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絲網印刷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在印刷電路板等被印刷物上涂敷糊狀焊料等糊劑的絲網印刷裝置。
背景技術:
以往,公知的絲網印刷裝置為,將遮片重迭到設置在載物臺上的電路板上,用刮板將提供給遮片的糊狀焊料、導電糊劑等糊劑擴展開來,從而經過遮片上所形成的開口而將糊劑涂敷(印刷)到電路板上的規(guī)定位置。
作為此種絲網印刷裝置,多年來大多采用配置一對傾斜方向不同的可升降的刮板的頭部,使該頭部沿著遮片往返移動并交替使用上述一對刮板來擴展糊劑的裝置,但是此種裝置存在以下問題為了使各刮板個別升降很難均勻保持前進和返回時的印刷承重,而且,刮板相對于遮片的操作角的自由度少等。
為此,近年來如特開平8-39767號公報所公開的那樣,提出了利用一個刮板在前進與返回時均可進行印刷的絲網印刷裝置。即,在該文獻中的圖1~圖4所示的實施例中,將刮板的一個側邊安裝到刮板架上,使該刮板架的底部通過支點與安裝在上部軸上的電機的轉動軸(縱軸)連接,在前進與返回時,通過使刮板架圍繞縱軸轉動,從而使刮板在相對于垂直方向朝一側傾斜規(guī)定角度的狀態(tài)與保持該傾斜狀態(tài)圍繞縱軸反轉180°的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
此外,作為該文獻中的另一實施例,還表示了下述結構代替圍繞縱軸的轉動,以支撐刮板架底部的支點為中心,刮板可在從垂直方向朝一側傾斜規(guī)定角度和朝相反一側傾斜規(guī)定角度的范圍內擺動(傾斜角度可變),使刮板根據其往返移動而擺動并變換傾斜狀態(tài),使得在前進時刮板的一個側面構成涂敷糊劑的操作面,返回時刮板的另一面構成操作面。
上述公報中的圖1~圖4所示的實施例的結構,使在橫穿遮片的方向上較長的長方形的刮板圍繞縱軸轉動,因而需要有可供該刮板轉動的相當大的空間,并且,由于在刮板轉動期間附著在刮板上的糊劑有可能掉落到遮片上或遮片外,因而導致印刷不良或弄臟裝置的各部分。此外,由于圍繞上述縱軸轉動的機構僅僅是使刮板以一定的傾斜角進行反轉,因而當要根據所印刷的電路板及糊劑的粘度等調整刮板相對于遮片的傾斜角時,除了圍繞上述縱軸轉動的機構之外,還必須另行設置用于調整傾斜角的機構,因而導致裝置復雜化。
此外,作為上述公報中的另一實施例所公開的結構,可以通過使刮板以刮板架底部側的支點為中心進行擺動的機構,來調整刮板相對于遮片的傾斜角,并且在前進或返回時相應變換刮板的傾斜狀態(tài)。然而,由于刮板的兩個面在前進或返回時分別充當操作面,因而使刮板上的糊劑附著量增大,造成糊劑的浪費,并且與采用一面作為操作面進行印刷時相比,容易產生附著在另一面上的糊劑掉落到遮片上從而影響到印刷質量的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正是鑒于以上情況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絲網印刷裝置,可以通過簡化刮板及該刮板的驅動機構的結構而實現裝置小型化,而且可以通過消除糊劑的浪費并防止糊劑從刮板上脫落造成的不良影響而改善印刷質量。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fā)明的絲網印刷裝置,具有支撐刮板并使該刮板沿著與電路板重疊的遮片相對往返移動的頭部,通過使上述刮板按壓供給到所述遮片的糊劑并進行移動,從而通過遮片將上述糊劑涂敷到被印刷物上,其中刮板的一面作為用于按壓糊劑的操作面,所述刮板在支撐刮板用的橫軸位于與該操作面相反一側的面的側方的狀態(tài)下,轉動可能地支撐在該橫軸上,并且所述刮板通過圍繞所述橫軸轉動而在與所述操作面和遮片平行相對的狀態(tài)相比向一側傾斜的狀態(tài)以及向相反一側傾斜的狀態(tài)之間變換姿勢,在由所述刮板的一面所構成的操作面于刮板前進和返回時分別以向行進方向前傾的狀態(tài)伴隨刮板的移動而涂敷糊劑。
若采用此種絲網印刷裝置,由于可以利用一個刮板在前進和返回時分別進行印刷,因而與使一對刮板單個升降的現有裝置相比,結構簡單,可使裝置小型化。
而且,由于將上述刮板的一個作為操作面,該操作面在刮板前進或返回時分別以前傾狀態(tài)朝向行進方向,因而在刮板的兩面上不會附著糊劑,因而可以減少糊劑的浪費,并且糊劑不會從刮板的里側脫落。
此外,由于通過刮板安裝部將刮板可轉動地支撐在位于與刮板操作面相反一側的橫軸上,并可以通過圍繞該橫軸轉動來變換刮板的姿勢,因而既簡化了用于使刮板轉動的驅動機構等的結構,又可根據刮板的前進與返回改變刮板的姿勢并適當調整傾斜角。
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最好是刮板的大小被設定為,使所述刮板操作面與糊劑接觸的范圍在所述刮板前進與返回時重合。具體而言,優(yōu)選所述被印刷物是印刷電路板,糊劑是糊狀焊料,所述刮板呈橫向較長的長方形板狀,在與其長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為20~30mm。
若采用此種結構,與操作面和糊劑的接觸范圍在前進或返回時不重合的情況相比,既可減少操作面上的糊劑附著量,減少糊劑浪費,又可提高被印刷物上涂敷的糊劑的定量性,提高印刷質量。
此外,最好是所述頭部設置有刮板安裝部,該刮板安裝部圍繞所述軸轉動可能地予以設置,并通過與轉動驅動機構連接而圍繞所述軸予以轉動驅動,保持上述刮板的刮板架可拆裝自由地安裝在上述刮板安裝部上。
若采用此種結構,由于將刮板架安裝到刮板安裝部上,并且所述刮板安裝部可轉動地支撐在頭部上并預先與驅動源連接以傳遞驅動動力,因而使刮板對頭部的安裝操作變得簡單,從而可以簡單、迅速地更換刮板。
在上述裝置中,相對于所述刮板安裝部安裝固定刮板架的固定裝置,最好根據一類操作在相對于所述刮板安裝部將刮板架固定的固定狀態(tài)和可以將刮板架從刮板安裝部上拆下的非固定狀態(tài)之間切換。
若采用此種結構,可使刮板架對刮板安裝部的拆裝操作更為簡單、迅速。
作為固定裝置的具體構成,可采用下述結構例如包括一體設置在所述刮板架上的螺旋軸部以及螺合安裝在該螺旋軸部前端的固定用螺母部件;和設置在所述刮板安裝部上并可將上述螺旋軸插入的切口;在使刮板架與刮板安裝部重合并將上述螺旋軸部插入上述切口部分的狀態(tài)下,擰緊所述固定用螺母部件,從而利用刮板架和固定用螺母部件挾持所述刮板安裝部。
若采用此種結構,通過固定用螺母部件的轉動操作(擰緊或松開)這一極其簡單的操作,即可使刮板架相對于刮板安裝部在固定狀態(tài)與非固定狀態(tài)之間切換。
當采用此種結構作為固定裝置時,最好是刮板安裝部的所述刮板架的安裝面設置在相對于頭部與用于轉動可能地支撐刮板安裝部的支撐軸相反的一側,從而在將刮板架安裝到上述刮板安裝部上的狀態(tài)下,使上述固定用螺母部件位于上述支撐軸一側。
若采用此種結構,由于可以一定程度地加大固定用螺母部件的直徑而改善操作性,并且將此部分即增重部分配置到支撐軸一側,所以可以減輕驅動刮板圍繞支撐軸轉動時對慣性的影響。
此外,在上述絲網印刷裝置中,優(yōu)選為,所述頭部可以在使刮板沿著遮片移動的方向即印刷方向上前進、返回,并可以在使刮板與遮片接觸或分離的方向即升降方向上移動,所述刮板可通過刮板安裝部圍繞橫軸轉動可能地設置在上述頭部上,該絲網印刷裝置還可包括使所述頭部在所述印刷方向上移動的印刷方向驅動裝置、使所述頭部在升降方向上移動的升降驅動裝置、使所述刮板圍繞橫軸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以及控制這些驅動裝置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在印刷中使刮板前進或返回時,分別在使所述操作面向行進方向前傾的狀態(tài)下使刮板移動而涂敷糊劑,以進行印刷,同時當從前進或返回中的任一方切換到另一方時,對各種驅動裝置進行控制,使刮板避開滯留在遮片上的糊劑而從該糊劑的一側移動到相反一側,并根據所述切換改變刮板的傾斜方向。
