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液體噴射裝置以及打印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fā)明提出一種具備適當切換來自驅(qū)動源的驅(qū)動力而能夠驅(qū)動吸引泵、擦拭件的小型而緊湊的切換機構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維護裝置(40)具有:帽(64(1)~65(4));擦拭件(75(1)~75(4));吸引泵(94),其從帽(64(1)~65(4))吸引廢棄墨;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其使帽(64(1)~65(4))沿帽移動方向(V)移動;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其使擦拭件移動并且驅(qū)動吸引泵(94);驅(qū)動切換機構(100),其根據(jù)帽的移動位置,將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的驅(qū)動切換成吸引泵(94)的驅(qū)動或擦拭件的移動。
【專利說明】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液體噴射裝置以及打印機
【技術領域】
[0001]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進行被搭載于打印機等液體噴射裝置中的液體噴射頭的噴嘴堵塞防止、異物附著防止等維護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以及具備該維護裝置的打印機等液體噴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液體噴射裝置從液滴噴射頭的噴嘴噴射液滴而進行液體的分配、涂布、打印等。為了防止噴嘴的阻塞等,而在液體噴射裝置具備液滴噴射頭的維護裝置。
[0003]作為液體噴射裝置,已知噴墨打印機。在噴墨打印機中具備作為液體噴射頭的噴墨頭的維護裝置。維護裝置為了使噴墨頭的噴嘴面始終維持良好的狀態(tài),而在待機時以及打印執(zhí)行中的間隔進行噴墨頭的維護動作。在維護裝置的維護動作中,如所公知的,存在噴嘴面的加蓋、來自帽或墨噴嘴的墨吸引、噴嘴面的擦拭等。
[0004]加蓋為在打印待機狀態(tài)的噴墨頭的噴嘴面覆蓋帽而將該噴嘴面封閉的動作。能夠防止設置在噴嘴面的墨噴嘴(液體噴射噴嘴)的墨干燥而發(fā)生噴嘴堵塞等。墨吸引為在噴墨頭的噴嘴面覆蓋有帽的狀態(tài)下驅(qū)動吸引泵從而吸引并排出噴嘴內(nèi)的墨或帽內(nèi)的墨的動作。擦拭為通過擦拭件拂拭并去除附著在噴墨頭的噴嘴面的墨(液體)或紙粉、塵埃等異物的動作。
[0005]專利文獻I~5中公開了這種維護裝置。專利文獻3、4中公開的維護裝置能夠?qū)Χ鄠€噴嘴列進行選擇擦拭以及選擇吸引動作。
[0006]【在先技術文獻】
[0007]【專利文獻】
[0008]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7-276304號公報
[0009]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1-104979號公報
[0010]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01-30507號公報
[0011]專利文獻4:日本特開2009-45898號公報
[0012]專利文獻5:日本專利第3155871號公報
【發(fā)明內(nèi)容】
[0013]【發(fā)明要解決的課題】
[0014]此處,已知由多個頭單元構成的液體噴射頭。例如,已知由多個頭單元構成的線型的噴墨頭。在該結構的線型的噴墨頭中,通過多個頭單元的噴嘴列,形成包含打印介質(zhì)的打印寬度在內(nèi)的長度的噴嘴列。
[0015]線型的噴墨頭的維護裝置存在配置在從基于噴墨頭的打印位置偏離的位置的情況。在該情況下,使噴墨頭從打印位置向與維護裝置對峙的位置移動,并使其停止在該位置。對停止的噴墨頭,使維護裝置側的各部動作,而實施噴嘴加蓋、墨吸引、擦拭等維護動作。[0016]維護裝置需要對處于停止狀態(tài)的噴墨頭進行多個維護動作。從而用于使該維護裝置進行維護動作的驅(qū)動機構復雜化,裝置尺寸也容易增加。因此,對于維護裝置的驅(qū)動機構的小型?緊湊化的要求強烈。
[0017]為此,優(yōu)選采取通過少數(shù)的馬達進行墨吸引泵的驅(qū)動、擦拭件的移動等的結構。例如,利用圓筒凸輪、間歇齒輪等動力傳遞用的構件,根據(jù)圓筒凸輪或間歇齒輪的旋轉角度位置來切換來自一個動力源的動力傳遞路徑。但是,使用了圓筒凸輪、間歇齒輪的動力傳遞機構的結構復雜,在變更動力的切換時機的情況等不能簡單地進行設定變更。
[0018]鑒于這種問題,本發(fā)明的課題在于提出一種能夠通過小型而緊湊的機構實現(xiàn)對處于停止狀態(tài)的打印頭的多個維護動作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 [0019]【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0020]本發(fā)明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的特征在于,具有:
[0021]帽,其將液體噴射頭的噴嘴面加蓋;
[0022]擦拭件,其擦拭所述噴嘴面;
[0023]吸引泵,其從所述帽吸引墨;
[0024]帽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帽相對于所述噴嘴面移動;
[0025]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動并且驅(qū)動所述吸引泵;
[0026]驅(qū)動切換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將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驅(qū)動切換成所述吸引泵的驅(qū)動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動。
[0027]可以在使帽覆蓋了噴嘴面后進行墨吸引泵的驅(qū)動??梢栽诿边h離了噴嘴面后進行擦拭件的驅(qū)動。因此,驅(qū)動切換機構能夠根據(jù)帽的移動位置適當進行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切換。能夠不使用圓筒凸輪、間歇齒輪等,而根據(jù)直線往返移動的帽的移動位置,將吸引泵以及擦拭件的一方切換成能夠驅(qū)動的狀態(tài)。也能夠簡單地進行吸引動作以及擦拭動作的開始時刻、結束時刻等的管理、變更。
[0028]此處,所述驅(qū)動切換機構能夠利用行星齒輪減速機而以如下的方式構成。即,所述驅(qū)動切換機構具備:驅(qū)動馬達,其使驅(qū)動軸旋轉;行星齒輪減速機,其具有內(nèi)齒齒輪或行星齒輪架,使所述驅(qū)動馬達的所述驅(qū)動軸的旋轉減速而使所述內(nèi)齒齒輪或所述行星齒輪架旋轉;卡鎖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停止所述行星齒輪減速機的所述內(nèi)齒齒輪或所述行星齒輪架的旋轉。
[0029]為了能夠?qū)⒉潦眉牟潦脡罕3止潭ǎ景l(fā)明的維護裝置具備以下結構的擦拭件的支承構造。
[0030]即,維護裝置具有:
[0031]擦拭件框架,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的方式移動;
[0032]裝置框架,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0033]彈性構件,其配設在所述裝置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0034]帽支承構件,其支承所述帽,并通過所述帽驅(qū)動傳遞機構移動;
[0035]卡合部,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與所述帽支承構件卡合而使所述擦拭件框架與所述帽支承構件移動。
[0036]擦拭件框架以通過彈性構件而能夠移動的狀態(tài)被裝置框架支承。因此,擦拭件框架通過彈性構件的彈性力而以浮動狀態(tài)安裝在裝置框架。[0037]將相對于裝置框架而處于浮動狀態(tài)的擦拭件框架壓緊在液體噴射頭的噴嘴面或搭載有液體噴射頭的滑架的面。即使在擦拭件框架相對于液體噴射頭的噴嘴面傾斜的情況下,擦拭件框架也被修正為與噴嘴面平行的姿勢。因此,擦拭件框架以與噴嘴面平行的狀態(tài)被壓緊在該噴嘴面。
[0038]其結果為,搭載在擦拭件框架的擦拭件與噴嘴面之間保持在規(guī)定的間隔。在將擦拭件壓緊在噴嘴面而進行擦拭時,擦拭件的前端邊緣部以規(guī)定的力壓緊在噴嘴面。擦拭件的擦拭壓穩(wěn)定,在擦拭件前端邊緣部的各部位的擦拭狀態(tài)的變動小,從而擦拭性能提高。
[0039]像線型的液體噴射頭那樣,存在液體噴射頭由多個頭單元構成的情況。在該情況下,擦拭多個頭單元的各自的噴嘴面的多個擦拭件搭載在擦拭件框架。擦拭件框架設置為在擦拭件移動方向即噴嘴面的噴嘴列的方向長的形狀。當擦拭件框架在擦拭件移動方向傾斜時,在擦拭時擦拭件與噴嘴面的距離變化。從而不能以固定的擦拭壓力擦拭噴嘴面。在這種情況下,使用相對于裝置框架處于浮動狀態(tài)的擦拭件框架是有效的。
[0040]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以如下的方式構成,以能夠利用帽、擦拭件的移動而選擇將噴嘴面擦拭的多個擦拭件。
[0041]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具有:
[0042]第一擦拭件卡合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移動方向的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向遠離所述噴嘴面的方向進行了移動時與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將所述擦拭件從第一狀態(tài)切換為與所述第一狀態(tài)不同的第二狀態(tài);
[0043]第二擦拭件卡合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移動方向的與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并在向遠離所述噴嘴面的方向進行了移動時與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將所述擦拭件從第一狀態(tài)切換為與所述第一狀態(tài)不同的第二狀態(tài);
[0044]第三擦拭件卡合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移動方向的與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移動至所述第三位置時,與所述擦拭件以及第二擦拭件卡合而將該擦拭件以及第二擦拭件從所述第二狀態(tài)切換為所述第一狀態(tài)。
[0045]在擦拭件處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當擦拭件框架向遠離噴嘴面的方向移動時,擦拭件與第一擦拭件卡合構件卡合,而從第一狀態(tài)(例如,倒下狀態(tài))切換為第二狀態(tài)(例如,起立狀態(tài))。在擦拭件處于第二位置的狀態(tài)下,當擦拭件框架向遠離噴嘴面的方向移動時,第二擦拭件從第一狀態(tài)切換為第二狀態(tài)。因此,能夠選擇性地切換雙方的擦拭件的狀態(tài),而能夠選擇性地擦拭不同位置的噴嘴面。即,能夠選擇將噴嘴面擦拭的擦拭件。而且,通過使第二狀態(tài)的第一、第二擦拭件移動至第三位置,能夠使它們返回第一狀態(tài)(例如,倒下狀態(tài))。
[0046]接下來,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具有將與通過所述帽加蓋的所述噴嘴面不同位置的所述噴嘴面加蓋的第二帽,所述帽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帽以及所述第二帽。在該情況下,優(yōu)選采取如下的方式,即,所述帽支承構件支承將所述帽按壓在所述噴嘴面的第一帽按壓構件、將所述第二帽按壓在所述噴嘴面的第二帽按壓構件。該結構在以狹窄的間隔密集配置多個帽的情況下有利。
[0047]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以如下的方式構成,能夠利用帽、擦拭件的移動而選擇進行來自將噴嘴面加蓋的多個帽的墨的吸引。
[0048]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具有:[0049]第一墨吸引路徑,其供在所述帽被吸引的墨移動;
[0050]第二墨吸引路徑,其供在所述第二帽被吸引的墨移動;
[0051]第一閥,其使所述第一墨吸引路徑開閉;
[0052]第二閥,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的移動方向上的與所述第一閥不同的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墨吸引路徑開閉;
[0053]閥選擇器,其沿所述擦拭件的移動方向移動,并移動至與所述第一閥對置的位置或與所述第二閥對置的位置,而使所述第一閥或所述第二閥開閉。
[0054]通過帽的移動、擦拭件的移動來實現(xiàn)進行選擇吸引動作的閥的選擇動作。因此,能夠不使用圓筒凸輪、間歇齒輪或擺動構件等選擇切換用的構件,而通過小型而緊湊的機構來實現(xiàn)選擇吸引動作。
[0055]接下來,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的所述擦拭件具有凸曲面,而且,所述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具備擦拭件清潔器,該擦拭件清潔器具有與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觸的凹曲面,并清潔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
[0056]在具備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情況下,該第二擦拭件具有凸曲面,所述擦拭件清潔器具有與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觸的凹曲面。
[0057]而且,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具有擦拭件清潔器彈性支承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清潔器。
[0058]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防止擦拭結束時的自擦拭件的墨的飛散。因此,本發(fā)明的維護裝置具有控制部,其使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驅(qū)動而使所述擦拭件擦拭了所述噴嘴面后,使所述帽驅(qū)動傳遞機構驅(qū)動而使所述擦拭件遠離所述噴嘴面。
[0059]在噴嘴面的擦拭中,擦拭件壓緊在噴嘴面。該狀態(tài)的擦拭件通過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與噴嘴面平行移動,而進行噴嘴面的擦拭。擦拭件壓緊在噴嘴面,而處于彈性變形了的狀態(tài)。通過帽驅(qū)動傳遞機構,該狀態(tài)的擦拭件在擦拭結束后的時刻向遠離噴嘴面的方向移動。通過將擦拭件的移動速度設置為適當?shù)乃俣龋軌虮苊鈮壕o在噴嘴面而彈性變形了的擦拭件的前端邊緣部分猛然地向原來的形狀彈性恢復。在擦拭件的前端邊緣部分附著有從噴嘴面拭取的墨等異物。由于使該部分緩慢地恢復原來的形狀,因此能夠防止拭取的墨等異物向周圍飛散。
[0060]在使擦拭件遠離噴嘴面的情況下,優(yōu)選使擦拭結束后的擦拭件向從噴嘴面傾斜的方向離開。根據(jù)擦拭件壓緊在噴嘴面的狀態(tài)下的擦拭件的前端邊緣部的撓曲方向,適當設定擦拭件遠離噴嘴面的方向。由此,在擦拭件遠離噴嘴面時,能夠盡量使墨液等不飛散。
[0061]壓緊在噴嘴面的擦拭件的前端邊緣部在擦拭結束時刻,一般向擦拭方向的相反的方向撓曲。在該情況下,將使擦拭件遠離噴嘴面的方向設定為相對于與噴嘴面垂直的方向而向與擦拭方向相反側傾斜的方向。在使擦拭件遠離噴嘴面時,擦拭件前端邊緣部相對于噴嘴面的抵接位置不移動,而該前端邊緣部彈性恢復成原來的形狀。因此,能夠防止在壓緊于噴嘴面的擦拭件的前端邊緣部積留的墨等異物在使擦拭件遠離噴嘴面時飛散。
[0062]接下來,本發(fā)明的液體噴射裝置具備:`[0063]液體噴射頭,其具有配設有噴出墨的噴嘴的噴嘴面;
[0064]維護部,其具有將所述液體噴射頭的噴嘴面加蓋的帽以及將所述噴嘴面擦拭的擦拭件;[0065]吸引泵,其從所述帽吸引墨;
[0066]帽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帽相對于所述噴嘴面移動;
[0067]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動并且驅(qū)動所述吸引泵;
[0068]驅(qū)動切換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將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驅(qū)動切換成所述吸引泵的驅(qū)動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動。
[0069]而且,本發(fā)明的打印機具備:
[0070]噴墨頭,其具有配設有噴出墨的噴嘴的噴嘴面,并向記錄介質(zhì)噴出墨;
[0071]維護部,其具有將所述噴墨頭的噴嘴面加蓋的帽以及將所述噴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0072]吸引泵,其從所述帽吸引墨;
[0073]帽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帽相對于所述噴嘴面移動;
[0074]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動并且驅(qū)動所述吸引泵;
