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新式扳手,屬于修理工具技術領域。
(二)
背景技術:
現(xiàn)有的扳手頭與把為一個整體,而且體積都較大,還有的把手雖然頭與把手分離,但是頭不可調節(jié),均不能很好的滿足人們的使用需求。
(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且可調整爪體間距及松緊不同大小螺絲的新式扳手。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的:
一種新式扳手,包括主體,主體下端設有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體上端設有三個爪體,三個爪體之間相互呈120度,爪體下端設有凹槽,爪體與主體之間固定設有被動齒輪,被動齒輪兩端與主動齒輪相嚙合。
其中:
所述的主體為圓柱體。
所述的被動齒輪上表面設有螺紋,下表面設有連接軸,被動齒輪通過連接軸與主體連接。
本發(fā)明是通過如下工作原理實現(xiàn)的:被動齒輪與主動齒輪相嚙合,轉動主動齒輪可帶動被動齒輪轉動,被動齒輪推著爪體前后移動,從而調節(jié)三個爪體間距以適應不同直徑的螺絲。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爪體間距可調,可松緊不同大小的螺栓;造價成本低,便于推廣應用。
(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主視圖;
附圖2為本發(fā)明俯視圖。
圖中:1、主體;2、把手;3、爪體;4、凹槽;5、被動齒輪;6、主動齒輪;7、連接軸。
具體實施方式
附圖為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的本發(fā)明新式扳手,包括主體1,主體1下端設有把手2,所述的主體1上端設有三個爪體3,三個爪體3之間相互呈120度,爪體3下端設有凹槽4,爪體3與主體1之間固定設有被動齒輪5,被動齒輪5兩端與主動齒輪6相嚙合,被動齒輪5上表面設有螺紋,下表面設有連接軸7,被動齒輪5通過連接軸7與主體1連接。
被動齒輪5與主動齒輪6相嚙合,轉動主動齒輪6可帶動被動齒輪5轉動,被動齒輪5推著爪體3前后移動,從而調節(jié)三個爪體3間距以適應不同直徑的螺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