于是,在從前進與返回中的任意一方切換到另一方時,由于可以避開糊劑并且刮板的位置和傾斜方向,所以不會出現將糊劑擠出或散落到外部的情況,從而適當地進行調整操作。
上述絲網印刷裝置中,最好是所述控制裝置,可使通過所述轉動驅動裝置進行的刮板轉動,與通過所述印刷方向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印刷方向上的移動和通過所述升降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升降方向上的移動中的至少一種同時執(zhí)行。尤其是,可使通過所述轉動驅動裝置進行的刮板轉動、通過所述印刷方向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印刷方向上的移動以及通過所述升降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升降方向上的移動同時執(zhí)行。
于是,當從前進和返回中的任一方切換到另一方時,可以在最短時間內調整刮板的位置及傾斜方向。
在上述情況下,上述控制裝置最好是對所述各種驅動裝置進行控制,通過所述頭部在印刷方向與升降方向上的同步移動使所述橫軸沿著以滯留在所述遮片上的糊劑為中心的大體呈圓弧形的軌跡移動,同時伴隨該橫軸的移動,使所述刮板進行轉動,從在所述糊劑的一側向該糊劑前傾的狀態(tài),經由在該糊劑的上方大致呈水平的狀態(tài)而變成在該糊劑的另一側向糊劑前傾的狀態(tài)。
于是,頭部升降方向上的移動、印刷方向上的移動以及刮板的轉動可同步進行,尤其是可以避開遮片上的糊劑,盡可能地減少無用操作而調整刮板的位置及傾斜方向。
此外,在上述絲網印刷裝置中,最好還具有使所述刮板相對于所述頭部進行轉動的刮板轉動裝置,使所述刮板與所述遮片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處于規(guī)定值或規(guī)定值以下,在印刷以外的時間大于所述規(guī)定值。
于是,由于可使刮板相對于頭部進行轉動,以便在印刷以外的適當時間內,使刮板與遮片所成的角度大于印刷時的上述角度,因而在印刷以外的時間內,操作者很容易看清刮板的按壓糊劑的操作面。
此外,最好是所述刮板安裝部圍繞所述橫軸轉動可能地設置在所述頭部上,保持所述刮板的刮板架拆裝自由地安裝在刮板安裝部的轉動前端側,所述刮板轉動裝置包括驅動刮板安裝部圍繞所述軸轉動的轉動驅動機構,和利用該轉動驅動機構使刮板安裝部相對于所述頭部進行轉動的控制裝置,使所述刮板與所述遮片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處于規(guī)定值或規(guī)定值以下,在印刷以外的時間大于規(guī)定值。
若采用此種構成,由于通過控制裝置,可以利用轉動驅動機構使刮板安裝部相對于頭部進行轉動,以便使刮板與遮片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處于規(guī)定值以下,在不進行印刷時超過規(guī)定值,所以可以利用單個轉動驅動機構在印刷時以及不進行印刷時都能使刮板安裝部相對于頭部進行轉動。
此外,最好是所述刮板與所述遮片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處于小于等于90°的規(guī)定值或規(guī)定值以下,在印刷以外的時間處于90°以上。
這樣一來,由于可以利用刮板轉動裝置使刮板相對于頭部進行轉動,以便使刮板與遮片所成的角度在不進行印刷時達到90°以上,所以,在不進行印刷時可使刮板的操作面朝向垂直面以上的角度。
圖1是本發(fā)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涉及的絲網印刷裝置的主視概略圖。
圖2是表示絲網印刷裝置的側視概略圖。
圖3是表示絲網印刷裝置的頭部的具體構成的側視圖。
圖4是表示頭部具體構成的立體圖。
圖5是表示從頭部的單元安裝件上拆下刮板單元時的狀態(tài)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刮板操作狀態(tài)的示意圖。
圖7是表示刮板單元的構成的立體圖。
圖8是表示刮板單元中的防側漏板的安裝結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9是表示印刷操作時的刮板和防側漏板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a)表示操作角為70°時的情況,(b)表示操作角為60°時的情況,(c)表示操作角為40°時的情況)。
圖10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的頭部的具體構成的立體圖。
圖11是表示第2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的頭部的具體構成的主視圖。
圖12是表示設置在第2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中的控制裝置的框圖。
圖13是舉例說明第2實施方式的頭部移動方向切換時的控制的流程圖。
圖14(a)、(b)是表示采用圖13所示的控制時頭部和刮板的操作的說明圖。
圖15是作為第2實施方式的一種變形例,表示頭部移動方向切換時的控制的另一例的流程圖。
圖16(a)~(c)是表示采用圖15所示的控制時頭部和刮板的操作的說明圖。
圖17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的頭部的構成的放大圖。
圖18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的印刷操作處于初始狀態(tài)下的刮板與遮片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
圖19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進行印刷操作時的刮板與遮片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
圖20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進行印刷操作時的刮板與遮片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
圖21是表示第3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在更換刮板時的刮板與遮片之間的位置關系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參照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
圖1及圖2概略性地表示出本發(fā)明的絲網印刷裝置,圖1是主視圖,圖2是側視圖,分別表示出絲網印刷裝置。