[0075]驅(qū)動切換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將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驅(qū)動切換成所述吸引泵的驅(qū)動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動;
[0076]運送路徑,其供所述記錄介質(zhì)運送;
[0077]運送機構,其沿著所述運送路徑運送所述記錄介質(zhì)。
[0078]另外,本發(fā)明中“液 體噴射裝置”并不限定于從打印頭等液體噴射頭向記錄紙等被噴射材噴射墨而執(zhí)行向記錄紙等的記錄的噴墨式的打印機、復印機以及傳真機等,也包含噴射或噴出墨以外的其他液體的液體噴射裝置,還包含噴射或噴出微量的液滴的各種液體消耗裝置。
[0079]另外,“液體”為能夠從液體噴射裝置噴射或噴出的材料即可。例如,物質(zhì)為液相時的狀態(tài)下的材料即可,其包括如粘性較高或較低的液狀體、溶膠、凝膠水、其他的無機溶劑、有機溶劑、溶液、液狀樹脂、液狀金屬(金屬熔液)這樣的粒狀體。而且不僅包括作為物質(zhì)的一種狀態(tài)的液體,還包括在溶劑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顏料或金屬粒子等固體物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體等。作為液體的代表性示例,可以列舉墨或液晶等。墨是指除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油性墨以外,還包括膠狀墨、熱熔性墨等各種液體組成物在內(nèi)的物質(zhì)。
[0080]作為液體噴射裝置的具體示例,例如,可以為對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含有用于液晶顯示器、EL(電致發(fā)光)顯示器、面發(fā)光顯示器、濾色器的制造等的電極材料或色材等材料的液體進行噴射的液體噴射裝置、對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物體有機物進行噴射的液體噴射裝置、對作為在精密移液管中使用的試樣的液體進行噴射的液體噴射裝置、印染裝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可以為如下液體噴射裝置:向鐘表或照相機等精密機械精確地噴射潤滑油的液體噴射裝置;為了形成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鏡(光學透鏡)等,而向基板上噴射紫外線固化樹脂等透明樹脂液的液體噴射裝置;為了對基板等進行蝕刻而噴射酸或堿等蝕刻液的液體噴射裝置。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81]圖1為表示打印機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
[0082]圖2A為噴墨頭以及滑架的說明圖。
[0083]圖2B為噴墨頭以及滑架的說明圖。[0084]圖3為表示滑架的移動路徑的說明圖。
[0085]圖4為表示噴墨頭的頭單元的配列狀態(tài)的說明圖。
[0086]圖5A為維護裝置的立體圖。
[0087]圖5B為維護裝置的側視圖。
[0088]圖6為維護裝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0089]圖7A為表示帽驅(qū)動傳遞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0090]圖7B為表示帽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091]圖8A為表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092]圖8B為表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093]圖8C為表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094]圖8D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構架圖。 [0095]圖8E為表示驅(qū)動切換機構的說明圖。
[0096]圖8F為表示驅(qū)動切換機構的說明圖。
[0097]圖9A為表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098]圖9B為表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099]圖9C為表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100]圖10為表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立體圖。
[0101]圖1lA為表示擦拭件單元的立體圖。
[0102]圖1lB為表示擦拭件單元的局部放大立體圖。
[0103]圖1lC為裝置框架、帽單元、擦拭件框架的說明圖。
[0104]圖12A為表示閥選擇機構的說明圖。
[0105]圖12B為閥選擇機構的說明圖。
[0106]圖12C為閥選擇機構的說明圖。
[0107]圖12D為閥選擇機構的說明圖。
[0108]圖13為表示擦拭件保持件單元的局部立體圖。
[0109]圖14A為擦拭件選擇機構的立體圖。
[0110]圖14B為擦拭件選擇機構的側視圖。
[0111]圖15A為表示擦拭件立起構件的動作的說明圖。
[0112]圖15B為表示擦拭件立起構件的動作的說明圖。
[0113]圖15C為表示擦拭件立起構件的動作的說明圖。
[0114]圖16A為表示擦拭件放倒構件的動作的說明圖。
[0115]圖16B為表示擦拭件放倒構件的動作的說明圖。
[0116]圖16C為表示擦拭件放倒構件的動作的說明圖。
[0117]圖17為表示擦拭件清潔器單元的局部立體圖。
[0118]圖18A為帽傾斜剝落機構的說明圖。
[0119]圖18B為帽傾斜剝落機構的說明圖。
[0120]圖18C為帽傾斜剝落機構的說明圖。
[0121]圖19為帽傾斜剝落機構的說明圖。
[0122]圖20為表示帽單元、帽的立體圖。[0123]圖21為移動構件的滑動機構的立體圖。
[0124]圖22k為表示傾斜剝落機構的動作的說明圖。
[0125]圖22B為表示傾斜剝落機構的動作的說明圖。
[0126]圖22C為表示傾斜剝落機構的動作的說明圖。
[0127]圖22D為表示傾斜剝落機構的動作的說明圖。
[0128]圖22E為表示傾斜剝落機構的動作的說明圖。
[0129]圖23為打印機的控制系統(tǒng)的簡略框圖。
[0130]圖24為表示帽移動方向的帽位置的一覽的說明圖。
[0131]圖25A為表示擦拭件移動方向的擦拭件位置的說明圖。
[0132]圖25B為表示擦拭件移動方向的擦拭件位置的說明圖。
[0133]圖25C為表示擦拭件移動方向的擦拭件位置的一覽的說明圖。
[0134]圖26A為表示擦拭件立起位置的說明圖。
[0135]圖26B為表示擦拭件立起位置的一覽的說明圖。
[0136]圖27A為表示擦拭開始位置的說明圖。
[0137]圖27B為表示擦拭開始位置的說明圖。
[0138]圖27C為表示擦拭開始位置的一覽的說明圖。
【具體實施方式】
[0139]以下,參照【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
[0140](噴墨打印機的整體結構)
[0141]圖1為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噴墨打印機的整體結構的縱剖視圖。噴墨打印機
I(以下,有時也簡稱為“打印機I”。)具備卷筒紙?zhí)钛b部2,在卷筒紙?zhí)钛b部2填裝通過長條狀的記錄紙P卷繞成卷筒狀而成的結構的卷筒紙3。在打印機I的內(nèi)部形成有從卷筒紙?zhí)钛b部2至形成在打印機前表面的排紙口 4的記錄紙運送路徑5。
[0142]在運送路徑5,從該記錄紙運送方向的上游側向下游側而配置有送出輥6、紙引導件7、運送輥對8以及壓印構件9。而且,配置有搭載在頭滑架10的噴墨頭11。頭滑架10使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向與壓印構件9對峙的記錄紙運送路徑5的打印位置以及從記錄運送路徑5偏離的初始位置移動。在初始位置配置有后述的維護裝置40。
[0143]運送輥對8具備驅(qū)動輥8a與從動輥Sb。驅(qū)動輥8a通過送紙馬達12而向正反方向旋轉驅(qū)動。從裝配在墨盒裝配部13的墨盒14向噴墨頭11供給墨。在本例中,向噴墨頭11供給黑色、藍綠色、品紅色、黃色這四種顏色的墨。噴墨頭11為線型的噴墨頭。
[0144]從填裝于卷筒紙?zhí)钛b部2的卷筒紙3送出的記錄紙P沿著記錄紙運送路徑5而被運送。通過噴墨頭11對在壓印構件9上運送的記錄紙P實施打印。打印后的記錄紙P從打印機前表面的排紙口 4向前方排出。
[0145]圖2A為表示從上方觀察打印機I時的噴墨頭11的打印位置與初始位置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圖2B為表示從前方觀察打印機I時的打印位置與初始位置的位置關系的說明圖。
[0146]參照圖2A、圖2B而進行說明,噴墨頭11為由多個噴墨頭構成的線型的噴墨頭。在本例中,具備第一頭IlA以及第二頭11B。第一以及第二頭IlAUlB的各自的墨噴嘴列形成能夠覆蓋記錄紙P的打印區(qū)域的寬度方向(與記錄紙P的運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寬度)的長度。
[0147]線型的噴墨頭的第一以及第二頭11A、IIB使它們的噴嘴面I Ia朝下而搭載在滑架
10。當使滑架10水平時,噴嘴面Ila朝下而成為水平。在各頭IlAUlB的噴嘴面Ila與壓印構件9的表面之間形成有預先設定的尺寸的壓印構件間隙G。
[0148]在壓印構件9的側方配置有維護裝置40?;?0使噴墨頭11向與壓印構件9對峙的打印位置A以及從記錄紙運送路徑5完全偏離的初始位置B (圖2A、圖2B中由單點劃線表示的位置)移動。在初始位置B,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與維護裝置40對峙。噴墨頭11在打印位置A成為使其長度方向朝向與記錄紙P的運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的橫向姿勢。在該狀態(tài)下,設置在第一以及第二頭IlAUlB的各種顏色的墨噴嘴列將記錄紙P的打印區(qū)域的寬度方向覆蓋。在初始位置B,噴墨頭11從在打印位置A的姿勢成為朝向旋轉了 90度的方向的姿勢。S卩,噴墨頭11成為使其長度方向與運送方向一致的縱向姿勢。
[0149]圖3為表示搭載有噴墨頭11的滑架10的移動軌跡的說明圖。打印機I使噴墨頭11在打印位置A定位而停止,并在該狀態(tài)下在每空出規(guī)定間距運送記錄紙P時進行墨的噴出動作,由此進行對記錄紙P的打印。打印機I在打印結束時,使噴墨頭11退避至從壓印構件9之上偏離的初始位置B,而使其在初始位置B待機。
[0150]在噴墨頭11的待機中,維護裝置40進行防止或消除噴墨頭11的墨噴嘴的阻塞的維護動作。維護裝置40使設置在其上端的帽上升,并加蓋噴嘴面11a。根據(jù)需要,從噴墨頭11的各墨噴嘴向維護裝置40的帽內(nèi)進行墨的噴出動作(沖洗)。而且,維護裝置40進行從帽吸引墨的動作。維護裝置40中具備擦拭噴嘴面Ila的擦拭件。當再次開始打印時,在帽、擦拭件退避至下側后,噴墨頭11移動至打印位置A。
[0151]圖4為表示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的說明圖。該圖為表示從打印機I的上方透視觀察噴嘴面Ila時的噴嘴配列狀態(tài)的圖。第一頭IlA中含有具備黑色以及藍綠色的墨噴嘴列的四個頭單元1-1?1-4。四個頭單元1-1?1-4沿著墨噴嘴列的方向,各兩個地配置成兩列。在各列之間,頭單元1-1?1-4交錯配置。
[0152]同樣,第二頭IlB中含有具備黃色以及品紅色的墨噴嘴列的四個頭單元2-1?2-4。四個頭單元2-1?2-4沿著墨噴嘴列的方向,各兩個地配置成兩列。在各列之間,頭單元2-1?2-4交錯配置。與這八個頭單元1-1?1-4、2-1?2-4的配列狀態(tài)相對應而設定后述的維護裝置40的帽配列狀態(tài)。
[0153]此處,頭單元1-1?1-4的噴嘴面1-1a?l_4a以及頭單元2_1?2_4的噴嘴面2-la?2-4a分別由頭覆蓋面IOb包圍。由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包圍頭覆蓋面10b。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為這些噴嘴面1-1a?l-4a、2_la?2_4a的總稱。
[0154](維護裝置的整體結構)
[0155]圖5A為提取維護裝置40而進行表示的立體圖,圖5B為其側視圖。圖6為表示維護裝置40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參照這些圖來說明維護裝置40的整體結構。在以下的說明中,將加蓋噴嘴面1-1a?l_4a的帽的移動方向稱為帽移動方向V,在帽移動方向V上,將帽與噴嘴面接近的方向稱為加蓋方向VI,相反,將帽遠離噴嘴面的方向稱為加蓋解除方向V2。而且,將擦拭噴嘴面l_a?l_4a的擦拭件的移動方向稱為擦拭件移動方向H,在擦拭移動方向H上,將擦拭件擦拭噴嘴面時的移動方向稱為擦拭方向H2(擦拭件后退方向H2),將與該擦拭方向相反的方向稱為Hl (擦拭件前進方向Hl)。
[0156]維護裝置40作為整體呈長方體形狀,并具備裝置框架50、帽單元60、擦拭件單元70、墨吸引泵94、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在裝置框架50組裝有帽單元60、墨吸引泵94、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以及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
[0157]裝置框架50具備矩形的底板51、從該底板51的兩側的長邊緣以及兩側的短邊緣分別起立的側板52、53以及端板54、55。在裝置框架50的底板51垂直安裝有兩根引導柱56a、56b。帽單元60能夠沿著引導柱56a、56b移動。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使帽單元60在沿著引導柱56a、56b的方向即帽移動方向V(加蓋方向Vl以及加蓋解除方向V2)上移動。
[0158]在帽單元60搭載有與頭單元1-1~1-4、2_1~2-4對應的個數(shù)(八個)的帽64 (I)~64 (4)、65 (I)~65 (4)。通過帽 64 (I)~64 (4)、65 (I)~65 (4)加蓋頭單元 1-1 ~
1-4、2-1~2-4 的噴嘴面 1-1a ~I_4a、2-la ~2_4a(參照圖 4)。
[0159]墨吸引泵94從各帽64(1)~64⑷、65(1)~65⑷吸引墨。因此,從加蓋狀態(tài)的頭單元1-1~1-4、2-1~2-4的墨噴嘴吸引墨。被吸引的墨被回收至例如設置在墨盒14的廢墨te(未圖不)。
[0160]在擦拭件單元70搭載有擦拭頭單元1-1~1-4、2-1~2-4的噴嘴面l_la~l_4a、
2-la~2-4a的四張擦拭件75(1)~75(4)。擦拭件75 (I)擦拭頭單元1-1、1-3的噴嘴面1-la、l-3a,擦拭件75 (2)擦拭頭單元1_2、1_4的噴嘴面l_2a、1-4a,擦拭件75 (3)擦拭頭單兀2_1、2_3的噴嘴面2-la、2_3a,擦拭件75 (4)擦拭頭單兀2_2、2_4的噴嘴面2_2a、2_4a。這些擦拭件75 (I)~75 (4)在沿著維護裝置40的長邊方向的方向即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往返移動。擦拭件移動方向H為與位于初始位置B的噴墨頭11的墨噴嘴列平行的方向。
[0161]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具備使擦拭件單元70以及墨吸引泵94驅(qū)動的驅(qū)動馬達91。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具備驅(qū)動切換機構100 (參照圖8A)。驅(qū)動切換機構100根據(jù)帽單元60的移動位置,因此,根據(jù)帽64(1) - 64(4),65(1) -65(4)的移動位置,將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向能夠移動擦拭件的狀態(tài)以及能夠驅(qū)動吸引泵的狀態(tài)的某一方切換。
[0162](維護裝置的各部的結構)
[0163]接下來,具體說明維護裝置40的各部的結構。
[0164](帽單元60)
[0165]參照圖5A、圖5B以及圖6而進行說明,帽單元60具備帽框架61、固定在帽框架61的第一、第二帽基體62、63(帽支承構件)。在第一帽基體62搭載有四個帽64 (I)~64 (4),在第二帽基體63搭載有四個帽65(1)~65⑷。根據(jù)需要,將帽64(1) -64(4)稱為“帽64”,將帽 65(1)~65(4)稱為“帽 65”。
[0166]帽64⑴~64⑷為同一形狀,并具備能夠掩蓋各頭單元1-1~1-4、2_1~2-4的噴嘴面1-1a~l_4a、2_la~2_4a的細長長方形輪廓的唇(帽開口邊緣)。帽64 (I) >64 (3)沿著它們的長度方向以固定的間隔配列。帽64(2)、64(4)也沿著它們的長度方向以固定的間隔配列。構成一側的帽列的帽64(1)、64(3)與構成另一側的帽列的帽64(2)、64(4)相互交錯配置。帽64(1)~64(4)分別通過一對彈簧構件62a(帽按壓構件)、例如一對壓縮螺旋彈簧而受到第一帽基體62支承(參照后述的圖18A、圖22A)。一對彈簧構件62a配置在各帽64(1)~64(4)的長度方向的兩側的端部與第一帽基體62的底板部分之間。[0167]搭載在第二帽基體63的帽65 (I)?65(4)與帽64(1)?64(4)為同一形狀,并以與它們相同的配置形態(tài)配置。帽65(1)?65(4)分別通過一對彈簧構件63a (帽按壓構件)、例如一對壓縮螺旋彈簧而受到第二帽基體63支承。一對彈簧構件63a配置在各帽65 (I)?65(4)的長度方向的兩側的端部。
[0168]帽64⑴?64⑷分別加蓋圖4所示的噴墨頭11的第一頭IlA的頭單元1_1?
1-4。帽65 (I)?65⑷分別加蓋圖4所示的第二頭IlB的頭單元2-1?2-4。
[0169]在帽單元60,如后文所述,附設有帽傾斜剝落機構160 (參照圖18A?圖18C等)。帽傾斜剝落機構160在將各帽64(1)?64⑷、65 (I)?65⑷分別加蓋在頭單元1_1?
