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污水處理設備,具體說的是一種內管能過濾的雙層污水管道。
背景技術:
城市中污水常常含有大量的樹葉和泥沙等體積不大的雜物,污水管道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雜質慢慢積沉,管壁上和底部容易形成雜質的堆積,造成排水不暢最終污水管道堵塞。
由于污水管道不暢,在暴雨天氣,污水和雨水來不及排放,就會造成內澇,影響行人和車輛的安全,為此,部分城市為了確保夏季雨水和污水的及時排放,急需對污水管道進行改造。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目的是提供不容易堵塞的一種內管能過濾的雙層污水管道。
本發(fā)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內管能過濾的雙層污水管道,包括外管和套裝在外管內部的內管,所述內管上設有沿外管徑向設置的濾孔,內管與外管活動連接。
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發(fā)明,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所述濾孔在內管上均勻設置,且孔徑的大小為3mm-6mm。
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發(fā)明,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沿著所述外管的徑向,在外管的內壁上設有槽,在內管上設有與所述槽配合安裝的凸臺。
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發(fā)明,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所述凸臺的外表面設有聚四氟乙烯層。
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發(fā)明,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所述外管的內徑為15-50cm。
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發(fā)明,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所述內管的外徑比外管的內徑為10-20cm。
進一步的,為更好的實現本發(fā)明,特別設置成下述結構:所述內管和外管同軸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及有益效果:本發(fā)明通過在外管內設有帶濾孔的內管,污水是直接通入內管中,帶有雜質的水經過內管的濾孔過濾,水進入內管和外管的間隙,且該間隙只容許過濾后的水通過,雜質留在內管中,外管中的水至始至終都能保證流動順暢,因為內管和外管是活動連接的,所以當使用中內管中雜質過多后,可以將內管拆卸下來清理了以后再安裝到外管內,本發(fā)明保證了污水管道外管和內管之間的始終不會堵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的側視圖;
圖2為本發(fā)明的內層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外管;2-內管;3-濾孔;4-槽;5-凸臺。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發(fā)明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內管能過濾的雙層污水管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2和套裝在外管2內部的內管2,所述內管2上設有沿外管2徑向設置的濾孔3,內管2與外管2活動連接。
本發(fā)明的工作過程是:污水與直接流入內管2中,帶有雜質的水經過內管2的濾孔3過濾,經過濾孔3過濾的水進入內管2和外管1之間的間隙,直到流到污水排出口,且該間隙只容許過濾后的水通過,雜質都留在內管2中,內管2與外管1之間間隙中的水至始至終都能保證流動順暢;因為內管2和外管1是活動連接的,所以當使用中內管2中雜質過多以后,可以將內管2拆卸下來清理了以后再安裝到外管1內,從而保證了本污水管道外管1和內管2之間的始終不會堵塞。
實施例2: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濾孔3的結構,所述濾孔3在內管2上均勻設置,且孔徑的大小為3mm-6mm,水可以在內管2內流動的時候均勻地從濾孔3內流出,且孔徑的大小為3mm-6mm能夠阻擋污水中的樹葉、紙屑等雜質,保證了內管2和外管1只容納水,不會進入和樹葉、紙屑等雜質。
實施例3: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了內管2和外管1的結構和連接方式,沿著所述外管1的徑向,在外管1的內壁上設有槽4,在內管2上設有與所述槽4配合安裝的凸臺5,在安裝內管2到外管1內時將凸臺5插入槽4內,凸臺5的長度和內管2的長度相適應,且凸臺5與內管2的中軸線平行;槽4的長度和外管1的長度相適應,且槽4與外管1的中軸線平行,當連接內管2和外管1時將凸臺5插入槽4中,滑動知道內管2完全進入外管1內。
實施例4: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了凸臺5,所述凸臺5的外表面設有聚四氟乙烯層,因為聚四氟乙烯有潤滑的效果,且防腐蝕性能很好,所以內管2和外管1在滑動的過程中有了聚四氟乙烯的作用會更加順暢。
實施例5:
本實施例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限定了所述外管1的內徑為15-50cm,所述內管2的外徑比外管1的內徑為10-20cm,且所述內管2和外管1同軸。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fā)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fā)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fā)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均落入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