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成年人黄色一级片,日本香港三级亚洲三级,黄色成人小视频,国产青草视频,国产一区二区久久精品,91在线免费公开视频,成年轻人网站色直接看

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及其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2618523閱讀:366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及其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有關于一種卡片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是關于一種能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在一起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卡片,如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賀年卡、生日卡、問候卡…等),名片或其他廣告紙品(如廣告卡)等均僅能以文字或圖形來傳遞寄件者對收件者所欲表達的景物、心境、情境、情感、資訊、想法或意涵。但不論透過再多的文字記述或描述,畢竟無法如同影像及聲音的方式能簡單且真實完整的表達出寄件者所欲表達的內容。
然而今日的科技發(fā)展,將影像及聲音,或其他資訊以類比資料或數(shù)位資料直接錄制(儲存)或先經(jīng)編輯處理后再錄制(儲存)于儲存媒體(如VCD光碟片、DVD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或硬碟等)的方式已是相當普遍的一種方式。
基于上述,如何使儲存媒體承載于卡片上使的與卡片結合,讓寄件者除了如同以往的方式將其所欲表達的內容或意涵以文字表達外,還能搭配靜態(tài)影像(圖像),動態(tài)影像及聲音的方式抒發(fā)自己的創(chuàng)意及情感,乃為本創(chuàng)意的想法及欲鉆研的課題。
有鑒于傳統(tǒng)的卡片無法承載儲存媒體,于是經(jīng)發(fā)明人不斷的研究開發(fā)后,終于開發(fā)設計出本發(fā)明。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藉由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在一起,使儲存媒體成為卡片的一部份,讓使用者可以藉由卡片搭配儲存媒體的方式來呈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作及情感。
此外,拍攝旅游過程中的自然地理景物及人文活動內容已成為許多游客作為日后回憶紀念的方式,但目前尚未能結合卡片或明信片來將活動的內容或當?shù)仫L光郵寄給親朋好友分享。因此,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制作方法,藉由特定的步驟讓使用者能現(xiàn)場即時攝錄所需的影像及聲音,并制作出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該制作方式的步驟系包括有影音資料獲取步驟,錄制步驟,以及結合步驟。將上述錄制完成的儲存媒體與一卡片結合,再將的交與該人,或交與該人所指定的人,或交付至該人所指定的地點,或至指定的地點取件。前述影音資料獲取步驟可以人力手動或設備自動的方式為他人攝錄。
為了能讓審查員能更容易了解本發(fā)明的特點,請參閱以下附圖及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說明。


圖1(1)至圖1(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1A(1)至圖1A(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B(1)至圖1B(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1C(1)至圖1C(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2(1)至圖2(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2A(1)至圖2A(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3(1)至圖3(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3A(1)至圖3A(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3B(1)至圖3B(6)為將結合構造由展開至折疊完成并將儲存媒體置入固定的過程示意圖。
圖4(1)至圖4(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后的俯視圖。
圖4A(1)至圖4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后的俯視圖。
圖4B(1)至圖4B(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4C(1)至圖4C(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后的俯視圖。
圖4D(1)至圖4D(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4E(1)至圖4E(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5(1)至圖5(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5A(1)至圖5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5B(1)至圖5B(4)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6(1)至圖6(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6A(1)至圖6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7(1)至圖7(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7A(1)至圖7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
圖8(1)至圖8(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8A(1)至圖8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8B(1)至圖8B(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9(1)至圖9(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0(1)至圖10(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11(1)至圖11(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12(1)至圖12(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2A(1)至圖12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13(1)至圖13(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3A(1)至圖13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13B(1)至圖13B(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14(1)至圖14(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14A(1)至圖14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4B(1)至圖14B(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透視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4C(1)至圖14C(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5(1)至圖15(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6(1)至圖16(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16A(1)至圖16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透視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
圖17(1)至圖17(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17A(1)至圖17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17B(1)至圖17B(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17C(1)至圖17C(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示的俯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18(1)至圖18(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8A(1)至圖18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8B(1)至圖18B(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8C(1)至圖18C(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19(1)至圖19(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19A(1)至圖19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20(1)至圖20(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
圖21(1)至圖21(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22(1)至圖22(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23(1)至圖23(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透視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
圖24(1)至圖24(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24A(1)至圖24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圖24B(1)至圖24B(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24C(1)至圖24C(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
