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等離子體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592266閱讀:17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等離子體顯示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顯示圖像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尤其涉及具有驅動多 個電極的驅動電路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人們知道有下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具有地
址電極(7 K^7電極)、維持(甘義于OO電極(在下面稱為"X 電極")和掃描電極(在下面稱為"Y電極"),驅動電極而使其放電, 利用伴隨氣體放電的發(fā)光,在顯示器中顯示圖像(例如參照,日本特 開2005—121718號專利文獻)。
圖1為表示在現有技術中采用的3電極面放電型等離子體顯示裝 置200的基本結構的圖。
在圖1中,在等離子體顯示裝置200中,設置有等離子體顯示面 板10;鄰接而設置的多個X電極(Xl、 X2、 X3、…);與其平行而鄰 接設置的多個Y電極(Yl、 Y2、 Y3、…);按照與它們相垂直的方式 設置的多個地址電極(Al、 A2、 A3、…)。
X電極和Y電極設置于構成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的第1基板(圖 中未示出)上,其表面由電介質(誘電體)層覆蓋。地址電極設置于 與第1基板相對而設置的第2基板上,其表面仍由電介質層覆蓋。在 第2基板上,還在地址電極之間設置有與地址電極平行地延伸的分隔 壁,在該分隔壁的槽上形成熒光體層,然后,按照規(guī)定的間距將第1 基板和第2基板貼合,在兩個基板之間,形成放電空間。在該放電空 間中,密封有將氖和氙等混合后的放電氣體,在鄰接的同組的X電極 和Y電極,與地址電極的交叉部分,形成顯示單元。
另外,如圖1所示,在地址電極連接設置有地址驅動器20,在Y 電極連接設置有Y掃描驅動器30,在X電極連接設置有X維持電路 60,驅動各個電極。另外,Y掃描驅動器30構成為,與Y維持電路40連接,在Y維持電路40產生的驅動信號通過Y掃描驅動器30送給 Y電極。
此外,地址驅動器20、 X維持電路60、 Y掃描驅動器30和Y維 持電路40分別與控制電路70連接,控制電路70進行電極整體的驅動 控制,控制放電,進行顯示面板10的顯示控制。
還有,X維持電路60僅僅具有l(wèi)個輸出,對共同連接的各X電極 進行一樣的控制。與此相對,地址驅動器20分別獨立地控制地址電極, Y掃描驅動器30分別獨立地控制Y電極。
圖2為表示圖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200的驅動波形的圖。地址 顯示分離方式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200的基本驅動序列具有,使全部 顯示單元為相同的狀態(tài)的復位(!i七:y卜)期間;選擇所點亮的顯示 單元的地址(7K^7)期間;使已選擇的顯示單元發(fā)光的維持(寸 7xO)期間。
像圖2所示的那樣,在復位期間,在全部地址電極施加電壓Va, 在共同的X電極上施加Vw,在全部的Y電極上施加0V。由此,在全 部顯示單元的X電極和地址電極與Y電極之間產生放電,全部顯示單 元成為一樣的狀態(tài)。
在隨后的地址期間,在共同的X電極上施加電壓Vx,在全部Y 電極上施加一Vyl,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依次在Y電極上施加一Vy的掃 描脈沖,在施加有掃描脈沖的Y電極和施加有地址脈沖的地址電極之 間,產生地址放電,在所點亮的顯示單元的電極上的電介質層的表面 上累積壁電荷,在依次將掃描脈沖施加于全部Y電極上的同時,施加 地址脈沖,由此,選擇所發(fā)光的顯示單元。
在維持期間,在將電壓Va施加于地址電極上的狀態(tài)下,在Y電極 和X電極上交替地施加電壓Vs的維持脈沖。在于地址期間形成壁電荷 的顯示單元中,基于壁電荷的電壓與維持脈沖的電壓Vs疊加,超過放 電開始電壓,產生維持放電,但是,在于地址期間沒有形成壁電荷的 顯示單元中,不超過放電開始電壓,不產生維持放電。由于在產生維 持放電的顯示單元中,通過維持放電,形成相反極性的壁電荷,故如 果接著在X電極上施加維持脈沖,則產生維持放電。接著,如果反復 施加維持脈沖,則放電被維持。像這樣,在等離子體顯示裝置200的驅動序列中,具有地址期間 和維持期間,但是,對于Y電極,由Y掃描驅動器30和Y維持電路 40分擔其作用。gp,在地址期間,由于需要逐個地驅動Y掃描電極, 故采用可逐個地單獨驅動的驅動IC,圖1中的Y掃描驅動器30承擔 其功能。另一方面,在維持期間,不必逐個地驅動Y掃描電極,采用 一起地在多個電極上施加電壓的驅動電路,圖1中的Y維持電路40承 擔其功能。
針對由上述Y掃描驅動器30和Y維持電路40構成的Y電極驅動 電路,提出了設置有電力回收電路的技術(例如,參照日本特開 2003—330405號專利文獻)。
圖3為表示現有技術的具有電力回收電路的Y電極驅動電路55的 結構實例的圖,其表示的是具有2系統(tǒng)的電力回收通路,將維持電壓 Vs和一Vs交替地施加于X電極和Y電極上的形式的Y電極驅動電路 的具體的結構實例。
在圖3中,Y電極驅動電路55由Y掃描驅動器30與Y維持電路 40構成。另外,形成復位信號的復位電路省略。CL為Y電極,構成 電容性負載。
在圖3中,掃描驅動器30通過設置于各Y電極上的各自驅動器構 成,每個各自驅動器包括晶體管Q1、Q2和與其并列設置的二極管D31、 D32。 g口,圖3所示的掃描驅動器為與1個電極相對應的各自驅動器的 l個。在圖2所說明的掃描期間,控制晶體管Q1、 Q2的導通截止,在 作為電容負載的電極CL上施加掃描脈沖。
