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后轉換透鏡以及攝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2715502閱讀:277來源:國知局
后轉換透鏡以及攝像裝置的制作方法
本發(fā)明涉及可裝卸地安裝于主透鏡的后方(像側)且擴大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的后轉換透鏡以及具備后轉換透鏡的攝像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可裝卸地安裝于主透鏡(主要透鏡)且擴大透鏡系統(tǒng)整體的焦距的光學系統(tǒng),已知有安裝在主透鏡與相機主體之間的后轉換透鏡(后變換透鏡)。例如,在專利文獻1~4中公開有如下所述的光學系統(tǒng):在主透鏡上安裝有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透鏡組、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鏡組構成的三組結構的后轉換透鏡。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公平04-020165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特公平04-020163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第4639581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第4337352號公報近年,不具有光學式取景器的無反射式數碼相機作為攝像裝置而引人注目。在無反射式數碼相機上安裝的后轉換透鏡除了實現在主透鏡安裝有后轉換透鏡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光學性能以外,為了在能夠安裝后轉換透鏡的范圍內維持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的同時避免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全長的增大化,還要求抑制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的增大化。在此,專利文獻1~4所記載的后轉換透鏡中,將主透鏡和后轉換透鏡組合而成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長,導致透鏡全長的增大化,因此更優(yōu)選使后焦距縮短化。技術實現要素:本發(fā)明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在抑制透鏡全長的增大的同時實現適當的后焦距的后轉換透鏡以及具備后轉換透鏡的攝像裝置。解決方案本發(fā)明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是具有負焦距的后轉換透鏡,其通過安裝于主透鏡的像側而使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比主透鏡單體的焦距長,其特征在于,后轉換透鏡實際上由三個透鏡組構成,該三個透鏡組從物側起依次為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鏡組、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透鏡組、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鏡組,第一透鏡組實際上由從物側起依次將凹面朝向像側的負透鏡、以及正透鏡接合而成的一組接合透鏡構成,第二透鏡組實際上由從物側起依次將負透鏡、雙凸形狀的正透鏡、以及負透鏡接合而成的一組接合透鏡構成,第三透鏡組在最靠物側具有凸面朝向物側的透鏡,且后轉換透鏡滿足下述條件式(1)。-1.9<f3/cf<-0.4(1)其中,f3:第三透鏡組的焦距;cf:后轉換透鏡的焦距。在本發(fā)明的后轉換透鏡中,優(yōu)選后轉換透鏡還滿足下述條件式(1-1)、(2)以及(2-1)中的任一者,或者滿足任意的組合。-1.7<f3/cf<-0.5(1-1)6.5<vd1-vd2<15(2)7<vd1-vd2<13(2-1)其中,f3:第三透鏡組的焦距;cf:后轉換透鏡的焦距;vd1:第一透鏡組所包含的負透鏡的關于d線的阿貝數;vd2:第一透鏡組所包含的正透鏡的關于d線的阿貝數。在本發(fā)明的后轉換透鏡中,優(yōu)選第三透鏡組實際上由一片透鏡或者一組接合透鏡構成。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具備本發(fā)明的后轉換透鏡。需要說明的是,上述的“由…構成”除了舉出的構成要素之外,也可以包括實際上不具有屈光力的透鏡、光闌、掩膜、玻璃罩、濾光片等透鏡以外的光學要素、透鏡凸緣、透鏡鏡筒、攝像元件、手抖修正機構等的機構部分等。另外,上述的透鏡的面形狀、光焦度的符號在包含有非球面的情況下是在近軸區(qū)域考慮的。發(fā)明效果根據本發(fā)明,能夠提供具有良好的光學性能、在抑制透鏡全長的增大的同時實現適當的后焦距的后轉換透鏡以及具備所述后轉換透鏡的攝像裝置。附圖說明圖1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的第一結構例,是與實施例1對應的透鏡剖視圖。