圖24D(1)至圖24D(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用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結合構造。其中,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如賀年卡、生日卡、問候卡…等)、訃文(儲存媒體內容可以是往生者的事跡,以供后人回憶)、名片、其他廣告紙品(如廣告卡、報紙…等),各類證書(如資格檢定證書、畢業(yè)證書、結業(yè)證書、ISO認證證書…等)、獎狀(如個人獎狀、企業(yè)獎狀、評鑒優(yōu)等獎狀…等)或其他紙品等;而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可以是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共可分為六種型態(tài),請參閱圖1至圖3,其為本發(fā)明的第一種型態(tài)。該型態(tài)的結合構造,為一由卡片本身或儲存媒體本身形成的固定物件,或為一與卡片本身或儲存媒體本身一體成型的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此固定物件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請參閱圖1,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一實施例,其中,圖1(1)至圖1(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打凸(或另行設計)一個凸出處10所形成,將此凸出處10插入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或是儲存媒體B上另行設置(設計)的孔洞、凹洞或凹槽,以將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卡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而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凸出處10可以是多個,而不限定為一個,且也不限定為將的插入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或儲存媒體B的孔洞、凹洞或凹槽內,如圖1A所示。
圖1A(1)至圖1A(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1A中,卡片A上共打凸(或另行設計)有三個凸出處11,12,13,藉由此三個凸出處11,12,13將儲存媒體B的外緣卡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凸出處可以是另行設置于卡片A上或與卡片A一體成型。
或如圖1B所示,其中,圖1B(1)至圖1B(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將圖1的凸出處10改為藉由打凹(或挖凹)形成的凹陷處14所取代,藉由將儲存媒體B置放入凹陷處14來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同樣的,凹陷處也可以為多個,不限定為一個。
或如圖1C所示,其中,圖1C(1)至圖1C(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將圖1A的卡片A上的三個凸出處11,12,13以儲存媒體B上一體成型的三個凸出處15,16,17所取代,搭配設于卡片A上的三個凹洞A1,A2,A3,將儲存媒體B上的凸出處15,16,17插入卡片上所設置的凹洞A1,A2,A3,而使儲存媒體B卡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前述儲存媒體B上的三個凸出處15,16,17及卡片A上的凹洞A1,A2,A3的數(shù)量并不受限制,一個或復數(shù)個以上均可。此外,前述凸出處可以是另行設置于儲存媒體B上或與儲存媒體B一體成型,而卡片上的凹洞可以是孔洞或凹槽。
值得在此說明的是,以上的復合型式也是同樣能達到效果,例如于儲存媒體上同時設有凸出處及凹洞,而于卡片上則設置有與的相對應的凹洞及凸出處。類似的結構在此將不作贅述。
請參閱圖2,圖2所示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二實施例,其中,圖2(1)至圖2(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卡片A上設計有二割孔21,22,將儲存媒體外緣適當處置入該割孔21,22內,使儲存媒體B卡制或固定于該二割孔21,22內,以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兩個割孔可以為一至多個。
或如圖2A所示,其中,圖2A(1)至圖2A(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卡片上設有四對割孔231及232,241及242,251及252,261及262,并再搭配二固定片27,28,用以取代圖2的割孔21,22的作用。將該固定片27,28分別穿過割孔231,232,241,242及251,252,262,262,然后將儲存媒體B外緣適當處置入二固定片27,28下,藉此將儲存媒體B卡制、綁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上述固定片及割孔的數(shù)目可以為一至多個,且固定片上可再加設凹槽、孔洞或凸點來輔助固定儲存媒體。前述固定片不一定是片狀,亦可以是線狀、條狀或其他形狀。
請參閱圖3,圖3所示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三實施例,其中,圖3(1)至圖3(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30于卡片A設置折疊部分31,32,該折疊部分31,32經(jīng)過折疊后(折疊位置311,321亦標示于圖上)而形成可供掛置、放置或固定儲存媒體B的形態(tài),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折疊部分可以為多個,而不限定只有一個。
或如圖3A所示,其中,圖3A(1)至圖3A(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ㄆ珹設置折疊部分33可取代圖3的折疊部分31,32,透過該折疊部分33與卡片A固定形成可供放置儲存媒體B的形態(tài),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前述折疊部分可以為一至多個。
或如圖3B所示,其中,圖3B(1)至圖3B(6)為將結合構造由展開至折疊完成并將儲存媒體置入固定的過程示意圖??ㄆ珹設置折疊部分34,35,36,37以取代圖3A的折疊部分33,其中折疊部分34,35,36上具有挖孔,該折疊部分34,35,36,37依圖式順序折疊后,挖孔即形成可供放置儲存媒體B的形態(tài),待儲存媒體B置入后,再將折疊部份37覆蓋,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折疊部分可以為一至多個。
此外,圖3的折疊部分作為結合構造的部份,亦可變更為裁剪部份,例如將卡片裁剪出一個掛鉤的形式,利用此裁剪部份來形成可供掛置、放置或固定儲存媒體的形態(tài),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且裁剪部份與折疊部份均可再挖孔或挖洞來輔助固定儲存媒體。諸如前述屬于第一型的構造尚有許多,在此僅針對較常或較易實施結構作說明,其他多于此變形在此將不贅述。
請參閱圖4至圖14,其為本發(fā)明的第二種型態(tài)。該型態(tài)的結合構造于卡片上或儲存媒體上設置(或裝設)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此固定物件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請參閱圖4,圖4所示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四實施例,其中,圖4(1)至圖4(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后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系為一設置于卡片A上的一個彈簧40,利用該彈簧40的彈性將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卡制于其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前述彈簧40可以由彈性物件所取代。
或如圖4A,其中,圖4A(1)至圖4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后的俯視圖。圖4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三個彈簧41,42,43取代圖4的一個彈簧40,利用此三個彈簧41,42,43的彈性將儲存媒體B的外緣卡制于其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彈簧可由一或多個彈性物件取代。
或如圖4B,其中,圖4B(1)至圖4B(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圖4B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個泡棉44取代圖4的彈簧40,利用泡棉的彈性將儲存媒體的鏤空處C卡制于其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泡棉可以為一至多個。
或如圖4C,其中,圖4C(1)至圖4C(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后的俯視圖。圖4C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三個泡棉45,46,47,利用此三個泡棉45,46,47將儲存媒體B的外緣卡制于其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
或如圖4D,其中,圖4D(1)至圖4D(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4D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個具有凹槽的泡棉48取代圖4的彈簧40,利用其彈性將儲存媒體的外緣卡制于其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凹槽可以改為孔洞,且形狀不限定為圓形。
或如圖4E,其中,圖4E(1)至圖4E(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4E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個能因本身形變而產(chǎn)生彈性的固定物件49,取代圖4的彈簧40,利用壓擠該固定物件49所產(chǎn)生的彈性將儲存媒體鏤空處C卡制于其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透過自身形變造成彈性的固定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此外,該彈性物件上可另設有凹槽、凹洞、孔洞或凸點。除了壓縮外,前述彈性的產(chǎn)生亦可用拉撐的方式,同樣能如壓縮般透過彈性將儲存媒體鏤空處或外緣卡制、鑲嵌或固定于其上。該裝設于卡片上的彈性物件亦可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如果是此種型式,則于卡片上會有相對用以卡合該彈性物件的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用來卡合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彈性物件。
請參閱圖5,圖5所示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五實施例,其中,圖5(1)至圖5(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設置于卡片上的三個卡制物件51,52,53,該三個卡制物件51,52,53上具有或設置有一至多個輔助固定物件511,521,531,將該卡制物件51,52,53置于卡片A上的儲存媒體B的外緣適當處(或鏤空處),藉由卡制物件51,52,53上的輔助固定物件511,521,531來將儲存媒體B卡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前述卡制物件及輔助固定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