如圖1及圖2所示,在絲網印刷裝置的基座1上,夾持后述的印刷載物臺3而配置了進料輸送機2a和出料輸送機2b,印刷電路板W由進料輸送機2a送到印刷載物臺3上,在此處實施印刷處理之后再由出料輸送機2b將其送出。
在以下說明中,將上述輸送機2a、2b傳送電路板W的傳送方向稱為Y軸方向,將與其在水平面上垂直的方向稱為X軸方向,將同時垂直于X軸方向及Y軸方向的方向稱為Z軸方向來加以說明。
在印刷載物臺3上配置了4軸單元10。
該4軸單元10,支撐電路板W,并從下側相對于后述的遮片4進行定位,水平地支撐由進料輸送機2a送入的電路板W,而且可以在X軸、Y軸、Z軸及R軸(繞Z軸的轉動)上變換位置。
即,該4軸單元10階層式地包括固定在上述基座1上的固定工作臺11、可相對于該固定工作臺11在X軸方向上相對移動,并由伺服電機驅動的X軸工作臺12、可相對于該X軸工作臺12在Y軸方向上移動,并由伺服電機驅動的Y軸工作臺13、可相對于該Y軸工作臺13進行相對轉動,并由伺服電機驅動的R軸工作臺14、以及可相對于該R軸工作臺14進行升降,并由伺服電機驅動的升降工作臺15。并可利用設置在該升降工作臺15上的支撐單元16支撐電路板W,從而使電路板W根據各工作臺12、13、14、15的驅動而移動到X軸、Y軸、Z軸、及R軸(繞Z軸的轉動)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
支撐單元16包括電路板支撐機構17,具有可在Z軸方向上出沒的多個支撐銷,安裝為可相對于升降工作臺15進行升降,直接支撐電路板W;和夾持機構18,安裝在升降工作臺15上,從X軸方向兩側夾持電路板W。夾持機構18由連接固定在升降工作臺15上的固定部18a和可相對于固定部18a在X軸方向上移動的可動部18b構成,在固定部18a和可動部18b的上端分別安裝用于送入送出電路板W的一對輸送機??蓜硬?8b可根據電路板W的X軸方向上的尺寸進行位置調整。當從進料輸送機2a上將電路板W送入夾持機構18的輸送機帶上時,則電路板支撐機構17的各支撐銷突出而從下側(里側)支撐電路板W,并且由夾持機構18從X軸方向兩側夾持電路板W,這樣即可將電路板W以相對于支撐單元16定位的狀態(tài)進行固定。
在印刷載物臺3的上方鋪設遮片4,在該遮片4上方配置了印刷用頭部6,該印刷用頭部6具有用于將提供給該遮片4的糊狀焊料,導電糊劑等糊劑擴展開來的刮板41。
頭部6可在X軸方向及Z軸方向上移動,并由伺服電機進行驅動。即,在遮片4的上方設有在X軸方向上延伸的一對固定軌道7,頭部支撐件5橫架在該固定軌道7上,并且該支撐件5連接在由伺服電機驅動的滾珠絲杠(省略圖示)上。此外,頭部6安裝在設于支撐件5上的Z軸方向的固定軌道22上,并且與由伺服電機23驅動轉動的滾珠絲杠24連接。這樣一來,頭部6可以在伺服電機23等的驅動下與支撐件5在X軸方向上一體移動,并且頭部6可以相對于支撐件5在Z軸方向上移動。
圖3~圖5表示出頭部6的具體構成,圖3是側視圖,圖4是立體圖,圖5是拆下刮板單元時的立體圖。
如上述附圖所示,頭部6具有主機架20,在該主機架20的上壁的下表面上垂直設置支撐件20b,在該下表面與支撐件20b之間安裝有測力傳感器等壓力傳感器20a,副機架26可自由擺動地支撐在該支撐件20b上。具體而言,在X軸方向上延伸的第1支撐軸25向外突出地設置在支撐件20b上,通過軸承等將副機架26安裝到該第1支撐軸25上,從而可繞該第1支撐軸25自由擺動地支撐該頭部26。
在副機架26上,通過第2支撐軸27(用于支撐刮板的橫軸)可自由轉動地支撐著相當于刮板安裝部的單元安裝件28,并且還裝有驅動該單元安裝件28的驅動機構。
單元安裝件28是沿Y軸方向細長的長方形的板狀件,在該單元安裝件28上可自由拆裝地安裝著刮板單元40,所述刮板單元40由刮板41和用于保持該刮板41的刮板架42構成。而且,將刮板41的一面用作按壓糊劑的操作面41a,在使第2支撐軸27(用于支撐刮板的橫軸)位于與該操作面41a相反一側表面的側方的狀態(tài)下,通過單元安裝件28將刮板41可轉動地支撐在該第2支撐軸27上。
具體而言,支撐部28a直立設置在單元安裝件28的里側(刮板單元側的相反側)的長度方向中間部分上,位于單元安裝件28的里側并在Y軸方向上延伸的第2支撐軸27,以可繞該軸轉動的狀態(tài)支撐在上述副機架26上,通過鍵連接將支撐部28a安裝固定到第2支撐軸27從該副機架26突出的部分上,從而可相對于副機架26自由擺動地支撐單元安裝件28。
用于支撐單元安裝件28的上述第2支撐軸27,貫穿副機架26而朝相反一側突出,通過鍵連接將皮帶輪34安裝固定在該突出部分上。而作為驅動源的伺服電機32固定在副機架26上,在安裝于該電機32的輸出軸上的皮帶輪33和上述皮帶輪34之間安裝驅動帶36,此外,通過從外周側將張緊皮帶輪38壓接在該輸送機36上而張緊設置驅動帶36。即,由上述伺服電機32、皮帶輪33、34、38以及驅動帶36等構成上述驅動機構,借助于伺服電機32的運作來驅動單元安裝件28圍繞第2支撐軸27正轉或反轉。通過檢測出單元安裝件28相對于副機架26的的原始位置,求出用于控制伺服電機32的轉動角的基準位置。
由于該單元安裝件28的正轉與反轉,使刮板41可以通過圍繞第2支撐軸27轉動而在下述狀態(tài)之間變換姿勢與上述操作面41a和遮片4平行相對的狀態(tài)相比,朝一側傾斜的狀態(tài)和朝相反一側傾斜的狀態(tài)。
刮板單元40的刮板架42是由鋁合金等輕合金構成的Y軸方向細長的板件。另外,刮板41是由硬質氨基甲酸乙酯或不銹鋼構成的Y軸方向細長的長方形板件,如該圖所示,以與刮板架42重合的狀態(tài)保持在該刮板架42上。
將與刮板41長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尺寸L(參照圖6)設定為,刮板41前進時上述操作面41a與糊劑接觸的范圍和刮板41返回時上述操作面41a與糊劑接觸的范圍重合。后文對此另有詳述。
刮板架42在與保持刮板的面相反一側具有用于將刮板架42安裝到上述單元安裝件28上的安裝面42a。在該安裝面42a上,在Y軸方向上相隔規(guī)定間隔一體突出設置一對螺旋軸46,并且在該螺旋軸46的前端螺合安裝著帶球形柄的固定螺母47,在刮板單元40與單元安裝件28重合的狀態(tài)下,可通過螺旋軸46等將刮板單元40固定到單元安裝件28上。
詳細地說,如圖5所示,在單元安裝件28的Y軸方向的兩端,形成有一對與刮板單元40的上述螺旋軸46對應的切口30,在將各螺旋軸46從一側插入上述切口的狀態(tài)下,通過安裝面42a使刮板單元40與單元安裝件28的底面重合,進而在該狀態(tài)下擰緊上述固定螺母47,從而將刮板單元40引入固定到單元安裝件28的底面上。總之,通過利用固定螺母47和刮板單元40共同夾持單元安裝件28,可以將刮板單元40固定到單元安裝件28上。
關于單元安裝件28的上述切口30的具體形狀,例如可以設定切口130的寬度與進深(導向深度)尺寸,以便在將螺旋軸46靠在切口30的內端部時正好對刮板41進行定位。
在刮板架42的長度方向兩端,還分別設有防側漏板44。上述防側漏板44是用于防止進行印刷操作時糊劑向刮板41的側方流動(Y軸方向外側)而漏出的部件。
下面,對上述絲網印刷裝置的作用效果加以說明。關于刮板的移動方向,在以下的說明中均以從裝置正面觀察到的狀態(tài)(圖1的狀態(tài))為基準,將從頭部6的左側向右側的移動稱為前進,而將反向移動稱為返回。
首先通過4軸單元10將電路板W定位,并且該印刷電路板W與遮片4重合后,頭部6根據操作者輸入的操作開始的指令輸入操作而進行運作,由此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上開始印刷操作。
