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描述一種電子裝置,尤指一種噪音較低的電子裝置。
背景技術:
DLP電子裝置的技術是一種全數(shù)字反射式投影技術,其特點首先是數(shù)字優(yōu)勢:數(shù)字技術的采用,使圖像灰度等級提高,圖像噪聲消失,畫面質量穩(wěn)定,數(shù)字圖像非常精確;其次是反射優(yōu)勢。DLP電子裝置清晰度高、畫面均勻,色彩銳利、細膩、自然逼真,三片機可達到很高的亮度,且可隨意變焦,調整十分方便。
DLP電子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將光源所發(fā)出的照明光束,經(jīng)過旋轉的色輪模組將光線過濾成紅、綠、藍三種顏色后傳遞到顯示組件以轉換成影像光束,再由投影鏡頭將影像光束投影在屏幕上形成畫面,從而為收看者提供極佳的視覺效果。
DLP電子裝置在使用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從而導致電子裝置溫度升高,影響電子裝置的正常使用,因此,為了使電子裝置正常使用,需要對電子裝置進行散熱,以使電子裝置的溫度維持在一個可正常使用的范圍內?,F(xiàn)有的對電子裝置的散熱方式通常是通過風扇的氣流直接電子裝置進行散熱,且為了達到散熱效果,風扇需要提供較強的氣流,而較強的氣流在電子裝置內部運動會產生較大噪音,因此,此種散熱方式往往會產生噪音,影響用戶體驗。為了提高用戶體驗,需要對電子裝置進行降噪處理。而現(xiàn)有的關于電子裝置的風扇和流道的降噪設計主要集中在于流道內增加消音材料來降低噪音,而此種設計方式降低噪音的效果有限,無法滿足使用者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新的電子裝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在進行良好散熱的同時噪音較低。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風扇,用于提供氣流;
導引流道,用于導引該氣流,該導引流道具有第一側壁,該第一側壁上具有第一開口;
消音結構,位于該導引流道外部,且設置于第一側壁上,該消音結構包括本體,該本體圍設形成具有第二開口的腔體,該本體與該第一側壁連接且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對應連通,以使該腔體與該導引流道相連通,該本體的至少部分由相互貼合且可相對轉動的第一層和第二層構成,該第一層上具有多個第一開孔,該第二層上具有多個第二開孔;
其中,該第二層與該第一層相對轉動改變該多個第二開孔與該多個第一開孔的相對位置,以使該消音結構選擇性處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第一開孔形成第一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該第一開口、該腔體至該第一通氣結構;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形成多個第二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該第一開口、該腔體至該第二通氣結構,其中,該第二通氣結構的尺寸大于該第一通氣結構的尺寸。
較佳的,該本體包括第二側壁和底部,該第二側壁和該底部圍設形成該腔體,該底部與該第二開口相對,該本體藉由該第二側壁與該第一側壁相連接;
該第二側壁和該底面一體成型且均有第一層和第二層構成,或者僅該第二側壁由該第一層和該第二層構成。
較佳的,該第一層與該導引流道固定連接,實現(xiàn)該本體與該消音結構固定連接。
為達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還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含:
風扇,用于提供氣流;
導引流道,用于導引該氣流,該導流結構具有第一側壁,該第一側壁上具有第一開口;
消音結構,位于該導引流道外部,并設置于第一側壁上,該消音結構包括本體、第一層和第二層,該本體圍設形成具有第二開口的腔體,該本體與該第一側壁連接且該第一開口與該第二開口對應連通,該第一層和該第二層設置于該第一開口和該腔體的交界處,該第一層和該第二層相互貼合且可相對轉動,該第一層上具有多個第一開孔,該第二層上具有多個第二開孔;
其中,該第二層與該第一層相對轉動從而改變該多個第二開孔與該多個第一開孔的相對位置,以使該消音結構選擇性處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第一開孔形成第一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該第一開口、該第一通氣結構至該腔體;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形成多個第二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該第一開口、該第二通氣結構至該腔體,其中,該第二通氣結構的尺寸大于該第一通氣結構的尺寸。
較佳的,該第一層和該第二層設置于該本體和該第一側開口之間,且該第二層設置于該本體和該第一層之間。
較佳的,該多個第一開孔包括多個第一子開孔和多個第二子開孔,且該第一子開孔的尺寸大于該第二子開孔的尺寸,其中,該第二開孔的尺寸大于等于該第一子開孔的尺寸,當該消音結構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多個第二開孔分別與該第二子開孔對應且連通,該第二開孔和對應的第二子開孔形成第一通氣結構;當該消音結構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該多個第二開孔分別與第一子開孔對應且連通,該第二開孔和對應的第一子開孔形成第二通氣結構。
較佳的,該多個第一子開孔于該第一層的分布與該多個第二開孔于該第二層的分布相對應,該多個第二子開孔于該第一層的分布與該多個第二開孔于該第二層的分布相對應。
較佳的,該多個第一子開孔的數(shù)量等于該多個第二子開孔的數(shù)量,該多個第二子開孔的數(shù)量等于該多個第二開孔的數(shù)量。
