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氣液增壓機構,具體說是一種沖壓機構及氣液增壓機。
背景技術:
現有的氣液增壓機,需要根據待加工工件的不同調整沖壓頭位置,不但費時費力,還需要一定的經驗技巧,否則將影響工件的成品率。
在調整沖壓頭的位置的同時,還可能需要相應的調整與沖壓頭配合的底座的位置,這同樣需要由有經驗的工人完成。
因此,現有的氣液增壓機,在使用時對工人的熟練程度要求高,增加了生產成本,且調整沖壓頭和底座降低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沖壓機構及氣液增壓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快捷的根據待加工工件的不同調整沖壓頭位置,及調整底座的位置,省時省力,降低了對工人的熟練程度的要求,提高了生產效率。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沖壓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沖壓頭6及與其配套的底座10,
沖壓頭6上設有與待加工工件適配的第一限位機構8,
底座10的后側設有與待加工工件適配的第二限位機構2。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與沖壓頭6為分體結構。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呈環(huán)形圈狀,沖壓頭6的外表面呈階梯狀逐級變徑。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呈環(huán)形圈狀,沖壓頭6的外表面呈錐臺狀逐級變徑。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呈環(huán)形圈狀,且內圈的側壁處設有至少兩個向內側延伸的安裝柱,
沖壓頭6呈圓柱狀,
沖壓頭6的外表面沿軸向設有與安裝柱數量相同的滑槽,滑槽與安裝柱適配,
沖壓頭6的外表面沿周向設有定位槽,定位槽與滑槽連通。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與沖壓頭6一體成型。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為凸緣或凸臺或凸楞或凸柱。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二限位機構2為一擋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擋塊呈條形或U形。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擋塊的前后側壁設有磁吸片,且極性相反。
一種氣液增壓機,其特征在于,包括:
機架1,
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前述任意之一所述底座10及第二限位機構2,
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安裝套筒5,且安裝套筒5位于底座10的上方,
安裝套筒5沿軸向設有通孔,
氣缸7設于安裝套筒5上的通孔中,
氣缸7的下端設有安裝孔,沖壓頭6插裝在安裝孔中,沖壓頭6為前述任意之一所述沖壓頭6,且沖壓頭6上的第一限位機構8與氣缸7的下端抵靠,
沖壓頭6的沖壓方向朝向底座10。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底座10上設有定位孔,用于限位待加工工件9。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立柱3,
立柱3的上部設有延長臂4,
延長臂4的前端設有安裝套筒5。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定位標尺,定位用于輔助確定底座10及第二限位機構2的位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緊固機構,緊固機構用于將第二限位機構2固定在臺面上防止其移動。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沖壓機構及氣液增壓機,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可快捷的根據待加工工件的不同調整沖壓頭位置,及調整底座的位置,省時省力,降低了對工人的熟練程度的要求,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本實用新型有如下附圖:
圖1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沖壓機構,包括:
沖壓頭6及與其配套的底座10,
沖壓頭6上設有與待加工工件適配的第一限位機構8,
底座10的后側設有與待加工工件適配的第二限位機構2。
根據待加工工件的不同,相應的配置與之(指待加工工件)對應的第一限位機構8和第二限位機構2,工人在加工不同工件時,只需 要選擇對應的第一限位機構8和第二限位機構2,即可簡單、快捷的完成對沖壓頭、底座的調整,無需再反復調試。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與沖壓頭6為分體結構。
分體結構的第一限位機構8與沖壓頭6,當更換待加工工件時,可只更換第一限位機構8,亦可同時更換第一限位機構8和沖壓頭6。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呈環(huán)形圈狀,沖壓頭6的外表面呈階梯狀逐級變徑。
不同大小的第一限位機構8可卡裝在對應的階梯處,實現對第一限位機構8的定位。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呈環(huán)形圈狀,沖壓頭6的外表面呈錐臺狀逐級變徑。
對第一限位機構8的定位原理同外表面呈階梯狀逐級變徑的沖壓頭6,外表面呈錐臺狀的沖壓頭6更易加工。且第一限位機構8的定位調節(jié)精度較階梯狀逐級變徑更高。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呈環(huán)形圈狀,且內圈的側壁處設有至少兩個向內側延伸的安裝柱,
沖壓頭6呈圓柱狀,
沖壓頭6的外表面沿軸向設有與安裝柱數量相同的滑槽,滑槽與安裝柱適配,
沖壓頭6的外表面沿周向設有定位槽,定位槽與滑槽連通。
本方案中,第一限位機構8上的安裝柱伸入滑槽,并沿滑槽向上或向下移動,當位置適當后,旋轉第一限位機構8,使安裝柱卡入定位槽,此時即完成了第一限位機構8的定位。
更進一步,滑槽上可設有標尺,以更好的輔助確定第一限位機構 8的適當位置。
更進一步,定位槽旁設有編號區(qū),以更好的輔助確定第一限位機構8的適當位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與沖壓頭6一體成型。
一體成型的設有第一限位機構8的沖壓頭6,當更換待加工工件時,必須同時更換適配的沖壓頭6。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一限位機構8為凸緣或凸臺或凸楞或凸柱。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第二限位機構2為一擋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擋塊呈條形或U形。圖1所示實施例中為U形擋塊。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擋塊的前后側壁設有磁吸片,且極性相反。
多個擋塊可通過磁吸點吸合成一個整體,實現對擋塊尺寸的調整。
本實用新型還給出了氣液增壓機,包括:
機架1,
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前述的底座10及第二限位機構2,
底座10上設有定位孔,用于限位待加工工件9,
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立柱3,
立柱3的上部設有延長臂4,
延長臂4的前端設有安裝套筒5,
安裝套筒5沿軸向設有通孔,
氣缸7設于安裝套筒5上的通孔中,
氣缸7的下端設有安裝孔,沖壓頭6插裝在安裝孔中,且沖壓頭6上的第一限位機構8與氣缸7的下端抵靠,
沖壓頭6的沖壓方向朝向底座10。
只要第一限位機構8與氣缸7的下端抵靠就完成了調整沖壓頭位置的操作,對工人熟練程度要求明顯降低,且操作簡單,效率高。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定位標尺,定位用于輔助確定底座10及第二限位機構2的位置。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機架1的臺面上設有緊固機構,緊固機構用于將第二限位機構2固定在臺面上防止其移動。緊固機構可按現有技術實施,不再詳述。
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于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