具體而言,首先通過頭部支撐件5的操作將刮板41配置到規(guī)定的操作開始位置上方,并且通過第2支撐軸27的操作使刮板單元40轉動變位,調整刮板41的姿勢。例如在圖1及圖6中,當刮板41從左側朝右方移動(前進)時,如圖6中的實線所示,刮板41被設定為朝行進方向前傾的狀態(tài)(圖6中為朝右上方傾斜的狀態(tài))。即設定為刮板41的操作面41a與行進方向前側的遮片4形成銳角的狀態(tài)。這時,遮片4和刮板41的操作面41a之間形成的角度(下面稱為操作角)可根據糊劑P的粘度及刮板41的移動速度進行調整,以便進行高質量的印刷。
接著通過伺服電機23等的驅動使頭部6下降,將刮板41設定在刮板41的一側邊緣部41b與遮片4上的接觸點相抵接的高度位置上。
當如上所述設定刮板41時,通過圖示以外的供給裝置向遮片4上提供糊劑,并且刮板41沿遮片4朝右方前進,這樣一來,利用刮板41將遮片4上的糊劑P擴展開來,并通過遮片4涂敷到印刷電路板W上。
當刮板41到達前進的終點位置時,則頭部6上升,而且,使尚未印刷的未處理電路板W在規(guī)定的基準位置上定位并與遮片4重合,用以取代通過上述刮板41的移動(前進)實施印刷處理完畢的電路板W。
另外,通過驅動第2支撐軸27反轉,使刮板41的姿勢經過操作面41a與遮片4平行相對的狀態(tài)后,變換為與前進時相反的傾斜狀態(tài)(如圖6中的雙點劃線所示朝左上方傾斜的狀態(tài))。這樣一來,刮板41形成朝返回時的行進方向前傾的狀態(tài),在該狀態(tài)下適當調整操作角。由于通過單元安裝件28的轉動,相對于第2支撐軸27的刮板41與遮片4的抵接點的位置由右變?yōu)樽?,因而在上述反轉驅動第2支撐軸27的同時,頭部6朝右側(前進)方向附加移動,以便使該抵接點的位置在返回時位于糊劑P的右側。
通過伺服電機23等的驅動使頭部6下降,將刮板41設定在刮板41的另一側邊緣部41C與遮片4上的接觸點抵接的高度位置上,之后,向腌膜4提供糊劑P,并且刮板41沿遮片4朝左側返回,由此通過遮片4將糊劑P涂敷到印刷電路板W上。
以后,每當如上所述切換刮板41的姿勢時,即可使頭部支撐件5進行附加移動并沿遮片4往返移動,從而依次對送入印刷裝置中的各個電路板W進行印刷。
如上所述,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由于可以用單個刮板在前進及返回時分別進行印刷,因而與配置一對刮板而在前進與返回時區(qū)分使用的裝置相比,可簡化頭部6的結構,使之小型化。
此外,由于可通過使單元安裝件28圍繞橫軸即第2支撐軸27轉動來相應變換刮板41前進與返回時的姿勢,因而不同于上述背景技術中介紹的特許文獻1中所示的使刮板圍繞縱軸轉動的結構,刮板轉動不會占用很大空間。而且,當利用一組驅動機構使單元安裝件28圍繞第2支撐軸27轉動,而相應變換刮板41前進與返回時的姿勢時,可以調整操作角,并不會導致驅動機構的復雜化。
還有,由于將刮板41的一面設定為操作面,通過相應變換刮板41前進與返回時的姿勢,無論何時上述操作面41a均可按壓糊劑P,因而與前進與返回時使用刮板的兩面的結構(上述特許文獻1中的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相比,糊劑不會附著到刮板的兩面上,因此可減少糊劑浪費,并可防止在刮板移動而進行印刷時,糊劑從刮板內表面?zhèn)鹊袈涞秸谄?。即,可防止因多余的糊劑隨機附著到通過刮板移動而按壓填充了遮片厚度部分的糊劑的開口部上,而導致印刷不良。
尤其是,由于將刮板41的大小設定為,與刮板41前進時操作面41a與糊劑P接觸的范圍和刮板41返回時操作面41a與糊劑P接觸的范圍重合,因而可抑制附著到操作面41a上的糊劑量,從而高質量地進行印刷。
具體而言,當刮板41在遮片4上移動并按壓糊劑P時,雖然操作面41a的規(guī)定范圍根據遮片4上的糊劑P的高度與糊劑P接觸,但由于刮板41處于圖6中的實線所示的前進狀態(tài)下時,從一側的邊緣部41b到規(guī)定范圍與糊劑P接觸,當刮板41處于圖6中的虛線所示返回狀態(tài)下時,從另一側的邊緣部41c到規(guī)定范圍與糊劑P接觸,因而如果垂直于刮板41的長度方向的尺寸L過大,則由于與糊劑P接觸的范圍在前進與返回時出現偏差,使兩個范圍合并后的面積增大,導致糊劑附著量增加。這樣一來,當附著量增加時,不僅浪費糊劑還會使電路板W上所涂敷的糊劑的定量性惡化,因而導致印刷質量下降。
與之相反,在本實施方式的裝置中,為避免垂直于刮板41長度方向的尺寸L相對于印刷時的遮片4上的糊劑P的高度過大,而將上述尺寸L設定為前進與返回時與糊劑P接觸的范圍重合。如果上述尺寸L過小,印刷期間遮片4上的糊劑P將越過刮板,因而在設定上述尺寸時應滿足不發(fā)生上述情況且與糊劑P接觸的范圍在前進與返回時重合的條件,具體而言,當在印刷電路板W上涂敷由糊狀焊料構成的糊劑P時,可將上述尺寸L設定為20~30mm。
通過此種設定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操作面41a與糊劑P接觸的范圍(前進與返回時的合計范圍)的面積,可以抑制操作面41a上的糊劑附著量,減少糊劑浪費,并可以提高電路板W上所涂敷的糊劑P的定量性,從而提高印刷質量。
此外,該絲網印刷裝置可在操作開始之前,進行準備操作,以將刮板單元40安裝到頭部6的上述單元安裝件28上。該安裝工作雖然由操作者進行,但是在此情況下,操作者可通過將刮板單元40的各螺旋軸46插入單元安裝件28的切口30并使刮板單元40與單元安裝件28重合,然后,擰緊固定螺母47,將刮板單元40固定到單元安裝件28上,從而簡單、迅速地將刮板單元40安裝到頭部6上。
印刷操作結束之后,可根據需要將刮板單元40更換為與下一生產過程(下一批次)對應的,即保持與下一生產過程對應的刮板41的刮板單元40。該操作雖然與上述相同,同樣由操作者進行操作,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操作者可通過松開刮板單元40的上述固定螺栓50而解除對單元安裝件28的固定狀態(tài),然后,沿切口30將刮板單元40從單元安裝件28上拉出,從而簡單、迅速地將刮板單元40從頭部6上卸下。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中,由于將刮板41設置成可在頭部6上轉動,如上所述,預先在頭部6上預先設置與驅動機構相連的單元安裝件28,所述驅動機構由伺服電機32、皮帶輪33、34、38及驅動輸送機36等構成,并使刮板單元40(即保持有刮板41的刮板架42)形成可相對于該單元安裝件28進行拆裝的結構,所以當將刮板單元40安裝到頭部上時,不必進行麻煩的操作,因而可簡單、迅速地更換頭部6上的刮板41等。
因而具有下述效果既可以保持此種絲網印刷裝置的刮板41的角度設定的自由度、或印刷加重的有利性等優(yōu)點,又可以提高更換刮板41等的操作性。
尤其是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由于采用了下述拆裝結構在單元安裝件28上設置切口30,并且在刮板單元40上設置與固定螺母47螺合的螺旋軸46,將螺旋軸46插入切口30并使刮板單元40與單元安裝件28重合,之后,僅通過擰緊固定螺母47即可將刮板單元40固定到頭部6上,此外,僅通過松開固定螺母47即可將刮板單元40從頭部6上拆下,因而絲毫不需要進行復雜的操作,操作者可簡單、迅速地進行刮板單元40的更換等操作。