另一方面,維持電路40包括晶體管CU、 CD,與維持電壓潟連接。 晶體管CU為輸出維持電壓源的陽極電壓Vs的元件,晶體管CD為輸 出維持電壓源的陰極電壓一Vs的元件。另外,晶體管CU、 CD的柵極 分別與相位調整電路41, 42連接。所施加的維持信號CUG、 CDG的 相位通過相位調整電路41, 42而調整,該信號被輸入到晶體管CU、 CD的柵極中。
此外,維持電路40具有電力回收電路,電力回收電路由Y維持電 路40的電容器C10,線圈LIO、 L20, 二極管D33、 D34和晶體管LU、 LD構成。C1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通過晶體管LU、 二極管D33和線圈LIO,與Y掃描驅動器30的晶體管Q1連接,并且通過晶體管LD、 二極管D34和線圈L20,與晶體管Q2并聯(lián)連接。施加于晶體管LU、 LD的柵極上的信號LUG、 LDG的相位也通過相位調整電路43、 44而 被調整,然后,該信號施加于柵極上。
圖4為具有上述電力回收電路的Y電極驅動電路55中的維持電壓 波形和電流波形的實例。
圖4 (a)為表示維持電壓波形的實例的圖。在圖4 (a)中,在輸 出維持電壓的維持期間,掃描驅動器30的輸出固定在低電平,維持波 形通過掃描驅動器30,輸出給Y掃描電極。
在圖4 (a)中,最初的晶體管LU導通,通過線圈L10和電容性 負載CL,產生LC共振,因LC共振,電壓波形緩慢地上升。另外, 在達到某程度的大小的地點,晶體管CU導通,輸出維持電壓Vs。然 后,在將輸出電壓Vs輸出,電壓下降時,晶體管LD導通。此時,通 過線圈L20和電容性負載CL,產生LC共振,維持電壓輸出緩慢地下 降。接著,在變小某程度的部位,晶體管CD導通,陰極側的電壓一 Vs作為維持電壓而輸出。
圖4 (b)為表示與圖4 (a)所示的維持電壓波形相對應的維持電 流波形的圖。維持電流為數A左右的大電流,如果該電流通過掃描驅 動器30,則掃描驅動器30的發(fā)熱成為問題。
為了防止上述發(fā)熱,人們提出將掃描驅動器30分為多個而并聯(lián)連 接,將電流分散的方法(參照例如,日本特開2005—121718號文獻)。
圖5為表示現有技術的掃描驅動器30的驅動IC(Integrated Circuit, 集成電路)的輸出端子和Y電極的關系的圖。
在圖5中,例如,為了驅動掃描電極Y1,驅動IC21 — 1的01輸 出端子和驅動IC21—2的Ol輸出端子這兩者被連接。即,通過2個驅 動IC,驅動l個掃描電極。
像這樣,為了驅動1個電極,通過將掃描驅動器30的驅動IC并 聯(lián)連接,能夠將電流分散,抑制發(fā)熱。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開2005—121718號文獻所述的方案中,由于 掃描驅動器與各自的電極并聯(lián),故驅動IC的元件數量增加。例如,如 果為相對各自的電極,2個并列的掃描驅動器的結構,則具有元件數量為2倍,電路成本增加的問題。
另外,在日本特開2005—121718號文獻的方案中,從并聯(lián)連接的 掃描驅動器送向同一電極的輸出的時刻必須一致,如果產生驅動信號 的上升和下降的錯位,則成為一個驅動IC的高電位側的切換用晶體管 和另一驅動IC的低電位側的切換用晶體管同時導通的狀態(tài),雖然為較 短時間,但是存在流過貫通電流的可能性,這樣,具有必須按照不導 致這樣的狀態(tài)的方式進行使布線的長度相同等的細微的考慮的麻煩。

發(fā)明內容
于是,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減少驅動電路的元件數量的同時, 抑制發(fā)熱,實現成本的降低,并采取發(fā)熱抑制的應對措施的等離子體 顯示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第1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為包括多 個電極、與驅動該多個電極的驅動電路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
征在于
上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多個驅動IC與上述多個電極的各個并 聯(lián)連接,并聯(lián)連接的上述多個驅動IC通過在相互不同的時間將電流 供向上述電極的l個,驅動上述多個電極的各個。
由此,通過驅動IC的并聯(lián)連接,可實現發(fā)熱的應對措施,并且驅
動ic能夠同時用作掃描驅動器和維持電路,能夠減小驅動電路所需要
的元件數量,實現電路成本的降低。
第2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l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中, 上述驅動IC包括多個輸出端子,該多個輸出端子的各個與上述
多個電極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
由此,即使對于大畫面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仍能夠適當地設置
驅動IC。
第3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示裝 置中,
與上述多個電極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的上述驅動IC中的至少1個為 可進行高電平和低電平的2種電壓的輸入并可進行高電平輸出、低 電平輸出和高阻抗輸出的3個狀態(tài)的輸出的IC。由此,即使在信號的切換時,仍能夠在防止貫通電流的同時,進 行數字信號控制。
第4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2或第3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示裝
置中,
與上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的上述驅動IC中的至少1 個為可分別對上述多個輸出端子進行輸出控制的IC。
由此,通過驅動IC,能夠進行顯示單元驅動序列的地址期間的電 極掃描。