圖2是示出在主透鏡上安裝有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的第一結構例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透鏡剖視圖。圖3是示出在主透鏡上安裝有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的第二結構例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透鏡剖視圖。圖4是示出在主透鏡上安裝有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的第三結構例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透鏡剖視圖。圖5是示出在主透鏡上安裝有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的第四結構例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透鏡剖視圖。圖6是示出主透鏡單體的各像差的像差圖,從左起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圖7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1的后轉換透鏡(主透鏡安裝時)的各像差的像差圖,從左起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圖8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2的后轉換透鏡(主透鏡安裝時)的各像差的像差圖,從左起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圖9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3的后轉換透鏡(主透鏡安裝時)的各像差的像差圖,從左起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圖10是示出本發(fā)明的實施例4的后轉換透鏡(主透鏡安裝時)的各像差的像差圖,從左起依次示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圖11是具備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的攝像裝置的概要結構圖。附圖標記說明:6濾光片7攝像元件8信號處理電路9顯示裝置10攝像裝置G1第一透鏡組(主透鏡所包含的第一透鏡組)G2第二透鏡組(主透鏡所包含的第二透鏡組)G3第三透鏡組(主透鏡所包含的第三透鏡組)G4第四透鏡組(主透鏡所包含的第四透鏡組)L11~L411透鏡ML主透鏡PP光學構件RCL后轉換透鏡RG1第一透鏡組(后轉換透鏡所包含的第一透鏡組)RG2第二透鏡組(后轉換透鏡所包含的第二透鏡組)RG3第三透鏡組(后轉換透鏡所包含的第三透鏡組)RL11~RL32透鏡Sim像面St孔徑光闌Z光軸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圖1是示出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后轉換透鏡RCL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圖1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與圖2相同地,圖3~圖5是示出在主透鏡ML上分別安裝有第二至第四結構例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在圖2~圖5中,由于各結構例的基本結構相同,因此,以下以圖1以及圖2所示的結構例為基礎而進行說明,根據需要也對圖3~圖5的結構例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圖1~5中,左側為物側,右側為像側。后轉換透鏡RCL可裝卸地安裝于主透鏡ML的像側。另外,后轉換透鏡RCL通過安裝于主透鏡ML的像側而使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比主透鏡單體的焦距長且具有負焦距。以下,有時將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后轉換透鏡RCL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整個系統(tǒng))僅稱作合成光學系統(tǒng)。如圖1以及圖2所示,該后轉換透鏡RCL沿著光軸Z從物側起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鏡組RG1、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透鏡組RG2、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鏡組RG3構成。通過將第一透鏡組RG1、第二透鏡組RG2以及第三透鏡組RG3設為從物側起依次為正、負、正的屈光力配置,能夠抑制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導致的球面像差和像面彎曲的變動。