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一種特殊結構攪拌器裝置,特指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
背景技術:
一個現(xiàn)代化的紙漿廠至少安裝有150臺泵,而一個造紙廠也至少有50臺左右的泵。如此大數(shù)量的泵被使用,泵的可靠性、效率等對順利生產(chǎn)和工藝效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根據(jù)紙漿的流動特點,綜合考慮紙漿泵的輸送能力,目前國內(nèi)使用最多的是濃度在5%以下的低濃離心式紙漿泵。通常先將其加水稀釋到大約4%的濃度,然后再輸送,最后進行脫水到下一個處理工藝過程。由于增加了這樣一個“稀釋—輸送—脫水”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不僅使生產(chǎn)成本大大提高,同時也帶來了能源浪費,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直接輸送中高濃度紙漿,可以大大減少用水量、用電量、化學藥品用量、減少廢水污染、節(jié)省廠房空間等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發(fā)展?jié)摿蛢?yōu)勢。發(fā)展中高濃輸送技術,研制中高濃輸送裝置刻不容緩。
中高濃漿泵是整個中高濃技術裝置的關鍵設備之一,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是中高濃漿泵的核心部件。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是在研究中高濃紙漿流體動力學特性和流動機理的基礎上研究出來的流體化裝置。
經(jīng)檢索,目前還沒有相關的申報專利。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運行可靠的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裝置具有較好的輸送中高濃紙漿的能力。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整個裝置由固定于輪轂之上的扭曲型的葉片組成,葉片的外形尺寸、扭曲角度以及葉片數(shù)都與輸送紙漿的種類、輸送量相關,其變化關系是泵的流量越大,揚程越高,葉片的外形尺寸越大,同時泵進口的大小以及進口流速的大小都影響到葉片的扭曲程度和葉片數(shù)的多少,整個系列中葉片扭曲角的范圍是10°~75°,葉片個數(shù)為3~6個。葉片旋向與葉輪的旋向相反。葉片的前端部分伸入到立罐漿料內(nèi),葉片的根部固定于輪轂之上。
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的設計目的是使紙漿懸浮液在進入泵送裝置之前,具有一定的流動速度,實現(xiàn)流體化,具有無堵塞性能。當紙漿所受到的剪切應力達到一定值時,紙漿纖維網(wǎng)絡開始瓦解,把紙漿懸浮液達到湍流狀態(tài)的瞬間點叫做湍流臨界點,也就是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的最低工況點。
工作過程為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固定于中高濃漿泵的最前端。當中高濃漿泵開始工作時,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隨著葉輪作同轉(zhuǎn)速的轉(zhuǎn)動。由于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葉片的特殊結構,產(chǎn)生足夠大的剪切速度,使中高濃度紙漿流體化,從而順利進入泵進口,通過中高濃漿泵,完成中高濃度紙漿的輸送。
整個裝置結構簡單,具有較好的輸送中高濃紙漿的能力,能輸送濃度15%以下的紙漿。
圖1為中高濃紙漿流體化結構裝置示意圖1——輪轂2——葉片具體實施方式
裝置由固定于輪轂之上的扭曲型葉片組成,如圖所示。圖中葉片數(shù)為3個,葉片前端扭曲角度為45°。
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固定于中高濃漿泵的最前端。葉片的前端部分伸入到漿料里面,葉片的根部固定于輪轂之上。當整個泵開始工作時,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隨著葉輪作同轉(zhuǎn)速的轉(zhuǎn)動。
工作過程為當中高濃漿泵開始工作時,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隨著葉輪作同速轉(zhuǎn)動。由于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的葉片的特殊結構,產(chǎn)生足夠大的剪切速度,使中高濃度紙漿流體化,從而順利進入泵進口,通過中高濃漿泵,完成中高濃度紙漿的輸送。
權利要求
1.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其特征是整個裝置由固定于輪轂之上的扭曲型的葉片組成,整個系列中葉片扭曲角的范圍是10°~75°,葉片個數(shù)為3~6個,葉片旋向與葉輪的旋向相反,葉片的前端部分伸入到立罐漿料內(nèi),葉片的根部固定于輪轂之上。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為中高濃紙漿流體化裝置。主要由固定于輪轂之上的扭曲型的葉片組成,葉片的外形尺寸、扭曲角度以及葉片數(shù)都與輸送紙漿的種類、輸送量相關,其變化關系是泵的流量越大,揚程越高,葉片的外形尺寸越大,同時泵進口的大小以及進口流速的大小都影響到葉片的扭曲程度和葉片數(shù)的多少,整個系列中葉片扭曲角的范圍是10°~75°,葉片個數(shù)為3~6個。葉片旋向與葉輪的旋向相反。葉片的前端部分伸入到立罐漿料內(nèi),葉片的根部固定于輪轂之上。其依靠具有一定扭曲度的葉片,產(chǎn)生強大的剪切應力場,使中高濃紙漿實現(xiàn)流體化,完成中高濃紙漿的順利輸送。整個裝置運行可靠,具有較好的輸送中高濃紙漿的能力,能輸送濃度15%以下的紙漿。
文檔編號D21D5/22GK1851118SQ200610040
公開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30日 優(yōu)先權日2006年5月30日
發(fā)明者李紅, 王艷艷, 張萬義, 范建國 申請人: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