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液晶顯示技術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面光源組件、背光模塊及液晶顯示器。
背景技術:
隨著光電與半導體技術的演進,也帶動了平板顯示器(flatpaneldisplay)的蓬勃發(fā)展,而在諸多平板顯示器中,液晶顯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簡稱lcd)因具有高空間利用效率、低消耗功率、無輻射以及低電磁干擾等諸多優(yōu)越特性,已成為市場的主流。
液晶顯示器通常包括液晶面板(liquidcrystalpanel)與背光模塊(blacklightmodule,簡稱bl)。由于液晶面板本身并不具備自發(fā)光的特性,因此必須將背光模塊配置在液晶面板下方,以提供液晶面板所需的面光源,如此液晶面板可借由背光模塊提供的面光源而顯示影像。
近年來,隨著液晶顯示器的厚度被要求越來越薄,相應的要求背光模塊的厚度也越來越薄。為了實現(xiàn)背光模塊的薄型化設計,通常的做法是按照光源(諸如led燈)的厚度來匹配導光板的厚度,輔加縮減其他膜材(諸如光學膜片等)的厚度或者間隙。但是這樣做的后果是一方面整個背光模塊的厚度減薄的空間有限,另一方面是其他膜材間隙減少會導致可靠性風險的上升。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提高背光模塊的厚度減薄的空間的同時,不會減少其他膜材間隙的面光源組件、背光模塊及液晶顯示器。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面光源組件,其包括:導光板,包括平板部和收容部,所述平板部包括入光側面和出光頂面,所述收容部與所述入光側面平滑銜接;光源,設置于所述收容部內且其發(fā)光面面向所述平板部的入光側面;其中,所述平板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光源的厚度。
可選地,所述收容部包括彎曲板、水平板以及豎直板,所述彎曲板的一端與所述入光側面平滑銜接,所述彎曲板的另一端與所述水平板的一端連接,所述水平板的另一端與所述豎直板的一端連接,所述豎直板的另一端與出光頂面平齊,所述水平板的法線方向平行于所述出光頂面的法線方向,所述豎直板的法線方向平行于所述入光側面的法線方向。
可選地,所述光源包括:led燈和柔性電路板,所述led燈包括所述發(fā)光面、與所述發(fā)光面相對的固定面以及與所述發(fā)光面和所述固定面均連接的連接面,所述連接面設置于所述柔性電路板上,所述柔性電路板設置于所述水平板的內表面上,所述固定面固定在所述豎直板的內表面上,所述發(fā)光面面向所述入光側面。
可選地,所述彎曲板和/或所述水平板和/或所述豎直板的內表面上設置有反光層。這樣,可以提高光源出射的光線的利用率。
可選地,所述導光板還包括反射部,所述反射部設置于所述出光頂面和所述豎直板的另一端上,以將所述出光頂面和所述豎直板的另一端之間的開口封閉。這樣,可以將出射至所述開口的光線反射回去,從而更進一步提高光源出射的光線的利用率。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另一方面,還提供了一種背光模塊,其包括:上述的面光源組件;背框,包括底板以及由所述底板延伸形成的側板,所述面光源組件設置于所述底板之上,且所述出光頂面背向所述底板;多張光學膜片,依次設置于所述出光頂面上。
可選地,所述背光模塊還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設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導光板的底面之間,所述導光板的底面與所述出光頂面相對且平行,所述入光側面連接在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頂面之間。這樣該反射片可以將由底面出射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內,從而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可選地,所述底面上設置有若干網(wǎng)點。這樣,可以破壞光線在導光板的內部形成全反射,從而實現(xiàn)均勻光線的目的。
可選地,所述側板的內表面向內延伸形成與所述底板平行的承載平板,所述承載平板設置于所述多張光學膜片之上,并用于承載液晶面板。
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又一方面,又提供了一種液晶顯示器,其包括:上述的背光模塊;液晶面板,承載于所述承載平板上。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本發(fā)明在背光模塊出射的光線滿足預定的光量、預定的光亮度以及預定的光學特性等的情況下,可以任意調整導光板的平板部的厚度,從而能夠提高背光模塊的厚度減薄的空間,同時不會減少其他膜材的間隙。
附圖說明
通過結合附圖進行的以下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特點和優(yōu)點將變得更加清楚,附圖中: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面光源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參照附圖來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然而,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施本發(fā)明,并且本發(fā)明不應該被解釋為限制于這里闡述的具體實施例。相反,提供這些實施例是為了解釋本發(fā)明的原理及其實際應用,從而使本領域的其他技術人員能夠理解本發(fā)明的各種實施例和適合于特定預期應用的各種修改。
在附圖中,相同的標號將始終被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將理解的是,盡管在這里可使用術語“第一”、“第二”等來描述各種元件,但是這些元件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僅用于將一個元件與另一個元件區(qū)分開來。
圖1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面光源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1,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面光源組件10包括:導光板100和光源200。
