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屬于液晶模組中的薄膜制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提高液晶模組亮度的背光源薄膜。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傳統(tǒng)的液晶模組(LCM)中的背光源,其背光源薄膜為一種厚度為0.10毫米的白色透光薄膜,薄膜正面?zhèn)潆p面膠的兩層結構(如圖1所示),背光源組成半成品后,通過擴散膜和增光膜疊加到薄膜之上,可以改善LED光源直接傳播到背光的增光膜表面出現(xiàn)的漏光現(xiàn)象。但是,其薄膜結構無法改善LED光源傳播到導光板造成的漏光現(xiàn)象,因為薄膜反面未備有膠,導光板與膠框有間隙,導致LED光源泄露未被導光板鋸齒充分吸收利用,造成液晶模組亮度偏低不達標,背光亮度、目視效果無法滿足客戶的需求。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提高液晶模組亮度的背光源薄膜,在不增加LED顆數(shù)或提升單顆LED功率前提下提升背光亮度。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提高液晶模組亮度的背光源薄膜,所述背光源薄膜不透光,為兩面帶膠三層結構;其中,第一層為黑白雙面膠,中間層為透明薄膜基材,第三層為TESA雙面膠和黑色瑪拉膠;所述黑白雙面膠的黑面粘接透明薄膜基材,透明薄膜基材一端邊緣粘接TESA雙面膠,透明薄膜基材另一端邊緣粘接黑色瑪拉膠,且TESA雙面膠和黑色瑪拉膠相互平行。
所述TESA雙面膠和黑色瑪拉膠的厚度相同。
所述背光源薄膜的厚度為0.10~0.13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將傳統(tǒng)的LCM液晶模組中背光源薄膜設計,更改為兩面帶膠三層結構,且薄膜不透光。相比之下,后者使液晶模組背光亮度維持提升30%~40%,液晶模組整體顯示效果更佳,同時燈前顯示效果更加勻稱,增加產品使用壽命。背光制程通過率由60%~80%可提升到99%以上,避免了背光制程因亮度、顯示效果無法滿足客戶需求而導致產品重工、物料報廢和人工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tǒng)的背光源薄膜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源薄膜設計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源薄膜設計示意圖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源薄膜設計示意圖的左視圖。
附圖說明:1-黑白雙面膠,2-透明薄膜基材,3-TESA雙面膠,4-黑色瑪拉膠。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結構。
由圖2至圖4可知,本實用新型的背光源薄膜設計為兩面帶膠三層結構;第一層為黑白雙面膠1,中間層為透明薄膜基材2,第三層為TESA雙面膠3和黑色瑪拉膠4;所述黑白雙面膠1的黑面粘接透明薄膜基材2,透明薄膜基材2一端邊緣粘接TESA雙面膠3,透明薄膜基材2另一端邊緣粘接黑色瑪拉膠4,且TESA雙面膠3和黑色瑪拉膠4相互平行。
優(yōu)選地,第一層黑白雙面膠1的厚度為0.03mm;
優(yōu)選地,中間層透明薄膜基材2的厚度為0.05mm;
優(yōu)選地,第三層TESA雙面膠3和黑色瑪拉膠4的厚度均為0.05mm。
該設計實現(xiàn)了薄膜不透光結構,背光源薄膜貼附的步驟包括:
1. 將背光源薄膜中第一層黑白雙面膠1的白面貼附膠框后,能夠改善LED光源穿透膠框而造成背光燈漏光等缺陷;
2. 然后將第三層TESA雙面膠3的另外一面粘接導光板,導光板與膠框之間不會因任何條件而產生間隙,膠框內的LED光源也不會發(fā)生泄露,光源被充分利用傳播到導光板鋸齒內,使光源強度不會衰減,從而提升液晶模組背光亮度;而黑色瑪拉膠4是用來更好均勻燈前及整體效果,可以彌補導光板燈前效果差的缺陷,使LED光源不會傳播到導光板表面,使背光燈前效果更加均勻。
本實用新型背光源薄膜雙面制備雙面膠后,克服了傳統(tǒng)的背光源薄膜反面未備有膠,導光板與膠框有間隙,導致LED光源泄露未被導光板鋸齒充分吸收利用,造成液晶模組亮度偏低不達標,目視效果不好等缺點,使液晶模組背光亮度會較更改前維持提升30%~40% ,燈前及整體顯示效果更佳,增加產品使用壽命,降低物料成本,滿足客戶的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經過創(chuàng)造性勞動想到的變化或簡單替換,都應該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