此外,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由于采用了將單元安裝件28中的刮板單元40的安裝面作為與將該單元安裝件28支撐到副機架26上的第2支撐軸27相反的一側,在安裝了刮板單元40的狀態(tài)下,固定螺母47位于第2支撐軸27一側而構成,因而可以達到提高更換刮板單元40時的操作性,并減輕對刮板單元40操作時的慣性影響的效果。即,在上述構成中,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固定螺母47的直徑更易于操作者進行操作,因而有利于提高其操作性,但是,由于這時需要考慮隨之而來的固定螺母47的重量增加,因而可能會對刮板單元40操作(轉動)時的慣性產生影響。然而若采用上述實施方式的構成,由于固定螺母47位于單元安裝件28的第2支撐軸27一側,即靠近轉動中心的一側,因而可以有效減輕在驅動刮板單40時對慣性的影響。因而具有以下優(yōu)點既可通過采用大直徑的固定螺母47來提高操作性,又可因減輕了對慣性的影響而迅速、準確地驅動刮板單元40。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具體而言,設在刮板架兩端的防側漏板具有圖7~圖9所示的構成。下面說明其結構。
防側漏板44是大體呈正梯形的板件,具有以中心線(圖3中的虛線所示)為界從底部朝前端(在圖8中為從上部到下部)彼此靠近的一對滑動連接面44a,在其中心線上能夠以底部為支點(轉動中心)進行轉動(擺動)地安裝在刮板架42的末端,并且彈性地保持在規(guī)定的中立位置上。
詳細地說,如圖8所示,在防側漏板44上,在其底部的中央形成貫通厚度方向的通孔44c,在該通孔44c中插裝著套管49。并將固定螺栓50從防側漏板44外側插入到該通孔44c(套管49)中,進而將該固定螺栓50螺合插入到刮板架42的螺孔42b中,從而將防側漏板44以可圍繞固定螺栓50轉動的狀態(tài)安裝到刮板架42的末端。
此外,通過在厚度方向上砍去各防側漏板44的外表面?zhèn)燃磁c刮板架42的安裝面相反一側的面的一部分,形成從底部(通孔44c的部分)向前端均勻變寬的一對接觸面44b。之后,將施力部件48固定到刮板架42上,所述施力部件48具有大體呈倒V字型(圖8中為倒V字型)延伸的一對板簧片48a,如圖7所示,該施力件48的上述各板簧片48a的前端從固定螺栓50的兩側分別抵接在防側漏板44的各接觸面44b上。即,在無外力作用在防側漏板44上的狀態(tài)下,通過使各板簧片48a的彈力均勻作用于防側漏板44上,將防側漏板44保持在刮板41(用于使糊劑擴展的操作面)與各滑動連接面44a之間構成的角度α(以下稱為滑動連接面角度α)均相等的位置(中立位置)上,另外,如果在限制刮板架42的狀態(tài)下外力僅作用于防側漏板44上,則防側漏板44反抗板簧片48a的彈力而轉動,而且,當排除該外力時,防側漏板44又會在板簧片48a的彈力作用下朝反向轉動,其結果是防側漏板44回復到上述中立位置。
在該實施方式中,如上文所述,刮板單元40,當防側漏板44處于中立位置狀態(tài)下時上述滑動連接面角度α為70°而構成。
若采用具有此種防側漏板的結構,進行印刷操作時,如上文所述,如果將刮板41設定到與遮片4接觸的高度位置上,則如圖9(a)所示,防側漏板44形成經由一側滑動連接面44a與遮片4抵接的狀態(tài),但是在這里,由于防側漏板44如上文所述可以轉動,因此只要在規(guī)定的角度范圍內(本實施方式中為40°~70°的范圍內)則無論操作角β是多大角度,防側漏板44均可與遮片4毫無間隙地適當接觸。具體而言,例如當操作角β=70°時,由于上述防側漏板44的滑動連接面角度α為70°,因而當使刮板41與遮片4接觸時,如圖9(a)所示,防側漏板44在保持在中立位置的狀態(tài)下與遮片4接觸。相反,當操作角β<滑動連接面角度α時,例如當操作角β=60°或40°時,當使刮板41與遮片4接觸時,如圖9(b)、圖9(c)所示,防側漏板44反抗板簧片48a的彈力而由中立位置轉動變位,并在該狀態(tài)下與遮片4接觸。而在此情況下,防側漏板44在板簧片48a撓曲所產生的相應彈力的作用下而壓接在遮片4上。
這樣一來,當刮板41壓接到規(guī)定的接觸點上時,則利用圖示以外的供給裝置向遮片4上提供糊劑,并且通過行駛單元的操作使刮板41沿X方向移動,通過該移動(前進)使遮片4上的糊劑被刮板41擴展開來,但是,此時可利用防側漏板44防止糊劑的側漏,從而能夠恰當地進行糊劑的擴展操作。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采用將設在刮板單元40上的螺旋軸46插裝入單元安裝件28的切口30中并通過擰緊固定螺母47以將刮板單元40固定到單元安裝件28上的結構,但是顯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結構來固定刮板單元40。例如,也可以采用以下結構在刮板單元40上設置剖面為コ字型的插入部,在將單元安裝件28插入到該插入部的狀態(tài)下,使用鉸接夾等夾緊裝置將刮板單元40固定到單元安裝件28上??偠灾灰梢酝ㄟ^簡單操作拆裝刮板單元40,可以采用任意結構。但是,從可以更為迅速地拆裝刮板40的角度而言,最好采用本實施方式的使用固定螺母47的結構或上述使用鉸接夾的結構等結構,從而通過一種操作即可切換刮板單元40相對于單元安裝件28的固定狀態(tài)與非固定狀態(tài)。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雖然將刮板41的操作面即按壓糊劑的面設定為平面,但顯然也可以是凸面或凹面。
圖10~圖14表示出本發(fā)明的第2實施方式,下面說明該第2實施方式。在圖中使用同一標號標示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并省略其說明。
在該第2實施方式之中,絲網印刷裝置的整體的概略結構也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參照圖1、圖2)。此外,頭部、單元安裝件、刮板單元安裝件等的構成也與第1實施方式基本相同。
在圖10、圖11的示例中,用于使單元安裝件轉動的驅動機構是齒輪驅動方式。即,支撐單元安裝件28的上述第2支撐軸27,貫穿副機架26并朝相反一側突出,齒輪54固定(鍵連接)在該突出部分上。而作為驅動源的伺服電機32固定在副機架26上,驅動齒輪51安裝在該伺服電機32的輸出軸上,并且在該驅動齒輪51和上述齒輪54之間安裝可自由轉動地軸支承在副機架26上的空轉齒輪52和53。即,由伺服電機32及齒輪51~54構成上述驅動機構,當伺服電機32操作時,其轉動動力經由各齒輪51~54傳遞給第2支撐軸27,由此可以驅動單元安裝件28圍繞第2支撐軸27轉動。
此外,如圖12所示,上述絲網印刷裝置具有控制其操作的控制裝置55(控制裝置)。該控制裝置55由實行邏輯運算的眾所周知的CPU、預先存儲用于控制該CPU的各種程序等的ROM、以及臨時存儲控制操作期間內的各種數據的RAM等構成,具有主控制部56、軸控制部57以及移動方向判斷部58等功能構件。
軸控制部57,根據主控制部56發(fā)出的驅動指令控制用于在X軸方向上驅動頭部6的伺服電機21(印刷方向驅動裝置)、在Z軸方向上驅動頭部6的伺服電機23(升降驅動裝置)、使刮板41圍繞第2支撐軸27轉動的R軸驅動伺服電機32(轉動驅動裝置)等絲網印刷裝置上所具有的各種伺服電機以及其他執(zhí)行機構。
移動方向判斷部58,用于檢測將頭部6設置在印刷載物臺3的X軸方向上的哪一側,并據此判斷進行下一印刷操作時頭部6的移動方向。具體而言,若以從裝置正面觀察到的狀態(tài)(圖1中的狀態(tài))為基準,將頭部6從左側到右側的移動設為前進,將反向的移動設為返回,則當頭部6位于印刷載物臺的左側時,則可判斷為前進,當頭部6位于印刷載物臺的右側時,則可判斷為頭部6返回。