第5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 第4中任一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 示裝置中,
上述多個電極為Y電極;
上述驅動IC輸出地址脈沖和/或維持電壓。
由此,對于Y電極的地址期間和維持期間這兩者,能夠抑制發(fā)熱, 同時執(zhí)行驅動序列。
第6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 第5中任一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 示裝置中,
上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上述多個驅動IC被分為第1組和第2 組而與上述多個電極的各個連接,
第1組的上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與電源的陽極連接, 第1組的上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與上述電源的陰極連
接,
上述第2組的上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和上述第2組的上 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經由線圈和二極管,與上述電源的大致 中間電位的連接點連接。
由此,能夠減少驅動電路所采用的元件數量,能夠降低電路成本。 第7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1 第5中任一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 示裝置中,
上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上述多個驅動IC被分為第1組和第2 組而與上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連接,
第1組的上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與電源的陽極連接, 第2組的上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與上述電源的陰極連接,
上述第1組的上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和上述第2組的上 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經由線圈和二極管,與上述電源的大致 中間電位的連接點連接。
由此,能夠使第1組和第2組的驅動IC的通過電流相等,能夠均 勻地分擔發(fā)熱量,能夠高效率地分散熱量。
第8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6或第7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示裝 置中,
上述多個電極為電容性負載;
基于LC共振電路的電力回收電路由所述線圈、所述二極管和 所述電容性負載構成。
由此,能夠有助于等離子體顯示裝置的電能效率的提高。
第9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為包括多個電極、與驅動該多 個電極的驅動電路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多個半導體輸出元件與上述多個電極 的各個連接,該多個半導體輸出元件包括將二極管加以組合并將相 互的電極連接加以絕緣的二極管陣列,
并聯(lián)連接的上述多個驅動ic通過在相互不同的時刻(夕一 $ y
夕、')將電流供向上述電極的1個,驅動上述電極的各個。
由此,能夠形成采用外設二極管并抑制發(fā)熱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
可謀求價格的進一步降低。
第IO發(fā)明的特征在于,在第9發(fā)明涉及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中, 上述多個電極為電容性負載,
上述二極管陣列的高電平輸入端子和低電平輸入端子與線圈連 接,基于LC共振電路的電力回收電路由該線圈和上述電容性負載 構成。
由此,在采用二極管陣列謀求價格降低的同時,還能夠提高等離 子體顯示裝置的電力效率。
采用本發(fā)明,能夠形成減少使用元件數量,降低驅動電路的成本, 并且抑制了發(fā)熱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


圖1為已有技術的3電極面放電型等離子體顯示裝置200的基本 結構圖2為表示圖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200的驅動波形的圖; 圖3為表示具備現有技術的電力回收電路的Y電極驅動電路55的 結構實例的圖4為現有技術的Y電極驅動電路55的維持電壓和電流波形的實 例,圖4 (a)為表示維持電壓波形的實例的圖,圖4 (b)為表示與維 持電壓波形相對應的維持電流波形的圖5為現有技術的掃描驅動器30的驅動IC的輸出端子和Y電極 的關系圖6為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基本結構圖; 圖7為實施方式1的驅動電路50和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的電路 結構圖8為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維持波形圖,圖8 (a)為輸出電壓的波形圖,圖8 (b)為維持電流波形圖9為實施方式2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a的驅動電路5'0a的電 路結構圖10為實施方式2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維持波形圖,圖10 (a)為維持電壓波形圖,圖10 (b)為維持電流波形圖11為實施方式3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b的驅動電路50b的 電路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對用于實施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方式進行說明。 實施方式1