或如圖5A,其中,圖5A(1)至圖5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5A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三個卡制物件54,55,56,此三個卡制物件54,55,56上雖無設置有如圖5般的一至多個輔助固定物件,但一樣能將儲存媒體B卡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卡制物件54,55,56并可變化其形狀以更為有利于儲存媒體與卡片的結合,且數(shù)量不一定限定為三個,可以為一至多個。
或如圖5B,其中,圖5B(1)至圖5B(4)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圖5B的結合構造于儲存媒體B上設置三個突出于儲存媒體B的卡制物件57,58,59,并搭配于卡片A上所設置的凹洞A1,A2,A3,將卡制物件57,58,59置入卡片A上所設置的凹洞A1,A2,A3,以將儲存媒體B與卡片A固定結合。前述卡制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
請參閱圖6,圖6所示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六實施例,其中,圖6(1)至圖6(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設置于卡片上的一個突出于卡片的卡制物件61,搭配設置一個輔助固定物件62,將該卡制物件61置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的內,再使輔助固定物件62與卡制物件61結合,而能將儲存媒體B卡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卡制物件61及輔助固定物件62可以為一至多個。
或如圖6A,其中,圖6A(1)至圖6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6A的結合構造為卡片上的一個突出于卡片的卡制物件61,而搭配設置的輔助固定物件62可以分別被裝設于卡片A上的一磁力物件63,及搭配的磁力可吸附物件64所取代。其中,磁力物件可為磁鐵或磁石,或包含有磁鐵或磁石成份,而磁力可吸附物件可為磁鐵,磁石,鐵片,鐵質或包含有磁鐵,磁石,鐵片,鐵質。
前述卡制物件或輔助固定物件上可再加設凹槽、凹洞、孔洞或凸點,亦可以相互整合一體;輔助固定物件可為設置于卡制物件上的可以旋轉、移動或升降的物件,其形狀并不受限制,而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
請參閱圖7,圖7所示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七實施例,其中,圖7(1)至圖7(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設置(可以是任何的方式,如縫制于卡片A上三條繩子71,72,73,透過穿繞過儲存媒體B外緣,將儲存媒體B綁制于卡片A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繩子71,72,73亦可穿繞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及儲存媒體B的外緣,來將儲存媒體B綁制于卡片A上,該繩子71,72,73可以帶子,線,皮帶,布,鐵絲或紙繩取代,并可以為一至多條。
或如圖7A,其中,圖7A(1)至圖7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圖7A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二條松緊帶74,75來取代圖7的三條繩子71,72,73,透過儲存媒體B置入松緊帶74,75與卡片A的空隙,利用松緊帶74,75伸縮束制的力量,將儲存媒體B束制于卡片A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松緊帶可以為一至多條,且其材質可以有許多種選擇。
請參閱圖8,圖8所示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八實施例,其中,圖8(1)至圖8(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固定于卡片A上具有可供掛放物體的彎折部81的支撐物件80,該彎折部81可以是將支撐物件80的一端彎折后形成,而能讓儲存媒體B掛置或放置于其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前述支撐物件80的彎折部分81亦可固定于卡片A上或儲存媒體B上,固定的方式有許多種,如以粘附方式,或是以磁力吸附的方式均可。該支撐物件80可以為一至多個,其材質可為紙質,繩,布,帶子,塑膠,泡棉,木料,金屬,魔鬼氈或磁力物件。
或如圖8A,其中,圖8A(1)至圖8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8A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加設有孔洞822的魔鬼氈82以取代圖8的支撐物件80。將該魔鬼氈82固定于卡片A上,利用其彎折后形成一彎折部821而成為可掛放物件的型態(tài),將儲存媒體B掛置于該魔鬼氈82上,再將該彎折部821上的孔洞822穿繞過魔鬼氈82本身,而將彎折部821固定于該魔鬼氈82本身,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的魔鬼氈82的數(shù)量可以為一至多個,且不一定為魔鬼氈,且其材質可以為紙質,繩,布,帶子,塑膠,泡棉,木料,金屬或磁力物件。
或如圖8B,其中,圖8B(1)至圖8B(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8B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形狀可供掛放物體的支撐物件83取代圖8的支撐物件80,將儲存媒體B掛制于該支撐物件83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前述形狀可供掛放物體的支撐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且其材質可以為紙質,繩,布,帶子,塑膠,泡棉,木料,金屬,魔鬼氈或磁力物件。
上述支撐物件可另加設凹槽、孔洞、凹孔或凸點以輔助儲存媒體與卡片的結合,且該一至多個支撐物件亦可以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
請參閱圖9,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九實施例,其中,圖9(1)至圖9(3)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個裝設于卡片上的雙面膠泡棉90,利用其粘性,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雙面膠泡棉可以雙面膠帶取代的,其可為一至多個。
請參閱圖10,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實施例,其中,圖10(1)至圖10(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二個裝設于卡片上的二環(huán)狀物件,即內環(huán)101及外環(huán)102。利用突出于卡片A上的內環(huán)101及外環(huán)102,將儲存媒體B的外緣置于外環(huán)102內側及將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置于內環(huán)102外側,使儲存媒體B于該二環(huán)狀物件所卡制,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環(huán)狀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且形狀不一定為環(huán)狀。
請參閱圖11,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一實施例,其中,圖11(1)至圖11(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個裝設于卡片A上的網(wǎng)狀物件110,儲存媒體B的部份或全部可以于該網(wǎng)狀物件110內或鑲嵌于該網(wǎng)狀物件110上,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前述網(wǎng)狀物件110可以為一至多個,其材質可為紙質,繩,布,帶子,塑膠,泡棉,木料,金屬或磁力物件。
請參閱圖12,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二實施例,其中,圖12(1)至圖12(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二個裝設于卡片A上的環(huán)扣物件121,122,以及搭配設置于環(huán)扣物件121上的可環(huán)繞的物件123。藉由如此的設計,使該環(huán)扣物件121設置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及環(huán)扣物件122設置于儲存媒體B的外緣適當處,利用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123環(huán)繞扣合環(huán)扣物件121,使儲存媒體B固定于卡片A上與的結合成為一體。前述環(huán)扣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而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可以為繩子,線,帶子,皮帶,布,鐵絲,塑膠,紙繩,泡棉或磁力物件,其外圍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包覆。值得注意的是,搭配設置于環(huán)扣物件121上的可環(huán)繞的物件123可以改設置于環(huán)扣物件122上,或是獨立于二環(huán)扣物件121,122外,或是改設置于卡片A或儲存媒體B上。此外,該環(huán)扣物件也可以設置于儲存媒體B上。
或如圖12A,其中,圖12A(1)至圖12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12A的結合構造卡片A上設置五個裝設于卡片上的圓形環(huán)扣物件124,125,126,127,128取代圖12的環(huán)扣物件121,122,并搭配設置可環(huán)繞的物件129取代圖12的可環(huán)繞的物件123,使該環(huán)扣物件124置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利用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129環(huán)繞環(huán)扣物件124,125,126,127,128,使儲存媒體B固定于卡片A上而結合成一體。前述環(huán)扣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可以為繩子,線,帶子,皮帶,布,鐵絲,塑膠,紙繩,泡棉或磁力物件,其外圍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包覆。
請參閱圖13,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一實施例,其中,圖13(1)至圖13(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裝設于卡片上一扣合物件131,132,使其置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利用扣合物件131,132相互扣合,使儲存媒體B卡制、鑲嵌或固定于卡片A上。前述扣合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該扣合物件可為魔鬼氈,鈕扣,扣子,飾扣或皮帶扣。
