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裝置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光源裝置,包括光源組件、導光板、散熱元件及定位元件。導光板配置于光源組件旁。散熱元件連接光源組件。定位元件具有位于導光板下方的基部與連接于基部的定位部,且該定位元件設置于散熱元件,導光板的鄰近于光源組件的角落承靠于定位部,而基部固定于光源組件。本發(fā)明的光源模塊因采用定位元件固定于散熱元件上,再將散熱元件固定至背板上,因此可減少組裝時所造成的公差,以精確維持導光板與光源組件之間的間距。
【專利說明】光源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光源裝置,特別是一種可用于顯示器的光源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背光模塊為液晶顯示器的關鍵組件之一。背光模塊提供充足的亮度及分布均勻的 光源使得液晶顯示器可以正常地顯示影像。
[0003]現(xiàn)階段,最常用的背光模塊為側面入光式的背光模塊?,F(xiàn)有技術側面入光式的背 光模塊是以定位銷來使背板及導光板定位,亦即在背板上鉚合金屬柱以作為定位銷,并在 導光板上切割出相對應的溝槽,以使導光板可以固定于背板。以定位銷來使背板及導光板 定位雖具有定位精確的優(yōu)點,但需考慮導光板與光源組件之間須預留膨脹的空間,且因針 對不同尺寸的液晶顯示器所須預留的膨脹空間也不同,導致背光模塊的各元件于制造時所 須預留的公差有所不同,而使得設計各元件的詳細規(guī)格更為復雜。且于使用時,導光板上切 割出的溝槽容易造成噴光或亮點的現(xiàn)象,而造成液晶顯示器的亮度不均勻。
[0004]現(xiàn)有技術另有一種以角落擋塊取代上述以定位銷來定位背板及導光板的技術,此 技術是將擋塊及用以承載光源組件并對光源組件散熱的散熱元件分別固定于背板上,并將 導光板的入光側的角落承靠于擋塊,以通過擋塊來維持導光板與光源組件之間的間距。但 由于散熱元件固定于背板時會有組裝公差的問題,這會影響光源組件與導光板之間的間 距,而擋塊固定于背板時同樣也會有組裝公差的問題,這也會影響光源組件與導光板之間 的間距。因此,這兩種公差累積后會明顯降低導光板的定位精確度,造成導光板與光源組件 之間的間距容易不符需求。
【發(fā)明內容】
[0005]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光源裝置,可精確維持導光板與光源組件 之間的間距。
[0006]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光源裝置,其中,包括:
[0007]一光源組件;
[0008]一導光板,配置于該光源組件旁;
[0009]一散熱元件,連接該光源組件;以及
[0010]—定位兀件,具有一位于該導光板下方的基部與一連接于該基部的定位部,且該 定位元件設置于該散熱元件,該導光板的一鄰近于該光源組件的角落承靠于該定位部,而 該基部固定于該光源組件。
[0011]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多個發(fā)光元件,該基板具有相 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多個發(fā)光元件配置于該第一表面,而該散熱元件包括一 連接于該第二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一連接該第一部分并位于該導光板下方的第二部分,且 該基部固定于該第二部分。
[0012]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定位部具有相連的一第一止擋面與一第二止擋面,該導光板具有相連的一入光面與一側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光源組件,且部分該入光面承靠于該第一止擋面,而部分該側面承靠于該第二止擋面。
[0013]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定位部具有一第一止擋面與一面向該第一止擋面的第二止擋面,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之間有一容置空間,而該導光板具有相連的一入光面與一側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光源組件,該側面的對應該容置空間的部分設有一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伸入該容置空間內并承靠于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
[0014]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定位部還具有一第三止擋面,連接于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之間,而該凸出結構還承靠于該第三止擋面。
[0015]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定位部具有一面向該導光板的表面,該表面設有一內凹結構,該導光板具有相連的一入光面與一側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光源組件,該側面的對應該內凹結構的部分設有一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卡合于該內凹結構。
[0016]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定位部設有一插槽,而該導光板的該角落插設于該插槽內。