1-4、2_1?2-4的噴嘴面1-1a?l-4a、2_la?2_4a的動作中,將其唇面(帽開口邊緣的端面)維持在與噴嘴面平行的姿勢。在解除加蓋狀態(tài)的動作中,使其唇面相對于噴嘴面傾斜。
[0170](擦拭件單元70)
[0171]參照圖5A、圖5B、圖6進行說明,擦拭件單元70具備矩形框狀的擦拭件框架71。在擦拭件框架71的短邊方向的兩端,與該擦拭件框架71的長邊方向平行地架設有一對導軸72。以能夠沿著一對導軸72滑動的狀態(tài)配置有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
[0172]擦拭件單元70的長邊方向的一端為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能夠沿著導軸72在從初始位置73A至擦拭件單元70的相反側的端部之間滑動。擦拭件移動方向H為由導軸72規(guī)定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移動方向。
[0173]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搭載有四個擦拭件保持件74 (I)?74 (4)。在各擦拭件保持件74 (I)?74 (4)分別各搭載有一個擦拭件75 (I)?75 (4)。根據(jù)需要,將擦拭件保持件74 (I)?74⑷稱為“擦拭件保持件74”,將擦拭件75 (I)?75⑷稱為“擦拭件75”。
[0174]擦拭件75 (I)擦拭圖4所示的第一頭IIA的外側的列的兩個頭單元1-1、1-3的噴嘴面。擦拭件75(2)擦拭剩余的兩個頭單元1-2、1-4的噴嘴面。同樣,擦拭件75(3)擦拭圖4所示的第二頭IlB的內(nèi)側的列的兩個頭單元2-1、2-3。擦拭件75(4)擦拭剩余的兩個頭單兀2-2、2-4。
[0175](帽驅(qū)動傳遞機構)
[0176]圖7A以及圖7B為表示使帽單元60移動的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的圖。圖7A為省略了裝置框架50的側板52、53的狀態(tài)下的分解立體圖,圖7B為表示在裝置框架50組裝有帽單元60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0177]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具備安裝在裝置框架50的一對螺旋凸輪81a、81b。螺旋凸輪81a、81b配置在各引導柱56a、56b的鄰接位置。而且,螺旋凸輪81a、81b以繞與底板51垂直的中心軸線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受到該底板51支承。在螺旋凸輪81a、81b的外周面沿著其中心軸線的方向形成有螺旋狀的槽。螺旋狀的槽的朝上的側面為呈螺旋狀而以規(guī)定的間距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凸輪面82a、82b。
[0178]在帽單元60的帽框架61,以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安裝有一對凸輪隨動件用的輥66 (圖中僅示出了一側的輥66。)。輥66分別以滾動自如的狀態(tài)裝載在凸輪面82a、82b。在帽框架61的輥66的鄰接位置形成有導孔85 (圖中僅示出了一側導孔85。)。導孔85中,以滑動自如的狀態(tài)貫通有引導柱56a、56b。在底板51的長邊方向的一方的端部配置有馬達83。取代馬達83,也能夠?qū)⑴渲迷趪娔蛴CI的主體側的馬達作為驅(qū)動源而進行利用。馬達83的旋轉力通過帶輪式的動力傳遞機構84,而向各螺旋凸輪81a、81b傳遞。各螺旋凸輪8la、8Ib繞它們的中心軸線同步旋轉。
[0179]當使馬達83旋轉時,一對螺旋凸輪8la、8Ib旋轉。裝載在螺旋狀的凸輪面82a、82b的帽單元60側的輥66沿著凸輪面82a、82b滾動。由此,帽單元60被一對引導柱56a、56b引導,而在帽移動方向V移動,在本例中在打印機上下方向上移動。當帽單元60向上方移動時,即,向朝向在初始位置B待機的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的加蓋方向Vl移動時,各帽64 (I)~64⑷、65 (I)~65⑷從下側加蓋在噴墨頭11的各頭單元1-1~1-4,2-1~
2-4的噴嘴面。
[0180]根據(jù)位置檢測器86的輸出來控制帽單元60的帽移動方向V的位置。位置檢測器86為例如光斬波器,并配置在馬達83的鄰接位置。在帽單元60的帽框架61設置有檢測片86a。當帽單元60沿著帽移動方向V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位置檢測器86的輸出切換。根據(jù)該輸出可知,帽單元60到達了待機位置。例如,能夠根據(jù)該位置檢測器86的輸出、內(nèi)置于馬達83的回轉式編碼器(未圖示)的編碼器脈沖數(shù)來控制帽單元60的位置。即,能夠得知帽64(1)~64⑷、65(1)~65(4)的在帽移動方向V上的位置。
[0181 ](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
[0182]圖8A為表示將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以及帽單元60組裝在裝置框架50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并省略了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的一部分以及裝置框架50的側板52、53而進行表示。圖SB以及圖SC分別為提取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而進行表示的立體圖。圖8D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的主要部分的構架圖,圖8E以及圖8F為表示驅(qū)動切換機構100的動作的說明圖。
[0183]圖9A為表示在裝置框架50中組裝有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以及帽單元60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并省略裝置框架50的側板52、53而進行表示。圖9B以及圖9C為表示向擦拭件側的動力傳遞路徑的說明圖。
[0184]圖10為表示在裝置框架5`0組裝有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以及帽單元60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在該圖中省略了裝置框架50的側板52、53,表示在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安裝有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狀態(tài)。
[0185]如圖8A~圖8D所示,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具備安裝在底板51的驅(qū)動馬達91。也能夠?qū)⒋钶d在噴墨打印機I的主體側的馬達作為驅(qū)動源使用。驅(qū)動馬達91的旋轉通過傳遞齒輪列92而向行星齒輪減速機93的輸入軸93a傳遞。行星齒輪減速機93具備與輸入軸93a以同軸狀態(tài)連結或一體形成的太陽齒輪93d (參照圖8D)、與太陽齒輪93d嚙合的行星齒輪93e (參照圖8D)、與行星齒輪93e嚙合的內(nèi)齒齒輪93b、將行星齒輪93e支承為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的行星齒輪架93c。
[0186]在行星齒輪減速機93的后側,以同軸狀態(tài)配置有墨吸引泵94。墨吸引泵94的轉軸(未圖示)與行星齒輪減速機93的內(nèi)齒齒輪93b同軸地連結。墨吸引泵94通過從內(nèi)齒齒輪93b提取的減速旋轉而旋轉驅(qū)動,進行墨吸引動作。
[0187]對此,如圖8D、圖9所示,在行星齒輪架93c同軸地一體形成有驅(qū)動側外齒輪93f。驅(qū)動側外齒輪93f經(jīng)由傳遞外齒輪95a以及從動側外齒輪95b而與帶驅(qū)動用的驅(qū)動側鏈輪96連結。通過從行星齒輪架93c提取的減速旋轉,將驅(qū)動側鏈輪96旋轉驅(qū)動。
[0188]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在長度方向上的一端為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如圖6所示,在擦拭件框架71的初始位置73A側的端部,以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安裝有從動側鏈輪97。在驅(qū)動側鏈輪96與從動側鏈輪97之間架設有驅(qū)動帶98。在驅(qū)動帶98固定有滑動件99。
[0189]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如圖10所示,形成有與在滑動件99形成的突起99a卡合的卡合孔73a。當驅(qū)動側鏈輪96旋轉時,驅(qū)動帶98移動,固定在驅(qū)動帶98的滑動件99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與滑動件99卡合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通過搭載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四張擦拭件75(1)~75 (4),能夠分別擦拭頭單元1_1、1_3、頭單兀1-2、1_4、頭單兀2_1、2_3以及頭單兀2_2、2_4的噴嘴面。
[0190]參照圖9A、圖9B、圖9C,更詳細地說明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的擦拭件驅(qū)動傳遞機構部。擦拭件驅(qū)動傳遞機構部具有搭載裝置框架50的驅(qū)動側外齒輪93f以及傳遞用外齒輪95a、搭載在擦拭件框架71的從動側外齒輪95b。傳遞用外齒輪95a與驅(qū)動側外齒輪93f以及從動側外齒輪95b的雙方嚙合。
[0191]傳遞用外齒輪95a以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被支承在回旋框201的前端部。通過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的蓋90A將回旋框201的基端部支承為能夠以驅(qū)動側外齒輪93f的中心軸線為中心回旋的狀態(tài)。因此,傳遞用外齒輪95a能夠維持與驅(qū)動側外齒輪93f的嚙合狀態(tài)而繞該驅(qū)動側外齒輪93f的中心軸線公轉。
[0192]在傳遞用外齒輪95a的軸部與從動側外齒輪95b的軸部之間,架設有連結板202。因此,傳遞用外齒輪95a與從動側外齒輪95b被保持在始終嚙合狀態(tài)。
[0193]如后文所述,擦拭件單元70被裝置框架50支承為能夠在帽移動方向V上移動的狀態(tài)。而且,被拉伸螺旋彈簧108b向加蓋方向Vl按壓,而成為從裝置框架50浮起的狀態(tài)(浮動狀態(tài))。
`[0194]當擦拭件框架71沿帽移動方向V移動時,隨之擦拭件框架71側的從動側外齒輪95b也沿同一方向移動。如圖9B、圖9C所示,與從動側外齒輪95b嚙合的傳遞用外齒輪95a隨著從動側外齒輪95b的移動,一邊維持與該從動側外齒輪95a的哨合,一邊繞驅(qū)動側外齒輪93f?的中心軸線公轉。與擦拭件框架71的移動無關,而能夠從裝置框架50側向擦拭件框架71側傳遞擦拭件移動用的動力。根據(jù)該結構,無需預先在移動側的擦拭件框架71搭載全部的構成擦拭件驅(qū)動傳遞機構部的構件,有利于擦拭件單元70的輕量化。
[0195]當擦拭件框架71向遠離噴嘴面Ila的方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擦拭件驅(qū)動傳遞機構部的驅(qū)動側外齒輪93f停止。與驅(qū)動側外齒輪93f嚙合的傳遞用齒輪95a —邊自轉,一邊繞驅(qū)動側外齒輪93f的中心軸線公轉。因此,與傳遞用齒輪95a嚙合的從動側外齒輪95b也旋轉。當從動側齒輪95b旋轉時,搭載在驅(qū)動帶98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略微移動。在本例中,箭頭標記H2所示的方向為擦拭方向,然而向與之相反的方向Hl略微移動。
[0196]因此,當使擦拭件單元7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略微移動。即,擦拭件75(1)~75⑷向擦拭方向H2相反的方向Hl略微移動。其結果為,在使結束了噴嘴面Ila的擦拭后的擦拭件75(1)~75(4)向與噴嘴面Ila垂直的加蓋解除方向V2退避時,各擦拭件75(1)~75(4)相對于與噴嘴面垂直的方向,沿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Hl略微傾斜的方向移動。通過這種擦拭件的運動,如后文所述,能夠防止來自擦拭件的墨等異物向周圍飛散。
[0197](驅(qū)動切換機構100)[0198]在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附設有驅(qū)動切換機構100,從而能夠向擦拭件驅(qū)動可能狀態(tài)與泵驅(qū)動可能狀態(tài)切換。驅(qū)動切換機構100根據(jù)帽單元60的移動位置進行切換動作。因此根據(jù)帽64(1)~64(4)、65(1)~65 (4)的移動位置進行切換動作。
[0199]當帽單元60從待機位置向加蓋方向Vl移動規(guī)定量時,在行星齒輪減速機93中,內(nèi)齒齒輪93b成為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而行星齒輪架93c成為不能旋轉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從內(nèi)齒齒輪93b輸出減速旋轉。因此,與內(nèi)齒齒輪93b連結的吸引泵94被驅(qū)動,能夠進行來自各帽64(1)~64⑷、65 (I)~65⑷的墨吸引動作。
[0200]相反,當帽單元60從加蓋狀態(tài)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規(guī)定量時(當向遠離噴嘴面的方向移動規(guī)定量時),在行星齒輪減速機93中,內(nèi)齒齒輪93b成為不能旋轉的狀態(tài),而行星齒輪架93c成為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從行星齒輪架93c輸出減速旋轉。由此,能夠使搭載在與行星齒輪架93c連結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擦拭件75 (I)~75 (4)移動。因此,能夠進行頭單元1-1~1-4、2-1~2-4的噴嘴面的擦拭動作。
[0201]參照圖8A~圖8F進行說明,驅(qū)動切換機構100具備通過第一拉伸螺旋彈簧101的彈性力將內(nèi)齒齒輪93b卡鎖為不能旋轉的狀態(tài)的第一^^鎖機構102、通過第二拉伸螺旋彈簧103的彈性力將行星齒輪架93c卡鎖為不能旋轉的狀態(tài)的第二卡鎖機構104。第一卡鎖機構102具備第一^^鎖桿102a,第二卡鎖機構104具備在與第一^^鎖桿102a相比靠圖中上側的位置(加蓋方向Vl側的位置)配置的第二卡鎖桿104a。
[0202]在帽單元60的帽框架61,且在與第一^^鎖桿102a對峙的部位,形成有通過該帽單元60的移動能夠克服彈性力而供該第一卡鎖桿102a壓入的第一凸輪面105。而且,在帽框架61,且在與第二卡鎖桿104a對峙的部位,形成有通過該帽單元60的移動能夠克服彈性力而供該第二卡鎖桿104a壓入的第二凸輪面106。
[0203]第一、第二凸輪面105、106形成在帽移動方向V上的不同的位置。當克服彈性力而壓入第一卡鎖桿102a時,基 于第一卡鎖機構102的卡鎖解除,內(nèi)齒齒輪93b切換成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相反,當克服彈性力而壓入第二卡鎖桿104a時,基于第二卡鎖機構104的卡鎖解除,行星齒輪架93c切換成旋轉自如的狀態(tài)。
[0204]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通過驅(qū)動切換機構100,而根據(jù)帽單元60的在帽移動方向V上的移動位置,向泵驅(qū)動可能狀態(tài)以及擦拭件驅(qū)動可能狀態(tài)切換。在驅(qū)動切換機構100中,通過將卡鎖桿與凸輪面的卡合位置沿帽移動方向V變更,能夠簡單地調(diào)節(jié)或變更切換時機等。因此,與利用圓筒凸輪、間歇齒輪等構件來切換動力傳遞方向的機構相比,能夠?qū)崿F(xiàn)小型?緊湊而簡單的切換機構。
[0205](擦拭件單元70的支承構造)
[0206]一般來講,像線型的噴墨頭那樣,在噴嘴面在噴嘴列方向上長的情況下,存在不能以固定的擦拭壓擦拭噴嘴面的情況。存在相對于噴墨頭的噴嘴面,維護裝置在噴嘴列方向(擦拭件移動方向)上相對地傾斜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在擦拭中,相對于噴嘴面的擦拭件的按壓力變動,而不能以固定的擦拭壓力擦拭各頭單元的噴嘴面。
[0207]為了消除該弊病,優(yōu)選在維護裝置設置能夠使擦拭件以與噴嘴面平行的方式移動的機構。而且,從維護裝置的小型?緊湊化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選由較少的構件數(shù)量而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這種機構。因此,本例的擦拭件單元70按照如下的方式被裝置框架50支承。
[0208]圖1IA為表示在帽單元60組裝有擦拭件單元70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圖1lB為表示其側面的一部分的局部放大立體圖。圖1ic為表示裝置框架50、帽單元60以及擦拭件框架71的關系的說明圖。
[0209]擦拭件單元70被裝置框架50支承為通過彈性力而向加蓋方向抬起的(被按壓的)狀態(tài)。如圖6、圖1lC所示,在裝置框架50的四角形成有向加蓋方向Vl突出的引導部107a。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四角形成為沿著引導部107a的內(nèi)側面而在帽移動方向V上被引導的引導部107b。而且,在裝置框架50的引導部107a的上端邊緣分別形成有彈簧懸掛件108a。在各彈簧懸掛件108a懸掛有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一端。在擦拭件框架71的四角的各自內(nèi)側的部位形成有彈簧懸掛件108c。在彈簧懸掛件108c懸掛有各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下端。
