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lián)申請的交叉引用
本申請基于并要求享有2015年9月18日提交的日本專利申請no.2015-185395號的優(yōu)先權權益,其全部內(nèi)容結(jié)合于此作為參考。
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涉及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以及傳感器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包括檢測物體的接觸或者接近的傳感器(或者有時也稱作觸摸面板)的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不斷實用化。作為傳感器的一個例子,具有基于靜電電容的變化來檢測物體的接觸或者接近的靜電電容型傳感器。構成這樣的傳感器的檢測電極以及傳感器驅(qū)動電極配置在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并隔著電介質(zhì)而相對。檢測電極與位于顯示區(qū)域外側(cè)的導線電連接。
現(xiàn)今,既要擴大顯示區(qū)域,又要使顯示裝置小型化的要求高漲,存在使顯示區(qū)域外側(cè)的周邊的邊框變窄的趨勢。為此,有時會將傳感器驅(qū)動電極與導線靠近配置。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傳感器驅(qū)動電極與導線之間的電容耦合,使導線像傳感器那樣發(fā)揮功能。例如,在被檢測物與顯示區(qū)域的最外周附近接觸或者接近的情況下,該導線處的靜電電容的變化被檢測到。為此,在與原本應檢測到被檢測物的位置的檢測電極不同的位置,與該導線連接的檢測電極宛如檢測到被檢測物那樣發(fā)生誤檢測。
對此,例如,提出了在傳感器驅(qū)動電極與外周布線(導線)之間的顯示區(qū)域外設置接地的導電體材料來阻擋傳感器驅(qū)動電極與外周布線的電容耦合的技術。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所述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包括顯示面板以及驅(qū)動部,所述顯示面板包括:傳感器驅(qū)動電極,配置于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檢測電極,具有在所述顯示區(qū)域中與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的主體部、以及與所述主體部連接且寬度比所述主體部寬的擴寬部;以及導線,配置于所述顯示區(qū)域的外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并與所述擴寬部電連接,所述驅(qū)動部向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供給傳感器驅(qū)動信號,并且,通過所述檢測電極使來自該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的傳感器驅(qū)動信號作為檢測信號檢測出,從而經(jīng)由所述導線來讀出該檢測信號的變化,所述擴寬部在俯視觀察時沒有與所述顯示區(qū)域重疊,而是配置于所述非顯示區(qū)域。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所述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包括:傳感器驅(qū)動電極,在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中位于最外周;檢測電極,具有在所述顯示區(qū)域中與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的主體部、以及與所述主體部連接且寬度比所述主體部寬的擴寬部;以及導線,配置于所述顯示區(qū)域的外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并與所述擴寬部電連接,所述擴寬部未與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而是配置于所述非顯示區(qū)域。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傳感器裝置,其與顯示裝置相對,所述顯示裝置具有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以及所述顯示區(qū)域的外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所述傳感器裝置包括:傳感器驅(qū)動電極,與所述顯示區(qū)域相對;檢測電極,具有與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的主體部、以及與所述主體部連接且寬度比所述主體部寬的擴寬部;導線,與所述非顯示區(qū)域相對并與所述擴寬部電連接;以及驅(qū)動部,向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供給傳感器驅(qū)動信號,并且,通過所述檢測電極使來自該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的傳感器驅(qū)動信號作為檢測信號檢測出,從而經(jīng)由所述導線來讀出該檢測信號的變化,所述擴寬部未與所述顯示區(qū)域相對,而是與所述非顯示區(qū)域相對。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提供一種傳感器裝置,其配置為與顯示裝置重疊,所述顯示裝置具有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以及所述顯示區(qū)域的外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所述傳感器裝置包括:傳感器驅(qū)動電極,與所述顯示區(qū)域中最外周的位置相對;檢測電極,具有與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的主體部、以及與所述主體部連接且寬度比所述主體部寬的擴寬部;以及導線,與所述非顯示區(qū)域相對,并與所述擴寬部電連接,所述擴寬部未與所述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而是與所述非顯示區(qū)域相對。
附圖說明
圖1是簡要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的構成例的立體圖。
圖2是簡要表示圖1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dsp的基本構成以及等效電路的圖。
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像素px的等效電路圖。
圖4是簡要表示液晶顯示裝置dsp的局部結(jié)構的剖視圖。
圖5是簡要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傳感器se的構成的俯視圖。