較佳的,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分別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部分重疊且相通,每一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重疊且相通的部分形成第一通氣結構;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分別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全部重疊且相通,每一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相通的部分形成第二通氣結構。
較佳的,該消音結構還包括第三狀態(tài),當處于該第三狀態(tài)時,該多個第一開孔與該第二層上除該多個第二開孔以外的部分相對應,該多個第二開孔與該第一層上除該多個第一開孔以外的部分相對應,該多個第一開孔與該多個第二開不連通。
較佳的,該第二層相對該第一層繞該消音結構的中心軸旋轉。
較佳的,該導引流道包括相連的主流道和分流道,該主流道位于該分流道和該風扇之間,以將該風扇的氣流導引至該分流道,且該主流道用以沿第一方向導引該氣流,該分流道用以沿該第二方向導引該氣流,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具有第一夾角,該夾角小于90度。
較佳的,該電子裝置為投影裝置。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風扇、導引流道和消音結構,該導引流道用以導引該風扇產生的氣流,該消音結構設置于該導引流道的第一側壁上,該消音結構具有腔體、第一層和第二層,該第一層上具有多個第一開孔,該第二層上具有多個第二開孔,該第一層和該第二層相互貼合且可相對轉動,該第二層與該第一層相對轉動改變該多個第二開孔與該多個第一開孔的相對對應位置,以使該消音結構選擇性處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第一開孔形成第一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流經(jīng)該腔體和該第一通氣結構,實現(xiàn)降噪;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形成多個第二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流經(jīng)該腔體和該第二通氣結構,其中,該第二通氣結構的尺寸大于該第一通氣結構的尺寸。如此,本發(fā)明消音結構不但可以消音,還可以進行狀態(tài)轉換,以對應消除或者降低不同頻率的噪音,消音效果好,應用范圍廣,具有較高的用戶體驗。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消音結構13處于第一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消音結構13處于第二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消音結構13處于第三狀態(tài)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的電子裝置100的消音結構13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中消音結構13的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5中消音結構13處于第一狀態(tài)時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8為圖5中消音結構13處于第二狀態(tài)時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相對位置示意圖。
圖9為圖5中消音結構13處于第三狀態(tài)時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相對位置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對本發(fā)明的目的、構造、特征、及其功能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參照圖1至圖3所示,揭示了本發(fā)明實施例電子裝置100的結構示意圖。本發(fā)明電子裝置100例如為任何工作發(fā)熱需要冷卻的電子裝置,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為投影裝置,用于投射影像。本發(fā)明電子裝置包含風扇11、導引流道12和消音結構13。風扇11用于提供氣流。導引流道12用于導引該氣流,導引流道12具有第一側壁121,第一側壁121具有第一開口1210。消音結構13位于導引流道12外,消音結構13設置于第一側壁121上,消音結構13具有本體130,本體130圍設形成具有第二開口135的腔體131,本體131與第一側壁連接,且第一開口1210與該第二開口135對應連通實現(xiàn)腔體131與導引流道12的連通,且本體的至少部分包括相互貼合且可相對轉動的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較佳的,第一層132位于內側,第一層132上具有多個第一開孔1320,第二層133上具有多個第二開孔1330。較佳的,消音結構13設置于導引流道12上較靠近風扇11的位置,以達到良好的降噪效果,但不以此為限。較佳的,具有多個消音結構13,多個消音結構13對稱設置于導引流道12的相對的兩側,當導引流道12有來自電子裝置100內部(包括風扇11)所產生的噪音,部分噪音可進入消音結構13內部消音,更有部分可藉由導入殼體內不避免噪音由出風口外泄。