[0210]如此,擦拭件單元70被保持為相對于裝置框架50而能夠在帽移動方向V上移動的狀態(tài)。而且,通過四根拉伸螺旋彈簧108b而以浮動狀態(tài)安裝在裝置框架50。S卩,擦拭件單元70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而始終被壓向上方(加蓋方向),并能夠克服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彈性力而將擦拭件單元70壓入下方(加蓋解除方向)。
[0211]在裝置框架50與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之間,設置有限制擦拭件單元70的上方的位置(加蓋方向Vl的位置)的限制部。由圖5A可以看出,在裝置框架50的端板54形成有一對卡合突起109a。在擦拭件框架71形成有貫通有各卡合突起109a的一對卡合框109b。而且,由圖6可以看出,在裝置框架50的另一側的端板55也形成有卡合突起109c。在擦拭件框架71形成有貫通有卡合突起109c的卡合框109d。
[0212]接下來,以浮動狀態(tài)被支承在裝置框架50的擦拭件單元70在帽移動方向V的規(guī)定的范圍內(nèi),與帽單元60—起移動。參照圖1lA?圖1lC進行說明,在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兩側的側板部分71b形成有向內(nèi)側退縮的狀態(tài)的矩形框部分71c。在帽單元60的帽框架61的兩側形成有向側方伸出的各一對的卡合突起61a。
[0213]在帽單元60從加蓋位置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而被抬起的擦拭件單元70不移動。當帽單元60從加蓋位置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規(guī)定量時,卡合突起61a與矩形框部分71c卡合。之后,擦拭件單元70與帽單元60成為一體而向加蓋解除方向V2強制性移動。
[0214]當帽單元60從位于遠離噴嘴面?zhèn)鹊拇龣C位置的狀態(tài)向加蓋方向Vl移動時,擦拭件單元70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彈性力,而與帽單元60 —起沿加蓋方向移動。
[0215]在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至最遠端的狀態(tài)下,如圖1lB所示,帽單元60的卡合突起61a從擦拭件框架71的矩形框部分71c向加蓋方向Vl遠離。因此,擦拭件單元70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彈性力,通過卡合突起109a、109c與卡合框109b、109d的卡合而被保持在規(guī)定的位置。
[0216]此處,在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沿著其兩側的長邊緣,而在高一層的位置形成有抵接面71a。在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了的情況下,抵接面71a先于帽64(1)?64⑷、65(1)?65⑷的唇面(帽開口邊緣的端面),與噴墨頭11側的部位抵接,在本例中,與搭載有噴墨頭11的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將圖4的第一、第二頭11A、IlB包圍的矩形框狀的下表面部分IOa)抵接。
[0217]如此,搭載有擦拭件75 (I)?75 (4)的擦拭件單元70以所謂浮動狀態(tài)搭載在裝置框架50。當向與噴嘴面接近的加蓋方向Vl移動帽單元60時,擦拭件單元70被解除與帽單元60的卡合,而成為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彈性力向加蓋方向Vl被按壓的狀態(tài)。在帽單元60的帽64 (I)?64⑷、65 (I)?65⑷與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抵接前,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與噴墨頭11側的滑架10的下表面接觸。
[0218]由此,擦拭件單元70相對于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而被定位。即使噴墨頭11相對于維護裝置40而相對傾斜,擦拭件單元70也成為追隨著噴墨頭11的傾斜姿勢的姿勢。搭載在擦拭件單元70的多個擦拭件75(1)?75(4)分別相對于對應的噴墨頭11的各頭單兀1_1?1-4、2_1?2-4的噴嘴面而以固定的間隔定位。
[0219]因此,相對于各噴嘴面能夠以固定的擦拭壓力壓緊各擦拭件75(1)?75(4),能夠以適當?shù)陌磯籂顟B(tài)可靠地進行噴嘴面的擦拭。即,在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與滑架10的下表面接觸的狀態(tài)下,如后文所述,使各擦拭件75 (I)?75 (4)在起立位置立起。在該狀態(tài)下,當使擦拭件75 (I)?75 (4)向擦拭方向H2移動時,能夠以固定的壓力將它們的前端邊緣部壓緊在構成噴墨頭11的各頭單元1-1?1-4、2-1?2-4的噴嘴面1-1a?l-2a、2~la ?2_4a。
[0220](選擇吸引機構)
[0221]一般來講,在由多個頭單元構成的噴墨頭的情況下,優(yōu)選僅對需要維護的頭單元進行墨吸引。若能夠通過小型而緊湊的機構實現(xiàn)這種選擇吸引,則有利于維護裝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0222]在本例的維護裝置40中,具備用于利用吸引泵94而單獨分別選擇吸引多個帽64(1)?64(4)、65(1)?65 (4)的選擇吸引機構。換言之,具備從分別加蓋多個帽64 (I)?64 (4) >65 (I)?65(4)的頭單兀1-1?1-4、2_1?2_4選擇吸引墨的選擇吸引機構。
[0223]圖12A?圖12D為表示選擇吸引機構的說明圖。在裝置框架50的一側面52側配置有選擇帽65(1)?65(4)的選擇吸引機構。在另一側面53側配置有選擇帽64(1)?64(4)的選擇吸引機構。由于雙方的選擇吸引機構為基本相同的結構,因而選擇帽64(1)?64(4)說明選擇吸引機構。
[0224]各個帽64(1)?64⑷與吸引泵94的吸引口之間通過從該吸引口分支成四條的吸引管110 (參照圖11A)、配置在裝置框架50的側板53側的四個閥112A?115A而連通。閥112A?115A為例如通過內(nèi)置的隔膜(未圖示)始終保持為關閉狀態(tài)的常閉閥。
[0225]當壓入配置在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時,隔膜位移而切換成開狀態(tài)。當解除開閉桿112a?115a的壓入時,通過隔膜的彈性恢復力再次返回閉狀態(tài)。這些閥112A?115A沿著擦拭件移動方向H配列。當打開閥112A?115A時從帽64(1)?64(4)吸引墨的墨吸引通路打開,而能夠進行墨吸引泵94的墨吸引。
[0226]在與閥112A?115A的開閉桿102a?105a對峙的側板53空出有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較長的長方形的窗。沿著該窗的上側邊緣,配置有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延伸的導軸116a。沿著該導軸116a、由窗的下側邊緣規(guī)定的導軌116b,以能夠滑動的狀態(tài)配置有閥選擇器117A。
[0227]閥選擇器117A能夠沿著導軸116a移動至與閥1124?115八的開閉桿112&?115&對峙的位置。閥選擇器117A具備沿著側板53的外側表面而向加蓋方向突出的卡合突起117a、向側板53的內(nèi)側突出的桿壓入突起117b。當使閥選擇器117A向與各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對峙的位置移動時,成為通過該桿壓入突起117b將開閉桿112a?115a壓入的狀態(tài),從而閥112A?115A切換成開狀態(tài)。
[0228]另一方面,如圖1lA所示,在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側面,安裝有向加蓋解除方向V2突出的選擇器掛鉤118A。在選擇器掛鉤118A形成有成為與卡合突起117a互補形狀的卡合凹部118a。能夠在加蓋方向?qū)㈤y選擇器117A的卡合突起117a插入該卡合凹部118a。當卡合突起117a與卡合凹部118a卡合時,通過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能夠使閥選擇器117A沿著導軸116a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移動。
[0229]因此,當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時,選擇器掛鉤118A定位在閥選擇器117A。在該狀態(tài)下,使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規(guī)定量。由此,擦拭件單元70也向同一方向移動,擦拭件單元70的選擇器掛鉤118A與閥選擇器117A卡合。之后,通過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閥選擇器117A相對于一個閥112A?115A,而定位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
[0230]定位有閥選擇器117A的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通過閥選擇器117A的桿壓入突起117b而被保持在開狀態(tài)的位置。因此,通過被保持在開狀態(tài)的閥112A?115A,能夠從對應的帽65(1)?65 (4)通過吸引泵94進行墨吸引動作。
[0231]能夠通過帽單元60(帽)的沿帽移動方向V的移動、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擦拭件)的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的移動實現(xiàn)進行選擇吸引動作的閥112A?115A的選擇動作。因此,不使用圓筒凸輪、間歇齒輪或擺動構件等選擇切換用的構件,能夠以小型而緊湊的結構實現(xiàn)選擇吸引動作。
[0232]在裝置框架50安裝有閥全開桿119A。閥全開桿119A能夠同時壓入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將閥選擇器117A定位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的開閉桿112a的鄰接位置。在該位置,成為通過閥選擇器117A的桿壓入突起117b壓入有閥全開桿119A的狀態(tài)。
[0233]當壓入閥全開桿119A時,通過該閥全開桿119A將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同時壓入。由此,全部的閥112A?115A切換成開狀態(tài)。通過如配置閥全開桿119A這樣的簡單結構,能夠同時進行來自全部的帽64(1)?64(4)的墨吸引動作,即,來自被它們加蓋的頭單元1-1?1-4的墨吸引。
[0234]當將閥選擇器117A定位在從閥112A?115A以及閥全開桿119A偏離的位置時,閥112A?115A保持在全閉狀態(tài)。
[0235]接下來,當使閥選擇器117A沿著導軸116a移動時,該桿壓入突起117b與各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干涉。為了避免該干涉而順暢地進行閥選擇器117A的移動,在帽單元60形成有桿壓入突部。
[0236]由圖6可以看出,在帽單元60的帽框架61的側板部分61b形成有向內(nèi)側突出的桿壓入突部61c。在帽移動方向V上,以如下的方式設定該桿壓入突部61c的位置。在閥選擇器117A到達了能夠壓入各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的帽移動方向V上的位置的狀態(tài)下,桿壓入突起61c到達能夠壓入閥全開桿119A的位置。
[0237]在使閥選擇器117A沿著導軌116滑動的狀態(tài)下,通過閥全開桿119A而壓入各閥112A?115A的開閉桿112a?115a,從而能夠使閥選擇器117A不與各開閉桿112a?117a干涉地滑動。
[0238]選擇吸引另一側的帽65(1)?65(4)的機構也設置為與上述同樣的結構。但是,為了能夠分別單獨選擇吸引帽64(1)?64(4)以及65(1)?65 (4),而使兩側的閥選擇器的形狀略微不同。
[0239]在以下的說明中,將為了選擇帽65(1)?65⑷而配置在側板52側的閥、閥選擇器、選擇器掛鉤、閥全開桿分別記作閥112B?115B、閥選擇器117B、選擇器掛鉤118B、閥全開桿119B。
[0240]當帽單元60沿著帽移動方向V而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首先形成一側的選擇器掛鉤與閥選擇器的卡合狀態(tài),然后,形成另一側的選擇器掛鉤與閥選擇器的卡合狀態(tài)。
[0241]例如,如圖12D所示,使另一側的閥選擇器117B的卡合突起117a短于一側的閥選擇器117A的卡合突起117a。當閥選擇器117AU17B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分別與選擇器掛鉤118AU18B卡合(圖12D的STl)。在該狀態(tài)下,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例如,使具備短卡合突起117a的閥選擇器117B向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的作為目標的閥位置移動。另一側的閥選擇器117A也一起移動至同一位置。
[0242]當雙方的閥選擇器117A、117B從該狀態(tài)向加蓋方向Vl移動時,首先具備短卡合突起117a的閥選擇器117B從選擇器掛鉤118B偏離。此時,具備另一側的長卡合突起117a的閥選擇器117A與選擇器掛鉤118A處于卡合狀態(tài)(圖12D的ST2)。在該狀態(tài)下,當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時,只有處于卡合狀態(tài)的閥選擇器117A移動。因此,能夠使閥選擇器117A向作為目標的閥位置移動。
[0243]在通過雙方的閥選擇器117A、117B選擇了作為目標的閥位置后,使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移動。由此,雙方的閥選擇器117AU17B從選擇器掛鉤118AU18B偏離(圖12D的ST3)。
[0244]通過設置為這種方式,能夠從一側的帽64 (I)?64(4)自由選擇墨吸引對象的帽。而且,不受帽64 (I)?64 (4)的選擇動作的影響,而能夠從另一側的帽65 (I)?65 (4)自由選擇墨吸引對象的帽。
[0245](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選擇機構)
[0246]—般來講,在由多個頭單元構成的噴墨頭的情況下,優(yōu)選對需要維護的頭單元進行擦拭。若能夠通過小型而緊湊的機構實現(xiàn)這種選擇擦拭,則有助于維護裝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0247]在本例的維護裝置40中,如上所述,為了擦拭噴墨頭11的各頭單元1-1?1-4、
2-1?2-4的噴嘴面1-1a?l-4a、2-la?2_4a而具備四張擦拭件75 (I)?75 (4)。這四張擦拭件75 (I)?75 (4)被保持在與頭單元不接觸的倒下位置的狀態(tài)。在擦拭件單元70具備擦拭件選擇機構,能夠使位于倒下位置的擦拭件75 (I)?75(4)單獨向能夠與頭單元接觸的起立位置立起。當擦拭件75(1)?75(4)向起立位置立起時,能夠進行頭單元1-1?1-4,2-1?2-4的擦拭。
[0248]圖13為表示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局部立體圖,圖14A以及圖14B為提取擦拭件選擇機構而進行表不的立體圖以及側視圖。圖15A?圖15C為表不利用擦拭件立起構件進行的擦拭件立起動作的說明圖。圖16A?圖16C為表示利用擦拭件放倒構件進行的擦拭件放倒動作的說明圖。
[0249]如圖13、圖14A所示,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具備能夠沿著兩側的導軸72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滑動的滑動框76。在滑動框76,在與擦拭件移動方向H正交的方向架設有回旋中心軸121。在回旋中心軸121,在其軸線方向上安裝有四個擦拭件保持件74(1)?74⑷。在擦拭件保持件74⑴?74⑷,分別安裝有擦拭件75⑴?75⑷。
[0250]擦拭件保持件74 (I)?74 (4)能夠以回旋中心軸121為中心向第一狀態(tài)以及第二狀態(tài)切換。在本例中,能夠在從圖15A所示的作為第一狀態(tài)的倒下位置74A的狀態(tài)至圖15C所示的作為第二狀態(tài)的起立位置74B的狀態(tài)之間回旋。在倒下位置74A,擦拭件75 (I)?75(4)成為倒向沿著擦拭件移動方向H的方向的姿勢,使其前端邊緣朝向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
[0251]在起立位置74B,擦拭件75 (I)?75 (4)成為沿著帽移動方向V而朝向加蓋方向Vl的起立姿勢。在起立姿勢時,擦拭件75 (I)?75 (4)成為從滑動框76向加蓋方向Vl突出的狀態(tài)。
[0252]在各擦拭件保持件74⑴?74⑷附設有位置保持臂77⑴?77⑷。位置保持臂77(1)?77⑷將擦拭件保持件74(1)?74⑷穩(wěn)定保持在倒下位置74A以及起立位置74B這兩個位置。由圖14A可以看出,兩側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的位置保持臂77(1) ,77(4)配置在它們的外側,內(nèi)側的擦拭件保持件74(2) ,74(3)的位置保持臂77(2)、77(3)配置在它們的內(nèi)側。
[0253]參照圖15A說明位置保持臂77⑴?77⑷的構造。由于位置保持臂77⑴?77(4)為相同構造,因此列舉位置保持臂77(4)說明其構造。