圖6為適用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基本 結構圖。
在該圖6中,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60由等離子體顯 示面板10,地址驅動器20,驅動電路50, X維持電路60,控制電路 70構成。在圖6中,實施方式1的顯示裝置100與圖1的現有技術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不同之處在于去除Y掃描驅動器30和Y維 持電路40,添加了驅動電路50。另外,對于其它的組成部件,與圖1 的組成部件相同,賦予同一標號,省略對其的說明。
驅動電路50為用于使構成設置于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上的顯示 單元(圖中未示出)的電極驅動的電路。驅動電路50能夠在電極的驅 動序列的地址期間和維持期間的2個期間驅動電極。于是,驅動電路 50能夠很好地適用于在地址期間和維持期間的兩者均驅動的Y電極。 但是,并沒有限于此的意思。
驅動電路50,在現有技術中,在地址期間,Y掃描驅動器30驅動 Y電極,在維持期間,Y維持電路40動作,通過Y掃描驅動器30, 驅動Y電極,對應于這種情況,能夠通過1個驅動電路,在2個期間 驅動Y電極。于是,驅動電路50構成比現有技術的單純地將Y掃描 驅動器30和Y維持電路40組合的驅動電路55簡單的驅動結構,組成 部件數量也減少,能夠按照低成本得以實現。
下面,通過圖7,對具有實施方式1的驅動電路50的等離子體顯 示裝置100的驅動電路50進行具體描述。
圖7為實施方式1的驅動電路50和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的電路 結構圖。在圖7中,裝載于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中的 驅動電路50由電氣地構成電容性負載的多個電極CL1、…、CLn;掃 描驅動器A51;掃描驅動器B52; 二極管D1、 D2;線圈L1;電容器 Cl、 C2;電源Vs構成。
電極CL1、…、CLn為構成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的顯示單元的電 容性負載。電極CLl、…、CLn例如,可與作為Y電極的,Y電極Y1、…、 Yn相對應。于是,電極CL1、…、CLn可按照覆蓋等離子體顯示面板 10的基本整體區(qū)域的方式,由多個電極CL1、…、CLn構成,設置于 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的整體。
掃描驅動器A51和掃描驅動器B52為用于在電極CL1、…、CLn 上施加電壓,供給電流的驅動電路,可由具有多個輸出的驅動IC構成。 構成掃描驅動器A51和掃描驅動器B52的驅動IC,在各掃描驅動器 A51,掃描驅動器B52的內部,設置多個(al an、 bl bn)晶體管 LU、 LD、 CU、 CD,具有多個輸出,各輸出端子分別與各多個電極CL1、…、CLn連接而構成。
另夕卜,掃描驅動器A51和掃描驅動器B52按照與1個電極CLn相 互并聯(lián)連接的方式構成。由此,能夠將由掃描驅動器A51,掃描驅動 器B52產生的熱量分散給兩者。g卩,從功能上,掃描驅動器A51和掃 描驅動器B52中的任意一者也可僅僅為l個,但是,在本實施方式中, 2個掃描驅動器A51,掃描驅動器B52與1個電極CLn并聯(lián)連接,由 此,可將其發(fā)熱分散于兩者,能夠抑制發(fā)熱。
掃描驅動器B52由晶體管CU、 CD的組構成,晶體管CU的源極
(y—7)和晶體管cd的漏極(K^,y)連接,其連接點與電極
CL1、…、CLn連接。另夕卜,晶體管CU、 CD的組對應于電極CL1、…、 CLn而配備n個,各自對應于各電極CL1、…、CLn而連接。
另夕卜,在掃描驅動器B52中,晶體管CU的漏極與電源Vs的陽極 側連接,晶體管CD的源極與電源Vs的陰極側連接。于是,實現現有 技術的維持電路40的晶體管CU, CD的功能。另外,如果使晶體管 CU導通,則掃描驅動器B52輸出高電平電壓,如果晶體管CD導通, 則輸出低電平。此外,為了防止下述狀態(tài),即,在晶體管CU和晶體 管CD的導通截止的切換時,切換時刻錯位,導通信號的上升和截止 信號的下降重合,貫通電流從高電位側流向低電位側的晶體管的狀態(tài), 晶體管CU、 CD為可高阻抗輸出的結構也可以。
在掃描驅動器B52中,由于能夠通過上述晶體管CU、 CD的導通 截止的切換,輸出脈沖信號,故能夠在電極CL1、…、CLn的驅動序 列的地址期間,對電極CL1、…、CLn進行掃描。另外,由于晶體管 CU、 CD的組分別與電極CL1、…、CLn連接,故掃描驅動器B52作 為可分別對各電極CL1、…、CLn進行掃描輸出的驅動IC構成。于是, 掃描驅動器B52,既可作為具有多個輸出端子,并且它們的輸出中的 至少1個可分別進行輸出控制的驅動IC構成,也可是全部的輸出端子 分別進行輸出控制。
此外,掃描驅動器B52也可不必由l個構成,還可這樣形成,艮口, 按照幾個組(例如,Y1 Y64、 Y65 Y128、…)對構成等離子體顯 示面板10的畫面整體的電極進行分割,分別相對各自的組,形成掃描 驅動器B52,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整體具有掃描驅動器B52的集合組也可以。在此情況下,在1個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內部,具 有多個(例如,Bl Bm個)作為驅動IC的掃描驅動器B52,通過多 個驅動IC而形成掃描驅動器B52的1組。也可將這樣的掃描驅動器 B52的組稱為,例如第1組。