主控制部56,為了使頭部6及4軸單元10等按照預先存儲的程序及各種數據進行操作而通過軸控制部57統一控制上述伺服電機等各種執(zhí)行機構的驅動,并且進行各種運算,以計算出該控制所需的驅動量。
尤其是作為進行印刷操作的頭部6及刮板41的控制,根據移動方向判斷部58的判斷結果,前進時將刮板41設定為朝前進方向前傾,在恰當調整該操作角的狀態(tài)下,朝前進方向驅動頭部6,從而利用刮板41沿遮片4朝前進方向移動來進行印刷,返回時將刮板41設定為朝返回方向前傾,在恰當調整了該操作角的狀態(tài)下,朝返回方向驅動頭部6,從而利用刮板41沿遮片4朝返回方向移動來進行印刷。
此外,當從上述前進、返回中的任意一方切換到另一方時,如后文所述,通過驅動伺服電機21、23、32,使刮板41避開滯留在遮片4上的糊劑P并從該糊劑P的一側移動到相反一側,而且,伴隨切換移動方向而變換刮板的傾斜方向。這時,使通過伺服電機32產生的刮板41的轉動(R軸方向的移動),與通過伺服電機21進行的X軸方向上的移動和通過伺服電機23進行的Z軸方向上的移動中的至少一個同時進行,在該實施方式中設定為使X軸、Z軸、R軸三個軸同時移動。
下面參照圖14的操作說明圖,根據圖13的流程圖舉例說明由上述控制裝置實施的頭部移動方向切換時的控制。
刮板41沿遮片4向前進方向或返回方向移動并進行印刷,當到達印刷移動范圍的終點時(參照圖14(a)),作為切換頭部移動方向而進行下一次印刷的準備操作,開始刮板變換操作,以改變刮板的位置與傾斜方向(圖13的步驟S1),X軸、Z軸、R軸開始同步移動(步驟S2)。即,在伺服電機21的驅動下頭部6沿X軸方向的移動、在伺服電機23的驅動下頭部6沿Z軸方向的移動、以及在伺服電機32的驅動下刮板41的轉動同時開始。
在此情況下,如圖14(b)所示,通過控制伺服電機21、23的驅動,以使頭部6在印刷方向上的移動(X軸方向上的移動箭頭A)與升降方向上的移動(Z軸方向上的移動箭頭B)同步進行,從而使上述第2支撐軸27沿著以滯留在遮片4上的糊劑P為中心的大體呈圓弧形的軌跡(線C)移動。具體而言,例如當進行從前進切換為返回的刮板的位置變換操作時,為了使第2支撐軸27從糊劑P左側的位置移動到右側位置而進行頭部6的X軸方向的移動(箭頭A),并且在到達該X軸方向的移動的中間部之前,使第2支撐軸27逐漸上升,從中間部開始使第2支撐軸27逐漸下降,以此種方式進行頭部6在Z軸方向上的移動(箭頭B)。
另外,伴隨該第2支撐軸27的移動,刮板41以第2支撐軸27為中心轉動(箭頭D),從在糊劑P一側(圖14(b)中為左側)朝糊劑P前傾的狀態(tài),經過在糊劑P上方大體水平的狀態(tài),變成在糊劑P的相反側(圖14(b)中為右側)朝糊劑P前傾的狀態(tài)。
如上所述,通過同步進行X軸、Z軸、R軸各方向上的移動,使刮板41避開糊劑P并從該糊劑P的一側移動到相反側,而且改變刮板41的傾斜方向。
并在開始同步移動之后判斷X軸、Z軸、R軸的所有移動是否已完成(步驟S3),如尚未完成則繼續(xù)移動,如已完成則刮板變換完畢(步驟S4)。
若采用上述實施方式的絲網印刷裝置,進行印刷時電路板W被4軸單元10定位,并且該電路板W與遮片4重合,然后,根據操作者的操作開始的指令輸入操作,使刮板41以適當的角度與遮片4抵接,并且提供糊劑P之后使刮板41沿遮片4移動,從而通過遮片4將糊劑P涂敷到電路板W上。
而且,例如通過刮板41從左側朝右側移動的前進對電路板W實施印刷之后,使印刷完畢的電路板W脫離遮片4,由4軸單元10送出,并且,將新的電路板W送入到4軸單元10上并進行定位,以與遮片4重合。在更換上述電路板W的期間內,可進行上述圖14所示的刮板變換處理,然后,利用刮板41的返回對新的電路板W實施印刷。通過以此種電路板W的更換以及刮板變換處理為間隔,使刮板41反復前進與返回,從而將糊劑P依次印刷到送入印刷裝置中的各個電路板W上。
此外,在前進與返回切換時,由于可以控制X、Z、R軸的各驅動裝置,以使刮板41通過上述刮板變換處理避開滯留在遮片4上的糊劑P而從糊劑P一側移動到相反一側,并改變刮板41的傾斜方向,所以在為了改變刮板41的傾斜方向而轉動時,不會與糊劑P抵接而將其擠出到外部或散落,可以將滯留在遮片4上的糊劑P有效用于下一次的印刷處理中。
而且由于設定為X、Z、R軸同步移動,并且以毫無多余的操作避開糊劑P并改變刮板41的位置與傾斜方向,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刮板位置變換處理所需的時間,可以縮短包括刮板的往返移動和刮板位置變換在內的印刷裝置的處理時間,從而提高了效率。
圖15及圖16是第2實施方式的變形例,表示出刮板移動方向切換時的控制的另一例。
在本例中,刮板41沿著遮片4朝前進方向或返回方向移動而進行印刷,當到達印刷移動范圍的終點時(參照圖16(a)),作為切換頭部移動方向而進行下一次印刷的準備操作,開始刮板變換操作,以改變刮板的位置與傾斜方向(圖15的步驟S11),首先Z軸開始移動到R軸可轉動的高度(步驟S12)。即,驅動伺服電機23,以使頭部6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位置上,在所述高度位置上,即使刮板41圍繞第2支撐軸27轉動,刮板41也不會與遮片4上的糊劑P接觸(參照圖16(b))。
并判斷Z軸上升到R軸可轉動的高度的移動是否完畢(步驟S13),其判斷為肯定之后,即可開始X、Z、R軸的同步移動(步驟S14)。
在此情況下,如圖16(c)所示,同步驅動伺服電機21、23、32,使得第2支撐軸27從糊劑P的一側(該圖中為左側)的位置移動到相反側(該圖中為右側)的位置上而進行頭部6在X軸方向(印刷方向)上的移動,并且伴隨該移動,頭部6逐漸下降,刮板41圍繞第2支撐軸轉動到與轉動前狀態(tài)方向相反的傾斜狀態(tài)。
并在開始同步移動之后,判斷X軸、Z軸、R軸的所有移動是否完畢(步驟S15),若尚未完畢則繼續(xù)移動,若已經完畢則刮板變換完畢(步驟S16)。
采用該例同樣可以將刮板41的一面作為操作面41a而利用單個刮板41在前進和返回時分別進行印刷,并且可以在前進與返回的切換時,通過上述刮板變換處理避開滯留在遮片4上的糊劑P而從糊劑P的一側移動到相反一側,并且改變刮板41的傾斜方向。
此外,雖然在Z軸移動過程中只有上升是單獨進行的,但由于上升后的X軸移動、Z軸移動過程中的下降以及R軸移動同時進行,所以與依次逐個進行上述移動時相比,可以縮短處理時間,從而提高效率。
還有,在圖15的流程圖中也可如下所述局部改變程序。
即,在步驟S12中R軸開始轉動,開始進行Z軸方向上升移動,使R軸轉動與Z軸方向上升移動彼此聯動,使得至少刮板41的一側端部即與遮片4接觸一側的端部的位置不處于低于遮片4的位置下方,當刮板41的一側端部通過第2支撐軸27中心的正下方之后,至少持續(xù)進行Z軸方向上升移動,直到刮板41的另一側端部達到規(guī)定高度(X軸移動時刮板41的另一側端部不會與遮片4上的糊劑產生干擾的高度),R軸轉動在刮板41達到相反一側的規(guī)定傾斜角時停止。在步驟S13中,判斷R軸轉動及Z軸移動是否完畢,如果是肯定則進入步驟S14,開始X軸移動,與該X軸移動聯動地進行Z軸方向下降移動。或者,在X軸移動完畢之后開始Z軸方向下降移動。
采用該變形例同樣可以使R軸轉動與Z軸方向上升移動聯動而同時進行R軸轉動與Z軸方向上升移動,因而可以縮短刮板變換所需時間。此外,當使X軸轉動與Z軸方向下降移動聯動而同時進行X軸轉動與Z軸方向下降移動,通過該部分同樣可以縮短刮板變換所需的時間。
圖17~圖21表示出本發(fā)明的第3實施方式,下面說明該第3實施方式。圖中以同一標號標注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并省略其說明。
