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數(shù)碼打印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紡織數(shù)碼打印機的打印小車。
背景技術:
傳統(tǒng)的打印小車是通過一個驅動裝置,安裝在小車的一側上進行升降的;但是隨著小車上的打印噴頭的數(shù)量增加,以及配套的墨水、電氣部分的增加,打印小車的重量不斷增加,采用單側升降的方式,小車升降抖動,精度降低,時間也較長。
因此,有必要設計一種新的打印小車,以克服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針對背景技術所面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提高設備穩(wěn)定性的打印小車,使得打印小車在升降的時候能保持打印小車的平衡,從而使得打印噴頭在移動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不抖動,提高打印機的精度。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手段:一種打印小車,其包括小車本體,所述小車本體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兩個導軌;至少兩個固定板,兩個所述固定板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前后兩端,所述固定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導槽件,所述導槽件用于收容所述導軌,所述導軌能夠相對于所述導槽件滑動;及至少兩個驅動裝置,兩個所述驅動裝置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前后兩端,所述驅動裝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固定板左側的所述導槽件的距離等于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固定板右側的所述導槽件的距離,所述驅動裝 置設有用于與所述小車本體固定連接的驅動連接件;兩個所述驅動裝置的電機驅動所述小車本體上同步下移動,從而使得所述導軌在所述導槽件中上下滑動。
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軌中間凹設凹槽,使得所述導軌呈工字型,所述導槽件設有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導軌,所述收容槽左右兩內壁均凸設扣持部,所述扣持部用于扣持所述凹槽。所述導槽件設有導引部,所述導引部位于所述導槽件的開口處,用于導引所述導軌進入所述收容槽中,所述導引部連接所述扣持部。所述電機固定于所述固定板的頂面,所述電機設有絲桿,所述驅動連接件與通過螺母固定連接至所述絲桿,以使得所述絲桿帶動所述驅動連接件移動。所述驅動連接件貫穿所述固定板,所述驅動連接件設有夾持部,所述夾持部成呈U字型且與所述螺母固定。還包括固定件,所述驅動連接件通過所述固定件與所述小車本體連接固定,所述固定件凸設兩個凸柱,所述固定件還設有一固定槽設于兩個所述凸柱之間。所述小車本體設有一滑板,所述滑板所在的平面與所述固定板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固定件固定于所述滑板上。所述驅動連接件設有一凸出部,所述凸出部與所述固定件固定。所述凸出部卡入所述固定槽中,所述凸出部通過一鎖固件與所述凸柱固定。所述打印小車還包括兩個位移器,所述位移器與所述驅動裝置連接,所述位移器用于控制兩個所述驅動裝置同步工作。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所述小車本體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導軌,所述固定板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導槽件,所述導軌與所述導槽件樞接,所述驅動裝置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所述驅動裝置設有一驅動連接件,用于與所述小車本體固定連接。所述小車本體前后兩端分別設有兩個固定板及所述小車本體前后兩端分別設有兩個驅動裝置,兩個驅動裝置分別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當兩個所述驅動裝置的電機啟動后,兩個所述電機驅動所述驅動連接件同步上下 移動,以帶動所述小車本體同步上下移動,從而使得所述導軌在所述導槽件中上下移動。且所述驅動裝置設有兩個,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的前后兩端用于同時驅動所述小車本體升降,避免了只有一個驅動裝置驅動小車本體,使得所述打印小車上的打印噴頭在升降的過程中發(fā)生抖動的問題。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xiàn)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它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打印小車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打印小車的主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驅動裝置的主視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小車本體的主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打印小車的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打印小車的部分分解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打印小車包括小車本體1、驅動裝置2及固定板3。所述驅動裝置2與所述小車本體1固定連接,所述固定板3用于與 所述打印小車的外殼固定。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板3設有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板3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1前后兩端;所述驅動裝置2也設有兩個,兩個所述驅動裝置2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1前后兩端,所述驅動裝置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上。
