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屬于土木建筑結構領域,涉及一種鋼筋混凝土結構,尤其是一種預制裝配式鋼混框架電梯井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既有多層住宅多沒有安裝電梯,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已日趨不能夠滿足老年人的居住要求,對其改造勢在必行。而多層老舊住宅加裝電梯因存在多種問題而推廣緩慢,其中問題多集中在建設資金籌集難和住戶意見難統(tǒng)一。而住戶意見難以統(tǒng)一的原因,多在于外加電梯是否存在改變原有房屋結構而導致的安全問題,加裝電梯施工期間給生活帶來的不便。因此,降低加裝電梯的造價,簡化施工過程,縮短施工周期對既有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的推廣有著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本發(fā)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造價低,施工容易,整體性能好的預制裝配式鋼混框架電梯井結構及其施工方法。
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發(fā)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預制裝配式鋼混框架電梯井結構,其中:由預制的連接橫梁、頂板和左右兩片預制梁柱框架組成,預制梁柱框架包括位于兩側的豎向框架柱和水平連接豎向框架柱的框架水平橫梁,左右預制梁柱框架之間通過連接橫梁連接,頂板蓋合在預制梁柱框架頂部,頂板內設置有暗梁。
為優(yōu)化上述技術方案,采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
上述的豎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橫梁整體預制成型,在豎向框架柱上等間距設置有若干個同時垂直于豎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橫梁的預制外伸短肢,外伸短肢端部伸出有若干個外伸鋼筋。
上述的連接橫梁兩端設置有與外伸鋼筋相適配的植筋孔。
上述的豎向框架柱頂部和位于最頂部的水平橫梁預制成踏步狀結構,相應地,頂板底部的輪廓與豎向框架柱頂部和位于最頂部的水平橫梁頂部的輪廓相適應。
一種預制裝配式鋼混框架電梯井結構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一、根據(jù)荷載要求,按照規(guī)范設計預制梁柱框架、連接橫梁、頂板的尺寸及配筋;
二、預制成型梁柱框架、連接橫梁和頂板,達到強度要求后,運至工程現(xiàn)場進行組裝;
三、在電梯井基礎位置豎立兩片梁柱框架,使預留的外伸鋼筋相向布置,將外伸鋼筋與連接橫梁的植筋孔對接,并對植筋孔灌漿;
四、將頂板吊裝至預制梁柱框架頂部,頂板與預制梁柱框架之間以及頂板與最頂部的水平橫梁之間的接縫處灌漿;
五、灌漿完成后,梁柱框架、連接橫梁、頂板形成完整的電梯井結構。
本發(fā)明通過預制電梯井鋼混框架的組件,然后再現(xiàn)場裝配,施工方便,造價低廉。
豎向框架柱上等間距設置有外伸短肢,外伸短肢位于豎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橫梁的節(jié)點處,且外伸短肢同時垂直于豎向框架柱和框架水平橫梁,其有益效果是避免直接在豎向框架柱上進行拼裝,保證豎向框架柱與框架水平橫梁連接的完整性與牢靠性,外伸短肢端部留有外伸鋼筋,連接橫梁兩端預留與外伸鋼筋適配的植筋孔,其有益效果是預制框架和連接橫梁之間通過植筋灌漿連接,使整個結構裝配環(huán)節(jié)不出現(xiàn)后澆混凝土,縮短施工工期,減小施工現(xiàn)場腳手架措施。頂板內包括暗梁,其有益效果是能夠滿足機房和吊鉤集中荷載的作用。豎向框架柱頂部和頂部水平橫梁預制成踏步狀,其有益效果是用于固定頂板,限制頂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預制梁柱框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連接橫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預制梁柱框架和連接橫梁組裝后的示意圖;
圖4是頂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3的A部結構放大圖。
其中的附圖標記為:預制梁柱框架1、豎向框架柱11、框架水平橫梁12、外伸短肢13、外伸鋼筋14、踏步狀結構15、連接橫梁2、植筋孔21、頂板3、暗梁31。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fā)明的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一種預制裝配式鋼混框架電梯井結構,拼裝過程簡便,整體性能好,施工工期短,造價低。
如圖1至圖4所示,一種預制裝配式鋼混框架電梯井結構,包括:預制梁柱框架1、連接橫梁2、頂板3。連接橫梁2通過植筋灌漿方式將兩片預制梁柱框架1連接形成框架式電梯井,頂板3吊裝置于框架頂部。
如圖1所示預制梁柱框架1,包括豎向框架柱11和框架水平橫梁12,整體預制成型,在豎向框架柱11和框架水平橫梁12節(jié)點處垂直于梁柱框架1方向預制外伸短肢13。外伸短肢13端部留有外伸鋼筋14。
如圖2所示,連接橫梁2澆筑成型時預留與外伸鋼筋14適配的植筋孔21。
一種預制裝配式鋼混框架電梯井結構,其生產制備包括以下過程:
第一、根據(jù)荷載要求,按照規(guī)范設計預制梁柱框架1、連接橫梁2、頂板3的尺寸及配筋;
第二、預制成型梁柱框架1 、連接橫梁2和頂板3,達到強度要求后,運至工程現(xiàn)場進行組裝;
第三、在電梯井基礎位置豎立兩片梁柱框架1,使預留的外伸鋼筋14相向布置,將外伸鋼筋14與連接橫梁的植筋孔21對接,并灌漿;
第四、將頂板3吊裝至預制梁柱框架1頂部,接縫處灌漿;
第五、梁柱框架1、連接橫梁2、頂板3形成完整的電梯井結構。
以上僅是本發(fā)明的優(yōu)選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并不僅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凡屬于本發(fā)明思路下的技術方案均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應當指出,對于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fā)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進和潤飾,應視為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