圖6是放大并簡要表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俯視圖。
圖7是簡要表示包括圖6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在內(nèi)的顯示面板pnl的結(jié)構的剖視圖。
圖8是用于說明一例感測方法的原理的圖。
圖9是放大并簡要表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
圖10是放大并簡要表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
圖11是放大并簡要表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
圖12是放大并簡要表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
圖13是簡要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傳感器se的其它構成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施方式進行說明。需要說明的是,本公開只不過是一個示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在本發(fā)明的主旨的范圍內(nèi)容易想到的適當變更當然也包含在本發(fā)明的范圍之內(nèi)。另外,附圖有時為了使說明更加清楚而與實際的方式相比對各部的寬度、厚度、形狀等示意性地加以表示,其只不過是一個示例,并非限定性地解釋本發(fā)明。另外,在本說明書和各圖中,對于與在已出現(xiàn)的圖中描述過的部分發(fā)揮相同或者類似的功能的構成部分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有時適當省略重復的詳細說明。
圖1是簡要表示本實施方式的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的構成例的立體圖。在本實施方式中,作為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的一個例子,公開了液晶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例如能夠用于智能手機、平板終端、移動電話終端、個人計算機、電視接收裝置、車載裝置、游戲設備等各種裝置。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實施方式中公開的主要構成也能夠應用于具有有機電致發(fā)光顯示元件等的自發(fā)光型的顯示裝置、具有電泳元件等的電子紙型的顯示裝置、應用了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systems:微機電系統(tǒng))的顯示裝置、或者應用了電致變色的顯示裝置等。
液晶顯示裝置dsp包括有源矩陣型的顯示面板pnl、驅(qū)動顯示面板pnl的驅(qū)動ic芯片ic1、靜電電容型的傳感器se、驅(qū)動傳感器se的驅(qū)動ic芯片ic2、對顯示面板pnl進行照明的背光單元bl、控制模塊cm、柔性布線基板fpc1、fpc2、fpc3等。
顯示面板pnl包括平板狀的第一基板sub1、與第一基板sub1相對配置的平板狀的第二基板sub2、以及保持在第一基板sub1與第二基板sub2之間的液晶層(后述的液晶層lc)。顯示面板pnl包括顯示圖像的顯示區(qū)域da。在圖示的例子中,顯示面板pnl采用具有通過使來自背光單元bl的光選擇性地透過來顯示圖像的透過顯示功能的透過型。需要注意的是,顯示面板pnl也可以采用具有通過使從第二基板sub2側(cè)入射的外部光、輔助光選擇性地反射來顯示圖像的反射顯示功能的反射型。另外,顯示面板pnl還可以采用具有透過顯示功能以及反射顯示功能的半透過型。
背光單元bl配置在第一基板sub1的背面?zhèn)?。作為這樣的背光單元bl,可應用各種方式。另外,光源可以采用發(fā)光二極管(led)、冷陰極管(ccfl)等任意的光源。在此,省略背光單元bl的詳細結(jié)構的說明。需要注意的是,在顯示面板pnl為反射型的情況下,省略背光單元bl。
傳感器se包括多個檢測電極rx。這些檢測電極rx例如設置在顯示面板pnl的顯示面上、即第二基板sub2的外表面。在此,簡要圖示了檢測電極rx。在圖示的例子中,各檢測電極rx大體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在第二方向y上排列。需要說明的是,各檢測電極rx既可以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在第一方向x上排列,也可以具有島狀形狀地在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上配置為矩陣狀。在此,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相互正交。此外,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也可以以90°以外的角度交叉。第三方向z與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各自相互正交。
驅(qū)動ic芯片ic1搭載在顯示面板pnl的第一基板sub1上。柔性布線基板fpc1將顯示面板pnl與控制模塊cm連接起來。柔性布線基板fpc2將傳感器se的檢測電極rx與控制模塊cm連接起來。驅(qū)動ic芯片ic2搭載在柔性布線基板fpc2上。需要注意的是,驅(qū)動ic芯片ic2既可以搭載在第一基板sub1上,也可以搭載于控制模塊cm。柔性布線基板fpc3將背光單元bl與控制模塊cm連接起來。
驅(qū)動ic芯片ic1以及驅(qū)動ic芯片ic2經(jīng)由柔性布線基板fpc2等而連接。例如,在柔性布線基板fpc2具有與第一基板sub1連接的分支部fpcb的情況下,驅(qū)動ic芯片ic1以及驅(qū)動ic芯片ic2也可以經(jīng)由上述分支部fpcb中包含的布線以及第一基板sub1上的布線而連接。另外,驅(qū)動ic芯片ic1以及驅(qū)動ic芯片ic2也可以經(jīng)由柔性布線基板fpc1以及柔性布線基板fpc2各自中包含的布線而連接。驅(qū)動ic芯片ic1以及驅(qū)動ic芯片ic2能夠通過任一方的驅(qū)動ic芯片生成通知傳感器se的驅(qū)動期間的定時信號,并將該定時信號提供給另一方的驅(qū)動ic芯片。驅(qū)動ic芯片ic1以及驅(qū)動ic芯片ic2能夠通過任一方的驅(qū)動ic芯片生成通知后述的公共電極ce的驅(qū)動期間的定時信號,并將該定時信號提供給另一方的驅(qū)動ic芯片?;蛘?,控制模塊cm能夠向驅(qū)動ic芯片ic1以及ic2提供定時信號。通過上述定時信號,能夠?qū)崿F(xiàn)驅(qū)動ic芯片ic1的驅(qū)動與驅(qū)動ic芯片ic2的驅(qū)動的同步化。
圖2是簡要表示圖1所示的液晶顯示裝置dsp的基本構成以及等效電路的圖。
