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及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由液晶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構成的顯示裝置,如圖1所示,會設置包圍液晶顯示面板001和背光模組002側邊的膠框003,且膠框003與背光模組002之間會存在一定的間隙,以適應在顯示裝置使用過程中背光模組002的膨脹。具體地,如圖1所示,背光模組002和液晶顯示面板001之間需要通過遮光膠帶004固定,該遮光膠帶004采用黑色遮光材料制作,除了固定液晶顯示面板001和背光模組002的作用,還起到了遮擋膠框003與背光模組002之間間隙散射的光照射到液晶顯示面板001,而影響正常的顯示。
但是,隨著對于顯示裝置窄邊框的要求越來越高,導致對液晶顯示面板001和背光模組002的組裝公差要求越來越苛刻,且對遮光膠帶004的寬度要求越來越窄。遮光膠帶004是利用黑色遮光材料對散射光進行阻擋,對貼附公差要求非常高,當遮光膠帶004貼附偏向液晶顯示面板001的顯示區(qū)域歪斜時,會導致遮光膠帶004遮擋顯示區(qū)域的邊緣而出現(xiàn)線缺失的問題。當遮光膠帶004貼附偏向膠框003歪斜時,會導致遮光膠帶004無法完全遮擋膠框003與背光模組002之間間隙散射的光,使散射光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001而出現(xiàn)亮線的問題。
因此,如何在窄邊框的要求下,有效避免線缺失和亮線的問題,是本領域急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及顯示裝置,用以解決現(xiàn)有的窄邊框設計容易出現(xiàn)線缺失和亮線的問題。
因此,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包括:用于將入射光霧化后出射的霧化層,設置于所述霧化層入光側的第一粘合層,以及設置于所述霧化層出光側的第二粘合層。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所述霧化層包括:聚酯樹脂基材層、設置于所述聚酯樹脂基材層靠近所述第二粘合層一側的固化粘合劑樹脂層、以及設置于所述聚酯樹脂基材層靠近所述第一粘合層一側的防靜電液材料層。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所述第一粘合層和所述第二粘合層的材料包括丙烯酸類粘合劑。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所述第一粘合層、所述霧化層和所述第二粘合層的厚度之和在55μm-70μm之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所述霧化層的厚度在20μm-35μm之間。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還包括:設置于所述第一粘合層背離所述霧化層一側的第一剝離層,以及設置于所述第二粘合層背離所述霧化層一側的第二剝離層。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所述第一剝離層和所述第二剝離層的材料為聚脂薄膜。
另一方面,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包括:側入式背光模組,設置于所述側入式背光模組出光側的液晶顯示面板,包圍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和所述側入式背光模組側邊的膠框,以及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其中,
所述膠框與所述側入式背光模組通過所述霧化膠帶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固定;
所述膠框與所述側入式背光模組之間具有設定間隙,所述霧化膠帶至少覆蓋所述間隙。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裝置中,所述霧化膠帶中的第一粘合層與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粘接固定;
所述霧化膠帶中的第二粘合層分別與所述膠框和所述側入式背光模組粘接固定。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裝置中,所述霧化膠帶覆蓋所述液晶顯示面板的部分顯示區(qū)域。
在一種可能的實現(xiàn)方式中,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裝置中,所述背光模組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反射板、導光板、擴散片和棱鏡片。
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及顯示裝置,采用霧化膠帶替代現(xiàn)有的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具體地霧化膠帶包括用于將入射光霧化后出射的霧化層,以及設置于霧化層兩側的第一粘合層和第二粘合層。相對于現(xiàn)有的遮光膠帶利用對散射光進行阻擋的原理而遮擋膠框與背光模組之間間隙的散射光照射到液晶顯示面板,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霧化膠帶從根本上顛覆了目前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的原理,將傳統(tǒng)的以遮擋的方式來解決散射光的問題改成以疏導散射光的方式進行,具體利用霧化膠帶中的霧化層將入射光進行打散處理后形成霧化出射光,將霧化后的出射光加以利用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對貼附公差無要求,從根本上解決亮線和線缺失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現(xiàn)有技術中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霧化膠帶的結構示意圖之一;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霧化膠帶的結構示意圖之二;