或如圖13A,其中,圖13A(1)至圖13A(2)分別為結合構造的構造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13A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扣合物件131,以及一其上具有扣合物件132的可彎折物件133,利用扣合物件131及扣合物件132相互扣合,將儲存媒體B卡制、鑲嵌或固定于卡片A上。前述扣合物件可以為一至多個,該扣合物件可為魔鬼氈,鈕扣,扣子,飾扣或皮帶扣。
或如圖13B,其中,圖13B(1)至圖13B(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13B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條其上具有孔洞1341的帶子134以取代圖13A的扣合物件131,并以其上具有飾扣136的帶子135來取代圖13A的具有扣合物件132的可彎折物件133。利用帶子134穿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及飾扣136,再將飾扣136的扣勾1361穿過帶子134的孔洞1341,使其相互扣合,使儲存媒體B固定于卡片A上。前述飾扣可以為一至多個,該扣合物件可為魔鬼氈,鈕扣,扣子或皮帶扣。
前述且扣合物件間可以具有連結物件以相互連接,或有連結物件與卡片或儲存媒體相互連接。
請參閱圖14,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四實施例,其中,圖14(1)至圖14(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裝設于卡片上一組卡榫物件141,142,使其置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藉由此組卡榫物件141,142的卡制或扣合,將儲存媒體B卡制或固定于卡片A上而結合成一體。前述卡榫物件可以為一至多組,且該組卡榫物件組141,142可以連接或整合成一體。
或如圖14A,其中,圖14A(1)至圖14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14A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組卡榫物件143,144以取代圖14的卡榫物件141,142,將卡榫物件143穿過儲存媒體B鏤空處C及卡片A(卡片上設置有相對應的孔洞),再將卡榫物件144穿入卡榫物件143上的孔洞1431,使卡榫物件144及卡榫物件143結合,藉此將儲存媒體B固定于卡片A上。該卡榫物件組143,144的間可以藉由繩子或鏈子等連結物件連接在一起。
或如圖14B,其中,圖14B(1)至圖14B(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透視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14B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組卡榫物件145,146取代圖14A的卡榫物件143,144。該卡榫物件146為設置于卡榫物件145底部的可伸縮,伸展或開褶物件,于卡榫物件146的縮短或褶合狀態(tài)下將卡榫物件145置入儲存媒體B鏤空處C及卡片A(卡片上設置有相對應的孔洞),再令卡榫物件146呈伸長或展開狀態(tài),藉此將儲存媒體B固定于卡片A上。此外,儲存媒體B上可以另行設計有其他孔洞,而卡片A上的孔洞數(shù)及前述卡榫物件組的數(shù)目則與儲存媒體B上的孔洞數(shù)相對應。另,卡榫物件145不一定為如圖的T狀結構,亦可以為錐狀結構或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結構。此外,卡榫物件146亦可以為一長度大于卡片上孔洞的長洞的可彎折的片狀物,而能在穿過卡片上的孔洞后回復原狀,藉此將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另外,卡榫物件146亦可以旋轉,透過旋轉卡榫物件146一個角度,在此角度下,卡榫物件146的長度大于卡片上孔洞的長度,藉此將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
或如圖14C,其中,圖14C(1)至圖14C(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14C的結合構造于卡片A上設置一錐狀軟木塞的卡榫物件147取代圖14B的卡榫物件145,146,將卡榫物件143穿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及卡片A(卡片上設置有相對應的孔洞),使儲存媒體B卡制于卡片A上而結合成一體。另,卡榫物件147不一定為如圖的錐狀結構,它可以為一端大另一端小的結構,且數(shù)量也不限定為一個。
值得一提的是,符合此型態(tài)的實施例并不只有上述幾種,例如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的磁力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或磁力可吸附物件、或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的磁力可吸附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或一至多個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磁力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或磁力可吸附物件、或一至多個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磁力可吸附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利用其間磁力的吸引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亦是符合此種類型。
請參閱圖15至圖16,其為本發(fā)明的第三種型態(tài)。其中,該型態(tài)的結合構造于卡片及儲存媒體上各裝設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中裝設于卡片上的固定物件及結合構造中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固定物件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請參閱圖15,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五實施例,其中,圖15(1)至圖15(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二個裝設于卡片A上的磁力物件151,152,搭配裝設于儲存媒體B的二個磁力可吸附物件153,154,利用其相互間的磁力吸附,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前述磁力物件及磁力可吸附物件的位置可以相反(磁力物件改裝設于儲存媒體B上,以及磁力可吸附物件則裝設于卡片A上),且均可以改為一至多個,而儲存媒體B的磁力可吸附物件亦可被磁力物件所取代。其中,該磁力物件可為磁鐵或磁石,或包含有磁鐵或磁石成份,該磁力可吸附物件可為磁鐵,磁石,鐵片,鐵質或包含有磁鐵,磁石,鐵片,鐵質。至于其形態(tài)可以為片狀或柱狀,可以在設置在儲存媒體上方或下方,或整合至儲存媒體內。此外,除了磁力以外,靜電力亦能應用于本發(fā)明。
請參閱圖16,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六實施例,其中,圖16(1)至圖16(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二組于卡片A上及儲存媒體B上各裝設具有相互扣合,榫合或粘附功能的結合物件161,162及163,164,利用該二結合物件組161,162及163,164的扣合功能,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該結合物件組亦可以相互連接整合一體;該結合物件組可為鈕扣,扣子,卡榫,雙面膠或魔鬼氈。
或如圖16A,其中,圖16A(1)至圖16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透視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圖16A的結合構造將圖16的二組結合物件161,162及163,164以魔鬼氈組165,166及167,168所取代。
前述固定物件并可再搭配設置連結固定物件與卡片的連結物件,該連結物件其可以為可彎折物件,并可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連結物件上可加設凹槽、凹洞、孔洞或凸點,固定物件與連結物件的其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而連結物件亦可利用其本身的彈性或本身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性形成可彎折物件,并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請參閱圖17至圖22,其為本發(fā)明的第四種型態(tài)。該型態(tài)的結合構造透過不設置于卡片上且不設置于儲存媒體上的一個或一個以上外加的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設計,藉該結合構造中的固定物件,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
請參閱圖17,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七實施例,其中,圖17(1)至圖17(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二個釘類物件170,171,并可搭配卡片A上的孔洞A5,A6及儲存媒體B上的孔洞B1,B2,利用該釘類物件170,171穿過儲存媒體B的孔洞B1,B2及卡片A的孔洞A5,A6,以固定儲存媒體B,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該釘類物件可為釘子,螺絲釘或鉚釘。
或如圖17A,其中,圖17A(1)至圖17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圖17A的結合構造將圖17的二個釘類物件170,171以釘類物件172所取代,以釘類物件172穿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而固定在卡片A上(卡片上可以預先設計相對應的割孔或孔洞,但并非為必須)。釘類物件172與儲存媒體B并加設有墊片E,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的結合。釘類物件頂端的長、寬或外徑如較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為大,則墊片E不一定要設置。
前述與儲存媒體間加設的墊片,除保護儲存媒體外、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的結合更為牢固、及更美觀外,并能在釘類物件頂端的長、寬或外徑較儲存媒體上的孔洞或鏤空處為小時,仍能達到固定的目的。
值得說明的是,除了本實施例外,于本發(fā)明中的各結合構造均可搭配設置一至多個用以保護儲存媒體、有利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或美觀考量的墊片,該墊片裝設于結合構造、卡片與儲存媒體間的適當處,或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墊片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該墊片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或如圖17B,其中,圖17B(1)至圖17B(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圖17B的結合構造將圖17的二個釘類物件170,171以前端可分叉具有拉撐彈性的釘類物件173,174所取代,以更有益于儲存媒體B與卡片A的結合。