液晶顯示裝置dsp除了包括顯示面板pnl等之外,還在顯示區(qū)域da外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nda中包括源極線驅(qū)動電路sd、柵極線驅(qū)動電路gd、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等。在一個例子中,源極線驅(qū)動電路sd以及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的至少局部內(nèi)置于驅(qū)動ic芯片ic1中。需要說明的是,非顯示區(qū)域nda具有包圍顯示區(qū)域da的邊框狀的形狀。
顯示面板pnl在顯示區(qū)域da中具有多個像素px。多個像素px在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上設置為矩陣狀,并配置有m×n個(其中,m及n為正整數(shù))。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個像素px構成像素行,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多個像素px構成像素列。另外,顯示面板pnl在顯示區(qū)域da中包括n條柵極線g(g1~gn)、m條源極線s(s1~sm)、公共電極ce等。
柵極線g沿第一方向x延伸,并引出至顯示區(qū)域da的外側(cè)而與柵極線驅(qū)動電路gd連接。另外,柵極線g在第二方向y上隔開間隔地排列。源極線s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引出至顯示區(qū)域da的外側(cè)而與源極線驅(qū)動電路sd連接。另外,源極線s在第一方向x上隔開間隔地排列,并與柵極線g交叉。需要注意的是,柵極線g以及源極線s不一定要呈直線延伸,也可以使其局部彎曲。公共電極ce被引出至顯示區(qū)域da的外側(cè)而與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連接。多個像素px共享該公共電極ce。公共電極ce的詳細內(nèi)容見后述。
圖3是表示圖2所示的像素px的等效電路圖。
各像素px包括開關元件psw、像素電極pe、公共電極ce、液晶層lc等。開關元件psw例如由薄膜晶體管構成。開關元件psw與柵極線g以及源極線s電連接。開關元件psw也可以是頂柵型或底柵型任一型。另外,開關元件psw的半導體層例如由多晶硅形成,但也可以由非晶硅、氧化物半導體等形成。像素電極pe與開關元件psw電連接。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相對。保持電容cs例如形成在公共電極ce與像素電極pe之間。
圖4是簡要表示液晶顯示裝置dsp的局部結(jié)構的剖視圖。
在本實施方式中,顯示面板pnl也可以具有與利用沿著基板主面的法線的縱電場的顯示模式、或者利用相對于基板主面的法線斜向傾斜的傾斜電場的顯示模式、或者利用沿著基板主面的橫電場的顯示模式任一模式對應的構成。另外,顯示面板pnl也可以具有與適當組合上述的縱電場、橫電場以及傾斜電場加以利用的顯示模式對應的構成。需要說明的是,基板主面是指,與由相互正交的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限定的x-y平面平行的面。在利用縱電場或者傾斜電場的顯示模式下,例如,在第一基板sub1上包括像素電極pe,而在第二基板sub2上包括公共電極ce。在利用橫電場的顯示模式下,在第一基板sub1上包括像素電極pe以及公共電極ce兩者。
在圖示的例子中,顯示面板pnl具有與利用橫電場的顯示模式對應的構成。在顯示面板pnl中,第一基板sub1在具有規(guī)定間隙的狀態(tài)下與第二基板sub2相對。液晶層lc位于第一基板sub1與第二基板sub2的間隙。
第一基板sub1包括玻璃基板、樹脂基板等具有透光性的第一絕緣基板10。第一基板sub1在第一絕緣基板10的上方、即與第二基板sub2相對的一側(cè)具有柵極線、開關元件、源極線s、公共電極ce、像素電極pe、第一絕緣膜11、第二絕緣膜12、第三絕緣膜13、第一取向膜al1等。
第一絕緣膜11配置在第一絕緣基板10之上。需要注意的是,雖未詳細說明,但在本實施方式中,例如應用了頂柵結(jié)構的開關元件。在這樣的實施方式中,第一絕緣膜11包括沿第三方向z層疊的多個絕緣層。例如,第一絕緣膜11包括介于第一絕緣基板10與開關元件的半導體層之間的底涂層、介于半導體層與柵電極之間的柵極絕緣層、介于柵電極與包括源電極以及漏電極的多個電極之間的層間絕緣層等各種絕緣層。柵極線與柵電極同樣地配置在柵極絕緣層與層間絕緣層之間。源極線s位于第一絕緣膜11之上。另外,開關元件的源電極以及漏電極等也位于第一絕緣膜11之上。
第二絕緣膜12配置在源極線s以及第一絕緣膜11之上。公共電極ce呈帶狀地位于第二絕緣膜12之上。這樣的公共電極ce由氧化銦錫(ito)、氧化銦鋅(izo)等透明的導電材料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在圖示的例子中,金屬層ml位于公共電極ce之上,使公共電極ce低電阻化,但也可以省略金屬層ml。
第三絕緣膜13配置在公共電極ce以及第二絕緣膜12之上。像素電極pe位于第三絕緣膜13之上。各像素電極pe分別位于相鄰的源極線s之間,與公共電極ce相對。另外,各像素電極pe在與公共電極ce相對的位置具有狹縫sl。這樣的像素電極pe例如由ito、izo等透明的導電材料形成。第一取向膜al1覆蓋像素電極pe以及第三絕緣膜13。
這樣,公共電極ce位于與柵極線g、源極線s或者像素電極pe不同的層。為此,公共電極ce在x-y平面中能夠不與柵極線g、源極線s或者像素電極pe相互接觸,能夠以與柵極線g、源極線s或者像素電極pe相互交叉的位置關系進行配置。即,公共電極ce能夠配置為涉及相鄰的多個像素px。在本實施方式中,公共電極ce呈具有能夠與多列像素列相對的寬度的帶狀并沿第二方向y延伸。
第二基板sub2包括玻璃基板、樹脂基板等具有透光性的第二絕緣基板20。第二基板sub2在第二絕緣基板20的下方、即與第一基板sub1相對的一側(cè)具有遮光層bm、濾色片cfr、cfg、cfb、外涂層oc、第二取向膜al2等。
遮光層bm位于第二絕緣基板20的內(nèi)表面,劃分各像素。濾色片cfr、cfg、cfb分別位于第二絕緣基板20的內(nèi)表面,它們的局部與遮光層bm重疊。濾色片cfr是配置于紅色像素的紅色濾色片,由紅色的樹脂材料形成。濾色片cfg是配置于綠色像素的綠色濾色片,由綠色的樹脂材料形成。濾色片cfb是配置于藍色像素的藍色濾色片,由藍色的樹脂材料形成。圖示的例子相當于構成彩色圖像的最小單位、即單位像素由紅色像素、綠色像素以及藍色像素這三個顏色的像素構成的情況。不過,單位像素不限于上述三個顏色的像素的組合。例如,單位像素也可以由紅色像素、綠色像素、藍色像素、以及白色像素這四個顏色的像素構成。在這種情況下,既可以將白色或者透明的濾色片配置于白色像素,也可以省略白色像素的濾色片本身。外涂層oc覆蓋濾色片cfr、cfg、cfb。外涂層oc由透明的樹脂材料形成。第二取向膜al2覆蓋外涂層oc。
檢測電極rx位于第二絕緣基板20的外表面es側(cè)。在圖示的例子中,檢測電極rx與第二絕緣基板20的外表面es接觸,但也可以使絕緣部件介于檢測電極rx與外表面es之間。檢測電極rx的詳細結(jié)構見后述。另外,在此簡化了圖示,省略了后述的導線l等的圖示。這樣的檢測電極rx例如由后述的鋁等金屬材料形成。通過降低檢測電極rx的電阻值,能夠縮短檢測所需的時間。為此,應用金屬制的檢測電極rx對于顯示面板pnl的大型化以及高精細化是有利的。需要注意的是,檢測電極rx也可以由ito、izo等透明導電材料(例如帶狀的導電層)與金屬材料(例如細微的金屬線)的組合(集合體)構成。各檢測電極rx隔著第三絕緣膜13、第一取向膜al1、液晶層lc、第二取向膜al2、外涂層oc、濾色片cfr、cfg、cfb、第二絕緣基板20等電介質(zhì)而與公共電極ce相對。