具體而言,導光板100包括平板部110和收容部120。收容部120位于平板部110的一側,并且收容部120和平板部110一體成型,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制于此。
平板部110包括彼此相對且平行的出光頂面111和底面112,以及連接在出光頂面111和底面112的同一側的入光側面113(圖中以虛線表示)。收容部120與入光側面113平滑銜接,光源200收容于收容部120內且光源200的發(fā)光面211面向入光側面113。這樣,光源200出射的光可以經(jīng)由入光側面113而進入導光板100內,經(jīng)過導光板100內部的光線反射等之后由出光頂面111出射出去,以形成均勻的面光線。
在本實施例中,采取這種導光板100和光源200的組合結構,在出光頂面111出射的光線滿足預定的光量、預定的光亮度以及預定的光均勻性等的情況下,可以任意調整平板部110的厚度。優(yōu)選地,為了減薄背光模塊的厚度,使平板部110的厚度小于光源200的厚度。
在本實施例中,收容部120包括彎曲板121、水平板122以及豎直板123。彎曲板121的一端與入光側面113平滑銜接,彎曲板121的另一端與水平板122的一端連接,水平板122的另一端與豎直板123的一端連接,豎直板123的另一端與出光頂面111平齊。這樣,彎曲板121、水平板122和豎直板123合圍形成一具有開口的收容腔124,該開口位于豎直板123的另一端與出光頂面111之間。進一步地,彎曲板121沿著遠離收容腔124的方向彎曲凸起,或者說彎曲板121向外彎曲凸起。
此外,水平板122的法線方向平行于出光頂面111的法線方向,也就是說,水平板122與出光頂面111和底面112平行。豎直板123的法線方向平行于入光側面113的法線方向,也就是說豎直板123與入光側面113彼此平行。
應當說明的是,上述收容部120的具體結構僅作為本發(fā)明的收容部的一實施示例,本發(fā)明的收容部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
進一步地,在本實施例中,光源200包括:led燈210和柔性電路板220。led燈210包括發(fā)光面211、與發(fā)光面211相對的固定面212以及與發(fā)光面211和固定面212均連接的連接面213。連接面213設置于柔性電路板220上,以使led燈210與柔性電路板220電連接。柔性電路板220設置于水平板122的內表面上,固定面212固定在豎直板123的內表面上,發(fā)光面211面向入光側面113。這樣,光源200的厚度為led燈210的厚度和柔性電路板220的厚度之和。也需要說明的是,光源200的具體結構僅作為本發(fā)明的光源的一實施示例,本發(fā)明的光源的結構并不局限于此。
此外,為了提高led燈210出射的光線的利用率,在本實施例中,優(yōu)選地,可在彎曲板121和/或水平板122和/或豎直板123的內表面上設置反光層(未示出)。這樣,設置的反射層可以將照射在彎曲板121和/或水平板122和/或豎直板123上的光線反射回去,從而使盡可能多的光線入射到入光側面113上。需要說明的是,只在彎曲板121的除與入光側面113銜接的部分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內表面上設置所述反射層。
另外,由于收容腔124具有開口,因此led燈210出射的光線會經(jīng)由該開口而出射出去,從而導致光線的浪費,所以為了更進一步提高led燈210出射的光線的利用率,導光板100還包括反射部130。反射部130設置于豎直板123的另一端與出光頂面111之間,以將豎直板123的另一端與出光頂面111之間的開口(即收容腔124的開口)封閉。這樣,出射至反射部130上的光線可以被反射部130反射回收容腔124內,從而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圖2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背光模塊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2,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背光模塊1包括:面光源組件10、背框20以及多張光學膜片30。
背框20包括底板201以及由所述底板延伸形成的側板202,其中側板202與底板201大致垂直。面光源組件10設置于底板201之上,并且面光源組件10的出光頂面111背向底板201。
多張光學膜片30依次設置于出光頂面111上。多張光學膜片30可包括下擴散片、下增光片和上增光片,但本發(fā)明并不限制于此。這些光學膜片30可以改善出光頂面111出射的光線的光學特性。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光學膜片30的厚度和彼此之間的間隙無需調整。
進一步地,為了破壞光線在導光板100內部形成全反射,從而達到均勻光線的目的,在本實施例中,可在底面112上設置若干網(wǎng)點(未示出)。
另外,為了提高光線的利用率,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背光模塊1還包括:反射片40。該反射片40設置在底面112和底板201之間,這樣該反射片40可以將由底面112出射的光線反射回導光板100內,從而提高光線的利用率。
圖3是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的結構示意圖。
參照圖3,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液晶顯示器包括背光模塊1和液晶面板2。側板202的內表面向內延伸形成與底板201平行的承載平板221,該承載平板221設置在多張光學膜片30之上,液晶面板2承載于該承載平板221上。這樣,出光頂面111出射的光線經(jīng)由多張光學膜片30改善光學特性之后提供給液晶面板2使用。
綜上所述,根據(jù)本發(fā)明的實施例,在背光模塊出射的光線滿足預定的光量、預定的光亮度以及預定的光學特性等的情況下,可以任意調整導光板的平板部的厚度,從而能夠提高背光模塊的厚度減薄的空間,同時不會減少其他膜材的間隙。
雖然已經(jīng)參照特定實施例示出并描述了本發(fā)明,但是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將理解:在不脫離由權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可在此進行形式和細節(jié)上的各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