圖4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霧化膠帶的俯視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霧化膠帶的結構示意圖之三;
圖6為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顯示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及顯示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地說明。
附圖中各層薄膜的厚度和區(qū)域的形狀大小不反映霧化膠帶或顯示裝置的真實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說明本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如圖2所示,包括:用于將入射光霧化后出射的霧化層100,設置于霧化層100入光側a的第一粘合層200,以及設置于霧化層100出光側b的第二粘合層300。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采用霧化膠帶替代現(xiàn)有的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相對于現(xiàn)有的遮光膠帶利用對散射光進行阻擋的原理而遮擋膠框與背光模組之間間隙的散射光照射到液晶顯示面板,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霧化膠帶從根本上顛覆了目前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的原理,將傳統(tǒng)的以遮擋的方式來解決散射光的問題改成以疏導散射光的方式進行,具體利用霧化膠帶中的霧化層100將入射光進行打散處理后形成霧化出射光,將霧化后的出射光加以利用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對貼附公差無要求,從根本上解決亮線和線缺失的問題。并且,利用霧化膠帶中的第一粘合層200和第二粘合層300可以滿足霧化膠帶替代遮光膠帶時,用于固定液晶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時,為了保證集中入射的光可以被進行疏散后形成霧化出射光,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如圖3所示,霧化層100可以具體包括:聚酯樹脂基材層110、設置于聚酯樹脂基材層110靠近第二粘合層300一側的固化粘合劑樹脂層120、以及設置于聚酯樹脂基材層110靠近第一粘合層200一側的防靜電液材料層130。
具體地,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聚酯樹脂基材層110的主要材料為聚酯樹脂即不飽和聚酯膠粘劑。具體不飽和聚酯膠粘劑主要由不飽和聚酯樹脂、引發(fā)劑、促進劑、填料、觸變劑等組成。聚酯樹脂基材層110具有一定的光透過性,主要作為霧化膠帶中的基材層起到支撐作用。
具體地,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固化粘合劑樹脂層120是由溶解于有機溶液中的粘合劑(binder)樹脂經過紫外光照射固化后形成的。固化粘合劑樹脂層120會在聚酯樹脂基材層110的表面形成多個球狀樹脂,如圖4所示,球狀樹脂可以將通過聚酯樹脂基材層110的入射光進行打散處理,之后形成霧化出射光出射。具體地球狀樹脂的粒徑可以在一定粒徑范圍浮動,球狀樹脂的排列可以為如圖3所示的單層,也可以為多層排列,在此不做限定。在聚酯樹脂基材層110形成固化粘合劑樹脂層120的一側觀看為啞光面即霧面,即一般為光線的出光側,在顯示裝置中使用霧化膠帶時,一般選擇啞光面面向液晶顯示面板。
具體地,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防靜電液材料層130是在聚酯樹脂基材層110的另一表面噴涂防靜電液形成的,其中防靜電液的材料也可以有多種,在此不做限定。防靜電液材料層130可以防止霧化膠帶中由于靜電而引起的膜層吸附粘連而不易剝離等問題。在聚酯樹脂基材層110形成防靜電液材料層130的一側觀看為亮面即光面,即一般為光線的入光側,在顯示裝置中使用霧化膠帶時,一般選擇亮面面向背光模組。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為了保證霧化膠帶起到固定液晶顯示面板和背光模組的作用,第一粘合層200和第二粘合層300的材料可以選擇包括丙烯酸類粘合劑,以起到粘接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為了滿足顯示用膠帶的需求,第一粘合層200、霧化層100和第二粘合層300的厚度之和一般控制在55μm-70μm之間為佳。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為了能夠達到霧化入射光的要求,霧化層100的厚度一般控制在20μm-35μm之間為佳。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為了保證霧化膠帶在出廠后使用之前的粘附性,如圖5所示,還需要包括:設置于第一粘合層200背離霧化層100一側的第一剝離層400,以及設置于第二粘合層300背離霧化層100一側的第二剝離層500。在霧化膠帶使用之前,需要剝離第一剝離層400和第二剝離層500,之后利用第一粘合層200與背光模組粘連固定,利用第二粘合層300與液晶顯示面板粘連固定。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中,為了保證較好的剝離型,第一剝離層400和第二剝離層50的材料一般選擇聚脂薄膜。
對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如下表1所示,進行以下測試:
1、在第一粘合層200、霧化層100和第二粘合層300的厚度之和在55μm-70μm之間時,將標準長度且寬度為25mm的霧化膠帶貼附于不銹鋼片(sus),在23±2℃且剝離角度小于180°的條件下,進行粘著力的測試可知,不管是啞光面還是亮面均可滿足標準膠帶的要求。
2、在第一粘合層200、霧化層100和第二粘合層300的厚度之和在55μm-70μm之間時,將標準長度和寬度的霧化膠帶貼附于不銹鋼片(sus),在40℃且掛重1kg的條件下,進行下滑位移量的測試可知,不管是啞光面還是亮面均可滿足標準膠帶的要求。
3、在第一粘合層200、霧化層100和第二粘合層300的厚度之和在55μm-70μm之間時,將標準長度和寬度的霧化膠帶,在23±2℃的條件下,采用j。dow法進行滾球初粘力的測試可知,不管是啞光面還是亮面均可滿足標準膠帶的要求。
表1
基于同一發(fā)明構思,本發(fā)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可以為:手機、平板電腦、電視機、顯示器、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框、導航儀等任何具有顯示功能的產品或部件。該顯示裝置的實施可以參見上述霧化膠帶的實施例,重復之處不再贅述。
具體地,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裝置,如圖6所示,包括:側入式背光模組01,設置于側入式背光模組01出光側的液晶顯示面板02,包圍液晶顯示面板02和側入式背光模組01側邊的膠框03,以及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霧化膠帶04;其中,
膠框03與側入式背光模組01通過霧化膠帶04與液晶顯示面板02固定;
膠框03與側入式背光模組01之間具有設定間隙,霧化膠帶04至少覆蓋間隙;
霧化膠帶04包括:用于將入射光霧化后出射的霧化層100,設置于霧化層100入光側a的第一粘合層200,以及設置于霧化層100出光側b的第二粘合層300。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裝置,采用霧化膠帶04替代現(xiàn)有的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相對于現(xiàn)有的遮光膠帶利用對散射光進行阻擋的原理而遮擋膠框與背光模組之間間隙的散射光照射到液晶顯示面板,霧化膠帶04從根本上顛覆了目前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的原理,將傳統(tǒng)的以遮擋的方式來解決散射光的問題改成以疏導散射光的方式進行,具體利用霧化膠帶04中的霧化層100將入射光進行打散處理后形成霧化出射光,將霧化后的出射光加以利用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02,對貼附公差無要求,從根本上解決亮線和線缺失的問題。并且,利用霧化膠帶04中的第一粘合層200和第二粘合層300可以滿足霧化膠帶替代遮光膠帶時,用于固定液晶顯示面板02和背光模組01的作用。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裝置中,霧化膠帶04中的第一粘合層200需要與液晶顯示面板02粘接固定,以保證在聚酯樹脂基材層110形成防靜電液材料層130的一側為光線的入光側而面向側入式背光模組01;霧化膠帶04中的第二粘合層300需要分別與膠框03和側入式背光模組01粘接固定,以保證在聚酯樹脂基材層110形成固化粘合劑樹脂層120的一側為光線的出光側而面向液晶顯示面板02。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裝置中,由于霧化膠帶04是利用霧化層100將入射光進行打散處理后形成霧化出射光,將霧化后的出射光加以利用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02,對貼附公差無嚴格要求,因此霧化膠帶04可以覆蓋液晶顯示面板02的部分顯示區(qū)域,即為保證不會出現(xiàn)亮線問題,可以將霧化膠帶04從覆蓋膠框03與側入式背光模組01之間間隙延伸至部分液晶顯示面板02的顯示區(qū)域。
在具體實施時,在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裝置中,如圖6所示背光模組01可以具體包括:依次層疊設置的反射板011、導光板012、擴散片013和棱鏡片014,并且,擴散片013和棱鏡片014可以設置一層或多層,在此不做限定。其中,導光板012可以將設置在背光模組01側邊的背光源發(fā)射的光線傳導后從上下表面出射,反射板011可以將導光板012下表面出射的光線反射,擴散片013可以起到增亮出射光線的作用,棱鏡片014可以起到霧化出射光線的作用。
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上述用于顯示裝置的霧化膠帶及顯示裝置,采用霧化膠帶替代現(xiàn)有的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具體地霧化膠帶包括用于將入射光霧化后出射的霧化層,以及設置于霧化層兩側的第一粘合層和第二粘合層。相對于現(xiàn)有的遮光膠帶利用對散射光進行阻擋的原理而遮擋膠框與背光模組之間間隙的散射光照射到液晶顯示面板,本發(fā)明實施例提供的霧化膠帶從根本上顛覆了目前顯示裝置用遮光膠帶的原理,將傳統(tǒng)的以遮擋的方式來解決散射光的問題改成以疏導散射光的方式進行,具體利用霧化膠帶中的霧化層將入射光進行打散處理后形成霧化出射光,將霧化后的出射光加以利用入射至液晶顯示面板,對貼附公差無要求,從根本上解決亮線和線缺失的問題。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fā)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fā)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fā)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fā)明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