第一光學元件od1配置在第一絕緣基板10與背光單元bl之間。第二光學元件od2配置在檢測電極rx的上方。第一光學元件od1以及第二光學元件od2分別至少包括偏光板,根據(jù)需要也可以包括相位差板。包括在第一光學元件od1中的偏光板以及包括在第二光學元件od2中的偏光板例如配置為各自的吸收軸正交的正交尼科爾(クロスニコル)的位置關系。
接下來,對搭載于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dsp中的靜電電容型的傳感器se進行說明。
圖5是簡要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傳感器se的構成的俯視圖。在本實施方式中,傳感器se包括第一基板sub1的公共電極ce以及第二基板sub2的檢測電極rx。換句話說,公共電極ce不僅通過與像素電極pe之間產(chǎn)生電場而作為顯示用的電極發(fā)揮功能,而且還通過與檢測電極rx之間產(chǎn)生電容而作為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發(fā)揮功能。
公共電極ce配置在顯示區(qū)域da中。在圖示的例子中,公共電極ce包括多個分割電極c。分割電極c在顯示區(qū)域da中分別沿第一方向x隔開間隔地排列。分割電極c分別具有帶狀的形狀,沿第二方向y大致呈直線狀延伸。
檢測電極rx包括擴寬部rsl以及主體部rr。擴寬部rsl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da,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主體部rr配置于顯示區(qū)域da,并沿第二方向y排列。主體部rr分別沿第一方向x大致呈直線狀延伸。換句話說,主體部rr在與多個分割電極c交叉的方向上延伸。需要注意的是,主體部rr宏觀上看呈圖示那樣的帶狀,但嚴格來說如后所述由細微的金屬線的集合體構成。另外,關于擴寬部rsl也是宏觀上看呈圖示那樣的四邊形狀,但嚴格來說由后述那樣的細微的金屬線的集合體、或者帶狀的金屬膜等構成。
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擴寬部rsl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構成之后詳述的包圍部sr。在圖示的例子中,擴寬部rsl分別配置在沿著顯示面板pnl的端邊ea以及eb的非顯示區(qū)域nda。需要說明的是,端邊ea以及eb沿第二方向y平行。一對包圍部sr夾著顯示區(qū)域da分別位于沿著端邊ea以及eb的非顯示區(qū)域nda。需要注意的是,在此簡化了圖示,但相鄰的擴寬部rsl之間的間隙是微小的,擴寬部rsl分別具有能夠抑制后述的電場泄漏的構成。
公共電極ce以及檢測電極rx如上述那樣隔著各種電介質(zhì)而相對。在x-y平面中,一個分割電極c與圖2所示的多個像素列以及多個源極線s相對,并與多個柵極線g交叉。一個檢測電極rx與圖2所示的多個像素行以及多個柵極線g相對,并與多個源極線s交叉。需要注意的是,分割電極c的個數(shù)、尺寸、形狀沒有特別限定,能夠進行各種變更。另外,公共電極ce的分割電極c也可以像后述的例子那樣沿第二方向y隔開間隔地排列,并沿第一方向x大致直線狀地延伸。進而,公共電極ce也可以不分割、而為在顯示區(qū)域da中連續(xù)延伸的單個的平板電極。
顯示面板pnl除上述的公共電極ce以及檢測電極rx之外還包括導線l。導線l在第二基板sub2上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da,與檢測電極rx位于同一面。導線l分別與檢測電極rx一對一地電連接。導線l各自輸出來自檢測電極rx的傳感器輸出值。
在圖示的例子中,導線l夾著顯示區(qū)域da分別配置在其兩側(cè)。例如,與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檢測電極rx中的第奇數(shù)個檢測電極rx連接的導線l配置于附圖左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nda(換句話說、沿著端邊ea的非顯示區(qū)域nda),并且與第偶數(shù)個檢測電極rx連接的導線l配置于附圖右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nda(換句話說、沿著端邊eb的非顯示區(qū)域nda)。這樣的導線l的布局與非顯示區(qū)域nda的寬度的均勻化以及窄邊框化對應。需要注意的是,導線l的布局不限于圖示的例子。例如,也可以采用與顯示區(qū)域da中的上半部分的多個檢測電極rx連接的導線l位于非顯示區(qū)域nda的一端部、而與顯示區(qū)域da中的下半部分的多個檢測電極rx連接的導線l位于非顯示區(qū)域nda的另一端部的布局。此外,在俯視觀察時,包圍部sr分別位于附圖左側(cè)的導線l與公共電極ce之間、以及附圖右側(cè)的導線l與公共電極ce之間。
分割電極c分別與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電連接。在一個例子中,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的至少局部內(nèi)置于驅(qū)動ic芯片ic1中,但不限于該例。例如,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也可以設于驅(qū)動ic芯片ic1的外部。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作為在顯示圖像的顯示驅(qū)動時向公共電極ce供給公共驅(qū)動信號、而在進行感測的感測驅(qū)動(センシング駆動)時向公共電極ce供給傳感器驅(qū)動信號的驅(qū)動部而發(fā)揮功能。
柔性布線基板fpc2在附圖下側(cè)(靠近驅(qū)動ic芯片ic1一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nda中與第二基板sub2連接,并與導線l分別電連接。檢測電路rc例如內(nèi)置于驅(qū)動ic芯片ic2中。檢測電路rc作為通過檢測電極rx使來自公共電極ce的傳感器驅(qū)動信號作為檢測信號檢測出、并經(jīng)由導線l將檢測信號的變化作為傳感器輸出值加以讀出的驅(qū)動部而發(fā)揮功能。具有這樣的功能的檢測電路rc基于來自檢測電極rx的傳感器輸出值,檢測被檢測物對于液晶顯示裝置dsp的接觸或者接近。進而,檢測電路rc也能夠檢測被檢測物接觸或者接近的部位的位置信息。需要注意的是,檢測電路rc也可以包括于控制模塊cm。