或如圖17C,其中,圖17C(1)至圖17C(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示的俯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圖17C的結合構造將圖17A的一個釘類物件172以一具螺紋的釘類物件175所取代,并可搭配卡片A上設置的孔洞A7及螺帽176,將具螺紋的釘類物件175穿過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及卡片A上設置的孔洞A7,再將螺帽176栓入具螺紋的釘類物件175,以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
請參閱圖18,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八實施例,其中,圖18(1)至圖18(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個可彎折物件180,并搭配卡片A上的割孔A8,A9,利用可彎折物件180穿過卡片A上所設置的割孔A8,A9,及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后,并將可彎折物件180向兩側彎折,利用其彈性將卡片A與儲存媒體B卡制,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該可彎折物件可為鐵絲,鐵片,塑膠或利用其本身的彈性或本身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性所形成可彎折物件,或將該可彎折物件外圍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包覆。
或如圖18A,其中,圖18A(1)至圖18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18A的結合構造將圖18的一個可彎折物件180以可彎折物件181所取代,圖18的卡片A上所設置的割孔A8,A9可被卡片A上所設置的孔洞A4所取代。
或如圖18B,其中,圖18B(1)至圖18B(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18B的結合構造將圖18的一個可彎折物件180以繩子182所取代(繩子本身即為可彎折物件),圖18的卡片A上所設置的割孔A8,A9可被卡片A上所設置的孔洞A4,A5所取代,并搭配儲存媒體B的孔洞B1,B2,利用繩子182穿過卡片A上所設置的孔洞A4,A5,及儲存媒體B的孔洞B1,B2后,并將繩子182施以繩結,以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
或如圖18C,其中,圖18C(1)至圖18C(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18C的結合構造將圖18B的一個繩子182以繩子183所取代,圖18B的卡片A上所設置的孔洞A5,A6可被卡片A上所設置的孔洞A7所取代,利用繩子183穿過卡片A上所設置的孔洞A6及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后,并將繩子183施以繩結,以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
請參閱圖19,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十九實施例,其中,圖19(1)至圖19(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可彎折物件191,搭另行配設置或與可彎折物件191整合一體的磁力物件192,193,將磁力物件192,193分別置于儲存媒體B與卡片A的上下側,利用磁力物件相互吸引的特性,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被對夾于磁力物件192及193之間,而將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一體。
或如圖19A,其中,圖19A(1)至圖19A(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19A的結合構造直接將磁力物件192,193分別置于儲存媒體B與卡片A的上下側,而將儲存媒體B與卡片A夾于磁力物件192及193之間,而將二者結合一體。
請參閱圖20,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二十實施例,其中,圖20(1)至圖20(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透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具扣合功能的扣合物件200,將扣合物件200的二端分別穿過儲存媒體B上的孔洞B1(亦可以是穿過儲存媒體的鏤空處,而不另行設計孔洞),以及穿過卡片A上設計的孔洞A4,利用扣合物件200的二端相互扣合,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該扣合物件可以是本身具有扣合功能的物件,或是透過兩個以上的物件所組合或整合而成的扣合物件。該扣合物件可為魔鬼氈、鈕扣、扣子、飾扣或皮帶扣,而其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請參閱圖21,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二十一實施例,其中,圖21(1)至圖21(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組具卡榫功能的卡榫物件211,212,將卡榫物件212穿過卡片A的孔洞A4及儲存媒體的鏤空處C(亦可以是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孔洞),再將卡榫物件211卡制于卡榫物件212,藉此將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
請參閱圖22,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二十二實施例,其中,圖22(1)至圖22(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個具夾合功能的夾子類物件220,利用夾子類物件夾住卡片A與儲存媒體B,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該夾子類物件可為夾子或回紋針,或其他具夾合功能的物件。
請參閱圖23,其為本發(fā)明的第五種型態(tài)。該型態(tài)的結合構造透過儲存媒體B或卡片A本身所產(chǎn)生的粘附力,磁力或靜電力,而不透過固定物件,將其二者相互結合或固定。上述儲存媒體或卡片本身具有的粘附力,磁力或靜電力亦可由一與儲存媒體或卡片一體成型的物件所產(chǎn)生,或是儲存媒體或卡片本身即可產(chǎn)生粘附力,磁力或靜電力。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請參閱圖23,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二十三實施例,其中,圖23(1)至圖23(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透視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透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于儲存媒體B上涂有可重復粘貼的粘劑230,利用粘劑230的粘性將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
請參閱圖24至圖24C,其為本發(fā)明的第六種型態(tài)。該型態(tài)的結合構造為一為將儲存媒體固定或讓儲存媒體承載于其上的間接物件,以及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連結間接物件與卡片的連結物件,利用該連結物件來將間接物件與卡片連結或結合,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請參閱圖24,其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第二十四實施例,其中,圖24(1)至圖24(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此實施例的結合構造為一將儲存媒體B固定于其上的間接物件F,及作為連結物件的鉸鏈240,241,利用鉸鏈240,241,將間接物件F與卡片A連結,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將儲存媒體B固定間接物件F上的方式有許多種,例如是在間接物件F上設有泡棉或是用雙面膠的方式將兩者結合。
或如圖24A,其中,圖24A(1)至圖24A(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24A的結合構造將圖24中作為連結物件的鉸鏈240,241以作為連結物件的活頁環(huán)242所取代,搭配間接物件F上的孔洞F1及與卡片A上的孔洞A8,將活頁環(huán)242穿過孔洞F1及孔洞A8,再將的旋轉穿繞而連結間接物件F與卡片A,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
或如圖24B,其中,圖24B(1)至圖24B(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24B的結合構造將圖24中作為連結物件的鉸鏈240,241以魔鬼氈所取代,將魔鬼氈2431,2441及魔鬼氈2432,2442分別固定于卡片A與間接物件F上,并將魔鬼氈2431,2441及魔鬼氈2432,2442黏附一起,使間接物件F與卡片A連結,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
或如圖24C,其中,圖24C(1)至圖24C(3)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側視圖。圖24C的結合構造將圖24中作為連結物件的鉸鏈240,241以釘類物件245所取代,將釘類物件245插入穿過將儲存媒體B的鏤空處C,間接物件F的固定物件G,間接物件F及卡片A,使間接物件F及卡片A連結一起,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
或如圖24D,其中,圖24D(1)至圖24D(2)分別為藉由結合構造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示意圖,以及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的俯視圖。圖24D的結合構造將圖24中作為連結物件的鉸鏈240,241以一于卡片A所設置L型折疊部246所取代,將間接物件F粘附于L型折疊部246的一側,使間接物件F及卡片A連結一起,使儲存媒體B與卡片A結合成一體。
此類型的間接物件及連結物件的數(shù)量不限定為一個,可以是多個。
在這邊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實施例關于可以應用于結合構造及與結合構造搭配的物件(如墊片等)的材質繁多,只要達到同樣或類似的效果的材質均可,諸如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甚至可以是如頭髪、樹葉、石頭、藤蔓、動物骨頭(或角)等自然材質;或是為巧克力,蔬菜或餅干等食材。
上面所述僅為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數(shù)個實施例,其中各型的再變化或相互整合,并不受上述實施例所述及的方法所限制。與其他現(xiàn)行卡片的整合,均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范疇。