[0254]首先,在滑動框76,與回旋中心軸121平行地架設有支軸125。支軸125相對于回旋中心軸121而配置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側。位置保持臂76 (4)具備壓縮螺旋彈簧126、連桿127、以及連桿128。連桿127被一體形成或固定在擦拭件保持件
74(4),與擦拭件保持件74 (4)成為一體而以回旋中心軸121為中心回旋。
[0255]連桿128被該支軸125支承為能夠以支軸125為中心回旋的狀態(tài)。連桿127的前端部與連桿128的前端部通過連結銷129而被相互連結為能夠旋轉的狀態(tài)。
[0256]在連桿128形成有貫通支軸125的細長軸孔128a。壓縮螺旋彈簧126相對于支軸125而始終將連桿128向連結銷129側按壓。如圖15A?圖15C所示,為了使擦拭件保持件74 (4)從倒下位置74A向起立位置74B回旋,需要使壓縮螺旋彈簧126壓縮。相反,在使擦拭件保持件74(4)從起立位置74B返回倒下位置74A的情況下,也需要使壓縮螺旋彈簧126壓縮。如圖15B所示,在連結銷129位于將回旋中心軸121與支承軸125的中心連結的直線上的狀態(tài)下,壓縮螺旋彈簧126受到最大程度的壓縮。因此,位置保持臂76(4)以該位置為界,被壓縮螺旋彈簧126的彈性力向倒下位置74A以及起立位置74B中的任意位置按壓。
[0257]因此,在這些任意位置,穩(wěn)定地保持有擦拭件保持件74(4)。即,在擦拭中擦拭件75(1)?75(4)被可靠地保持在起立位置,而能夠可靠地進行擦拭。而且,位于倒下位置的擦拭件75(1)?75(4)也不會不必要地起立。
[0258]接下來,對將擦拭件保持件74 (I)?74 (4)單獨切換成倒下位置74A以及起立位置74B的擦拭件選擇機構進行說明。
[0259]在擦拭件單元70,在與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相反側的端部配置有將擦拭件的狀態(tài)從第一狀態(tài)切換成第二狀態(tài)的作為擦拭件卡合構件而發(fā)揮功能的多根擦拭件立起構件。在本例中,如圖10所示,配置有用于分別將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從倒下位置74A向起立位置74B立起的四根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122(4)。擦拭件立起構件122 (I)、122 (2)從基板122A的上表面垂直突出,擦拭件立起構件122 (3)、122 (4)從基板122B的上表面垂直突出。這些基板122AU22B固定于在裝置框架50的底板51安裝的規(guī)定高度的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的蓋90A的上表面。
[0260]如圖10、圖14A所示,擦拭件立起構件122⑴~122⑷沿著擦拭件移動方向H而配置在不同的位置。而且,在與擦拭件移動方向H正交的擦拭件單元70的寬度方向上,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122(4)配置在與擦拭件保持件74(1)~74 (4)的位置保持臂77(1)~77⑷對應的位置。如圖14A、圖14B所示,在各位置保持臂77⑴~77⑷的連桿128形成有向加蓋解除方向V2突出的卡合突起128b。
[0261]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移動至配置有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122(4)的位置。由此,能夠使四個擦拭件保持件74(I)~74(4)的一個位置保持臂76(1)~76(4)的卡合突起128b在帽移動方向V上與對應的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122(4)的任意一方對峙。在該狀態(tài)下,使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由此,擦拭件單元70也向加蓋解除方向移動,卡合突起128b與對應的擦拭件立起構件122 (I)~122 (4)中的一方接觸。 [0262]圖15A表示該狀態(tài)。當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進一步移動時,通過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122(4)而將卡合突起128b向加蓋方向Vl相對抬起。由此,如圖15B、圖15C所示,位置保持臂77(1)~77(4)克服壓縮螺旋彈簧126的彈性力,而將擦拭件保持件74⑴~74⑷從倒下位置74向起立位置74B立起。
[0263]之后,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而定位在擦拭對象的頭單元21~24、31~34的跟前的位置。在該狀態(tài)下,使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將起立的擦拭件75 (I)~75 (4)布置在能夠擦拭頭單元21~24、31~34的噴嘴面21a~24a、31a~34a的位置。之后,當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沿著擦拭件移動方向H移動時,通過搭載在其上的擦拭件75 (I)~75 (4),進行對應的頭單元1-1~1-4、2-1~2_4的噴嘴面1-1a ~l_4a、2_la ~2_4a 的擦拭。
[0264]接下來,參照圖16進行說明,在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且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側的內(nèi)側端面,配置有將擦拭件從第二狀態(tài)向第一狀態(tài)切換的作為擦拭件卡合構件而發(fā)揮功能的多根擦拭件放倒構件。在本例中,設置有沿著擦拭件移動方向H延伸的兩根擦拭件放倒構件123 (I)、123 (2)。擦拭件放倒構件123 (I)為使擦拭件保持件74 (I)以及74 (2)從起立位置74A倒向倒下位置74B的構件,擦拭件放倒構件123 (2)為用于使擦拭件保持件74(3)、74(4)從起立位置74A倒向倒下位置74B的構件。顯然,也能夠與各擦拭件保持件74(I)~74(4)對應而設置四根擦拭件放倒構件。
[0265]在擦拭件保持件74 (I)~74 (4)分別形成有在它們處于起立位置74A的狀態(tài)下向加蓋解除方向延伸的卡合突起74a。在本例中,擦拭件保持件74 (I)、74 (2)的各自的卡合突起74a形成在鄰接位置。當這些卡合突起74a沿著擦拭件移動方向H向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側移動時,能夠同時與一根擦拭件放倒構件123(1)抵接。同樣,擦拭件保持件74 (3)、74 (4)的各自的卡合突起74a形成在鄰接位置,而能夠同時與一根擦拭件放倒構件123(2)抵接。
[0266]因此,當使擦拭件保持件74(1)~74(4)分別沿著擦拭件移動方向H向初始位置73A移動時,如圖16A所示,起立狀態(tài)的擦拭件保持件74 (I)?74 (4)的卡合突起74a與擦拭件放倒構件123(1)、123(2)的任意一方抵接。之后,如圖16B、16C所示,通過擦拭件放倒構件123(1)、123(2)按壓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由此,擦拭件保持件74 (I)?74(4)從起立位置74B返回倒下位置74A。
[0267]在擦拭件選擇動作(換言之,擦拭對象的頭單元的選擇動作)下,也能夠通過帽單元60(帽)的沿帽移動方向V的移動、和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 (擦拭件)的沿擦拭件移動方向H的移動,選擇多個擦拭件75 (I)?75 (4)中的一個。由此,能夠選擇性地擦拭頭單元21 ?24、31 ?34。
[0268]在形成有擦拭件立起構件122 (I)?122 (4)的基板122A、122B形成有三根限制構件130 (I)?130 (3)。限制構件130 (I)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4 (I)與擦拭件保持件74⑵一起向起立位置回旋,限制構件130(3)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4 (3)與擦拭件保持件74 (4) —起向起立位置回旋。而且,限制構件130(4)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4(4)與擦拭件保持件74(3)一起向起立位置回旋。另外,省略了防止擦拭件保持件73 (I)與擦拭件保持件74(2) —起向起立位置回旋的限制構件的圖示。
[0269]這些限制構件130(1)?130(3)從基板122AU22B的上表面向加蓋方向Vl垂直突出,而形成沿帽移動方向V延伸的卡合端面130a。在各擦拭件保持件74(1)?74(4)的連桿127形成有在倒下位置74A的狀態(tài)下沿帽移動方向V延伸的卡合端面127a。
[0270]如圖15A所示,在使擦拭件保持件74 (3)起立的情況下,擦拭件保持件74 (4)的連桿127的卡合端面127a與限制構件130(2)的卡合端面130a,從擦拭件移動方向H以微小的空隙對峙。當使擦拭件保持件74 (3)向起立位置74B回旋時,卡合端面127a與限制構件130(2)的卡合端面130a接觸。因此,擦拭件保持件74 (3)不會與擦拭件保持件74 (4) —起向起立位置74B回旋。
[0271]當墨等附著在擦拭件保持件74(3)、74(4)的空隙中時,這些擦拭件保持件74(3)、74(4)成為相互粘貼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存在當使一方的擦拭件保持件74(4)起立時,隨之另一方的擦拭件保持件74(3)也一起起立的可能性。通過限制構件130 (2),能夠可靠地防止未選擇的擦拭件保持件起立。
[0272](擦拭件以及擦拭件清潔器單元)
[0273]—般來講,在維護裝置的擦拭件附著從噴嘴面拭取的墨等異物。殘留有墨等異物的狀態(tài)的擦拭件的拭取性能降低。存在附著在擦拭件的墨等異物附著于噴嘴面而污染該噴嘴面的可能性。優(yōu)選配置擦拭件清潔器,而將附著在拭取噴嘴面后的擦拭件的墨等異物去除。
[0274]此處,在使用平板狀的擦拭件進行噴墨頭的噴嘴面的拭取的情況下,壓緊在噴嘴面的擦拭件前端邊緣部的兩端部分容易大幅度變形。有時不能從與擦拭件前端邊緣部的兩側的部分接觸的噴嘴面的部位可靠地拭取墨等異物。當將平板狀的擦拭件彎曲成圓弧狀而提高剛性時,在擦拭件前端邊緣部的兩側也能夠可靠地拭取在噴嘴面附著的墨等異物。
[0275]但是,以往從未關注過為了清潔彎曲成圓弧狀的形狀的擦拭件而應用的擦拭件清潔器。而且,未提出過這種擦拭件清潔器。用于平板狀的擦拭件的擦拭件清潔器不適于彎曲成圓弧狀的形狀的擦拭件的拭取。當使圓弧狀的擦拭件一邊壓緊擦拭件清潔器一邊移動時,擦拭件的中心部分容易大幅度彎曲。因此,存在不能從擦拭件中心部分可靠地拭取墨等異物的情況。在本例的維護裝置40中,鑒于這種問題,而具備下述結構的擦拭件以及擦拭件清潔器單元。
[0276]圖17為表示擦拭件單元70的初始位置側的端部的說明圖。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處于初始位置73A的狀態(tài)下,通過擦拭件放倒構件123(1)、123(2)使四張擦拭件75(1)?75(4)倒下,而成為倒下位置的狀態(tài)。在圖17中,為了便于理解地表示擦拭件形狀,而以處于起立位置的狀態(tài)表示擦拭件75(4),以處于從倒下位置向起立位置回旋的中途的位置的狀態(tài)表示擦拭件75 (2)。
[0277]如該圖所示,擦拭件75(1)以將矩形輪廓的平板狀的橡膠彎曲成圓弧狀的狀態(tài)安裝在擦拭件保持件74(1)。在起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擦拭件75(1)的朝向擦拭方向H2的擦拭面75a形成為凸狀曲面75a。因此,在擦拭對象的頭單元1_1、1_3的噴嘴面l_la、l_3a滑動的擦拭件75(1)的前端邊緣部75b也同樣,形成為向擦拭方向H2以凸狀彎曲的形狀。
[0278]擦拭方向H2形成凸曲面地彎曲成圓弧狀形狀的擦拭件75(1)與平板狀的擦拭件相比,擦拭時的剛性更高。而且,在壓緊在噴嘴面l_la、l-3a的狀態(tài)下滑動時,若使用平板狀的擦拭件,有時存在其前端邊緣部的兩端側大幅度變形而不能適當擦拭噴嘴面1-la、l_3a的情況。擦拭件75(1)的彎曲的前端邊緣部75b以其各部分均勻地與噴嘴面1-la、l_3a抵接的狀態(tài),沿著該噴嘴面l-la、l_3a滑動。因此,與平板狀的擦拭件相比能夠進行適當?shù)牟潦谩?br>
[0279]另外,由于其他擦拭件75 (2)?75 (4)也與擦拭件75 (I)呈同一形狀,因此省略對它們的說明。
[0280]接下來,在擦拭件單元70附設有擦拭件清潔器單元150。參照圖5、圖6以及圖17而進行說明,擦拭件清潔器單元150具備板狀的擦拭件清潔器151。擦拭件清潔器151在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沿該擦拭件框架71的短邊方向架設。擦拭件清潔器151的配置位置是位于初始位置73A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和帽單元60之間的位置。
[0281]在擦拭件清潔器151的兩端部一體形成有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Hl (擦拭件前進方向)延伸的清潔器支承板152、153。清潔器支承板152、153的前端部分別以支軸154(圖中僅表示一側的支軸154。)為中心,以能夠在相對于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接近以及遠離的方向上移動的狀態(tài)安裝在擦拭件框架71。
[0282]而且,清潔器支承板152、153被支承于擦拭件框架71側的棒狀的彈簧構件155始終向從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浮起的方向按壓。由此,擦拭件清潔器151成為浮起至與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大致同一高度位置的狀態(tài)。
[0283]在擦拭件清潔器151的擦拭件前進方向(Hl)側的邊緣的四處形成有擦拭件清潔用的凹狀端面151 (I)?151 (4)(擦拭件清潔面)。凹狀端面151 (I)?151 (4)形成為與擦拭件75 (I)?75 (4)的前端邊緣部75b的彎曲形狀對應的形狀。而且,凹狀端面151(1)?151(4)位于處于起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的擦拭件75 (I)?75 (4)的前端邊緣部75b的移動軌跡上。
[0284]擦拭件75⑴?75⑷在結束了頭單元1-1?1-4,2-1?2-4的噴嘴面l_la?l-4a、2_la?2_4a的擦拭后,從擦拭結束位置返回初始位置73A。在該后退時,擦拭件75(1)?75 (4)通過擦拭件清潔器151。各擦拭件75 (I)?75 (4)的前端邊緣部75b在通過擦拭件清潔器151時,在各凹狀端面151(1)?151 (4)上滑動。由此,可以通過各凹狀端面151⑴~151⑷拭取附著在擦拭件75⑴~75⑷的前端邊緣部75b的墨等。
[0285]通過形成為對應的形狀的凹狀端面151 (I)~151(4)拭取彎曲的擦拭件75(1)~
75(4),由此能夠從擦拭件75 (I)~75 (4)的前端邊緣部75a的各部可靠地拭取墨等異物。
[0286]擦拭件清潔器單元150具備將由擦拭件清潔器151拭取的墨等回收的一對墨回收部156、157。參照圖6進行說明,墨回收部156、157安裝在帽單元60的第一、第二帽基體62,63的一端部。墨回收部156、157具備板狀的墨吸收材156a、157a和裝配有它們的裝配部 156b、157b。
[0287]當使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移動時,擦拭件單元70的兩側的抵接面71a與將噴墨頭11的噴嘴面Ila包圍的頭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參照圖4)接觸。擦拭件清潔器151配置在與頭滑架10鄰接的位置,擦拭件清潔器151也與頭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IOa接觸。其結果為,擦拭件清潔器151被壓入擦拭件框架71偵U。
[0288]當擦拭件清潔器151被壓入時,成為包含其凹狀端面151 (I)~151 (4)的部分被壓緊在墨回收部156、157的墨吸收材156a、157a的狀態(tài)。由此,附著在擦拭件清潔器151的各凹狀端面151(1)~151(4)的墨等異物被吸收到墨吸收材156a、157a側而被回收。
[0289]當使帽單元60從加蓋狀態(tài)向待機位置返回時,擦拭件清潔器151遠離頭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由此,再次返回從擦拭件框架71的上表面浮起的狀態(tài)。即,返回到凹狀端面151(1)~151(4)能夠與以起立位置的狀態(tài)移動的擦拭件75 (I)~75 (4)的前端邊緣部75a抵接的擦拭件清潔位置。
[0290]如此,每當進行擦拭動作時,通過擦拭件清潔器151拭取附著在各擦拭件75 (I)~75(4)的墨等異物。因此,能夠使擦拭件75 (I)~75 (4)的擦拭性能維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而且,每當進行加蓋動作時,附著在擦拭件清潔器151的墨等異物被墨回收部156、157的墨吸收材156a、157a吸收而被去除。因此,擦拭件`清潔器151的擦拭件清潔性能也能夠始終維持良好的狀態(tài)。
[0291](帽傾斜剝落機構)
[0292]一般來講,在維護裝置中,存在在利用帽的噴嘴面的加蓋狀態(tài)下,由于帽的唇(開口邊緣端)的殘留附著墨等,而在噴嘴面與唇之間形成墨膜面的情況。當將以與噴嘴面平行的狀態(tài)接觸的帽以保持與噴嘴面平行的狀態(tài)從噴嘴面剝落時,在噴嘴面與唇之間形成的墨膜面發(fā)生破裂。當墨膜面破裂時,有時存在形成墨膜面的墨向噴嘴面?zhèn)蕊w散而附著在噴嘴面的情況。當墨附著在噴嘴面時,可能導致不能從墨噴嘴適當噴出墨液滴。
[0293]因此,當使帽遠離噴墨頭的噴嘴面時,并非使帽的唇的整體同時遠離噴嘴面,而優(yōu)選首先使唇的一部分遠離噴嘴面,并逐漸使與該部位連續(xù)的唇的部分遠離噴嘴面。因此,可以以使與噴嘴面平行的狀態(tài)加蓋的帽的一端部先遠離噴嘴面的方式,使帽相對于噴嘴面傾斜的同時從該噴嘴面剝落該帽。在本說明書中,如此,將相對于噴嘴面將帽傾斜剝落的動作稱為“帽的傾斜剝落”,將該機構稱為“帽傾斜剝落機構”。因此,帽相對于噴嘴面傾斜是指與噴嘴面接觸的帽的唇面相對于噴嘴面傾斜的意思。從維護裝置的小型?緊湊化的角度出發(fā),優(yōu)選以較少的構件數(shù)量且簡單的結構實現(xiàn)這種帽的傾斜剝落機構。