在該第3實施方式中,整個絲網印刷裝置的概略結構也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參照圖1、圖2)。
此外,圖17中所示的頭部、單元安裝件、刮板單元安裝件等的構成也與第1實施方式的圖3所示構成相同,但在圖17中還表示出利用轉動驅動機構使單元安裝件相對于頭部進行轉動的控制裝置60。
在圖17中,單元安裝件28通過設在副機架26下部的原始位置一側的第2支撐軸27安裝在副機架26上,在與第2支撐軸27的原始位置相反一側(圖3中的左側)的上方配置了副機架26以及受此支撐的伺服電機32等轉動驅動機構。
此處的原始位置是指頭部的移動范圍的一端,靠近操作者站立位置的一側。即,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由于采用輸送機連接未圖示的電路板檢查裝置、一臺或多臺安裝機、安裝電路板檢查裝置以及再流爐而形成一條安裝生產線,在圖1的絲網印刷裝置右側,沿上述安裝生產線形成一條操作者的保養(yǎng)檢修通道,因而在圖1及圖17中右側即成為原始位置。
而且,若采用上述配置,在與單元安裝件28相對于副機架26的原始位置相反的一側的轉動操作,受到上述副機架26和轉動驅動機構的限制。與之相反,由于在第2支撐軸27的原始位置一側配置了用于限制單元安裝件28的轉動操作的部件,所以可以使單元安裝件28相對于副機架26朝原始位置一側大幅度轉動。
上述控制裝置60對上述轉動驅動機構進行控制,從而在印刷時使單元安裝件28在設定范圍內轉動,以使刮板41與遮片4之間所成的角度在小于90°的規(guī)定角度(例如70°)以下,并且在不進行印刷時使單元安裝件28朝原始位置一側大幅轉動,以使上述角度在90°以上。
下面說明此第3實施方式的裝置的作用效果。
進行印刷操作時的操作與上述各種實施方式相同。并且,可通過調整單元安裝件28的轉動位置,使印刷操作時刮板的中心線L1與垂線L2所成的角度α(刮板41的操作角)處于55°~65°之間。
印刷操作結束之后,可根據需要將刮板單元40更換為進行下一次生產(下一批次)的相應刮板單元40,即可保持進行下一次生產的相應刮板41的刮板單元40。該刮板更換操作雖由操作者進行,但是在此情況下,操作者進行更換刮板等指令輸入操作,從而在控制裝置60的控制下使伺服電機32操作,如圖9所示,單元安裝件28以逆時針方向大幅度轉動變位。并且,將刮板41的操作面41a設定成朝向原始位置一側的上方(圖21中的右上方)的狀態(tài)。在更換刮板時,刮板41的中心線L1與對遮片4的垂線L2之間所成的角度β大于進行上述印刷操作時的中心線L1與垂線L2之間所成的角度α,在本實施方式轉動單元安裝件28在該β角為90°~110°的范圍內進行轉動。
而且在該狀態(tài)下,操作者擰松刮板單元40的上述固定螺母47,而解除對單元安裝件28的固定狀態(tài),然后沿切口30將刮板單元40從單元安裝件28上拉出,從而將刮板單元40從頭部6上拆下。
而且,將保持有進行下一次生產時的相應刮板41的刮板單元40安裝到頭部6的上述單元安裝件28上。即,操作者將刮板單元40的各螺旋軸46插入到單元安裝件28的切口30中,并使刮板單元40與單元安裝件28重合,然后擰緊固定螺母47,將刮板單元40固定到單元安裝件28上,從而將刮板單元40安裝到頭部6上。
在上述絲網印刷裝置中,為了避免在更換遮片4的工序變換等印刷中斷期間內,附著在刮板41的操作面41a上的糊劑因長時間與空氣接觸而發(fā)生劣化,需要去除附著在刮板41的操作面41a上的糊劑,在進行此類糊劑去除操作等維護時,也與上述相同,操作者進行維護等指令輸入操作,利用控制裝置60使伺服電機32進行操作,從而驅動單元安裝件28以逆時針方向轉動。而且,如圖21所示,將刮板41的操作面41a設定成朝向原始位置一側的上方的狀態(tài)。在進行這種維護時,與上述更換刮板時相同,使單元安裝件28在中心線L1與垂線L2之間所成的角度β為90°~110°的范圍內轉動。
如上所述,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雖將刮板41可轉動地設置在頭部6,但是由于設置控制裝置60,利用伺服電機32使單元安裝件28相對于頭部6轉動,使得上述刮板41的中心線L1與對遮片4的垂線L2之間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達到角度α,在更換刮板以及維護時達到超過上述角度α的角度β,所以在更換刮板以及維護時,操作者很容易看清刮板41的按壓糊劑的操作面41a。
因此,可以達到以下效果既保持了此種絲網印刷裝置刮板41的角度設定的自由度大的優(yōu)點,又可提高更換刮板及維護時的操作性。如圖21所示,當操作者由原始位置一側進行操作時,以逆時針方寸想轉動,但在操作者由與原始位置相反的一側進行操作時,如圖20所示,在單元安裝件28和刮板41不影響到頭部6的其他部件的范圍內,能夠以順時針方向轉動超過70°。這時也可使頭部6在X方向上的可動區(qū)域內移動到端部(靠近操作者的位置)。
尤其是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由于設置控制裝置60,利用伺服電機32使單元安裝件28相對于頭部6轉動,從而使刮板41的中心線L1和對于遮片4的垂線L2之間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達到小于90°的角度α(55°~65°),并在更換刮板和進行維護時達到90°以上的角度β(90°~110°),所以在更換刮板以及進行維護時,可以使刮板41的操作面41a朝向垂直面以上。由此操作者很容易看清刮板41的操作面41a,因而可進一步提高更換刮板及進行維護時的操作性。
此外,在該絲網印刷裝置中,由于通過控制裝置60,可以使用單個轉動驅動機構在印刷時和不印刷時(更換刮板及進行時)都能使單元安裝件28相對于頭部6轉動,因而可抑制裝置的大型化。
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刮板41的操作面41a,即按壓糊劑的面為平坦表面,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刮板41的操作面41a也可以是凸面或凹面。
此外,在上述實施方式中,將作為操作角的角度α設定為55°~65°,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將角度α設定為小于90°的任意角度,在此情況下最好設定在40°~75°之間。此外,將更換刮板時及進行維護時的角度β設定為90°~110°,但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大于角度α即可,可以將角度β設定為小于90°的值,也可設定為大于110°的值。
權利要求