掃描驅動器A51與掃描驅動器B52相同,由晶體管LU和LD的 組構成,晶體管LU的源極和晶體管LD的漏極連接,其連接點構成l 個輸出。另外,其輸出端子與電極CL1、…、CLn連接。晶體管LU 的漏極通過二極管D1,與線圈L1的一端連接,線圈L1的另一端與通 過電容器C1、 C2將電源Vs兩分的中點的連接點S連接。此外,晶體 管LD的源極通過二極管D2,在線圈L1的一端,與二極管D1并聯(lián)連 接。
掃描驅動器A構成電力回收電路,由線圈L1、電極CL1、、 CLn 的電容性負載,構成LC共振電路。S卩,在晶體管LU導通時,電流沿 正向流過二極管D1,從晶體管LU的源極,輸出給作為電容性負載的 電極CL1、…、CLn。另外,通過線圈Ll和電極CL1、…、CLn,產 生LC共振,通過回收用電容器C1, C2回收電力。另一方面,在晶體 管LD導通時,通過從晶體管LD的源極輸出,沿正向流過二極管D2 的電流,通過電極CL1、…、CLn和線圈Ll產生LC共振,通過電容 器C1, C2回收電力。
還有,掃描驅動器A51與掃描驅動器B52相同,既可為具有多個 輸出端子的驅動IC,另外,為了覆蓋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上的全部的 電極,也可具有多組掃描驅動器A51。另外,就各輸出端子來說,既 可以至少1個可個別進行輸出控制,也可全部的輸出端子可個別進行 輸出控制。也將該掃描驅動器A51的組稱為例如,第2組的驅動IC。
在這里,在到目前為止描述的驅動電路50中,如果考慮電極 CL1、…、CLn的驅動序列的地址期間,則與掃描驅動器A51無關, 通過掃描驅動器B52,輸出脈沖信號。S卩,雖然掃描驅動器A51和掃 描驅動器B52與電極CL1、…、CLn相互并聯(lián)連接,但是,在地址期 間,不對同一電極同時輸出信號。于是,在本實施方式的等離子體顯 示裝置100中,不必考慮地址期間的掃描驅動器A51和掃描驅動器B52 的同時輸出時的時刻錯開,或輸出脈沖的上升、下降的波形重合造成的貫通電流的可能等。
另外,在通過圖3描述的現有技術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200的Y 電極驅動電路55中,不但設置有個別驅動用的Y掃描驅動器的晶體管 Ql、 Q2,而且個別設置有維持電路40的晶體管CU、 CD,但是,在 本實施方式中,掃描驅動器B52不僅起晶體管Q1、 Q2的作用,而且 還起晶體管CU、 CD的作用。即,在現有技術的掃描驅動器30的使用 方法的中,例如,即使將掃描驅動器30像圖5那樣并聯(lián)連接,采用切 換功能的也僅僅為地址期間,相對該情況,在本實施方式的等離子體 顯示裝置100的驅動電路50中,該切換功能也用于維持期間,由此, 省略作為使用于現有技術維持電路的元件的晶體管CU、 CD、 LU、 LD, 謀求成本的降低。
下面,通過圖7和圖8,對在圖7的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 置100的電極CL1、…、CLn的驅動序列的維持期間輸出的維持波形 進行說明。
圖8是表示使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動作時的維持 波形的圖。
圖8 (a)為表示對于1個電極CLn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維 持期間中的輸出電壓的波形的圖。在圖8 (a)中,在最初,晶體管LU 導通,維持電源Vs的基本中間電位的電壓從電容器Cl, C2之間的連 接點S,供向線圈L1,電流流過。該電流沿正向流過二極管D1,經由 晶體管LU而輸出,作為維持電流,經掃描驅動器A51而供向電極CLn 的電容性負載。此時,在線圈L1和電容性負載CLn之間,產生LC共 振,通過該LC共振,晶體管LU的輸出電壓像圖8 (a)所示的那樣緩 慢地上升。另一方面,如果通過LC共振,輸出電壓上升到某程度的位 置,則將掃描驅動器B52的晶體管CU切換到導通,輸出維持電源電 壓Vs。然后,對維持電源電壓Vs進行維持并輸出,在脈沖的下降, 將晶體管CU切換到截止,并且將晶體管LD切換到導通。此時,使晶 體管CU為高阻抗輸出,貫穿電流不流過晶體管CU也可。如果晶體管 LD導通,則積蓄于電容性負載CLn中的電荷通過晶體管LD和二極管 D2,流入線圈L1,產生LC共振,維持電壓波形緩慢地降低。另外, 如果通過LC共振,降低到某程度的電位,則將晶體管CD切換到導通,使輸出為接地電位OV。
像這樣,使輸出時間相互不同,而使構成掃描驅動器A51的驅動 IC的晶體管LU、 LD和構成掃描驅動器B52的驅動IC的晶體管CU、 CD導通,由此,能夠輸出圖8 (a)所示的那樣的維持電壓波形。該波 形與在已有技術的圖4 (a)中描述的維持電壓波形相同,但是,通過 較少的元件數量,實現相同的維持波形。即,在圖3所示的現有技術 的驅動電路55中,Y維持電路40采用晶體管CU、 CD、 LU、 LD,另 外,Y維持驅動器30采用晶體管Q1、 Q2,采用共計6個晶體管,而 在本實施方式的驅動電路50中,通過晶體管CU、 CD、 LU、 LD的4 個元件,實現相同的功能。S卩,在掃描驅動器A51中,組合有現有技 術的維持電路40的晶體管LU、 LD的功能,在掃描驅動器B52中,組 合有現有技術的維持電路40的晶體管CU、 CD的功能,由此,刪除單 獨的維持電路40,在掃描驅動器A51、掃描驅動器B52內實現現有技 術的維持波形生成功能。由此,能夠通過少量的晶體管而構成驅動電 路50,能夠降低電路成本。
圖8 (b)為表示維持電流波形的時間變化的圖。圖8 (b)所示的 維持波形也與圖4 (b)所示的已有技術的維持波形相同,以較少的元 件數量,實現相同功能。于是,在維持過去實現的發(fā)熱抑制的效果的 同時,以較少的元件數量,實現相同的效果。