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將后轉換透鏡RCL所包含的第一透鏡組RG1、后轉換透鏡RCL所包含的第二透鏡組RG2、后轉換透鏡RCL所包含的第三透鏡組RG3分別僅記載為第一透鏡組RG1、第二透鏡組RG2、第三透鏡組RG3。另外,通過第一透鏡組RG1具有正光焦度,由此能夠使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前側主點位置更靠像側,因此能夠抑制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的增大化。因此,作為無反射式數碼相機的更換透鏡,能夠適宜地使用后轉換透鏡RCL。此外,第一透鏡組RG1由從物側起依次將凹面朝向像側的負透鏡RL11(第一透鏡組第一透鏡)、正透鏡RL12(第一透鏡組第二透鏡)接合而成的一組接合透鏡構成。因此,能夠抑制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而導致的軸上色差的變動。另外,通過將第一透鏡組RG1由一組接合透鏡構成,能夠抑制第一透鏡組RG1的透鏡間的重影的產生,還能夠減少偏心等透鏡間的相對位置誤差的影響。第二透鏡組RG2由從物側起依次將負透鏡RL21(第二透鏡組第一透鏡)、雙凸形狀的正透鏡RL22(第二透鏡組第二透鏡)、以及負透鏡RL23(第二透鏡組第三透鏡)接合而成的一組接合透鏡構成。在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透鏡組RG2中,在為了確保充分的負光焦度而增強負光焦度時,呈現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而導致軸上色差的變動變大的趨勢。但是,通過將第二透鏡組RG2由從物側起依次接合負透鏡RL21、正透鏡RL22以及負透鏡RL23這三片透鏡而成的一組接合透鏡構成,由此能夠極力抑制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而導致的軸上色差的產生。另外,通過將第二透鏡組RG2由一組接合透鏡構成,能夠抑制透鏡間的重影的產生,還能夠減少偏心等透鏡間的相對位置誤差的影響。第三透鏡組RG3具有正光焦度。通過使在最靠像側配置的第三透鏡組RG3具有正光焦度,能夠抑制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而導致的球面像差和像面彎曲的變動。另外,第三透鏡組RG3在最靠物側具有凸面朝向物側的透鏡RL31(第三透鏡組第一透鏡)。由此,能夠更適宜地抑制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而導致的球面像差的變動。另外,第三透鏡組RG3優(yōu)選由一片透鏡或者一組接合透鏡構成。在該情況下,能夠更適宜地抑制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而導致的球面像差和像面彎曲的變動。另外,通過將第三透鏡組RG3由一片透鏡或者一組接合透鏡構成,能夠抑制透鏡間的重影的產生以及透鏡間的相對位置誤差的影響的問題。圖2~4所示的結構例是第三透鏡組RG3由將凸面朝向物側的正透鏡RL31(第三透鏡組第一透鏡)和負透鏡RL32(第三透鏡組第二透鏡)接合而成的接合透鏡構成的例子。在將第三透鏡組RG3由一組接合透鏡構成的情況下,能夠適宜地抑制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而導致的像面彎曲和倍率色差的變動。圖5所示的結構例是第三透鏡組RG3由凸面朝向物側的彎月形狀的正透鏡RL31(第三透鏡組第一透鏡)構成的例子。在第三透鏡組RG3由單透鏡構成的情況下,有利于實現后轉換透鏡RCL的輕型化。根據上述后轉換透鏡RCL,在從物側起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鏡組RG1、具有負光焦度的第二透鏡組RG2、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鏡組RG3構成的三組結構中,使第一透鏡組RG1~第三透鏡組RG3的各透鏡要素的結構最佳化。因此,能夠實現良好地抑制了以球面像差、色差為主的各像差的變動且具有高光學性能的后轉換透鏡RCL。在圖2所示的例子中,主透鏡ML是從物側起依次由第一透鏡組G1、第二透鏡組G2、第三透鏡組G3、光闌St、以及第四透鏡組G4構成的變焦透鏡。需要說明的是,在圖2~5中,主透鏡ML通用。另外,主透鏡ML中的光闌St(孔徑光闌)并非一定表示大小、形狀,而示出光軸Z上的位置。在主透鏡ML中,第一透鏡組G1和第四透鏡組G4在從廣角端向望遠端的變倍時固定,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在從廣角端向望遠端的變倍時分別向像側移動。另外,主透鏡ML的第一透鏡組G1由透鏡L11~L14這四片透鏡構成。主透鏡ML的第二透鏡組G2由透鏡L21~L25這五片透鏡構成。主透鏡ML的第三透鏡組G3由透鏡L31~L33這三片透鏡構成。主透鏡ML的第四透鏡組G4由透鏡L41~L411這十一片透鏡構成。接下來,對與如以上那樣構成的后轉換透鏡RCL的條件式相關的作用以及效果進行更為詳細的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下述各條件式,后轉換透鏡RCL優(yōu)選滿足各條件式中的任一個或者任意的組合。要滿足的條件式優(yōu)選根據后轉換透鏡RCL所要求的事項而適宜地選擇。首先,后轉換透鏡RCL在將第三透鏡組RG3的焦距設為f3、將后轉換透鏡RCL的焦距設為cf時滿足下述條件式(1)。