本發(fā)明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的制作方法,其步驟包括有一影音資料獲取步驟該影音資料現(xiàn)場即時為他人攝錄其所需的影像及聲音;一錄制步驟將前述影音資料直接燒錄或儲存至儲存媒體,或經(jīng)過影音編輯處理后再燒錄或儲存至儲存媒體,該影音編輯處理的來源包含現(xiàn)場即時攝錄的影像及聲音,網(wǎng)際網(wǎng)路上的影音或多媒體內容,或是由他人另行提供(例如于其他風景勝地或場所拍攝或錄攝的影片,相片,聲音),或是由他處另行取得或制作的影音資料或圖像,或其他非現(xiàn)場即時拍攝所得的影音資料;以及一結合步驟將上述錄制完成的儲存媒體與一卡片結合,再將的交與該人,或交與該人所指定的人,或交付至該人所指定的地點,或至指定的地點取件。前述影音資料獲取步驟可以人力手動或設備自動的方式為他人攝錄。
此外,錄制步驟中所使用的儲存媒體可以是空白的儲存媒體,或是原先已錄制好一段有關風景,場景,人物或當?shù)鼐坝^,生態(tài),人文活動的影音資料的儲存媒體。
前述儲存媒體系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而卡片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如賀年卡、生日卡、問候卡…等)、訃文、名片、其他廣告紙品(如廣告卡、報紙…等),各類證書(如資格檢定證書、畢業(yè)證書、結業(yè)證書、ISO認證證書…等)、獎狀(如個人獎狀、企業(yè)獎狀、評鑒優(yōu)等獎狀…等)或其他紙品等。
于本發(fā)明中,卡片的型式,卡片的外觀形狀,卡片的材質,儲存媒體的種類,結合構造的材質,是否獨立于卡片或儲存媒體,或與卡片或儲存媒體一體成型,或是另行設置,或將實施例中設置于卡片上的結合構造改為設置于儲存媒體上,或將實施例中設置于儲存媒體上的結合構造改為設置于卡片上,卡片的數(shù)量,連結物件的數(shù)量,凹槽、凹洞、孔洞及凸出處的數(shù)量等均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及范圍。此外,卡片及儲存媒體搭配的數(shù)量,與其他各種型式卡片的整合,以及凹槽、凹洞、孔洞及割孔等數(shù)量等亦不受限,諸如此類的種種改良并不受上述實施例所述及的方法所限制,均是本發(fā)明的實施例的范疇。
以上所述僅是藉由較佳實施例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然而對于該實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與變化,皆不脫離本發(fā)明的精神與范圍。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了本發(fā)明的確可達成前述的目的,實已符合專利法的規(guī)定,爰依法提出發(fā)明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
1.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結合構造,其為一由卡片本身或儲存媒體本身形成的固定物件,或為一與卡片本身或儲存媒體本身一體成型的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于卡片上打凸或設計一至多個凸出處,以此凸出處插入儲存媒體鏤空處或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一至多個孔洞、凹洞或凹槽,或以此凸出處卡制儲存媒體外緣,來將儲存媒體固定或卡制于卡片上;該結合構造亦可為與儲存媒體上一體成型或于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一至多個凸出處,搭配另行于卡片上設計的一至多個孔洞、凹洞或凹槽,藉由將儲存媒體上的凸出處插入卡片上的孔洞、凹洞或凹槽內,使儲存媒體固定或卡制于卡片上;該結合構造亦可為與儲存媒體上一體成型或于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一至多個凸出處及孔洞、凹洞或凹槽,搭配相對應于卡片上一體成型或于卡片上另行設計的一至多個孔洞、凹洞、凹槽或凸出處,藉由將凸出處插入孔洞、凹洞或凹槽內,使儲存媒體固定或卡制于卡片上。
3.如權利要求1項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于卡片上打凹或挖凹一至多個凹陷處,藉由將儲存媒體置放入陷處來將儲存媒體固定于卡片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于卡片上設有一至多個割孔,將儲存媒體外緣適當處置入該割孔上,使儲存媒體卡制或固定于該割孔上,并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所設有的一至多個割孔,可再搭配設置一至多個固定片,藉由將固定片穿過割孔,然后穿過儲存媒體鏤空處或越過儲存媒體來來將儲存媒體卡制、綁制或固定于卡片上,該固定片可與結合構造或卡片整合成一體,其上并可再加設一至多個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以輔助固定儲存媒體,該固定片亦可以是線狀或條狀,其可是或包含有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該固定片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于卡片設置一至多個裁剪部份或折疊部分,利用裁剪部份或折疊后的折疊部分來形成可供掛置、放置或固定儲存媒體的形態(tài),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另,裁剪部份及折疊部分亦可再挖孔或挖洞來輔助固定儲存媒體。
7.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固定片、裁剪部份及折疊部分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8.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結合構造可再搭配設置一至多個用以保護儲存媒體、有利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或美觀考量的墊片,該墊片裝設于結合構造、卡片與儲存媒體間的適當處,或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墊片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該墊片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9.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訃文、名片、證書、獎狀或其他廣告紙品。
10.如權利要求1、2、3、4、5或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11.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結合構造,其為一設置于卡片上或儲存媒體上的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設置于卡片上的一至多個彈性物件,該彈性物件上可另設有一至多個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利用壓擠或拉撐該彈性物件,使其產(chǎn)生的彈性將儲存媒體鏤空處或外緣卡制、鑲嵌或固定于其上,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該一至多個彈性物件可各為不同的材質,該裝設于卡片上的彈性物件亦可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而于卡片上會有相對用以卡合該彈性物件的一至多個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用來卡合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彈性物件。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彈性物件所具有的彈性可以是透過形變所造成的。
14.如權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彈性物件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15.如權利要求11項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設置于卡片上的一至多個突出于卡片的卡制物件,藉由將卡制物件設置于儲存媒體的鏤空處內,或將該卡制物件設置于儲存媒體外緣適當處來將儲存媒體卡制或固定于卡片上,另可設置一至多個輔助固定物件以輔助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該輔助固定物件可與卡制物件整合成一體或與卡制物件一體成型,設置于卡片上的卡制物件亦可改為設置于儲存媒體上,而于卡片上則可以依需要設置相應于卡片上的卡制物件的一至多個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卡制物件或輔助固定物件上可再加設一至多個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亦可以相互整合一體;輔助固定物件可為設置于卡制物件上的可以旋轉、移動、升降、伸縮或開褶的物件,其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
17.如權利要求15或1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卡制物件及輔助固定物件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18.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為縫制或裝設于卡片上的一至多條的繩子、帶子、松緊帶,透過其穿繞儲存媒體鏤空處或其外緣,或透過其伸縮束制的力量,而能儲存媒體綁制、卡制或固定于卡片上,并可搭配繩結。
19.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裝設于卡片上的一至多個形狀可供掛放物體的物件,或裝設于卡片上的一至多個可彎折成供掛放物體形態(tài)的物件,彎折部份并可設計為再彎折后能再固定于該物件本身、卡片或儲存媒體上,以將儲存媒體掛置、放置或固定于該固定物件上;該一至多個形狀可供掛放物體的物件,或裝設于卡片上的一至多個可彎折成供掛放物體形態(tài)的物件可另加設一至多個凹槽、孔洞、凹孔或凸出處,且該一至多個形狀可供掛放物體的物件,或裝設于卡片上的一至多個可彎折成供掛放物體形態(tài)的物件可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
20.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的雙面膠或雙面膠泡棉,利用其粘性,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粘合成一體,該裝設于卡片上的雙面膠或雙面膠泡棉亦可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
21.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設置于卡片上一至多個環(huán)狀物件,環(huán)狀物件可設計為能將儲存媒體外緣置于環(huán)狀物件內側,或可設計為將儲存媒體鏤空處置于環(huán)狀物件外側,或可設計為同時將儲存媒體外緣置于一環(huán)狀物件內側及將儲存媒體鏤空處置于另一環(huán)狀物件外側,使儲存媒體能與卡片結合。
2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的網(wǎng)狀物件,儲存媒體的部份或全部可以置放于該網(wǎng)狀物件內或鑲嵌于該網(wǎng)狀物件上。
23.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裝設于卡片上的一至多個環(huán)扣物件,并搭配一至多條可環(huán)繞的物件,將該環(huán)扣物件設置于儲存媒體鏤空處或設置于儲存媒體外緣適當處,再將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穿繞過儲存媒體外緣、儲存媒體鏤空處或環(huán)扣物件,再與環(huán)扣物件環(huán)繞固定或扣合,或透過編制繩結來將該可環(huán)繞物件與環(huán)扣物件結合,使儲存媒體卡制、鑲嵌或固定于卡片上,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可獨立于卡片、設置于卡片、或整合于卡片上;或獨立于環(huán)扣物件,設置于環(huán)扣物件,或整合于環(huán)扣物件上;或獨立于儲存媒體、設置于儲存媒體、或整合于儲存媒體上,且該裝設于卡片上的環(huán)扣物件亦可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