[0294]特別在由多個頭單元構成的液體噴射頭、例如線型的噴墨頭中,多個頭單元配列在噴嘴列方向。為了單獨加蓋各頭單元的噴嘴面,有時使用與頭單元對應個數(shù)的帽。在該情況下,需要對多個帽分別裝入實現(xiàn)傾斜剝落動作的機構,從而導致高成本。因此,將帽傾斜剝落機構設置為小型而緊湊的結構極有利于維護裝置的小型化、低成本化。
[0295]為此,在本例的帽單元60中附設有帽傾斜剝落機構160。帽傾斜剝落機構160在將各帽64 (I)?64⑷、65 (I)?65⑷加蓋在各個頭單元1_1?1_4、2_1?2_4的噴嘴面1-1a?l-4a、2_la?2_4a的動作中,將其唇面(帽開口邊緣的端面)維持在與噴嘴面Ila平行的姿勢。而且,在解除加蓋狀態(tài)的動作中,使該唇面相對于噴嘴面Ua逐漸傾斜。
[0296]參照圖18A?圖21說明帽傾斜剝落機構160的結構。圖18A?圖18C為示意表示帽傾斜剝落機構160的結構以及動作的說明圖。圖19為表示帽單元60以及裝置框架50的兩側的側板52、53的立體圖,并表示拆除了帽64(1)?64(4)的狀態(tài)。圖20為表示帽單元60以及帽64 (2)的立體圖,并表示拆除了帽基體63、帽64(1)、64(3)、64(4)、65(1)?65(4)的狀態(tài)。圖21為表示為了實現(xiàn)被裝入帽單元60的帽的傾斜剝落動作而使用的移動構件的滑動機構的立體圖。
[0297]由于為了帽的傾斜剝落而配置在各帽64⑴?64⑷、65(1)?65⑷的結構部位相同,因此例舉搭載在帽基體63的帽65(3)而進行說明。
[0298]首先,由圖20可以看出,帽65⑶具備細長的長方體形狀的帽主體部64a、在帽主體部64a的上表面開口的長方形或長圓形的輪廓的唇部64b。在帽主體部64a的上表面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形成有向上方突出的定位用的突起64c。位于這些突起64c之間的的唇部64b從帽主體部64a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帽主體部64a由例如硬質(zhì)塑料材料形成。唇部64b由軟質(zhì)塑料材料或橡膠材料形成。
[0299]如圖19、圖20所示,帽基體63整體呈細長的長方體形狀,在其頂板部分161形成有裝配四個帽65⑴?65⑷的四個長方形的開口部162(1)?162(4)(以下,將它們總稱為開口部162。)。裝配在開口部162的帽65(3)被一對壓縮螺旋彈簧63a支承。如圖18所示,一對壓縮螺旋彈簧63a配置在帽65 (3)的帽主體部64a與帽基體62的底板部分163之間。一對壓縮螺旋彈簧63a支承帽主體部64a的長邊方向的兩端部,將帽65(3)相對于帽基體63向加蓋方向Vl (圖中上方)按壓。
[0300]如圖18、圖20所示,在帽主體部64a的一側的側面部分64d以及相反側的側面部分64e分別形成有一對帽側卡合突部164、165(省略了對側面部分64d側的卡合突部的圖示。)??ê贤徊?64、165從這些側面部分64d、64e垂直突出,并位于帽主體部64a的長邊方向的兩端側的部位。各帽側卡合突部164、165的上表面形成為與唇部64b的唇面64f平行的帽側卡合面164a、165a。這些帽側卡合面164a、165a位于同一平面上。
[0301]在帽基體62的頂板部分161,且在其開口部162的長邊側的雙方的開口邊緣端部形成有能夠分別與帽側卡合突部164、165卡合的一對基體側卡合部166、167。這些基體側卡合部166、167的背面形成為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基體側卡合面166a、167a。
[0302]帽65 (3)被壓縮螺旋彈簧63a向加蓋方向按壓。帽65 (3)的帽側卡合面164a、165a從加蓋解除方向V2側(從圖中下側)壓緊在基體側卡合面166a、167a。由此,帽65(3)保持在與噴嘴面2-3a平行的姿勢。即,該唇面64f被保持為與噴嘴面2-3a平行。
[0303]在一側的基體側卡合部166的基體側卡合面166a,形成有向加蓋方向Vl以規(guī)定的高度差的量后退的基體側卡合面166b。在本例中,基體側卡合面166b形成在基體側卡合面166a的與基體側卡合面167a側鄰接的位置。
[0304]在帽基體62,以能夠在其長邊方向滑動的狀態(tài)搭載有恒定厚度的移動構件168。移動構件168的厚度被設定為比基體側卡合面166a與基體側卡合面166b的高度差大的尺寸。
[0305]移動構件168能夠在從圖18A、18C所示的進出位置168A至圖18B所示的退避位置168B之間滑動。在進出位置168A,移動構件168位于基體側卡合面167b與帽側卡合面164a之間。在退避位置168B,移動構件168位于從它們之間偏離的退避位置。
[0306]在將帽65 (3)加蓋在噴嘴面2_3a的加蓋狀態(tài)下,帽65 (3)被噴嘴面2_3a向加蓋解除方向V2壓入。由此,如圖18A所示,在基體側卡合面166b與帽側卡合面164a之間形成了能夠使移動構件168進出的空隙。
[0307]在帽側卡合面164a、165a壓緊在基體側卡合面166a、167a的狀態(tài)下,如圖18B所示,帽65(3)維持與噴嘴面2-3a平行的姿勢。對此,當帽側卡合面164a夾著移動構件168而向基體側卡合面166b壓緊時,如圖18(:所示,帽65(3)相對于噴嘴面2-3a而以移動構件168的厚度的量向傾斜方向傾斜。S卩,在帽65(3)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帽側卡合面164a夾著移動構件168而壓緊在基體側卡合面166b,而在帽65 (3)的長邊方向的相反側的端部,帽側卡合面165a壓緊在基體側卡合面167a,因此相對于噴嘴面2_3a,帽65 (3)沿著其長邊方向以移動構件168的厚度的量向傾斜方向傾斜。
[0308]對使移動構件168在進出位置168A以及退避位置168B滑動的滑動機構進行說明?;瑒訖C構將利用帽驅(qū)動傳遞機構90的帽單元60的向加蓋方向Vl的移動轉換為移動構件168的從退避位置168B向進出位置168A的移動。而且,將帽單元60的向加蓋解除方向V2的移動轉換為移動構件168的從進出位置168A向退避位置168B的移動。
[0309]通過利用由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進行的帽單元60的移動使移動構件168移動,從而不需要用于使移動構件168移動的獨自的驅(qū)動源。而且,能夠根據(jù)帽65 (3)的移動位置使移動構件168適當?shù)匾苿?,從而能夠簡單而準確地進行其移動控制。
[0310]參照圖18?圖20對本例的滑動機構的具體結構進行說明?;瑒訖C構170具備在帽單元60配置的能夠回旋的一對桿171、172。桿171、172安裝在支軸173的兩端部,并能夠以該支軸173為中心回旋。支軸173被帽框架61支承,并架設在其短邊方向上。
[0311]由圖19可以看出,在裝置框架50的側板部分52、53形成有能夠與各桿171、172卡合的一對第一卡合片174、175以及一對第二卡合片176、177。第一卡合片174、175與向加蓋方向Vl移動的桿171、172卡合,而使該桿向圖18A、18B所示的第一位置回旋。在本例中,在帽64即將成為加蓋狀態(tài)以前,桿171、172與第一卡合片174、175接觸,向第一位置回旋。
[0312]第二卡合片176、177與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的桿171、172卡合,而使該桿從第一位置向圖18C所示的第二位置回旋。在本例中,在帽65向加蓋解除方向移動而即將到達其退避位置以前,桿171、172與第二卡合片176、177接觸,向第二位置回旋。
[0313]桿171、172通過連結部178而與滑動單元181、182連結。滑動單元181被帽基體62支承為能夠在其長邊方向上滑動的狀態(tài)?;瑒訂卧?82被帽基體63支承為能夠在其長邊方向上滑動的狀態(tài)。在滑動單元181的四處形成有移動構件168。移動構件168分別位于與帽64(1)?64(4)的基體側卡合面166b對應的部位。同樣,在滑動單元182的四處形成有移動構件168。移動構件168分別位于與帽65 (I)?65 (4)的帽側卡合面166b對應的部位。[0314]連結部178在桿171、712與滑動單元181、182之間將桿171、172的回旋運動轉換為滑動單元181、182的滑動運動。即,如圖18A所示,連結部178具備在桿171、172形成的滑動槽171a、172a、架設在滑動單元181、182的連結軸179。連結軸179以能夠沿著滑動槽171a、172a滑動的狀態(tài),貫通這些滑動槽171a、172a而延伸。
[0315]在桿171、172處于第一位置的狀態(tài)下,滑動單元181、182位于第一位置,而在它們形成的移動構件168位于前進位置168A。當桿171、172向第二位置回旋時,滑動單元181、182向第二位置滑動,而在它們形成的移動構件168向退避位置168B退避。
[0316]接下來,圖22A?圖22E為表示與帽64的移動相伴的傾斜剝落機構的動作的說明圖。主要參照這些圖,而在下文中集中說明傾斜剝落機構的動作。
[0317]首先,在帽65 (3)將噴嘴面2_3a加蓋的狀態(tài)下,如圖22A (圖18A)所示,利用噴嘴面2-3&,帽65(3)克服壓縮螺旋彈簧63a的彈性力而被壓入帽基體63側。由此,能夠在帽側卡合面164a與基體側卡合面166b之間形成能夠使移動構件168進出的空隙。因此,在形成加蓋狀態(tài)的時刻,或在即將形成加蓋狀態(tài)以前的時刻,使移動構件168進出而將該移動構件168定位在帽側卡合面164a與基體側卡合面166b之間。
[0318]在使移動構件168進出的狀態(tài)下,通過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使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能夠從噴嘴面2-3a剝落帽65 (3)。帽65 (3)被解除基于噴嘴面2_3a的壓入,并相對于帽基體63而相對地向加蓋方向Vl被擠壓。其結果為,帽側卡合面164a夾著位于進出位置168A的移動構件168而被壓緊在基體側卡合面166b偵1|。
[0319]接下來,隨著帽單元60的向加蓋解除方向V2的移動,帽65 (3)相對于噴嘴面2_3a而變得傾斜。即,從其長邊方向的一端部向另一端部,從噴嘴面2-3a剝落帽65(3)的唇面64d。在帽64(3)的唇整體從噴嘴面2-3a離開的時刻,帽65(3)相對于噴嘴面2_3a以移動構件168的厚度的量傾斜。
[0320]之后,如圖22B (圖18C)所示,帽65 (3)與帽基體63—起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并保持相對于噴嘴面2_3a傾斜的姿勢而遠離該噴嘴面2_3a。
[0321]當帽65(3)遠離噴嘴面2_3a后,移動構件168移動至退避位置168B。S卩,在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而即將到達待機位置以前,移動構件168返回退避位置168B。其結果為,如圖22C所示,帽側卡合面164a直接返回壓緊在基體側卡合面166a的狀態(tài)。由此,帽65 (3)返回與噴嘴面2-3a平行的姿勢。
[0322]在帽單元60從退避位置向加蓋方向Vl移動的情況下,帽65(3)的帽側卡合面164a、165a壓緊在基體側卡合面166a、167a。因此,如圖22D (圖18C)所示,帽65 (3)成為與噴嘴面2-3a平行的姿勢。
[0323]當通過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使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時,帽65(3)以與噴嘴面2-3a平行的姿勢和噴嘴面2-3a接觸。此外,當使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時,被壓縮螺旋彈簧63a支承的帽65 (3)通過噴嘴面2_3a而相對地向加蓋解除方向V2被壓入。其結果為,在帽單元60的向加蓋方向Vl的移動即將結束的時刻,如圖22E所示,能夠在帽側卡合面164a與基體側卡合面166b之間形成能夠使移動構件168進出的空隙。而且,形成最先說明的圖22A所示的加蓋狀態(tài)。
[0324]如以上說明所述,通過使移動構件168移動,能夠從噴嘴面2_3a傾斜地剝落帽65(3)。在加蓋狀態(tài)下,在噴嘴面2-3a與帽65 (3)的唇面64d之間形成有墨膜面的情況下,通過傾斜地剝落帽65(3)能夠防止墨膜面的破裂。因此,能夠防止因墨膜面的破裂造成的向噴嘴面2_3a的墨附著。
[0325]而且,在從噴嘴面2_3a剝落了帽65 (3)以后,使移動構件168退避,由此能夠使帽65(3)返回與噴嘴面2-3a平行的姿勢。例如,存在具備利用帽內(nèi)電極與噴嘴面?zhèn)鹊碾姌O之間的靜電電容的變化來檢測來自頭單元22的各噴嘴的墨液滴的噴出狀態(tài)的檢測機構的情況。在該情況下,當噴嘴面2-3a與帽65 (3)不平行時,有時存在不能精度良好地檢測各噴嘴的狀態(tài)的情況。根據(jù)本例,能夠避免這種弊病。而且,當保持帽65 (3)傾斜的狀態(tài)加蓋噴嘴面2-3a時,可能造成帽65(3)的位置相對于噴嘴面2_3a發(fā)生偏離,而不能可靠地加蓋噴嘴面2-3a。而且,有時帽65 (3)成為一端接觸的狀態(tài),而不能形成帽65 (3)的唇面64d與噴嘴面2-3a的緊貼狀態(tài)。也能夠消除這種弊病。
[0326]此外,通過使滑動單元181、182滑動,能夠使多個移動構件168同時移動。而且,由于利用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的移動來使滑動單元181、182滑動,因此無需另行配置驅(qū)動源。因此,能夠?qū)A斜剝落對多個頭單元進行加蓋的多個帽的機構設置為小型而簡單的結構。
[0327](打印機的控制系統(tǒng)) [0328]圖23為表示打印機I的控制系統(tǒng)的簡略框圖。打印機I的控制系統(tǒng)具備以計算機為中心而構成的控制部210。例如,從上位的主機220通過輸入輸出部211而向控制部210供給包含打印數(shù)據(jù)的打印指令??刂撇?10對包含送紙馬達12、送出用的馬達6等在內(nèi)的記錄紙運送機構212進行驅(qū)動控制而進行記錄紙P的運送。而且,驅(qū)動控制滑架驅(qū)動機構213而使滑架10移動。此外,驅(qū)動控制頭驅(qū)動器214,而使利用噴墨頭11的打印動作進行。
[0329]控制部210在電源關閉時或打印待機時等,驅(qū)動控制滑架驅(qū)動機構213,而使滑架10返回初始位置B。在初始位置B,驅(qū)動控制維護裝置40的各部,而執(zhí)行對噴墨頭11的規(guī)定的維護動作。
[0330]控制部210在維護動作中驅(qū)動控制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而使加蓋動作進行。根據(jù)由位置檢測器86檢測出的帽待機位置(原點)、安裝在馬達83的回轉式編碼器215的輸出來控制帽64、65的移動位置。而且,驅(qū)動控制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來執(zhí)行噴嘴面Ila的擦拭動作。
[0331]根據(jù)由位置檢測器216檢測出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原點)、安裝在馬達91的回轉式編碼器217的輸出來控制擦拭件75的移動位置。位置檢測器216組裝在擦拭件框架71與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之間。能夠由安裝在擦拭件框架71的光電耦合器、安裝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遮光用的檢測片來構成位置檢測器216。另外,由操作.顯示部218顯示打印機I的動作狀態(tài)等。
[0332](維護裝置40的各部的移動位置)
[0333]在圖24~圖27C中,集中表示了打印機I的維護裝置40的各部的移動位置。另外,在圖24~圖27C中,“頭I”指頭單元1-1~1-4,“頭2”指頭單元2-1~2_4。
[0334](帽單元60的移動位置)
[0335]圖24為表示帽位置的一覽表。帽位置號碼I~12為帽單元60的帽移動方向V的各位置。帽位置號碼9的“帽初始檢測位置”為帽單元60的通常的待機位置。帽單元60在電源關閉時、打印待機時以及打印中位于待機位置。該位置為由位置檢測器86檢測出的位置。
[0336]在進行選擇吸引的閥選擇動作中,帽單元60向比“帽初始檢測位置”(待機位置)更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的“閥選擇位置(頭2)”(號碼10)以及“閥選擇位置(頭I)”(號碼12)移動。
[0337]“閥選擇位置(頭I) ”為選擇對頭單元1-1?1-4(帽64(1)?64(4))進行吸引的閥112A?115A的情況下的帽單元60的位置。“閥選擇位置(頭2) ”為比其更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的位置,且為選擇對頭單元2-1?2-4 (帽65(1)?65(4))進行吸引的閥112B?115B的情況下的帽單元60的位置。它們之間的“擦拭件立起位置”(號碼11)為以能夠擦拭噴嘴面1-1a?l-4a、2_la?2_4a的方式使擦拭件75立起的情況下的帽頭60的位置。
[0338](閥選擇時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移動位置)
[0339]圖25A、圖25B以及圖25C為表示閥選擇時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位置(擦拭件位置)的說明圖。如圖25A、圖25C所示,位置號碼I?6表示選擇吸引閥112A?115A(頭單元1-1?1-4)的情況下的閥選擇器117A的擦拭件移動方向H的位置。通過自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初始位置73A(擦拭件初始檢測位置)的移動距離來管理它們的位置。
[0340]如圖25B、圖25C所示,位置號碼7?11表示選擇吸引閥112B?115B(頭單元2-1?2-4)的情況下的閥選擇器117B的擦拭件移動方向H的位置。位置號碼7?11分別與各個擦拭件位置號碼I?6為同一位置。
[0341](擦拭件選擇時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移動位置)
[0342]圖26A以及圖26B為表示擦拭件選擇時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位置的說明圖。由位置號碼13表示的位置為通過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而使擦拭頭單元1-1、1-3的擦拭件75 (I)起立的位置。同樣,由位置號碼14表示的位置為通過擦拭件立起構件122 (2)而使擦拭頭單元1-2、1-4的擦拭件75(2)起立的位置。位置號碼15的位置為通過擦拭件立起構件122(3)而使擦拭頭單元2-1、2-3的擦拭件75(3)起立的位置。位置號碼16的位置為通過擦拭件立起構件122(4)而使擦拭頭單元2-2、2-4的擦拭件75 (4)起立的位置。