-1.9<f3/cf<-0.4(1)通過抑制第三透鏡組RG3的焦距以避免成為條件式(1)的下限以下,后轉換透鏡RCL的前側主點位置不會過于靠近像側,從而能夠抑制后轉換透鏡RCL的物點位置過度地靠近像側。因此,能夠抑制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的增大化并防止透鏡全長增大化。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防止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的增大化,考慮增大主透鏡ML與后轉換透鏡RCL的在光軸上的距離的方法,但在該方法中,安裝有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焦距的擴大倍率變小。另外,通過確保第三透鏡組RG3的焦距以避免成為條件式(1)的上限以上,后轉換透鏡RCL的前側主點位置不會過于靠近物側,從而能夠抑制后轉換透鏡RCL的物點位置過度地靠近物側。因此,能夠在可安裝于相機主體與主透鏡ML之間的范圍內確保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為了進一步提高這些效果,更優(yōu)選滿足條件式(1-1)。-1.7<f3/cf<-0.5(1-1)另外,后轉換透鏡RCL在將第一透鏡組RG1所包含的負透鏡RL11的關于d線的阿貝數設為vd1、將第一透鏡組RG1所包含的正透鏡RL12的關于d線的阿貝數設為vd2時,優(yōu)選滿足下述條件式(2)。6.5<vd1-vd2<15(2)通過設定構成第一透鏡組RG1的負透鏡RL11與正透鏡RL12的阿貝數之差以避免成為條件式(2)的下限以下,能夠抑制軸上色差的增大化。通過設定構成第一透鏡組RG1的負透鏡RL11與正透鏡RL12的阿貝數之差以避免成為條件式(2)的上限以上,能夠減少倍率色差的變動。因此,通過滿足條件式(2),能夠均勻地抑制軸上色差和倍率色差的變動。為了進一步提高這些效果,更優(yōu)選滿足條件式(2-1)。7<vd1-vd2<13(2-1)后轉換透鏡RCL通過適宜地滿足上述優(yōu)選的條件,能夠實現更高的成像性能。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后轉換透鏡RCL使第一透鏡組RG1~第三透鏡組RG3的各透鏡要素的結構最佳化,并且滿足上述條件式(1)。由此,根據所述后轉換透鏡RCL,能夠具有適宜的光學性能,并且在抑制透鏡全長的增大的同時實現適當的后焦距。此外,其結果是,能夠將后轉換透鏡RCL適宜地應用于所謂的無反射鏡相機等無反射式數碼相機。作為一例,在圖2~圖5所示的例子中,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為16.11~16.65,在抑制透鏡全長的增大的同時,在相機主體與主透鏡ML之間能夠安裝后轉換透鏡RCL的范圍內實現后焦距。與此相對地,例如,專利文獻1的實施例4、專利文獻2的實施例14、專利文獻3的實施例2以及專利文獻4的實施例2中,各個后轉換透鏡和主透鏡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過大,為35mm以上,因此有可能導致透鏡全長的增大化。需要說明的是,在將后轉換透鏡RCL用于嚴苛環(huán)境的情況下,優(yōu)選實施保護用的多層膜涂層。此外,除保護用涂層以外,也可以實施用于減少使用時的重影光等的防反射涂層。另外,圖2~圖5所示的例子示出在透鏡系統(tǒng)與像面Sim之間配置有光學構件PP。但并不局限于此,代替將低通濾光片、阻斷特定波段那樣的各種濾光片等配置于透鏡系統(tǒng)與像面Sim之間,也可以在各透鏡之間配置上述各種濾光片。另外,例如,也可以對任一個透鏡的透鏡面實施具有與各種濾光片相同的作用的涂層。接下來,對主透鏡ML的結構例和本發(fā)明的后轉換透鏡RCL的數值實施例進行說明。首先,對主透鏡ML進行說明。圖2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1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剖視圖。另外,表1示出與以主透鏡ML單體的結構對應的具體的透鏡數據,表2示出與各種因素和可變面間隔相關的數據。表1所示的透鏡數據中的面編號Si一欄示出在光學系統(tǒng)中以將最靠物側的光學要素的物側的面設為第一個而隨著朝向像側依次增加的方式標注符號的第i個面的編號。曲率半徑Ri一欄示出從物側起第i個面的曲率半徑的值(mm)。面間隔Di一欄也示出同樣從物側起第i個面Si與第i+1個面Si+1之間的在光軸上的間隔(mm)。Ndj一欄示出從物側起第j個光學要素的相對于d線(波長587.6nm)的折射率的值。vdj一欄示出從物側起第j個光學要素的相對于d線的阿貝數的值。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曲率半徑的符號,將面形狀向物側凸出的情況設為正,將面形狀向像側凸出的情況設為負。表1一并示出光闌St和光學構件PP,在與光闌St相當的面的面編號一欄與面編號一起記載有(St)這樣的語句。另外,在表1中,在變倍時發(fā)生變化的面間隔中使用DD[]這樣的記號,在[]之中標注有該間隔的物側的面編號。具體地說,表1的DD[7]、DD[15]、DD[20]為變倍時發(fā)生變化的可變面間隔,分別對應于第一透鏡組G1與第二透鏡組G2的間隔、第二透鏡組G2與第三透鏡組G3的間隔、第三透鏡組G3與光闌St的間隔。表2示出變焦倍率、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f、整個系統(tǒng)的后焦距Bf、F值FNo、對焦于無限遠物體的狀態(tài)下的最大視場角2ω的值。