著眼于圖示的導線l的布局時,位于附圖下側(cè)的檢測電極rx與位于非顯示區(qū)域nda中的內(nèi)側(cè)(靠近顯示區(qū)域da一側(cè))的導線l連接。另外,位于附圖上側(cè)的檢測電極rx與位于非顯示區(qū)域nda中的外側(cè)(遠離顯示區(qū)域da的一側(cè))的導線l連接。位于非顯示區(qū)域nda中的外側(cè)的導線l與位于內(nèi)側(cè)的導線l相比,布線長度較長。為此,布線長度越長的導線l,越需要降低電阻值。在一個例子中,布線長度較長的導線l與布線長度較短的導線l相比,包括線寬較大的部分。雖未詳細說明,但在附圖下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nda中,由于導線l的根數(shù)較多,因此各導線l具有比較小的線寬。在附圖上側(cè)的非顯示區(qū)域nda中,由于導線l的根數(shù)較少,因此各導線l具有比附圖下側(cè)大的線寬。在一個例子中,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位于最外側(cè)的導線l具有隨著從附圖下側(cè)往上側(cè)而階段性擴大的線寬。
圖6是放大并簡要表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俯視圖。
周邊遮光層ls遍及非顯示區(qū)域nda的大致整個區(qū)域延伸。公共電極ce的各分割電極c相當于傳感器驅(qū)動電極,在顯示區(qū)域da中沿第一方向x排列。分割電極c分別在第一方向x上具有第一電極寬度w1。不過,第一電極寬度w1優(yōu)選為像素px的沿著第一方向x的像素節(jié)距pu的整數(shù)倍。在此的像素節(jié)距pu是指,圖4所示的相鄰的源極線s的中心在第一方向x上的節(jié)距。
在此,顯示區(qū)域da與非顯示區(qū)域nda的邊界b相當于周邊遮光層ls的顯示區(qū)域側(cè)的邊緣的位置。需要說明的是,公共電極ce中的最靠近非顯示區(qū)域nda的分割電極c的端邊在圖示的例子中配置在與邊界b重疊的位置。不過,如上述那樣,在公共電極ce包括于第一基板sub1、而周邊遮光層ls與遮光層bm同樣地包括于第二基板sub2的構成中,當將第一基板sub1與第二基板sub2相貼合時有時會產(chǎn)生偏移。為此,分割電極c的端邊未必會與邊界b重疊,也有可能比邊界b更向顯示區(qū)域側(cè)或者非顯示區(qū)域側(cè)偏移相當于基板的對齊偏移的距離。
導線l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da。換句話說,導線l配置在與周邊遮光層ls重疊的位置。導線l分別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大體沿第二方向y延伸,并且沿第一方向x大致等間隔地排列。在圖示的例子中,如上述那樣,越是遠離顯示區(qū)域da,導線l具有越大的線寬。
檢測電極rx包括相互連接的擴寬部rsl以及主體部rr。
擴寬部rsl與導線l電連接。另外,擴寬部rsl在俯視觀察時沒有與顯示區(qū)域da重疊而是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da。另外,擴寬部rsl配置在與周邊遮光層ls重疊的位置,沒有與顯示區(qū)域da中位于最外側(cè)邊緣的分割電極c重疊。在圖示的例子中,擴寬部rsl的顯示區(qū)域側(cè)的端邊位于邊界b。換句話說,擴寬部rsl在圖6所示的x-y平面內(nèi)位于邊界b(或者最靠近非顯示區(qū)域nda的分割電極c的端邊)與導線l之間。這樣的擴寬部rsl位于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縱長區(qū)域,并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第一寬度wr1。
主體部rr形成為帶狀,并且形成為端部與擴寬部rsl相連,其配置于顯示區(qū)域da。在顯示區(qū)域da中,主體部rr與公共電極ce相對。這樣的主體部rr位于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橫長區(qū)域。另外,主體部rr在第二方向y上具有第二寬度wr2。第二寬度wr2小于第一寬度wr1。換句話說,擴寬部rsl的寬度比主體部rr寬。
在圖示的例子中,擴寬部rsl與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兩條主體部rr連接。另外,擴寬部rsl位于相對于主體部rr向第一方向x以及相對于主體部rr向第二方向y這兩個方向突出那樣的整個區(qū)域。
著眼于圖示的檢測電極rx時,檢測電極rx的一端側(cè)具有大致π字狀的形狀(參照圖6)。需要注意的是,檢測電極rx在未圖示的顯示區(qū)域da的相反側(cè)也具有同樣的形狀,一個檢測電極rx具有大致ⅱ字狀的形狀(參照圖5)。
在本實施方式中,檢測電極rx由連接部cp以及多根檢測線lb構成。連接部cp以及檢測線lb均為金屬制。連接部cp將擴寬部rsl與導線l連接起來。多根檢測線lb均從非顯示區(qū)域nda一直配置到顯示區(qū)域da的邊緣。檢測線lb分別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從連接部cp的一端側(cè)一直連接到另一端側(cè),并大體沿第一方向x延伸。在圖示的例子中,檢測線lb分別沿著第一方向x具有波形(更具體來說為三角波形)的形狀。構成波形的各直線狀的線段沿與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均不同的方向延伸。這些檢測線lb沿著邊界b在第二方向y上大致等間隔地排列。需要說明的是,在第二方向y上相鄰的檢測電極rx各自的檢測線lb也沿著邊界b在第二方向y上大致等間隔地排列。這樣的檢測線lb包括僅配置于擴寬部rsl的第一檢測線lb1、以及比第一檢測線lb1長且跨擴寬部rsl以及主體部rr兩者延伸的第二檢測線lb2。如圖6所示,從附圖的上側(cè)朝向下側(cè),兩根第一檢測線lb1、四根第二檢測線lb2、四根第一檢測線lb1、四根第二檢測線lb2、以及兩根第一檢測線lb1依次與連接部cp連接。
換言之,擴寬部rsl由第二檢測線lb2的基端部、以及與該基端部具有相同的長度并設于該基端部的兩側(cè)的多根第一檢測線lb1的集合體構成。另外,主體部rr由從擴寬部rsl延伸的第二檢測線lb2的集合體構成。換句話說,擴寬部rsl中的檢測線lb的根數(shù)(第一檢測線lb1和第二檢測線lb2的總數(shù),例如為16根)多于主體部rr各自中的檢測線lb的根數(shù)(第二檢測線lb2的總數(shù),例如為四根)。
在此,擴寬部rsl的第一寬度wr1以及主體部rr的第二寬度wr2均相當于分別與連接部cp的一端側(cè)以及另一端側(cè)連接的檢測線lb間的沿著第二方向y的距離。在圖示的例子中,第一寬度wr1是與連接部cp的一端側(cè)連接的第一檢測線1a(第一檢測線1a中的向附圖上側(cè)凸出的頂點部分)和與連接部cp的另一端側(cè)連接的第一檢測線1b(第一檢測線1b中的向附圖下側(cè)凸出的頂點部分)的沿著第二方向y的第一距離。第二寬度wr2是與連接部cp的一端側(cè)連接的第二檢測線2a(第二檢測線2a中的向附圖上側(cè)凸出的頂點部分)和與連接部cp的另一端側(cè)連接的第二檢測線2b(第二檢測線2b中的向附圖下側(cè)凸出的頂點部分)的沿著第二方向y的第二距離。
在顯示區(qū)域da中,于相鄰的主體部rr之間配置有虛設電極dr。虛設電極dr與檢測線lb平行且大致等間隔地配置。這樣的虛設電極dr沒有與導線l、檢測線lb等布線連接,處于電浮動狀態(tài)。在圖示的例子中,虛設電極dr配置在相鄰的主體部rr之間,而沒有配置在相鄰的擴寬部rsl之間。
多個檢測電極rx沿第二方向y排列。沿第二方向y排列的檢測電極rx各自的擴寬部rsl彼此電絕緣、且相鄰配置。換句話說,在各檢測電極rx中,構成擴寬部rsl的檢測線lb幾乎以一定的間隔沿第二方向y排列,并且,在相鄰的檢測電極rx的擴寬部rsl中,虛設電極dr也沒有介于一方的擴寬部與另一方的擴寬部之間,各個檢測線lb幾乎以一定的間隔沿第二方向y排列。
