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變向的刀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銑床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變向的刀具。
技術背景
目前,在機械制造領域中,如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常用的刀具角度為直柄,45度, 75度和90度。但利用上述刀具的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如果遇到內孔壁不穿透的半溝槽產品時,這些通用刀具就受到了制約,無法對該類型的產品進行有效的切削加工,制約了產品的機械制造過程。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變向的刀具,該刀具能夠通過變向運動到孔內進行切削加工,完善了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對多角度內孔的切削,從而有效的對產品進行切削加工。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可變向的刀具,所述可變向刀具包括三個軸,每個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及螺母固定,每個軸上通過齒輪依次傳動,并最終帶動第三個軸上安裝的銑刀旋轉實現(xiàn)切削;
在切削加工產品的過程中,所述可變向刀具裝夾在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軸向Z軸方向上,所述可變向刀具的殼體與所述Z軸同步運動;通過所述Z軸的旋轉帶動所述可變向刀具三個軸上的齒輪轉動,通過齒輪轉動依次帶動所述三個軸,并最終帶動安裝在第三個軸上的銑刀運動到所述產品的孔內進行切削加工。
所述可變向刀具的一個軸上設有注油嘴,在所述可變向刀具運行前按需求注油到預先標定的位置。
所述可變向刀具還包括后端蓋,所述后端蓋為可視窗口,用于隨時觀察刀具的潤滑狀況。
所述可變向刀具整體固定在所述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機床的非旋轉立柱上。
由上述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可以看出,所述可變向刀具包括三個軸,每個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及螺母固定,每個軸上通過齒輪依次傳動,并最終帶動第三個軸上安裝的銑刀旋轉實現(xiàn)切削;在切削加工產品的過程中,所述可變向刀具裝夾在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軸向Z軸方向上,所述可變向刀具的殼體與所述Z軸同步運動;通過所述Z軸的旋轉帶動所述可變向刀具三個軸上的齒輪轉動,通過齒輪轉動依次帶動所述三個軸,并最終帶動安裝在第三個軸上的銑刀運動到所述產品的孔內進行切削加工。該刀具能夠通過變向運動到孔內進行切削加工,完善了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對多角度內孔的切削,從而有效的對產品進行切削加工。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附圖。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可變向刀具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具體實例中可變向刀具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如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可變向刀具的結構示意圖,圖1中的可變向刀具包括三個軸,每個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及螺母固定,每個軸上通過齒輪依次傳動,并最終帶動第三個軸上安裝的銑刀旋轉實現(xiàn)切削。
在切削加工產品的過程中,所述可變向刀具裝夾在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軸向Z軸方向上,所述可變向刀具的殼體與所述Z軸同步運動;通過所述Z軸的旋轉帶動所述可變向刀具三個軸上的齒輪轉動,并通過齒輪轉動依次帶動三軸,并最終帶動安裝在第三個軸上的銑刀運動到所述產品的孔內進行切削加工。
另外,在具體實現(xiàn)過程中,上述可變向刀具的一個軸上還可以設有注油嘴,為達到高速切削的目的,在該可變向刀具運行前可以按要求注油到標定位置。
上述可變向刀具還可以包括后端蓋,該后端蓋為可視窗口,用于隨時觀察刀具的潤滑狀況,從而完善了變向刀具的設計。
另外,具體實現(xiàn)中,該變向刀具殼體整體可以固定在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機床的非旋轉立柱上。
下面以具體的實例來對上述可變向刀具的應用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所提供具體實例中可變向刀具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中包括1.銑刀本體,2.軸I 上軸承,3.軸I中軸承,4.軸I下軸承,5.軸I,6.軸I墊片,7.軸I螺母,8.銑刀橫架,9.齒輪1,10.軸II,11.軸II滾針軸承,12.軸II卡簧,13.齒輪II,14.軸III,15.軸III下軸承,16.軸III中軸承,17.齒輪III,18.軸III墊片套,19.軸III螺母,20.軸I端蓋, 21.軸III油封壓圈,22.后端蓋,23.前端蓋,24.銑刀,25.連接套,其中
所述軸I 裝夾在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軸向Z軸方向上,連接套0 將銑刀本體(1)與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機床固定連接。
軸111(14)的下端通過螺紋連接安裝有銑刀(24);該銑刀Q4)為雙刃刀,具體可以根據圖形設計定制銑刀(M),也可根據實際產品的長短來設計銑刀橫架(8)。
銑刀本體(1)為該可變向刀具的主體,銑刀橫架(8)插入銑刀本體(1)內,順次裝入各軸,軸承及其它配件;齒輪I (9)和齒輪III (17)為從動輪,齒輪II (1 為介輪,當軸 1(5)轉動時即產生聯(lián)動,帶動軸II(IO)和軸111(14)通過各齒輪傳動一起轉動,從而帶動軸111(14)下端的銑刀(24)進行切削。
在切削加工產品的過程中,所述Z軸起動后會帶動軸1(5)、軸II(IO)和軸111(14)通過各齒輪傳動一起轉動,并通過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程序編輯帶動銑刀04)運動到產品的孔內實施切削加工。
通過本發(fā)明實施例所述可變向刀具的設計,就可以在遇到內孔壁有不穿透的半溝槽時,將變向刀具運動到孔內進行切削加工,完善了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對多角度內孔的切削,從而有效的對產品進行切削加工。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
,但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fā)明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 都應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范圍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可變向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向刀具包括三個軸,每個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及螺母固定,每個軸上通過齒輪依次傳動,并最終帶動第三個軸上安裝的銑刀旋轉實現(xiàn)切削;在切削加工產品的過程中,所述可變向刀具裝夾在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軸向Z軸方向上,所述可變向刀具的殼體與所述Z軸同步運動;通過所述Z軸的旋轉帶動所述可變向刀具三個軸上的齒輪轉動,通過齒輪轉動依次帶動所述三個軸,并最終帶動安裝在第三個軸上的銑刀運動到所述產品的孔內進行切削加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向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向刀具的一個軸上設有注油嘴,在所述可變向刀具運行前按需求注油到預先標定的位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向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向刀具還包括后端蓋,所述后端蓋為可視窗口,用于隨時觀察刀具的潤滑狀況。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向的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變向刀具整體固定在所述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機床的非旋轉立柱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可變向的刀具。所述可變向刀具包括三個軸,每個軸的兩端通過軸承及螺母固定,每個軸上通過齒輪依次傳動,并最終帶動第三個軸上安裝的銑刀旋轉實現(xiàn)切削;在切削加工產品的過程中,所述可變向刀具裝夾在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的軸向Z軸方向上,所述可變向刀具的殼體與所述Z軸同步運動;通過所述Z軸的旋轉帶動所述可變向刀具三個軸上的齒輪轉動,通過齒輪轉動依次帶動所述三個軸,并最終帶動安裝在第三個軸上的銑刀運動到所述產品的孔內進行切削加工。該刀具能夠通過變向運動到孔內進行切削加工,完善了數(shù)控銑床加工中心對多角度內孔的切削,從而有效的對產品進行切削加工。
文檔編號B23Q5/04GK102513860SQ20111045969
公開日2012年6月27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12月30日
發(fā)明者倪慶祥, 石巖峰, 石峻峰, 趙國臣 申請人:中天啟明石油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