請繼續(xù)參照圖1至圖3所示,第二層133與第一層132相對轉動改變多個第二開孔1330與多個第一開孔1320的相對位置,以使消音結構100選擇性處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如圖2所示,第二開孔1330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13201)形成第一通氣結構14,以使腔體131、導引流道12和第一通氣結構14相連通,導引流道12內的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第一開口1210、腔體131和多個第一通氣結構14,消耗噪音的能量而達到降低噪音分貝的目的;當消音結構13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如圖3所示,第二開孔1330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13202)形成多個第二通氣結構15,以使腔體131、導引流道12和第二通氣結構15相連通,該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第一開口1210、腔體131和多個第二通氣結構15,消耗噪音的能量而達到降低噪音分貝的目的,其中,第二通氣結構15的尺寸大于第一通氣結構14的尺寸,因不同的通氣結構尺寸可對應消耗不同頻率的噪音,因此,本發(fā)明不僅可以消除噪音,還可通過轉換消音結構13的狀態(tài)得到不同尺寸的通氣結構(例如第一通氣結構14或者第二通氣結構15),以對應消除不同頻率的噪音,實現(xiàn)較好的消音效果,擴大了應用范圍,可進一步提高了用戶體驗;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發(fā)明采用第一層132與第二層133相對轉動的方式進行狀態(tài)的調整,方便快捷,且調節(jié)時不會再額外占用其他空間,較為容易實施,對空間要求小,利于電子裝置100的微型化。
請繼續(xù)參照圖1至圖3所示,本體130包括第二側壁134以及底面136,較佳的,底面136與第二開口135相對,第二側壁134與底面136圍設形成腔體131,本體130藉由第二側壁134與第一側壁121相連接,但不以此為限。進一步的,第二側壁134和底面136為一體成型,且第二側壁134和底面136均由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構成,即第二側壁134和底面135均為雙層結構,本實施例中,第一層132圍設形成腔體131,但不以此為限。進一步的,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第二側壁134和底面136上都具有第一通氣結構14,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第二側壁134和底面136上都具有第一通氣結構14。當然,于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僅第二側壁134為雙層結構,即僅第二側壁134由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構成,進一步的,底面136不具有通氣結構(包括第一通氣結構14和第二通氣結構15),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的,第一層132與導引流道12固定連接,從而實現(xiàn)第一側壁121與消音結構13固定連接,第二層133可相對第一層132繞消音結構13的中心軸旋轉。當然,于其他實施例中,亦可以是第二層133與導引流道12固定連接實現(xiàn)第一側壁121與消音結構13固定連接,第一層132可相對第二層133繞消音結構13的中心軸旋轉消音結構13。例如消音結構13為柱狀體或者桶狀體,但不以此為限。
進一步的,如圖2和圖3所示,多個第一開孔1320包括多個第一子開孔13201和多個第二子開孔13202,且該第一子開孔13201的尺寸大于該第二子開孔13202的尺寸,其中,第二開孔1330的尺寸大于等于該第一子開孔13201的尺寸,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多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第二子開孔13202對應且連通,第二開孔1330和對應的第二子開孔13202形成第一通氣結構14,即第一通氣結構14的尺寸為第二子開孔1320的尺寸;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多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第一子開孔13201對應且連通,第二開孔1330和對應的第一子開孔13201形成第二通氣結構15,即第二通氣結構15的尺寸為第一子開孔13201的尺寸,其中,當該第一尺寸等于第二開孔1330的尺寸時,即第一通氣結構14的尺寸既可以為第二子開孔13202,也可以為第二開孔1330的尺寸。本實施例中,第一開孔1320可以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水滴形等,第二開孔1330可以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水滴形等,但不以此為限,以能實現(xiàn)本發(fā)明效果即可,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進一步的,如圖2和圖3所示,多個第一子開孔13201于第一層132的分布與該多個第二開孔1330于第二層133的分布相對應,多個第二子開孔13202于第一層132的分布與多個第二開孔1330于第二層133的分布相對應,以當一個第二開孔1330與對應的第二子開孔13202對應且連通時,其他的第二開孔1330亦可與對應的第二子開孔13202對應且連通,以及當一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第一子開孔13201對應且連通時,其他的第二開孔1330亦可與對應的第一子開孔13201對應且連通,以實現(xiàn)較好的消音效果,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
較佳的,多個第一子開孔13201的數(shù)量等于多個第二子開孔13202的數(shù)量,多個第二子開孔13202的數(shù)量等于多個第二開孔1330的數(shù)量,以當消音結構13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每一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一個第二子開孔13202對應且連通,形成多個第一通氣結構14,且多個第一通氣結構14的數(shù)量等于多個第二開孔1330的數(shù)量;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每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一個第一子開孔13201對應且連通,形成多個第二通氣結構15,且多個第二通氣結構15的數(shù)量等于多個第二開孔1330的數(shù)量,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