[0017]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插槽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止擋面與一第二止擋面以及一面向該基部并連接于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之間的頂面,該導光板的一面向該插槽的側面設有一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插入該插槽內并承靠于該第一止擋面及該第二止擋面。
[0018]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插槽具有一止擋面、一面向該止擋面的缺口及一面向該基部并連接于該止擋面的頂面,且該導光板的該角落插入該插槽并承靠于該止擋面。
[0019]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散熱元件的該第二部分加工形成二用以承載該導光板的第一承載面與一位于該些第一承載面之間的第一凹陷部,該第一凹陷部設有一第一接合結構,而該基部設有一與該第一接合結構接合的第二接合結構。
[0020]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基部具有二用以承載該導光板的第二承載面與位于該些第二承載面之間的第二凹陷部,該第二接合結構設于該第二凹陷部。
[0021]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第一接合結構包括一固定孔與一滑槽,該第二接合結構包括一對應該滑槽的柱體與一對應該固定孔的開孔,該柱體插設于該滑槽中,并適于沿該滑槽的一長度方向滑動,而該光源裝置還包括一固定件,穿過該開孔并固定于該固定孔內。
[0022]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長度方向垂直于該導光板的一入光面。
[0023]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光源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多個發(fā)光元件,該基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多個發(fā)光兀件配置于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連接于該散熱元件的一連接面并暴露出部分該連接面,而該定位元件固定于該連接面。
[0024]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定位元件具有一面向該導光板的一入光面的止擋面,而該導光板的部分該入光面承靠于該止擋面。
[0025]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還包括一背板,容置該光源組件、該導光板、該散熱元件與該定位元件。
[0026]上述的光源裝置,其中,該背板還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而該定位元件還具有一與該第- 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且該第-- 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彼此卡合。
[0027]本發(fā)明的技術效果在于:本發(fā)明的光源模塊因采用定位元件固定于散熱元件上, 再將散熱元件固定至背板上,因此可減少組裝時所造成的公差,以精確維持導光板與光源組件之間的間距。
[0028]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fā)明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定。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9]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0030]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組件、導光板、散熱元件及定位元件結合后的局 部立體示意圖;
[0031]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0032]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組件及散熱元件結合后的立體示意圖;
[0033]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與散熱元件結合后由底側觀看時的立體示 意圖;
[0034]圖6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0035]圖7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0036]圖8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
[0037]圖9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0038]圖10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的立體示意圖。
[0039]其中,附圖標記
[0040]100 光源裝置
[0041]110 光源組件
[0042]111 基板
[0043]Illa 第一表面
[0044]Illb 第二表面
[0045]112 發(fā)光元件
[0046]120 導光板
[0047]121 角落
[0048]122 入光面
[0049]123 側面
[0050]123a 凸出結構
[0051]130 散熱元件
[0052]131 第一部分
[0053]132 第二部分
[0054]132a 第一承載面
[0055]132b 第一凹陷部
[0056]133 固定孔
[0057]134 滑槽
[0058]135 第一接合結構
[0059]136 連接面
[0060]140 定位元件
[0061]141 基部[0062]141a第二承載面
[0063]141b第二凹陷部