如圖1至圖6所示,所述小車本體1豎直延伸一滑板11,所述滑板11所在的平面與所述固定板4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滑板11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導軌12,所述導軌12兩側中間各凹設一凹槽13使得所述導軌12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固定板3左右兩側分別設有一導槽件31,所述導槽件31用于收容所述導軌12,所述導軌12可以在所述導槽件31中滑動。所述導槽件31設有一收容槽32用于收容所述導軌12,所述收容槽32自所述導槽件31都上表面貫穿所述導槽件32的下表面,即所述收容槽32沿著所述導槽件31的豎直方向設置,使得所述收容槽32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滑板11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收容槽32左右兩內壁凸設一扣持部33用于扣持所述凹槽13,所述扣持部33所在的平面與所述固定板3所在的平面垂直。所述導槽件31還設有一導引部34位于所述導槽件31的開口用于導引所述導軌12進入所述收容槽32中,所述導引部34連接所述扣持部33,所述導引部34所在的平面與所述扣持部33所在的平面相交,所述導引部34是自所述導槽件31的開口向所述扣持部33傾斜延伸形成的。
如圖1至圖6所示,所述驅動裝置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上,所述驅動裝置2與所述固定板3左側導槽件31的距離等于所述驅動裝置2與所述固定板3右側導槽件31的距離,使得所述小車本體1在升降的時候保持平衡,從而使得所述打印小車上的打印噴頭在升降的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不抖動。所述驅動裝置2設有一電機21,所述電機21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的頂面,即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的頂面為所述固定板3的上表面,所述電機21設有一絲桿22,一螺 母24固定于所述絲桿22上。所述驅動裝置2還設有一驅動連接件25,所述驅動連接件25一端與所述小車本體1固定連接,所述驅動連接件25另一端與所述螺母24固定,以使得所述驅動裝置2的電機21驅動所述小車本體1進行升降,從而使得所述導軌12在所述導槽件31中沿著所述收容槽32上下滑動。在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連接件25通過一固定件4與所述小車本體1連接固定,在其它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連接件25可以直接與所述小車本體1固定。所述驅動連接件25貫穿所述固定板3,所述驅動連接件25設有一夾持部251位于所述固定板3一側,所述夾持部251成呈U字型與所述螺母24夾持固定。所述驅動連接件25還設有一凸出部252位于所述固定板3的另一側,所述凸出部252與所述固定件4固定,所述固定件4與所述滑板11固定。所述固定件4凸設兩個凸柱41,一固定槽42設于兩個所述凸柱41之間,所述凸出部252卡入所述固定槽42中,所述凸出部252通過一鎖固件與所述凸柱42固定。(即電機21帶動絲桿22轉動,絲桿22轉動時,螺母24上下升降,螺母24從而帶動驅動連接件25上下移動,驅動連接件25帶動小車本體1上下移動。)
如圖1至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所述固定板3設有兩個,兩個所述固定板3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1前后兩端;所述驅動裝置2也設有兩個,兩個所述驅動裝置2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1前后兩端,所述驅動裝置2固定于所述固定板3上。所述驅動裝置2設有兩個,分別位于所述小車本體1的前后兩端用于同時驅動所述小車本體1升降,以解決因所述小車本體1重量加重,一個驅動裝置2驅動不了所述小車本體1的問題,同時也避免了只有一個驅動裝置2驅動小車本體1,使得所述打印小車上的打印噴頭在升降的過程中發(fā)生抖動的問題。進一步包括兩個位移器,所述位移器與所述驅動裝置2連接,所述位移器用于控制兩個所述驅動裝置2同時工作,以到達所述小車本體1的相對兩端同 步向上移動或者同步向下移動目的。
如圖1至圖6所示,所述打印小車的升降過程如下:第一步,啟動所述電機21,使得所述電機21驅動所述絲桿22轉動,同時所述螺母24上下移動,升降帶動所述夾持部251上下移動,即使得所述驅動連接件25升降,從而使得所述凸出部252帶動所述固定件4及所述滑板11上下移動,所述滑板11再帶動位于所述本體1的左側板本體1的右側板、11左右兩側的所述導軌12在所述導槽件31的所述收容槽32中上下移動。于所述小車本體1的左右兩側分別設有所述導軌12,所述小車本體1通過兩個所述驅動連接件25與兩個所述驅動裝置2連接,兩個所述驅動裝置2分別固定于兩個所述固定板3,所述驅動裝置2與所述固定板3左側導槽件31的距離等于所述驅動裝置2與所述固定板3右側導槽件31的距離,使得所述小車本體1在升降的時候保持平衡,從而使得所述打印小車上的打印噴頭在升降的過程中保持穩(wěn)定不抖動,從而解決了傳統(tǒng)的打印小車采用單側升降的方式而造成小車升降時打印噴頭抖動,精度低的問題。
以上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