另外,如果僅僅對現有技術的掃描驅動器30,與本實施方式的等 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驅動電路50的掃描驅動器A51、掃描驅動器 B52進行比較,則認為發(fā)熱源分散造成的發(fā)熱抑制效果為相同程度, 但是,在圖3的己有技術中,不僅掃描驅動器30的晶體管Q1、 Q2因 圖8所示的維持電流波形而發(fā)熱,而且晶體管CU、 CD、 LU、 'LD均 產生同樣的發(fā)熱。于是,在本實施方式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中, 由于元件數量減少,熱源的數量也減少,故認為與現有技術的驅動電 路55相比較,整體的發(fā)熱量受到抑制。于是,根據實施方式l的等離 子體顯示裝置IOO,不僅減少驅動電路50的組成元件,謀求成本的降 低,而且因發(fā)熱源的減少,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整體的發(fā)熱也進 一步受到抑制而得到改善。
此外,在圖8中,通過相對1個電極的驅動IC的輸出波形而進行了說明,但是,顯然,實際上Y電極可具有多個,可向各個Y電極供 給例如,圖8所示的維持波形。
在這里,如果考慮通過圖8 (b)的掃描驅動器A51和掃描驅動器 B52的各電流波形,則通過掃描驅動器A51的電流就正負雙方的電流 來說,為與電流值低、時間長的正弦波接近的部分的波形。另一方面, 通過掃描驅動器B52的電流,在正負雙方的電流中,為與電流值高的 時間寬度短的脈沖接近的形狀的波形。由此,通過掃描驅動器A51的 電流,與通過掃描驅動器B52的電流雖然不完全均等,但是,其按照 電流累積值基本相等的方式進行調整,也可按照對應于電流的差異, 改變晶體管CU、 CD、 LU、 LD的特性的方式進行調整。掃描驅動器 A51和掃描驅動器B52的電流分配或發(fā)熱量分配可考慮等離子體顯示 裝置100的驅動狀態(tài)或發(fā)熱狀態(tài),適當進行調整。 (實施方式2)
圖9為適用于實施方式2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a的驅動電路50a 的電路結構圖。在實施方式2中,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整體的結構 可與圖6的實施方式1的結構相同。另外,對于與到目前為止的說明 相同的組成元件,采用同一標號,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9中,實施方式2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a與實施方式1的 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不同之處在于掃描驅動器A51a和掃描驅動器 B52a的晶體管的組合,與驅動電路50a的電路結構。
在圖9中,掃描驅動器A51a或第2組驅動IC由晶體管CU、 LD 構成。另外,掃描驅動器B52a或第1組驅動IC由晶體管LU、 CD構 成。
艮口,實施方式2的掃描驅動器A51a,掃描驅動器B52a按照更換 實施方式1的掃描驅動器A51a的晶體管LU,與掃描驅動器B52a的晶 體管CU的方式構成。伴隨該更換,按照在實施方式1中與晶體管LU 連接的二極管D1伴隨晶體管LU移動,二極管D1、 D2與線圈L1的 連接點R的并聯(lián)連接不被破壞的方式構成。于是,在實施方式2的等 離子體顯示裝置100a的驅動電路50a的結構中,部件與晶體管CU、 CD、 LU、 LD的電連接未改變。另外,包括晶體管CU、 CD、 LU、 LD 的部件數量也與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相同,電路成本相同。
下面對具有上述結構的驅動電路50a的實施方式2的等離子體顯 示裝置100a的地址期間的動作進行說明。
在地址期間,在輸出高電平電壓時,掃描驅動器A51a的晶體管 CU導通,電源電壓Vs從晶體管CU的源極輸出。另一方面,在輸出 低電平電壓時,掃描驅動器B52a的晶體管CD導通,接地電壓0V從 晶體管CD的漏極輸出。這些輸出信號從掃描驅動器A51a,掃描驅動 器B52a,在相互不同的時間輸出。地址脈沖施加于電極CL1、…、CLn 上。另外,可在晶體管CU、 CD的導通截止的切換時,輸出高阻抗, 貫通電流不從高電壓側的晶體管CU,流向低電壓側的晶體管CD。
像這樣,同樣在實施方式2中,通過采用與電源Vs的陽極側連接 的掃描驅動器A51a的晶體管CU,和與電源Vs的陰極側連接的掃描 驅動器B52a的晶體管CD,與實施方式1相同,能夠執(zhí)行地址期間的 電極CL1、…、CLn (掃描)。在實施方式2中,由于將在地址期間中 所采用的晶體管CU、CD分散給掃描驅動器A51a和掃描驅動器B52a, 故與實施方式1不同,能夠使地址期間中的掃描驅動器A51a和掃描驅 動器B52a的通過電流相等,能夠使兩者的發(fā)熱量相等。
下面通過圖9和圖10,對維持期間的驅動電路50a的動作進行說明。
圖10為表示實施方式2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維持波形的圖。 圖10 (a)為表示維持電壓波形的時間變化的圖。
在圖10 (a)中,在最初的電壓的上升中,掃描驅動器B52a的晶 體管LU導通,從電容器Cl、 C2之間的連接點S,供給維持電源Vs 的中間電位的電壓,通過線圈Ll和二極管Dl,從晶體管LU的源極 輸出維持電壓。通過電極CL1、…、CLn和線圈Ll,產生LC共振, 像圖10 (a)所示的那樣,維持電壓緩慢地上升。另外,如果為某程度 的大小,則將掃描驅動器A51a的晶體管CU切換到導通,從源極輸出 維持電源電壓Vs的高電平電壓。此時,為了防止貫通電流,則晶體管 LU的輸出也可為高阻抗輸出。另外,在電力回收用的電容器C1、 C2 中累積電力。
對維持電源電壓Vs進行維持,伴隨時間的推移,在維持電壓的下降時,晶體管LD導通。此時,從電極CL1、…、CLn,經過晶體管 LD和二極管D2供給電壓,通過線圈L1和電容性負載的電極CL1、…、 CLn,產生LC共振。于是,因LC共振,維持輸出電壓緩慢地下降, 如果下降到某一定的電壓,則掃描驅動器B52a的晶體管CD導通,使 得維持電壓為接地電壓OV。另外,在LC共振時,可通過電容器C1、 C2回收電力。
圖10 (b)為表示與圖10 (a)的維持電壓輸出波形相對應的維持 電流輸出波形的圖。