需要說明的是,該后焦距Bf表示空氣換算后的值。另外,作為可變面間隔,表2示出廣角端、中間焦距狀態(tài)(表2中簡略記載為“中間”)、望遠端各自之中的可變面間隔的值。在透鏡數據以及式數據中,角度的單位使用度(°),長度的單位使用mm,但由于光學系統(tǒng)即便比例放大或者比例縮小也能夠使用,故也可以使用其他適當的單位。[表1]主透鏡[表2]主透鏡廣角端中間望遠端變焦倍率1.01.62.6f51.5283.69135.96Bf29.4129.4129.41FNo.2.882.892.882ω30.618.811.6DD[7]1.3919.5431.16DD[15]14.309.952.69DD[20]27.9914.199.82關于以上的表中的記號的含義,以表1、2為例進行了說明,但表3~10也基本相同。需要說明的是,表3~表10示出將表1、2所示的主透鏡ML和與實施例1~4對應的后轉換透鏡RCL分別組合后的整體結構的各數據。需要說明的是,對于主透鏡ML,在實施例1~4中例示出相同的結構,實施例1~4的關于后轉換透鏡RCL的透鏡數據在表3、5、7、9中由粗框表示。另外,整個系統(tǒng)的焦距f在表2中表示主透鏡ML單體的焦距,在表4、6、8、10中,表示將后轉換透鏡RCL和主透鏡ML組合后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合成焦距。整個系統(tǒng)的后焦距Bf在表2中表示主透鏡單體的后焦距,在表4、6、8、10中,表示將后轉換透鏡RCL和主透鏡ML組合后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后焦距。圖6示出主透鏡ML單體的各像差圖。需要說明的是,在圖6中,將廣角端處的各像差從最上段左側起依次示為球面像差、像散、畸變(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倍率的色差),將中間處的各像差從中段左側起依次示為球面像差、像散、畸變(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倍率的色差),將望遠端處的各像差從最下段左側起依次示為球面像差、像散、畸變(歪曲像差)、倍率色差(倍率的色差)。在圖6中,表示球面像差、像散、歪曲像差的各像差圖示出以d線(波長587.6nm)為基準波長的像差。在球面像差圖中分別以實線、虛線以及點線示出關于d線、C線(波長656.3nm)以及F線(波長486.1nm)的像差。在像散圖中分別以實線和點線示出徑向和切向的像差。在倍率色差圖中分別以虛線和點線示出關于C線和F線的像差。需要說明的是,球面像差圖的FNo.表示F值,其他的像差圖的ω表示半視場角。關于這些記號的含義,以圖6為例進行了說明,但圖7~10也基本相同。另外,圖6~10所示的像差圖是物體距離都為無限遠的情況。接下來,對實施例1的后轉換透鏡RCL進行說明。圖1是示出實施例1的后轉換透鏡RCL的透鏡結構的剖視圖,圖2是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1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另外,表3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1的后轉換透鏡RCL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據,表4示出與各種因素和可變面間隔相關的數據。另外,圖7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1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各像差圖。[表3]實施例1[表4]實施例1廣角端中間望遠端變焦倍率1.01.62.6f72.10117.14190.30Bf16.1516.1516.15FNo.4.044.054.042ω23.614.69.0DD[7]1.3919.5431.16DD[15]14.309.952.69DD[20]27.9914.199.82接下來,對實施例2的后轉換透鏡RCL進行說明。圖3是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2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另外,表5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2的后轉換透鏡RCL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據,表6示出與各種因素和可變面間隔相關的數據。另外,圖8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2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各像差圖。[表5]實施例2[表6]實施例2廣角端中間望遠端變焦倍率1.01.62.6f72.10117.13190.29Bf16.6516.6516.65FNo.4.044.064.042ω23.814.69.0DD[7]1.3919.5431.16DD[15]14.309.952.69DD[20]27.9914.199.82接下來,對實施例3的后轉換透鏡RCL進行說明。