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水刀切割控制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shù)領(lǐng)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切割裝置,且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切割成品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shù):
以往的成品的切割技術(shù)大多用切割鋸,主要是進行直線切割,很難將材料切割為 非直線形狀。對于某些谷物而言,其不僅需要切割成十分小的尺寸,有時也需將其切割為非 直線邊緣的形狀,因此,傳統(tǒng)方式的切割方法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另外,用切割鋸進行切 割時,會產(chǎn)生熱能,對于某些成品(例如低溫米)而言,如果使用此種切割技術(shù),會導(dǎo)致所述 成品出現(xiàn)膨脹或細(xì)微裂縫等缺點。鑒于上述使用切割鋸切割成品會產(chǎn)生熱效應(yīng)的缺點,可 使用能避免發(fā)生熱效應(yīng)的高壓水刀切割技術(shù)來切割成品。常規(guī)高壓水刀切割裝置利用超高 壓加壓器將加壓后的水通過一個細(xì)小的噴嘴來產(chǎn)生高速的高壓水刀,利用所述高壓水刀可 進行任何的表面處理及切割各種非金屬材料的物質(zhì),例如紙類、纖維及海綿等。此外,如果 要切割金屬石材、玻璃、陶瓷等較硬的材料,則可將砂料與高壓水刀混合成加砂水,其比水 具有更強的切割能力。常規(guī)高壓水刀切割裝置在對成品進行切割至轉(zhuǎn)角時,因其己非直線切割,所以高 壓水刀的速度必須先減慢后才能進行轉(zhuǎn)角的切割,此后,當(dāng)轉(zhuǎn)角切割完成后,則要重新增加 高壓水刀的速度以進行直線切割。因此,其無法提供較高的加減速度,如果將其應(yīng)用于切割 小尺寸的成品,在切割過程中,將會在加速及減速上浪費許多時間。根據(jù)上述的缺點,一種不會產(chǎn)生熱效應(yīng)、切割速度快的高壓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實 有必要。
實用新型內(nèi)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包括進料裝置、回收裝 置、水刀移動控制裝置、水流控制裝置和工作站,工作站同時控制進料裝置、回收裝置、水刀 移動控制裝置和水流控制裝置。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進料裝置包括進料口、傳送帶和接料箱,所述的進料口在傳送帶運行方向的起始端的上方,接料箱在傳送帶運行方向終止端的下方。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回收裝置包括回收槽,所述的回收槽位于所述的 進料裝置的下方。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回收槽的寬度為傳送帶寬度的1.5倍。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水刀移動控制裝置包括噴頭、水管和移動控制裝 置,噴頭與水管連接,水管與移動控制裝置連接。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水流控制裝置包括高壓管、噴射閥和水流 控制裝置,高壓管上安裝噴射閥,水流控制裝置安裝在噴射閥上方,并于高壓管相連接,通過水流控制裝置控制噴射閥。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高壓管與水管相連接,高壓管位于水管的 上方。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進料裝置控制進料的速度。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水刀移動控制裝置控制噴頭的移動方向。上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中,所述的水流控制裝置控制水流的大小,以形成不 同水流力度和不同水流大小的水刀。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優(yōu)點是具有體積小、剛性較佳、可承受高速及提供較高的加減 速等優(yōu)點。此外,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水刀切割裝置,可大幅度提高成品切割的精準(zhǔn)度, 不僅可加快成品切割的速度、增加良率,同時還可節(jié)省制造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水刀切割控制裝置的實施例的結(jié)構(gòu)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在龍門架上安裝水刀切割控制裝置,該裝置包括進料裝置1、回收裝 置2、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水流控制裝置4和工作站5,進料裝置包括進料口 11、傳送帶12 和接料箱13,進料口 11在傳送帶12運行方向的起始端的上方,接料箱13在傳送帶12運行 方向終止端的下方,回收槽21位于所述的進料裝置1的下方,回收槽21的寬度為傳送帶12 寬度的1. 5倍。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包括噴頭311、水管312和移動控制裝置32,噴頭311 與水管312連接,水管312與移動控制裝置32連接。高壓水流控制裝置4包括高壓管41、 噴射閥42和水流控制裝置43,高壓管41上安裝噴射閥42,水流控制裝置43安裝在噴射閥 42上,通過水流控制裝置43控制噴射閥42。所述的高壓管41與水管312相連接,高壓管 41位于水管312的上方。所述的進料裝置1控制進料的速度,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控制噴 頭311的移動方向,所述的高壓水流控制裝置4控制水流的大小,以形成不同水流力度和不 同水流大小的水刀。