的槽內作前后直線運動。
在主板60上,固定著一個長條狀電磁鐵16,型腔板13載著已裝配好的龍蝦扣后退至電磁鐵16下方,電磁鐵通電,因龍蝦扣的扭簧1材料為彈簧鋼,便被吸出型腔,附著在電磁鐵16下。這時,主板60的側面,一活動盤伸入到電磁鐵16的下面,電磁鐵隨即斷電,龍蝦扣落入到托盤內。接著托盤回撤,將龍蝦扣轉移到收集箱內。
卸件工作完成后,型腔板13繼續(xù)后退,直到板上的型腔對應在料倉口,然后停止。
料倉20是一個固定在主板60上的長條腔體,對應扳機125和龍蝦殼體112的型腔位置,料倉20也被設置成了與型腔位置形狀等同的料倉型腔123、124,腔體內裝著扳機和龍蝦扣殼體零件15,型腔板13上的型腔行至料倉20下,與料倉20的型腔完全對應后,料倉20內的扳機零件和龍蝦殼體零件便落入到型腔板13的型腔內,結束后,型腔板氣缸8、114啟動,將裝有扳機和龍蝦殼體的零件型腔板13推至裝配工位,然后,繞簧電機96又開始啟動,重復前一個完整的裝配過程。
圖中:推板凸輪軸支座48、118;滑動板滑柱支座51、108;主板支腿6、57、93、94;滑動座滑柱支座63、162;切刀氣缸座104;壓簧軸氣缸座106;推板凸輪軸支座118;推板調節(jié)釘131;模芯氣缸支座141;微動氣缸支座142;隨行托板下部145;壓簧軸氣缸座140;輸送氣缸支座154;活動滑柱氣缸支座155;繞黃主軸軸承上壓板159;繞黃主軸軸承下壓板160。
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fā)明而并非限制本發(fā)明所描述的技術方案;因此,盡管本說明書參照上述的各個實施例對本發(fā)明已進行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而一切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技術方案及其改進,其均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權利要求范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