上述實施例中,以第二開孔1330與不同尺寸的第一開孔1320(即第一子開孔13201、第二子開孔13202)相對于形成不同尺寸的通氣結構(即第一通氣結構14、第二通氣結構15)。而于實際應用中,亦可以調整第一開孔1320與第二開孔1330對應連通部分的多少來形成不同尺寸的通氣結構,例如,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部分重疊且相通,每一第二開孔1330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重疊且相通的部分形成第一通氣結構14;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全部重疊且相通(即,當?shù)谝婚_孔1320與第二開孔1330尺寸相同時,第一開孔1320與第二開孔1330重合,當?shù)谝婚_孔1320小于第二開孔1330尺寸時,第一開孔1320分別位于對應的第二開孔1320的范圍內且相通),每一第二開孔1330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相通的部分形成第二通氣結構15,亦能實現(xiàn)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技術效果。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第二開孔1330亦可以分別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部分重疊且相通,只是重疊的部分的尺寸大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第二開孔1330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重疊部分的尺寸,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較佳的,第一開孔1320的數(shù)量與第二開孔1330的數(shù)量相同,且多個第一開孔1320于第一層132的分布與多個第二開孔1330于第二層133的分布相對應,以使每一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一個第一開孔13202對應且連通,形成多個通氣結構(即第一通氣結構14或者第二通氣結構15),即通氣結構的數(shù)量等于第二開孔1330的數(shù)量,亦等于第一開孔1320的數(shù)量,且在同一狀態(tài)下,多個通氣結構的尺寸幾乎相同,利于消音,但不以此為限。進一步的,多個第一開孔1320較佳沿旋轉方向排列,多個第二開孔1320較佳沿旋轉方向排列,但不以此為限。進一步的,第一開孔1320可以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水滴形等,第二開孔1330可以為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水滴形等,但不以此為限。例如,第一開孔1320為水滴形,且水滴形沿旋轉方向延伸,即一個水滴形開孔于該旋轉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具有不同的尺寸,第二開孔1330為圓形,當?shù)诙_孔1330與水滴形開孔的不同位置配合時,形成不同尺寸的通氣結構,具體設計幾種狀態(tài)(例如三種對應不同尺寸的通氣結構的狀態(tài))等具體信息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的,消音結構13還包括第三狀態(tài),如圖4所示,當處于該第三狀態(tài)時,多個第一開孔1320與第二層133上除多個第二開孔1330以外的部分相對應,多個第二開孔1330與第一層132上除多個第一開孔1320以外的部分相對應,即,多個第一開孔132和多個第二開孔133閉合,即多個第一開孔132和多個第二開孔133不連通,也即該氣流產生的噪音只能流經(jīng)第一開口1210和腔體131,此種設置方法亦能消除噪音,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
進一步的,消音結構13的三個狀態(tài)可以設置成:當使用者向同一個方向相對第二層133旋轉第一層132時,消音結構13依次由該第一狀態(tài)變?yōu)樵摰诙顟B(tài),再由該第二狀態(tài)變?yōu)樵摰谌隣顟B(tài);當然,還可以設置成當使用者向同一個方向(例如圖2至圖4中C方向)相對第二層133旋轉第一層132時,消音結構13依次由該第三狀態(tài)變?yōu)樵摰谝粻顟B(tài),再由該第一狀態(tài)變?yōu)樵摰诙顟B(tài),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的,消音結構13包括定位裝置,該定位裝置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該第一部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該第一部設置于第一層132上,該第二部設置于第二層133上,通過旋轉第二層133可實現(xiàn)該第二部選擇性的與第一部的第一位置、第二位置或者第三位置配合,當該第二部與該第一部的第一位置配合時,消音結構13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當該第二部與該第一部的第二位置配合時,消音結構13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當該第二部與該第一部的第三位置配合時,消音結構13處于該第三狀態(tài)。當然,亦可以設計成該第一部設置于第二層133,該第二部設置在第一層132,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