1.一種絲網印刷裝置,具有支撐刮板并使該刮板沿著與電路板重疊的遮片相對往返移動的頭部,通過使所述刮板按壓供給到所述遮片上的糊劑并進行移動,將所述糊劑通過遮片涂敷到被印刷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一面作為用于按壓糊劑的操作面,所述刮板,在支撐刮板用的橫軸位于與該操作面相反一側的面的側方的狀態(tài)下,轉動可能地支撐在該橫軸上,并且所述刮板,通過圍繞所述橫軸轉動而在與所述操作面和遮片平行相對的狀態(tài)相比向一側傾斜的狀態(tài)和向相反一側傾斜的狀態(tài),在由所述刮板的一面所構成的操作面于刮板前進和返回時分別以向行進方向前傾的狀態(tài)之間變換姿勢,并伴隨刮板的移動而涂敷糊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的大小被設定為,使所述刮板操作面與糊劑接觸的范圍在所述刮板前進和返回時重合。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印刷物是印刷電路板,所述糊劑是糊狀焊料,所述刮板呈橫向較長的長方形板狀,在與其長度方向垂直相交的方向上的尺寸為20~3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電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設置有刮板安裝部,該刮板安裝部圍繞所述軸轉動可能地予以設置,并通過與轉動驅動機構連接而圍繞所述軸予以轉動驅動,保持所述刮板的刮板架,拆裝自由地安裝在上述刮板安裝部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相對于所述刮板安裝部安裝固定刮板架的固定裝置,根據一類操作在相對于所述刮板安裝部將所述刮板架固定的固定狀態(tài)和可以將刮板架從刮板安裝部上拆下的非固定狀態(tài)之間進行切換。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裝置,包括一體設置在所述刮板架上的螺旋軸部以及螺合安裝在該螺旋軸部前端的固定用螺母部件,和設置在所述刮板安裝部上并可將所述螺旋軸部插入的切口部分;在使刮板架與刮板安裝部重合并將所述螺旋軸部插入所述切口部分的狀態(tài)下,擰緊所述固定用螺母部件,從而利用刮板架和固定用螺母部件挾持所述刮板安裝部。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刮板安裝部的所述刮板架的安裝面,設置在相對于所述頭部與用于轉動可能地支撐刮板安裝部的支撐軸相反的一側,從而在將刮板架安裝到所述刮板安裝部上的狀態(tài)下,使所述固定用螺母部件位于所述支撐軸一側。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在按壓糊劑的操作面的兩端具有邊緣部,通過所述轉動驅動機構的運作進行變位,使上述操作面在所述頭部移動時朝向行進方向,而且在刮板前進時所述邊緣部中的一側邊緣部與遮片接觸,并且在刮板返回時另一側邊緣部與遮片接觸;并且,在切換行進方向時,刮板的所述操作面暫時與遮片面對之后即朝向相反側,從而使所述邊緣部與遮片接觸,同時該接觸位置比進行反轉操作前的移動結束時的邊緣部相對于遮片的接觸位置靠近行進方向后側。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頭部,可以在使刮板沿著遮片移動的方向即印刷方向上前進、返回,并可以在使刮板與遮片接觸或分離的方向即升降方向上移動,所述刮板,通過刮板安裝部圍繞橫軸轉動可能地設置在該頭部上,該絲網印刷裝置還包括使所述頭部在所述印刷方向上移動的印刷方向驅動裝置、使所述頭部在升降方向上移動的升降驅動裝置、使所述刮板圍繞橫軸轉動的轉動驅動裝置以及控制這些驅動裝置的控制裝置,所述控制裝置,在印刷中使刮板前進或返回時,分別在使所述操作面向行進方向前傾的狀態(tài)下使刮板進行移動而涂敷糊劑,以進行印刷,同時當從前進和返回中的任一方切換到另一方時,對各種驅動裝置進行控制,使刮板避開滯留在遮片上的糊劑而從該糊劑的一側移動到相反一側,并根據所述切換改變刮板的傾斜方向。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使通過所述轉動驅動裝置進行的刮板轉動,與通過所述印刷方向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印刷方向上的移動和通過所述升降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升降方向上的移動中的至少一種同時執(zhí)行。
11.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使通過所述轉動驅動裝置進行的刮板轉動、通過所述印刷方向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印刷方向上的移動以及通過所述升降驅動裝置進行的頭部在升降方向上的移動同時執(zhí)行。
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裝置對所述各種驅動裝置進行控制,通過所述頭部在印刷方向與升降方向上的同步移動使所述橫軸沿著以滯留在所述遮片上的糊劑為中心的大體呈圓弧形的軌跡移動,同時伴隨該橫軸的移動,使所述刮板進行轉動,從在所述糊劑的一側向該糊劑前傾的狀態(tài),經由在該糊劑的上方大致呈水平的狀態(tài)而變成在該糊劑的另一側向糊劑前傾的狀態(tài)。
1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使所述刮板相對于所述頭部進行轉動的刮板轉動裝置,使所述刮板與所述遮片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處于規(guī)定值或規(guī)定值以下,在印刷以外的時間大于所述規(guī)定值。
14.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安裝部圍繞所述軸轉動可能地設置在所述頭部上,保持所述刮板的刮板架,拆裝自由地安裝在所述刮板安裝部的轉動前端側,所述刮板轉動裝置包括,驅動所述刮板安裝部圍繞所述軸轉動的轉動驅動機構,和利用所述轉動驅動機構使所述刮板安裝部相對于所述頭部進行轉動的控制裝置,使所述刮板與所述遮片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處于規(guī)定值或規(guī)定值以下,在印刷以外的時間大于所述規(guī)定值。
15.根據權利要求13所述的絲網印刷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板與所述遮片所成的角度,在印刷時處于小于等于90°的規(guī)定值或規(guī)定值以下,并且在印刷以外的時間處于90°以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簡化絲網印刷裝置中的刮板及其驅動機構的結構,并通過消除糊劑的浪費以及防止因糊劑從刮板上脫落而造成的不良影響來改善印刷效果。將刮板(41)的一面作為用于按壓糊劑的操作面(41a);在用于支撐刮板的橫軸位于與該操作面相反的另一面的狀態(tài)下,通過刮板安裝部將刮板(41)可轉動地支撐到該橫軸上;并將所述刮板(41)設定為可以通過繞所述橫軸轉動而在下述狀態(tài)之間變換姿勢同所述操作面(41a)與遮片(4)平行相對的狀態(tài)相比,朝一側傾斜的狀態(tài)和朝相反側傾斜的狀態(tài);在刮板前進及返回時,以所述操作面(41a)分別朝行進方向前傾的狀態(tài)伴隨刮板的移動而涂敷糊劑。
文檔編號B41F15/14GK1746026SQ200510103
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9月7日 優(yōu)先權日2004年9月7日
發(fā)明者木戶龍?zhí)? 佐藤利道, 相羽昌孝 申請人:雅馬哈發(fā)動機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