另外,構成擴寬部rsl的檢測線lb形成為非直線狀。另外,相鄰的擴寬部rsl的檢測線lb形成為相同形狀。在圖示的例子中,相鄰的檢測線lb均形成為波形狀。為此,在相鄰的擴寬部rsl之間沒有形成沿著第一方向x的直線狀的間隙。換句話說,相鄰的檢測電極rx的擴寬部rsl配置為一方的擴寬部rsl與另一方的擴寬部rsl在俯視觀察時相咬合(嚙合)。在圖示的例子中,相鄰的擴寬部rsl之間的區(qū)域由同一波形狀的檢測線lb相互填埋,能夠抑制從該擴寬部間的區(qū)域泄漏電場。
這些擴寬部rsl在沿著第二方向y的同一直線上排列,構成包圍部sr。換句話說,在相鄰的檢測電極rx中,在上述的主體部rr間形成與公共電極ce相對的間隙,另一方面,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沿著邊界b,通過排列在同一直線上的擴寬部rsl包圍主體部rr間的該間隙。構成包圍部sr的擴寬部rsl各自物理性分離,但如上所述,配置為相互咬合(噛み合う)。為此,包圍部sr在沿著邊界b的非顯示區(qū)域nda中能夠發(fā)揮實質(zhì)上無間隙地屏蔽電場的電場屏蔽功能。更具體來說,通過將第一檢測線lb1形成為波型形狀,從而相鄰的擴寬部rsl的端部具有一個或多個彎曲部,它們以相互咬合的狀態(tài)配置而形成包圍部sr,因此,在這些擴寬部rsl之間不會形成從顯示區(qū)域da向非顯示區(qū)域nda呈一直線狀穿過的間隙,由此,電力線不會從顯示區(qū)域da向非顯示區(qū)域nda泄漏,該電力線被任意的擴寬部(的端部)rsl捕捉,在該擴寬部rsl與公共電極ce之間形成電場。
這樣的包圍部sr在俯視觀察時介于顯示區(qū)域da的公共電極ce與非顯示區(qū)域nda的導線l之間。由此,包圍部sr抑制公共電極ce與導線l之間形成電場,抑制公共電極ce與導線l之間形成電容,可以說作為它們間的壁壘而發(fā)揮功能。換句話說,通過主體部rr間的間隙,在公共電極ce與擴寬部rsl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其結(jié)果,能夠抑制通過該間隙在公共電極ce與導線l之間形成電容。在此,特別是,能夠抑制在檢測電極rx的間隙的公共電極ce與和不同于該檢測電極rx的檢測電極連接的導線l之間形成電容,因此能夠抑制傳感器se的誤檢測。
另外,在沿著邊界b的非顯示區(qū)域nda中,在公共電極ce與擴寬部rsl之間形成靜電電容,在該區(qū)域中也能夠可靠地檢測被檢測物。
需要說明的是,檢測電極rx的擴寬部rsl不限于直線波型形狀,也可以采用正弦波等圓形波型形狀等。即,只要是在相鄰的擴寬部rsl的端部彼此間凹部與凸部咬合、由此它們的邊界未形成在一直線上的話,則也可以采用任何形狀。
圖7是簡要表示包括圖6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在內(nèi)的顯示面板pnl的結(jié)構的剖視圖。需要注意的是,在此僅圖示了說明所需的主要部分。
在第一基板sub1與第二基板sub2之間,密封材料sm繞設于在俯視觀察時作為非顯示區(qū)域nda的區(qū)域,由此將液晶層lc密封在這些第一基板sub1與第二基板sub2之間。公共電極ce以及像素電極pe位于第一基板sub1的與第二基板sub2相對的內(nèi)表面?zhèn)取<?,公共電極ce位于第二絕緣膜12之上,并被第三絕緣膜13覆蓋。像素電極pe位于第三絕緣膜13之上,并與公共電極ce相對。需要注意的是,位于公共電極ce正上方的像素電極pe的個數(shù)不限于該例。此外,省略了源極線等各種布線和第一取向膜的圖示。
遮光層bm、濾色片cfr、cfg、cfb、外涂層oc以及周邊遮光層ls位于第二基板sub2的與第一基板sub1相對的內(nèi)表面?zhèn)?。即,在顯示區(qū)域da中,濾色片cfr、cfg、cfb與各像素電極pe相對。遮光層bm位于濾色片cfr、cfg、cfb的邊界。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周邊遮光層ls位于第二絕緣基板20的內(nèi)表面。該周邊遮光層ls能夠由與遮光層bm相同的材料形成。外涂層oc跨顯示區(qū)域da以及非顯示區(qū)域nda地延伸。此外,省略了第二取向膜的圖示。
檢測電極rx以及導線l位于第二基板sub2的與和第一基板sub1相對的一側(cè)相反的外表面?zhèn)?。檢測電極rx以及導線l能夠由相同材料形成,例如由鋁(al)、鈦(ti)、銀(ag)、鉬(mo)、鎢(w)、銅(cu)、鉻(cr)等金屬材料以及組合這些金屬材料而成的合金來形成。另外,檢測電極rx以及導線l既可以是這些金屬材料的單層體,也可以是層狀層疊的層疊體。進而,檢測電極rx以及導線l也可以是在由金屬材料形成的單層體或者層疊體的構成上組合ito等透明導電膜而成的構成。在檢測電極rx中,主體部rr位于公共電極ce以及像素電極pe的上方。另外,在圖示的例子中,公共電極ce以及像素電極pe均未配置在擴寬部rsl的下方。換句話說,主體部rr與公共電極ce相對,而擴寬部rsl沒有與公共電極ce相對地連接于主體部rr。在導線l的下方配置有密封材料sm。需要注意的是,位于顯示區(qū)域da的檢測電極rx由上述不透明的金屬材料形成,但例如是通過由3μm~5μm左右的寬度的細線形成的檢測線lb來構成,因此不會使各像素的透過率顯著降低。另外,如圖6所示,各檢測線lb由在與像素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不同的方向上延伸的細線形成,因此抑制了與像素布局間的莫爾條紋,并抑制了顯示品質(zhì)的劣化。
在第二基板sub2的外表面?zhèn)冗€設有保護膜pt。保護膜pt覆蓋檢測電極rx以及導線l。這樣的保護膜pt例如由透明的樹脂材料、透明的無機系材料形成。
接下來,對在上述構成的液晶顯示裝置dsp中顯示圖像的顯示驅(qū)動時的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說明在液晶層lc中沒有形成邊緣電場的關斷狀態(tài)。關斷狀態(tài)相當于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沒有形成電位差的狀態(tài)。在這樣的關斷狀態(tài)下,包含在液晶層lc中的液晶分子在第一取向膜al1以及第二取向膜al2的取向限制力的作用下于x-y平面內(nèi)沿一方向初始取向。來自背光單元bl的部分背光透過第一光學元件od1的偏光板,向顯示面板pnl入射。入射到顯示面板pnl的光是與偏光板的吸收軸正交的直線偏振光。這樣的直線偏振光的偏光狀態(tài)在通過了關斷狀態(tài)的顯示面板pnl時基本不發(fā)生變化。為此,透過了顯示面板pnl的直線偏振光的絕大部分被第二光學元件od2的偏光板吸收(黑顯示)。換句話說,來自背光單元bl的光無助于顯示,在顯示區(qū)域da上顯示黑畫面。像這樣地在關斷狀態(tài)下在顯示面板pnl顯示黑畫面的模式被稱作常黑模式。
接著,說明在液晶層lc中形成邊緣電場的接通狀態(tài)。接通狀態(tài)相當于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形成有電位差的狀態(tài)。在接通狀態(tài)下,從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向公共電極ce供給公共驅(qū)動信號。另一方面,對像素電極pe供給相對于公共電位形成電位差那樣的影像信號。由此,在像素電極pe與公共電極ce之間形成邊緣電場。