[0343](擦拭開始位置)
[0344]圖27A、圖27B以及圖27C為表示擦拭開始時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位置的說明圖。位置號碼18為利用擦拭件75 (I)、擦拭件75 (3)進行的頭單元1_1以及頭單元2_1的擦拭開始位置。位置號碼19為利用擦拭件75(2)、75 (4)進行的頭單元1_2、2_2的擦拭開始位置。位置號碼20為利用擦拭件75(1)、75 (3)進行的頭單元1_3、2_3的擦拭開始位置。位置號碼21為利用擦拭件75 (2)、75 (4)進行的頭單元1_4、2_4的擦拭開始位置。
[0345]位置號碼22為墨吸引時的擦拭件75的待機位置。位置號碼23為墨吸引的選擇初始化時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移動位置。位置號碼24通過擦拭件清潔器151進行擦拭件75的清潔的位置。
[0346](維護裝置40的動作例)
[0347]以下,主要參照圖24?圖27C說明維護裝置40的狀態(tài)以及動作例。
[0348](電源關閉時、打印待機時:加蓋狀態(tài))
[0349]在打印機I的電源關閉時以及打印待機狀態(tài)下,噴墨頭11在初始位置B待機。
[0350]帽單元60的位置為最接近噴嘴面Ila的“加蓋位置”(圖24)。搭載在帽單元60的帽64 (I)~64⑷以及帽65 (I)~65⑷處于將對應的頭單元1_1~1_4的噴嘴面1-1a~1-4a以及頭單元2-1~2-4的噴嘴面2_la~2_4a加蓋的加蓋狀態(tài)。
[0351]另外,在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0的螺旋凸輪81a、81b的凸輪面82a、82b,與其前端連續(xù)地形成有與噴嘴面20a、30a平行的水平凸輪面82c、82d(參照圖7A等)。當帽單元60移動至帽移動方向V上的與噴嘴面Ila最接近的“加蓋位置”時,帽單元60側的輥(凸輪隨動件)66成為躍上了水平凸輪面82c、82d的狀態(tài)。由此,帽單元60以穩(wěn)定的狀態(tài)保持在“加蓋位置”。在對維護裝置40施加有振動的情況下,帽單元60不會向遠離噴嘴面Ila的方向移動。
[0352]擦拭件單元70位于與滑架10抵接的抵接位置。在該抵接位置,處于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彈性力而壓接在噴墨頭11的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IOa的狀態(tài)。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在擦拭件單元70的長邊方向的一端部的初始位置73A(圖25A~25C:擦拭件初始檢測位置)待機。搭載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擦拭件75處于倒下位置的狀態(tài)。
[0353]搭載在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清潔器151被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IOa壓緊在擦拭件框架71側。因此,擦拭件清潔器151被壓緊在墨回收部156、157的墨吸收材156a、156b。附著在擦拭件清潔器151的墨等異物被吸收到墨吸收材156a、156b偵U。
[0354]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被切換成能夠驅(qū)動墨吸引泵94的狀態(tài)(能夠進行墨吸引的狀態(tài))。
[0355]配置在帽64(1)~64⑷、65(1)~65⑷與墨盒14的墨回收部之間的閥112A~115AU12B~115B,為了噴嘴彎 液面保護而保持在全開狀態(tài)。即,閥全開桿119AU19B處于被閥選擇器117AU17B壓入的狀態(tài)(圖25A~圖25C:閥全開位置)。由此,各噴嘴通過閥112A~115A、112B~115B而向大氣開放。
[0356]移動構件168向進出位置168A進出。在加蓋狀態(tài)下,在移動構件168與帽側卡合面164a之間、移動構件168與基體側卡合面166b之間分別存在空隙。因此,各帽64(1)~64(4),65(1)~65 (4)以與對應的頭單元的噴嘴面平行的狀態(tài)緊貼在這些噴嘴面。
[0357](打印準備:加蓋解除動作)
[0358]在打印機I的打印開始時,使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退避。由此,能夠解除噴嘴面Ila的加蓋,而使滑架10從初始位置A向打印位置B移動。之后,使滑架10移動至打印位置B。
[0359]在加蓋解除動作中,驅(qū)動馬達83而使螺旋凸輪81a、81b旋轉。由此,帽單元60沿著帽移動方向V而向加蓋解除方向V2(退避方向)移動。帽64 (I) -64(4),65(1)~65 (4)以規(guī)定的壓入量壓緊在噴嘴面1-1a~l-4a、2_la~2_4a。在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規(guī)定量為止的期間,帽64(1)~65(1)~65(4)的唇面64f被彈簧構件62a、63a的彈性力壓緊在噴嘴面1-1a~l-4a、2_la~2_4a。
[0360]移動構件168位于進出位置168A。在各個帽64(1)~64⑷、65 (I)~65⑷,一側的帽側卡合面164a將移動構件168夾在中間而與帽基體62、63的基體側卡合面166b對峙。另一側的帽側卡合面165a與基體側卡合面167a對峙。
[0361]帽單元60(帽基體62、63)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一側的基體側卡合面166b與移動構件168接觸,而將移動構件168壓緊在帽側卡合面164a。[0362]之后,隨著帽單元60的移動,從帽64⑴~64⑷、65 (I)~65⑷的移動構件168側的角部向加蓋解除方向V2壓入。因此,隨著帽單元60的移動,帽64 (I)~64 (4)、65 (I)~65(4)從與噴嘴面1-1a~l-4a、2_la~2_4a平行的姿勢逐漸傾斜。其結果為,對于各帽的唇面64f,首先,移動構件168側的角部遠離各噴嘴面。唇面64f的遠離噴嘴面的部位逐漸向唇面64f的另一端側移動。
[0363]當帽單元60(帽基體62、63)向加蓋解除方向V2進一步移動時,帽基體62、63的另一側的基體側卡合面167a直接與帽側卡合面165a接觸(圖18B、圖22B的狀態(tài))。此時,各帽的唇面64f成為作為整體而遠離各噴嘴面的狀態(tài),帽的傾斜剝落動作結束。此時的帽單元60的位置為圖24的“沖洗位置”與“泵吸引位置”之間的位置。之后,各帽保持傾斜的姿勢,與帽單元60 —起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
[0364]當帽單元60進一步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桿171、172與裝置框架50側的第二卡合片176、177接觸。之后,隨著帽單元60的移動,桿171、172回旋,滑動單元181、182滑動。在滑動單元181、182形成的各移動構件168從基體側卡合面166b與帽側卡合面164a之間偏離而向退避位置移動。其結果為,各帽返回與各噴嘴面平行的姿勢(參照圖22C)。
[0365]之后,當帽單元60進一步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利用驅(qū)動切換機構100進行擦拭件?泵驅(qū)動單元90的驅(qū)動狀態(tài)的切換。首先,當帽單元60到達“泵吸引位置”(圖24)時,第一^^鎖機構102的卡鎖桿102a從裝置框架50側的凸輪面106偏離。行星齒輪減速機93的內(nèi)齒齒輪93b被第一卡鎖機構102卡鎖為不旋轉(參照圖8F)。
[0366]當帽單元60到達“擦拭件移動位置”(圖24)時,第二卡鎖機構104的卡鎖桿104a被裝置框架50側的凸輪面105按壓。通過第二卡鎖機構104解除行星齒輪架93c的卡鎖,行星齒輪架93c變得能夠旋轉。其結果為,通過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切換成能夠使擦拭件75移動的狀態(tài)。另外,在該驅(qū)動狀態(tài)切換動作中的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不驅(qū)動驅(qū)動馬達91。`
[0367]此處,擦拭件單元70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而被裝置框架50支承為浮動狀態(tài)。不追隨帽單元60的移動,而停留在帽移動方向H上的同一位置。即,通過拉伸螺旋彈簧108b的彈性力,將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壓緊在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而保持在該狀態(tài)的位置。
[0368]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進一步移動,而到達“擦拭位置”(圖24)。在該位置,各帽的唇面64f到達與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相比更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的位置。在該位置,能夠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通過帽單元60之上(加蓋方向Vl側),而沿擦拭件移動方向V移動。
[0369]接下來,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當帽單元60到達“擦拭件單元的上下移動開始位置”(圖24)時,帽框架61的卡合突起61a與擦拭件框架71的矩形框部分71c接觸。之后,擦拭件單元70與帽單元60—起從擦拭件單元抵接位置70A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框架71的抵接面71a逐漸遠離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IOa0
[0370]當帽單元60到達“滑架移動位置”(圖24)時,變得能夠進行滑架10的移動。對于搭載在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清潔器151,解除基于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IOa的壓緊,而恢復為從擦拭件框架71浮起的位置。[0371]之后,擦拭件單元70移動至作為待機位置的“帽初始檢測位置”(圖24),并在該位置待機。通過設置為這種方式,加蓋狀態(tài)的維護裝置40成為待機狀態(tài)。成為使滑架10移動而將噴墨頭11定位在打印位置B進而能夠進行打印的狀態(tài)。
[0372](打印時的動作:沖洗、不良噴嘴檢查)
[0373]在打印狀態(tài)下,使滑架10定期地返回初始位置B而進行噴墨頭11的沖洗、不良噴嘴檢查。沖洗為從構成噴墨頭11的頭單元1-1?1-4、2-1?2-4的各噴嘴向各帽64(1)?64(4),65(1)?65(4)噴出墨液滴的動作。通過去除在不使用噴嘴積留的墨,能夠?qū)娮於氯乐褂谖慈?。在不良噴嘴檢查中,使墨液滴從各噴嘴向各帽噴出,檢測是否噴出了墨液滴。據(jù)此,能夠判別不噴出墨液滴的噴嘴、不噴出適當量的墨液滴的噴嘴等不良噴嘴。
[0374]在進行沖洗的情況下,位于待機位置(帽初始檢測位置)的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而到達“沖洗位置”(圖24),并在該位置停止。在該位置,各帽的唇面64f不與各噴嘴面接觸,成為與該噴嘴面接近的位置。而且,在進行不良噴嘴檢查的情況下,位于待機位置的帽單元60到達“不良噴嘴檢查位置”(圖24),并在該位置停止。該位置為比“沖洗位置”略微向加蓋方向Vl移動的位置。
[0375]在位于待機位置的帽單元60中,各帽保持在與各噴嘴面平行的狀態(tài)。各帽保持平行的狀態(tài)移動至“沖洗位置”、“不良噴嘴檢查位置”。作為不良噴嘴檢查機構,已知根據(jù)配置在頭側以及帽側的電極間的靜電電容的變化來判別墨液滴的噴出狀況的機構。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將雙方的電極維持在平行狀態(tài),來確保檢測精度。在本例中,在從待機位置向加蓋方向移動的情況下,各帽保持為與各噴嘴面平行的姿勢,在該狀態(tài)下進行不良噴嘴檢查。因此,在根據(jù)靜電電容的變化來判別不良噴嘴的情況下,能夠精度良好地進行檢查。
[0376](選擇吸引動作)
[0377]例如,在檢測出不良噴嘴的情況下,選擇發(fā)現(xiàn)了不良噴嘴的頭單元,進行從該頭單元的噴嘴吸引墨的選擇吸引動作。以下,作為一例,對選擇吸引頭單元1-1的情況進行說明。
[0378]將兩側的閥選擇器117AU17B設置為位于“閥全開位置”(圖25A?圖25C)的閥選擇器。在該情況下,帽單元60從“不良噴嘴檢查位置”或“沖洗位置”(圖24)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并在位于待機位置的“帽初始檢測位置”(圖24)停止。
[0379]通過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從作為初始位置73A的“擦拭件初始檢測位置”(圖25A?25C)向擦拭件前進方向Hl移動并在“閥全開位置”停止。由此,搭載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兩側的選擇器掛鉤118AU18B在擦拭件移動方向H上分別定位在閥選擇器117AU17B。
[0380]接下來,帽單元60在加蓋解除方向V2上的最大移動位置、“閥選擇位置(頭I) ”(圖24)停止。擦拭件單元70也與帽單元60 —起移動,而處于選擇器掛鉤118A、118B與閥選擇器117AU17B分別卡合的狀態(tài)(圖12F的STl)。
[0381]在該狀態(tài)下,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件前進方向Hl移動,并在“閥1-1位置”(“閥2-1位置”)停止(圖25A?25C)。與選擇器掛鉤118A、118B卡合的閥選擇器117AU17B也一起移動并定位在“閥1-1位置”(“閥2_1位置”)。其結果為,閥112A、112B打開,能夠進行自將頭單元1-1、2-1加蓋的帽64(1)、65(1)的墨吸引。
[0382]接下來,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并停止在“閥選擇位置(頭2)”(圖24)。擦拭件單元70也與帽單元60 —起向同一方向移動,選擇器掛鉤118A從閥選擇器117A偏離。另一側的選擇器掛鉤118B維持與閥選擇器117B的卡合狀態(tài)(圖12F的ST2)。
[0383]在該狀態(tài)下,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方向H2移動,并在閥全閉位置I (閥全開位置7)停止。與選擇器掛鉤118B卡合的閥選擇器117B也一起向同一方向移動,并定位在“閥全閉位置”(圖25A~25C)。其結果為,閥112B~115B的全部返回到關閉狀態(tài)。
[0384]通過設置為這種方式,僅閥112A切換成打開狀態(tài)而成為選擇了閥112A的狀態(tài)。即,能夠僅打開與墨吸引對象的頭單元1-1對應的閥112A。
[0385]之后,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并在待機位置(圖24:帽初始檢測位置)停止。接下來,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件前進方向Hl移動,并在“吸引時待機位置”(圖27A~圖27C)停止,而在該位置待機。
[0386]之后,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并在“加蓋位置”(圖24)停止。在作為帽單元60的移動中途的位置的“泵吸引位置”(圖24),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切換,而能夠驅(qū)動墨吸引泵94。
[0387]成為通過帽64、65將頭單元20、30加蓋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墨吸引泵94被驅(qū)動,而進行墨吸引動作。通過打開的閥112A,僅進行頭單元21的墨吸引動作。
[0388]另外,存在因停電等造成打印機I停止的情況。在該情況下,閥選擇器117AU17B的位置變得不明。在該情況下,將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暫且移動至“吸引選擇初始化位置”(圖27A~27C)。接下來,使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然后,使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方向H2移動。
[0389]搭載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選擇器掛鉤118AU18B相對于閥112A~115A、112B~115B,從偏離擦拭件移動方向H的位置移動。因此,在移動的中途,選擇器掛鉤118A、118B的端面與各閥選擇器117AU17B的端面接觸。因此,能夠使各閥選擇器117AU17B返回初期位置。由此,能夠適當進行閥選擇動作。
[0390]在墨吸引動作結束后,帽單元60開始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隨著帽單元60的移動,進行各帽的傾斜剝落動作(參照圖18A~18C)。
[0391](選擇擦拭)
[0392]說明通過傾斜剝落動作使各帽64⑴~64(4)、65(1)~65 (4)遠離了頭單元1-1~1-4的噴嘴面1-1a~l-4a以及頭單元2_1~2-4的噴嘴面2_la~2_4a后進行選擇擦拭的情況的動作。對擦拭被進行了墨吸引的頭單元1-1的噴嘴面1-1a的情況進行說明。
[0393]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并在“擦拭位置”(圖24)停止。在作為到達該“擦拭位置”的跟前的位置的“擦拭件移動位置”(圖24),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向擦拭件驅(qū)動側切換。