圖4是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3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另外,表7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3的后轉換透鏡RCL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據,表8示出與各種因素和可變面間隔相關的數據。另外,圖9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3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各像差圖。[表7]實施例3[表8]實施例3廣角端中間望遠端變焦倍率1.01.62.6f72.10117.13190.29Bf16.1116.1116.11FNo.4.034.054.042ω23.614.49.0DD[7]1.3919.5431.16DD[15]14.309.952.69DD[20]27.9914.199.82接下來,對實施例4的后轉換透鏡RCL進行說明。圖5是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4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整體結構的剖視圖。另外,表9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4的后轉換透鏡RCL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的透鏡數據,表10示出與各種因素和可變面間隔相關的數據。另外,圖10示出在主透鏡ML上安裝有實施例4的后轉換透鏡RCL的狀態(tài)下的各像差圖。[表9]實施例4[表10]實施例4廣角端中間望遠端變焦倍率1.01.62.6f72.10117.12190.28Bf16.3216.3216.32FNo.4.044.064.042ω23.214.28.8DD[7]1.3919.5431.16DD[15]14.309.952.69DD[20]27.9914.199.82表11示出實施例1~4的后轉換透鏡RCL的與條件式(1)以及(2)對應的值。需要說明的是,所有實施例均以d線為基準波長,下述的表11所示的值是該基準波長下的值。[表11]式編號條件式實施例1實施例2實施例3實施例41f3/cf-1.029-0.676-1.492-1.3642vd1-vd28.6610.638.667.71根據以上的數據可知,實施例1~4的后轉換透鏡RCL全部具有適宜的光學性能,在抑制透鏡全長的增大的同時實現了適當的后焦距。接下來,對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像裝置10進行說明。圖11示出使用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的后轉換透鏡RCL的攝像裝置10的概要結構圖。所述攝像裝置10是將后轉換透鏡RCL拆卸自如地安裝在主透鏡ML的像側的無反射式數碼相機。需要說明的是,圖11簡要示出各透鏡組。圖11所示的攝像裝置10具備:由后轉換透鏡RCL以及主透鏡ML構成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即攝像透鏡;在攝像透鏡的像側配置的具有低通濾光片等的功能的濾光片6;在濾光片6的像側配置的攝像元件7;以及信號處理電路8。攝像裝置10還具備用于進行主透鏡ML的變倍的變倍控制部(未圖示)、以及用于進行聚焦的聚焦控制部(未圖示)。后轉換透鏡RCL構成為能夠相對于主透鏡ML裝卸。攝像元件7將由攝像透鏡形成的光學像轉換為電信號,例如,作為攝像元件7,可以使用CCD(ChargeCoupledDevice)、CMOS(ComplementaryMetalOxideSemiconductor)等。攝像元件7配置為,其攝像面與攝像透鏡的像面一致。由攝像透鏡拍攝到的像成像于攝像元件7的攝像面上,與該像相關的來自攝像元件7的輸出信號在信號處理電路8中被運算處理,并將該像顯示于顯示裝置9。需要說明的是,利用未圖示的變倍控制部使主透鏡ML的第二透鏡組G2和第三透鏡組G3(參照圖2~圖5)沿光軸方向移動而進行變倍操作,利用未圖示的聚焦控制部來進行對焦操作。根據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攝像裝置10,輸出與如下的光學像對應的攝像信號,該光學像由將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所涉及的高性能的后轉換透鏡RCL和主透鏡ML組合而成的合成光學系統(tǒng)形成,因此能夠在抑制裝置尺寸的增大化的同時適宜地配置后轉換透鏡RCL,從而能夠獲得高清晰度的攝影圖像。以上,舉出實施方式以及實施例而說明了本發(fā)明,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方式以及實施例,而能夠加以各種變形。例如,各透鏡成分的曲率半徑、面間隔、折射率、阿貝數等的值并不局限于由上述各數值實施例所示的值,能夠采用其他值。另外,在攝像裝置10的實施方式中,雖然例示安裝于無反射式數碼相機的后轉換透鏡而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的攝像裝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在攝像機、單反式相機、膠片相機、電影拍攝用相機、放映用相機等攝像裝置中應用本發(fā)明的后轉換透鏡。當前第1頁1 2 3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