[0064]142定位部
[0065]142a第一止擋面
[0066]142b第二止擋面
[0067]142c第三止擋面
[0068]142d 內凹結構
[0069]144柱體
[0070]145開孔
[0071]146表面
[0072]147第二接合結構
[0073]150背板
[0074]151底壁
[0075]152側壁
`[0076]200固定件
[0077]240定位元件
[0078]242定位部
[0079]242a第一止擋面
[0080]242b第二止擋面
[0081]340定位元件
[0082]420導光板
[0083]422入光面
[0084]423側面
[0085]440定位元件
[0086]442定位部
[0087]442a 第一止擋面
[0088]442b 第二止擋面
[0089]443第二卡合部
[0090]450背板
[0091]451第一卡合部
[0092]540定位元件
[0093]541基部
[0094]542定位部
[0095]544插槽
[0096]544a 第一止擋面
[0097]544b 第二止擋面
[0098]544c 頂面
[0099]640定位元件
[0100]642定位部[0101]644 溝槽
[0102]644a 止擋面
[0103]644b 缺口
[0104]B 缺口
[0105]L 長度方向
【具體實施方式】
[010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結構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體的描述:
[0107]圖1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在圖1中部分元件各自 涂布有特定的圖樣,其僅用于區(qū)分各元件。請參照圖1,第一實施例的光源裝置100包括光 源組件110、導光板120、散熱元件130以及定位元件140。導光板120配置于光源組件110 旁。散熱元件130連接光源組件110。而定位元件140固定于散熱元件130,且鄰近于光源 組件110的導光板120的角落121承靠在定位元件上140。本實施例的光源裝置100例如 還包括背板150,以容置光源組件110、導光板120、散熱元件130及定位元件140。背板150 例如具有底壁151及側壁152,而光源組件110、導光板120、散熱元件130及定位元件140 均配置于背板150的底壁151。
[0108]圖2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組件、導光板、散熱元件及定位元件結合后的局 部立體示意圖。請同時參閱圖1及圖2,于本實施例中,光源組件110包括基板111以及多 個發(fā)光兀件112,且基板111具有相對的第一表面Illa及第二表面Illb,而發(fā)光兀件112 配置于第一表面Illa上。散熱元件130例如包括第一部分131及第二部分132,其中第一 部分131連接至第二表面111b,而第二部分132連接第一部分131且設于導光板120下方, 亦即散熱元件130從第二表面Illb延伸至導光板120下方,而光源組件110位于第二部分 132上方。另外,上述的發(fā)光元件112可為發(fā)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但不以此 為限。散熱元件130例如為散熱片(heat sink)等,亦不以此為限。
[0109]圖3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1至圖3,定位元 件140具有基部141及定位部142,此基部141固定于散熱元件130的第二部分132,而定 位部142連接基部141。定位部142具有面向導光板120的表面146,此表面146設有內凹 結構142d。此內凹結構142d例如使定位部142具有相連的第一止擋面142a、第二止擋面 142b及第三止擋面142c,其中第三止擋面142c連接第一止擋面142a及第二止擋面142b, 而第一止擋面142a及第二止擋面142b之間具有容置空間,以容置導光板的定位結構。更 詳細地說,請參閱圖1,導光板120具有相連的入光面122及側面123,且入光面122面向光 源組件110,而此側面123的相對于定位部142的內凹結構142d設有凸出結構123a以作為 定位結構。凸出結構123a容置于內凹結構142d的容置空間內,并承靠于第一止擋面142a、 第二止擋面142b及第三止擋面142c,使得凸出結構123a與定位部142相結合,進而使導光 板120固定于定位元件140。第一止擋面142a與第二止擋面142b可限制導光板120的位 置,避免導光板120朝接近或遠離光源組件110的方向移動。
[0110]圖4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光源組件及散熱元件結合后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 圖3與圖4,于本實施例中,為使定位元件140便于與散熱元件130結合,散熱元件130的 第二部分132例如加工形成凹槽,即加工形成二個用以承載圖1的導光板120的第一承載面132a及在這兩個第一承載面132a之間的第一凹陷部132b。第一凹陷部132b設有第一 接合結構135,此第一接合結構135例如包括固定孔133及滑槽134。定位元件140的基部 141設有用以與第一接合結構135接合的第二接合結構147。具體而言,基部141具有二個 用以承載導光板120的第二承載面141a,并在這兩個第二承載面141a之間設有第二凹陷部 141b,而第二接合結構147設于第二凹陷部141b。第二接合結構147例如包括對應滑槽134 的柱體144及對應固定孔133的開孔145。圖5為本發(fā)明第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與散熱元 件結合后由底側觀看時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2至圖5,當定位元件140與散熱元件130 結合時,柱體144插入滑槽134內,且可通過固定件200穿過開孔145并固定于固定孔133 中,以將定位元件140固定于散熱元件130。此固定件200例如為螺絲,而固定孔133例如 為螺孔,但不以此為限。