[0394]在“擦拭位置”,在“吸引時待機位置”(圖27A~27C)待機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件前進方向Hl移動,并停止在與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對應的擦拭件立起位置(圖 26A、圖 26B)。
[0395]在該位置,帽單元60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并在“擦拭件移動位置”(圖24)停止。擦拭件單元70與帽單元60 —起移動。通過該移動,搭載在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的擦拭件75(1)被擦拭件立起構件122(1)抬起,從倒下位置向起立位置的狀態(tài)切換。其他擦拭件75 (2)?75 (4)保持倒下位置的狀態(tài)。
[0396]接下來,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并在“擦拭件避免位置”(圖24)停止。在該狀態(tài)下,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方向H2移動,并定位在擦拭對象的打印噴嘴1-1的噴嘴面1-1a的跟前的“擦拭開始位置”(圖27A?圖27C)。
[0397]在該狀態(tài)下,帽單元60向加蓋方向Vl移動,并停止在“擦拭位置”(圖24)。在該位置,擦拭件75 (I)的前端邊緣部75b成為比頭單元1-1的噴嘴面1-1a略微向加蓋方向Vl突出的狀態(tài)。由此,擦拭的準備工作完成。
[0398]接下來,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向擦拭方向H2以設定速度移動。通過搭載在此的起立狀態(tài)的擦拭件75(1),進行噴嘴面1-1a的擦拭。
[0399]在擦拭件75 (I)移動至將噴嘴面1-1a的外周包圍的頭覆蓋面IOb (參照圖4、圖27A)的時刻,將擦拭件75 (I)停止(將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停止。)。
[0400]之后,帽單元60移動,并經(jīng)由“擦拭件避免位置”而在“擦拭件移動位置”停止(圖24)。在擦拭件75(1)從噴嘴面1-1a偏離后猛然地彈性恢復成原來的形狀時,可能造成附著在擦拭件75(1)的前端邊緣部75b的墨等異物向周圍飛散。飛散的墨等異物附著在周圍的部分而將它們污染。
[0401]特別在具備多個頭單元的液體噴射頭例如線型的噴墨頭的情況下,多個頭單元以狹窄的間隔密集地配列。當墨等異物從擦拭了一個頭單元的噴嘴面后的擦拭件飛散時,飛散的墨等異物可能附著在其他頭單元的噴嘴面而將該噴嘴面污染。因此,需要可靠地防止擦拭結束后墨等異物從自噴嘴面偏離的擦拭件飛散。
[0402]在本例中,在將噴嘴面1-1a擦拭后,處于撓曲狀態(tài)的擦拭件75(1)向從噴嘴面1-1a側偏離的方向(加蓋解除方向V2)略微移動。通過適當設定移動速度,擦拭件75(1)的前端邊緣部75b逐漸彈性恢復。因此,墨等異物不會向周圍飛散。
[0403]而且,參照圖9A?圖9C進行說明,當擦拭件單元70與帽單元60 —起向加蓋解除方向V2移動時,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稍稍向擦拭方向H2的相反方向略微移動。因此,擦拭件75 (I)相對于噴嘴面Ι-la,且相對于加蓋解除方向,朝向其前端邊緣部75b撓曲的方向,而向傾斜的方向移動。其結果為,擦拭件75(1)的前端邊緣部75b與噴嘴面1-1la側的接觸點幾乎不移動,而該前端邊緣部75b遠離噴嘴面1-1a側。因此,能夠可靠地防止附著在前端邊緣部75b的墨等異物向周圍飛散。
[0404]特別是在本例中,噴墨頭11成為多個頭單元1-1?1-4、2_1?2_4以狹小的間隔配列的結構。當墨等異物從擦拭了單元1-1的噴嘴面1-1a后的擦拭件75(1)飛散時,可能造成飛散的墨等異物向頭單元1-2的噴嘴面l_2a、頭單元1-3的噴嘴面l_3a附著,從而發(fā)生噴嘴不良。因此,在擦拭結束的時刻使擦拭件75(1)向與擦拭方向(擦拭件后退方向)不同的方向移動而使擦拭件前端邊緣部75b不會猛然地彈性恢復,這種方式是有效的。
[0405]接下來,當頭單元60移動至“擦拭件移動位置”(圖24)時,擦拭件單元70的抵接面71a遠離滑架10的下表面部分10a。由此,擦拭件單元70的擦拭件清潔器115浮起,而能夠清潔擦拭件75的前端邊緣部75b。
[0406]在該狀態(tài)下,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移動至擦拭方向H2,而返回初始位置73A (擦拭件初始檢測位置)。在該移動的中途,起立狀態(tài)的擦拭件75 (I)的前端邊緣部75b在擦拭件清潔器151的凹狀端面151 (I)滑動地通過(圖27A?圖27C:擦拭件清潔位置)。此時,附著在前端邊緣部75b的墨等異物被擦拭件清潔器151側擦取。
[0407]而且,在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返回初始位置73A的跟前的位置,起立狀態(tài)的擦拭件75 (I)被擦拭件放倒構件123(1)按壓而返回倒下位置。由此,頭單元1-1的噴嘴面1-1a的選擇擦拭結束。
[0408]【符號說明】
[0409]I噴墨打印機,2卷筒紙?zhí)钛b部,3卷筒紙,4排紙口,5記錄紙運送路徑,6送出輥,7紙引導件,8運送輥對,9壓印構件,10頭滑架,IOa下表面部分,IOb頭覆蓋面,11噴墨頭,Ila噴嘴面,IlA第一頭,IlB第二頭,12送紙馬達,13墨盒裝配部,14墨盒,1-1~1_4頭單元,1-1a~l-4a噴嘴面,2-1~2_4頭單元,2-la~2_4a噴嘴面,40維護裝置,50裝置框架,51底板,52,53側板,54,55端板,56a、56b引導柱,60帽單元,61帽框架,61a卡合突起,61b側板部分,61c桿壓入突起,62第一帽基體,62a彈簧構件,63第二帽基體,63a彈簧構件,64 (I)~64 (4)帽,64a帽主體部,64b唇部,64c突起,64d側面部分,64e側面部分,64f唇面,65 (I)~65 (4)帽,66輥,70擦拭件單元,71擦拭件框架,71a抵接面,71b側板部分,71c矩形框部分,72導軸,73擦拭件保持件單元,73a卡合孔,73A初始位置,74 (I)~74 (4)擦拭件保持件,74a卡合突起,74A倒下位置,74B起立位置,75 (I)~75 (4)擦拭件,75a凸狀面,75b前端邊緣部,76滑動框,77 (I)~77 (4)位置保持臂,80帽驅(qū)動傳遞機構,8la、8Ib螺旋凸輪,82a、82b凸輪面,83馬達,84動力傳遞機構,85a、85b導孔,86位置檢測器,90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90A蓋,91驅(qū)動馬達,92傳遞齒輪列,93行星齒輪減速機,93a輸入軸,93d太陽齒輪,93e行星齒輪,93b內(nèi)齒齒輪,93c行星齒輪架,93f驅(qū)動側外齒輪,94墨吸引泵,95a傳遞用外齒輪,95b從動側外齒輪,96驅(qū)動側鏈輪,97從動側鏈輪,98驅(qū)動帶,99滑動件,99a突起,100驅(qū)動切換機構,101第一拉伸螺旋彈簧,102第一卡鎖機構,102a第一卡鎖桿,103第二拉伸螺旋彈簧,104第二卡鎖機構,104a第二卡鎖桿,105第一凸輪面,106第二凸輪面,107a引導部,107b引導部,108a彈簧懸掛件,108b拉伸螺旋彈簧,108c彈簧懸掛件,109a卡合突起,109b卡合框,109c卡合突起,109d卡合框110吸引管,112~115閥,112a~115a開閉桿,116a導軸,116b導軌,117A閥選擇器,117B閥選擇器,117a卡合突起,117b桿壓入突起,118A選擇器掛鉤,118B選擇器掛鉤,118a卡合凹部,119閥全開桿,121回旋中心軸,122么基板,1228基板,122(1)~122(4)擦拭件立起構件,123 (I)、123 (2)擦拭件放倒構件,125支軸,126壓縮螺旋彈簧,127連桿,127a卡合端面,128連桿,128a軸孔,128b卡合突起,129連結銷,130 (I)~130(3)限制構件,130a卡合端面,150擦拭件清潔器單元,151擦拭件清潔器,151 (I)~151 (4)凹狀端面,152、153清潔器支承板,154支軸,155彈簧構件,156、157墨回收部,156a、157a墨吸收材,156b、157b裝配部,160帽傾斜剝落機構,161頂板部分,162⑴~162 (4)開口部,164、165帽側卡合突部,164a、165a帽側卡合面,166、167基體側卡合部,166a、167a基體側卡合面,166b基體側卡合面,168移動構件,168A進出位置,168B退避位置,170滑動機構,171、172桿,171a、172a滑動槽,173支軸,174、175第一卡合片,176,177第二卡合片,178連結部,179連結軸,181,182滑動單元,201回旋框,202連結板,210控制部,211輸入輸出部,212記錄紙運送機構,213滑架驅(qū)動機構,214頭驅(qū)動器,215回轉式編碼器,216位置檢測器,217回轉式編碼器,218操作.顯示部,220主機,P記錄紙,A打印位置,B初始位置,V帽移 動方向,Vl加蓋方向,V2帽解除方向,H擦拭件移動方向,Hl擦拭件前進方向,H2擦拭件后退方向(擦拭方向)。
【權利要求】
1.一種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帽,其將液體噴射頭的噴嘴面加蓋; 擦拭件,其擦拭所述噴嘴面; 吸引泵,其從所述帽吸引墨; 帽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帽相對于所述噴嘴面移動; 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動并且驅(qū)動所述吸引泵; 驅(qū)動切換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將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驅(qū)動切換成所述吸引泵的驅(qū)動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動。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所述驅(qū)動切換機構具備: 驅(qū)動馬達,其使驅(qū)動軸旋轉; 行星齒輪減速機,其具有內(nèi)齒齒輪或行星齒輪架,使所述驅(qū)動馬達的所述驅(qū)動軸的旋轉減速而使所述內(nèi)齒齒輪或所述行星齒輪架旋轉; 卡鎖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停止所述行星齒輪減速機的所述內(nèi)齒齒輪或所述行星齒輪架的旋轉。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具有: 擦拭件框架,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的方式移動; 裝置框架,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彈性構件,其配設在所述裝置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框架; 帽支承構件,其支承所述帽,并通過所述帽驅(qū)動傳遞機構移動; 卡合部,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與所述帽支承構件卡合而使所述擦拭件框架與所述帽支承構件移動。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具有: 第二擦拭件,其擦拭與由所述擦拭件擦拭的所述噴嘴面不同位置的噴嘴面; 擦拭件保持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以支承所述擦拭件以及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方式移動, 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使所述擦拭件保持件移動。
5.如權利要 求4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具有: 第一擦拭件卡合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移動方向的第一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向遠離所述噴嘴面的方向進行了移動時與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將所述擦拭件從第一狀態(tài)切換為與所述第一狀態(tài)不同的第二狀態(tài); 第二擦拭件卡合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移動方向的與所述第一位置不同的第二位置,并在向遠離所述噴嘴面的方向進行了移動時與所述擦拭件卡合而將所述擦拭件從第一狀態(tài)切換為與所述第一狀態(tài)不同的第二狀態(tài); 第三擦拭件卡合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移動方向的與所述第一位置以及所述第二位置不同的第三位置,并在所述擦拭件移動至所述第三位置時,與所述擦拭件以及所述第二擦拭件卡合而將該第一、第二擦拭件從所述第二狀態(tài)切換為所述第一狀態(tài)。
6.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具有將與通過所述帽加蓋的所述噴嘴面不同位置的所述噴嘴面加蓋的第二帽, 所述帽支承構件支承所述帽以及所述第二帽。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所述帽支承構件支承將所述帽按壓在所述噴嘴面的第一帽按壓構件、將所述第二帽按壓在所述噴嘴面的第二帽按壓構件。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具有: 第一墨吸引路徑,其供在所述帽被吸引的墨移動; 第二墨吸引路徑,其供在所述第二帽被吸引的墨移動; 第一閥,其使所述第一墨吸引路徑開閉; 第二閥,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的移動方向上的與所述第一閥不同的位置,并使所述第二墨吸引路徑開閉; 閥選擇器,其沿所述擦拭件的移動方向移動,并移動至與所述第一閥對置的位置或與所述第二閥對置的位置,而使所述第一閥或所述第二閥開閉。
9.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所述擦拭件具有凸曲面, 所述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具備擦拭件清潔器,該擦拭件清潔器具有與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觸的凹曲面,并清潔所述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
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所述第二擦拭件具有凸曲面, 所述擦拭件清潔器具有與所述第二擦拭件的所述凸曲面接觸的凹曲面。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液體噴射噴嘴的維護裝置,其中, 具有擦拭件清潔器彈性支承構件,其配設在所述擦拭件框架,并支承所述擦拭件清潔器。
12.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具有控制部,其使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驅(qū)動而使所述擦拭件擦拭了所述噴嘴面后,使所述帽驅(qū)動傳遞機構驅(qū)動而使所述擦拭件遠離所述噴嘴面。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液體噴射頭的維護裝置,其中, 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具備:配設在所述裝置框架的驅(qū)動側外齒輪;配設在所述擦拭件框架的從動側外齒輪;以所述驅(qū)動側外齒輪的軸線回旋的回旋構件;被所述回旋構件支承而維持與所述驅(qū)動側外齒輪的嚙合狀態(tài)地繞該驅(qū)動側外齒輪的軸線公轉的傳遞用外齒輪;以及具有與所述從動側外齒輪和所述傳遞用外齒輪嚙合的連結構件的擦拭件驅(qū)動傳遞機構部。
14.一種液體噴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 液體噴射頭,其具有配設有噴出墨的噴嘴的噴嘴面; 維護部,其具有將所述液體噴射頭的噴嘴面加蓋的帽以及將所述噴嘴面擦拭的擦拭件;吸引泵,其從所述帽吸引墨; 帽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帽相對于所述噴嘴面移動; 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動并且驅(qū)動所述吸引泵; 驅(qū)動切換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將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驅(qū)動切換成所述吸引泵的驅(qū)動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動。
15.一種打印機,其特征在于,具備: 噴墨頭,其具有配設有噴出墨的噴嘴的噴嘴面,并向記錄介質(zhì)噴出墨; 維護部,其具有將所述噴墨頭的噴嘴面加蓋的帽以及將所述噴嘴面擦拭的擦拭件; 吸引泵,其從所述帽吸引墨; 帽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帽相對于所述噴嘴面移動; 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其使所述擦拭件移動并且驅(qū)動所述吸引泵; 驅(qū)動切換機構,其根據(jù)所述帽的移動位置,將所述擦拭件?泵驅(qū)動傳遞機構的驅(qū)動切換成所述吸引泵的驅(qū)動或所述擦拭件的移動; 運送路徑,其供所述記錄介質(zhì)運送; 運送機構,其沿著所述運送路徑運送所述記錄介質(zhì)。
【文檔編號】B41J2/18GK103796836SQ201280044393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0日 優(yōu)先權日:2011年9月22日
【發(fā)明者】宮澤久 申請人:精工愛普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