24.如權利要求23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可以經(jīng)過折疊后,再穿繞過儲存媒體外緣,儲存媒體鏤空處或環(huán)扣物件,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可以為繩子、線、帶子、皮帶、布、絲、麻、鐵絲、塑膠、紙繩、泡棉、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該可環(huán)繞的物件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25.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裝設于卡片上一至多個扣合物件,使其設置于儲存媒體鏤空處或設置于存媒體外緣適當處,利用扣合物件的扣合,使儲存媒體卡制、鑲嵌或固定于卡片上,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該裝設于卡片上的扣合物件亦可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該扣合物件可為魔鬼氈、鈕扣、扣子、飾扣或皮帶扣,且扣合物件間可以具有連結物件以相互連接,或有連結物件與卡片或儲存媒體相互連接。
26.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裝設于卡片上的一至多組卡榫物件,使其置于儲存媒體鏤空處或設置于存媒體外緣適當處,并可搭配于卡片或卡榫上設置一至多個凹槽、凹洞、榫孔或孔洞,利用該組卡榫物件的結合、扣合、伸縮、開褶或旋轉來將儲存媒體卡制、鑲嵌或固定于卡片上,藉此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該組卡榫物件可以透過連結物件相連接,或整合于一體,該組卡榫物件亦可改為裝設于儲存媒體上。
27.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卡榫物件,藉由穿過設置于卡片的一至多個孔洞,以及穿過儲存媒體鏤空處或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孔洞來使儲存媒體卡制于卡片上而與卡片結合為一體。
28.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卡榫物件,于卡片設有一至多個孔洞,該卡榫物件為長度大于卡片上孔洞的長洞的可彎折的片狀物,而能在穿過儲存媒體鏤空處或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孔同,以及穿過卡片上的孔洞后回復原狀,藉此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
29.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的磁力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或磁力可吸附物件、或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的磁力可吸附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或一至多個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磁力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或磁力可吸附物件、或一至多個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磁力可吸附物件并搭配磁力物件,利用其間磁力的吸引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該磁力物件可為磁鐵或磁石、或包含有磁鐵或磁石成份,該磁力可吸附物件可為磁鐵、磁石、鐵片、鐵質或包含有磁鐵、磁石、鐵片、鐵質,不論是磁力物件或磁力可吸附物件,均可另行設置,或與儲存媒體或卡片整合,或一體成型。
30.如權利要求11、12、13、15、16、18、19、20、21、22、23、24、25、26、27、28或2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再搭配設置一至多個用以保護儲存媒體、有利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或美觀考量的墊片,該墊片裝設于結合構造、卡片與儲存媒體間的適當處,或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墊片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該墊片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31.如權利要求11、12、13、15、16、18、19、20、21、22、23、24、25、26、27、28或2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搭配設置一至多個用以連結固定物件與卡片的連結物件,該連結物件其可以為可彎折物件,該可彎折物件可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可彎折物件可加設一至多個凹槽、孔洞或凸出處,該可彎折物件可以為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或利用其本身的彈性或本身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性形成可彎折物件,該可彎折物件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32.如權利要求11、12、13、15、16、18、19、20、21、22、23、24、25、26、27、28或2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33.如權利要求25或2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連結物件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34.如權利要求11、12、13、15、16、18、19、20、21、22、23、24、25、26、27、28或2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訃文、名片、證書、獎狀或其他廣告紙品。
35.如權利要求11、12、13、15、16、18、19、20、21、22、23、24、25、26、27、28或2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36.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結合構造,其為分別裝設于卡片及儲存媒體上的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中裝設于卡片上的固定物件及結合構造中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固定物件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37.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的磁力物件并搭配儲存媒體上的磁力可吸附物件、或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磁力物件并搭配裝設于卡片上的磁力可吸附物件、或裝設于儲存媒體上的磁力物件并搭配裝設于卡片上的磁力物件,利用磁力吸引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該磁力物件可為磁鐵或磁石、或包含有磁鐵或磁石成份,該磁力可吸附物件可為磁鐵、磁石、鐵片、鐵質或包含有磁鐵、磁石、鐵片、鐵質,不論是磁力物件或磁力可吸附物件,均可另行設置,或與儲存媒體或卡片整合,或一體成型。
38.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裝設于卡片上可產(chǎn)生靜電力的物件搭配儲存媒體上可產(chǎn)生靜電力物件,利用靜電力吸引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39.如權利要求3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組于卡片及儲存媒體上各裝設具有相互扣合、榫合或粘附功能的結合物件,利用其扣合、榫合或粘附功能,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該結合物件可為鈕扣、扣子、卡榫、雙面膠或魔鬼氈。
40.如權利要求36、37、38或3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搭配一至多個用以保護儲存媒體、有利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或美觀考量的墊片,該墊片裝設于結合構造、卡片與儲存媒體間的適當處,或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墊片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該墊片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41.如權利要求36、37、38或3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搭配設置一至多個用以連結固定物件與卡片的連結物件,該連結物件其可以為可彎折物件,并可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連結物件上可加設一至多個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固定物件與連結物件的其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而連結物件亦可利用其本身的彈性或本身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性形成可彎折物件,并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42.如權利要求36、37、38或3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
43.如權利要求36、37、38或3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訃文、名片、證書、獎狀或其他廣告紙品。
44.如權利要求36、37、38或3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45.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結合構造,其為不設置于卡片上且不設置于儲存媒體上的一個或一個以上外加的固定物件,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46.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釘類物件,卡片上可以預先設計相對應的割孔或孔洞,利用該釘類物件釘入儲存媒體或儲存媒體鏤空處,以及卡片,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該釘類物件可為大頭針,釘子、螺絲釘或鉚釘,其與儲存媒體間可加設有墊片,以保護儲存媒體、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的結合更為牢固、更美觀外,并能在釘類物件頂端的長、寬或外徑較儲存媒體上的孔洞或鏤空處為小時,仍能達到固定的目的。