在圖10 (b)中,通過掃描驅動器B52a的電流是通過晶體管LU、 CD的電流,成為最初的緩慢的通過晶體管LU的上升時的正的維持電 流,與最后的通過晶體管CD的下降時的負的急劇的維持電流。
另一方面,在圖IO (b)中,通過掃描驅動器A51a的電流是通過 晶體管CU、 LD的電流,為通過上升時的急劇的晶體管CU的正的電 流,與通過下降時的緩慢的晶體管LD的負的電流。
于是,通過掃描驅動器B52a的電流,以及通過掃描驅動器A51a 的電流為相反符號的緩慢的電流波形和急劇的電流波形的組合,通過 掃描驅動器A51a,掃描驅動器B52a的電流的累積量相等。由此,可 基本均等地分配掃描驅動器A51a和掃描驅動器B52a的維持期間的發(fā) 熱量,熱的分散效率提高。于是,可進一步提高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a 的發(fā)熱抑制效果。另外,由于元件數量與實施方式1相同,故與實施 方式1相同,在降低電路成本的同時,照原樣還可維持減少發(fā)熱源的 效果。
(實施方式3)
圖11為實施方式3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b的驅動電路50b與 等離子體顯示面板10的電路圖。同樣在實施方式3中,等離子體顯示 裝置100的整體結構可與圖6的實施方式1的結構相同。另外.與到 目前為止描述的相同的組成部件采用同一標號,省略對其的說明。
在圖11中,適用于實施方式3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b的驅動 電路50b由二極管陣列53、掃描驅動器52b、線圈L2、 L3、晶體管LU、 LD、電容器C1、 C2、與維持電源Vs構成。
圖11的實施方式3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b的驅動電路50b與圖7的實施方式1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的驅動電路50的不同之處 在于,代替掃描驅動器A51,而由可個別輸出的二極管陣列53,與現 有技術的電力回收的結構相同的線圈L2、 L3和晶體管LU、 LD構成。
在實施方式1和實施方式2中,作為掃描驅動器而并聯(lián)連接的驅 動IC采用同一IC,但是,其不必相同。進一步說,并聯(lián)的驅動IC中 的,可個別控制輸出的IC可具有至少1個以上。雖然為必須個別控制 輸出的地址期間,但是,在較多情況下,地址期間的電流因單位時間 的輸出頻率小,所以累積電流量也小,此期間的發(fā)熱不造成問題。
于是,在實施方式3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b中,通過具有不能 夠進行輸出的個別控制的晶體管LU、 LD的驅動IC54構成與電極 CL1、…、CLn并聯(lián)連接的驅動IC中的電力回收電路側的驅動IC。
由于對于驅動IC54,即使不能夠進行輸出的個別控制,供向各電 極CL1、…、CLn的各輸出仍相互絕緣,必須防止鄰接的輸出之間的 通電,故例如,需要采用二極管陣列53這樣的逆流防止用的元件。
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掃描驅動器52b,進行個別控制,并且實現 現有技術的維持電路40中的晶體管CU、 CD的功能,在不單獨設置這 些元件的情況下,將其省略。由此,省略了現有技術的維持電路40中 的2個晶體管CU、 CD,并且剩余的晶體管LU、 LD采用二極管陣列 53,由此,構成與過去相同的電力回收電路。例如,與采用實施方式l 的掃描驅動器B52的情況相比較,采用簡單的元件的本實施方式的驅 動電路50b的方案的成本低,或制造容易,在此情況下,也可形成僅 僅必要的部分采用維持電路組合型的掃描驅動器52b的方案。
像這樣,本發(fā)明根據按照哪種方式將Y維持電路40組合于掃描驅 動器51、 51a、 52、 52a、 52b中,可適用于各種方式,可根據用途而 適當采用適合的方式。
以上對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的實施例進行了具體描述,但是,本發(fā)明并 不限于上述實施例,在不脫離本發(fā)明的范圍的情況下,能夠對上述實 施例進行各種變形和置換。
2權利要求
1.一種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包括多個電極、與驅動該多個電極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多個驅動IC與所述多個電極的各個連接,所述多個驅動IC通過在相互不同的時間將電流供向所述電極的1個,驅動所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IC包括多個輸出端子,該多個輸出端子的各個與所述多個電極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與所述多個電極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的所述驅動IC中的至少]個為可進行高電平和低電平的2種電壓的輸入并可進行高電平輸出、低電平輸出和高阻抗輸出的3個狀態(tài)的輸出的IC。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與所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的所述驅動IC中的至少1個為可分別對所述多個輸出端子進行輸出控制的ic。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電極為掃描電極;所述驅動IC輸出地址脈沖和/或維持電壓。