[0111]在本實施例中,定位元件140是固定于散熱元件130上,并透過散熱元件130而固 定于背板150上。即使散熱元件130固定于背板150時會有組裝公差的問題,也不會影響導 光板120與光源組件110之間的間距,所以能提升導光板120的定位精確度,使導光板120 與光源組件110之間的間距能與所需相符。如此一來,光源裝置100能提供品質較佳的面 光源,將此光源裝置100應用于顯示器時,能提升顯示器的顯示品質。
[0112]請再參照圖1與圖5,在本實施例中,當柱體144插入滑槽134內后,可沿著滑槽 134的長度方向L滑動,此長度方向L例如為垂直于導光板120的入光面122,所以能對導 光板120及光源組件110之間的間距作微調,以進一步提升導光板120的定位精確度。當 將導光板120及光源組件110之間的間距調整至符合需求后,再以固定件200來將定位元 件140固定于散熱元件130。由于在還沒使用固定件200之前,柱體144能于滑槽134內滑 動,所以圖3所示的開孔145應設計成較固定孔133大,才不會因為調整導光板120及光源 組件110之間的間距而造成固定件200無法穿入固定孔133中。
[0113]本發(fā)明并不限定定位元件140的數(shù)量,可于導光板120的入光面122的兩個角落 121旁都設置對應的定位元件140。此外,本發(fā)明主要的是將定位元件固定于散熱元件上, 并通過定位元件來定位導光板,而定位元件、散熱元件與導光板的具體結構并不限于上述 實施例,而定位元件與散熱元件的結合方式以及導光板與定位元件的結合方式也不限于上 述實施例。以下將另舉其他具體的實施例,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fā)明。
[0114]圖6為本發(fā)明第二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與 第一實施例的結構與優(yōu)點相似,以下僅針對結構上的差異處進行說明。本實施例的定位元 件240的定位部242僅具有第一止擋面242a與第二止擋面242b,而省略了第一實施例中所 述的第三止擋面142c。導光板120的凸出結構123a承靠于第一止擋面242a與第二止擋面 242b。
[0115]圖7為本發(fā)明第三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7,本實施例 的定位元件340例如為長方體。光源組件110的基板111的第二表面Illb連接散熱元件 130的連接面136。第二表面Illb暴露出部分連接面136,并非完全覆蓋連接面136。定位 元件340是固定在連接面136的未被第二表面Illb覆蓋的部分。定位元件140連接于連 接面136的方式可為粘合,于此不加以限制。
[0116]圖8為本發(fā)明第四實施例的光源裝置的局部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8,本實施的定 位元件440的定位部442具有相連的第一止擋面442a與第二止擋面442b,第一止擋面442a例如是垂直于第二止擋面442b。導光板420的部分入光面422承靠于第一止擋面442a,而導光板420的部分側面423承靠于第二止擋面442b。本實施例的導光板420例如是形成有形狀與定位部442配合的缺口 B,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導光板也可不具缺口。此外,背板450 例如具有第一卡合部451 (如卡合孔),定位元件440例如具有與第一卡合部451相配合的第二卡合部443 (如卡合凸塊),且第一卡合部451與第二卡合部443彼此卡合。本實施例的第一卡合部451與第二卡合部443的結構也可應用于上述各實施例中。
[0117]圖9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的立體示意圖。請參照圖9,本實施例的定位元件540與第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140不同之處在于定位部。本實施例的定位元件540的定位部542具有插槽544,且插槽544例如具有相對的第一止擋面544a及第二止擋面544b 以及面向基部541并連接于第一止擋面544a與第二止擋面544b之間的頂面544c。導光板(圖未示出)的凸出結構能插入于插槽544內,并承靠于第一止擋面544a及第二止擋面 544b,而頂面544c可進一步固定導光板在垂直方向(Z軸方向)的位置。本實施例的定位元件具有插槽的技術特征,亦可應用于上述各實施例中。
[0118]圖10為本發(fā)明的另一實施例的定位元件的立體示意圖。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例的定位元件540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的定位元件640的定位部642亦具有插槽644,但插槽644僅具有止擋面644a,而相對于止擋面644a的位置具有缺口 644b。本實施例中,導光板可不具有凸出結構即可插入插槽644中。導光板的角落能插入插槽644并承靠于止擋面644a。本實施例的定位元件640的結構特征,亦可應用于上述各實施例中。
[0119]綜上所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光源裝置中,由于定位元件固定于散熱元件上,并透過散熱元件固定于背板上。即使散熱元件固定于背板時會有組裝公差的問題,也不會影響導光板與光源組件之間的間距,所以能提升導光板的定位精確度,使光源裝置能提供品質較佳的面光源。
