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自動螺絲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線成型與搓絲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搓制“9”字形螺絲的自動螺絲機。
背景技術:
在現(xiàn)有的“9”字形螺絲(俗稱“羊眼”)生產(chǎn)工藝中,一般是利用成型機先將原料剪切、彎曲成“9”字形;然后,再將成型的原料放入搓絲機中進行搓制;前述現(xiàn)有的生產(chǎn)工藝中,需同時使用到成型機和搓絲機兩種機器,機器的成本較大,生產(chǎn)時亦需占用較大的生產(chǎn)空間;而且,生產(chǎn)過程中,需人工方式將成型的原料放入搓絲機中,不利于實現(xiàn)生產(chǎn)的自動化,生產(chǎn)效率低、勞動強度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自動成型、搓絲加工“9”字形螺絲的自動螺絲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問題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主要包括有搓絲機構、機架、控制機構,對成型原料進行搓絲的搓絲機構置設于機架上;還包括有成型機構和導料機構,對原料進行成型加工的成型機構連于機架上,并可通過導料機構與搓絲機構上下方式連通。
所述的成型機構由矯直器、成型送料器、中心模、上模、下模、左模、右模、成型電機及脫料器構成。
搓絲機構由座體、電機、主軸、機體、搓絲牙板及送料器構成。
在導料機構外還設有將成型胚料穿過導料機構速度的信號反饋回控制機構的傳感器。
成型機構以軸承方式與機架頂部可轉動連接,并在連接部位的上部設有一限制成型機構轉動角度的限位板。
搓絲機構的座體由可調整搓絲機構縱向位置的縱向移動板、調整搓絲機構橫向位置的橫向移動板以及使搓絲機構繞垂直軸線轉動的旋轉架構成。
導料機構由導線、導規(guī)及導規(guī)座構成,導規(guī)內形成有一“9”字形的槽,導線穿于該導規(guī)的槽內,導規(guī)通過導規(guī)座與搓絲機構的送料器相固定;導線一端依序穿過中心模座體及脫料器座體后伸出成型機構外,另一端伸置于可將成型胚料送至搓絲機構的送料器的靠近送料器的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螺絲機同時設有成型機構和搓絲機構,并通過導料機構相連;將原料成型后,可自動送入搓絲機構進行搓制;使得整個成型、搓絲過程無須人工的介入,實現(xiàn)了自動化生產(chǎn);有利于提高生產(chǎn)效率、降低勞動強度。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附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成型機構1主視示意圖;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成型機構1站立狀態(tài)示意圖;附圖4是圖3的A-A剖視示意圖;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成型機構1趴下狀態(tài)示意圖;附圖6是本實用新型導料機構3剖視示意圖;附圖7是圖6的B-B放大圖;附圖8是本實用新型搓絲機構2主視示意圖;附圖9是本實用新型搓絲機構2的座體21俯視示意圖;附
圖10是本實用新型搓絲機構2的座體21主視示意圖。
附圖圖號說明成型機構 1 矯直器 11成型送料器 12中心模 13上模 14下模 15左模 16右模 17成型電機 18脫料器 19限位板 20搓絲機構 2 座體 21縱向移動板 211 橫向移動板 212旋轉架 213 電機 22主軸 23機體 24搓絲牙板 25送料器 26導料機構 3 導線 31導規(guī) 32導規(guī)座 33
機架 4 控制機構 5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見附
圖1至5,本實用新型主要包括有成型機構1、搓絲機構2、導料機構3、機架4、控制機構5及傳感器6,成型機構1由矯直器11、成型送料器12、中心模13、上模14、下模15、左模16、右模17、成型電機18及脫料器19構成,原料由矯直器11矯直后,由送料器12送入模具部分進行成型加工;成型加工完的胚料由脫料器19脫出進入導料機構3。
搓絲機構2由座體21、電機22、主軸23、機體24、搓絲牙板25及送料器26構成,座體21由可調整搓絲機構2縱向位置的縱向移動板211、調整搓絲機構2橫向位置的橫向移動板212以及使搓絲機構2繞垂直軸線轉動的旋轉架213構成;通過對座體21的調整使與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相固定的導料機構3對準成型機構1的中心模13;成型的胚料由導料機構3從成型機構1送入送料器26后,通過電機22帶動的主軸23使搓絲牙板25對成型的胚料進行搓絲。
導料機構3由導線31、導規(guī)32及導規(guī)座33構成,導規(guī)32內形成有一內部成“9”字形的槽,導線31穿于該導規(guī)32的槽內,導規(guī)32通過導規(guī)座33與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相固定;導線31一端依序穿過中心模13座體及脫料器19座體后伸出成型機構1外,另一端伸置于可將成型胚料送至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的靠近送料器26的位置;通過導線31及內部成“9”字形槽狀的導規(guī)32將成型的胚料精確地送入搓絲機構2中。
傳感器6可將成型胚料穿過導料機構3速度的信號反饋回控制機構5,置設于機架4上或其置于他位置的控制機構5通過反饋的信號調整成型機構1的送料速度,以便與搓絲機構2的搓絲速度相匹配。