在這樣的接通狀態(tài)下,液晶分子在x-y平面內(nèi)受到在液晶層內(nèi)形成的邊緣電場的影響而向與初始取向方向不同的方位取向。與第一光學元件od1的偏光板的吸收軸正交的直線偏振光入射至顯示面板pnl,其偏光狀態(tài)在通過液晶層lc時根據(jù)液晶分子的取向狀態(tài)而變化。為此,在接通狀態(tài)下,通過了液晶層lc的至少一部分光透過第二光學元件od2的偏光板(白顯示)。在上述的顯示模式中,由于沿著像素電極pe的邊緣形成邊緣電場,因此主要是像素電極pe的邊緣附近有助于顯示。
接下來,對于在上述的液晶顯示裝置dsp中用于檢測被檢測物的接觸或者接近的感測驅(qū)動時的動作進行說明。
即,從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向公共電極ce供給傳感器驅(qū)動信號。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進行感測。在此,關于一例感測方法的原理,參照圖8進行說明。
在分割電極c與檢測電極rx之間存在電容cc。依次以規(guī)定的周期向分割電極c各自供給脈沖狀的寫入信號(傳感器驅(qū)動信號)vw。在本例中,假設作為被檢測物的用戶的手指接近并存在于特定的檢測電極rx與分割電極c交叉的位置。由于接近于檢測電極rx的被檢測物而產(chǎn)生電容cx。在向分割電極c供給了脈沖狀的寫入信號vw時,從特定的檢測電極rx獲得電平比從其它檢測電極獲得的脈沖低的脈沖狀的讀取信號(傳感器輸出值)vr。
在圖5所示的檢測電路rc中,基于寫入信號vw供給至分割電極c的定時與來自各檢測電極rx的讀取信號vr,能夠檢測傳感器se的在x-y平面內(nèi)的被檢測物的二維位置信息。另外,上述的電容cx在被檢測物靠近檢測電極rx的情況與遠離檢測電極rx的情況下不同。為此,讀取信號vr的電平也在被檢測物靠近檢測電極rx的情況與遠離檢測電極rx的情況下不同。因而,在檢測電路rc中,基于讀取信號vr的電平,也能夠檢測被檢測物相對于傳感器se的接近度(與傳感器se的在第三方向z上的距離)。
根據(jù)本實施方式,構成傳感器se的檢測電極rx包括與公共電極ce相對的主體部rr以及寬度比主體部rr寬的擴寬部rsl。在相鄰配置的檢測電極rx中,于相鄰的主體部rr之間形成有與公共電極ce相對的間隙,另一方面,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沿著邊界b,多個擴寬部rsl相鄰排列。為此,通過主體部rr間的間隙,在公共電極ce與擴寬部rsl形成靜電電容,其結(jié)果是,能夠抑制通過該間隙在公共電極ce與導線l之間形成電容。另外,即便是出于窄邊框化的迫切期望而采用公共電極ce與導線l靠近配置的構成,也能夠抑制在公共電極ce與導線l間形成不期望的電容。因而,在感測驅(qū)動時,能夠抑制公共電極ce與導線l(特別是與和讀取對象的檢測電極rx不同的檢測電極rx連接的導線l)之間的電容耦合,能夠抑制傳感器se的誤檢測。
除此之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擴寬部rsl在俯視觀察時未與顯示區(qū)域da重疊,而是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da。換句話說,擴寬部rsl在俯視觀察時完全不與或者幾乎不與位于顯示區(qū)域da的公共電極ce重疊。因此,感測時,在顯示區(qū)域da的整個區(qū)域中,能夠在公共電極ce與檢測電極rx之間獲得幾乎一定的電容cc。
另外,檢測電極rx以及導線l配置在第二絕緣基板20的外表面,因此,它們可以使用同一材料通過同一工序來形成。并且,檢測電極rx以及導線l由與透明導電材料相比電阻值非常低的金屬制成,因此能夠使線寬變細,并能在維持細的線寬的同時允許長距離走線。
進而,由于使檢測線lb的線寬變細,因此在顯示區(qū)域da中不會使各像素的透過率顯著降低。另外,各檢測線lb沿與像素的排列方向(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不同的方向延伸,因此抑制了與像素布局間的莫爾條紋,抑制了顯示品質(zhì)的劣化。另外,由于導線l的線寬細,從而能夠抑制與接觸或者接近非顯示區(qū)域nda的被檢測物之間形成不期望的電容,能夠降低噪聲。
接下來,對搭載于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dsp的靜電電容型的傳感器se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在此,特別是對擴寬部rsl的形狀的變形例進行說明。擴寬部rsl如上述那樣位于與周邊遮光層ls重疊的非顯示區(qū)域nda,而沒有位于顯示區(qū)域da。為此,擴寬部rsl的形狀不會對顯示區(qū)域da處的顯示造成影響,因此具有高自由度。
圖9是放大并簡要示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圖9所示的例子與圖6所示的例子相比較,在檢測電極rx中的擴寬部rsl具有呈網(wǎng)眼(メッシュ)狀的金屬細線這點上不同。此外,在以下說明的各變形例中,對于與圖6所示的例子相同的構成標注相同的附圖標記,并省略詳細說明。另外,主體部rr既可以與圖6所示的例子相同地由波形的第二檢測線lb2構成,也可以為網(wǎng)眼狀等其它的形狀。
構成擴寬部rsl的金屬細線具有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延伸的線段mm1以及mm2。這些線段mm1以及mm2相互交叉,構成為網(wǎng)眼狀。線段mm1以及mm2例如向與第一方向x以及第二方向y均不同的方向延伸。需要注意的是,金屬細線的形狀只要是呈網(wǎng)眼狀即可,并不限于圖示的例子。
這樣構成的擴寬部rsl與圖6所示的擴寬部rsl的檢測線lb相比較,具有高密度的線段。為此,與圖6所示的例子相比較,能夠提高擴寬部rsl中的電場屏蔽效果,能夠進一步抑制通過主體部rr間的間隙在公共電極ce與導線l之間形成電容。
圖10是放大并簡要示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圖10所示的例子與圖6所示的例子相比較,在檢測電極rx中的擴寬部rsl具有帶狀的金屬膜rm這點上不同。
構成擴寬部rsl的金屬膜rm在圖示的例子中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帶狀的形狀,但其形狀不限于圖示的例子。在第二方向y上相鄰的擴寬部rsl具有相互咬合那樣的非直線狀的端部。在圖示的例子中,分別具有波形狀的端部。換句話說,在相鄰的擴寬部rsl之間沒有形成沿著第一方向x的直線狀的間隙。金屬膜rm能夠由與導線l、主體部rr相同的金屬材料形成。這樣的金屬膜rm與顯示區(qū)域da和非顯示區(qū)域nda的邊界b分離,并且,未延伸至顯示區(qū)域da。邊界b與金屬膜rm之間的沿著第一方向x的間隔w2例如像以下那樣設定。
在一個例子中,間隔w2被設定為參照圖4說明過的單位像素的一邊的長度以上。作為尺寸的一個例子,單位像素為正方形,其一邊的長度為60μm,而間隔w2為75μm。
另外,在其它例子中,間隔w2被設定為第二絕緣基板20的厚度的一半以上。作為尺寸的一個例子,第二絕緣基板20的厚度為150μm,而間隔w2為75μm。
根據(jù)這樣的構成,與圖9所示的例子相比較,能夠進一步提高擴寬部rsl中的電場屏蔽效果,能夠進一步抑制通過主體部rr間的間隙在公共電極ce與導線l之間形成電容。
