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小家電,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電壓力鍋。
背景技術:
目前的IH電壓力鍋,包括鍋體以及鍋蓋,鍋體包括由外至內設置的煲體、保溫罩以及內鍋。煲體內設置有線圈盤,線圈盤與內鍋保持一定的間隙使得線圈盤不承壓。為了實現(xiàn)線圈盤不承壓,一般是通過鍋蓋的蓋牙扣住內鍋的鍋牙。上壓時,為限制內鍋下沉,對內鍋厚度的要求較高且內鍋口部需要切牙,使得制作工藝復雜。另外,由于內鍋的鍋牙同鍋蓋扣合時有摩擦,因此內鍋的選材有局限性,不能選用價格便宜的鐵材質,導致生產成本高。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壓力鍋,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電壓力鍋的成本較高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壓力鍋,包括:鍋體,包括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的煲體、保溫罩及內鍋,內鍋用以盛放被烹飪食物,保溫罩上設置有鍋牙,內鍋的外壁上設置有支撐部,支撐部與內鍋的鍋沿之間具有預定距離,支撐部被保溫罩的口部支撐;鍋蓋,蓋設在鍋體上,鍋蓋上設置有與鍋牙配合的蓋牙。
應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電壓力鍋的保溫罩上設置有鍋牙,鍋蓋上設置有與鍋牙配合的蓋牙。由于采用了鍋蓋扣住保溫罩的方式,在上壓時,壓力主要施加在保溫罩上,因此對內鍋的厚度要求有所降低,且內鍋的口部不需要切牙。上述結構一方面減少了內鍋使用的物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取消了切牙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由于采用了鍋蓋扣住保溫罩的方式,因此鍋蓋同內鍋之間無接觸,避免了內鍋的鍋牙同鍋蓋扣合時的摩擦,降低了對內鍋的選材的要求,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由于支撐部與內鍋的鍋沿之間具有預定距離,支撐部與鍋沿之間形成便取空間,用戶可以將手伸入上述便取空間內,將內鍋向上提取出煲體內。上述結構方便用戶操作,改善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進一步地,支撐部為設置在內鍋外壁上的環(huán)形凸筋。上述結構簡單,易于加工,生產成本低。
進一步地,保溫罩的口部設置有向外延伸的罩沿,支撐部被罩沿支撐。上述結構能夠保證電壓力鍋的穩(wěn)定性。
進一步地,罩沿以及環(huán)形凸筋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環(huán)形凸筋的底面與罩沿的頂面配合。上述結構能夠保證電壓力鍋的穩(wěn)定性。
進一步地,鍋沿為向鍋體外側延伸的翻邊。改善用戶使用感受。
進一步地,鍋蓋包括面蓋以及設置在面蓋內的內蓋,蓋牙設置在內蓋上。
進一步地,電壓力鍋還包括密封圈,密封圈夾設在內蓋與內鍋之間。
進一步地,電壓力鍋還包括加熱裝置,加熱裝置設置在煲體內并位于內鍋的下方,加熱裝置與內鍋之間具有預定距離,加熱裝置與保溫罩的底部連接。
進一步地,加熱裝置為IH加熱結構。
進一步地,鍋蓋與鍋體樞轉連接。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示出了根據本實用新型的電壓力鍋的實施例的縱剖結構示意圖;
圖2示出了圖1的電壓力鍋的A處的放大結構示意圖;以及
圖3示出了圖1的電壓力鍋的內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其中,上述附圖包括以下附圖標記:
10、鍋體;11、煲體;12、保溫罩;121、罩沿;13、內鍋;131、支撐部;132、鍋沿;21、內蓋;30、密封圈;40、加熱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電壓力鍋,包括:鍋體10以及鍋蓋。其中,鍋體10包括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的煲體11、保溫罩12及內鍋13,內鍋13用以盛放被烹飪食物,保溫罩12上設置有鍋牙,內鍋13的外壁上設置有支撐部131,支撐部131與內鍋13的鍋沿132之間具有預定距離,支撐部131被保溫罩12的口部支撐;鍋蓋蓋設在鍋體10上,鍋蓋上設置有與鍋牙配合的蓋牙。
應用本實施例的技術方案,電壓力鍋的保溫罩12上設置有鍋牙,鍋蓋上設置有與鍋牙配合的蓋牙。由于采用了鍋蓋扣住保溫罩12的方式,在上壓時,壓力主要施加在保溫罩12上,因此對內鍋13的厚度要求有所降低,且內鍋13的口部不需要切牙。上述結構一方面減少了內鍋13使用的物料,降低了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取消了切牙步驟,提高了生產效率。另外,由于采用了鍋蓋扣住保溫罩12的方式,因此鍋蓋同內鍋13之間無接觸,避免了內鍋13的鍋牙同鍋蓋扣合時的摩擦,降低了對內鍋13的選材的要求,進而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由于支撐部131與內鍋13的鍋沿132之間具有預定距離,支撐部131與鍋沿132之間形成便取空間,用戶可以將手伸入上述便取空間內,將內鍋13向上提取出煲體11。上述結構方便用戶操作,改善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支撐部131為設置在內鍋13外壁上的環(huán)形凸筋。環(huán)形凸筋與內鍋13一體成型。上述結構簡單,易于加工,生產成本低。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保溫罩12的口部設置有向外延伸的罩沿121,支撐部131被罩沿121支撐。上述結構增大了支撐部131與保溫罩12的接觸面積,一方面使得保溫罩12能夠更好、更穩(wěn)定地支撐內鍋13,保證電壓力鍋的穩(wěn)定性。另一方面,將內鍋13直接放入煲體11內,即可實現(xiàn)支撐部131與罩沿121配合,更加方便用戶使用,改善使用感受。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罩沿121以及環(huán)形凸筋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環(huán)形凸筋的底面與罩沿121的頂面配合。上述結構利用水平面與水平面之間的配合,進一步使得保溫罩12能夠更好、更穩(wěn)定地支撐內鍋13,從而保證電壓力鍋的穩(wěn)定性。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鍋沿132為向鍋體10外側延伸的翻邊。用戶在將內鍋13提出煲體11時,需要將手指伸入便取空間內,然后與翻邊的底面接觸并向上提起,即可實現(xiàn)取鍋。上述結構一方面構造簡單,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在提起內鍋13時,增加了手指與內鍋13的接觸面積,減小了用戶手指上受到的壓強,改善了手感。優(yōu)選地,在本實施例中,翻邊的底面上設置有曬紋,增大手指與翻邊的摩擦力,防止手指與翻邊之間打滑所造成的內鍋13掉落的現(xiàn)象發(fā)生。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鍋蓋包括面蓋以及設置在面蓋內的內蓋21,蓋牙設置在內蓋21上。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電壓力鍋還包括密封圈30,密封圈30夾設在內蓋21與內鍋13之間。上述結構使得內蓋21與內鍋13之間形成密封空間,保證電壓力鍋能夠正常上壓。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電壓力鍋還包括加熱裝置40,加熱裝置40設置在煲體11內并位于內鍋13的下方,加熱裝置40與內鍋13之間具有預定距離,加熱裝置40與保溫罩12的底部連接。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內鍋13的外壁上設置有支撐部131,支撐部131被保溫罩12的口部支撐,因此在上壓時內鍋就不能向下移動,從而保證了內鍋13在上壓時與加熱裝置40之間具有預定距離。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加熱裝置40為IH加熱結構。
如圖1至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鍋蓋與鍋體10樞轉連接。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yōu)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實用新型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