[0120]當然,本發(fā)明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發(fā)明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jù)本發(fā)明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于本發(fā)明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光源組件;一導光板,配置于該光源組件旁;一散熱元件,連接該光源組件;以及一定位元件,具有一位于該導光板下方的基部與一連接于該基部的定位部,且該定位元件設置于該散熱元件,該導光板的一鄰近于該光源組件的角落承靠于該定位部,而該基部固定于該光源組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光源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多個發(fā)光兀件,該基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多個發(fā)光兀件配置于該第一表面,而該散熱元件包括一連接于該第二表面的第一部分以及一連接該第一部分并位于該導光板下方的第二部分,且該基部固定于該第二部分。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具有相連的一第一止擋面與一第二止擋面,該導光板具有相連的一入光面與一側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光源組件,且部分該入光面承靠于該第一止擋面,而部分該側面承靠于該第二止擋面。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具有一第一止擋面與一面向該第一止擋面的第二止擋面,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之間有一容置空間,而該導光板具有相連的一入光面與一側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光源組件,該側面的對應該容置空間的部分設有一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伸入該容置空間內并承靠于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還具有一第三止擋面,連接于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之間,而該凸出結構還承靠于該第三止擋面。
6.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具有一面向該導光板的表面, 該表面設有一內凹結構,該導光板具有相連的一入光面與一側面,該入光面面向該光源組件,該側面的對應該內凹結構的部分設有一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卡合于該內凹結構。
7.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定位部設有一插槽,而該導光板的該角落插設于該插槽內。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插槽具有相對的一第一止擋面與一第二止擋面以及一面向該基部并連接于該第一止擋面與該第二止擋面之間的頂面,該導光板的一面向該插槽的側面設有一凸出結構,該凸出結構插入該插槽內并承靠于該第一止擋面及該第二止擋面。
9.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插槽具有一止擋面、一面向該止擋面的缺口及一面向該基部并連接于該止擋面的頂面,且該導光板的該角落插入該插槽并承靠于該止擋面。
10.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散熱元件的該第二部分加工形成二用以承載該導光板的第一承載面與一位于該些第一承載面之間的第一凹陷部,該第一凹陷部設有一第一接合結構,而該基部設有一與該第一接合結構接合的第二接合結構。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基部具有二用以承載該導光板的第二承載面與位于該些第二承載面之間的第二凹陷部,該第二接合結構設于該第二凹陷部。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第一接合結構包括一固定孔與一滑槽,該第二接合結構包括一對應該滑槽的柱體與一對應該固定孔的開孔,該柱體插設于該滑槽中,并適于沿該滑槽的一長度方向滑動,而該光源裝置還包括一固定件,穿過該開孔并固定于該固定孔內。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長度方向垂直于該導光板的一入光面。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光源組件包括一基板以及多個發(fā)光兀件,該基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表面與一第二表面,該多個發(fā)光兀件配置于該第一表面,該第二表面連接于該散熱元件的一連接面并暴露出部分該連接面,而該定位元件固定于該連接面。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定位元件具有一面向該導光板的一入光面的止擋面,而該導光板的部分該入光面承靠于該止擋面。
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背板,容置該光源組件、該導光板、該散熱元件與該定位元件。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光源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背板還具有一第一卡合部,而該定位元件還具有一與該第一卡合部配合的第二卡合部,且該第一卡合部與該第二卡合部彼此卡合。
【文檔編號】F21S8/00GK103438386SQ201310246814
【公開日】2013年1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3年6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3年4月1日
【發(fā)明者】陳敏杰 申請人: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