成型機構1以軸承方式與機架4頂部可轉動連接,并在連接部位的上部設有一限制成型機構1轉動角度的限位板20,當調試成型機構1時,可使成型機構1處于圖3所示的站立狀態(tài),以便于調試;在調試完后,使成型機構1處于圖5所示的趴下狀態(tài);從而使成型的胚料在重力的作用下,由導料機構3送入到位于其下方的搓絲機構2中。
此外,還可設置加油機,對搓絲機構2的搓絲位置進行加油冷卻。
以上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但不局限于前述說明;凡本領域技術人員依前述說明可得之等效技術方案,皆屬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自動螺絲機,主要包括有搓絲機構(2)、機架(4)、控制機構(5),對成型原料進行搓絲的搓絲機構(2)置設于機架(4)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成型機構(1)和導料機構(3),對原料進行成型加工的成型機構(1)連于機架(4)上,并可通過導料機構(3)與搓絲機構(2)上下方式連通。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型機構(1)由矯直器(11)、成型送料器(12)、中心模(13)、上模(14)、下模(15)、左模(16)、右模(17)、成型電機(18)及脫料器(19)構成。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搓絲機構(2)由座體(21)、電機(22)、主軸(23)、機體(24)、搓絲牙板(25)及送料器(26)構成。
4.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在導料機構(3)外還設有將成型胚料穿過導料機構(3)速度的信號反饋回控制機構(5)的傳感器(6)。
5.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成型機構(1)以軸承方式與機架(4)頂部可轉動連接,并在連接部位的上部設有一限制成型機構(1)轉動角度的限位板(20)。
6.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搓絲機構(2)的座體(21)由可調整搓絲機構(2)縱向位置的縱向移動板(211)、調整搓絲機構(2)橫向位置的橫向移動板(212)以及使搓絲機構(2)繞垂直軸線轉動的旋轉架(213)構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導料機構(3)由導線(31)、導規(guī)(32)及導規(guī)座(33)構成,導規(guī)(32)內形成有一“9”字形的槽,導線(31)穿于該導規(guī)(32)的槽內,導規(guī)(32)通過導規(guī)座(33)與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相固定;導線(31)一端依序穿過中心模(13)座體及脫料器(19)座體后伸出成型機構(1)外,另一端伸置于可將成型胚料送至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的靠近送料器(26)的位置。
8.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搓絲機構(2)的座體(21)由可調整搓絲機構(2)縱向位置的縱向移動板(211)、調整搓絲機構(2)橫向位置的橫向移動板(212)以及使搓絲機構(2)繞垂直軸線轉動的旋轉架(213)構成。
9.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導料機構(3)由導線(31)、導規(guī)(32)及導規(guī)座(33)構成,導規(guī)(32)內形成有一“9”字形的槽,導線(31)穿于該導規(guī)(32)的槽內,導規(guī)(32)通過導規(guī)座(33)與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相固定;導線(31)一端依序穿過中心模(13)座體及脫料器(19)座體后伸出成型機構(1)外,另一端伸置于可將成型胚料送至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的靠近送料器(26)的位置。
10.根據(jù)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動螺絲機,其特征在于導料機構(3)由導線(31)、導規(guī)(32)及導規(guī)座(33)構成,導規(guī)(32)內形成有一“9”字形的槽,導線(31)穿于該導規(guī)(32)的槽內,導規(guī)(32)通過導規(guī)座(33)與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相固定;導線(31)一端依序穿過中心模(13)座體及脫料器(19)座體后伸出成型機構(1)外,另一端伸置于可將成型胚料送至搓絲機構(2)的送料器(26)的靠近送料器(26)的位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金屬線成型與搓絲技術領域,特指一種搓制“9”字形螺絲(俗稱“羊眼”)的自動螺絲機;其主要包括有搓絲機構、機架、控制機構,對成型原料進行搓絲的搓絲機構置設于機架上;還包括有成型機構和導料機構,對原料進行成型加工的成型機構連于機架上,并可通過導料機構與搓絲機構上下方式連通。本實用新型的螺絲機可以成型、搓絲全過程的自動化;避免了成型后搓絲前的人工介入;有利于提高生產(chǎn)效率。
文檔編號B21F23/00GK2912861SQ20062005856
公開日2007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8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8日
發(fā)明者高德強 申請人:高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