該裝置的工作流程是當(dāng)成品從進料口 11到達傳送帶12上時,傳送帶12沿向前 (圖中為由左向右的)方向運行,當(dāng)傳送帶12上鋪滿成品時,傳送帶12接收工作站5發(fā)出 的指令,停止向前運行,此時,工作站5發(fā)出指令給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水刀移動控制裝置 3在橫梁上左右移動,噴頭311移動到傳送帶最前端位置,工作站5向水流控制裝置4發(fā)出 指令,水流控制裝置43接收指令后控制噴射閥42,由噴射閥42來調(diào)節(jié)高壓管41內(nèi)的水流 大小,高壓管41內(nèi)的水流經(jīng)水管312進入到噴頭311,在水刀移動裝置3工作的同時,水流 控制裝置4也同時工作,進料裝置1可同時工作,也可以每隔10秒向前移動一定的距離,當(dāng) 高壓水刀噴向成品時,瞬間可將成品切斷,同時水流及切出的雜質(zhì),由于高壓水流的作用, 落入傳送帶12下的回收槽21,等待回收裝置2進一步的回收處理。被切割好的成品則隨著 傳送帶12向前運行,落入接料箱13,進入下一工序。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不僅可以橫向移 動,也可以縱向移動,通過橫梁的縱向移動,帶動水刀裝置一齊縱向移動,同時,在工作站5 的設(shè)置下,通過移動控制裝置32的控制,也可以斜向的運動,以切割出不同形狀的成品。高 壓管41可設(shè)計成卷管式,藉此減少高壓管41受水流沖擊的壓力,從而增加高壓管41的壽命并減少高壓水刀切割裝置所占用的空間,高壓水流控制裝置4中的水流控制裝置產(chǎn)生的驅(qū)動速度可達844毫米/秒。本實用新型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也可通過水刀移動控制裝置控制水刀在垂直方 向上的運動。上述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特征而非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熟悉高 壓水刀切割裝置技術(shù)的人員而言,在未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的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所 做的任何改變均應(yīng)屬于本實用新型權(quán)利要求書的范圍內(nèi)。
權(quán)利要求一種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進料裝置(1)、回收裝置(2)、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水流控制裝置(4)和工作站(5),工作站(5)同時控制進料裝置(1)、回收裝置(2)、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和水流控制裝置(4)。
2.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裝置(1)包括進料 口(11)、傳送帶(12)和接料箱(13),所述的進料口(11)在傳送帶(12)運行方向的起始端 的上方,接料箱(13)在傳送帶(12)運行方向終止端的下方。
3.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回收裝置(2)包括回收槽 (21),所述的回收槽(21)位于所述的進料裝置(1)的下方。
4.如權(quán)利要求2和3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槽(21)的寬 度為傳送帶(12)寬度的1.5倍。
5.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包括噴 頭(311)、水管(312)和移動控制裝置(32),噴頭(311)與水管(312)連接,水管(312)與 移動控制裝置(32)連接。
6.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控制裝置(4)包括 高壓管(41)、噴射閥(42)和水流控制裝置(43),高壓管(41)上安裝噴射閥(42),水流控制 裝置(43)安裝在噴射閥(42)上方,并于高壓管(41)相連接,通過水流控制裝置(43)控制 噴射閥(42)。
7.如權(quán)利要求5和6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壓管(41)與水 管(312)相連接,高壓管(41)位于水管(312)的上方。
8.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進料裝置(1)控制進料 的速度。
9.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刀移動控制裝置(3) 控制噴頭(311)的移動方向。
10.如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流控制裝置(4)控 制水流的大小,以形成不同水流力度和不同水流大小的水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于切割成品的水刀切割裝置,其中,包括進料裝置、回收裝置、水刀移動控制裝置、水流控制裝置和工作站,工作站同時控制進料裝置、回收裝置、水刀移動控制裝置和水流控制裝置。該水刀切割控制裝置,其不僅具有常規(guī)高壓水刀切割裝置的優(yōu)點,且較于常規(guī)采用懸臂式驅(qū)動結(jié)構(gòu)的高壓水刀切割裝置而言,還具有體積小、剛性較佳、可承受高速及提供較高的加減速等優(yōu)點。此外,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高壓水刀切割裝置,可大幅度提高成品切割的精準(zhǔn)度并可防止成品在切割時產(chǎn)生毀壞的情況,不僅可加快成品切割的速度、增加良率,同時還可節(jié)省制造成本。
文檔編號B23D33/00GK201552469SQ20092006899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18日 優(yōu)先權(quán)日2009年3月18日
發(fā)明者劉 英 申請人:上海亦晨信息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