另外,帶狀的金屬膜rm從邊界b向非顯示區(qū)域nda側(cè)偏離,因此,即便從相對于法線傾斜的斜向觀察液晶顯示裝置dsp時,顯示于顯示區(qū)域da的圖像與金屬膜rm在視線上也不易重疊,能夠抑制顯示品質(zhì)的降低。
接下來,對搭載于本實施方式的液晶顯示裝置dsp的靜電電容型的傳感器se的其它變形例進行說明。在此,特別是對擴寬部rsl與導線l之間的形狀的變形例進行說明。如參照圖5所說明的,遠離與柔性布線基板fpc2的連接位置的檢測電極rx在非顯示區(qū)域nda中與離顯示區(qū)域da遠的導線l連接?;蛘?,為了抑制導線l與公共電極ce形成電容,也存在將導線l配置在離顯示區(qū)域da遠的位置的情況。在這些情況下,在檢測電極rx與導線l之間產(chǎn)生間隙。若是這樣的間隙的話,從公共電極ce朝著導線l的電場容易泄漏。以下說明的變形例適用于檢測電極rx與導線l配置在分離位置的布局。
圖11是放大并簡要示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圖11所示的例子與圖6所示的例子相比較,在擴寬部rsl與導線l之間包括島狀的虛設電極(假電極)dp這點上不同。此外,主體部rr以及擴寬部rsl的形狀不限于圖示的例子。
圖中,導線l1至l3沿著遠離邊界b的方向依次排列。檢測電極rx1的擴寬部rsl1與導線l1連接,檢測電極rx2的擴寬部rsl2與導線l2連接。虛設電極dp分別配置在擴寬部rsl1以及rsl2與導線l1至l3之間。虛設電極dp例如具有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長方形的形狀,但其形狀不限于圖示的例子。虛設電極dp能夠由與導線l1至l3、檢測電極rx1以及rx2相同的金屬材料形成。
在圖示的例子中,三個虛設電極dp沿第一方向x排列在擴寬部rsl1與導線l1之間。五個虛設電極dp沿第一方向x排列在擴寬部rsl1以及rsl2與導線l2之間。七個虛設電極dp沿第一方向x排列在擴寬部rsl2與導線l3之間。
這樣的虛設電極dp能夠屏蔽從檢測電極rx1及rx2與導線l1至l3的間隙泄漏的電場。為此,在檢測電極與導線配置于分離位置的布局中,除獲得與上述效果相同的效果之外,還能夠屏蔽朝向相鄰的其它導線(位于離開邊界b一側(cè)的導線)的電場,能夠抑制傳感器誤檢測。
圖12是放大并簡要示出圖5所示的傳感器se的局部的其它俯視圖。圖12所示的例子與圖6所示的例子相比較,在包括連接擴寬部rsl與導線l的平板狀的塊電極bp這點上不同。
圖中,塊電極bp1將導線l1與擴寬部rsl1連接起來。塊電極bp2將導線l2與擴寬部rsl2連接起來。塊電極bp1以及bp2為填埋擴寬部rsl1及rsl2與導線l1至l3的間隙那樣的平板狀,但在相鄰的塊電極間、相鄰的導線之間隔開微小間隙地分離。塊電極bp1以及bp2能夠由與導線l1至l3、檢測電極rx1以及rx2相同的金屬材料形成。
這樣的塊電極bp1以及bp2與圖11所示的虛設電極dp相比較,能夠進一步提高電場屏蔽效果。
圖13是簡要表示本實施方式中的傳感器se的其它構成的俯視圖。圖13所示的例子與圖5所示的例子相比較,在公共電極ce的各分割電極c沿第一方向x延伸、而檢測電極rx大體沿第二方向y延伸這點上不同。
即,公共電極ce包括在顯示區(qū)域da中分別沿第二方向y隔開間隔地排列并沿第一方向x大致呈直線地延伸的多個分割電極c。檢測電極rx在顯示區(qū)域da中分別沿第一方向x隔開間隔地排列并沿第二方向y大致呈直線地延伸。這些公共電極ce以及檢測電極rx如上述那樣隔著各種電介質(zhì)而相對。分割電極c分別與公共電極驅(qū)動電路cd電連接。導線l配置于非顯示區(qū)域nda,并與檢測電極rx一對一地電連接。這樣的導線l例如與檢測電極rx同樣地配置于第二基板sub2。導線l分別經(jīng)由柔性布線基板fpc2而與檢測電路rc電連接。在圖示的例子中,導線l配置在沿著供柔性布線基板fpc2安裝的第二基板sub2的端邊ec的非顯示區(qū)域nda。
雖未詳細說明,但檢測電極rx與圖5所示的例子同樣地包括位于顯示區(qū)域da的主體部rr、以及與主體部rr連接且僅位于非顯示區(qū)域nda的擴寬部rsl。在圖示的例子中,擴寬部rsl配置在沿著端邊ec的非顯示區(qū)域nda。檢測電極rx各自的擴寬部rsl沿第一方向x排列,并在公共電極ce與導線l之間構成包圍部sr。在此雖簡化圖示,但如上述那樣,相鄰的擴寬部rsl具有能夠抑制電場泄漏的構成。即,檢測電極rx也能夠適用參照圖6、圖9、圖10所說明的任一構成,并且,在檢測電極rx與導線l之間也能夠適用參照圖11以及圖12所說明的任一構成。
在這樣的變形例中,也可以獲得與上述例子相同的效果。此外,與圖5等所示的例子相比較,能夠縮短連接各檢測電極rx與柔性布線基板fpc2之間的導線l的長度,能夠進一步降低導線l的噪聲。
在上述的實施方式中,對于內(nèi)置于顯示面板pnl的公共電極ce作為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發(fā)揮功能、進而包括與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的檢測電極rx以及與該檢測電極rx電連接的導線l的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進行了說明,但本實施方式也能夠適用于通過粘貼等而與不包括傳感器驅(qū)動電極、檢測電極等傳感器部分的顯示面板相組合的傳感器裝置。更具體來說,傳感器裝置構成為包括:具有傳感器驅(qū)動電極、檢測電極以及導線的傳感器面板;以及驅(qū)動部。傳感器驅(qū)動電極設于與顯示裝置的顯示區(qū)域相對的位置。檢測電極與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導線配置在與顯示裝置的非顯示區(qū)域相對的位置,并且與檢測電極電連接,以輸出來自檢測電極的傳感器輸出值。驅(qū)動部向傳感器驅(qū)動電極供給傳感器驅(qū)動信號,并且,通過檢測電極使來自該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的傳感器驅(qū)動信號作為檢測信號檢測出,從而讀出該檢測信號的變化。在這樣的傳感器裝置中,檢測電極包括主體部以及寬度比主體部寬的擴寬部。主體部與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擴寬部沒有與顯示區(qū)域相對而是與非顯示區(qū)域nda相對,并且也沒有與傳感器驅(qū)動電極相對。在這樣的傳感器裝置中,也可以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如以上說明的那樣,根據(jù)本實施方式,能夠提供可以抑制傳感器的誤檢測的帶傳感器的顯示裝置以及傳感器裝置。
雖然說明了本發(fā)明的幾個實施方式,但這些實施方式只是作為示例而提出的,并非旨在限定發(fā)明的范圍。這些新的實施方式能夠以其它各種方式進行實施,能夠在不脫離發(fā)明的宗旨的范圍內(nèi)進行各種省略、替換、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被包括在發(fā)明的范圍和宗旨中,同樣地被包括在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發(fā)明及其均等的范圍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