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文具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簡易防摔筆。
背景技術:
筆是人類的一大發(fā)明,是供書寫或繪畫用的工具。通過筆尖將帶有顏色的固體或液體在紙上或氣體固體表面繪制符號或圖畫。
現(xiàn)在辦工中最常用的是圓珠筆或水性筆,可以更換筆芯,攜帶方便。通常的結構為筆芯為固定結構,配備筆帽,對筆芯的筆尖進行保護;或者采用按壓式結構,通過按動筆尾使得筆芯伸出或縮回。但是,往往在使用中,使用者會忘記將筆尖縮回或將筆帽蓋上,往往筆帽也容易脫落,這就容易造成筆芯的筆尖得不到保護的狀態(tài),如果筆掉落到地面或者發(fā)生撞擊,容易損傷筆尖,筆尖一旦損傷,筆芯便無法使用,造成了浪費。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提出一種簡易防摔筆,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筆芯的筆尖無法得到良好保護的問題。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xiàn)的:
一種簡易防摔筆,包括筆桿,所述筆桿的下端設有筆頭,所述筆桿的上端設有尾蓋;
所述筆桿為中空的柱體,所述筆桿的內壁上設置有遮擋板,所述遮擋板的中部設置有第一穿通孔;
所述筆頭包括一尖端向下的錐形部和位于所述錐形部上方的滑動管,所述滑動管容置于所述筆桿的下端內部;
所述滑動管的上端與所述遮擋板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件;
所述滑動管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向內凹陷的滑槽,若干所述滑槽環(huán)繞所述滑動管的外壁一周;
所述滑槽具有一傾斜的內斜壁,所述內斜壁的上端位于所述滑動管的外壁處,所述內斜壁的下端向所述滑動管的內側延伸;
所述筆桿的下端設置有若干通孔,若干所述通孔環(huán)繞所述筆桿一周;所述筆桿外壁上的通孔處覆蓋有彈性膜片,所述彈性膜片的邊緣固定在所述筆桿上;
所述通孔內容置有按壓柱,所述按壓柱的里端抵靠在所述滑槽的上端;所述按壓柱的外端固定在所述彈性膜片上;
所述筆桿內容置有筆芯,所述筆芯穿設于所述第一穿通孔內;所述筆芯的尾端固定在所述尾蓋上;所述筆芯的筆尖容置于所述錐形部內。
進一步地,所述錐形部的上端面的直徑與所述筆桿的外徑相同,所述滑動管的外徑與所述筆桿的內徑相同。
進一步地,所述按壓柱的里端為弧形面。
進一步地,所述尾蓋的內側設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容置于所述筆芯的尾端內部。
進一步地,所述彈性復位件為彈簧。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為:
本發(fā)明的簡易防摔筆結構簡單,設計合理;彈性復位件將筆頭向外推出,將筆芯的筆尖保護起來,避免掉落對筆尖的損傷;當使用者進行書寫時,使用者的手指會將彈性膜片按壓變形,使得內部的按壓柱向內移動,則滑動管受壓上移,按壓柱沿著內斜壁向下滑動,筆頭上移,使得筆芯的筆尖露出筆頭,可以進行書寫;根據(jù)使用者是否處于握筆書寫姿勢,來控制筆頭的伸出與縮回,避免筆芯的筆尖在掉落或撞擊時受到損傷;本發(fā)明可以更換筆芯,重復使用,成本低廉。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一個實施例的下半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其中:
1、筆桿;2、尾蓋;3、遮擋板;4、第一穿通孔;5、錐形部;6、滑動管;7、彈性復位件;8、滑槽;9、內斜壁;10、通孔;11、彈性膜片;12、按壓柱;13、筆芯;14、固定柱。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如圖1-2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簡易防摔筆,包括筆桿1,這里的筆桿1為圓柱形,所述筆桿1的下端設有筆頭,所述筆桿1的上端設有尾蓋2,尾蓋2與筆桿1固定,可以通過常見的螺合的方式固定,方便拆卸以更換筆芯13。
所述筆桿1為中空的柱體,所述筆桿1的內壁上設置有遮擋板3,所述遮擋板3的中部設置有第一穿通孔104;所述筆頭包括一尖端向下的錐形部5和位于所述錐形部5上方的滑動管6,所述滑動管6容置于所述筆桿1的下端內部;所述滑動管6的上端與所述遮擋板3之間設置有彈性復位件7。
所述滑動管6的外壁上設置有若干向內凹陷的滑槽8,若干所述滑槽8環(huán)繞所述滑動管6的外壁一周;所述滑槽8具有一傾斜的內斜壁9,所述內斜壁9的上端位于所述滑動管6的外壁處,所述內斜壁9的下端向所述滑動管6的內側延伸。
所述筆桿1的下端設置有若干通孔10,若干所述通孔10環(huán)繞所述筆桿1一周;所述筆桿1外壁上的通孔10處覆蓋有彈性膜片11,所述彈性膜片11的邊緣固定在所述筆桿1上,彈性膜片11向外凸起。
所述通孔10內容置有按壓柱12,所述按壓柱12的里端抵靠在所述滑槽8的上端;所述按壓柱12的外端固定在所述彈性膜片11上。
所述筆桿1內容置有筆芯13,所述筆芯13穿設于所述第一穿通孔104內;所述筆芯13的尾端固定在所述尾蓋2上;所述筆芯13的筆尖容置于所述錐形部5內。
本實施例中,所述錐形部5的上端面的直徑與所述筆桿1的外徑相同,所述滑動管6的外徑與所述筆桿1的內徑相同。則滑動管6可沿筆桿1滑動,當滑動管6上移一定距離后,錐形部5的上端抵靠在筆桿1的下端,便不可再上移。
本實施例中,所述按壓柱12的里端為弧形面,弧形面可減小與內斜壁9的摩擦力,便于按壓實現(xiàn)滑動。
本實施例中,所述尾蓋2的內側設置有固定柱14,所述固定柱14容置于所述筆芯13的尾端內部。通過固定柱14可以簡單方便的將筆芯13進行固定。
本實施例中,所述彈性復位件7為彈簧,也可以采用其他結構的彈性部件。
本實施例工作時,當使用者需要進行書寫時,使用者的手指會握持筆桿1的下端,將彈性膜片11向內按壓,本實施例中若干彈性膜片11環(huán)繞筆桿1設置,便于手指的按壓,無需在某一特定位置進行按壓;彈性膜片11受力變形,向內彎曲,進而帶動按壓柱12向內移動,當若干按壓柱12同時向內移動時,滑動管6受到擠壓而向上移動,即按壓柱12貼著內斜壁9向下滑動;滑動管6上移,彈性復位件7受壓收縮;此時錐形部5隨著上移,筆芯13的筆尖露出錐形部5下端,可以進行書寫;當書寫完成后,一旦手指離開彈性膜片11,彈性膜片11復位,使得按壓柱12復位,此時彈性復位件7復位,推動滑動管6和錐形部5下移,將筆芯13的筆尖覆蓋,起到保護作用。
本實施例根據(jù)使用者是否處于握筆書寫姿勢,來控制筆頭的伸出與縮回,避免筆芯13的筆尖在掉落或撞擊時受到損傷;本發(fā)明可以更換筆芯13,重復使用,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發(fā)明,凡在本發(fā)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