47.如權利要求45或46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作為固定物件的釘類物件可再搭配一至多個設置于結合構造與卡片間適當處的螺帽,以強化儲存媒體與卡片的結合,該螺帽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48.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為一至多個可彎折物件,并搭配卡片上所設置的割孔或孔洞,利用可彎折物件穿過卡片上所設置的割孔、孔洞,及儲存媒體外緣、或儲存媒體鏤空處、或于儲存媒體上另行設置的孔洞后,并將可彎折物件向外、或向內彎折、或施以繩結,利用其彈性或可綁合的特性將卡片與儲存媒體卡制或綁合,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為一體。
49.如權利要求48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可彎折物件可以為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或利用其本身的彈性或本身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性形成可彎折物件,該可彎折物件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50.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為一至多個或多組具扣合功能的扣合物件,藉由將扣合物件穿過儲存媒體鏤空處或穿過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孔洞,以及穿過卡片上另行設計的孔洞,藉由扣合物件的扣合,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該扣合物件可為魔鬼氈、鈕扣、扣子、飾扣或皮帶扣,而其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51.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為一至多組具卡榫功能的卡榫物件,并搭配卡片上所設置的割孔或孔洞,將一卡榫物件穿過卡片及儲存媒體鏤空處,或儲存媒體上另行設計的孔洞,再將另一卡榫物件栓合于此卡榫物件上,藉此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52.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為一至多個具夾合功能的夾子類物件,利用夾子類物件夾住卡片與儲存媒體,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53.如權利要求4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為一至多個磁力物件與一至多個磁力物件搭配、或一至多個磁力物件與與一至多個磁力可吸附物件搭配,將卡片與儲存媒體置于二者間,利用磁力吸引使儲存媒體與卡片被對夾于二者之間,而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為一體,該磁力物件可為磁鐵或磁石、或包含有磁鐵或磁石成份,該磁力可吸附物件可為磁鐵、磁石、鐵片、鐵質或包含有磁鐵、磁石、鐵片、鐵質。
54.如權利要求45、46、48、49、50、51、52或53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再搭配一至多個可彎折物件或與一至多個可彎折物件整合一體,該可彎折物件可以為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或利用其本身的彈性或本身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性形成可彎折物件,該可彎折物件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55.如權利要求45、46、48、49、50、51、52或53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搭配一至多個用以保護儲存媒體、有利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或美觀考量的墊片,該墊片裝設于結合構造、卡片與儲存媒體間的適當處,或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墊片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該墊片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56.如權利要求54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可再搭配設置一至多個用以保護儲存媒體、有利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或美觀考量的墊片,該墊片裝設于結合構造、卡片與儲存媒體間的適當處,或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墊片可以是片狀物、球狀物、錐體狀物、柱狀物或立方體物,該墊片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57.如權利要求45、46、48、49、50、51、52或53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固定物件的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58.如權利要求45、46、48、49、50、51、52或53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訃文、名片、證書、獎狀或其他廣告紙品。
59.如權利要求45、46、48、49、50、51、52或53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60.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結合構造,其透過儲存媒體或卡片或此二者本身具有的粘附力,磁力或靜電力,來將其儲存媒體及卡片相互結合或固定,透過如此的結構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61.如權利要求60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為于儲存媒體上、卡片上、或儲存媒體上及卡片上涂有可重復粘貼的粘劑或膠膜,利用粘劑或膠膜的粘性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62.如權利要求60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粘附力、磁力或靜電力可由一至多個與儲存媒體或卡片一體成型的物件所產(chǎn)生。
63.如權利要求60、61或62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訃文、名片、證書、獎狀或其他廣告紙品。
64.如權利要求60、61或62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65.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結合構造,其為一可固定儲存媒體或承載儲存媒體于其上的間接物件,以及一至多個將間接物件與卡片相連結的連結物件,透過如此的設計,可藉由結合構造中的連結物件來將間接物件與卡片連結或結合,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成一體。
66.如權利要求6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間接物件上設置有用以固定或承載儲存媒體的一至多個固定物件,此一至多個固定物件可設置于卡片上、儲存媒體上、或設置于卡片及儲存媒體上。
67.如權利要求65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連結物件是獨立的物件,或是該連接物件可以設置于卡片上、設置于間接物件上或設置于卡片及間接物件上,或是該連結物件可與卡片整合成一體、與間接物件整合成一體,與卡片及間接物件整合成一體。
68.如權利要求65、66或67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中的間接物件可以是紙片、卡片、泡棉、盒套、塑膠套、紙盒或儲存媒體的收納盒。
69.如權利要求68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中的間接物件,其材質可以是或包含有紙質、繩、布、絲、麻、皮、塑膠、泡棉、木料、金屬、磁性物質、自然材質或食材。
70.如權利要求65、66、67或6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結合構造中的連結物件可以是橡皮筋、夾子、鉸鏈、拉煉、活頁環(huán)、雙面膠帶、雙面膠泡棉、鉚釘、螺絲、魔鬼氈、組合扣、紙片、或紙卡,其材質可以是紙質、布、塑膠、玻璃、泡棉、木料、金屬或磁力物質,或該連結物件可以為可彎折物件,該可彎折物件可與結合構造整合一體,該可彎折物件可加設一至多個凹槽、凹洞、孔洞或凸出處,該可彎折物件可以為鐵絲、鐵片、繩子、帶子、線、布、塑膠、紙、絲、麻、皮、泡棉、木料、金屬、自然材質或食材,或利用其本身的彈性或本身形變所產(chǎn)生的彈性形成可彎折物件,該可彎折物件可再以柔軟可變形的材質將其包覆。
71.如權利要求65、66、67或6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訃文、名片、證書、獎狀或其他廣告紙品。
72.如權利要求65、66、67或69所述的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其特征在于該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73.一種儲存媒體的卡片的制作方法,其步驟包括一影音資料獲取步驟該影音資料現(xiàn)場即時為他人攝錄其所需的影像及聲音;一錄制步驟將前述影音資料直接燒錄或儲存至儲存媒體,或經(jīng)過影音編輯處理后再燒錄或儲存至儲存媒體;以及一結合步驟將上述錄制完成的儲存媒體與一卡片結合,再將之交與他人,或交與他人所指定的人,或交付至他人所指定的地點,或至指定的地點取件。
74.如權利要求73所述的儲存媒體的卡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錄制步驟的影音編輯處理可包含其他非現(xiàn)場即時拍攝所得的影音資料。
75.如權利要求73或74所述的儲存媒體的卡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該儲存媒體用以儲存數(shù)位資料或類比資料,其包含有錄音帶、唱片、光碟片、MD光碟片、MO光碟片、磁碟片、記憶卡、隨身碟、硬碟、電話卡、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以及身份辯識卡。
76.如權利要求73或74所述的儲存媒體的卡片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卡片可以是一般卡片、明信片、喜帖、邀請卡、謝卡、賀卡、訃文、名片、證書、獎狀或其他廣告紙品。
全文摘要
一種結合儲存媒體的卡片及其制作方法,其包括一卡片以及一結合構造,透過此結合構造來將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在一起,使儲存媒體與卡片結合,使儲存媒體成為卡片的一部份,令使用者可藉卡片文字搭配儲存媒體內的影音及相關數(shù)位內容充份抒發(fā)及傳遞自己的創(chuàng)意及情感。
文檔編號B42D15/02GK1948023SQ20051011258
公開日2007年4月18日 申請日期2005年10月12日 優(yōu)先權日2005年10月12日
發(fā)明者陳旭, 簡靖峰, 過泰維 申請人:陳旭, 簡靖峰, 過泰維
網(wǎng)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