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所述多個驅動IC被分為第1組和第2組而與所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連接,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與電源的陽極連接, 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與所述電源的1^極連接,所述第2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和所述第2組的所 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經由線圈和二極管,與所述電源的大致中間電位的連接點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所述多個驅動IC被分為第l組和第2 組而與所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連接,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與電源的陽極連接, 第2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與所述電源的陰極連接,所述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和所述第2組的所 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經由線圈和二極管,與所述電源的大致 中間電位的連接點連接。
8. 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電極為電容性負載,基于LC共振電路的電力回收電路由所述線圈、所述二極管和 所述電容性負載構成。
9.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電極為電容性負載,基于LC共振電路的電力回收電路由所述線圈、所述二極管和 所述電容性負載構成。
10.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與所述多個電極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的所述驅動IC中的至少1個為可進行高電平和低電平的2種電壓的輸入并可進行高電平輸出、低 電平輸出和高阻抗輸出的3個狀態(tài)的輸出的IC。
11.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電極為掃描電極,所述驅動IC輸出地址脈沖和/或維持電壓。
1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所述多個驅動IC被分為第1組和第2組而與所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連接,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與電源的陽極連接, 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與所述電源的陰極連接,所述第2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和所述第2組的所 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經由線圈和二極管,與所述電源的大致 中間電位的連接點連接。
1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所述多個驅動IC被分為第1組和第2組而與所述多個電極中的各個連接,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與電源的陽極連接, 第2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與所述電源的陰極連接,所述第1組的所述驅動IC的低電平輸入端子和所述第2組的所 述驅動IC的高電平輸入端子經由線圈和二極管,與所述電源的大致 中間電位的連接點連接。
14. 一種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包括多個電極、與驅動該多個 電極的驅動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多個半導體輸出元件與所述多個電極 的各個連接,該多個半導體輸出元件包括將二極管加以組合并將相 互的電極連接加以絕緣的二極管陣列,所述多個驅動IC通過在相互不同的時刻將電流供向所述電極 的1個,驅動所述電極的各個。
15.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個電極為電容性負載,所述二極管陣列的高電平輸入端子和低電平輸入端子與線圈連接,基于LC共振電路的電力回收電路由該線圈和所述電容性負載 構成。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少驅動電路的元件數量,同時抑制發(fā)熱,實現成本的降低,并且采取發(fā)熱抑制的應對措施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該等離子體顯示裝置(100)為包括多個電極(CL1、…CLn)、與驅動該多個電極的驅動電路(50)的等離子體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電路被構成為,多個驅動IC(51、52)與所述多個電極的各個并聯(lián)連接,并聯(lián)連接的所述多個驅動IC通過在相互不同的時間將電流供向所述電極的1個,驅動所述多個電極的各個。
文檔編號G09G3/20GK101303829SQ200710199999
公開日2008年11月12日 申請日期2007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7年5月9日
發(fā)明者上中鐵也, 大貫英則, 岸智勝, 栗山博仁, 椎崎貴史, 百合誠志 申請人:株式會社日立制作所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