進一步的,導引流道12包括相連的主流道122和分流道123,主流道122位于分流道123和風扇11之間,以將風扇11的氣流導引至分流道123,且主流道122用以沿第一方向F1導引該氣流,分流道123用以沿該第二方向F2導引該氣流,第一方向F1與第二方向F2具有第一夾角A,夾角A小于90度,此種設計使得在對電子裝置進行良好散熱的同時,還可有效降低氣流噪音,提高用戶體驗。
如圖5至圖9所示,為本發(fā)明另一實施例,消音結構13亦可以設計成如下形式:消音結構13包括本體130、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本體130圍設形成具有第二開口135(圖5-圖9未畫出,請參照圖4所述的標號135)的腔體131,本體130與第一側壁121連接且第一開口1210與第二開口135對應連通,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設置于腔體131和第一側開口1210的交界處,且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可相對旋轉,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相互貼合且可相對轉動,第一層132上具有多個第一開孔1320,第二層133上具有多個第二開孔1330。通過第二層133與第一層132相對轉動改變多個第二開孔1330與多個第一開孔1320的相對對應位置,以使消音結構100選擇性處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本實施例該第一狀態(tài)和該第二狀態(tài)下多個第一開孔1320和多個第二開孔1330的相對位置關系與上述實施例中該第一狀態(tài)和該第二狀態(tài)該第三狀態(tài)下多個第一開孔1320和多個第二開孔1330的相對位置關系相同,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多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形成第一通氣結構14,該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第一開口1210、第一通氣結構14至腔體131(參見圖7);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多個第二開孔1330分別與對應的第一開孔1320形成第二通氣結構15,該氣流產生的噪音依次流經(jīng)第一開口1210、第二通氣結構15至腔體131(參見圖8)。進一步的,消音結構還包括第三狀態(tài),當消音結構13處于第三狀態(tài)時,多個第一開孔1320與第二層133上除多個第二開孔1330以外的部分相對應,多個第二開孔1330與第一層132上除多個第一開孔1320以外的部分相對應(參見圖9),即,多個第一開孔132和多個第二開孔133閉合,該氣流無法進入消音結構13,此種,狀態(tài)例如適用于如下情況:當風扇11的風速較低,從而產生的噪音較低,無需進行降噪時,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進一步的,可以是第一層132可相對第二層133轉動,或者第二層133相對第一層132轉動,或者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都可以相互轉動。于實際應用中,第二層133相對第一層132轉動,且第二層133與本體130固定連接,通過操作本體130轉動即可實現(xiàn)第二層133的轉動,但不以此為限。其中,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較佳為圓形,且第一層132和第二層133的中心軸共軸,轉動時是沿著圓形的中心軸轉動。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第一層132上第一開孔1320和第二層133上第二開孔1330的數(shù)量和分布同上述實施例中的相同或者相似,在此不再贅述。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僅以三種狀態(tài),即第一狀態(tài)、第二狀態(tài)和第三狀態(tài)為例進行說明,于實際應用中,可以根據(jù)需要增設更多種狀態(tài),以獲得更多尺寸的通氣結構,進而消除更多其他頻率的噪音;當然,亦可以根據(jù)需要減少狀態(tài),即只針對一種或者兩種噪音進行消除,具體由設計人員根據(jù)實際情況而定,在此不再贅述。
綜上,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電子裝置,包括風扇、導引流道和消音結構,該導引流道用以導引該風扇產生的氣流,該消音結構設置于該導引流道的第一側壁上,該消音結構具有腔體、第一層和第二層,該第一層上具有多個第一開孔,該第二層上具有多個第二開孔,該第一層和該第二層相互貼合且可相對轉動,該第二層與該第一層相對轉動改變該多個第二開孔與該多個第一開孔的相對對應位置,以使該消音結構選擇性處于第一狀態(tài)和第二狀態(tài),當處于該第一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第一開孔形成第一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流經(jīng)該腔體和該第一通氣結構,實現(xiàn)降噪;當處于該第二狀態(tài)時,該第二開孔與對應的該第一開孔形成多個第二通氣結構,該氣流產生的噪音流經(jīng)該腔體和該第二通氣結構,其中,該第二通氣結構的尺寸大于該第一通氣結構的尺寸。如此,本發(fā)明消音結構不但可以消音,還可以進行狀態(tài)轉換,以對應消除或者降低不同頻率的噪音,消音效果好,應用范圍廣,具有較高的用戶體驗。
本發(fā)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fā)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實施例并未限制本發(fā)明的范圍。相反地,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和范圍內所作的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fā)明的專利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